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1185U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1185U
CN216761185U CN202122698226.1U CN202122698226U CN216761185U CN 216761185 U CN216761185 U CN 216761185U CN 202122698226 U CN202122698226 U CN 202122698226U CN 216761185 U CN216761185 U CN 216761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ressing
cylinder
medium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982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益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982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1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1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1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的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喷料机构、刮刀机构及清洗机构。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设置有一随第一滚筒整体转动的凹部;喷料机构与第一滚筒的凹部相对设置,以向凹部喷射印刷介质;刮刀机构与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用于调整印刷介质在凹部中的分布并刮除凹部中多余的印刷介质;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与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第二滚筒随第一滚筒转动,以使凹部内的印刷介质转印至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清洗机构与第一滚筒的凹部相对设置,以向凹部喷射清洗介质。上述印刷装置的能耗小,涂覆精度高,能进行小面积的涂覆,且印刷介质的利用率高。通过清洗机构还能够避免脏污杂质影响印刷介质的附着效果。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产品外表面有时需要设置油墨以满足加工制程的要求。目前,通常采用自动喷涂线对产品进行整体喷涂。自动喷涂线的工作方式大致为:使用压缩空气雾化油墨,形成喷雾,使产品通过空气喷枪喷涂区,使雾化油墨附着在产品表面,实现对产品的喷涂。
然而,上述自动喷涂线中的油墨消耗量大,且无法精细喷涂,无法满足高精度、小面积的涂覆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印刷装置,以解决技术问题:自动喷涂线中的油墨消耗量大,且无法精细喷涂,无法满足高精度、小面积的涂覆需求。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包括:
机架;
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设置有一随所述第一滚筒整体转动的凹部;
喷料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凹部相对设置,以向所述凹部喷射印刷介质,从而使所述印刷介质填充于所述凹部;
刮刀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用于调整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凹部中的分布并刮除所述凹部中多余的所述印刷介质;
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滚筒随所述第一滚筒转动,以使所述凹部内的所述印刷介质转印至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及
清洗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凹部相对设置,以向所述凹部喷射清洗介质,从而对所述凹部内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清洗;其中,
所述第一滚筒、所述第二滚筒、所述喷料机构、所述刮刀机构及所述清洗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装置还包括:
擦拭机构,邻近所述第二滚筒设置,用于擦拭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的所述印刷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擦拭机构包括:
供料组件,用于供应一擦拭介质;
滚筒组件,用于传送所述供料组件所供应的所述擦拭介质;
按压组件,用于将所述擦拭介质按压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以使所述擦拭介质对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擦拭;及
收料组件,用于收集使用后的所述擦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筒组件包括:
第三滚筒,用于传送所述供料组件所供应的所述擦拭介质;
第四滚筒,用于传送所述第三滚筒所传送的所述擦拭介质;
第五滚筒,用于传送所述第四滚筒所传送的所述擦拭介质并将所述擦拭介质传送至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按压组件之间;
第六滚筒,用于传送使用后的所述擦拭介质;及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四滚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滚筒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
按压基座;
按压驱动件,设于所述按压基座且所述按压驱动件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按压基座;及
按压件,与所述按压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按压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按压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滚筒,以按压或松开所述擦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靠近所述第二滚筒的一侧为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组件进一步包括:
导向筒,设于所述按压基座背离所述按压件的一侧;及
导向件,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筒内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活动地贯穿所述按压基座并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其中,
