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02772U -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02772U
CN216802772U CN202220444399.2U CN202220444399U CN216802772U CN 216802772 U CN216802772 U CN 216802772U CN 202220444399 U CN202220444399 U CN 202220444399U CN 216802772 U CN216802772 U CN 216802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grinding
grinding wheel
rack
rotat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43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相
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iaqi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iaq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iaqi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iaq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43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02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02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02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机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磨削送料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左电机和左主轴箱,左主轴箱设置在机架上,左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左主轴箱的外端,并与左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左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左主轴箱的内端,并设置有左砂轮,左主轴箱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左外罩,左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左外罩内;机架上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右砂轮和左砂轮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替代现有人工磨削的方式,一方面,同时对双端面进行磨削,有效的提高了磨削效率,同时降低了磨削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磨削质量;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易检修和不易损坏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结构,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对摩托车摩擦片进行磨削工序时,均采用人工进行磨削,由于需要对摩擦片的双端面都进行磨削,而采用人工磨削的方式,只能将摩擦片的一端完成磨削后,在对摩擦片的另一端进行磨削,这种方式,不仅效率慢,并且磨削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会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采用人工磨削,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同时还需要较长的实操经验,投入的人力较大,且磨削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磨削送料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左电机和左主轴箱,所述左主轴箱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左主轴箱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主轴,所述左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左主轴箱的外端,并与所述左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左主轴箱的内端,并设置有左砂轮,所述左主轴箱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左外罩,所述左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左外罩内;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右电机和右主轴箱,所述右主轴箱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右主轴箱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右主轴,所述右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右主轴箱的外端,并与所述右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右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右主轴箱的内端,并设置有与所述左砂轮配合使用的右砂轮,所述右主轴箱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右外罩,所述右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右外罩内;
所述机架上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右砂轮和所述左砂轮之间;
所述磨削送料单元包括送料支撑架,所述送料支撑架的下端通过角板与所述左外罩的上端连接,所述角板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挡板,各所述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位于所述出料口上方并与所述左外罩连接,所述送料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磨削送料气缸,所述磨削送料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内侧与所述送料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座的外侧设置有工件插板;
所述右外罩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工件料槽,所述工件料槽的外侧设置有工件夹紧气缸,所述工件料槽内可活动的设置有通过所述工件夹紧气缸驱动的压推板,所述工件料槽的内侧与所述角板之间形成入料口。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磨床结构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所述左电机通过左安装板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左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左皮带轮,所述第一左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第二左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左皮带轮与所述左主轴连接,并位于所述左主轴箱外;
