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9077U -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9077U
CN216879077U CN202122891200.9U CN202122891200U CN216879077U CN 216879077 U CN216879077 U CN 216879077U CN 202122891200 U CN202122891200 U CN 202122891200U CN 216879077 U CN216879077 U CN 216879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ar sludge
anaerobic granular
heat
sludge
an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12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丹丹
梁兴飞
赵欢
刘露
王磊
周烁灵
俞国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912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9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9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9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包括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和设置于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内的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依次通过溢流通道连通,并且均设有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设定温度的加温装置;维流及保温系统设有可振动箱体、实现可振动箱体振动的振动机构;出料系统设有出料系统出料管、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与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装置和方法导致的IC厌氧塔厌氧颗粒污泥的运输、投加时存在的厌氧颗粒污泥沉积、破碎、失温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已有水源,导致可用水资源不断缩减。唯有将污染源在厂内处理完毕不污染附近水源,才能缓解这一恶性循环。目前典型的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废水领域包括造纸、印染、食品、酿造等高污染行业,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废水中CODcr浓度高、可生化性弱,采用传统的生化直接处理负荷过大,易造成废水处理系统的瘫痪。故针对此类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过高的CODcr,只有在生化前端设置IC厌氧塔,在IC厌氧塔反应区内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大部分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目的,减轻后续生化处理负荷。
在有机废水厌氧处理中,IC厌氧塔等高效厌氧反应器必须使用厌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有稳定的团粒结构,通常呈球形、椭球形或土豆形,厌氧颗粒污泥粒径在0.2~1.5mm,且以0.8mm左右的居多。颗粒颜色多为青灰色或者灰黑色、浅灰色。活性好的厌氧颗粒污泥表面较光滑,有孔隙,厌氧颗粒污泥中心有明显的空洞,湿密度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10~30kgCOD/m3·d仍能滞留在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优质的废水处理性能则它的接种同样要求严苛:首先要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其次接种的厌氧颗粒污泥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5~37℃,再则厌氧颗粒污泥投入IC厌氧塔后至少需培养6个月左右(由于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污泥沉积、团粒结构的破坏、污泥失温,使运至现场接种的厌氧颗粒污泥性能一般,导致IC厌氧塔培养周期延长),厌氧颗粒污泥才能培养完成。造成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时间过长的主要根据在于厌氧颗粒污泥的运输过程。常规的厌氧颗粒污泥转运的方式主要为罐车直接运输,取自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至IC厌氧塔需用地,通常运输时长超过2天,过长的运输时间也导致了运输到现场的厌氧颗粒污泥菌种耗损在15~20%,无形中延长了厌氧颗粒污泥驯化时间。
如何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性状,提高厌氧颗粒污泥活性,以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的快速培养,同时降低企业和社会的运行成本是目前该领域里研究的重点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解决常规装置和方法导致的IC厌氧塔厌氧颗粒污泥的运输、投加时存在的厌氧颗粒污泥沉积、破碎、失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包括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和设置于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内的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所述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依次通过溢流通道连通;
所述进料过滤系统设有第一进料管、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安装于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的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滤网,厌氧颗粒污泥通过第一进料管卸入进料过滤系统,通过滤网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过滤;
所述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设有进水管、第一双曲面搅拌机,通过进水管向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通入自来水调节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通过第一双曲面搅拌机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搅拌;
所述维流及保温系统设有可振动箱体、实现可振动箱体振动的振动机构以及设于可振动箱体的第二进料管;
所述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设有第三进料管、第二双曲面搅拌机,通过第二双曲面搅拌机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搅拌;
所述出料系统设有出料系统出料管、与出料系统出料管连接的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与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连接的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与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连接;
所述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和出料系统均设有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设定温度的加温装置。
优选的,所述加温装置包括设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中的加温盘管,以及向加温盘管中通入蒸汽的电磁蒸汽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进料过滤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以及出料系统设有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通过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联控电磁蒸汽发生器向加温盘管中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的温度维持在设定范围。
