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8690U - 喷雾风扇 - Google Patents

喷雾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8690U
CN216868690U CN202122357468.4U CN202122357468U CN216868690U CN 216868690 U CN216868690 U CN 216868690U CN 202122357468 U CN202122357468 U CN 202122357468U CN 216868690 U CN216868690 U CN 216868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water
assembly
connecting assembly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74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克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1309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127472A1/zh
Priority to EP21905401.2A priority patent/EP4151914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8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8690U/zh
Priority to US18/085,20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18363A1/en
Priority to US18/348,75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956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雾风扇,包括:风扇组件,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的电机;喷嘴,设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喷射水雾;机架,用于支撑所述风扇组件;进水管,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喷嘴,一端从所述喷雾风扇向外延伸并连接水源;配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可拆卸连接。该喷雾风扇能够更方便的连接至外界水源。

Description

喷雾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具体涉及一种喷雾风扇。
背景技术
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工程上或其他室外活动为了能达到降温的目的,经常利用喷雾风扇通过风力送出水雾,以达到降温效果。现有的喷雾风扇均为家用的小型风扇,不适用于户外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连接外界水源的喷雾风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喷雾风扇,包括:风扇组件,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的电机;喷嘴,设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喷射水雾;机架,用于支撑所述风扇组件;电源组件,安装至所述机架,用于对所述喷雾风扇供能;进水管,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喷嘴,一端从所述喷雾风扇向外延伸并连接水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包括配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可拆卸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配水管至少包括第一配水管和第二配水管,所述第一配水管用于连接第一外界水源,所述第二配水管用于连接第二外界水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外界水源为静态水源,所述第二外界水源为流动水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水管与所述配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快拆装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包括泵,所述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喷嘴和所述进水管,所述机架还设有用于容纳泵的壳体。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水管设有稳压阀。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机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形成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倾斜相交;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形成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倾斜相交。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源组件和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组件的电池仓;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于机架远离行走轮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组件通过一组基本平行的连接杆构成,所述电池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所述平行设置的连接杆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喷雾风扇整机直径大于等于550mm小于等于 10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喷雾风扇的使用更便捷,且能更容易的连接不同的外界水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喷雾风扇的主视图图;
图2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5中的喷雾风扇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的在去除把手组件并打开电池仓盖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的剖面图;
