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3556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3556U
CN216753556U CN202220194332.8U CN202220194332U CN216753556U CN 216753556 U CN216753556 U CN 216753556U CN 202220194332 U CN202220194332 U CN 202220194332U CN 216753556 U CN216753556 U CN 216753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ssembly
connecting groove
atomiza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43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43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3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3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3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套、雾化组件、电源控制组件以及端盖组件;外套形成有容纳腔;雾化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套连接,雾化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槽;电源控制组件位于容纳腔内,且电源控制组件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内;端盖组件的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套套接,端盖组件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槽,电源控制组件还插接于第二连接槽内。由于电源控制组件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使雾化组件、端盖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组装连接于一体,使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时间。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和雾化器,电池杆和雾化器为各自单独的零部件。然而,在组装时,首先将电池杆和雾化器各自组装成型,再将电池杆和雾化器组装于一体形成电子雾化装置,使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较繁杂,进而使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组装时间较短的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套,形成有容纳腔;
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槽;
电源控制组件,所述电源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源控制组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
端盖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套接,所述端盖组件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电源控制组件还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插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进气孔、雾化腔和出气流道,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流道连通,所述出气流道还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端盖组件还形成有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还与所述第一连接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油杯件、密封座及雾化座;所述油杯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油杯件内形成有中心管;所述油杯件套接于所述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套接于所述中心管,且所述密封座与所述雾化座抵接;
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雾化腔均形成于所述雾化座;所述出气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雾化座的第一过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密封座的第二过气通道、及形成于所述中心管的第三过气通道,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及所述第三过气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三过气通道与出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件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中心管形成于所述储油腔内;所述密封座位于所述储油腔内并与所述油杯件连接,使所述油杯件套接于所述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形成有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出液通道;所述雾化座的雾化部位与所述出液通道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出液孔和收容槽,所述出液孔分别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液件,所述导液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密封座连接,所述雾化座的雾化部位与所述导液件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件还套接于所述雾化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组件包括线路板体、导电弹针、咪头件及供电元件,所述导电弹针、所述咪头件及所述供电元件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体,所述线路板体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由于雾化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套连接,端盖组件的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套套接,使雾化组件和端盖组件均套接组装于外套的容纳腔内,由于电源控制组件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使雾化组件、端盖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组装连接于一体;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源控制组件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使雾化组件、端盖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组装连接于一体;然后将外套分别套接于雾化组件和端盖组件,使雾化组件、电源控制组件和端盖组件的部分收容于容纳腔内,使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a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的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的雾化座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端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端盖组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套、雾化组件、电源控制组件以及端盖组件;外套形成有容纳腔;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电源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源控制组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端盖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套接,所述端盖组件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电源控制组件还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由于雾化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套连接,端盖组件的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套套接,使雾化组件和端盖组件均套接组装于外套的容纳腔内,由于电源控制组件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使雾化组件、端盖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组装连接于一体;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源控制组件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使雾化组件、端盖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组装连接于一体;然后将外套分别套接于雾化组件和端盖组件,使雾化组件、电源控制组件和端盖组件的部分收容于容纳腔内,使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电子雾化装置的组装时间。