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4983U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4983U
CN216784983U CN202122654375.8U CN202122654375U CN216784983U CN 216784983 U CN216784983 U CN 216784983U CN 202122654375 U CN202122654375 U CN 202122654375U CN 216784983 U CN216784983 U CN 216784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assembly
clamp splice
drive
assembl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43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ngwei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ngwei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ngwei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ngwei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43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4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4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4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通过驱动部的四个驱动组件对四个夹块进行驱动,再利用联动组件实现相互联动,实现了四个夹块的向中心移动夹紧工件或向四周散开松开工件,继而实现了对工件的同步夹紧和松开,对工件表面进行保护,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质量,特别是针对生产高品质的工件时,效果更为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准定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设备中,不同工位之间的零件或工件的移转,大多数是使用吸盘实现的,但是,吸盘的吸取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精准的,存在一定的误差,一旦待放置的工位处,间隙过小,可能造成放置的错位,继而对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特别是对工件表面有一定要求时,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旨在发明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为长方体,且在所述定位框内设置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所述前驱动组件连接前夹块,所述后驱动组件连接后夹块,所述左驱动组件连接左夹块,所述右驱动组件连接右夹块,并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前夹块、后夹块、左夹块和右夹块能同步向中心移动或向四周散开,且驱动部的四个驱动组件之间通过联动组件连接,在联动组件的作用下,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能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前驱动组件能与右驱动组件同步移动,所述后驱动组件能与左驱动组件同步移动。
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中部与定位框的底部转动连接,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U型孔,同时在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分别设置主转动杆,所述主转动杆上设置主转动轴承,且两个所述主转动轴承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孔内。驱动连杆的设置,其转动中心设置是固定的,因此配合两端的两个U型孔能实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的反向移动,即实现了左夹块和右夹块向中心移动或四周散开。
优选地,所述右驱动组件的右驱动板上也设置前转动杆,所述前转动杆上设置前转动轴承,并在前驱动组件的前驱动板上设置前腰形孔,所述前转动杆上的前转动轴承位于前腰形孔内,且所述前腰形孔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从俯视视角看,前驱动板的前腰形孔的倾斜方向为右上角,即右驱动组件向右移动时,前转动杆也会随之向右移动,同时在右上角方向的前腰形孔内也沿右侧移动,此时会迫使前驱动板向下移动,即实现了右夹块和前夹块的散开,同理,反之,实现了右夹块和前夹块的向中心集中移动;前转动杆是水平方向移动,当前转动杆向右移动的,前转动轴承从前腰形孔的下端接触,并迫使其向下移动,反之亦然,即向内集中的时候,前转动杆位于前腰形孔的左下端,向外扩散时,前转动杆位于前腰形孔的右上端。
优选地,所述左驱动组件的左驱动板上也设置后转动杆,所述后转动杆上设置后转动轴承,并在后驱动组件的后驱动板上设置后腰形孔,所述后转动轴承位于后腰形孔内,且所述腰形孔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从俯视视角看,后驱动板的后腰形孔的倾斜方向为右上角方向,即左驱动组件向左移动时,后转动杆同样向左移动,继而沿右上角方向的后腰形孔内移动,使后驱动组件向上移动,继而实现了左夹块和后基板的散开,同理,反之,实现了向中心集中;即向内集中的时候,后转动杆位于后腰形孔的右上端,向外扩散时,后转动杆位于后腰形孔的左下端。