图8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的右视图;
图9是图1中的喷雾风扇的把手组件处于伸出位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的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雾风扇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雾风扇进水管走向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喷雾风扇悬挂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挂钩第一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挂钩第二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喷雾风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示出了一种喷雾风扇100,其通过吹风和喷雾功能吹出具有水雾的风,并能对预设场地进行降温、加湿。本实施例提供的喷雾风扇100具备较大外形和较大功率,可以对大场地进行大范围且连续的降温、加湿,如室内、室外大型体育场馆、足球场、景区等。当喷雾风扇100在远离水源的场地工作时,喷雾风扇100可以连接水桶等外界水源,当喷雾风扇100在室内或靠近水源的场所工作时,还能直接连接自来水管。具体的,喷雾风扇100包括主机11、机架12 和电源组件13。其中,主机11和电源组件13均连接至机架12上,主机11还与电源组件13构成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3可拆卸的连接至机架12。
如图3至图5所示,主机11包括壳体组件111、风扇组件112和喷嘴113。壳体组件111形成一个容纳空间111a,风扇组件112至少部分的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11a内。壳体组件111包括主体部111b和罩体111c。其中,主体部111b围绕形成前述容纳空间111a,罩体111c围绕主体部111b分布并连接至主体部111b。罩体111c还至少部分封闭主体部111b并形成气流流入或流出的通孔。具体而言,罩体111c呈网状结构,并分布在主体部111b的两侧。罩体111c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或支撑风扇组件112的腔体111d,风扇组件112通过该腔体111d安装至主机11。罩体111c被配置为可相对于主体部111b转动的结构。具体的,该转动被设置为小于扇叶112a的转速,罩体111c的转动带动喷嘴113转动,更易与旋转的气流结合,起到均匀水雾的作用,且水雾的扩散范围更广,进而达到提高降温效果的作用。
风扇组件112包括扇叶112a和电机112b,电机112b用于驱动扇叶112a绕电机112b轴线转动。电机112b通过防水材质密闭,以防止水雾在环境等作用下进入电机,具体的,例如,防水材质可以为塑料膜等,通过热风等工艺通过塑料膜将电机封闭。
喷嘴113用于喷射水雾,喷嘴113安装至壳体组件111或者风扇组件112。在电源组件13安装至主机11时,启动喷雾风扇100,水雾从喷嘴113向外界环境中喷射,扇叶112a转动产生气流以将喷嘴113中喷出的水雾吹散到空气中,从而使得环境中的空气的温度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113选用可拆洗的喷头,其被可拆卸的连接至壳体组件111或风扇组件112上。进一步地,喷头可拆时,喷嘴113内设有滤网,滤网用于对供水进行过滤,可减少喷头拆卸清理的频率,滤网相对于喷头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喷嘴113还连接有水管组件114,水管组件114包括水泵和引水管,引水管连接水泵和喷嘴113,在水泵的作用下将水吸引至引水管中,并能以高压状态运送至喷嘴113处,从而以雾化状态喷出。为了避免引水管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壳体组件111还设置有用于收纳引水管的收纳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纳部可以被设置为用于卡接引水管的卡扣,或者由壳体组件111本身形成用于容纳或固定引水管的容纳槽,从而使得引水管能紧贴壳体组件111,避免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2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个垂直于电机112b的转动轴线的第一平面102内,机架12沿转动轴线方向在第一平面102内的投影基本呈矩形。其中,机架12包括可供放置并在一个平面内延伸的延伸部,该平面平行于外部环境的放置平面101。移动轮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内,尤其设置在延伸部的一端。机架12部分包围所述风扇组件112的周侧,并至少通过第一支点127 连接所述风扇组件,进一步地,机架12还包括第二支点128。风扇组件112可整体绕上述支点旋转,进而带动喷嘴喷出的水雾覆盖至更大范围。
机架12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21、第二连接组件122和第三连接组件123。其中,第二连接组件122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121和第三连接组件123构成固定连接。事实上,第一连接组件121、第二连接组件122和第三连接组件123还可被设置为一体成型,只要其三者在结构上满足强度需求即可。机架12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主机11的容纳槽,主机11至少部分设置在该容纳槽内,并与机架12 构成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122与第一连接组件12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缓冲部124,第一缓冲部124与第一连接组件121和第二连接组件122同时倾斜相交;第二连接组件122与第三连接组件12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缓冲部125,第二缓冲部125与第二连接组件122和第三连接组件 123同时倾斜相交,在节省整机尺寸时,使得喷雾风扇在不同站立姿态下的切换更加方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121、第二连接组件122和第三连接组件123还分别在各自的平面内延伸,从而形成可供喷雾风扇100放置的平面。即第一连接组件121、第二连接组件122、第三连接组件123均可作为延伸部并可供喷雾风扇100放置。