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外套100、雾化组件200、电源控制组件300以及端盖组件400。其中,外套100形成有容纳腔102,雾化组件200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并与所述外套100连接,即外套套接于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并与所述外套100套接,使外套100分别套接于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所述电源控制组件300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所述雾化组件200形成有第一连接槽202,所述端盖组件400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102连通的第二连接槽402,所述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和所述第二连接槽402内,使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和电源控制组件300插接于一体,同时使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均支撑固定于电源控制组件300。
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10,由于雾化组件200位于容纳腔102内并与外套100连接,端盖组件400的部分位于容纳腔102内并与外套100套接,使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均套接组装于外套100的容纳腔102内,由于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02和第二连接槽402内,使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和电源控制组件300组装连接于一体;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02和第二连接槽402内,使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和电源控制组件300组装连接于一体;然后将外套100分别套接于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使雾化组件200、电源控制组件300和端盖组件400的部分收容于容纳腔102内,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组装时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的各个元件作为各自独立的模块,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组装顺序不仅限于先将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02和第二连接槽402内,使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和电源控制组件300组装连接于一体;然后将外套100分别套接于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使雾化组件200、电源控制组件300和端盖组件400的部分收容于容纳腔102内。例如,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组装顺序还可以为先将雾化组件200组装于外套的容纳腔102内,再将电源控制组件300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02内,再将端盖组件400组装于外套的容纳腔102内并使端盖组件400的第二连接槽202与电源控制组件300插接。
为使组装后的电源控制组件300、雾化组件200及端盖组件400的结构较紧凑,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组件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和所述第二连接槽402插接,使组装后的电源控制组件300、雾化组件200及端盖组件400的结构较紧凑。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100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102连通的出气孔104。所述雾化组件200形成有进气孔204、雾化腔205和出气流道207,所述进气孔204通过所述雾化腔205与所述出气流道207连通,所述出气流道207还与所述出气孔104连通,使雾化组件200实现可靠地雾化出气。所述端盖组件400还形成有进气流道404,所述进气流道404与所述进气孔204连通,使端盖组件400外围的空气气流可以通过进气流道404和进气孔204流入雾化腔205内,实现可靠地进气。
为使雾化组件200的结构较紧凑,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204还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连通,使雾化组件200的结构较紧凑。
为使端盖组件400的结构较紧凑,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流道404与所述第二连接槽402连通,使端盖组件400的结构较紧凑。
如图2、图3、图3a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0包括油杯件210、密封座220及雾化座230。所述油杯件210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并与所述外套100连接,所述油杯件210内形成有中心管211。所述油杯件210套接于所述密封座220,所述密封座220套接于所述中心管211,使雾化座230与油杯件210紧密连接,且所述密封座220与所述雾化座230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槽202、所述进气孔204和所述雾化腔205均形成于所述雾化座230。所述出气流道207包括形成于所述雾化座230的第一过气通道2072、形成于所述密封座220的第二过气通道2074、及形成于所述中心管211的第三过气通道2076,所述雾化腔205、所述第一过气通道2072、所述第二过气通道2074及所述第三过气通道2076依次连通,所述第三过气通道2076与出气孔104连通,使雾化腔205通过出气流道207与出气孔104连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件210内形成有储油腔206,所述中心管211形成于所述储油腔206内,使油杯件210内形成有中心管211。所述密封座220位于所述储油腔206内并与所述油杯件210连接,使所述油杯件210套接于所述密封座220。所述密封座220形成有与所述储油腔206连通的出液通道208,所述雾化座230的雾化部位与所述出液通道208对应设置,使储油腔206内的雾化液体通过出液通道208流出于雾化座230的雾化部位,使雾化部位可靠地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在本实施例中,储油腔206用于存储雾化液体。可以理解,雾化液体可以为烟油或药液或其他雾化液体。进一步地,所述油杯件210还套接于所述雾化座230,使油杯件210分别与雾化座230和密封座220套接,进而使密封座220与所述雾化座230更好地抵接。
如图3a、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通道208包括相连通的出液孔208a和收容槽208b,所述出液孔208a分别与所述储油腔206和所述收容槽208b连通。所述雾化组件200还包括导液件240,所述导液件240位于所述收容槽208b内并与所述密封座220连接,使雾化液体的导出较稳定,进而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雾化气体的输出较均匀,同时避免了雾化组件200存在漏液的问题。所述雾化座230的雾化部位与所述导液件240对应设置,使雾化座230的雾化部位对导液件240的雾化液体进行可靠地加热雾化。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座230的雾化部位与导液件240抵接贴合加热雾化,使雾化座230的雾化部位对导液件240的雾化液体进行可靠地加热雾化。出液孔208a开设于密封座220的进液面,收容槽208b开设于密封座220的出液面。
