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2631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2631U
CN216792631U CN202123000616.3U CN202123000616U CN216792631U CN 216792631 U CN216792631 U CN 216792631U CN 202123000616 U CN202123000616 U CN 202123000616U CN 216792631 U CN216792631 U CN 216792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ttom plate
backlight module
metal frame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06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钰彬
张运杰
蔡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006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2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2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2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以及与所述金属框嵌合的胶框;所述金属框包括底板、沿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插入所述胶框内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相连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胶框与金属框的连接强度较高,两者不易发生分离,可以避免胶框与金属框分离导致的显示模组漏光等情况,提高显示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对其信赖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生产制造背光模组时,为满足其高强度、结构紧凑、便于组装的要求,通常会采用将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一体化成型的结构。所谓的胶铁一体框是通过在铁框底面设置拉胶孔,胶体通过拉胶孔注塑进铁框内形成胶框,从而实现胶框和铁框一体成型地结合在一起,然而采用现有这种一体成型的结构,胶框和铁框仅在拉胶孔位置相结合,由于拉胶孔数量少,且结合面积小,容易造成胶框与铁框分离,从而造成显示模组漏光,增加产品的不良率,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提高背光模组中胶框与铁框的连接强度,避免两者分离,影响显示装置良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以及与所述金属框嵌合的胶框;所述金属框包括底板、沿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插入所述胶框内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相连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设有过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底板的中心区域延伸。
可选的,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重复结构,所述多个重复结构沿与底板平行的方向排列。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远离所述底板的中心区域延伸,且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相连。
可选的,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
可选的,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与所述弯折部的尺寸的比值为1/3-1/2。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插入所述胶框内的深度为0.2mm~0.5mm。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框架采用金属框和胶框嵌合形成,其制造流程大致分为金属框钣金成型和胶体注塑一体成型两部分;其中,金属框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设有弯折部,该弯折部用于插入胶框内部,使得胶框与金属框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该弯折部通过弯折形成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夹角,进而,该弯折部可以限制胶框在多个方向的位移,避免胶框脱离金属框,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胶框和金属框连接强度的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胶框与金属框的连接强度较高,两者不易发生分离,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密封性及可靠性,避免胶框与金属框分离导致的显示模组漏光等情况,提高显示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有些相关的部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金属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内的弯折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内的弯折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3中A1-A2方向的金属框与胶框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4中B1-B2方向的金属框与胶框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胶框;2-金属框;3-底板;4-侧板;
41-主体部;42-弯折部;420-过孔;
51-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520-重复结构;
61-上增亮膜;62-下增亮膜;63-扩散膜;
64导光板;65-反射片;7-遮光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2以及与金属框2嵌合的胶框1;金属框2包括底板3、沿底板3的边缘设置的侧板4;侧板4形成有插入胶框1内部的弯折部42,弯折部42包括与底板3相连的第一部分51以及与第一部分51远离底板3的一侧相连的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框架,采用金属框2和胶框1嵌合形成,其制造流程大致分为金属框2钣金成型和胶体注塑一体成型两部分;其中,金属框2包括底板3和侧板4,侧板4设有弯折部42,该弯折部42用于插入胶框1内部,使得胶框1与金属框2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该弯折部42进一步折弯形成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之间具有一定夹角,进而,通过弯折部42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可以限制胶框1在多个方向的位移,避免胶框1脱离金属框2,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胶框1和金属框2连接强度的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胶框1与金属框2的连接强度较高,两者不易发生分离,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密封性及可靠性,避免胶框1与金属框2分离导致的显示模组漏光等情况,提高显示产品的良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侧板4包括弯折部42以及除弯折部42以外的主体部41;弯折部42与底板3相连,主体部41包围弯折部42。具体的,弯折部42除了与底板3相连的一侧外,其它三侧均被主体部41包围;具体的,可以对侧板4的部分结构进行切割和折弯操作以形成弯折部42。
示例性的,金属框2采用整块金属板制备成型。具体的,可以将金属板的侧板4进行切割,然后对切割的部位通过冲压以形成弯折部42。
具体的,金属框2为铁框,即采用铁板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弯折部42上设有过孔420。具体的,过孔420可以用作注胶孔,可以便于注塑胶体的流动,方便胶框1成型。并且,通过过孔420可以使弯折部42两侧的胶体相连,进而可以限制胶框1沿弯折部42延展方向发生位移。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弯折部42与底板3相连,弯折部42与底板3之间的连接边界相对于主体部41与底板3之间的连接边界向底板3的中心区域靠近。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弯折部42相对于侧板4主体部41更靠近底板3的中心区域,在胶框1注塑成型时,弯折部42更容易全部嵌入胶框1内,有助于增加胶框1与金属框2结合的紧密性。当然,弯折部42与底板3之间的连接边界和主体部41与底板3之间的连接边界也可以大致对齐。此时,可以通过将弯折部42朝向内侧折弯,使得弯折部42相对于主体部41更靠近底板3的中心区域,保证弯折部42能够嵌入胶框1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弯折部42的第二部分52与第一部分51呈一定夹角,该夹角为钝角,可以为120°-160°;例如,具体可以设置为150°。