所述导向筒和所述导向件配合以提供所述按压件运动时的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印刷介质还包括: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缓冲基座;
两个缓冲滑动件,分别滑动地设于所述缓冲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二滚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滑动件转动地连接;及
两个弹性件,分别设于所述缓冲滑动件与所述缓冲基座之间,用于为所述缓冲滑动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二滚筒靠近所述第一滚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滚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二滚筒的材质为聚氨酯弹性体。
上述印刷装置,通过喷料机构对第一滚筒外圆周面的凹部喷射印刷介质,刮刀机构调整印刷介质在凹部中的分布并刮除凹部中多余的印刷介质,使得凹部内的印刷介质分布平整,第二滚筒随第一滚筒转动时,凹部内的印刷介质能够转印至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上,进而通过第二滚筒上的印刷介质对产品进行印刷涂覆。印刷装置的能耗小,涂覆精度高,能进行小面积的涂覆,且印刷介质的利用率高。通过清洗机构还能够对第一滚筒的凹部进行清洗,保证凹部的清洁,避免脏污杂质影响印刷介质的附着效果,使得印刷介质能够稳定地附着于凹部内,保证印刷介质转印时不存在空鼓、气泡等现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印刷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省略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省略机架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擦拭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按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印刷装置 100
机架 10
印刷口 11
进料口 12
出料口 13
第一滚筒 20
凹部 21
集液件 22
集液腔 221
喷料机构 30
刮刀机构 40
第一安装件 41
刮刀 42
第二滚筒 50
清洗机构 60
擦拭机构 70
供料组件 71
转动轴 711
防护件 712
滚筒组件 72
第三滚筒 721
第四滚筒 722
第五滚筒 723
第六滚筒 724
第七滚筒 725
第二安装件 726
第三安装件 727
第四安装件 728
调节组件 73
第五安装件 731
调节件 732
按压组件 74
按压基座 741
按压驱动件 742
按压件 743
导向筒 744
导向件 745
收料组件 75
缓冲组件 80
缓冲基座 81
滑动槽 811
缓冲滑动件 82
弹性件 83
缓冲导轨 84
第六安装件 90
通孔 91
擦拭介质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滚筒,该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设置有一随该第一滚筒整体转动的凹部;喷料机构,与该第一滚筒的该凹部相对设置,以向该凹部喷射印刷介质,从而使该印刷介质填充于该凹部;刮刀机构,与该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用于调整该印刷介质在该凹部中的分布并刮除该凹部中多余的该印刷介质;第二滚筒,该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与该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该第二滚筒随该第一滚筒转动,以使该凹部内的该印刷介质转印至该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及清洗机构,与该第一滚筒的该凹部相对设置,以向该凹部喷射清洗介质,从而对该凹部内的该印刷介质进行清洗;其中,该第一滚筒、该第二滚筒、该喷料机构、该刮刀机构及该清洗机构均设置于该机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通过喷料机构对第一滚筒外圆周面的凹部喷射印刷介质,刮刀机构调整印刷介质在凹部中的分布并刮除凹部中多余的印刷介质,使得凹部内的印刷介质分布平整,第二滚筒随第一滚筒转动时,凹部内的印刷介质能够转印至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上,进而通过第二滚筒上的印刷介质对产品进行印刷涂覆。印刷装置的能耗小,涂覆精度高,能进行小面积的涂覆,且印刷介质的利用率高。通过清洗机构还能够对第一滚筒的凹部进行清洗,保证凹部的清洁,避免脏污杂质影响印刷介质的附着效果,使得印刷介质能够稳定地附着于凹部内,保证印刷介质转印时不存在空鼓、气泡等现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印刷良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印刷装置100用于对产品进行印刷或涂覆,其中,产品可以是手机边框、电脑边框或其他需要进行小面积印刷或涂覆的物料。
请一并参见图2,印刷装置100包括机架10、第一滚筒20、喷料机构30、刮刀机构40、第二滚筒50及清洗机构60,第一滚筒20、第二滚筒50、喷料机构30、刮刀机构40及清洗机构60均设置于机架10。
机架10大致为封闭的壳体。第一滚筒2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的内部,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设置有一随第一滚筒20整体转动的凹部21,凹部21的底面低于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即凹部21具有深度。喷料机构30可喷射印刷介质,喷料机构30与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相对设置,以向凹部21喷射印刷介质,从而使印刷介质填充于凹部21。刮刀机构40与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相接触,刮刀机构40用于调整印刷介质在凹部21中的分布并刮除凹部21中多余的印刷介质。第二滚筒5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且经机架10的印刷口11凸出于机架10,凸出于机架10的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与待印刷或涂覆的产品相接触,位于机架10内的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与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第二滚筒50随第一滚筒20转动,以使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转印至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清洗机构60可喷射清洗介质,清洗机构60与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相对设置,以向凹部21喷射清洗介质,从而对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印刷介质可以为油墨等可以进行印刷或涂覆的材料。