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9915U -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9915U
CN216779915U CN202220107784.8U CN202220107784U CN216779915U CN 216779915 U CN216779915 U CN 216779915U CN 202220107784 U CN202220107784 U CN 202220107784U CN 216779915 U CN216779915 U CN 216779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rack
assembly
connecting seat
heigh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77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锦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077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9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9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99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机架、供料单元、传送单元和定位单元,供料单元包括第一载料台、限位杆组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载料台沿机架的高度方向与机架可滑动地连接,限位杆组具有容纳位,第一载料台的一部分位于容纳位内,传送单元包括传送带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传送带组件的输入轴转动,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载料台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沿传送带组件的传送方向,传送单元位于供料单元和定位单元之间,定位单元包括连接座组件和第一定位柱组件,连接座组件连接在第一定位柱组件和机架之间,第一定位柱组件具有第一定向位。弯管制管机包括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可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降低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弯管制管机的供料装置以及设置有该供料装置的弯管制管机。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示出一种具有特定形状的板材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板材10经过第一次冷压成型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板材10经过第二次冷压成型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板材10经过第三次冷压成型处理后最终定型时的结构示意图。目前,该板材10的主要加工方式如下:
首先,由工人手工将堆码在一起的板材10逐片取出;
接着,工人手工将取出的一片板材10放置到第一台冲压设备的第一下模上,以使第一台冲压设备的第一上模配合第一下模对板材10进行第一次冷压成型;
接着,工人将完成第一次冷压成型的板材10再次手工移送到第二台冲压设备的第二下模内,以使第二台冲压设备的第二上模配合第二下模对板材10进行第二次冷压成型;
最后,工人将完成第二次冷压成型的板材10再次手工移送到第三台冲压设备的第三下模内,以使第三台冲压设备的第三上模配合第三下模对板材10进行最终的冷压成型。
然而,现有板材10的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由于板材10通常是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型出的,导致板材10的边缘部分存在许多毛刺,当人工对堆码在一起的板材10进行逐片分料时,若不佩戴手套,则容易刮伤手,若佩戴手套,则对板材10进行分料时操作不便,并且,由于是人工进行分料处理,导致整体的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
第二,工人将板材10放置到相应的下模时,由于是人手对板材10进行放置,使得板材10的放置位置不准确,导致成品的不合格率较高,且人工放置板材10会降低整体的生产效率;
第三,在板材10放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人误触冲压设备的冲压启动按钮的情况,因此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降低安全风险的供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供料装置的弯管制管机。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管制管机的供料装置,其中,包括机架、供料单元、传送单元和定位单元,供料单元包括第一载料台、限位杆组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载料台沿机架的高度方向与机架可滑动地连接,限位杆组和第一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限位杆组具有容纳位,第一载料台的一部分位于容纳位内,传送单元包括传送带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传送带组件安装在机架上,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传送带组件的输入轴转动,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载料台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传送带组件移动,沿传送带组件的传送方向,供料单元位于传送单元的上游端、定位单元位于传送单元的下游端,定位单元包括连接座组件和第一定位柱组件,连接座组件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定位柱组件安装在连接座组件上,第一定位柱组件具有第一定向位。
由上可见,通过对供料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供料单元能够配合外置的移料装置或自配的移料单元对堆码在一起的板材进行分料处理,使位于容纳位内的多片板材被逐片移动至传送单元上,而后传送单元通过传送带组件将板材移送至定位单元处进行定位,以保证板材的位置,避免板材被外置的移料装置和自配的移料单元移动至冲压设备上时板材的防止位置不准确,从而更好地降低板材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率。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料装置能够配合外置的移料装置和自配的移料单元实现对冲压设备进行自动化分料和上料处理,进而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够更好的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进一步的方案是,供料装置还包括称重单元,沿传送方向,称重单元位于定位单元的下游端,称重单元包括第二载料台、称重传感器和定位机构,称重传感器连接在第二载料台和机架之间,定位机构具有第二定向位,第二载料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定向位内。
