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7081U - 车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7081U
CN216767081U CN202123360442.1U CN202123360442U CN216767081U CN 216767081 U CN216767081 U CN 216767081U CN 202123360442 U CN202123360442 U CN 202123360442U CN 216767081 U CN216767081 U CN 216767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ink
connecting rod
clutch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0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辰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3360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7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7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7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装置。该车门装置具备能以后端为支点转动的驱动连杆、后端经由第一离合器安装在车体上的从动连杆、及后端经由第二离合器与从动连杆的前端连接的副连杆,后门被设置为,中间部位与驱动连杆的前端连接,前端部与副连杆的前端连接,能在驱动连杆的带动下以驱动连杆的后端为支点摆动,并能以驱动连杆的前端为支点转动,该车门装置还具备分别与电动机、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连接,使后门按其前端部避开前门的后端部的移动轨迹从关门位置移动到开门位置或从开门位置移动到关门位置地控制电动机的运转及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闭合或断开的控制部。基于上述结构,能使具有包边结构的车辆的后门采用滑动方式开闭。

Description

车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四门轿车专用的车门装置,多采用以铰链为支点向车辆外侧转动而开门的双开式弹簧门。但是,近年来,为了使车门易于在狭窄的空间内开闭以提高上下车方便性,提倡将以往用于面包车等单门车的滑动车门(glide door)应用于四门轿车。
滑动车门利用连杆机构使车门整体向车辆外侧摆动来实现车门的开闭。这种类型的滑动车门通常被构成为,车门从关门位置开始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时,朝着大致与车长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然而,采用这种滑动式开闭方式的现有技术的车门装置有时会因结构上的限制,而无法应用于四门轿车。详细而言,在四门轿车的前门与后门的交界处采用包边结构(Benzhem structure)的情况下,存在无法使后门采用滑动方式开闭的问题。
所谓包边结构是指,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门和后门分别被配置为,后门的前端部比前门的后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内侧。由此,从车宽方向侧视时,前门的后端部与后门的前端部相重叠。基于该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若车体在车长方向上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载,则前门的后端部会被推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在此情况下,前门能够不受后门的前端部阻碍地向外侧转动,后门也能够不受前门的后端部阻碍地向外侧转动。因此,能够避免前门的后端部移动到后门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内侧而使前门与后门相互阻碍而无法转动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确保车辆发生碰撞时车门能够被打开。
然而,对于具有上述包边结构的车辆,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以滑动方式开闭的车门装置,则由于前门的后端部位于后门的前端部的移动轨迹上,所以后门无法向外侧打开。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具有包边结构的四门轿车,无法使后门成为滑动车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有包边结构的车辆的后门采用滑动方式开闭的车门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装置,该车门装置包括前门和后门,在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均为关闭状态时,所述前门的后端部与所述后门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相重叠,且所述前门的后端部位于所述后门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具备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能以后端为支点转动的驱动连杆、后端经由第一离合器安装在车体上的从动连杆、及后端经由第二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连接的副连杆,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连杆连接为,闭合时禁止所述从动连杆相对车体转动、断开时允许所述从动连杆相对车体转动;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副连杆连接为,闭合时禁止所述副连杆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断开时允许所述副连杆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所述后门以在所述驱动连杆的带动下能以所述驱动连杆的后端为支点摆动、并能以所述驱动连杆的前端为支点转动的状态,与所述驱动连杆的前端连接;所述后门的前端部近旁的部位以在所述从动连杆不能相对车体转动且所述副连杆能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副连杆以该副连杆的后端为支点转动、在所述从动连杆能相对车体转动且所述副连杆不能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副连杆和所述从动连杆一体地以所述从动连杆的后端为支点转动的状态,与所述副连杆的前端连接;还具备分别与所述电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使所述后门按其前端部避开所述前门的后端部的移动轨迹从关门位置移动到开门位置或从开门位置移动到关门位置地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运转及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闭合或断开的控制部。