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4660U -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4660U
CN216814660U CN202122873480.0U CN202122873480U CN216814660U CN 216814660 U CN216814660 U CN 216814660U CN 202122873480 U CN202122873480 U CN 202122873480U CN 216814660 U CN216814660 U CN 216814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nt
pipeline
air supply
suspension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34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远
邓善营
王书森
张捷
张晓锐
毛守博
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34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4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4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4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及其所在的冷媒循环回路,气悬浮压缩机具有供气口和补气口;供气管路,与供气口相连通,被配置为向气悬浮压缩机的轴承供气;补气管路,与补气口相连通,被配置为向气悬浮压缩机补气;调节管路,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与供气管路和补气管路相连通,被配置为通过进气口引入冷媒,并通过出气口将冷媒补充至供气管路和补气管路;在气悬浮压缩机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先将冷媒补充至供气管路;在向供气管路补充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且气悬浮压缩机仍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再将冷媒补充至补气管路。结合气悬浮压缩机供气特性可降低其发生喘振的可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冷媒循环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离心式冷水机组由于效率高、制冷量大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场合。离心式冷水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末端负荷太小,压缩机系统内冷媒呈逆压力梯度流量,同时流场恶化,引发冷媒回流,而出现“喘振”现象。喘振不仅会周期性地增大噪音和振动,且高温气体倒流冲入压机也会引起压缩机壳体和轴承温度的升高,甚至会损坏压缩机和整个制冷设备。
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以常规离心式冷水机组为例,喘振的预防多以调节进口导叶和电机转速为主。同时在整个空调系统中,配置一个小冷量的螺杆式冷水机组,通过在低负荷时开启螺杆式冷水机组,也可以避免离心机的喘振。而对于磁悬浮冷水机组而言,由于单压缩机和常规离心机相比冷量小,故多采用多磁悬浮压缩机组合冷水机组。当处于低负荷区间时,会通过关闭压缩机的数量来避开“喘振”。当压缩机数量只有一个时,再采用“进口导叶+电机调速”的方法,避免喘振。
由于气悬浮压缩机刚兴起不久,关于气悬浮冷水机组的喘振预防和控制方案目前也只是采用和普通离心机相同的处理方式,即采用“进口导叶+调整电机转速”的方法。但对于气悬浮压缩机具有需要供气的特性而言,这种适用于常规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预防方法局限性比较大,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以降低气悬浮压缩机发生喘振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及其所在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气悬浮压缩机具有供气口和补气口;供气管路,与所述供气口相连通,被配置为向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轴承供气;补气管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通,被配置为向所述气悬浮压缩机补气;调节管路,与所述供气管路和所述补气管路相连通,被配置为引入冷媒,并将冷媒补充至所述供气管路和所述补气管路;其中,在所述气悬浮压缩机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所述调节管路先将冷媒补充至所述供气管路;在所述调节管路向所述供气管路补充的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且所述气悬浮压缩机仍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所述调节管路再将冷媒补充至所述补气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前述的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其中,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与调节管路的进气口相连通,以向所述调节管路提供冷媒。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增设调节管路。调节管路与供气管路和补气管路相连通。在气悬浮压缩机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先控制调节管路向供气管路补充冷媒,从而提高供气参数,以降低气悬浮压缩机发生喘振的可能性。而如果调节管路向供气管路补充的冷媒达到上限,但气悬浮压缩机仍然具有喘振风险,则向补气管路补充冷媒以在提高供气参数的同时还提高补气参数。这样,结合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特性,通过提高供气参数和补气参数,能够在保证供气稳定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气悬浮压缩机发生喘振的可能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中,气悬浮压缩机内传感器环12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中,当气悬浮压缩机处于稳定运行时,转子轴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中,当气悬浮压缩机处于高转速时,转子轴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中,气悬浮压缩机的补气口、第一换热器的出气口与经济器的出气口之间的高度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气悬浮压缩机;11、径向静压轴承;12、传感器环;20、供气管路;21、第一过滤器;22、齿轮泵;23、供气罐;30、补气管路;40、调节管路;41、第一支路;411、第一管路;412、第一调节阀;42、第二支路;421、第二管路;422、第二调节阀;43、主管路;44、三通阀;50、冷凝器;60、旁通管路;70、蒸发器;80、第三调节阀;90、经济器;100、第三管路;110、第四管路;120、第二过滤器;130、主液路;131、第一电子膨胀阀;140、第二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供气系统。供气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供气管路20和调节管路40。冷媒循环回路由冷凝器50、蒸发器70和气悬浮压缩机10构成。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供气口和补气口。供气管路20与供气口相连通,从而向气悬浮压缩机10的轴承供气。补气管路30与补气口相连通,从而向气悬浮压缩机10补气。调节管路40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调节管路40通过进气口引入冷媒。调节管路40的出气口与供气管路20和补气管路30相连通,并通过出气口将冷媒引流至供气管路20和补气管路30,从而提高供气参数和补气参数。