由上可见,称重单元的设置能够避免出现两片板材由于吸附到一起后被同时移送至冲压设备中,进而避免冲压设备受损;而在称重单元中设置定位机构则能够对称重过程中的板材进行定位和限位,以进一步保证板材被放置到冲压设备上的位置状态,降低成品的不合格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定位机构包括两根第二定位柱、两根第三定位柱和两个第一气缸,两根第二定位柱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定位柱沿高度方向延伸,且两根第二定位柱沿传送方向分布,第三定位柱沿高度方向延伸,两根第三定位柱沿传送方向分布,且两根第二定位柱和两根第三定位柱围成第二定向位,一根第三定位柱安装在一个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上,第一气缸可驱动第三定位柱朝向或背向第二载料台移动,第三定位柱的移动方向垂直于高度方向。
由上可见,通过对定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定位机构能够对板材进行快速定位和限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杆组包括四根限位杆,限位杆平行于高度方向,限位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一通槽,第一连接座与机架连接;第二定位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二通槽,第二连接座与机架连接;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座,第三连接座上设置有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三通槽,第三连接座与机架连接;连接座组件包括两个第四连接座,两个第四连接座沿机架的宽度方向分布,且第四连接座沿宽度方向与机架可滑动地连接,宽度方向、传送方向和高度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第一定位柱组件包括两组定位柱组,一组定位柱组在传送方向上与一个第四连接座可滑动地连接。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供料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板材,从而提高供料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供料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机架上,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发射端朝向容纳位设置,在高度方向上,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第一载料台的上方。
由上可见,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载料台上是否有板材或用于检测第一载料台的位置,以在当第一载料台上没有板材或板材余量不足时,供料装置或设置有该供料装置的弯管制管机能够及时提醒工人进行备料,从而保证供料装置及设置有该供料装置的弯管制管机能够正常生产作业。
进一步的方案是,位置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或接近开关传感器。
由上可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类型可根据供料装置所处工况环境、供料装置的结构设计等因素进行相适应的设置,以保证位置检测传感器能够可靠地检测第一载料台上板材的余量。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减速器和丝杠,第一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丝杠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载料台朝向机架的底部延伸设置有导轨,导轨和丝杠均平行于高度方向,导轨沿高度方向与机架可滑动地连接,丝杠与第一载料台螺纹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一载料台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驱动机构能够精准、平稳地驱动第一载料台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供料装置还包括移料单元,移料单元包括横梁、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横梁沿传送方向延伸,横梁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吸盘组件、第二吸盘组件和第三吸盘组件,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横梁连接,第三驱动机构可驱动横梁在高度方向上移动,第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第四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三驱动机构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在传送方向上,第一吸盘组件可在容纳位和传送带组件之间移动、第二吸盘组件可在第一定向位和第二定向位之间移动,第三吸盘组件可在第二定向位和第二定向位的下游端之间移动。
由上可见,通过自配移动单元,使得供料装置能够对板材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对板材进行自动化分料、定位处理以及对冲压设备进行自动化上料处理。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吸盘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一吸盘,第二气缸安装在横梁上,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平行于高度方向,第一吸盘安装在第二活塞杆上。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吸盘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移料单元在吸取第一载料台上的板材时能够避免对第一载料台施加过大的下压力,从而避免第一载料台和/或第一驱动机构受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管制管机,其中,包括上述的供料装置。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供料装置的弯管制管机能够实现对板材进行自动化制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制作弯管的板材的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制作弯管的板材经过第一次冷压成型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制作弯管的板材经过第二次冷压成型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制作弯管的板材经过第三次冷压处理后最终定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供料装置实施例的移料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供料装置实施例
