CN216888650U -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8650U
CN216888650U CN202220259645.7U CN202220259645U CN216888650U CN 216888650 U CN216888650 U CN 216888650U CN 202220259645 U CN202220259645 U CN 202220259645U CN 216888650 U CN216888650 U CN 216888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achine body
coal mine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96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鹤
颜井冲
冯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2596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8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8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86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机器本体,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底部四周处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板,所述框板的一侧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端且远离框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端且远离框板的另一侧设有承接座,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行,以及万向轮的使用,使其该设备移动至所需位置处,控制器然后控制第一电机运行,转动杆随之转动,进而将卸料板上下调节,将卸料与货车高度调节一致,之后控制器控制两个第二电机运行,进而卸料板随之产生转动,可将运输的货物运送至货车上,该设备运输效率快。

Description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背景技术
井下运输是指用机械设备从采场的出矿点将矿石和废石运输到井底车场、箕斗井矿仓或地面的作业,长距离运输采用铲运机或前端装载机与地下矿用自卸式汽车或带式输送机配合运输。
现有的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在将货物运输,其不便于将该运输本体根据货车的高度调节一致,以至于该设备的货物不能很好地放置到货车上,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机器本体,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底部四周处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板,所述框板的一侧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端且远离框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端且远离框板的另一侧设有承接座,所述承接座的下方设有升降组件,所述承接座的顶端设有缓冲组件,所述承接座的上方设有卸料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框体,所述承接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框体的内部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丝块,所述丝块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运输机器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承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框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套结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底端且位于固定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运输机器本体的顶部四周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四个所述伸缩杆均与承接座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块的内壁设有与丝杆的外壁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且框体的底端开设有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的内壁大小与固定柱的外壁大小相互适配的,且框板的一侧部开设有与连接块的外壁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下接板,所述承接座的顶端固定连接七个下接板,七个所述下接板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七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七个所述第二弹簧之间为等距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卸料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框,所述承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框,两个所述连接框的一侧偏上方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连接框的内部均与卷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卷柱的外表面均缠绕连接有绳子,两个所述绳子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平稳块,两个所述平稳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均与卸料板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卸料板的一侧两端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铰接座,两个所述铰接座的底端均与承接座的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稳块设置为等腰梯形,且两个所述连接框之间为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行,以及万向轮的使用,使其该设备移动至所需位置处,控制器然后控制第一电机运行,转动杆随之转动,进而将卸料板上下调节,将卸料与货车高度调节一致,之后控制器控制两个第二电机运行,进而卸料板随之产生转动,可将运输的货物运送至货车上,该设备运输效率快,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图。
图中:1、运输机器本体;2、万向轮;3、框板;4、把手;5、控制器;6、承接座;7、升降组件;701、框体;702、第一电机;703、丝杆;704、丝块;705、转动杆;706、连接块;707、套筒;708、固定柱;709、第一弹簧;710、伸缩杆;8、缓冲组件;801、下接板;802、第二弹簧;803、上接板;9、卸料组件;901、连接框;902、第二电机;903、卷柱;904、绳子;905、平稳块;906、移动板;907、连接座;908、卸料板;909、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机器本体1,运输机器本体1的底部四周处安装有万向轮2,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板3,框板3的一侧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端且远离框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端且远离框板3的另一侧设有承接座6,承接座6的下方设有升降组件7,承接座6的顶端设有缓冲组件8,承接座6的上方设有卸料组件9,该设备根据运输货车的高度调节运输,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升降组件7包括框体701,承接座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框体701,框体7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02,第一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至框体701的内部与丝杆703固定连接,丝杆70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丝块704,丝块704的内壁设有与丝杆703的外壁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且框体701的底端开设有开口,丝块704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05,转动杆705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承接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06,框板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08,固定柱708的外表面套结有套筒707,套筒707与连接块706固定连接,套筒707的底端且位于固定柱70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09,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部四周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10,四个所述伸缩杆710均与承接座6的底端固定连接,套筒707的内壁大小与固定柱708的外壁大小相互适配的,且框板3的一侧部开设有与连接块706的外壁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口,在进行升降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第一电机702运行,第一电机702带动丝块704在丝杆703的外壁左右移动,转动杆705随之产生转动,进而承接座6进行上下移动,带动套筒707在固定柱708的外侧上下移动,拉伸或压缩第一弹簧709,可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将卸料板908调节至与货车相一致的高度。