气悬浮压缩机10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从而检测气悬浮压缩机10的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排气压力之间的比值为气悬浮压缩机10的压比P。参见图2,气悬浮压缩机10内腔分别设置有两组径向静压轴承11和轴向静压轴承。并且在两组径向静压轴承1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环12。传感器环12具有位移采集点,主要采集的数据是径向静压轴承11的转子轴心的实时位置。参见图3,当气悬浮压缩机10处于稳定运行时,转子轴心位于偏心基准点O(x0,y0)。参见图4,当气悬浮压缩机10处于高转速时,转子轴心位置会偏离偏心基准点O(x0,y0),其实际位置为O’(x0’,y0’)。原因是转子转速越高,径向静压轴承11所承受的径向力也越大。因此,轴心会出现偏移现象。H0为径向静压轴承11和转子之间的径向间隙,作为冷媒气体充盈的空间。径向方向上,随着偏移量增大,各处的径向间隙H0也变得各不相同。同时,由于径向静压轴承11的承载能力随着径向间隙H0的增大而减少,表明此时供气压力不稳定,原供气管路20所提供的供气量和供气压力已不足以维持转子径向的平衡。通过设置于气悬浮压缩机10的径向静压轴承11一侧的传感器环12,实时采集转子轴心的偏移量φ。
设定压比阈值Pm和转子轴心的最大允许偏移量φmax。在调节管路40向供气管路20补充冷媒之前,P≥Pm且φ>φmax表示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在调节管路40向供气管路20补充冷媒之后,P≥Pm表示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
在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调节管路40先将冷媒补充至供气管路20,从而提高供气管路20的供气参数。如果提高供气参数后,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风险,则无需提高补气参数。如果调节管路40向供气管路20补充的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即供气参数提高至最大,但气悬浮压缩机10仍然具有喘振风险。这时,就控制调节管路40再将冷媒补充至补气管路30,从而提高补气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管路40向补气管路30补充冷媒的同时,也仍然向供气管路20补充冷媒。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增设调节管路40。调节管路40与供气管路20和补气管路30相连通。在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先利用调节管路40向供气管路20补充冷媒,从而提高供气参数,以降低气悬浮压缩机10发生喘振的可能性。而如果调节管路40向供气管路20补充的冷媒达到上限,但气悬浮压缩机10仍然具有喘振风险,则利用调节管路40向补气管路30补充冷媒以在提高供气参数的同时还提高补气参数。这样,结合气悬浮压缩机10的供气特性,通过提高供气参数和补气参数,能够在保证供气稳定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气悬浮压缩机10发生喘振的可能性。
可选地,调节管路40包括: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第一支路41具有引入冷媒的第一入口,以及与供气管路20相连通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支路41将冷媒引入供气管路20,从而提高供气参数。第二支路42具有引入冷媒的第二入口,以及与补气管路30相连通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支路42将冷媒引入补气管路30,从而提高补气参数。这样,通过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分别将冷媒补充至供气管路20和补气管路30,能够对提高补气参数供气参数进行分别控制,互不干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即为调节管路40的进气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即为调节管路40的出气口。
可选地,第一支路41包括:第一管路411和第一调节阀412。第一管路411将冷媒引至供气管路20。第一调节阀412设置于第一管路411上。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412的开启或关闭,能够控制第一管路411的连通或断开。当第一调节阀412的开度达到最大时,向供气管路20补充的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这样,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412的开度,就可以控制向供气管路20补充冷媒的流量,方便快捷。
较高的供气参数A,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降低喘振的发生。故为了降低喘振的发生,在调节对气悬浮压缩的供气参数A时,需要提高供气参数A。控制第一调节阀412开启,从而控制第一支路41连通。通过第一支路41向供气管路20提供冷媒,从而提高供气参数A,即提高供气量和供气压力。如果在提高供气参数A的过程中A小于或等于供气参数的最大值Amax,且P<Pm,说明此时压比值已经降低至安全范围,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第一调节阀412打开的状态,保持当前供气参数A
可选地,在提高供气参数之后和提高补气参数之前,可以通过控制气悬浮压缩机10的运行参数来降低喘振风险。例如控制气悬浮压缩机10的电机的转速和进口导叶的开度。
如果第一管路411向供气管路20补充的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但气悬浮压缩机10仍然具有喘振风险,则控制电机的转速N降低。Nmin为预防气悬浮压缩机10喘振的最小转速。降低气悬浮压缩机10的电机转速,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喘振的发生。故在供气参数A达到最大值Amax,无法继续通过提高供气参数来降低喘振的发生的情况下,控制电机的转速N降低。如果在降低电机转速的过程中N≥Nmin,且P<Pm,说明此时压比值已经降低至安全范围,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的风险。在这种情况,即使电机的转速N不继续降低,气悬浮压缩机10也不具有喘振的风险。此时,控制电机保持当前转速,且控制第一调节阀412保持打开。由于此时电机的转速N已经降低,转子稳定性得到提高,因此不需要判断转子轴心的偏移量φ的大小。这样,在无法继续通过提高供气参数来降低喘振的发生的情况下,控制电机的转速降低。通过降低电机转速的方式来降低喘振的发生。同时,在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风险时,控制电机保持当前转速。
如果在降低电机转速的过程中N=Nmin,且第一运行参数仍然表示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说明无法继续通过降低电机转速来降低喘振的发生。而减小进口导叶的开度Ψ,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喘振的发生。故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进口导叶的开度Ψ减小。如果在控制进口导叶的开度减小的过程中Ψ≥Ψmin,且P<Pm,说明此时压比值已经降低至安全范围,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的风险。在这种情况,即使进口导叶的开度不再继续减小,气悬浮压缩机10也不具有喘振的风险。此时,控制进口导叶的开度保持当前开度。如果Ψ=Ψmin,且P≥Pm,说明此时无法继续通过减小进口导叶的开度来降低喘振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再控制第二支路42连通,提高对气悬浮压缩机10的补气参数。这样,在无法继续通过降低电机转速来降低喘振的发生的情况下,控制进口导叶的开度减小。通过减小进口导叶的开度的方式来降低喘振的发生。同时,在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风险时,控制进口导叶的开度保持当前开度,以防止因进口导叶的开度过小而影响进气。
