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8308U - 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58308U CN216758308U CN202123393979.8U CN202123393979U CN216758308U CN 216758308 U CN216758308 U CN 216758308U CN 202123393979 U CN202123393979 U CN 202123393979U CN 216758308 U CN216758308 U CN 216758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lling cutter
- cutter
- rough
- roughing
- sh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包括:刀柄,刀柄前端设有夹持部;刀头,其设置在刀柄的后端,刀头后端沿着刀头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有粗铣刀、第一精铣刀以及第二精铣刀,第一精铣刀的刀刃上沿着第一精铣刀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避空部,第二精铣刀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避空部,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沿着刀头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等间距分布在第一精铣刀与第二精铣刀的刀刃上的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能够减少第一精铣刀和第二精铣刀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第一精铣刀与第二精铣刀在加工过程中的蹦刀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为了得到更好的表面加工精度,工件在被加工时都会进行粗铣与精铣,粗铣是为了尽可能在少的走刀次数下快速去除粗加工余量,允许粗糙度大以及可接受范围内形变,精铣是为了达到图纸要求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所以,开粗在机床刚性以及刀具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背吃刀量,低转速,精加工余量越小,要求的表面粗糙度越高,则采用高转速,小的背吃刀量,不同的吃刀量造成了对铣刀的制造材料与硬度的差异,现有技术中的粗铣与精铣分别使用不同的刀具进行,这样的操作方式需要频繁的更换刀具,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工件的制造成本。
为了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减小工件的制造成本,已经处于授权状态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567522B)公开了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包括刀柄,设置于刀柄前端的刀头,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上设置有侧切削刃和底切削刃;所述底切削刃包括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设置有两片,所述第二切削刃设置有两片,所述第一切削刃两片与所述第二切削刃两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每两片之间设置有底部容屑槽;所述侧切削刃包括第三切削刃和第四切削刃,所述第三切削刃与所述第四切削刃之间设置有侧部容屑槽。该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其可防止产品划伤,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工业化推广应用生产。
但是该发明只是将精铣刀与精铣刀进行简单的叠加,其在加工工件时很容易出现精铣刀部分由于吃刀量过大而造成蹦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包括:
刀柄,所述刀柄前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连接机床;
刀头,其设置在所述刀柄的后端,所述刀头后端沿着所述刀头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有精铣刀、第一粗铣刀以及第二粗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的刀刃上沿着所述第一粗铣刀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避空部,所述第二粗铣刀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避空部,所述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沿着所述刀头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所述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均由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构成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通过圆弧面交汇。
在上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89.8-90.2°。
在上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所述精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以及所述第二粗铣刀的刀刃方向与所述刀头的轴线方向均为79.8-80.2°。
在上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所述刀柄上沿着所述刀柄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动平衡螺纹孔。
在上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还包括从所述刀柄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刀头内部的冷却液过孔,所述刀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冷却液过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刀头。
在上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所述精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与所述第二粗铣刀两两相邻之间均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沿着所述刀柄的轴线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排屑槽的宽度在所述刀头的端部位置最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等间距分布在第一粗铣刀与第二粗铣刀的刀刃上的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能够减少第一粗铣刀和第二粗铣刀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第一粗铣刀和第二粗铣刀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之后,能够降低工件表面对第一粗铣刀和第二粗铣刀刀刃的反作用力,从而降低第一粗铣刀与第二粗铣刀在加工过程中的蹦刀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粗精一体铣刀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精铣刀平面图;
图4是第一粗铣刀的平面图;
图5是第二粗铣刀的平面图;