参照图5,供料装置100包括机架1、供料单元2、传送单元3、定位单元4、称重单元5和移料单元6。
结合图6,供料单元2包括第一载料台21、限位杆组22、第一驱动机构23和位置检测传感器24。第一载料台21优选沿传送单元3的传送方向X呈长板状设置,第一载料台21朝向机架1的底部延伸设置有导轨211,导轨211平行于机架1的高度方向Z,导轨211沿高度方向Z与机架1可滑动地连接,使得第一载料台21能够平稳地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机架1进行移动,同时导轨211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载料台21在多片板材10的重压下出现弯斜,以对第一驱动机构2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限位杆组22包括四根限位杆221,四根限位杆221之间形成容纳位220,第一载料台21穿过容纳位220,使得第一载料台21的一部分位于容纳位220内。容纳位220用于容纳、定位和限位板材10,使得板材10能够在第一载料台21的作用下在容纳位220内并在高度方向Z上移动。优选地,当板材10放置于第一载料台21并位于容纳位220内时,四根限位杆221均与板材10邻接。限位杆221平行于高度方向Z,且限位杆2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座222,第一连接座222与机架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座222上设置有第一通槽2221,第一通槽2221垂直于高度方向Z,当第一连接座222与机架1连接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第一通槽2221后与机架1进行连接,而第一通槽2221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座222能够沿自身的第一通槽2221相对机架1进行移动,以使容纳位220的大小可调,从而使得供料单元2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板材10,以提高供料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第一驱动机构23用于驱动第一载料台21在高度方向Z上移动,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电机231、减速器232和丝杠233。第一电机231和减速器23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电机231的电机轴与减速器232的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器232的输出轴与丝杠233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杠233平行于高度方向Z,且丝杠233与第一载料台21螺纹连接。通过对第一驱动机构23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驱动机构23能够精准、平稳地驱动第一载料台21在高度方向Z上移动。
位置检测传感器24安装在机架1上,位置检测传感器24的检测端朝向容纳位220设置,在高度方向Z上,位置检测传感器24位于第一载料台21的上方并靠近传送单元3设置。位置检测传感器24用于检测第一载料台21上是否有板材10或用于检测第一载料台21的位置,以在当第一载料台21上没有板材10或第一载料台21上的板材10余量不足时,供料装置100或设置有该供料装置100的弯管制管机能够及时提醒工人进行备料,以保证供料装置100以及设置有该供料装置100的弯管制管机能够正常生产作业。其中,位置检测传感器24的类型可根据供料装置100所处工况环境、供料装置100的结构设计等因素进行相适应的设置,以保证位置检测传感器24能够可靠地检测第一载料台21上板材10的余量,如位置检测传感器24可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或接近开关。
结合图7,传送单元3包括传送带组件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传送带组件31安装机架1上,在高度方向Z上,传送带组件31的高度大于第一载料台21位于初始位置(指第一载料台21在高度方向Z上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处的高度,且沿传送带组件31的传送方向X,供料单元2位于传送带组件31的上游端。第二驱动机构32优选包括第二电机321和第一带传动组件322,第二电机321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带传动组件322的输入带轮与第二电机3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带传动组件322的输出带轮与传送带组件31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二驱动机构32可驱动传送带组件31进行传动作业。其中,第二电机321优选采用减速电机,以使得传送带组件31能够以适当的传送速度带动其上的板材10移动。
沿传送方向X,定位单元4位于传送单元3的下游端,定位单元4包括连接座组件41和第一定位柱组件42。连接座组件41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定位柱组件42安装在连接座组件41上,且第一定位柱组件42具有第一定向位40,第一定向位40用于对传动带组件31传送的板材10进行定位和拦截,以使得移料单元6能够将传动带组件31传送的板材10移送到称重单元5处。
优选地,连接座组件41包括两个第四连接座411,两个第四连接座411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Y分布,且第四连接座411可沿宽度方向Y与机架1可滑动地连接,其中,宽度方向Y、传送方向X和高度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第一定位柱组件42包括两组定位柱组421,两组定位柱组421与两个第四连接座411一一对应,且两组定位柱组421配合形成上述第一定向位40。定位柱组421优选包括两根第一定位柱422,且每根第一定位柱422沿传送方向X可滑动地安装在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四连接座411上。通过对连接座组件41及第一定位柱组件42的结构设计,使得定位单元4同样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板材10,进而保证供料装置100能够更好的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板材10。
