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5231U -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5231U
CN216795231U CN202220234477.6U CN202220234477U CN216795231U CN 216795231 U CN216795231 U CN 216795231U CN 202220234477 U CN202220234477 U CN 202220234477U CN 216795231 U CN216795231 U CN 216795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ound
sound pickup
circuit board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44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凌琳
李志�
诸飞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gqu Network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gqu Network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gqu Network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gqu Network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44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5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5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5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设备壳体,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密封件,安装于设备壳体的内壁;密封件开设有与第一拾音孔相连通的第二拾音孔;及拾音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电路板的拾音元件;电路板安装于密封件背离第一拾音孔的一侧,电路板、密封件及设备壳体依次相抵,使拾音元件与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以接收经过第一拾音孔和第二拾音孔的声音信号。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安装结构可以减少设备壳体与拾音元件之间的安装间隙,即可有效减少第一拾音孔与拾音元件之间的安装间隙;由此,可提高拾音元件在电路板与第一拾音孔之间的安装密封性,以提高拾音元件的收音效果。

Description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麦克风安装结构中,通常是直接将麦克风电路板与设备外壳固定,但这种设置会导致声音在进入拾音孔后会对其他的拾音元件造成干扰,无法使麦克风实现高质量的拾音效果,影响声控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旨在解决如何提高麦克风的拾音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
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
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拾音孔相连通的第二拾音孔;及
拾音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拾音元件;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所述密封件及所述设备壳体依次相抵,使所述拾音元件与所述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以接收经过所述第一拾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的声音信号。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拾音孔开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所述拾音元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隔音件,所述隔音件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并覆盖所述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设于所述第一拾音孔,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环形凸起。
可选地,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拾音孔相邻设置;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单元配合,以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第一拾音孔处。
可选地,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单元,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与所述固定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拾音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单元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单元的中心间距小于或等于40mm。
可选地,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电路板压固于所述密封件,并将所述密封件压固于所述设备壳体;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方案:
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凸设有固定柱以作为固定单元,所述固定柱的端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对应的第一过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所述固定柱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并通过所述第二过孔显露;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电路板和密封件压紧于所述设备壳体;及
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以作为固定单元,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过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可选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方案:
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拾音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拾音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密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拾音孔数量对应的所述第二拾音孔,所述第二拾音孔与所述第一拾音孔一一对应;所述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拾音元件,所述拾音元件与所述第二拾音孔一一对应;
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第二拾音孔开设于所述沉槽的槽底,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沉槽内;及