具体的,第一缓冲部124和第二缓冲部125为具有多个接触面的壳形,第一连接组件121、第二连接组件122、第三连接组件123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连接在上述缓冲部。喷雾风扇100至少包括第一站立姿势和第二站立姿势,当所述喷雾风扇处于不同站立姿势时,机架的不同位置与所述放置平面 101接触并提供支撑,站立姿态指风扇可以不依靠外力稳定的支撑在放置平面 101上,上述站立姿态并不排除喷雾风扇在该姿态下沿放置平面101运动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缓冲部的部分端面可作为喷雾风扇100的放置面,此时上述端面所在平面与移动轮14下边缘相切,第二连接组件122位于该平面上方或与该平面平齐,使得风扇在图2所示的第一站立姿态下能够站立稳定。本实施例具有第二站立姿态,如第一连接组件121作为底边,此时第一连接组件121 的另一端设有壳形的端部,该端部、移动轮14下边缘和第一缓冲部124的一端和作为站立的支撑,即形成上述延伸部,第一连接组件122位于该平面上方或与该平面平齐,能保证喷雾风扇的稳定站立。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在第二缓冲部125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组件13 的电池仓126。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电源组件13被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电池包,电池包可直接安装至电池仓126。第一连接组件121、第二连接组件122和第三连接组件123均包括一组基本平行的连接杆构成。其中,电池仓126基本设置在第三连接组件123的基本平行设置的连接杆的接缝中。并充分利用第三连接组件 123与主机11之间的空间。这里,电池仓126实际上还充分利用了第三连接组件123的连接杆的接缝的空间。电池仓126基本呈长方体结构,其内部中空,并能与电源组件13契合。电池仓126内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结合部或连接端子(图未示出),从而当电池包插入电池仓126时,即能实现与控制电路的电连接。在本方案中,电池仓126还设置有仓盖126a,仓盖126a能绕一转轴转动,并具有能封闭电池仓126内空间的第一位置和开启电池仓126内空间的第二位置。可以理解,仓盖126a被设置在电池仓126上远离第三连接组件123的一端,从而避免当仓盖126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时,与第三连接组件123产生干涉。电池仓126还沿第二缓冲部125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更好的与第三连接组件123的连接杆贴合,以使得电池仓126与第三连接组件123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事实上,电池仓126被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组件122的位置,以使得电池仓126在安装电池后,整个喷雾风扇100的重心更靠近下侧,从而使得喷雾风扇100在被放置时更加稳定,不易在外界环境的冲击下倒伏。第二连接组件122 基本在一个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内延伸,电池仓126的外轮廓被设置在该平面以上,即喷雾风扇100正常放置时,电池仓126的外轮廓与第二连接组件122 不产生干涉,并以第二连接组件122的下表面为接触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电池仓126的延伸方向与放置平面101的夹角的锐角α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0°,优选为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75°,以与第二缓冲部125形状所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雾风扇100的额定功率较大,为了满足喷雾风扇 100较长时间的功能输出,电源组件13被设置为具有较大容量,从而使得其具有较大重量。此外,由于需要满足大面积的吹风或喷雾,主机1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具体而言,主机1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 400mm且小于等于550mm;主机1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400mm且小于等于500mm。当主机11安装至机架12上时,喷雾风扇100整机直径大于等于550mm小于等于1000mm,具体的,整个喷雾风扇100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被设置为大于等于600mm且小于等于750mm,整个喷雾风扇10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被设置为大于等于650mm且小于等于8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喷雾风扇100在主机11上还设置有可供提拎的把手部111e,把手部111e在上下方向上还占据了一个预设高度,从而使得喷雾风扇100整机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620mm且小于等于720mm。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喷雾风扇 100能吹出的风量可达到5000cfm,从而实现更好的降温效果。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喷雾风扇100还设置有可供移动的移动轮 14。具体的,移动轮14设置在第一缓冲部124,并能围绕一转动轴转动。具体而言,转动轴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121或第二连接组件122上。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移动轮14设置有两个,其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组件121或第二连接组件122 的连接杆上。可以理解,移动轮14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从而可选择的设置在连接杆上,并可供喷雾风扇100移动。移动轮14具有一个圆周外轮廓,当其安装至第一连接组件121或第二连接组件122时,其外轮廓与放置平面101基本齐平或位于放置平面101上侧,从而当喷雾风扇100正常放置时,移动轮14的外轮廓与第二连接组件122不产生干涉,并以第二连接组件122的下表面为接触面,或以移动轮14的外轮廓和第二连接组件122的下表面同时为接触面。为了便于移动喷雾风扇100,还设置了与移动轮14配合的把手组件15。具体的,把手组件15包括基本沿一直线方向延伸的主体部151和连接至主体部151的握持部152。握持部152包括内轮廓和外轮廓。其中,内轮廓围绕电池仓126分布,外轮廓被设置为在沿上下方向上与放置平面101齐平或位于放置平面101上侧。握持部152包括与电池仓126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握持部152a和与放置平面101 大致平行的第二握持部152b。第一握持部152a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单元,第二握持部152b被配置为连接上述两第一握持部152a的半包围式环形件。由于本实施例的喷雾风扇100具有多种站立姿态,上述结构结合第三连接组件123与电池仓126的位置,能够充分保护在不同站立姿态下电池仓126的安全性,即使是在风扇的行走状态,也能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减少电池的震动。基于本实施例中喷雾风扇100的尺寸,该电池仓126的布置可以使整机具有更稳定的重心。