优选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振动弹簧组以及振动弹簧组自带的振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进料过滤系设有含水率在线监测仪表,通过含水率在线监测仪表联控进水管电动阀门,使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维持在设定范围。
优选的,所述滤网通过卡槽可拆卸安装;并且,所述进料过滤系统设有监测液位的液位计在线监测仪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污泥特性,设置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其中维流及保温系统中可振动箱体、振动机构以及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和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中的高效双曲面搅拌机组合下能维持厌氧颗粒污泥的流动性,同时不破坏厌氧颗粒污泥稳定的团粒结构。
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和出料系统均设有加温装置,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一定温度。
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使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形成内部循环防止厌氧颗粒污泥沉积,最终提高厌氧颗粒污泥活性,使“远道而来”的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中能快速培养,达到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的目的。
因此,解决了常规装置和方法导致的IC厌氧塔厌氧颗粒污泥的运输、投加时存在的厌氧颗粒污泥沉积、破碎、失温等问题,为实现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一定温度、一定含水率,提高厌氧颗粒污泥活性,以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的快速培养,达到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运输工程节省人工,节省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中培养时间,降低调试期间人力资源的消耗,菌种耗损在由原来的15~20%降低至5~10%。
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先进可靠、操作维护少、可长期连续自动运行等优点,方便运输,从长远看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
图中:进料过滤系统1;第一进料管13;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第一排渣管15;厌氧颗粒污泥进料管电动阀门16;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17;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自来水进水管21;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门22;第二排渣管23;人孔24;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第二进料管31;第三排渣管32;维流及保温系统箱体振动弹簧组33;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第三进料管41;第四排渣管42;出料系统5;第五排渣管51;出料系统出料管52;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53;出料管电动阀门54;滤网6;卡槽7;双曲面搅拌机8;加温盘管9;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10;电气控制箱11;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电磁蒸汽发生器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针对厌氧颗粒污泥,根据厌氧颗粒污泥特性,设置一种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装置及方法,在兼顾方便运输的同时还能保持厌氧颗粒污泥品质。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进料过滤系统1、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出料系统5。
如图2所示,在进料过滤系统1中,进料过滤系统1设有第一进料管13、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第一排渣管15、厌氧颗粒污泥进料管电动阀门16、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17,第一进料管13连接在进料过滤系统1左侧顶部高于平均液位处,并且第一进料管13直接通入进料过滤系统1底部,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接自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53接至第一进料管13,第一排渣管15设置在进料过滤系统1底部。第一进料管13的规格为DN150,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的规格为DN150,第一排渣管15的规格为DN200,厌氧颗粒污泥进料管电动阀门16的规格为DN150,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17的规格为DN150。打开厌氧颗粒污泥进料管电动阀门16,厌氧颗粒污泥通过第一进料管13卸入进料过滤系统1,根据需要打开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17,系统末端厌氧颗粒污泥通过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通入进料过滤系统1,形成整个系统的内循环避免厌氧颗粒污泥沉积、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活性,使“远道而来”的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中能快速培养,达到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的目的。进料过滤系统1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之间设有滤网6相连接。
其中,滤网6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可拆卸安装于卡槽7,所述滤网规格为4目。不锈钢滤网可以防止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塑料袋、纤维垃圾等杂质堵塞管道、污泥泵、IC厌氧塔布水器等。