所述密封件为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投影仪,包括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该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拾音孔相连通的第二拾音孔;及拾音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拾音元件;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所述密封件及所述设备壳体依次相抵,使所述拾音元件与所述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以接收经过所述第一拾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的声音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该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拾音孔相连通的第二拾音孔;及拾音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拾音元件;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所述密封件及所述设备壳体依次相抵,使所述拾音元件与所述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以接收经过所述第一拾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的声音信号。
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安装结构在设备壳体的内壁面安装密封件,再在密封件上安装拾音组件,使拾音元件通过第二拾音孔和第一拾音孔与设备壳体的外部声音环境连通,以实现从设备壳体的外部获取声音信号。由于拾音元件与第一拾音孔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可以减少设备壳体与拾音元件之间的安装间隙,即可有效减少第一拾音孔与拾音元件之间的安装间隙;由此,可提高拾音元件在电路板与第一拾音孔之间的安装密封性,以提高拾音元件的收音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的投影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拾音组件和密封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拾音组件和密封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设备壳体 11 第一拾音孔 20 密封件
21 第二拾音孔 30 电路板 40 拾音元件
22 容置槽 12 固定柱 121 第一固定孔
23 第一过孔 31 第二过孔 50 紧固件
111 环形凸起 25 沉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应用于具有语音交互功能或语音通讯功能的音频输入设备,如耳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机顶盒(电视盒子)、蓝牙音箱或投影仪等。其中,投影仪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或墙布上的设备,其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与计算机、手机、DVD、游戏机等电子设备连接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投影仪包括光机组件,光机组件用以实现投影仪的图像或视频投射功能。投影仪还包括语音交互模块,用以识别所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控制投影仪执行所识别出的语音指令。语音交互模块通过安装在投影仪内的拾音元件(麦克风)来接收声音信号。一般地,可先将拾音元件安装于电路板上,再将电路板固定于设备壳体来实现拾音元件的固定安装。但电路板通常是与设备壳体直接接触固定的,这就导致电路板与设备壳体上的拾音孔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存在会干扰拾音元件对声音的接收,从而影响设备的语音交互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该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设备壳体10,设备壳体10开设有第一拾音孔11;密封件20,安装于设备壳体10的内壁;密封件20开设有与第一拾音孔11相连通的第二拾音孔 21;及拾音组件,包括电路板30和设于电路板30的拾音元件40;电路板30 安装于密封件20背离第一拾音孔11的一侧,电路板30、密封件20及设备壳体10依次相抵,使拾音元件40与第二拾音孔21对应设置,以接收经过第一拾音孔11和第二拾音孔21的声音信号。
设备壳体10即应用该装配结构的音频输入设备的壳体,如投影仪的壳体。设备壳体10包括底板、侧壁和顶盖(附图1、2、3所示的设备壳体10为顶盖),三者围合形成安装腔。第一拾音孔11可开设于侧壁或顶盖上,以方便接收声音信号。密封件20和拾音组件位于安装腔内,设备壳体10的内壁即安装腔的腔壁。拾音元件用以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拾音元件可理解为麦克风。
本申请麦克风安装结构在设备壳体10的内壁面安装密封件20,再在密封件20上安装拾音组件,使拾音元件40能够通过第二拾音孔21和第一拾音孔 11与设备壳体10的外部声音环境连通,以实现从设备壳体10的外部获取声音信号。由于拾音元件40与第一拾音孔11之间设有密封件20,密封件20既可以减少拾音元件与设备壳体10之间的安装间隙,即可有效减少第一拾音孔 11与拾音元件40之间的安装间隙;由此,可提高拾音元件40在电路板30与第一拾音孔11之间的安装密封性,以提高拾音元件40的收音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密封件20呈板状,以减少在设备壳体10内的占用空间,并增强自身的受力变形能力。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件20也可以呈块状或其它形式。密封件20可以设置为弹性件、如硅胶件、橡胶件或泡棉件等,只需满足具有弹性即可;如此,密封件20可通过弹性变形来进一步减少与设备壳体10和拾音元件40之间的间隙,以进一步提高拾音元件40的声音接收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件20 也可以设置为柔性件,如海绵件。密封件20具有弹性或柔性密封性能,可通过被挤压变形来减小与设备壳体10和拾音元件40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与电路板30相比,密封件20可以更加贴紧设备壳体10,以使第一拾音孔11 与第二拾音孔21紧密连通。
拾音元件40的数量可为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其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若拾音元件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设备壳体10上第一拾音孔11的数量与拾音元件40的数量对应;密封件20的数量也可与拾音元件40的数量对应。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拾音元件40的数量为多个并沿同一电路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长度方向即对应图3中的第一方向,此时密封件20可只设置为一个,密封件20沿电路板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密封件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拾音孔21,多个第二拾音孔21沿密封件20的长度方向排布,从而只需要一个电路板30和一个密封件20便可实现对多个拾音元件40的密封安装。
拾音元件40可被电路板30压固于密封件20的表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密封件20背离第一拾音孔11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 22,第二拾音孔21开设于容置槽22的槽底;拾音元件40容置于容置槽22 内。拾音元件40可抵接于容置槽22的槽底,也可与容置槽22的槽底形成间隔,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拾音元件40与第二拾音孔21相对即可。拾音元件40容置于容置槽22时,电路板30将容置槽22遮盖,并能够进一步缩小甚至消除电路板30与密封件20之间的间隙,以此进一步提高拾音元件40 的安装密封性,减少声音干扰信号从电路板30与密封件20之间穿过而被拾音元件40接收,进而提高声控精确性。