把手组件15还被设置为伸缩结构,并设置在第二连接组件122上远离移动轮14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122的连接杆被设置为中空结构,其可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的把手组件15。
把手组件15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把手组件15处于第一状态时,把手组件15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握持部152的内轮廓与电池仓126基本贴合或靠近电池仓126。主体部151、第一握持部152a和第二握持部152b分别包围电池仓126的各个侧面。当把手组件15处于第二状态时,把手组件15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把手组件15的主体部151从第二连接组件122中伸出至预设长度,从而便于握持,此时可以使得喷雾风扇100与地面以一定夹角被拖拽,并可在滚轮的作用下沿地面滚动前进。为了便于操作,喷雾风扇100在以与地面呈一定夹角被拖拽时,其重心被设置为位于握持部152与移动轮14之间。更具体的,喷雾风扇 100在以与地面呈一定夹角被拖拽时,其重心被设置在靠近移动轮14的位置。
如图2、图8所示,喷雾风扇100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输出模式和输出功率的控制模块16,控制模块16设置在第三连接组件123上,并位于第三连接组件123 的两个连接杆之间,同时位于前述电池仓126上端。具体的,控制模块16的面板包括用于电源按钮161、风量显示屏162、风量控制按钮163、水雾控制按钮 164、最高档按钮165和第一指示灯166。其中,电源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喷雾风扇100开机或关机,并能在开机状态下控制喷雾风扇100进入远程控制模式。此外,风量显示屏162包括多个档位显示,并能实时反映当前输出风量。风量控制按钮163包括第一控制按钮163a和第二控制按钮163b。其中,第一控制按钮163a 用于减小风量,第二控制按钮163b用于增大风量。水雾控制按钮164用于控制水雾的开启或关闭。当水雾关闭时,喷雾风扇100可作为普通风扇,仅进行吹风。当水雾开启时,喷雾风扇100能同时进行喷雾和吹风动作。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水雾控制按钮164还包括水雾多挡调节按钮164a,水雾多挡调节按钮164a通过线路控制水泵的输出功率或压力等,进而控制水雾以不同大小或速率喷出并显示在显示屏上,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最高档按钮165用于控制风扇直接电机达到最大功率,输出最大风量。当最高档按钮165按下时,第二指示灯 166亮起或闪烁,显示喷雾风扇达到最大风量。在通过多次按动第二控制按钮 163b达到最大风量时,第二指示灯166也相应亮起或闪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指示灯166还可用于显示电池组件的电量。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种喷嘴的控制方法,控制模块16能控制喷嘴113以减少一段时间内喷嘴113的出水总量,同时保证喷嘴113的出水压力不变,即,在 T时间内,单个喷嘴出口压力为P时,所述喷嘴出水总量为Q,这一过程记为在既定的喷嘴出口压力下所需的最大水量;在控制模块作用下,在T时间内,单个喷嘴出口压力为P时,所述喷嘴出水总量为Q’,该Q’<Q。具体的,在控制模块作用下可实现水量减少至最大出水量Q的10%~90%,即0.1Q≤Q’≤0.9Q。进一步地,可以将水量减少至最大出水量Q的33%、66%,也能保证喷雾效果和降温性能。
上述减少流量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16控制喷嘴113在第n次喷射水雾和第n+1 次喷射水雾之间具有间隔时间t,n≥1。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水泵的启停实现脉冲喷水,第n次喷射水雾和第n+1次喷射水雾时保持原有出口压力,即可保证所需的雾化效果同时降低所需水量。作为使用者,在使用喷雾风扇时,持续的喷水反而会影响使用者,使其被喷射处形成聚集的水渍,脉冲喷水在具有所需雾化效果时,通过间隔时间结合持续的吹风,让使用者皮肤、衣物表面的水分及操作物表面水分蒸发,保持作业干爽。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结合风扇组件的旋转功能,以使水雾覆盖至更广的范围,具体而言,当喷雾风扇100处于喷射间隔时,控制模块16可控制喷雾风扇100进行旋转一定角度,或者,当喷雾风扇100处于喷射间隔时,控制模块16可控制喷雾风扇100降低旋转速度,即喷射时摆动快停止喷射后摆动慢等等。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16控制一部分所述喷嘴113喷射水雾,剩余所述喷嘴停止喷射水雾。同时,控制模块16经过计算,通过减小泵的工作功率等以减小供水量,以使喷嘴的出水压力维持预定压力,该预定压力大于等于 60PSI小于等于1000PSI,优选为大于等于80PSI小于等于600PSI。本实施例中,连接每个喷嘴113的水管组件114包括多个单独控制的管路,或者水管组件114 为主水路和多个对应各喷嘴113的支路组成,支路和主水路连接处设有由控制模块控制的阀门,阀门用于控制各支路的开闭。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喷嘴113等距分布在风扇的圆周上,当控制部分喷嘴开启部分喷嘴关闭时,开启的喷嘴应有间隔的、均匀的分布在喷雾风扇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16控制至少部分的喷嘴113出水口直径减小,或者由使用者操作使喷嘴113直径减小,上述使喷嘴直径减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旋转喷头等。具体的,喷嘴内设有切换结构,控制模块16或者使用者可以通过切换结构改变喷嘴113的直径。同时,控制模块16经过计算,通过减小泵的工作功率等以减小供水量,以使喷嘴的出水压力维持预定压力,该预定压力大于等于60PSI小于等于1000PSI,优选为大于等于80PSI小于等于600PSI。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种泵的控制方法,用于保护泵的工作。在所述泵工作时,当检测到所述泵的工作电流大于最大额定工作电流时,控制模块16判定为所述泵堵转,控制模块16控制所述泵停止工作。在所述泵工作时,连续t0时间内检测到所述泵的工作电流小于最小额定工作电流时,控制模块16判定为所述泵干烧,控制模块16控制所述泵停止工作。如图10所示,该控制模块16的面板还包括第二指示灯167,第二指示灯用于显示泵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当泵处于堵转或干烧等情况时,控制模块16控制第二指示灯167闪烁提示使用者。
当通过电源控制设置喷雾风扇100进行远程控制时,喷雾风扇100可通过其他客户端或平台进行控制并运行。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喷雾风扇100可通过蓝牙连接进行控制。可以理解,喷雾风扇100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控制,例如通过通信控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喷雾风扇100通过蓝牙控制时,其可在客户端控制喷雾风扇100的风速、喷雾的水量、开关机及定式开关机,还可以控制上述显示屏的指示灯的开关。