如图2所示,在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中设有自来水进水管21、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门22、第二排渣管23、人孔24、双曲面搅拌机8、加温盘管9、电磁蒸汽发生器18,自来水进水管21的规格DN20,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顶部通至底部,自来水进水管21上设有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门22,规格22DN20,第二排渣管23的规格DN200,位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底部,人孔24规格φ800mm,位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顶部,电磁蒸汽发生器18参数蒸发量110kg/h、额定工作压力0.7mpa、蒸汽温度170℃、功率80kw/h,位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顶部。双曲面搅拌机8通过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顶部的槽钢支架支撑,双曲面搅拌机8其立体螺旋式的搅拌流态,具有均匀、高效、节能、柔和等优越性,其结构和接近池底安装位置决定了它的防沉降作用及大面积的水体交换,能有效地消除搅拌死角,搅拌过程中不切碎厌氧颗粒污泥、维持厌氧颗粒污泥稳定的团粒结构等优点。加温盘管9规格DN25,加温盘管9围绕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箱体内壁一定间距设置一圈,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向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保持在35℃~37℃之间。根据需要打开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22,向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中注入自来水调节厌氧颗粒污泥的含水率在95%~98%之间。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与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通过一号隔板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中设有第二进料管31、第三排渣管32、维流及保温系统箱体振动弹簧组33、加温盘管9、人孔24。第二进料管31规格DN150,位于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侧面顶部,第三排渣管32规格DN200,位于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底部,维流及保温系统箱体振动弹簧组33位于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与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之间,通过维流及保温系统箱体振动弹簧组33自带的振动电机带动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上下振动,振幅区间在5~10mm,使可振动箱体内厌氧颗粒污泥具有一定流动性,同时不破坏厌氧颗粒污泥稳定的团粒结构。人孔24规格φ800mm,位于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顶部。加温盘管9规格DN25,加温盘管9围绕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内壁一定间距设置一圈,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向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保持在35℃~37℃之间。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与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通过二号隔板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中设有第三进料管41、第四排渣管42、双曲面搅拌机8、加温盘管9、人孔24。第三进料管41规格DN150,位于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侧面顶部,第三进料管41直通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底部,第四排渣管42规格DN200,位于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底部。双曲面搅拌机8通过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顶部槽钢支架支撑。加温盘管9规格DN25,加温盘管9围绕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箱体内壁一定间距设置一圈,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向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保持在35℃~37℃之间。人孔24规格φ800mm,位于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顶部。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与出料系统5通过三号隔板相连接,厌氧颗粒污泥通过三号隔板顶部溢流至出料系统5。
如图2所示,在出料系统5中设有第五排渣管51、出料系统出料管52、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53、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电动阀门54、加温盘管9、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10。第五排渣管51规格DN200,位于出料系统5底部,出料系统出料管52规格DN150,位于出料系统5侧面底部,右侧连接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10,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实际为容积泵的一种,其主要利用偏心单螺旋的螺杆在双螺旋衬套内的转动,使厌氧颗粒污泥液体沿螺旋槽由吸入口推移至排出口,避免使用离心泵高速旋转切碎厌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53规格DN150,通过泵提接至IC厌氧塔,通过启闭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电动阀门54投加厌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10接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通至进料过滤系统1,使厌氧颗粒污泥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形成内部循环防止厌氧颗粒污泥的沉积。加温盘管9规格DN25,加温盘管9围绕出料系统5箱体内壁一定间距设置一圈,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向出料系统5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保持在35℃~37℃之间。
上述的可移动投加装置,维流及保温系统中可振动箱体、振动机构以及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和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中的高效双曲面搅拌机组合下能维持厌氧颗粒污泥的流动性,同时不破坏厌氧颗粒污泥稳定的团粒结构。
并且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和出料系统均设有加温装置,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一定温度。
上述的可移动投加装置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箱体顶部均设有人孔,人孔φ800mm,供工作人员用以观察箱体内部设备运行状况,方便及时排除故障。
上述的厌氧颗粒污泥进料管、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自来水进水管、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上均设有电动阀门,信号连至可移动投加装置电气控制箱11,自动控制电动阀门启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排渣管、第二排渣管、第三排渣管、第四排渣管、第五排渣管上均设有阀门,一般常闭,清洗时按需打开阀门排空清洗水。
上述所述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内壁为厚度14mm钢板,外壁为厚度0.5~0.7mm彩钢板,内外壁中间有厚度100mm聚苯乙烯夹心泡沫板进行保温,箱体的长宽高之比范围3:1:1.2,箱体的长度范围为9~12m,有效容积≥80m3
进一步的,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内壁设有耐磨涂层,采用聚氨酯3层耐磨结构,所述聚氨酯3层耐磨结构组成是指聚氨酯底漆一道→聚氨酯漆+专用固化剂+聚氨酯漆稀释剂中涂一道→聚氨酯面漆一道,每道涂刷在上一道基础上垂直涂刷,干膜厚度≥1.5mm。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上述的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装置实施,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驾驶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装置至某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开启厌氧颗粒污泥进料管电动阀门16,将某污水处理厂的含水率为95%~98%的厌氧颗粒污泥(消化污泥、好氧污泥、脱水污泥的组合)泵送入进料过滤系统1,厌氧颗粒污泥通过滤网6截留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塑料袋、纤维垃圾等杂质,避免对后续泵、加热盘管造成堵塞,进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2℃~35℃。