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门装置,后门能够按其前端部避开前门的后端部的移动轨迹从关门位置移动到开门位置或从开门位置移动到关门位置,因而,能够使具有包边结构的车辆的后门采用滑动方式开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门装置中,较佳为,所述驱动连杆被设置为,后端连接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轴上,前端连接在所述后门的车长方向的中间区域,当所述后门处于全开位置时大致垂直于所述后门地支撑着所述后门;所述从动连杆被设置为,后端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在车体上的比所述驱动连杆的后端靠近车长方向前侧的部位,当所述后门处于关门位置时与所述后门相平行并与所述副连杆相交叉。并且,在此情况下,较佳为,所述驱动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从动连杆的长度,所述副连杆的长度至少在所述从动连杆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门装置中,较佳为,具备检测所述驱动连杆的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角度检测器连接,并具有根据所述角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电动机运转或停止、使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或闭合的控制执行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门装置1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车门装置1中的后门开闭机构4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使后门3打开时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按时序表示后门3的开门动作及关门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使后门3关闭时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门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置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门装置1具备前门2、后门3、及后门开闭机构4。
前门2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的前侧,用于使驾驶席旁、助驾席旁的出入口敞开或关闭。如图1所示,该前门2被构成为,其靠近车辆行进方向的后方的后端部5(以下简称为“后端部5”)在车宽方向上的壁厚比其它部分的薄。并且,未详细图示,但前门2通过合页等被安装在车体6上,从而能够从图1所示的关门位置P0向车宽方向的外侧转动。
后门3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的后侧,用于使车厢内的座席旁的出入口敞开或关闭。如图1所示,该后门3被构成为,其靠近车辆行进方向的前方的前端部7(以下简称为“前端部7”)在车宽方向上的壁厚比其它部分的薄。
当前门2位于关门位置P0且后门3位于关门位置P1时,前门2的后端部5位于后门3的前端部7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即,在车宽方向上,前门2的后端部5与后门3的前端部7相重叠。因此,后门3的前端部7和前门2的后端部5为包边结构8。
后门开闭机构4用于使后门3打开或关闭。图2是表示该后门开闭机构4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后门开闭机构4包括电动机9、驱动连杆10、从动连杆11、第一离合器12、副连杆13、第二离合器14、闭门器15、开闭触发器16、角度检测器17、及控制部18。
电动机9设置在车体6上,其驱动轴19能够向正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或逆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驱动连杆10被安装成,其后端被固定在电动机9的驱动轴19上,其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后门3的车长方向的中间部位。因此,驱动连杆10能够以其后端为支点在电动机9的驱动下向正向或逆向转动。从而,后门3能够在驱动连杆10的带动下以驱动连杆10的后端为支点向正向或逆向摆动,并且,也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以驱动连杆10的前端为支点转动。
从动连杆11被构成为,长度略大于驱动连杆10的长度,其后端经由第一离合器12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6上的比电动机9的设置部位更靠近车体前侧的部位,其前端经由第二离合器14可转动地与副连杆13的后端连接。
第一离合器12连接在车体6与从动连杆11之间,用于禁止或允许从动连杆11相对车体6转动。具体而言,当第一离合器12为闭合状态时,禁止从动连杆11相对车体6转动,此时,从动连杆11成为被固定在车体6上不能转动的状态;当第一离合器12为断开状态时,允许从动连杆11相对车体6转动,此时,从动连杆11成为能相对车体6自由转动的状态。
副连杆13被构成为,长度远小于驱动连杆10的长度,其后端经由第二离合器14可转动地与从动连杆11的前端连接,其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后门3的前端部7付近的部位。
第二离合器14连接在从动连杆11的前端与副连杆13的后端之间,用于禁止或允许副连杆13相对从动连杆11转动。具体而言,当第二离合器14为闭合状态时,禁止副连杆13相对从动连杆11转动,此时,副连杆13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从动连杆11转动的状态;当第二离合器14为断开状态时,允许副连杆13相对从动连杆11转动,此时,副连杆13成为能相对从动连杆11自由转动的状态。
闭门器15用于使后门3从半开状态自动移动到完全关闭状态。该闭门器15设置在后门3与车体6之间。在此,作为闭门器15,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任何类型的闭门器。
开闭触发器16被构成为,根据车辆用户的操作等发出使后门3打开的开门指令、或使后门3关闭的关门指令。另外,也可以分别设置发出开门指令的开门触发器、和发出关门指令的关门触发器。
角度检测器17设置在驱动连杆10上或车体6上,用于检测驱动连杆10从被驱动时起转动的角度。
控制部18用于控制车门装置1中的电动机9的运转、第一离合器12的关闭或断开、第二离合器14的关闭或断开、及闭门器15的动作等。如图2所示,控制部18与电动机9、第一离合器12、第二离合器14、闭门器15、开闭触发器16、角度检测器17连接,接收开闭触发器16发来的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及角度检测器17检测到的转动角度的检测值等。