具体的,以图3和图4中所示结构的前后上下方位为准,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配合,可以限制胶框1在前后上下等多个方向的位移,从而有效提高胶框1和金属框2的连接强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52相对于第一部分51向靠近底板的中心区域延伸,或者说,第二部分52相对于第一部分51向远离侧板主体部41的方向延伸。这样,弯折部42更容易插入胶框内部,且弯折部42插入胶框1内部的深度更大,有利于提高金属框与胶框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可以在侧板上切割形成矩形区域,矩形的三侧边与主体部41切割分开,另一侧边与底板相连,然后通过将该矩形区域向金属框内侧冲压以使得该矩形区域弯折变形,从而形成本实施例的弯折部42。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52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重复结构520,多个重复结构520沿与底板3平行的方向排列,即多个重复结构520的排列方向与底板3平行;例如,间隔距离可以为0.3mm~0.5mm。上述重复结构520可以呈矩形,当然,也可以为三角形、锯齿形、波浪形等其它形状。采用多个重复结构520间隔设置,可以便于注塑胶体的流动,方便胶框1成型,并且,间隔设置的重复结构520类似叉子的作用插入胶框1内部,可以提高弯折部42与胶框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金属框与胶框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过孔420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51上,通过过孔420可以使第一部分51两侧的胶体相连,从而限制胶框1沿第一部分51的延展方向上发生位移。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52相对于第一部分51向远离底板的中心区域延伸,即第二部分52向靠近侧板主体部41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二部分52远离第一部分51的一侧与侧板主体部41相连。这样,弯折部42的一侧与底板相连,另一侧与侧板主体部41相连,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出现受力弯曲或断裂等情况;另外,该弯折部42的结构简单,采用金属板进行预切和折弯的操作工艺也比较简单,进而可以使得整个金属框的成型工艺简单,且成型的金属框整体稳定性也较强。
进一步的,此时,如图4所示,过孔420可以设置在第二部分52和第一部分51的连接处,以便于注塑胶体的流动。
具体的,可以在侧板上切割形成矩形区域,矩形相对的两条边与主体部41切割分开,另外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侧板的主体部41和底板的相连,然后将该矩形区域向金属框内侧冲压以使得该矩形区域弯折变形,从而形成本实施例的弯折部42。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从弯折部42与底板3相连的一端至远离底板3一端的方向上,第二部分52的尺寸与弯折部42的尺寸的比值为1/3-1/2,或者说是,第二部分52的尺寸与第一部分51的尺寸的比值为1/2-1。即在弯折部42与底板3相连的一端至远离底板3一端的方向,将弯折部42在1/3-1/2位置处进行折弯,以形成相互弯折设置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弯折部42插入胶框1内的深度d为0.2mm~0.5mm。例如,具体深度d可以为0.2mm、0.3mm、0.4mm或0.5mm。本申请中,弯折部42相对于侧边4的主体部41向内侧缩进从而插入胶框1内部,弯折部42插入胶框1内的深度d,具体指弯折部42相对于主体部41向内侧缩进的距离;上述插入深度的设置,可以使得弯折部42能够完全插入胶框1内部,保证金属框2与胶框1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金属框可以具有多个侧板,如图2所示,每个侧板4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弯折部42,该弯折部42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弯折部42;具体的,不同侧板4上的弯折部42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侧板4上设置多个弯折部42的情况下,该多个弯折部42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图2所示的一个侧板4上即包括两种形式的弯折部42。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上增亮膜61,下增亮膜62,扩散膜63,导光板64,反射片65等结构,这些结构依次层叠设置于背光模组的框架内,当然,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遮光胶带7等其它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胶框1与金属框2的连接强度较高,两者不易发生分离,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密封性及可靠性,并可以避免胶框1与金属框2分离导致的显示模组漏光等情况,提高显示产品的良率。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还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具体实施例和有益效果,对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框以及与所述金属框嵌合的胶框;所述金属框包括底板、沿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插入所述胶框内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相连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设有过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底板的中心区域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重复结构,所述多个重复结构沿与底板平行的方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远离所述底板的中心区域延伸,且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所述侧板的主体部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底板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与所述弯折部的尺寸的比值为1/3-1/2。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夹角为钝角。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插入所述胶框内的深度为0.2mm~0.5m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123000616.3U 2021-11-29 2021-11-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792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0616.3U CN216792631U (zh) 2021-11-29 2021-11-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0616.3U CN216792631U (zh) 2021-11-29 2021-11-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2631U true CN216792631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0616.3U Active CN216792631U (zh) 2021-11-29 2021-11-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2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4572B (zh) 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9192078B (zh) 一种柔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EP3346676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30291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11253029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17476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837651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679263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980028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4779532B (zh) 背光模块
CN211044869U (zh) 一种铁框包边机构、胶铁及背光模组
CN114859606B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073704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730575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CN108710239B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12863351B (zh) 一种治具
US20100014280A1 (en) Lamp socket,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lamp socke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lamp
CN210835394U (zh) 复合座体、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7337020U (zh)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18549957U (zh) 电子设备
CN114019708A (zh) 胶框结构及具有其的液晶模组
CN215222598U (zh) 一种软硬互连板及终端设备
CN213399541U (zh)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379570U (zh) 一种胶铁、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15118114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