步骤二: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厌氧颗粒污泥进入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双曲面搅拌机8转速10~15r/min,在双曲面搅拌机8的搅拌作用下,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流动性。进料过滤系统1设有含水率在线监测仪表,通过在线含水率仪表联控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门22,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低于95%~98%时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门22开启通过自来水进水管21向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通入自来水调节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当进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在95%~98%之间时,自来水进水管电动阀门22不开启。进料过滤系统1设有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通过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联控电磁蒸汽发生器18,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低于35℃~37℃时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向通过加温盘管9向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2通入蒸汽调节厌氧颗粒污泥温度至35℃~37℃,当进水厌氧颗粒污泥温度在35℃~37℃之间时,电磁蒸汽发生器18不开启。进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2℃~35℃,出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5℃~37℃。
步骤三: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厌氧颗粒污泥自流入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通过维流及保温系统箱体设置振动弹簧组33的上下振动、电磁蒸汽发生器18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一定温度,做到不破坏厌氧颗粒污泥的团粒结构。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设有维流及保温系统箱体振动弹簧组33,位于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与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之间,上下振幅在5~10mm之间。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设有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通过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联控电磁蒸汽发生器18,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低于35℃~37℃时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向通过加温盘管9向维流及保温系统可振动箱体3通入蒸汽调节厌氧颗粒污泥温度至35℃~37℃,当进水厌氧颗粒污泥温度在35℃~37℃之间时,电磁蒸汽发生器18不开启。进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5℃~37℃,出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5℃~37℃。
步骤四: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厌氧颗粒污泥自流入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通过双曲面搅拌机8的柔和搅动、电磁蒸汽发生器18通入蒸汽,继续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一定温度,做到不破坏厌氧颗粒污泥的团粒结构。双曲面搅拌机8转速5~10r/min。在双曲面搅拌机8的搅拌作用下,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流动性。开启电磁蒸汽发生器18通过加温盘管9向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4通入蒸汽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温度在35℃~37℃之间。进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5℃~37℃,出水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为95%~98%、温度35℃~37℃。
步骤五:经过步骤四处理后的厌氧颗粒污泥通过三号隔板顶部自流入出料系统5,出料系统5设有温度计在线仪表,通过电磁蒸汽发生器18、加温盘管9向出料系统5通入蒸汽,继续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一定温度,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活性。驾驶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装置至IC厌氧塔附近,依次开启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电动阀门54、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10,将具有一定团粒结构、含水率为95%~98%、温度在35℃~37℃之间的厌氧颗粒污泥液体泵送至IC厌氧塔,完成厌氧颗粒污泥的远距离运输目的。
步骤六:当厌氧颗粒污泥温度低于35℃或者含水率低于95%时,需要对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内循环。关闭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电动阀门54、打开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17、打开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10,系统末端厌氧颗粒污泥通过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14通入进料过滤系统1,形成整个系统的内循环避免厌氧颗粒污泥在运输过程中的沉积、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活性。
步骤七:滤网6通过卡槽7固定在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中,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截留在滤网6上的塑料袋、纤维垃圾等杂质逐渐增多,导致进料过滤系统1液位抬升,为保证有效的过滤效率此时需对滤网6进行清洗,将可拆卸的滤网6从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中抽出用压力水枪进行冲洗恢复滤网6截留功能。冲洗周期的设定根据进料过滤系统1液位抬升高度来考虑,当进料过滤系统液位计在线监测仪表检测到液位差达到200mm时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停止进料,滤网6需进行冲洗。
步骤八:经过厌氧颗粒污泥长期的浸泡运输,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内壁会出现大块污泥结垢现象,此时需对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进行清洗。首先依次打开第一排渣管15、第二排渣管23、第三排渣管32、第四排渣管42、第五排渣管51上阀门,将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内残留的厌氧颗粒污泥液体排空,排空完毕,关闭排渣管上阀门,用压力水枪对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内壁进行冲刷,打开排渣管上阀门,将冲洗水依次排空,如有必要关闭排渣管上阀门再次对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12内壁进行冲刷直至箱体内冲洗干净为止。冲洗水排至厂区就近排污管。