如图11、12的第二实施例中,喷雾风扇200具有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结构,在此只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喷雾风扇100的区别之处,相同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不重复阐述。
喷雾风扇200包括进水管203,进水管23连接泵。在本实施例中,泵设于电池仓126内,进水管203从电池仓126内引出。由于电池包和泵均设于电池仓 126中,为了保证电池包安全性,电池仓内设有隔板将容纳空间分为多个相互封闭的腔室。
机架12上设有固定部202固定收纳进水管203。具体的,根据进水管203 的长度,固定部202可设有多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及第三连接组件上。由于进水管203末端一般会配置有过滤装置201,为了保证过滤装置201的清洁,进水管203末端的固定部位于远离电池仓126的位置,具体设于第一连接组件121的中上部,使得进水管203从第三连接组件123开始,沿二连接组件122延伸,并自下向上延伸到第一连接组件121的中部,此时过滤装置 201下端朝上固定在固定部202内,此时进水管203处于第一收纳状态210。
第一连接组件121的上端包括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壳体面,或者包括一个凹槽,可作为进水管203放置位置,此时进水管203处于第二收纳状态,此状态可作为进水管203的暂时放置位置,也可以配置有固定部,作为收纳固定位置。
如图11、12所示,喷雾风扇200还包括出水管206,出水管206从电池仓 126引出,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21和第二支点128引入风扇组件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设于护罩的中心台204内,由于喷嘴设有多个,并沿中心台204 等距分布,中心台204内设有环形的引水管205,将出水管206内的水源分别供给喷嘴。
如图13-1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喷雾风扇300还可以设置与把手部111e 或者机架12配合的挂钩310,以使得喷雾风扇100被悬挂至预设高度或预设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方便起见,相同的结构采用与实施例一、二相同的标号,在此仅描述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
挂钩310与喷雾风扇300可拆卸连接,挂钩310包括第一勾爪311、第二勾爪313和连接部312,连接部312连接第一勾爪311和第二勾爪313。第一勾爪 311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122可拆卸连接,或者与把手部111e可拆卸连接。第二勾爪313用于与外部环境的固定物可拆卸连接。连接部312沿第一方向301延伸,第一方向301可以与风扇组件设置平面平行,也可以与该平面垂直,也可以与该平面呈一定角度,或者连接部312具有可调节第一方向301与上述平面相对关系的机构,以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在其他实施例中,挂钩310还可以为柔性结构,或者其他形式的可拆卸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16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喷雾风扇400具有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结构,在此只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喷雾风扇100的区别之处,相同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不重复阐述。
喷雾风扇400包括进水管410,水管410的第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喷嘴113,第二端从喷雾风扇400向外延伸并连接水源。该进水管410的第一端可以连接至泵或者内部水路系统。内部水路系统是指在所述喷雾风扇400内部连接喷嘴113 的水路系统。当泵设于电池仓126内时,进水管410可从电池仓126,或者被整合至机架的壳体内,从喷雾风扇400的一侧伸出。
喷雾风扇400还配有连接进水管410的配水管420,配水管420与进水管410 可拆卸连接。配水管420至少包括第一配水管421和第二配水管422,第一配水管421用于连接第一外界水源,第二配水管422用于连接第二外界水源。第一外界水源为静态水源,所述第二外界水源为流动水源。静态水源可以理解为容纳在存储器中的水,例如水桶中的水。第二外界水源具体为流动水源,流动水源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的流速的水源,例如自来水等。
进水管410与配水管420的连接处设有快拆装置430。快拆装置430包括设置在进水管410末端的第一连接头431和设置在配水管420末端的第二连接头 432。第一连接头431和第二连接头432被配置为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具体的,可通过螺纹帽和螺纹的形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压式、承插式等方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配水管420上设有连接头或过滤装置,连接头用于连接外部动态水源或延长管路。机架或电池仓内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进水管410或配水管420的结构。
进水管410设有稳压阀,用于减少水锤现象,优选设于泵的上游。在泵内部进出水一般各有一个单向阀,当水泵遇到水锤效应时瞬间压力约几十公斤不等,水泵单向阀片一般为塑胶材质,在此瞬间的冲击下,可能导致变形、破损脱落等,影响喷雾风扇水流的供应,通过稳压阀可以减少水锤效应对于泵结构的损坏,提高了喷雾风扇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喷雾风扇,包括:
风扇组件,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的电机;
喷嘴,设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喷射水雾;
机架,用于支撑所述风扇组件;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组件,安装至所述机架,用于对所述喷雾风扇供能;