缓冲组件8包括下接板801,承接座6的顶端固定连接七个下接板801,七个下接板8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02,七个第二弹簧802之间为等距设置,七个第二弹簧8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接板803,随着卸料板908的转动,可将货物进行卸料处理,当卸料板908转动调节至平衡状态时,通过七个下接板801、第二弹簧802与上接板803之间的配合使用,可起到缓冲的效果。
卸料组件9包括两个连接框901,承接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框901,两个连接框901的一侧偏上方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02,两个第二电机902的输出端贯穿至连接框901的内部均与卷柱903固定连接,两个卷柱903的外表面均缠绕连接有绳子904,两个绳子90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平稳块905,平稳块905设置为等腰梯形,且两个连接框901之间为对称设置,两个平稳块90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906,两个移动板90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907,两个连接座907均与卸料板908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卸料板908的一侧两端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铰接座909,两个铰接座909的底端均与承接座6的顶端固定连接,控制器5控制两个第二电机902运行,两个第二电机902分别带动卷柱903正反转动,进而两个绳子904分别带动平稳块905上下移动,从而使卸料板908进行角度调节,便于下料。
工作原理:控制器5控制机器人运行,使该设备移动至所需位置处,然后控制器5控制第一电机702运行,第一电机702带动丝块704在丝杆703的外壁左右移动,转动杆705随之产生转动,四个伸缩杆710随之伸缩移动,进而承接座6进行上下移动,此时套筒707在固定柱708的外侧上下移动,拉伸或压缩第一弹簧709,可起到缓冲稳定的效果,从而将卸料板908调节至与货车相一致的高度,之后控制器5控制两个第二电机902运行,两个第二电机902分别带动卷柱903进行正反转动,进而两个绳子904分别带动平稳块905上下移动,此时卸料板908随之进行角度调节下料,当卸料板908转动调节至处于平衡状态时,设置的七个下接板801、第二弹簧802与上接板803,可起到缓冲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机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器本体(1)的底部四周处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板(3),所述框板(3)的一侧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所述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端且远离框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所述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端且远离框板(3)的另一侧设有承接座(6),所述承接座(6)的下方设有升降组件(7),所述承接座(6)的顶端设有缓冲组件(8),所述承接座(6)的上方设有卸料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7)包括框体(701),所述承接座(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框体(701),所述框体(7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02),所述第一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至框体(701)的内部与丝杆(703)固定连接,所述丝杆(70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丝块(704),所述丝块(704)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05),所述转动杆(705)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承接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06),所述框板(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08),所述固定柱(708)的外表面套接有套筒(707),所述套筒(707)与连接块(706)固定连接,所述套筒(707)的底端且位于固定柱(70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09),所述运输机器本体(1)的顶部四周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10),四个所述伸缩杆(710)均与承接座(6)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块(704)的内壁设有与丝杆(703)的外壁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且框体(701)的底端开设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07)的内壁大小与固定柱(708)的外壁大小相互适配的,且框板(3)的一侧部开设有与连接块(706)的外壁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8)包括下接板(801),所述承接座(6)的顶端固定连接七个下接板(801),七个所述下接板(8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02),七个所述第二弹簧(8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接板(8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第二弹簧(802)之间为等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组件(9)包括两个连接框(901),所述承接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框(901),两个所述连接框(901)的一侧偏上方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02),两个所述第二电机(902)的输出端贯穿至连接框(901)的内部均与卷柱(90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卷柱(903)的外表面均缠绕连接有绳子(904),两个所述绳子(90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平稳块(905),两个所述平稳块(90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906),两个所述移动板(90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907),两个所述连接座(907)均与卸料板(908)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卸料板(908)的一侧两端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铰接座(909),两个所述铰接座(909)的底端均与承接座(6)的顶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稳块(905)设置为等腰梯形,且两个所述连接框(901)之间为对称设置。
CN202220259645.7U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888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9645.7U CN216888650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9645.7U CN216888650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8650U true CN216888650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3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964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888650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8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5943A (zh) 移动式大型散料堆积设备
CN107650761A (zh) 一种车载伸缩传送带自动卸料设备
CN216888650U (zh) 一种煤矿井下地面运输机器人
CN207596092U (zh) 铲运机
CN207697595U (zh) 一种车载伸缩传送带自动卸料设备
CN213010899U (zh) 袋装物料自动装车机
CN108425645A (zh) 一种轻小型管杆输送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8703410U (zh) 一种用于物料运输的托辊小车装置
CN104229499B (zh) 一种棚车带式双向装载机
CN208516529U (zh) 一种新型袋装水泥火车装车机
CN214787527U (zh) 一种无人操控双向行驶和双向自卸式新能源矿用运输机
CN115977625A (zh) 一种姿态可调整且带有滑移功能的截割大臂及悬臂掘进机
CN215369831U (zh) 一种高效采煤机
CN212952458U (zh) 一种用于物流运输装载箱的卸货机构
CN204416630U (zh) 一种装卸车
CN203511655U (zh) 一种侧翻式矿车
CN210084217U (zh) 一种带上料斗轮式移动皮带机
CN210793293U (zh) 一种煤矿用运输小车
CN112193861A (zh) 一种移动式多功能装卸机
CN203062217U (zh) 一种综采设备吊运安装车
CN211811762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传动装置
CN201942339U (zh) 前翻式翻车机
CN217945172U (zh) 一种岩石巷掘进连续运输卸载装置
CN205523864U (zh) 运输装卸快件装置
CN218144639U (zh) 一种安全性双侧多油缸后翻卸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