所述右电机通过右安装板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右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右皮带轮,所述第一右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第二右皮带轮连接,连接轴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支承座并与所述第二右皮带轮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延伸至右主轴箱内与所述右主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主轴箱内设置有左套筒,所述右主轴箱内设置有右套筒,所述左主轴和所述右主轴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左套筒和所述右套筒内;
所述角板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垂直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左外罩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送料支撑架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定位部的夹角处,并同时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定位部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工件插板配合使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下端设置有挡座,所述工件插板可活动的位于所述挡座和所述角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端设置有滑轨和定位座,所述右主轴箱可拆卸的设置在调节座上,所述调节座的下端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与所述定位座通过锁紧螺钉连接;
所述调节座的下端设置有齿条,所述机架下方设置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机架并设置有主手柄,所述转杆上套设有与所述齿条相互配合使用的齿盘,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穿口,所述齿盘的上半部可活动的位于所述穿口处。
为了便于接料,所述机架下端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位于所述出料口处,并与所述出料口配合使用;
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处通过扭簧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的下端设置有向斜下方延伸的L形阻挡部。
为了便于对本装置进行移动,所述机架上端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吊装螺栓。通过连接吊装螺栓将其吊起对机架进行移动。
为了能够对右砂轮和左砂轮进行修整,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砂轮修整单元;
所述砂轮修整单元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砂轮修整固定架,所述砂轮修整固定架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可转动的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固定座的一端并设置有砂轮修整手轮,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套杆螺纹连接,所述套杆与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砂轮修整固定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金刚笔安装座,所述金刚笔安装座上相互对称且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金刚笔。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操作面板。
为了能够实现工件磨削厚度的精确调整,所述左主轴箱内设置有左砂轮调节单元;
所述左砂轮调节单元包括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左主轴箱并设置有左砂轮调节手轮,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主轴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蜗杆配合使用的蜗轮,所述蜗轮套设在丝杆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左主轴箱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左套筒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座通过丝杆调节;
所述右主轴箱内设置有与所述左砂轮调节单元结构相同的右砂轮调节单元。
为了便于在本装置运行时进行观察,所述右主轴箱和所述左主轴箱的前端贴合处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右主轴箱和所述左主轴箱的后端贴合处设置有除尘口,所述除尘口处设置有布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替代现有人工磨削的方式,一方面,同时对双端面进行磨削,有效的提高了磨削效率,同时降低了磨削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磨削质量;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易检修和不易损坏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磨削送料单元的部分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磨削送料单元上设置角板和挡板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向座与送料支撑架滑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左主轴箱和左外罩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砂轮修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固定座未安装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蜗轮与蜗杆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左外罩内未安装左砂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7所示,一种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驱动单元3和磨削送料单元5;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包括左电机6和左主轴箱7,所述左主轴箱7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左主轴箱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主轴,所述左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左主轴箱7的外端,并与所述左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左主轴箱7的内端,并设置有左砂轮37,所述左主轴箱7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左外罩8,所述左砂轮37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左外罩8内;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包括右电机9和右主轴箱10,所述右主轴箱10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右主轴箱1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右主轴,所述右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右主轴箱10的外端,并与所述右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右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右主轴箱10的内端,并设置有与所述左砂轮37配合使用的右砂轮,所述右主轴箱10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右外罩11,所述右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右外罩11内;本实用新型中的左砂轮37和右砂轮分别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左主轴箱:采用精密主轴传动设计,前端安装砂轮及法兰盘;右主轴箱:采用精密主轴传动设计,前端安装砂轮及法兰盘;
