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5994U -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5994U
CN216835994U CN202123365584.7U CN202123365584U CN216835994U CN 216835994 U CN216835994 U CN 216835994U CN 202123365584 U CN202123365584 U CN 202123365584U CN 216835994 U CN216835994 U CN 216835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ing
arm
sample
piece
block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55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剑
赵鹏
尹帅锋
徐灿
赵超
孙旭东
王超
刘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55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5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5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5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本阻挡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流水线架体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阻挡片,水平设置,所述阻挡片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阻挡片摆动,所述阻挡片上设置有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悬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与样本托的阻挡位置直径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实现了单次单个样本托的传输放行。

Description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样本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物医学的发展,化验医学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导致医院的化验量大大增加。现代化医用实验室流水线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前的医用实验室流水线是指多台分析仪器并机的小流水线,或实验室生化、免疫、尿仪等仪器组合的整体流水线,用于将血液或尿液等医用检验样本传输至分析仪中进行检测。
样本处理过程中,因前一个样本与其后的样本流向可能不一致,或者前一个样本在分析仪器内处理时需要与紧后的样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在传输轨道上设置阻挡装置,满足样本在传输轨道或分析仪器中某个位置需要传输或停止,且单次单个样本放行的功能要求。
目前的实验室流水线的阻挡装置,占用空间较大,不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样本阻挡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实现了单次单个样本托的传输放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流水线架体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阻挡片,水平设置,所述阻挡片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阻挡片摆动,所述阻挡片上设置有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悬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与样本托的阻挡位置直径对应。
可选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均为所述阻挡片上的凸起板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均设置在所述阻挡片的同侧,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分设在所述动力装置两侧,所述第一挡臂、第二挡臂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的轴心的垂直距离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的长度相同。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挡臂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挡臂侧的位置;所述阻挡片摆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挡臂阻挡样本托,所述第二挡臂放行,所述阻挡片反向摆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挡臂放行最前端的样本托,所述第二挡臂阻挡后面的所有样本托。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输送轨道的侧挡板上设置有长通孔,所述长通孔用于所述第一挡臂或第二挡臂通过。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或气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臂或第二挡臂的阻挡端为圆弧面。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样本阻挡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带动阻挡片摆动,从而使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实现交替阻挡,同时,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间隔设置,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单个样本托对应位置的直径对应,保证阻挡片每摆动一个周期,允许一个样本托通过。第一挡臂靠近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设置,第二挡臂靠近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设置,此处的后端和前端是相对于输送方向来说的,此处的前端为输送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通过单个动力装置直接驱动阻挡片摆动,从而带动阻挡片上的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运动,实现对样本托的阻挡和放行,使得单个动力装置实现了单次单个样本托的传输放行,同时装置不需要设置中间的动力传动结构,简化了结构,缩小了占用空间,减轻了重量,缩短了动力传动路线,可靠性更高。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样本阻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样本阻挡装置安装在轨道上的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样本阻挡装置安装在轨道上的另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其中:
1、动力装置,2、传感器支架,3、支撑板,4、第一传感器,5、阻挡片,501、第一挡臂,502、第二挡臂,503、感应触发板,6、第二传感器,7、输送轨道,8、侧挡板,9、长通孔,10、样本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本阻挡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实现了单次单个样本托的传输放行。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包括支撑板3,支撑板3连接在流水线架体上。支撑板3上连接有动力装置1,阻挡片5与动力装置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动力装置1带动阻挡片5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第一挡臂501位于阻挡位置时,第二挡臂502位于通行位置,第一挡臂501位于通行位置时,第二挡臂502位于阻挡位置。
其中,动力装置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的下表面,动力装置1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支撑板3上的通孔后与阻挡片5连接。此处动力装置1与阻挡片5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阻挡片5悬置在支撑板3的上端。阻挡片5靠近输送轨道7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悬置在输送轨道7上;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间隔设置,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或者略小于单个样本托10对应位置的直径,此处的对应位置,是指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阻挡时与样本托10接触的位置。
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为阻挡片5上的凸起结构,二者的凸起高度相同。第一挡臂501、第二挡臂502和阻挡片5为一体结构。阻挡片5水平设置。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均为设置在阻挡片5上的凸起板状结构。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设置在阻挡片5靠近输送轨道7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通过动力装置1带动阻挡片5摆动,从而使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实现交替阻挡,同时,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间隔设置,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单个样本托10对应位置的直径对应,保证阻挡片5每摆动一个周期,允许一个样本托10通过。第一挡臂501靠近输送轨道7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设置,第二挡臂502靠近输送轨道7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设置,此处的后端和前端是相对于输送方向来说的,此处的前端为输送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通过单个动力装置1直接驱动阻挡片5摆动,从而带动阻挡片5上的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运动,实现对样本托10的阻挡和放行,使得单个动力装置1实现了单次单个样本托10的传输放行,同时装置不需要设置中间的动力传动结构,简化了结构,缩小了占用空间,减轻了重量,缩短了动力传动路线,可靠性更高。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控制方便。