可选地,第二支路42包括:第二管路421和第二调节阀422。第二管路421将冷媒引至补气管路30。第二调节阀422设置于第二管路421上。通过控制第二调节阀422的开启或关闭,能够控制第二管路421的连通或断开。当第二调节阀422的开度达到最大时,向补气管路30补充的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这样,通过控制第二调节阀422的开度,就可以控制向补气管路30冷媒补充冷媒的流量,方便快捷。
提高补气参数B,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喘振的发生。控制第二调节阀422开启,从而控制第二支路42连通。通过第二支路42向补气管路30提供冷媒,从而提高补气参数B,即提高补气的冷媒量和蒸发温度。如果无法继续通过调小进口导叶的开度来降低喘振的发生,则控制第二调节阀422开启,从而使第二支路42连通。第二支路42连通后,能够达到提高补气参数B的目的。在提高补气参数B的过程中B小于或等于补气参数的最大值Bmax,且P<Pm,说明此时压比值已经降低至安全范围,气悬浮压缩机10不具有喘振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保持第二调节阀422打开的状态,以保持当前补气参数B
可选地,调节管路40还包括:主管路43。主管路43具有引入冷媒的第三入口,以及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相连通的第三出口。可选地,第三出口通过三通阀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相连通。这样,当主管路43与冷媒源相连通时通过主管路43将冷媒引入,再分流至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可以减少冷媒源与调节管路40的连通点,从而降低实施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与主管路43连通时,主管路43的第三入口即为调节管路40的进气口。
可选地,主管路43的第三入口与冷凝器50的出气口相连通。冷凝器50作为冷媒源,向供气管路20和补气管路30补充冷媒。这样,冷媒来自于冷媒循环系统本身的冷凝器50,无需另外设置冷媒源。易于实施,同时还节省了成本。
可选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60和蒸发器70。冷凝器50的第一冷媒出口通过旁通管路60与蒸发器70相连通。旁通管路60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80。通过控制第三调节阀80的开启或关闭,能够控制旁通管路60的连通或断开。如果补气参数B调节至最大值Bmax时,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说明此时无法继续通过提高补气参数B来降低喘振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第三调节阀80开启,从而控制旁通管路60连通。旁通管路60连通后,气悬浮压缩机10进入自动停机倒计时。时间由程序默认预设,并显示在系统的显示屏上。气悬浮压缩机10的关闭可以通过手动取消,否则为系统默认自动关闭气悬浮压缩机10。这样,在无法通过调节供气参数、电机转速、进口导叶的开度和补气参数的方式来降低喘振的发生的情况下,通过停机保护的方式来防止气悬浮压缩机10喘振风险的加剧。同时,由于旁通气量远大于供气量和补气量,因此无需继续提高供气参数和补气参数。因此,在旁通管路60连通之后,控制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断开。这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能量的浪费。气悬浮压缩机10关闭后,系统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仍保持运行,系统仍为开启状态。从而对气悬浮压缩机10进行持续保护。
可选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经济器90。冷凝器50通过经济器90与补气管路30的冷媒入口相连通,即经济器90的冷媒入口与冷凝器50的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经济器90的出气口与补气管路30的冷媒入口相连通。冷凝器50的第二冷媒出口输出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二过滤器120,进入经济器90过冷,然后经过主液路130上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31进入蒸发器70。经济器90辅路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40进入经济器90蒸发侧。经济器90辅侧出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从而可以实时计算过热度。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40通过PID调整补气过热度。可选地,经济器90为板式换热器或闪发器。
参见图5,可选地,气悬浮压缩机10的补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H1。冷凝器50的出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H2。经济器90的出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H3。其中,H1>H2>H3。这种高度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第二支路42与补气管路30的冷媒混合时的气流扰动,避免管路的振动。
可选地,冷凝器50的第三冷媒出口通过第三管路100和供气管路20相连通。在供气管路20上,沿着供气管路20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21、齿轮泵22、供气罐23等部件。
可选地,蒸发器70的冷媒出口与第四管路110的入口相连通。第四管路110的出口、第三管路100的出口和供气管路20的入口通过三通阀44相连通。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悬浮压缩机(10)及其所在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供气口和补气口;
供气管路(20),与所述供气口相连通,被配置为向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的轴承供气;
补气管路(30),与所述补气口相连通,被配置为向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补气;
调节管路(40),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供气管路(20)和所述补气管路(30)相连通,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进气口引入冷媒,并通过所述出气口将冷媒补充至所述供气管路(20)和所述补气管路(30);其中,
在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所述调节管路(40)先将冷媒补充至所述供气管路(20);在所述调节管路(40)向所述供气管路(20)补充的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且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仍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所述调节管路(40)再将冷媒补充至所述补气管路(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路(40)包括:
第一支路(41),具有引入冷媒的第一入口,以及与所述供气管路(20)相连通的第一出口;
第二支路(42),具有引入冷媒的第二入口,以及与所述补气管路(30)相连通的第二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41)包括:
第一管路(411);
第一调节阀(41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411),被配置为在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开启,以将冷媒补充至所述供气管路(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42)包括:
第二管路(421);
第二调节阀(42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421),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支路(41)向所述供气管路(20)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且所述气悬浮压缩机(10)仍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开启,以将冷媒补充至所述补气管路(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路(40)还包括:
主管路(43),具有引入冷媒的第三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相连通的第三出口,被配置为引入冷媒,并将冷媒引流至所述第一支路(41)和所述第二支路(4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供气管路(20)和所述补气管路(30)补充的冷媒来自设置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冷凝器(50)。
7.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其中,
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冷凝器(50),所述冷凝器(50)的出气口与调节管路(40)的进气口相连通,以向所述调节管路(40)提供冷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旁通管路(60),所述冷凝器(50)的第一冷媒出口通过所述旁通管路(60)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蒸发器(70)相连通;
第三调节阀(80),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60),被配置为在所述调节管路(40)向补气管路(30)冷媒的流量达到最大且气悬浮压缩机(10)仍具有喘振风险的情况下开启,以对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进行卸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经济器(90),冷媒入口与所述冷凝器(50)的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经济器(90)的出气口与补气管路(30)的冷媒入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气悬浮压缩机(10)的补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冷凝器(50)的出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经济器(90)的出气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H3,H1>H2>H3
CN202122873480.0U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Active CN216814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3480.0U CN216814660U (zh)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3480.0U CN216814660U (zh)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4660U true CN216814660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3480.0U Active CN216814660U (zh)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4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723A1 (zh) * 2021-11-22 2023-05-2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723A1 (zh) * 2021-11-22 2023-05-2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31402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1928504B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2048175A1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TW200533841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 of a screw compressor
CN216814660U (zh)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CN213066639U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KR20060127789A (ko) 진공 배기 시스템
CN114198828B (zh) 气悬浮机组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959106B (zh)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212318358U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12657900U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机组
CN111365874A (zh) 冷媒循环系统
WO2023087723A1 (zh)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114198925B (zh) 压缩机的气液供给系统
CN114198922B (zh)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WO2023087710A1 (zh) 压缩机及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CN215892838U (zh) 压缩机系统
CN114198949B (zh) 压缩机供液系统
CN114198950B (zh)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CN113803910A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2253422A (zh) 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
CN114198919B (zh) 气悬浮机组系统
CN219953656U (zh) 一种喷油量无级调节的喷油螺杆压缩机
CN113217390B (zh) 一种压缩机喷油量的调整系统和调整方法
CN216052768U (zh) 自动调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