综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装置和方法导致的IC厌氧塔厌氧颗粒污泥的运输、投加时存在的厌氧颗粒污泥沉积、破碎、失温等问题,为实现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一定温度、一定含水率,提高厌氧颗粒污泥活性,以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的快速培养,达到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运输工程节省人工,节省厌氧颗粒污泥在IC厌氧塔中培养时间,降低调试期间人力资源的消耗,菌种耗损在由原来的15~20%降低至5~10%。
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先进可靠、操作维护少、可长期连续自动运行等优点,方便运输,从长远看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和设置于可移动投加装置箱体内的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所述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依次通过溢流通道连通;
所述进料过滤系统设有第一进料管、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安装于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的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电动阀门、滤网,厌氧颗粒污泥通过第一进料管卸入进料过滤系统,通过滤网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过滤;
所述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设有进水管、第一双曲面搅拌机,通过进水管向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通入自来水调节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通过第一双曲面搅拌机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搅拌;
所述维流及保温系统设有可振动箱体、实现可振动箱体振动的振动机构以及设于可振动箱体的第二进料管;
所述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设有第三进料管、第二双曲面搅拌机,通过第二双曲面搅拌机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搅拌;
所述出料系统设有出料系统出料管、与出料系统出料管连接的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与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连接的厌氧颗粒污泥出料管,厌氧颗粒污泥循环管与厌氧颗粒污泥螺杆泵连接;
所述进料过滤系统、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和出料系统均设有使厌氧颗粒污泥保持设定温度的加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装置包括设于一级混料及保温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出料系统中的加温盘管,以及向加温盘管中通入蒸汽的电磁蒸汽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过滤系统、维流及保温系统、二级混料及保温系统以及出料系统设有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通过温度计在线监测仪表联控电磁蒸汽发生器向加温盘管中通入蒸汽,使厌氧颗粒污泥的温度维持在设定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振动弹簧组以及振动弹簧组自带的振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过滤系设有含水率在线监测仪表,通过含水率在线监测仪表联控进水管电动阀门,使厌氧颗粒污泥含水率维持在设定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通过卡槽可拆卸安装;并且,所述进料过滤系统设有监测液位的液位计在线监测仪表。
CN202122891200.9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Active CN216879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1200.9U CN216879077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1200.9U CN216879077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9077U true CN21687907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2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1200.9U Active CN216879077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9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0822A1 (zh) 一种无升温期连续进料全混合式的生物干化设备及方法
CN102442724B (zh) 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方法
WO2023124203A1 (zh) 一种外加电场的倒置a 2/o-gdmbr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342767A (zh) 一种高固体污泥厌氧消化搅拌系统
CN112625873A (zh) 一种两相干法厌氧消化发酵系统
CN216879077U (zh) 一种维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污泥运输及投加装置
CN107828649B (zh) 大型全混式厌氧沼气发酵罐热补偿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112456755A (zh) 一种废水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
CN210394377U (zh)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CN114247364A (zh) 一种保持厌氧颗粒污泥流动性的可移动投加装置及方法
CN112158950A (zh) 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
CN107720957B (zh)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760582B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380055B (zh) 一种用于污泥厌氧消化的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0643492B (zh) 一种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物料搅拌装置及方法
CN210030709U (zh) 一种半干式两相厌氧发酵罐
US8440084B2 (en) Washable anaerobic digester with fixed biofilm
CN105417683A (zh) 一种滚筒式生物蒸发装置
CN216946798U (zh) 一种厌氧发酵联合好氧堆肥的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
CN219469823U (zh) 一种水处理线的发酵罐
CN216837576U (zh) 一种壅塞空化器连续生产设备
CN215560256U (zh) 卧式高浓度厌氧发酵罐
CN215162035U (zh) 一种新型沼气罐
CN210012654U (zh) 一种有利于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17202424U (zh) 提升剩余污泥与垃圾渗滤液厌氧共消化性能的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