图中,1、刀柄;2、夹持部;3、刀头;4、精铣刀;5、第一粗铣刀;6、第二粗铣刀;7、第一避空部;8、第二避空部;9、第一斜面;10、第二斜面;11、圆弧面;12、动平衡螺纹孔;13、冷却液过孔;14、出水口;15、排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包括:刀柄1,刀柄1前端设有夹持部2,夹持部2用于连接机床;刀头3,其设置在刀柄1的后端,刀头3后端沿着刀头3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有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以及第二粗铣刀6,第一粗铣刀5的刀刃上沿着第一粗铣刀5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避空部7,第二粗铣刀6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避空部8,第一避空部7与第二避空部8沿着刀头3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分布。
夹持部2设置在刀柄1的前端,工作时,机床通过带动夹持部2转动从而带动刀头3转动,刀头3转动时带动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在工件表面转动从一次性的而完成工件的加工。
等间距分布在第一粗铣刀5的刀刃上的第一避空部7能够减少第一粗铣刀5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第一粗铣刀5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之后能够降低工件表面对第一粗铣刀5刀刃的反作用力,从而降低第一粗铣刀5在加工过程中的蹦刀的可能性,同样的,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上设置的第二避空部8也能够降低第二粗铣刀6蹦刀的可能性,并且第二避空部8与第一避空部7为间隔分布,即在刀头3的轴线方向上,第一避空部7对应的是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部分,第二避空部8对应的是第一粗铣刀5的刀刃部分,第二粗铣刀6能够弥补第一粗铣刀5在工件上没有切削的部分,第一粗铣刀5也能够同样的弥补第二粗铣刀6没有切削的部分。
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以及第二粗铣刀6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时,会因为刀具的转动以及工件表面对刀刃的反作用力,使刀刃与工件表面接触的每个地方产生震动,这些震动会相互叠加在一起从而使整个刀具都会震动,当刀柄1较长时这种震动会影响到刀具的加工精度,而第一避空部7与第二避空部8的设置,能够防止刀刃与工件接触的每个部分的震动的相互叠加,从而降低刀具的整体震动,增加工件的表面加工精度。
铣刀在切削工件表面之后会产生金属屑,这些从工件表面切下来的金属屑如果不能及时的与刀刃分离,会在刀刃切削工件时跟随刀刃一起在工件表面转动,而金属屑在工件表面转动时会划伤工件表面从而影响工件表面的加工精度,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3所示,第一避空部7与第二避空部8均由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构成,且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通过圆弧面11交汇,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对工件进行切削之后,圆弧面11能够及时的将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切削下来的金属屑导出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从而避免金属屑对工件表面产生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避空部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避空部之间的距离均要大于3mm,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避空部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避空部的深度均要大于0.5mm,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铣刀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
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之间的夹角大小越大,第一粗铣刀5/第二粗铣刀6在切削之后第一避空部7/第二避空部8遗留的部分也就越大,相应的第二粗铣刀6/第一粗铣刀5的刀刃在切削时受到工件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而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受到工件的反作用力越大,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蹦刀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之间的夹角需要越小越好,但是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之间的夹角越小,圆弧面11的半径也就越小,圆弧面11的的半径越小,其导出金属屑的能力也就越小,而当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0之间的夹角在90±0.2°时,工件的反作用力最小且圆弧面11的半径最大。
如图1所示,当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以及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方向与刀头3的轴线方向均为80±0.2°,其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一体铣刀拥有较好的切削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方向与刀柄1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7°,并且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方向与刀柄1的径向方向的夹角为2°。
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方向与刀柄1的轴线与轴向方向的夹角称之为铣刀的正前角,正前角是铣刀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参数,当正前角较大时,刀具更加的锐利,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小,减小切屑流经刀刃的摩擦阻力,因此切削力和切削热会降低,但刀具切削部分的强度和散热能力将被削弱,所以正前角取得太大会降低刀具的寿命,固本实用新型选用的正前角为7°能够使铣刀拥有更高的使用寿命。
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方向与刀柄1的径向方向的夹角称之为螺旋角,当螺旋角为0°时,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沿其全长同时切入工件,最后右同时离开容易产生震动,加大螺旋角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刀刃逐渐切入与切出,从而提高了切削过程的平稳性,但是螺旋角过大会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所以本实用新型选用的螺旋角为2°,在增加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切削过程中的平稳性的同时增加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的使用寿命。
铣刀在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动作时,往往会由于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磨损,而由于工件表面形状的差异以及金属材料分布的不一致性,会导致铣刀各部分刀刃的磨损情况不一样,当刀刃磨损到极限值时需要对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其中几个或者全部进行更换,否则会对工件表面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但是刀刃在磨损到极限值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铣刀会因为各部分刀刃损耗不一致而在旋转的时候产生震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1所示,刀柄1上沿着刀柄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动平衡螺纹孔12,使用时,动平衡螺纹孔12用于旋入螺栓来调节一体铣刀的动平衡,从而防止铣刀产生震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从刀柄1的前端延伸到刀头3内部的冷却液过孔13,刀柄1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冷却液过孔13连通的出水口14,出水口14朝向刀头3,工作时,从冷却液过孔13注入的冷却液会从出水口14流向铣刀的刀刃,从而降低刀刃与工件摩擦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减小刀刃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力,减小铣刀的刀刃的摩擦损耗。