相应地,清洗介质为可以对油墨等材料进行清洗的材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100对产品进行印刷及清洗的过程大致为:首先,使第一滚筒20转动,并通过第一滚筒20带动第二滚筒50一起转动,刮刀机构40与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相接触,一待印刷的产品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相接触或相对设置;然后,使喷料机构30向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喷射印刷介质,刮刀机构40对凹部21中的印刷介质进行调整,以使凹部21中的印刷介质分布平整,并刮除凹部21中以及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的印刷介质,第二滚筒50因跟随第一滚筒20一起转动,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中的印刷介质转印至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在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形成一印刷图案,该印刷图案由凹部21转动一圈形成;接着,使产品按照印刷轨迹运动或使产品靠近第二滚筒50后按照印刷轨迹运动,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印刷图案被转印至产品上,如此,实现对产品的印刷。接着,印刷结束后,使喷料机构30停止向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喷射印刷介质,使清洗机构60向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喷射清洗介质,从而对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进行清洗,如此,实现对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的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筒20为刚性滚筒,第一滚筒20可以由不锈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制成。凹部21为一具有深度的槽状结构,凹部21还具有一定的宽度,沿凹部21的圆周方向,凹部21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以理解地,第一滚筒20转动一圈,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于一测试纸上所形成的图案可以理解为在产品上所印刷的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图未示),第二驱动件与第一滚筒20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滚筒20转动。可以理解为,第一滚筒20为主动轮,第二滚筒50为从动轮,第二滚筒50与第一滚筒20相啮合,从而实现第二滚筒50跟随第一滚筒2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筒20的一端设置有一集液件22,集液件22背离第一滚筒20的一端与机架10可转动地连接,集液件22具有一集液腔221。刮刀机构40所刮除的第一滚筒20上的印刷介质或清洗介质可流动至集液件22中的集液腔221中,从而实现对印刷介质以及清洗介质的回收,避免印刷介质以及清洗介质在印刷装置100的内部随意流动而导致对其他机构造成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六安装件90。第一滚筒20的两端可转动地与第六安装件90连接,第六安装件90固定设置于机架10。第六安装件90上开设有一通孔91,清洗机构60通过该通孔91向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喷射清洗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滚筒50为柔性滚筒,第二滚筒50可以由聚氨酯或橡胶等具有柔性的材料制成。如此,第二滚筒50通过使用柔性材料,可以避免对产品造成损伤,还可以使第二滚筒50更紧密地与第一滚筒20接触,有利于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转印至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上;第二滚筒50可以更紧密地与产品接触,有利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上的印刷介质转印至产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料机构30也可以为喷嘴,该喷嘴与一外部存储有印刷介质的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机构60可以为一喷头,该喷头与一外部存储有清洗介质的装置连接。
可以理解地,喷料机构30和清洗机构60可以均为喷嘴,或均为喷头。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刮刀机构4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件41及刮刀42。第一安装件41固定设置于机架10内,刮刀42与第一安装件41连接,刮刀42与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呈一夹角设置。如此,有利于刮刀42对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的印刷介质以及第一滚筒20的外圆周面的印刷介质进行调整及刮除。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刮刀机构40中的第一安装件41可以省略,刮刀42可以直接固定设置于机架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缓冲组件80,缓冲组件80用于为第二滚筒50提供缓冲力,使得第二滚筒50始终靠近第一滚筒20,从而保持第二滚筒50与第一滚筒20之间的接触。
缓冲组件80包括缓冲基座81、两个缓冲滑动件82及两个弹性件83。缓冲基座81大致为凹形结构,缓冲基座81与机架10固定连接,缓冲基座8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动槽811;两个缓冲滑动件82分别滑动地设于缓冲基座81的滑动槽811内,第二滚筒50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滑动件82转动地连接;两个弹性件83分别设于缓冲滑动件82与缓冲基座81之间,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弹性件83分别位于滑动槽811内且设于缓冲滑动件82远离第一滚筒20的一侧,两个弹性件83用于为缓冲滑动件82提供弹性力,该弹性力使得第二滚筒50始终靠近第一滚筒20。
