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1630U - 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31630U CN216831630U CN202221167744.9U CN202221167744U CN216831630U CN 216831630 U CN216831630 U CN 216831630U CN 202221167744 U CN202221167744 U CN 202221167744U CN 216831630 U CN216831630 U CN 2168316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 matrix
- base member
- bead structure
- tran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涉及石材加工工具领域,包括基体、套设在基体上且用于切割的胎体,该胎体包括切割部、设置在切割部两侧的两过渡部,该过渡部的表面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的一侧递增;利用金刚石串珠绳进行切割时,主要通过串珠结构上的切割部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由于在切割部两侧设置有过渡部,且过渡部的表面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的一侧递增,使得整个胎体可与橡胶之间形成一个平缓的过渡,有效的减小串珠与橡胶之间的尺寸落差,避免在边角相对不够平整区域出现卡绳、窜珠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石材加工工具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金刚石串珠绳是集金刚石串珠的高硬度和钢丝绳高柔性为一体的绳锯机加工工具,作为金刚石工具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代产品,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材开采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石材开采与加工、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拆除和修整、玻璃等脆硬材料的加工,同时还被应用于海底构件的维修、核电厂的拆除等特殊领域的工作中,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影响小、加工效率高、施工简单、低噪声、低粉尘、低污染等一系列优点,是其他类型工具难以比拟的。
传统金刚石串珠结构由于呈圆柱形,在切割过程中,圆柱形串珠与橡胶之间的尺寸落差较大,在切割过程中遇到边角相对不够平整区域容易出现卡绳现象,从而造成窜珠或者断绳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包括基体、套设在基体上且用于切割的胎体,该胎体包括切割部、设置在切割部两侧的两过渡部,该过渡部的表面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的一侧递增。
优选的,该胎体烧结固定在基体上。
优选的,该基体为圆柱状,该胎体沿基体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呈椭圆形。
优选的,该胎体的最大外径为6mm~12mm。
优选的,该椭圆形的离心率为0<e<0.5。
优选的,该基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该基体的外径为5.0~8.0mm。
优选的,该基体的长度为10.0~12.0mm。
一种用于生产新型串珠结构的模具,该模具包括底板、与底板相分离且位于底板上方的顶板,该底部与顶板之间形成加工腔,该加工腔包括主体腔,设置在主体腔两侧的基体腔,该主体腔与切割部、两过渡部相适配,用于加工形成胎体,该基体腔用于基体两端的放置。
优选的,该模具还包括位于顶板与底板两侧的两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利用金刚石串珠绳进行切割时,主要通过串珠结构上的切割部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由于在切割部两侧设置有过渡部,且过渡部的表面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的一侧递增,使得整个胎体可与橡胶之间形成一个平缓的过渡,有效的减小串珠与橡胶之间的尺寸落差,避免在边角相对不够平整区域出现卡绳、窜珠的现象。
2、将加工串珠结构的坯料放置在主体腔内,然后热压烧结成型,且顶板和底板相分离,便于胚料的放置和成品的拿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串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串珠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串珠环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基体,2胎体,21切割部,22过渡部,3底板,4顶板,5挡板,6小串珠环,7大串珠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参照图1,包括基体1、套设在基体1上且用于切割的胎体2,胎体2主要采用金刚石、铁粉等原料混合烧结成型,该基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采用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且该基体1为圆柱状,该基体1的外径为5.0~8.0mm,长度为10.0~12.0mm,该胎体2通过热压烧结在基体1上,使得胎体2与基体1连接更加稳定,有效的防止胎体2脱离,该胎体2包括切割部21、设置在切割部21两侧的两过渡部22,该过渡部22的表面与基体1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21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21的一侧递增;具体该胎体2沿基体1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呈椭圆形,类似橄榄球型结构。该胎体的最大外径为6mm~12mm。该椭圆形的离心率为0<e<0.5;使得胎体2与被切割物体的接触面较小,同样作用力下,所受的压强较大,即使在积水比较严重的环境下,仍能保证足够的压强确保金刚石串珠出刃,使得切割效率高,通用性强。