具体的,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均设置在阻挡片5的同侧,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分设在动力装置1的两侧,即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设置在阻挡片5同一侧面的两端位置,从而在阻挡片5摆动时,两端的第一挡臂501、第二挡臂502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与动力装置1的动力输出轴的轴心的垂直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进一步的,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从而实现可靠稳定限位。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的伸出阻挡片5的长度相同,以便加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6。第一传感器4设置在靠近第一挡臂501的一侧,第二传感器6连接在靠近第二挡臂502的一侧。第一传感器4用于感应第一挡臂501侧的位置,第二传感器6用于感应第二挡臂502侧的位置。阻挡片5靠近感应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感应触发板503的一端,感应触发板503随着阻挡片5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感应触发板503的位置变化。感应触发板503的远离阻挡片5的端部与传感器的感应端头对应设置,从而使感应触发板503的端部转动到不同的传感器位置,使对应位置的传感器感应到信号。感应触发板503的端部转动到第一传感器4的感应端头位置时,第一传感器4感应到信号,感应触发板503的端部转动到第二传感器6的检测位置时,第二传感器6感应到信号。
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6为位置传感器。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6的感应端通过检测阻挡片5的位置,从而感应对应侧的第一挡臂501或第二挡臂502的位置。阻挡片5摆动到第一位置时,参照图1所示,第一挡臂501端向前转动,靠近输送轨道7,从而阻挡样本托10,第二挡臂502向后转动,远离输送轨道7,第二挡臂502打开。
阻挡片5由第一位置顺时针转动,第二传感器6检测到信号,将检测信号发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1停止工作,此处为阻挡片5的第二位置,样本托10处于停止输送状态,等待时间在所述控制器上设定。此时,第一挡臂501处于放行位置,第一挡臂501放行最前端的样本托10,第二挡臂502阻挡后面的所有样本托10,保证了阻挡片5每摆动一个周期(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有一个样本托10放行。当样本托10停顿结束后,所述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动力装置1工作,阻挡片5反向(逆时针)转动,当第一传感器4检测到信号,将检测信号发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1停止工作,此时,第一挡臂501处于阻挡位置,第二挡臂502处于放行位置,由于两个挡臂的间隔距离与样本托10的阻挡位置直径对应,因此仅有一个样本托10位于第一挡臂501与第二挡臂502之间,实现一个样本托10的进给,保证了阻挡片5每摆动一个周期(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仅有一个样本托10放行,阻挡片5此时又摆动到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为电机或气缸,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的提供动力的装置。
其中,输送轨道7的侧挡板8上设置有长通孔9,长通孔9的长度大于阻挡片5的长度,此处的阻挡片5的长度是指其沿输送轨道7的尺寸,避免侧挡板8妨碍第一挡臂501或第二挡臂502的工作,长通孔9用于第一挡臂501或第二挡臂502通过,用于阻挡样本托10。第一挡臂501和第二挡臂502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样本托10的阻挡位置的直径变化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样本托10的阻挡。
为了避免第一挡臂501或第二挡臂502的阻挡端划伤样本托10,第一挡臂501或第二挡臂502的阻挡端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样本阻挡装置工作时,样本托10由输送轨道7提供传输动力,暂定以图2中从左向右运输,样本托10传输过程中,在阻挡装置位,阻挡片5逆时针旋转,则第一挡臂501向前突出,阻挡后方所有样本托10,阻挡片5顺时针旋转,则第二挡臂502向前突出,放行最右端的样本托10,阻挡其后的样本托10,依次循环,实现单次单个样本托10传输放行。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流水线架体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阻挡片,水平设置,所述阻挡片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阻挡片摆动,所述阻挡片上设置有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悬置在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与样本托的阻挡位置直径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均为所述阻挡片上的凸起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均设置在所述阻挡片的同侧,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分设在所述动力装置两侧,所述第一挡臂、第二挡臂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的轴心的垂直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挡臂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挡臂侧的位置;所述阻挡片摆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挡臂阻挡样本托,所述第二挡臂放行,所述阻挡片反向摆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挡臂放行最前端的样本托,所述第二挡臂阻挡后面的所有样本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侧挡板上设置有长通孔,所述长通孔用于所述第一挡臂或第二挡臂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或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臂或第二挡臂的阻挡端为圆弧面。
CN202123365584.7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Active CN216835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5584.7U CN216835994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5584.7U CN216835994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5994U true CN216835994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5584.7U Active CN216835994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5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657A (zh) * 2021-12-29 2022-02-25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657A (zh) * 2021-12-29 2022-02-25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35994U (zh)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CN114084657A (zh)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CN216511286U (zh) 一种样本阻挡装置
JP2015515931A (ja) グリッパ
WO2022127247A1 (zh) 一种混匀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109444442B (zh) 具有急诊、复测功能的样本缓存及搬运系统
CN103675315A (zh) 微孔板加样及转运装置
CN109946470B (zh) 样本输送装置
EP1881330A3 (en) Fluid metering in a metering zone
WO2015177823A1 (ja) 分析装置
JP2016164555A (ja) 臨床検査装置
CN105642386A (zh) 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
CN207030393U (zh) 用于样本传送的阻挡限位系统
CN212364336U (zh) 自动进样装置、样本管识别装置
TW353609B (en) Sampling apparatus
CN216511158U (zh) 样本传输换向装置
CN112067834A (zh) 一种提供联机接口的凝血分析仪
CN216718473U (zh) 一种柔性进样推进机构及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
CN215885208U (zh) 一种试管载架输送装置
CN214894872U (zh) 移液结构及均相化学发光检测仪
CN216337560U (zh) 一种核酸检测核酸提取模块
CN203705464U (zh) 微孔板加样及转运装置
CN109097916A (zh) 一种移料设备及自动缝制系统
CN220722369U (zh) 一种可调节任意角度的试管架传送机构
CN107485401B (zh) 一种真空采血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ou Jianping

Inventor after: Zhao Peng

Inventor after: Yin Shuaifeng

Inventor after: Xu Can

Inventor after: Zhao Chao

Inventor after: Sun Xudong

Inventor after: Wang Chao

Inventor after: Liu Cong

Inventor before: Hou Jian

Inventor before: Zhao Peng

Inventor before: Yin Shuaifeng

Inventor before: Xu Can

Inventor before: Zhao Chao

Inventor before: Sun Xud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Chao

Inventor before: Liu C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