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2658U - 一种观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观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2658U
CN216772658U CN202220433002.XU CN202220433002U CN216772658U CN 216772658 U CN216772658 U CN 216772658U CN 202220433002 U CN202220433002 U CN 202220433002U CN 216772658 U CN216772658 U CN 216772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luorescence
shell
ventilation
firef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30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磊
曾祥焱
曹成全
童超
叶顺龙
徐茂洲
陈浩
唐建
万林
王向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ngtuo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ngtuo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ngtuo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ngtuo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30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2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2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2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萤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中空,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孔;容器,所述容器可拆卸的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容器包括顶部开口的底座以及与底座顶部可拆卸连接的透明罩体;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转盘以及旋转驱动机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换风器以及连通所述透明罩体内部与所述换风器的通风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观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展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萤器。
背景技术
萤火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而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已经越来越受旅游市场的欢迎,并且还能提取价格高昂的荧光素。但由于环境的破坏,目前野生的萤火虫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城市中的儿童和青年几乎没有见过萤火虫,因此萤火虫科普也已经成为萤火虫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在城市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萤火虫展览,但由于萤火虫的生存条件极为严格,萤火虫的科普形式往往限于视频或图片,直接用于萤火虫展示的装置大多较为简陋,没有美感,且操作复杂,无法在白日里完全展示出萤火虫的发光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观萤器以解决上述萤火虫展示装置不便于科普展示且无法在白日展示萤火虫发光状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观萤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孔;容器,所述容器可拆卸的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容器包括顶部开口的底座以及与底座顶部可拆卸连接的透明罩体;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转盘以及旋转驱动机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换风器以及连通所述换风器与所述透明罩体内部的通风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壁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锥齿轮,所述转盘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底壁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与所述驱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垂直中心线、所述支撑杆的垂直中心线以及所述转盘的垂直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壁上设置有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固定柱,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可转动的置于所述固定柱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座高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转盘外沿的通风环,所述通风环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换风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孔对应,所述换风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底座内壁上的气孔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环与所述转盘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通风环的外沿可转动的置于所述第一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的口沿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卡槽,所述透明罩体的下口沿置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反光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外壳的内部中空便于将容器置于外壳内部,外壳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内部连通的观察孔便于对外壳内部的容器进行观察。容器可拆卸置于外壳内部,容器包括顶部开口的底座和与底座顶部可拆卸连接的透明罩体。当需要对萤火虫进行展示时,将萤火虫置于容器内的透明罩体内,再将容器整体置于外壳内部,从外壳上的观察孔观察容器的透明罩体内的萤火虫的发光情况;展示完成后,取出容器,再将透明罩体打开从而将罩体内的萤火虫取出放置在养殖装置内减少萤火虫在展示后的死亡率。