对投影仪等播放型设备而言,内部会设置音箱来播放音频,音箱所播放的声音会影响拾音元件40的收音精确性。并且投影仪这种运行功率较大的设备内部通常会设置散热器,散热器工作时的声音也会影响拾音元件40的收音效果。因此,在一实施例中,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隔音件(图未示),隔音件固定于设备壳体10的内壁并覆盖电路板30。隔音件可从设备壳体10的内部覆盖于电路板30,从而将拾音组件与安装腔的内部噪音环境隔开,以减小设备的内部噪音环境对拾音元件40拾音效果的影响,从而可提高语音交互过程的准确性。隔音件可以为泡棉、隔音板等常见的能够起到隔音效果的结构。
由于设备壳体10形状的限制,第一拾音孔11所在的内壁难以完全平整,也就是无法保证密封件20能有效遮盖第一拾音孔11。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备壳体10的内壁设有环形凸起111,环形凸起111环设于第一拾音孔11,密封件20抵接于环形凸起111。环形凸起111设于设备壳体10 的内壁,因此可保证第二拾音孔21附近的密封件20结构能与环形凸起111 有效抵接,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拾音孔11与第二拾音孔21之间的密封性。
密封件20可通过常见的粘接方式固定于设备壳体10,也可通过常见的卡接方式固定于设备壳体10,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备壳体10的内壁设有固定单元(在该实施例中可视为图中的固定柱12),固定单元与第一拾音孔11相邻设置;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紧固件50,紧固件50与固定单元配合,以将密封件20压紧于第一拾音孔11处。固定单元可以为开设有螺纹孔的固定柱12;也可以为开设于设备壳体10的内壁且具有螺纹结构的固定孔,即下文出现的第二固定孔,在此不做限制,只要固定单元能够与紧固件50实现装配,以将密封件20和电路板30中的至少一者固定于设备壳体10的内壁上即可。密封件20可开设过孔,紧固件50穿设于过孔并与固定单元配合,以将密封件20固定于设备壳体10的内壁。固定单元与第一拾音孔11相邻,即密封件20与设备壳体10固定连接的位置邻近第一拾音孔11和第二拾音孔21,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拾音孔11与第二拾音孔21之间的连通密封性。
固定单元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 所示,设备壳体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单元,紧固件50的数量与固定单元对应;第一拾音孔11设于相邻两个固定单元之间,相邻两个固定单元的中心间距L小于或等于4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可以为20mm、25mm、30mm、35mm。将第一拾音孔11和第二拾音孔21设于两个相邻的固定单元之间,也就是设于密封件20与设备壳体10两个相邻的连接位置之间,可从多个方位将第二拾音孔21更紧密地压固于第一拾音孔11。相邻两个固定单元的中心间距L小于或等于40mm,可缩短密封件20与设备壳体10的连接位置与第一拾音孔11和第二拾音孔21之间的间距,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第二拾音孔21压紧于第一拾音孔11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设备壳体10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拾音孔11,至少两个第一拾音孔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密封件2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开设有与第一拾音孔11数量对应的第二拾音孔21,第二拾音孔21与第一拾音孔11一一对应;电路板3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至少两个拾音元件40,拾音元件40与第二拾音孔21一一对应。结合上述多个固定单元的实施例,多个固定单元也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各个第一拾音孔11位于相邻两固定单元之间,从而可同时提高各个第一拾音孔11与各个第二拾音孔21的连通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紧固件50,紧固件50将电路板30压固于密封件20,并将密封件20压固于设备壳体10。紧固件50可以仅压固密封件20,也可以一并压固电路板30和密封件20。通过紧固件50来实现电路板30、密封件20与设备壳体10三者的相对固定,可简化固定过程,从而提高对拾音组件的安装效率。紧固件50可以通过凸设于设备壳体10的固定柱12与设备壳体10连接,也可以通过开设于设备壳体10 的固定孔与设备壳体10连接,在此不做限制。在其它情况下,密封件20与设备壳体10之间可以是粘接关系或卡接关系;或者电路板30与密封件20之间可以是粘接关系或卡接关系。
具体的,如图3所示,设备壳体10的内壁凸设有固定柱12以作为固定单元,固定柱12的端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1;密封件20开设有与固定柱 12对应的第一过孔23,电路板30开设有与第一过孔23对应的第二过孔31;固定柱12穿设于第一过孔23并通过第二过孔31显露。需要说明,此次的显露是指电路板30、密封件20安装至设备壳体10的内壁上但尚未装配紧固件 50时,可从第二过孔31外部看到固定柱12;具体可以是指固定柱12的端部伸出第二过孔31、与第二过孔31平齐或者位于第二过孔31内。紧固件50与第一固定孔121固定连接,以将电路板30和密封件20压紧于设备壳体10。紧固件50通过固定柱12来实现与设备壳体10的固定连接,可增强设备壳体 10与紧固件5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以防止设备壳体10损坏。
在另一实施例中,设备壳体10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图未示),密封件20 开设有与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过孔23,电路板30开设有与第一过孔23对应的第二过孔31;紧固件50穿设于第一过孔23和第二过孔31并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密封件20背离第一拾音孔11的一侧开设有沉槽25,第二拾音孔21开设于沉槽25的槽底,电路板30容置于沉槽25内。沉槽25可对电路板30起到限位作为,避位电路板30相对密封件20发生偏转,从而可提高电路板30与密封件20的安装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包括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该麦克风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投影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麦克风安装结构在设备壳体10的内壁面安装密封件20,再在密封件20上安装拾音组件,使拾音元件40通过第二拾音孔21和第一拾音孔11与设备壳体10的外部声音环境连通,以实现从设备壳体10的外部获取声音信号。由于拾音元件40与第一拾音孔11之间设有密封件20,密封件20既可以减少与设备壳体10之间的安装间隙,又可以减少与拾音元件40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可有效减少第一拾音孔11与拾音元件40 之间的安装间隙;由此,可提高拾音元件在电路板30与第一拾音孔11之间的安装密封性,以提高拾音元件40的收音效果。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该麦克风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机顶盒(电视盒子)、蓝牙音箱、电视机、遥控器、录音笔灯设有麦克风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
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拾音孔相连通的第二拾音孔;及