进水管,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喷嘴,一端从所述喷雾风扇向外延伸并连接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至少包括第一配水管和第二配水管,所述第一配水管用于连接第一外界水源,所述第二配水管用于连接第二外界水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界水源为静态水源,所述第二外界水源为流动水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配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快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所述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喷嘴和所述进水管,所述机架还设有用于容纳泵的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有稳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形成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倾斜相交;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形成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倾斜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组件的电池仓;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于机架远离行走轮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组件通过一组基本平行的连接杆构成,所述电池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平行设置的连接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风扇整机直径大于等于550mm小于等于1000mm。
CN202122357468.4U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Active CN216868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0901 WO2022127472A1 (zh) 2020-12-16 2021-11-16 喷雾风扇
EP21905401.2A EP4151914A4 (en) 2020-12-16 2021-11-16 MISTING FAN
US18/085,201 US20230118363A1 (en) 2020-12-16 2022-12-20 Misting fan
US18/348,755 US20230349569A1 (en) 2020-12-16 2023-07-07 Misting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9659 2020-12-16
CN2020114796591 2020-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8690U true CN216868690U (zh) 2022-07-01

Family

ID=8194596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3626.6A Pending CN114636206A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CN202111133224.6A Pending CN114636205A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CN202122357468.4U Active CN216868690U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CN202111133193.4A Pending CN114636204A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3626.6A Pending CN114636206A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CN202111133224.6A Pending CN114636205A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3193.4A Pending CN114636204A (zh) 2020-12-16 2021-09-27 喷雾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146362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5357B (zh) * 2022-10-19 2024-04-02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场景用球形喷淋除尘装置及喷淋除尘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6206A (zh) 2022-06-17
CN114636204A (zh) 2022-06-17
CN114636205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80401C (en) Mister fan
US7418832B2 (en) Portable mister for adjusting ambient temperature
CN216868690U (zh) 喷雾风扇
US6915654B2 (en) Portable cooling mechanism
CN109349955A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擦窗机器人
WO2022127472A1 (zh) 喷雾风扇
CN210369930U (zh) 一种建筑施工作业面喷淋降尘降温装置
CN112827098A (zh) 一种森林灭火防火的自走履带式智能风粉灭火机器人
CN111911437A (zh) 一种可移动供电的新型喷雾扇
CN115717700B (zh) 一种可自清洁的新能源路灯
CN204253453U (zh) 吹风机
CN210875990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汽车补漆装置
CN211210862U (zh) 一种智慧城市用绿植除尘装置
CN210357657U (zh) 一种环保型抑尘雾炮设备一体机
CN20849363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暑除尘喷淋装置
CN110029616A (zh) 一种多功能抑尘洒水车
CN215570199U (zh) 一种自动清洗灯罩的路灯
CN216456628U (zh) 一种消防车上的喷水装置
CN205933857U (zh) 皮具修复操作平台
CN218249266U (zh) 一种除扬尘装置
CN21514109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雾炮机
CN210132040U (zh) 一种用于通信压铸件的内部清洁装置
CN212250536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风扇
CN215350964U (zh) 灯轨适配扩香机
CN218188673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降尘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