优选地,所述定位框下方还设置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通过气缸连接板与右驱动组件连接。同理,驱动气缸也可以与左驱动组件连接,主要是提供动力,方便四个夹块的向内聚集和向四周散开。
优选地,所述定位框为长方体框,且在其顶部设置夹孔,且每四个所述夹孔呈一组设置,分别供前夹块、后夹块、左夹块和右夹块设置,且所述前夹块和后夹块在夹孔内能且仅能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左夹块和右夹块在夹孔内能且仅能沿左右方向移动。即保证了向中心移动夹紧工件和向四周散开松开工件的及时和有效,保证了产品外侧的外观美观。
优选地,所述定位框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自外向内伸入定位框内,且伸入部分分别与左驱动板和右驱动板处于同一轴向,左侧的调节螺栓与右驱动板处于同一轴向,右侧的调节螺栓与左驱动板处于同一轴线。且通过调节螺栓的伸入部分的大小,能对左驱动板和右驱动板进行限位,即右驱动板向左移动时,其目的是向内聚集为了夹紧工件,如果不限制其行程,会导致夹紧力过大,所以通过左侧的调节螺栓的伸入部分控制右驱动板的向左移动距离,即控制了右驱动板的向左夹紧的范围,反之,也通过右侧的调节螺栓和左驱动板的配合,实现了左驱动板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精准定位机构的适配性,根据工件的大小,进行尺寸的调节,保证高效的夹紧。
优选地,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杆和缓冲轴承,且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多组,在定位框的内底部与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组件,在定位框的内顶部与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组件,所述前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之间也设置缓冲组件,所述后驱动组件和左驱动组件之间也设置缓冲组件,所述定位框的内左侧和内右侧也分别设置缓冲组件,且能供前驱动板和后驱动板接触。通过若干组的缓冲组件的设置,能保证不同的驱动组件之间的移动是相互分开的,提高移动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前驱动板和后驱动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缓冲组件。即对前驱动板和后驱动板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保证能且仅能沿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前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之间的缓冲组件、所述后驱动组件和左驱动组件之间的缓冲组件均为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为右上方向。
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工位的设置,例如附图中的是六个工位同步联动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部的四个驱动组件对四个夹块进行驱动,再利用联动组件实现相互联动,实现了四个夹块的向中心移动夹紧工件或向四周散开松开工件,继而实现了对工件的同步夹紧和松开,对工件表面进行保护,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质量,特别是针对生产高品质的工件时,效果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精准定位机构的内部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精准定位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联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前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定位框的内底部的示意图。
图9为两个腰形孔的示意图。
图10为缓冲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1、定位框,2、前驱动组件,3、后驱动组件,4、左驱动组件,5、右驱动组件,6、联动组件,7、驱动气缸,8、缓冲组件,
11、夹孔,12、调节螺栓,
21、前夹块,22、前驱动板,23、前腰形孔,
31、后夹块,32、后驱动板,33、后腰形孔,
41、左夹块,42、左驱动板,43、后转动杆,44、后转动轴承,
51、右夹块,52、右驱动板,53、前转动杆,54、前转动轴承,
61、驱动连杆,62、U型孔,63、主转动杆,64、主转动轴承,
71、气缸连接板,
81、缓冲杆,82、缓冲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框1,定位框1为长方体,且在定位框1内设置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前驱动组件2、后驱动组件3、左驱动组件4和右驱动组件5,前驱动组件2连接前夹块,后驱动组件3连接后夹块,左驱动组件4连接左夹块41,右驱动组件5连接右夹块,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前夹块、后夹块、左夹块41和右夹块能同步向中心移动或向四周散开,且驱动部的四个驱动组件之间通过联动组件6连接,在联动组件6的作用下,左驱动组件4和右驱动组件5能同步反向移动,前驱动组件2能与右驱动组件5同步移动,后驱动组件3能与左驱动组件4同步移动。
联动组件6包括驱动连杆61,驱动连杆61的中部与定位框1的底部转动连接,驱动连杆61的两端分别设置U型孔62,同时在左驱动组件4和右驱动组件 5的底部分别设置主转动杆63,主转动杆63上设置主转动轴承64,且两个主转动轴承64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孔62内。驱动连杆61的设置,其转动中心设置是固定的,因此配合两端的两个U型孔62能实现左驱动组件4和右驱动组件5 的反向移动,即实现了左夹块41和右夹块向中心移动或四周散开。