所述机架1上端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位于所述右砂轮和所述左砂轮37之间;
所述磨削送料单元5包括送料支撑架13,所述送料支撑架13的下端通过角板15与所述左外罩8的上端连接,所述角板15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挡板16,各所述挡板16的下端向下延伸位于所述出料口12上方并与所述左外罩8连接,所述送料支撑架13的上端设置有磨削送料气缸17,所述磨削送料气缸17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向座18,所述导向座18的内侧与所述送料支撑架13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座18的外侧设置有工件插板19;在实际使用时,挡板16的下端低于左砂轮37的下端,左砂轮37和右砂轮相互对称设置,并配合使用。
同时,作为优选,还可使用刀口尺,采用刀口尺紧贴砂轮平面,透光检查角板平面与砂轮平面的平行度,进行角板的安装及调整。
所述右外罩11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工件料槽20,本实用新型中,工件料槽20可拆卸的设置在右外罩11的上端,所述工件料槽20的外侧设置有工件夹紧气缸21,工件夹紧气缸21将待加工件100顶向角板,以利于插板19插件。工件夹紧气缸的力量越小越好,这样,插板工作的阻力将降低,运行更加顺畅。
所述工件料槽20内可活动的设置有通过所述工件夹紧气缸21驱动的压推板22,所述工件料槽20的内侧与所述角板15之间形成入料口。放置待加工件 100;最左端的工件放置前应与角板倾斜一个角度,防止待加工件100在放料过程中掉入磨削区域。工件料槽20与角板应有一个缝隙(入料口),以满足工件料槽20顺利进入磨削区域,缝隙不能太小,否则工件无法顺利进入,缝隙如果太大,将造成两片卡在缝隙处,不能正常工作。缝隙值建议比硫化后的工件大 0.5至1mm为宜。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电机6通过左安装板23与所述机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左电机6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左皮带轮 27,所述第一左皮带轮27通过左皮带26与第二左皮带轮28连接,所述第二左皮带轮28与所述左主轴连接,并位于所述左主轴箱7外;
所述右电机9通过右安装板29与所述机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右皮带轮30,所述第一右皮带轮30通过右皮带31与第二右皮带轮32连接,连接轴33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支承座35并与所述第二右皮带轮32连接,所述连接轴3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延伸至右主轴箱10内与所述右主轴连接。
所述左主轴箱7内设置有左套筒36,所述右主轴箱10内设置有右套筒,所述左主轴和所述右主轴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左套筒36和所述右套筒内;
所述角板15包括连接部38和与所述连接部38垂直的定位部39,所述定位部39与所述左外罩8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送料支撑架13位于所述连接部 38和所述定位部39的夹角处,并同时与所述连接部38和所述定位部39连接,所述定位部39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工件插板19配合使用的限位件50,所述限位件50的下端设置有挡座51,所述工件插板19可活动的位于所述挡座51和所述角板15之间。工件插板19用于下压待加工件100,挡座51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工件夹紧气缸21在推动待加工件100时,待加工件100滑出,用于对靠近挡板16的压待加工件100进行限位。
机架1上端设置有滑轨52和定位座53,所述右主轴箱10可拆卸的设置在调节座55上,所述调节座55的下端与所述滑轨52滑动连接,与所述定位座53 通过锁紧螺钉56连接;
所述调节座55的下端设置有齿条57,所述机架1下方设置转杆58,所述转杆58的两端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机架1并设置有主手柄59,所述转杆58上套设有与所述齿条57相互配合使用的齿盘60,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穿口61,所述齿盘60的上半部可活动的位于所述穿口61处。
所述机架1下端设置有接料槽62,所述接料槽62位于所述出料口12处,并与所述出料口12配合使用;
所述定位部39上开设有安装位63,所述安装位63处通过扭簧设置有阻挡件65,所述阻挡件65的下端设置有向斜下方延伸的L形阻挡部66。
为了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吊装移动,所述机架1上端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吊装螺栓67。本实用新型中,吊装螺栓67为4颗M20螺栓。
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砂轮修整单元68;
所述砂轮修整单元68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砂轮修整固定架 69,所述砂轮修整固定架69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固定座70,所述固定座70的底部开设有空腔88,所述空腔88内可转动的穿设有调节杆71,所述调节杆71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固定座70的一端并设置有砂轮修整手轮72,所述调节杆71 的另一端与套杆90螺纹连接,所述套杆90与支撑座89连接,所述支撑座89 与所述砂轮修整固定架69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座70上设置有金刚笔安装座 73,所述金刚笔安装座73上相互对称且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金刚笔75。通过金刚笔完成对左砂轮和右砂轮的修整。砂轮规格:黑色碳化硅,砂轮转速:1420转 /分。
工件磨削直径范围:90至150mm。
工件磨削厚度范围:2.6至4.0mm。
为了满足砂轮修整单元68的工作需要,修整砂轮前,应现将右主轴箱锁紧螺钉56拧松并取出,然后通过主手柄59顺时针旋转,将右主轴箱向右移动约 180mm,使得左右主轴箱之间空出修整器的工作空间。修整砂轮时,旋转砂轮修整手轮72,固定座70(修整器)前后运动,带动金刚笔75修整砂轮。每次修整砂轮的余量建议为0.10mm,即微调手轮旋转两圈。
砂轮修整完毕后,将金刚笔75取出,手持金刚笔将砂轮的棱角倒斜,以利于工件磨削时顺利进入磨削区域。注意需用手将金刚笔拿稳,放置金刚笔掉落至砂轮与砂轮罩的缝隙中,造成砂轮损坏。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操作面板76。左主轴箱7内设置有左砂轮调节单元77;