上述缓冲组件8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当第二滚筒50相对第一滚筒20朝远离第一滚筒20的方向运动时,第二滚筒50带动缓冲滑动件82运动,缓冲滑动件82挤压弹性件83,弹性件83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作用于缓冲滑动件82并推动缓冲滑动件82朝靠近第一滚筒2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二滚筒50朝靠近第一滚筒20的方向运动。如此,通过缓冲组件80,使得第二滚筒50始终靠近第一滚筒20,有利于保持第二滚筒50与第一滚筒20之间的啮合连接,进一步有利于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的印刷介质能够转印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上。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冲组件80还可以包括两个缓冲导轨84,两个缓冲导轨84均位于滑动槽811内,缓冲导轨84的一端与缓冲滑动件82连接,缓冲导轨84的另一端活动贯穿缓冲基座81,弹性件83套设于缓冲导轨8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擦拭机构70,擦拭机构70邻近第二滚筒50设置,擦拭机构70用于擦拭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印刷介质,以使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保持清洁。
请一并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擦拭机构70包括供料组件71、滚筒组件72、按压组件74及收料组件75。其中,供料组件71和收料组件75位于机架10的外部,滚筒组件72和按压组件74位于机架10的内部。
供料组件71通过机架10的进料口12向滚筒组件72供应一擦拭介质200,擦拭介质200可以为擦拭布或擦拭件等介质;滚筒组件72用于传送供料组件71所供应的擦拭介质200,以使擦拭介质200流动地对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印刷介质进行擦拭;按压组件74用于将擦拭介质200按压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以增加擦拭介质200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以使擦拭介质200对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印刷介质进行擦拭;收料组件75通过机架10的出料口13收集使用后的擦拭介质200,也可以理解为,收料组件75用于收集擦拭过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擦拭介质200。
上述擦拭机构7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可以为:供料组件71用于连续地供应擦拭介质200,滚筒组件72配合供料组件71传送擦拭介质200,在滚筒组件72传送擦拭介质200的过程中,按压组件74将擦拭介质200按压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使得擦拭介质200能够更紧密地贴合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收料组件75进一步地配合滚筒组件72及供料组件71不断地收集使用后的擦拭介质200,从而使得擦拭介质200流动地对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进行擦拭,保证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清洁。
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料组件71与收料组件75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本实施例中,供料组件71与收料组件75的转动方向相同。供料组件71与收料组件75的结构大致相似,本实施例以供料组件71为例详细说明供料组件71与收料组件75的结构。供料组件71包括转动轴711及两个防护件712。转动轴711可转动地设置,转动轴711上卷绕有用于擦拭第二滚筒50的擦拭介质200,两个防护件712分别固定设置于转动轴711的两端,用于防护转动轴711上的擦拭介质200,避免擦拭介质200在传送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防护件712还可以与转动轴711活动地连接,即防护件712固定不动,转动轴711相对防护件71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料组件71和收料组件75还可以均包括驱动件(图未示),该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轴711转动,进而使得供料组件71和收料组件75转动。
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滚筒组件72可以包括第三滚筒721、第四滚筒722、第五滚筒723、第六滚筒724和第一驱动件(图未示)。
第三滚筒721用于传送供料组件71所供应的擦拭介质200;第四滚筒722用于传送第三滚筒721所传送的擦拭介质200;第五滚筒723用于传送第四滚筒722所传送的擦拭介质200并将擦拭介质200传送至第二滚筒50与按压组件74之间;第六滚筒724用于传送使用后的擦拭介质200;第一驱动件与第四滚筒722连接使得第四滚筒722为主动轮,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四滚筒722转动。如此,实现擦拭介质200的传送。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供料组件71、第四滚筒722、收料组件75之间的转动速度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擦拭介质200能够流动地对第二滚筒50进行擦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滚筒722可转动地设置于一第二安装件726,第二安装件726与机架10固定连接,第三滚筒721、第五滚筒723和第六滚筒724均通过一第三安装件727与机架10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筒组件72还可以包括第七滚筒725,第七滚筒725与第四滚筒722相对设置,第七滚筒725与第四滚筒722相互配合以压紧擦拭介质200,使得擦拭介质200平整,有利于擦拭介质200的传送,还有利于平整的擦拭介质200对第二滚筒50进行擦拭。第七滚筒725可以为柔性滚筒,如此,第七滚筒725通过使用柔性材料,还可以避免第七滚筒725与第四滚筒722相互配合时压伤擦拭介质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滚筒725可以通过一第四安装件728及一调节组件73与第二安装件726连接。第四安装件728分别与第二安装件726及调节组件73连接,调节组件73与第七滚筒725可转动地连接,调节组件73用于调节第七滚筒725与第四滚筒722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擦拭介质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73包括第五安装件731及调节件732,第五安装件731与第七滚筒725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调节件732转动地贯穿第四安装件728并与第五安装件731转动地连接,调节件732可以为螺杆。如此,通过转动调节件732,使得第五安装件731沿调节件732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而改变第七滚筒725与第四滚筒722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732的数量为三个。可以理解地,调节件732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二个、四个或更多个。