如图1与图2所示,精铣刀4、第一粗铣刀5与第二粗铣刀6两两相邻之间均设有排屑槽15,排屑槽15沿着刀柄1的轴线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且排屑槽15的宽度在刀头3的端部位置最大,排屑槽15的设置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一体铣刀的排屑能力,增加工件表面的加工精度。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所述刀柄前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连接机床;
刀头,其设置在所述刀柄的后端,所述刀头后端沿着所述刀头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有精铣刀、第一粗铣刀以及第二粗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的刀刃上沿着所述第一粗铣刀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避空部,所述第二粗铣刀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避空部,所述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沿着所述刀头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空部与第二避空部均由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构成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通过圆弧面交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89.8-9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以及所述第二粗铣刀的刀刃方向与所述刀头的轴线方向均为79.8-8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与所述第二粗铣刀的刀刃与所述刀柄的轴线方向夹角为7°,并且所述精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与所述第二粗铣刀的刀刃与所述刀柄的径向方向的夹角为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上沿着所述刀柄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动平衡螺纹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刀柄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刀头内部的冷却液过孔,所述刀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冷却液过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刀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精一体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铣刀、所述第一粗铣刀与所述第二粗铣刀两两相邻之间均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沿着所述刀柄的轴线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排屑槽的宽度在所述刀头的端部位置最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3979.8U CN216758308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3979.8U CN216758308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58308U true CN216758308U (zh) | 2022-06-17 |
Family
ID=8197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93979.8U Active CN216758308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58308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393979.8U patent/CN216758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07853B2 (ja) | 切削用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 |
JP5751401B1 (ja) | 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 |
US8979447B2 (en) | Face miller and use thereof | |
JP6347258B2 (ja) |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及び切削加工方法 | |
JP2008062382A (ja) | 締付ネジ用のセンタ孔を有する焼結切削植刃 | |
IL193284A (en) | Milling tools and cutting tool for it | |
US7008146B2 (en) | Milling cutter with tangentially mounted inserts | |
KR20170119670A (ko) | 양면 고 이송 밀링 인서트, 고 이송 밀링 공구 및 방법 | |
JP2010076088A (ja) | 切削工具 | |
JP4830552B2 (ja) | 正面フライス | |
CN214321958U (zh) | 复合式铣刀 | |
CN216758308U (zh) | 一种粗精一体铣刀 | |
US20020172567A1 (en) | Cutting tool | |
JP2008044040A (ja) | 回転切削工具 | |
JP4815386B2 (ja) | 3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及び4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 |
JP4870498B2 (ja) | 回転切削工具 | |
JP2007283466A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 | |
JP4378307B2 (ja) | 軸方向送り刃先交換式工具 | |
JP4940864B2 (ja) |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回転工具及びこれに装着されるチップ | |
JP4449895B2 (ja) |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切削工具 | |
CN215657912U (zh) | 一种多切刃的成型内孔槽刀 | |
CN219402478U (zh) | 圆鼻刀 | |
JP2004314258A (ja) |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穴明け工具 | |
CN216028286U (zh) | 一种钻铣刀具 | |
CN215615397U (zh) | 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圆鼻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68, Yanshanhe South Road, Beilun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315800 Patentee after: Ningbo Xushe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28, yingluohe Road,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00 Patentee before: NINGBO XUSHENG AUTO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