结合图8和图9,沿传送方向X,称重单元5位于定位单元4的下游端,称重单元5包括第二载料台51、称重传感器52和定位机构53。第二载料台51用于承载从定位单元4移送来的板材10;称重传感器52连接在机架1和第二载料台51之间,称重传感器52用于检测被移送至第二载料台51上的板材10的重量,以测算第二载料台51上板材10的数量,使得当出现两片以上的板材10吸附在一起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避免冲压设备由于同时对两片以上的板材10进行冲压而造成冲压设备受损。定位机构53具有第二定向位530,第二载料台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定向位530内,定位机构53的设置能够对称重过程中的板材10进行定位和限位,以进一步保证板材10被放置到冲压设备上的位置状态,降低成品的不合格率。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53包括两根第二定位柱531、两根第三定位柱532和两个第一气缸533,两根第二定位柱531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定位柱531沿高度方向Z延伸,且两根第二定位柱531沿传送方向X分布;第三定位柱532沿高度方向Z延伸,两根第三定位柱532沿传送方向X分布,且两根第二定位柱531和两根第三定位柱532围成上述第二定向位530;一根第三定位柱532安装在一个第一气缸533的第一活塞杆5331上,使得第一气缸533可通过第一活塞杆5331驱动第三定位柱532朝向或背向第二载料台51移动,并使定位机构53能够对板材10进行快速定位和限位,以提高供料装置100及设置有该供料装置100的弯管制管机的生产效率。其中,第三定位柱532的移动方向垂直于高度方向Z。
优选地,第二定位柱5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座5311,第二连接座5311上设置有第二通槽5312,第二通槽5312垂直于高度方向Z,第二定位柱531通过其上的第二连接座5311与机架1可滑动地连接,当第二连接座5311与机架1连接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第二通槽5312后与机架1连接,第二通槽5312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座5311能够沿自身的第二通槽5312相对机架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定位柱531相对第二载料台51移动;第一气缸533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座5332,第三连接座5332上设置有第三通槽5333,第三通槽5333垂直于高度方向Z,第一气缸533通过第三连接座5332与机架1可滑动地连接,当第三连接座5332与机架1连接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第三通槽5333后与机架1连接,第三通槽5333的设置使得第三连接座5332能够沿自身的第三通槽5333相对机架1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气缸533及第一气缸533上的第三定位柱532相对第二载料台51移动。该设计使得第二定向位530的大小可调,从而使称重单元5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板材10,以提高供料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结合图10和图11,移料单元6包括横梁61、第三驱动机构62和第四驱动机构63。横梁61沿传送方向X延伸,且横梁61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吸盘组件611、第二吸盘组件612、第三吸盘组件613、第四吸盘组件614和第五吸盘组件615。横梁61在第三驱动机构62和第四驱动机构63的配合驱动下,其上的第一吸盘组件611可在容纳位220和传送带组件31之间移动,第二吸盘组件612可在定位单元4的第一定向位40和称重单元5的第二定向位530之间移动,第三吸盘组件613可在第二定向位530和板材10第一次冷压成型时所处的第一冷压工位之间移动,第四吸盘组件614可在第一冷压工位和板材10第二次冷压成型时所处的第二冷压工位之间移动;第五吸盘组件615可在第二冷压工位和板材10第三次成型时所处的第三冷压工位之间移动,或第五吸盘组件615可在第二冷压工位和其他预设工作之间移动。
其中,第一吸盘组件611包括第二气缸6111和第一吸盘6112,第二气缸6111安装在横梁61,第二气缸6111的第二活塞杆平行于高度方向Z,第一吸盘611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第一吸盘6112均安装在第二活塞杆上,使得第二气缸6111能够驱动第一吸盘6112在高度方向Z上移动;通过对第一吸盘组件611的结构设计,使得移料单元6在吸取第一载料台21上的板材10时能够避免对第一载料台21施加过大的下压力,从而避免第一载料台21和/或第一驱动机构23受损。第二吸盘组件612、第三吸盘组件613、第四吸盘组件614和第五吸盘组件615等间距分布,使得移料单元6能够一次对多个工位上的板材10进行同步移动,此外,第二吸盘组件612和第三吸盘组件613优选均包括两个吸盘,第四吸盘组件614和第五吸盘组件615优选均包括一个吸盘,使得各吸盘组件能够可靠地吸取板材10。
第三驱动机构62的输出端与横梁61连接,第三驱动机构62用于驱动横梁61在高度方向Z上移动。第三驱动机构62包括滑动座621、第二带传动组件622和第三电机623,滑动座621上设置有第一滑轨6211,第一滑轨6211沿高度方向Z延伸,横梁61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6211可滑动地连接,第二带传动组件622的第一带轮绕自身的轴心与滑动座621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带轮与第三电机623的输出轴连接,使得第三电机623能够通过第一带轮驱动第二带传动组件622进行工作;第二带传动组件622的第二带轮绕自身的轴心与滑动座62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沿高度方向Z分布;此外,横梁61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带传动组件622的第一传动带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带传动组件622能够驱动横梁61沿第一滑轨6211移动。第三电机623固定安装在滑动座621上,优选地,第三电机623采用减速电机。
第四驱动机构63的输出端与第三驱动机构62的滑动座621连接,第四驱动机构63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机构62在传送方向X上移动。第四驱动机构63包括固定座631、第三带传动组件632和第四电机633,固定座631上设置有第二滑轨6311,第二滑轨6311沿传送方向X延伸,滑动座621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6311可滑动地连接,第三带传动组件632的第三带轮绕自身的轴心与固定座631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三带轮与第四电机633的输出轴连接,使得第四电机633能够通过第三带轮驱动第三带传动组件632进行工作;第三带传动组件632的第四带轮绕自身的轴心与固定座631可转动地连接,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沿传送方向X分布;此外,滑动座621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第三带传动组件632的第二传动带固定连接,使得第三带传动组件632能够驱动滑动座621沿第二滑轨6311移动。第四电机633固定安装在固定座631上,优选地,第四电机633采用减速电机。以下对供料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述:
当需要对板材10进行冷压成型以使板材10变成弯管时,首先,供料单元2的第一驱动机构23驱动第一载料台21在高度方向Z上向传送单元3的传送带组件31移动。同时,移料单元6的第三驱动机构62和第四驱动机构63配合驱动横梁61移动,使得第一吸盘组件611位于容纳位220处,以吸取放置在第一载料台21上的一片板材10;使得第二吸盘组件612位于第一定向位40处,以吸取位于第一定向位40内的板材10;使得第三吸盘组件613位于第二定向位530处,以吸取位于第二定向位530内的板材10;使得第四吸盘组件614位于第一冷压工位处,以吸取位于第一冷压工位处完成第一次冷压成型的板材10;使得第五吸盘组件615位于第二冷压工位处,以吸取位于第二冷压工位处完成第二次冷压成型的板材10。
接着,移料单元6的第三驱动机构62和第四驱动机构63配合驱动横梁61移动,使得第一吸盘组件611移动至传送带组件31处,以将吸取的板材10放置到传送带组件31上,使得传送带组件31将该板材10移送至定位单元4处进行定位;使得第二吸盘组件612移动至称重单元5处,以将板材10移动至第二定向位530内,使得称重单元5对该板材10进行称重;使得第三吸盘组件613移动至第一冷压工位处,以将板材10放置在第一冷压工位处的第一下模内,并准备对该板材10进行第一次冷压成型;使得第四吸盘组件614移动至第二冷压工位处,以该板材10放置在第二冷压工位处的第二下模内,并准备对该板材10进行第二次冷压成型;使得第五吸盘组件615移动至第三冷压工位处,以将板材10放置在第三冷压工位处的第三下模内,并准备对该板材10进行第三次冷压成型,或,使得第五吸盘组件615移动至预设工作处,以对完成第二次冷压成型的板材10进行回收,以便于将板材10统一送至下一加工场所进行第三次冷压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驱动机构62和第四驱动机构63配合驱动横梁61移动使横梁61对吸取的板材10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传送带组件31同步将板材10移动至定位单元4的第一定向位40内、称重单元5同步对板材10进行称重、第一冷压工位处的冲压装置同步对板材10进行第一次冷压成型、第二冷压工位处的冲压装置同步对板材10进行第二次冷压成型、第三冷压工位处的冲压装置同步对板材10进行第三次冷压成型或在预设工位处完成对板材10的回收。
综上可见,通过对供料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供料单元能够配合外置的移料装置和自配的移料单元对堆码在一起的板材进行分料处理,使位于容纳位内的多片板材被逐片移动至传送单元上,而后传送单元通过传送带组件将板材移送至定位单元处进行定位,以保证板材的位置,避免板材被外置的移料装置和自配的移料单元移动至冲压设备上时板材的防止位置不准确,从而更好地降低板材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率。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料装置能够配合外置的移料装置和自配的移料单元实现对冲压设备进行自动化分料和上料处理,进而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够更好的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弯管制管机实施例
弯管制管机包括供料装置和冲压装置,其中,供料装置为上述供料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料装置,冲压装置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配置,如配置多台冲压装置,每台冲压装置对板材进行一次冷压成型加工,或配置一台冲压装置,该台冲压装置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冲压单元,一个冲压单元对板材进行一次冷压成型加工。供料装置通过其上的移料单元实现与冲压装置之间的联动,从而使得供料装置能够配合冲压装置实现对板材进行自动化分料、称重、定位和冷压成型。通过对弯管制管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弯管制管机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弯管制管机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供料单元,所述供料单元包括第一载料台、限位杆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载料台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机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限位杆组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杆组具有容纳位,所述第一载料台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位内;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送带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传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传送带组件的输入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载料台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传送带组件移动;
定位单元,沿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传送方向,所述供料单元位于所述传送单元的上游端、所述定位单元位于所述传送单元的下游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连接座组件和第一定位柱组件,所述连接座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柱组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组件上,所述第一定位柱组件具有第一定向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称重单元,沿所述传送方向,所述称重单元位于所述定位单元的下游端,所述称重单元包括:
第二载料台;
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载料台和所述机架之间;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具有第二定向位,所述第二载料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向位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两根第二定位柱,两根所述第二定位柱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定位柱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两根所述第二定位柱沿所述传送方向分布;