拾音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拾音元件;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所述密封件及所述设备壳体依次相抵,使所述拾音元件与所述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以接收经过所述第一拾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的声音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拾音孔开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所述拾音元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隔音件,所述隔音件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并覆盖所述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设于所述第一拾音孔,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环形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拾音孔相邻设置;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单元配合,以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第一拾音孔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单元,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与所述固定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拾音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单元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单元的中心间距小于或等于4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电路板压固于所述密封件,并将所述密封件压固于所述设备壳体,所述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方案:
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凸设有固定柱以作为固定单元,所述固定柱的端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对应的第一过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所述固定柱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并通过所述第二过孔显露;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电路板和密封件压紧于所述设备壳体;及
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以作为固定单元,所述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过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方案:
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拾音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拾音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密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拾音孔数量对应的所述第二拾音孔,所述第二拾音孔与所述第一拾音孔一一对应;所述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拾音元件,所述拾音元件与所述第二拾音孔一一对应;
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拾音孔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第二拾音孔开设于所述沉槽的槽底,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沉槽内;及
所述密封件为弹性件。
9.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安装结构。
CN202220234477.6U 2022-01-28 2022-01-28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795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4477.6U CN216795231U (zh) 2022-01-28 2022-01-28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4477.6U CN216795231U (zh) 2022-01-28 2022-01-28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5231U true CN216795231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4477.6U Active CN216795231U (zh) 2022-01-28 2022-01-28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5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9741A (zh) * 2022-11-16 2022-12-20 贝拉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拾音设备和音频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9741A (zh) * 2022-11-16 2022-12-20 贝拉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拾音设备和音频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2030B2 (ja) 電子機器
CN107241537B (zh) 密封件、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6795231U (zh) 麦克风安装结构、投影仪和电子设备
US201200205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peaker
CN113709637B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738301A (zh) 电子设备
CN111668051A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41740B (zh) 电子设备
JP5377694B2 (ja) 電子機器
JP3194097U (ja) ケースアセンブリ
CN210183490U (zh) 麦克风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3217734A (ja) 防水キャップ構造
WO2020019549A1 (zh) 麦克风安装支架、麦克风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20240171666A1 (en) Terminal device
KR101848666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10609461B1 (en) Waterproof speaker device
CN210405454U (zh) 摄像头和具有其的机器人
CN109040918B (zh) 一种音腔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JP5197817B2 (ja) 電子機器
CN219394907U (zh) 语音密封结构及智能电视
CN216673229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0891224B (zh) 防水扬声装置
CN220139725U (zh) 拾音装置及显示设备
CN214045911U (zh) 音箱
CN216673066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