所述左砂轮调节单元77包括蜗杆78,所述蜗杆78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左主轴箱7并设置有左砂轮调节手轮79,所述蜗杆78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主轴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78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蜗杆78配合使用的蜗轮 80,所述蜗轮80套设在丝杆81上,所述丝杆81的一端与所述左主轴箱7转动连接,所述丝杆8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82与所述左套筒36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座82通过丝杆81调节;
所述右主轴箱10内设置有与所述左砂轮调节单元77结构相同的右砂轮调节单元83。本实用新型中,左砂轮和右砂轮的砂轮调节手轮的调整精度均为每圈0.05mm,左砂轮调节手轮79顺时针旋转,砂轮向右边运动。右砂轮调节手轮 79逆时针旋转,砂轮向左边运动。通过调整砂轮的位置可实现工件磨削厚度的精确调整。修整砂轮后,也可采用刀口尺进行左砂轮的位置调整。例工件硫化后尺寸为3.4mm。磨削后尺寸要求为3.0,为了保证磨削后工件油槽深度两面一致,必须保证左右砂轮的磨削量是相等的,即,左砂轮平面需冒出角板平面 0.2mm,采用刀口尺紧贴砂轮平面,用0.2mm的塞尺检测刀口尺与角板平面的间隙,调整左砂轮的位置。
左砂轮位置调整完毕后,将右主轴箱向左移动,紧贴左砂轮罩,通过右砂轮的砂轮调节手轮,调整砂轮的进出,而实现工件磨削厚度尺寸的调整。砂轮调节手轮(微调手柄)的调整精度为0.05mm/圈。要想获得更高的调整精度,也可将百分表架在右主轴箱上,百分表的表头顶在套筒端面,这样,机床的调整将更加有效,直观。另外,由于微调装置采用蜗轮蜗杆+丝杆螺母的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的背隙一般将达到0.3mm,即手轮旋转约6圈,才能消除反向间隙。建议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磨削尺寸的微调:
工件磨削后尺寸为2.95mm.客户要求尺寸为3.0mm,这样,右砂轮需后退0.05mm,建议用户的调整方式严格按照下述过程进行:先松开套筒锁紧螺栓,向后轻轻敲击,使得套筒锁紧螺栓与套筒分离,然后顺时针摇动手轮10圈,让砂轮后退,然后逆时针旋转9圈,这样,就可消除微调机构间隙,快速完成磨削尺寸的调节。
所述右主轴箱10和所述左主轴箱7的前端贴合处设置有观察窗85,所述右主轴箱10和所述左主轴箱7的后端贴合处设置有除尘口86,所述除尘口86处设置有布袋。通过观察窗85便于对其进行加工状态的观察,通过除尘口86将加工产生的杂质收集在布袋(图中未示出)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还在左主轴箱7和右主轴箱内均设置了套筒锁紧单元,锁紧套筒的作用。每次进行砂轮微调时,必须先拧松该手柄,向后侧轻轻敲击,使得锁紧套筒装置脱开。磨削工件时,必须锁紧该装置,防止磨削中砂轮位置变化而造成工件磨削尺寸不稳定。
在使用时,如果要移开机器盖或机床需要维修时要使机床关闭电源至少5 分钟之后才能打开机盖。无论在任何时候进行机器调试或维修过程中都必须对带电线路元器件实施标准的提示标识。当进行机床的周期性清洁或预防性维修时要断开机床电源及气源、并将余气排掉,至少等待5分钟后才能开始作业。当机床在无人看管及长时间不用时,要断开机床电源及气源。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应按下紧急按钮,切断电源及气源使机床停止。释放急停按钮,应按照箭头方向旋转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工作原理如下:
将若干个待加工件待加工件100(摩擦片)放置在工件料槽20中,随后通过工件夹紧气缸21推动待加工件,通过右电机9和左电机6分别带动右砂轮和左砂轮转动,通过工件插板19下压待加工件100,致使下压待加工件100从入料口下落至左砂轮和右砂轮之间,随着待加工件100下落通过旋转的右砂轮和左砂轮完成磨削,加工完成后通过出料口12滑出,还可在接料槽62处设置收集盘,用于对加工完成件进行收集。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驱动单元(3)和磨削送料单元(5);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包括左电机(6)和左主轴箱(7),所述左主轴箱(7)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左主轴箱(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主轴,所述左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左主轴箱(7)的外端,并与所述左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左主轴箱(7)的内端,并设置有左砂轮(37),所述左主轴箱(7)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左外罩(8),所述左砂轮(37)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左外罩(8)内;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包括右电机(9)和右主轴箱(10),所述右主轴箱(10)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右主轴箱(1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右主轴,所述右主轴的外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右主轴箱(10)的外端,并与所述右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右主轴的内侧可转动的延伸出所述右主轴箱(10)的内端,并设置有与所述左砂轮(37)配合使用的右砂轮,所述右主轴箱(10)的内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右外罩(11),所述右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右外罩(11)内;
所述机架(1)上端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位于所述右砂轮和所述左砂轮(37)之间;
所述磨削送料单元(5)包括送料支撑架(13),所述送料支撑架(13)的下端通过角板(15)与所述左外罩(8)的上端连接,所述角板(15)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挡板(16),各所述挡板(16)的下端向下延伸位于所述出料口(12) 上方并与所述左外罩(8)连接,所述送料支撑架(13)的上端设置有磨削送料气缸(17),所述磨削送料气缸(17)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向座(18),所述导向座(18)的内侧与所述送料支撑架(13)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座(18)的外侧设置有工件插板(19);
所述右外罩(11)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工件料槽(20),所述工件料槽(20)的外侧设置有工件夹紧气缸(21),所述工件料槽(20)内可活动的设置有通过所述工件夹紧气缸(21)驱动的压推板(22),所述工件料槽(20)的内侧与所述角板(15)之间形成入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电机(6)通过左安装板(23)与所述机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左电机(6)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左皮带轮(27),所述第一左皮带轮(27)通过左皮带(26)与第二左皮带轮(28)连接,所述第二左皮带轮(28)与所述左主轴连接,并位于所述左主轴箱(7)外;
所述右电机(9)通过右安装板(29)与所述机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右皮带轮(30),所述第一右皮带轮(30)通过右皮带(31)与第二右皮带轮(32)连接,连接轴(33)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支承座(35)并与所述第二右皮带轮(32)连接,所述连接轴(3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延伸至右主轴箱(10)内与所述右主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主轴箱(7)内设置有左套筒(36),所述右主轴箱(10)内设置有右套筒,所述左主轴和所述右主轴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左套筒(36)和所述右套筒内;