两根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两根所述第三定位柱沿所述传送方向分布,且两根所述第二定位柱和两根所述第三定位柱围成所述第二定向位;
两个第一气缸,一根所述第三定位柱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三定位柱朝向或背向所述第二载料台移动,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杆组包括四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平行于所述高度方向,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座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连接座组件包括两个第四连接座,两个第四连接座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分布,且所述第四连接座沿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机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宽度方向、所述传送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定位柱组件包括两组定位柱组,一组所述定位柱组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座可滑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发射端朝向所述容纳位设置,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载料台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或接近开关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连接;
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载料台朝向所述机架的底部延伸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和所述丝杠均平行于所述高度方向,所述导轨沿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机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一载料台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移料单元,所述移料单元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传送方向延伸,所述横梁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吸盘组件、第二吸盘组件和第三吸盘组件;
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横梁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移动;
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可在所述容纳位和所述传送带组件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可在所述第一定向位和所述第二定向位之间移动,所述第三吸盘组件可在所述第二定向位和所述第二定向位的下游端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包括:
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平行于所述高度方向;
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安装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
10.弯管制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供料装置。
CN202220107784.8U 2022-01-14 2022-01-14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79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7784.8U CN216779915U (zh) 2022-01-14 2022-01-14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7784.8U CN216779915U (zh) 2022-01-14 2022-01-14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9915U true CN216779915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778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79915U (zh) 2022-01-14 2022-01-14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9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06506A1 (zh) 全自动模切装置
CN109511258B (zh) 自动贴装设备
CN207288516U (zh) 基于视觉柔性机器人冲压自动化生产线
CN109514238B (zh) 一种小电机机壳自动压轴承设备
CN111230494A (zh) 轴承压合机
CN105127743A (zh) 薄片金属组装装置
CN113140496A (zh) 一种igbt芯片自动装卸塑形安装一体化机器人
CN109808946B (zh) 智能自动检测计数堆叠机
CN209787738U (zh) 自动贴装设备
CN216779915U (zh) 弯管制管机及其供料装置
CN210108255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06455683U (zh) 一种吸塑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CN216370924U (zh) 一种自动化装配产线的工件上料及检测装置
CN203774991U (zh) 一种电枢自动生产线
CN108422301A (zh) 一种自动量测式上下面打磨线
CN216779922U (zh) 一种弯管制管机
CN116190747A (zh) 一种聚合物电芯贴侧边胶带设备
CN211802447U (zh) 测试整型装盘设备
CN212760779U (zh) 一种具有上料机构的顶板自动化冲压设备
CN110976322A (zh) 测试整型装盘设备
CN209792456U (zh) 一种冲床片料自动送料机
CN208468032U (zh) 一种自动量测式上下面打磨线
CN216937835U (zh) 弯管制管机及其冲压装置
CN106881575B (zh) 一种装配机器人的全自动分拣送料机构
CN112404251A (zh) 一种双滑轨的机器人上下料冲压自动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