其中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与透明罩体之间的转盘及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为转盘提供旋转动力,转盘位于底座与透明罩体之间,将容器分隔为上方的萤火虫展示区域以及下方驱动机构安装区域,转盘的上方可设置微型的生态系统以适应萤火虫的栖息及活动。当转盘在旋转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时,使位于透明罩体内的萤火虫的活动更活跃,便于观察者观察到萤火虫的活动情况。通风装置中的通风结构使透明罩体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保持透明罩体内的空气条件适应萤火虫的栖息及活动。采用本实用新型,需要对萤火虫进行科普展示时,将容器的透明罩体打开,将萤火虫放置在转盘上,盖上透明罩体使透明罩体与底座成为一体,之后将容器置于外壳的内部。旋转驱动机构为转盘提供旋转动力,使萤火虫在透明罩体内活动更活跃使观察者便于观察萤火虫的状态,通风装置使透明罩体内的空气流通,保证了萤火虫的存活率。此时观察者可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的观察孔观察到萤火虫在透明罩体内的活动情况,且由于外壳对自然光线的阻挡,使透明罩体内的萤火虫的荧光更明显,便于在白日观察到萤火虫的发光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细节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外壳,101-观察孔,200-容器,201-底座,2011-固定柱,2012-气孔,2013-第一台阶,2014-卡槽,202-透明罩体,300-旋转装置,301-转盘,302-旋转驱动机构,3022-驱动锥齿轮,3023-支撑杆,3024-从动锥齿轮,400-通风装置,401-换风器,402-通风机构,4021-通风环,4022-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观萤器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外壳100、容器200、旋转装置300以及通风装置400。
参照图1,其中外壳100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100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内部连通的观察孔101用于观察者从观察孔101内观察到外壳100内部的容器200内的萤火虫的活动情况;外壳100可设置成萤火虫造型,萤火虫外壳100的头部、腹部及尾部均设置为中空,且仿照萤火虫的发光模式,在萤火虫外壳101的尾部的底面设置有发光装置。其中萤火虫外壳100优选采用不透光材料,且萤火虫外壳100中空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光层,例如,外壳100内壁上镶嵌有反光玻璃,此时萤火虫发出的荧光可通过萤火虫外壳100内壁上的反光层进行反射,使观察者能都看到更多的荧光。
所述容器200可拆卸的置于所述外壳100的内部,优选将容器200置于萤火虫造型的外壳100腹部内。此时,外壳100底部设置有固定孔,将容器200置于固定孔内,使容器200固定于外壳100的内部。固定容器200时可采用卡扣结构将容器200与外壳100固定在一起;也可采用螺纹结构,在固定孔的孔沿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容器200外壁上设置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使容器200固定在外壳100内部。此时优选地,将外螺纹设置在容器200靠底部的外壁上,以便于将容器200全部置于所述外壳100内部。
参照图2至图5,所述容器200包括顶部开口的底座201以及与底座201顶部可拆卸连接的透明罩体202,此时,与外壳100固定的外螺纹或是卡扣结构均设置在底座201外壁上。具体地,所述底座201的顶部开口的口沿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卡槽2014,所述透明罩体202的下口沿置于所述卡槽2014内。此时将透明罩体202的下口沿置于开口朝上的卡槽2014内,使透明罩体202和底座201成为整体。底座201内部用于安装旋转驱动机构302以及换风器401,透明罩体202内部用于容纳萤火虫,且透明罩体202的设置便于观察者通过外壳100上的观察孔101观察到透明罩体202内部的萤火虫的活动情况。需要将萤火虫放入透明罩体202内时,将透明罩体202与底座201分离,再将萤火虫放置在底座201与透明罩体202之间的转盘301上,之后合上透明罩体202,使萤火虫在透明罩体202内活动。
所述旋转装置300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201上的转盘301以及旋转驱动机构302,其中转盘301位于底座201与透明罩体202之间,转盘301将容器200分隔为上方的萤火虫活动区域及下方的安装区域,此时旋转驱动机构302为转盘301提供旋转动力,使萤火虫在透明罩体202内的活动更为活跃,方便观察者观察萤火虫的状态。旋转驱动机构302安装在转盘301的下方,即底座201内部。具体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02固定于所述底座201的内壁上且输出端固定有驱动锥齿轮3022,所述转盘301上固定有支撑杆3023,所述支撑杆3023的底端与所述底座201的底壁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023上套设有与所述驱动锥齿轮302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024。此时旋转电机3021为驱动锥齿轮3022提供旋转动力,驱动锥齿轮3022带动从动锥齿轮3024旋转,进而带动与从动锥齿轮3024固定的支撑杆3023转动,使转盘301随之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此时底座201的底部上设置有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固定柱2011,所述支撑杆3023的底端可转动的置于所述固定柱2011内,此时即可通过内部中空的固定柱2011使支撑杆3023稳定的支撑住转盘301,避免转盘301在旋转过程中倾倒。优选的,所述固定柱20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座201高度的三分之一,避免固定柱2011的高度过低而使支撑杆3023的稳定效果不明显甚至于不能起到稳定支撑杆3023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锥齿轮3024的垂直中心线、所述支撑杆3023的垂直中心线以及所述转盘301的垂直中心线重合。此时可使转盘301在从动锥齿轮3024的带动下旋转时更稳定,使萤火虫的活动空间更稳定,进一步避免转盘301在转动过程中倾斜。