所述角板(15)包括连接部(38)和与所述连接部(38)垂直的定位部(39),所述定位部(39)与所述左外罩(8)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送料支撑架(13)位于所述连接部(38)和所述定位部(39)的夹角处,并同时与所述连接部(38)和所述定位部(39)连接,所述定位部(39)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工件插板(19)配合使用的限位件(50),所述限位件(50)的下端设置有挡座(51),所述工件插板(19)可活动的位于所述挡座(51)和所述角板(15)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端设置有滑轨(52)和定位座(53),所述右主轴箱(10)可拆卸的设置在调节座(55)上,所述调节座(55)的下端与所述滑轨(52)滑动连接,与所述定位座(53)通过锁紧螺钉(56)连接;
所述调节座(55)的下端设置有齿条(57),所述机架(1)下方设置转杆(58),所述转杆(58)的两端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机架(1)并设置有主手柄(59),所述转杆(58)上套设有与所述齿条(57)相互配合使用的齿盘(60),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穿口(61),所述齿盘(60)的上半部可活动的位于所述穿口(61)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下端设置有接料槽(62),所述接料槽(62)位于所述出料口(12)处,并与所述出料口(12)配合使用;
所述定位部(39)上开设有安装位(63),所述安装位(63)处通过扭簧设置有阻挡件(65),所述阻挡件(65)的下端设置有向斜下方延伸的L形阻挡部(6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端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吊装螺栓(67)。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砂轮修整单元(68);
所述砂轮修整单元(68)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砂轮修整固定架(69),所述砂轮修整固定架(69)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固定座(70),所述固定座(70)的底部开设有空腔(88),所述空腔(88)内可转动的穿设有调节杆(71),所述调节杆(71)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固定座(70)的一端并设置有砂轮修整手轮(72),所述调节杆(71)的另一端与套杆(90)螺纹连接,所述套杆(90)与支撑座(89)连接,所述支撑座(89)与所述砂轮修整固定架(69)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座(70)上设置有金刚笔安装座(73),所述金刚笔安装座(73)上相互对称且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金刚笔(7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操作面板(76)。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主轴箱(7)内设置有左砂轮调节单元(77);
所述左砂轮调节单元(77)包括蜗杆(78),所述蜗杆(78)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左主轴箱(7)并设置有左砂轮调节手轮(79),所述蜗杆(78)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主轴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78)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蜗杆(78)配合使用的蜗轮(80),所述蜗轮(80)套设在丝杆(81)上,所述丝杆(81)的一端与所述左主轴箱(7)转动连接,所述丝杆(8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82)与所述左套筒(36)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座(82)通过丝杆(81)调节;
所述右主轴箱(10)内设置有与所述左砂轮调节单元(77)结构相同的右砂轮调节单元(8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右主轴箱(10)和所述左主轴箱(7)的前端贴合处设置有观察窗(85),所述右主轴箱(10)和所述左主轴箱(7)的后端贴合处设置有除尘口(86),所述除尘口(86)处设置有布袋。
CN202220444399.2U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Active CN216802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4399.2U CN216802772U (zh)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4399.2U CN216802772U (zh)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02772U true CN216802772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3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4399.2U Active CN216802772U (zh)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02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06822A (zh) 一种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CN208629168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磨床机
CN113231770A (zh) 一种具有焊点打磨功能的芯片加工用点焊装置
CN214603626U (zh) 多功能的人造板材用砂光机
CN216802772U (zh) 用于摩擦片双端面的磨床结构
CN211661670U (zh) 一种工具磨床的砂轮更换送料装置
CN210548587U (zh) 一种直锥齿磨齿机
CN110667179A (zh) 一种瓦楞纸生产用开槽模切机
CN213730856U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去毛刺装置
CN108908061A (zh) 一种机械配件抛光机
CN113172523A (zh) 一种易于排削的砂轮加工装置
CN210147726U (zh) 金属材料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13199356A (zh) 一种砂纸打磨机
CN211683719U (zh) 一种瓦楞纸生产用开槽模切机
CN209598888U (zh) 一种用于钟表生产的台式砂轮机
JPH0740207A (ja) 刃物研削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0968465U (zh) 一种精密数控磨床碎屑收集装置
CN219901397U (zh) 一种磨圆刀机的可调节式防护罩
CN110303391A (zh) 圆口刀开刃机床
CN217453392U (zh) 一种卡片加工使用的精密平面磨床
CN217194479U (zh) 一种砂光机用新型粗磨胶辊
CN217255065U (zh) 一种新型卧轴距台平面磨床
CN217552038U (zh) 一种钣金机架打磨设备
CN218284984U (zh) 一种方便调节磨削程度的磨料磨具
CN212918712U (zh) 一种金属圆棒低应力纵向磨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