在利用金刚石串珠绳进行切割时,主要通过串珠结构上的切割部21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由于在切割部21两侧设置有过渡部22,且过渡部22的表面与基体1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21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21的一侧递增,使得整个胎体2可与橡胶之间形成一个平缓的过渡,有效的减小串珠与橡胶之间的尺寸落差,避免在边角相对不够平整区域出现卡绳、窜珠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用于生产新型串珠结构的模具,该模具包括底板3、与底板3相分离且位于底板3上方的顶板4,该底部与顶板4之间形成加工腔,该加工腔包括主体腔,设置在主体腔两侧的基体腔,该主体腔与切割部21、两过渡部22相适配,用于加工形成胎体2,该基体腔用于基体1两端的放置;参照图3和图4,加工时首先选择外径大小不同的大串珠环7和小串珠环6(大串珠环7和小串珠环6均为柱形管状,且二者相互套接),且小串珠环6的长度L2大于大串珠环7的长度L1,小串珠环6的长度L2为7.0mm,大串珠环7的长度L1为4.5mm,大串珠环7的内径D1为9.5mm,外径D2为11.5mm。将大串珠环7套到小串珠环6上,然后小串珠环6中间放置基体1,然后将整体放置在加工腔内,之后进行热压烧结,边加热边下压,烧结成型为串珠结构 ,顶板4和底板3相分离,便于胚料的放置和成品的拿取,该模具还包括位于顶板4与底板3两侧的两挡板5;在两挡板5的作用下,可防止胚料从加工腔两侧溢出。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套设在基体上且用于切割的胎体,该胎体包括切割部、设置在切割部两侧的两过渡部,该过渡部的表面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从远离切割部的一侧向靠近切割部的一侧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胎体烧结固定在基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为圆柱状,该胎体沿基体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呈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胎体的最大外径为6mm~12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椭圆形的离心率为0<e<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的外径为5.0~8.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的长度为10.0~12.0mm。
9.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底板、与底板相分离且位于底板上方的顶板,该底部与顶板之间形成加工腔,该加工腔包括主体腔,设置在主体腔两侧的基体腔,该主体腔与切割部、两过渡部相适配,用于加工形成胎体,该基体腔用于基体两端的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串珠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还包括位于顶板与底板两侧的两挡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67744.9U CN216831630U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67744.9U CN216831630U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31630U true CN216831630U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09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67744.9U Active CN216831630U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31630U (zh) |
-
2022
- 2022-05-16 CN CN202221167744.9U patent/CN2168316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07922B (zh) | 桶体拉伸成型工艺及采用该工艺制成的桶体 | |
CN102240723A (zh) | 一种高速级进模防跳屑凹模 | |
CN106670340A (zh) | 一种预弯和成型半自动合页生产装置 | |
CN1333097A (zh) | 汽车前轴辊锻模锻复合工艺 | |
CN206643300U (zh) |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机端盖用模具 | |
CN202028688U (zh) | 一种馈线窗铝筒冲切模具 | |
CN216831630U (zh) | 一种新型串珠结构及模具 | |
CN204396633U (zh) | 制造前围侧内板的模具 | |
CN105665537B (zh) | 一种应用于生产射孔弹弹壳的拉伸模具 | |
CN209738110U (zh) | 一种轻松脱模的鞋底模具 | |
CN1031952A (zh) | 汽车前轴成型辊锻工艺 | |
CN104493032B (zh) | 一种车桥凸缘锻造工艺 | |
CN207086685U (zh) | 一种钛合金雪钉成型模具 | |
CN202070643U (zh) | 一种高速级进模防跳屑凹模 | |
CN202054407U (zh) | 防滑式耐磨滚筒 | |
CN201969876U (zh) | 一种组合式台阶孔绳锯串珠刀头模具 | |
CN206967701U (zh) | 大型氮化硅陶瓷保护管坯体成型模具 | |
CN205519249U (zh) | 一种应用于生产射孔弹弹壳的拉伸模具 | |
CN206794474U (zh) | 一种圆弧型铜止水的加工装置 | |
CN206483885U (zh) | 一种电阻片盖级进模 | |
CN206662079U (zh) | 针对难成形材料的对向双齿圈精冲模具 | |
CN206435708U (zh) | 敞篷汽车精密锻件锻造模具 | |
CN206779289U (zh) | 工具磨床砂轮罩模具 | |
CN205915422U (zh) | 铝塑板沉台孔冲压成型模具 | |
CN110984558A (zh) | 建筑钢模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