通风装置400使透明罩体202的内部空气流通,有利于萤火虫存活。所述通风装置400包括换风器401以及连通所述换风器401与所述透明罩体202内部的通风机构402。具体地,所述通风机构402包括固定在所述转盘301外沿的通风环4021,优选地,通风环4021与所述转盘301为一体结构,此时不仅可减少容器200内的零件数量,还可增加通风环4021与转盘301之间的稳定性,提高转盘301的承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台阶2013,所述通风环4021的外沿可转动的置于所述第一台阶2013上。此时第一台阶2013不仅对通风环4021起到支撑作用,且第一台阶2013与通风环4021配合使容器200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分隔开,上半部分即透明罩体202内部用于萤火虫活动。所述通风环4021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4022,所述换风器401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孔4022对应,所述换风器401的进风口与所述底座201内壁上的气孔2012对应。此时,气孔2012可设置圆形气孔也可设置为条形气孔,气孔2012的数量及大小的设置应即可保证换风器401的进风,也能保证底座201内气体的流出。此时通风环4021上周向均匀设置通风孔4022,换风器401将新鲜的空气通过出风口经通风孔4022送入到透明罩体202内,透明罩体202内的空气再通过通风环4021上的其他通风孔4022流出到底座201内,进而通过底座201上的气孔2012排出,保证透明罩体202内的空气循环,使透明罩体202的空气环境更适应萤火虫的生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观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0),所述外壳(100)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100)上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孔(101);
容器(200),所述容器(200)可拆卸的置于所述外壳(100)的内部,所述容器(200)包括顶部开口的底座(201)以及与底座(201)顶部可拆卸连接的透明罩体(202);
旋转装置(300),所述旋转装置(300)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201)上的转盘(301)以及旋转驱动机构(302);
通风装置(400),所述通风装置(400)包括换风器(401)以及连通所述换风器(401)与所述透明罩体(202)内部的通风机构(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02)固定于所述底座(201)的内壁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02)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锥齿轮(3022),所述转盘(301)上固定有支撑杆(3023),所述支撑杆(3023)的底端与所述底座(201)的底壁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023)上套设有与所述驱动锥齿轮(302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0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3024)的垂直中心线、所述支撑杆(3023)的垂直中心线以及所述转盘(301)的垂直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1)的底壁上设置有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固定柱(2011),所述支撑杆(3023)的底端可转动的置于所述固定柱(20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0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座(201)高度的三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构(402)包括固定在所述转盘(301)外沿的通风环(4021),所述通风环(4021)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4022),所述换风器(401)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孔(4022)对应,所述换风器(401)的进风口与所述底座(201)内壁上的气孔(2012)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环(4021)与所述转盘(301)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台阶(2013),所述通风环(4021)的外沿可转动的置于所述第一台阶(201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1)的顶部开口的口沿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卡槽(2014),所述透明罩体(202)的下口沿置于所述卡槽(201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内壁上设置有反光层。
CN202220433002.XU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观萤器 Active CN216772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3002.XU CN216772658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观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3002.XU CN216772658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观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2658U true CN216772658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3002.XU Active CN216772658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观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2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8066B2 (en) Aroma lamp structure
US20110079660A1 (en) Aromatic nebulizing diffuser
CN216772658U (zh) 一种观萤器
US6041740A (en) Filtering system for fish bowls with separated stand, drive and pump systems
CN106472287A (zh) 生态种植箱
CN200983801Y (zh) 电子吸蚊机
KR101829188B1 (ko) 마네킹의 회전 및 승강이 가능한 마네킹 전시부쓰
JP2020178636A (ja) ハオルシア観賞用のケース及び観賞体
JP6889795B1 (ja) 栽培装置及び栽培設備
US20110119971A1 (en) Water ball with dancing bead
JP2001056656A (ja) 植物付き表示装置
US20070277742A1 (en) Collapsible wildlife containment apparatus
US10653121B2 (en) Decorative ant farm
JP5852283B1 (ja) 行灯
CN216533341U (zh) 一种风暴水族灯
CN208204668U (zh) 用于园林展示的装饰照明装置
JPH10137451A (ja) 自動回転こま及びこま装置
US20230125562A1 (en) Decorative water lamp with aroma diffuser structure
US20230077601A1 (en) Water lamp with top ornament
CN214317587U (zh) 一种新型智能展示柜
JP2005348775A (ja) スロットマシン
JPH0668441U (ja) 水槽の照明装置
JPH09271289A (ja) 水循環式の鑑賞用水槽
CN211450671U (zh) 一种多功能影像灯罩
US20040093776A1 (en) Ornamental motion display to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