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组件74可以包括按压基座741、按压驱动件742及按压件743。按压基座741大致为板状,按压基座741与机架10固定连接;按压驱动件742设于按压基座741的一侧且按压驱动件742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按压基座741并延伸至按压基座741的另一侧;按压件743与按压驱动件742的输出端连接且与按压驱动件742分别位于按压基座741的两侧,按压驱动件742用于驱动按压件743靠近或远离第二滚筒50,以按压或松开经过按压件743与第二滚筒50之间的擦拭介质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驱动件742可以为伸缩气缸或其他可以带动按压件743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按压件743能够将擦拭介质200更紧密地贴合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上,按压件743靠近第二滚筒50的一侧大致为圆弧面。如此,通过设置按压件743的圆弧面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相适配,按压件743可将擦拭介质200更紧密地贴合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组件74还可以包括导向筒744及导向件745,导向筒744和导向件74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相互配合。导向筒744大致为筒状,导向筒744设于按压基座741背离按压件743的一侧,即导向筒744与按压驱动件742设于按压基座741的同侧;导向件745大致为杆状,导向件745滑动地设于导向筒744内且导向件745的一端活动地贯穿按压基座741并与按压件743连接。如此,导向筒744和导向件745相互配合以对按压件743运动时进行导向,从而保证按压组件74能够将擦拭介质200准确地按压于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100,通过喷料机构30对第一滚筒20外圆周面的凹部21喷射印刷介质,印刷介质填充于凹部21内,刮刀机构40调整印刷介质在凹部21中的分布并刮除凹部21中多余的印刷介质,使得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分布平整,第二滚筒50随第一滚筒20啮合转动时,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能够转印至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上,进而通过第二滚筒50上的印刷介质对产品进行印刷涂覆,印刷装置100的能耗小,涂覆精度高,能进行小面积的涂覆,且印刷介质的利用率高。通过清洗机构60还能够对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进行清洗,保证凹部21的清洁,避免脏污杂质影响印刷介质的附着效果,使得印刷介质能够稳定地附着于凹部21内,保证印刷介质转印时不存在鼓起、凹陷或气泡等现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印刷良率。通过缓冲组件80能够保证第二滚筒50始终靠近第一滚筒20,保证第一滚筒20与第二滚筒50之间的啮合连接,有利于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转印至第二滚筒50上,保证所转印的印刷图案的品质良好。通过擦拭机构70对第二滚筒50进行擦拭,保证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清洁,避免脏污杂质影响第二滚筒50的外圆周面的清洁,进而影响第一滚筒20的凹部21内的印刷介质转印至第二滚筒50上,以及第二滚筒50上的印刷介质转印至产品上,保证产品印刷的良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设置有一随所述第一滚筒整体转动的凹部;
喷料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凹部相对设置,以向所述凹部喷射印刷介质,从而使所述印刷介质填充于所述凹部;
刮刀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用于调整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凹部中的分布并刮除所述凹部中多余的所述印刷介质;
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圆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滚筒随所述第一滚筒转动,以使所述凹部内的所述印刷介质转印至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及
清洗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凹部相对设置,以向所述凹部喷射清洗介质,从而对所述凹部内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清洗;其中,
所述第一滚筒、所述第二滚筒、所述喷料机构、所述刮刀机构及所述清洗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擦拭机构,邻近所述第二滚筒设置,用于擦拭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的所述印刷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机构包括:
供料组件,用于供应一擦拭介质;
滚筒组件,用于传送所述供料组件所供应的所述擦拭介质;
按压组件,用于将所述擦拭介质按压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以使所述擦拭介质对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圆周面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擦拭;及
收料组件,用于收集使用后的所述擦拭介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件包括:
第三滚筒,用于传送所述供料组件所供应的所述擦拭介质;
第四滚筒,用于传送所述第三滚筒所传送的所述擦拭介质;
第五滚筒,用于传送所述第四滚筒所传送的所述擦拭介质并将所述擦拭介质传送至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按压组件之间;
第六滚筒,用于传送使用后的所述擦拭介质;及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四滚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滚筒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包括:
按压基座;
按压驱动件,设于所述按压基座且所述按压驱动件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按压基座;及
按压件,与所述按压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按压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按压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滚筒,以按压或松开所述擦拭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靠近所述第二滚筒的一侧为圆弧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组件进一步包括:
导向筒,设于所述按压基座背离所述按压件的一侧;及
导向件,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筒内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活动地贯穿所述按压基座并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其中,
所述导向筒和所述导向件配合以提供所述按压件运动时的导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缓冲基座;
两个缓冲滑动件,分别滑动地设于所述缓冲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二滚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滑动件转动地连接;及
两个弹性件,分别设于所述缓冲滑动件与所述缓冲基座之间,用于为所述缓冲滑动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二滚筒靠近所述第一滚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滚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筒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二滚筒的材质为聚氨酯弹性体。
CN202122698226.1U 2021-11-05 2021-11-05 印刷装置 Active CN216761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8226.1U CN216761185U (zh) 2021-11-05 2021-11-05 印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8226.1U CN216761185U (zh) 2021-11-05 2021-11-05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1185U true CN216761185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98226.1U Active CN216761185U (zh) 2021-11-05 2021-11-05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1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840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a nozzle outlet surface on a print head of an ink jet printer
US6866361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ink-jet head included i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6029386B (zh) 打印头擦拭
JP5047681B2 (ja)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該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にて実行されるローラー回転制御方法
US717891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632177B2 (ja)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KR100657335B1 (ko) 혼합식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30076830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50248613A1 (en) Head maintenance device and ink jet print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422217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これに備えら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615527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CN216761185U (zh) 印刷装置
JP4257367B2 (ja)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20019258A (ja)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177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80222204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6047640A (en) Printing machine for corrugated board sheets and method of cleaning ink fountain of the machine
JP5860778B2 (ja)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KR101952311B1 (ko) 디지털 프린팅 머신용 이송벨트의 청결장치
JP2009202439A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215243856U (zh) 一种食品包装节能喷码装置
US8070254B2 (en) Printing head clea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o clean printing head
JP4968173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214395974U (zh) 一种带有清洁功能的纸板印刷机
CN214606568U (zh) 一种印刷机的涂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9 Foxconn H5 plant 101, No. 2, Donghuan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5, building C09, 4th floor, building C07, 2nd floor, building C08, 3rd floor, 4th floor, building C04, zone B, Foxconn Hongg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ucheng Das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zhou Guanlan Foxconn Hongguan Science Park B workshop 5 C09 buildings 4 floors, C07 buildings 2 floors, C08 buildings 3 floors 4 floors, C04 buildings 1 floo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