右驱动组件5的右驱动板52上也设置前转动杆53,前转动杆53上设置前转动轴承54,并在前驱动组件2的前驱动板22上设置前腰形孔23,前转动杆 53上的前转动轴承54位于前腰形孔23内,且前腰形孔23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从俯视视角看,前驱动板22的前腰形孔23的倾斜方向为右上角,即右驱动组件5向右移动时,前转动杆53也会随之向右移动,同时在右上角方向的前腰形孔23内也沿右侧移动,此时会迫使前驱动板22向下移动,即实现了右夹块51和前夹块21的散开,同理,反之,实现了右夹块51和前夹块21的向中心集中移动;前转动杆53是水平方向移动,当前转动杆53向右移动的,前转动轴承54从前腰形孔23的下端接触,并迫使其向下移动,反之亦然,即向内集中的时候,前转动杆53位于前腰形孔23的左下端,向外扩散时,前转动杆53位于前腰形孔23的右上端。
左驱动组件4的左驱动板42上也设置后转动杆43,后转动杆43上设置后转动轴承44,并在后驱动组件3的后驱动板32上设置后腰形孔33,后转动轴承44位于后腰形孔33内,且腰形孔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从俯视视角看,后驱动板32的后腰形孔33的倾斜方向为右上角方向,即左驱动组件4向左移动时,后转动杆43同样向左移动,继而沿右上角方向的后腰形孔33内移动,使后驱动组件3向上移动,继而实现了左夹块和后基板的散开,同理,反之,实现了向中心集中;即向内集中的时候,后转动杆43位于后腰形孔33的右上端,向外扩散时,后转动杆43位于后腰形孔33的左下端。
定位框1下方还设置驱动气缸7,驱动气缸7的伸缩杆的端部通过气缸连接板71与右驱动组件5连接。同理,驱动气缸7也可以与左驱动组件4连接,主要是提供动力,方便四个夹块的向内聚集和向四周散开。
定位框1为长方体框,且在其顶部设置夹孔11,且每四个夹孔11呈一组设置,分别供前夹块、后夹块、左夹块41和右夹块设置,且前夹块21和后夹块 31在夹孔11内能且仅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左夹块和右夹块51在夹孔11内能且仅能沿左右方向移动。即保证了向中心移动夹紧工件和向四周散开松开工件的及时和有效,保证了产品外侧的外观美观。
定位框1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调节螺栓12,且调节螺栓12自外向内伸入定位框1内,且伸入部分分别与左驱动板42和右驱动板52处于同一轴向,左侧的调节螺栓12与右驱动板52处于同一轴向,右侧的调节螺栓12与左驱动板 42处于同一轴线。且通过调节螺栓12的伸入部分的大小,能对左驱动板42和右驱动板52进行限位,即右驱动板52向左移动时,其目的是向内聚集为了夹紧工件,如果不限制其行程,会导致夹紧力过大,所以通过左侧的调节螺栓12 的伸入部分控制右驱动板52的向左移动距离,即控制了右驱动板52的向左夹紧的范围,反之,也通过右侧的调节螺栓12和左驱动板42的配合,实现了左驱动板42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精准定位机构的适配性,根据工件的大小,进行尺寸的调节,保证高效的夹紧。
还包括缓冲组件8,缓冲组件8包括缓冲杆81和缓冲轴承82,且缓冲组件8设置多组,在定位框1的内底部与左驱动组件4、右驱动组件5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组件8,在定位框1的内顶部与前驱动组件2、后驱动组件3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组件8,前驱动组件2和右驱动组件5之间也设置缓冲组件8,后驱动组件 3和左驱动组件4之间也设置缓冲组件8,定位框1的内左侧和内右侧也分别设置缓冲组件8,且能供前驱动板22和后驱动板32接触。通过若干组的缓冲组件 8的设置,能保证不同的驱动组件之间的移动是相互分开的,提高移动的效率。
前驱动板22和后驱动板3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缓冲组件8。即对前驱动板 22和后驱动板32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保证能且仅能沿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前驱动组件2和右驱动组件5之间的缓冲组件8、后驱动组件3和左驱动组件4之间的缓冲组件8均为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为右上方向。
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工位的设置,例如附图中的是六个工位同步联动的。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部的四个驱动组件对四个夹块进行驱动,再利用联动组件6实现相互联动,实现了四个夹块的向中心移动夹紧工件或向四周散开松开工件,继而实现了对工件的同步夹紧和松开,对工件表面进行保护,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质量,特别是针对生产高品质的工件时,效果更为显著。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为长方体,且在所述定位框内设置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所述前驱动组件连接前夹块,所述后驱动组件连接后夹块,所述左驱动组件连接左夹块,所述右驱动组件连接右夹块,并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前夹块、后夹块、左夹块和右夹块能同步向中心移动或向四周散开,且驱动部的四个驱动组件之间通过联动组件连接,在联动组件的作用下,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能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前驱动组件能与右驱动组件同步移动,所述后驱动组件能与左驱动组件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中部与定位框