下面,对车门装置1使后门3从关门位置P1移动到开门位置P4时所进行的处理及动作原理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使后门3打开时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按时序表示后门3的开门动作及关门动作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首先,在步骤S1,控制部18判断是否接收到开闭触发器16发来的开门指令,在未接收到开门指令的情况下(S1:否),返回步骤S1;在接收到开门指令的情况下(S1:是),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控制部18实施脱离闭门器15控制的处理。详细而言,在后门3的关门动作中,快要完全关闭时(关门动作的最后阶段)的动作由闭门器15控制,因而,关闭状态下的后门3一直处于上次关门动作的最后阶段,即,处于由闭门器15控制的状态。因此,需要进行使后门3脱离闭门器15控制的处理。
在步骤S3,控制部18使第一离合器12成为闭合(ON)状态、并使第二离合器14成为断开(OFF)状态。由此,从动连杆11成为被固定在车体6上不能转动的状态,而副连杆13成为可相对从动连杆11自由转动的状态。
在步骤S4,控制部18使电动机9运转,并使电动机9的驱动轴19向正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此,被固定在驱动轴19上的驱动连杆10也开始以其后端为支点向正向转动。此时,由于从动连杆11被固定在车体6上不能转动,副连杆13为能相对从动连杆11自由转动的状态,所以,中间部位与驱动连杆10连接、前端部附近的部位与副连杆13连接的后门3受到力矩作用(中间部位被驱动连杆10推向车宽方向外侧,前端部分被副连杆13牵制)而首先以驱动连杆10的前端为支点向逆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然后以前端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后退了的倾斜姿势在驱动连杆10的带动下以驱动连杆10的后端为支点整体向正向摆动。即,后门3整体以驱动连杆10的后端为支点向正向摆动时,其前端部7先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移动然后再向车辆后方移动,从而能够避免与位于其外侧的前门2的后端部5相接触。
在步骤S5,控制部18获取角度检测器17的检测结果(即,从电动机9运转开始时起驱动连杆10所转动的角度)。
在步骤S6,控制部18判断所获取的转动角度是否等于预先设定的角度θ1,在驱动连杆10的转动角度小于角度θ1的情况下(S6:否),判定为后门3尚未到达预先设定的后退位置P2(如图4中的状态a的实线所示)而返回步骤S5。在此,后门3的后退位置P2是指,侧视时后门3的前端部7不与前门2的后端部5相重叠的位置。
相反,步骤S6中,在所获取的转动角度等于预先设定的角度θ1的情况下(S6:是),控制部18判定为后门3已到达后退位置P2而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控制部18使第一离合器12成为断开状态,并使第二离合器14成为闭合状态。由此,从动连杆11成为能相对车体6自由转动的状态,而副连杆13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从动连杆11转动的状态(即,从动连杆11与副连杆13被固定为一体的状态)。此时,电动机9继续保持运转状态,因而驱动连杆10继续以其后端为支点向正向转动,与驱动连杆10连接的后门3整体也继续以驱动连杆10的后端为支点向正向摆动。与此同时,被固定为一体的动连杆11和副连杆13被后门3带动而以从动连杆11的后端为支点向正向转动。从而,后门3从后退位置P2经由中间位置P3(如图4中的状态b的实线所示)进一步向正向摆动。
在步骤S8,控制部18获取角度检测器17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S9,控制部18判断所获取的转动角度是否等于预先设定的角度θ2(θ2>θ1),在驱动连杆10的转动角度小于角度θ2的情况下(S9:否),判定为后门3尚未到达预先设定的开门位置P4(如图4中的状态c的实线所示)而返回步骤S8。
在此,后门3的开门位置P4是指,后门3使出入口完全敞开的位置。在后门3处于全开位置(开门位置P4)的情况下,驱动连杆10大致垂直于后门3地支撑着后门3。
步骤S9中,在所获取的转动角度等于预先设定的角度θ2的情况下(S9:是),控制部18判定为后门3已到达开门位置P4而进入步骤S10,使电动机9停止运行,以结束后门3的开门动作。
下面,对车门装置1使后门3从开门位置P4移动到关门位置P1时所进行的处理及动作原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使后门3关闭时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1,控制部18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开闭触发器16的关门指令,在未接收到关门指令的情况下(S11:否),返回步骤S11;在接收到关门指令的情况下(S11:是)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控制部18使第一离合器12成为断开状态,并使第二离合器14成为闭合状态。由此,从动连杆11成为可相对车体6自由转动的状态,副连杆13被固定成不能相对从动连杆11转动的状态(即,从动连杆11与副连杆13被固定为一体)。
在步骤S13,控制部18使电动机9运转,并使其驱动轴19向逆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被固定在驱动轴19上的驱动连杆10也开始以其后端为支点向逆向转动。从而,中间部位与驱动连杆10连接的后门3整体也开始以驱动连杆10的后端为支点向逆向摆动。此时,被固定为一体的从动连杆11和副连杆13开始在后门3的带动下以从动连杆11的后端为支点向逆向转动。从而,后门3从开门位置P4经由中间位置P3进一步向逆向摆动。
在步骤S14,控制部18获取角度检测器17的检测结果(即,从电动机9开始运转时起驱动连杆10所转动的角度)。
在步骤S15,控制部18判断所获取的转动角度是否等于角度θ3(θ3=θ2-θ1),在驱动连杆10的转动角度小于角度θ3的情况下(S15:否),判定为后门3尚未到达后退位置P2而返回步骤S14。
相反,步骤S15中,在所获取的转动角度等于角度θ3的情况下(S15:是),控制部18判定为后门3已到达后退位置P2而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控制部18使第一离合器12成为闭合状态,并使第二离合器14成为断开状态。由此,从动连杆11成为被固定在车体6上不能转动的状态,副连杆13成为能相对从动连杆11自由转动的状态。此时,电动机9继续保持运转状态,因而,驱动连杆10继续以其后端为支点向逆向转动,中间部位与驱动连杆10连接的后门3也整体继续以驱动连杆10的后端为支点向逆向摆动。与此同时,由于从动连杆11不能转动,所以副连杆13在后门3的前端部7的带动下以其后端为支点向逆向转动。从而,尽管后门3整体继续向逆向摆动,其前端部7也不会与前门2的后端部5相接触。
在步骤S17,控制部18判断为后门3马上要到达关门位置P1时,实施将控制交给闭门器15的处理。
在步骤S18,控制部18使电动机9停止运转。由此,后门3成为在闭门器15的控制下动作的状态。在闭门器15的控制下,后门3自动到达关门位置P1后,后门3的关门动作结束。当后门3处于关门位置P1时,从动连杆11与后门3相平行并与副连杆13相交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载,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可实施以下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用角度检测器17检测驱动连杆10从电动机运转开始起所转动的角度来检测后门3是否已到达后退位置P2、开门位置P4。但是,也可以通过使用计时器、光学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等检测电动机9运转后所经过的时间来检测后门3的位置。

Claims (4)

1.一种车门装置,包括前门和后门,在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均为关闭状态时,所述前门的后端部与所述后门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相重叠,且所述前门的后端部位于所述后门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能以后端为支点转动的驱动连杆、后端经由第一离合器安装在车体上的从动连杆、及后端经由第二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连接的副连杆,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连杆连接为,闭合时禁止所述从动连杆相对车体转动、断开时允许所述从动连杆相对车体转动;
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副连杆连接为,闭合时禁止所述副连杆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断开时允许所述副连杆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
所述后门以在所述驱动连杆的带动下能以所述驱动连杆的后端为支点摆动、并能以所述驱动连杆的前端为支点转动的状态,与所述驱动连杆的前端连接;
所述后门的前端部近旁的部位以在所述从动连杆不能相对车体转动且所述副连杆能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副连杆以该副连杆的后端为支点转动、在所述从动连杆能相对车体转动且所述副连杆不能相对所述从动连杆的前端转动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副连杆和所述从动连杆一体地以所述从动连杆的后端为支点转动的状态,与所述副连杆的前端连接;
还具备分别与所述电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使所述后门按其前端部避开所述前门的后端部的移动轨迹从关门位置移动到开门位置或从开门位置移动到关门位置地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运转及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闭合或断开的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连杆被设置为,后端连接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轴上,前端连接在所述后门的车长方向的中间区域,当所述后门处于全开位置时大致垂直于所述后门地支撑着所述后门;
所述从动连杆被设置为,后端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在车体上的比所述驱动连杆的后端靠近车长方向前侧的部位,当所述后门处于关门位置时与所述后门相平行并与所述副连杆相交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从动连杆的长度,
所述副连杆的长度至少在所述从动连杆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所述驱动连杆的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器,
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角度检测器连接,并具有根据所述角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电动机运转或停止、使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或闭合的控制执行部。
CN202123360442.1U 2021-12-28 2021-12-28 车门装置 Active CN216767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442.1U CN216767081U (zh) 2021-12-28 2021-12-28 车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442.1U CN216767081U (zh) 2021-12-28 2021-12-28 车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7081U true CN216767081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0442.1U Active CN216767081U (zh) 2021-12-28 2021-12-28 车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7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9545B1 (ko) 도어 진입안내 시스템 및 도어 진입안내 시스템의 작동 방법
KR102474607B1 (ko) 순서에 상관없이 개폐가능한 차량의 대향식 스윙도어
US6382706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pivotal door
US7178854B2 (en) Door apparatus
EP1997660A2 (en)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06240611A (ja) 車両用ドアシステム
JP2003314142A (ja) 開閉体の動作機構
US7320495B2 (en) Motor vehicle
JP2003211962A (ja) 自動車用のドア構造
US6513285B2 (en)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vehicle slide door window
CN216767081U (zh) 车门装置
JP4272630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制御装置
CN116624062A (zh) 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
JP4376820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中間停止装置
CN115110872A (zh) 一种侧滑门装置和汽车
CN116034043A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JP2606668Y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の閉鎖装置
JP3652178B2 (ja) 自動車のサイドドア装置
JP2595121Y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の閉鎖装置
JP5347247B2 (ja) 車両用開閉装置
JP2007308113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07177587A (ja)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
JP4747470B2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4395571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ストライカ構造
JP3077016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