的底部转动连接,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U型孔,同时在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分别设置主转动杆,所述主转动杆上设置主转动轴承,且两个所述主转动轴承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动组件的右驱动板上也设置前转动杆,所述前转动杆上设置前转动轴承,并在前驱动组件的前驱动板上设置前腰形孔,所述前转动杆上的前转动轴承位于前腰形孔内,且所述前腰形孔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组件的左驱动板上也设置后转动杆,所述后转动杆上设置后转动轴承,并在后驱动组件的后驱动板上设置后腰形孔,所述后转动轴承位于后腰形孔内,且所述腰形孔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下方还设置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通过气缸连接板与右驱动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为长方体框,且在其顶部设置夹孔,且每四个所述夹孔呈一组设置,分别供前夹块、后夹块、左夹块和右夹块设置,且所述前夹块和后夹块在夹孔内能且仅能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左夹块和右夹块在夹孔内能且仅能沿左右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自外向内伸入定位框内,且伸入部分分别与左驱动板和右驱动板处于同一轴向,左侧的调节螺栓与右驱动板处于同一轴向,右侧的调节螺栓与左驱动板处于同一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杆和缓冲轴承,且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多组,在定位框的内底部与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组件,在定位框的内顶部与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组件,所述前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之间也设置缓冲组件,所述后驱动组件和左驱动组件之间也设置缓冲组件,所述定位框的内左侧和内右侧也分别设置缓冲组件,且能供前驱动板和后驱动板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板和后驱动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缓冲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之间的缓冲组件、所述后驱动组件和左驱动组件之间的缓冲组件均为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为右上方向。
CN202122654375.8U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Active CN216784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4375.8U CN216784983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4375.8U CN216784983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4983U true CN216784983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4375.8U Active CN216784983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4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1328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冲压件加工的冲压设备
CN216784983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精准定位机构
CN212822711U (zh) 一种高速车床用自动翻转机构
CN216326668U (zh) 一种强力自动夹紧装置
CN210967647U (zh) 一种法兰焊接机的工件定位装置
CN117206427A (zh) 一种可调式冲压成型装置
CN218698172U (zh) 一种能够夹紧装配的传动连杆
CN214603239U (zh) 一种板簧座打孔加工用装夹系统
CN209998832U (zh) 一种小集箱自动侧向钻孔装置
CN213730597U (zh) 一种节能型机箱用工装夹具
CN112092317A (zh) 一种负后角式曲肘连杆合模机构
CN216188874U (zh) 一种机械冲床用落料翻板装置
CN215093088U (zh) 飞机零部件加工夹紧机构
CN212122197U (zh) 断路器框架拼装定位气动夹持焊接装置
CN21940402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盖板加工的翻转装置
CN114102200A (zh) 一种强力自动夹紧装置
CN216182895U (zh) 一种无胶结构式复合板的制备装置
CN216066488U (zh) 一种双工位定位夹具
CN109434344A (zh) 一种冲压板件对焊装置
CN213440965U (zh) 一种负后角式曲肘连杆合模机构
CN215209154U (zh) 一种冷却机四连杆结构
CN217668034U (zh) 一种载具的气动压紧机构
CN220261960U (zh) 一种定位夹持工装
CN112497024B (zh) 一种机架的抛光机
CN212146401U (zh) 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多产线车间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