为使密封座220与所述雾化座230更好地抵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用于与雾化座230插接。同时参见图6,收容槽208b开设于所述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所述收容槽208b避开于所述出液面212与雾化座230插接的位置设置,所述出液面212用于与所述雾化座230抵接。导液件240设置于所述收容槽208b内,所述导液件240用于与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抵接,使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对导液件240进行加热雾化,由于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与雾化座230插接,且收容槽208b避开于出液面212与雾化座230插接的位置设置,使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与雾化座230快速可靠地组装定位,进而使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与导液件240可靠地抵接贴合,解决了加热部位与导液件240抵接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雾化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面212分别凸设有第一定位柱2122和第二定位柱2124,所述收容槽208b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122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124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2122用于与所述雾化座230的第一插槽2302插接,所述第二定位柱2124用于与所述雾化座230的第二插槽2304插接,使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与雾化座230插接,如此使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与雾化座230快速可靠地组装定位,进而使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与导液件240可靠地抵接贴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122和第一插槽230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第二定位柱2124和第二插槽2304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第一定位柱2122和第二定位柱2124均设于雾化座230,第一插槽2302和第二插槽2304均开设于出液面212。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2122的横截面积朝远离所述密封座220的方向逐渐减小,使第一定位柱2122插接于第一插槽2302内所受的阻力较小,进而使第一定位柱2122更好地插接于第一插槽2302内。所述第二定位柱2124的横截面积朝远离所述密封座220的方向逐渐减小,使第二定位柱2124插接于第二插槽2304内所受的阻力较小,进而使第二定位柱2124更好地插接于第二插槽2304内。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2122形成有第一拔模孔2123,以更好地成型出第一定位柱21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柱2124形成有第二拔模孔2125,以更好地成型出第二定位柱21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240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槽之外,即导液件240的部分凸出设置于安装槽内,使出液面212在组装抵接贴合于雾化座230的表面时,导液件240能够弹性压持于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即导液件240受压形变贴合于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进而使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较好地贴合于导液件240表面,使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较好地对导液件24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导液件240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时,导液件240可以不凸出设置于安装槽内。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240裸露于所述收容槽208b之外的表面与所述密封座220的出液面212平齐,使导液件240和出液面212均能更好地抵接于雾化座230的表面,进而使雾化座230的加热部位更好地贴合于导液件240。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0还包括稳液件250,所述密封座220内形成有相连通的过液槽201和第一定位槽203,所述过液槽201分别与所述收容槽208b、所述进液孔214a和所述第一定位槽203连通,使雾化液体通过进液孔214a分别流入过液槽201、收容槽208b和第一定位槽203内,实现快速可靠地进液,避免了导液件240因进液孔214a的雾化液体流入不及时而干烧的情形。所述稳液件250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03内并与所述导液件240抵接,防止导液件240存在塌陷的情形,使稳液件250对导液件240进行可靠地支撑,同时使稳液件250起到导液和稳液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稳液件250可以为导油棉块或陶瓷件或其他导油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液件250的导液速率小于导液件240的导液速率,起到较好的稳液效果。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座230包括固定座232和雾化芯234,雾化芯234包括雾化芯体234a和加热片234b,固定座232套接于雾化芯体234a,加热片234b的两端均弯折成型于雾化芯体234a,电源控制组件300的第一导电弹针303抵接于加热片234b的一端,电源控制组件300的第二导电弹针304抵接于加热片234b的另一端,加热片234b的加热部位与出液面抵接,使第一导电弹针303和第二导电弹针304均与雾化座230的导电部位抵触,如此使加热片234b在导电时产生热量,使加热片234b对出液面的导液件24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片234b的两端均通过冲压工艺弯折成型于雾化芯体234a,使加热片234b与雾化芯体234a的组装较简单且容易实现批量化组装生产,提高了单个雾化芯234的生产效率。进气孔204形成于固定座232,雾化腔205形成于雾化芯体234a,由于固定座232套接于雾化芯体234a,不仅使雾化芯体234a可靠地安装于固定座232上,而且固定座232对雾化腔205内产生的冷凝液起到挡液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232为硅胶座,且固定座232与雾化芯体234a过盈配合,使固定座232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使固定座232与雾化芯体234a紧密配合。
如图7、图8和图3a所示,进一步地,雾化芯体234a的侧壁上形成有两个避位槽232a,加热片234b的两端均弯折成型于两个避位槽232a内,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更好地组装于雾化芯体234a上。为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更好地弯折成型于雾化芯体234a的表面,更进一步地,雾化芯体234a的表面形成有两个第二定位槽232b,每一第二定位槽232b与相应的避位槽232a连通,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分别弯折定位于相应的第二定位槽232b内,进而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更好地弯折成型于雾化芯体234a的表面。为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更好地与第一导电弹针303和第二导电弹针304抵触导电,更进一步地,固定座232邻近进气孔204的一面形成有第一抵触孔2322和第二抵触孔2324,第一抵触孔和第二抵触孔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槽232b连通,加热片234b的两端分别成型于第一抵触孔和第二抵触孔内,第一导电弹针插入第一抵触孔内并与加热片234b的一端抵触,第二导电弹针插入第二抵触孔内并与加热片234b的另一端抵触,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弹针和第二导电弹针可靠地抵触导电,同时使第一导电弹针和第二导电弹针与加热片234b的两端抵触组装的距离较短,使加热片234b的两端更好地与第一导电弹针303和第二导电弹针304抵触导电,同时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结构较紧凑。
如图7和图3a所示,进一步地,固定座232形成有容纳槽232c,雾化芯体234a位于容纳槽232c内并与固定座232连接,使固定座232套接于雾化芯体234a。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04、第一收容孔206和第二收容孔208均与容纳槽232c连通。进一步地,雾化芯体234a可以为塑料件或陶瓷件。为使固定座232更好地套接于雾化芯体234a,更进一步地,容纳槽232c的内壁上形成有防脱凸缘2323,同时参见图8,雾化芯体234a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台阶2342,限位台阶2342与防脱凸缘2323抵接,使雾化芯体234a可靠地限位于容纳槽232c内,使固定座232更好地套接于雾化芯体234a,同时使雾化芯体234a表面的雾化液体从雾化芯体234a与固定座232的连接处不易漏液进入雾化腔205内的情形。更进一步地,容纳槽232c的内壁形成有两个止位凸筋2328,两个止位凸筋分别位于两个避位槽232a内,使雾化芯体234a快速可靠地组装于容纳槽232c内。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固定座232的底部形成有两个挡流槽体232d,两个挡流槽体232d均与容纳槽232c连通,每一挡流槽体232d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挡流槽2325和第二挡流槽2327,雾化芯体234a位于容纳槽232c内,且雾化芯体234a的底部插接于两个挡流槽体232d内,使雾化芯体234a的底部均与两个挡流槽体232d紧密组装抵接,加上限位台阶2342与防脱凸缘2323抵接,避免了雾化芯体234a表面的雾化液体从雾化芯体234a与固定座232的连接处漏液进入雾化腔205内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挡流槽体232d的第一挡流槽2325的槽深大于第二挡流槽2327的槽深,第一挡流槽2325延伸至容纳槽232c的内侧壁,如此即便雾化液体雾化芯体234a与固定座232的连接处流入容纳槽232c内,也仅能滞留于第一挡流槽2325内,更好地避免了雾化芯体234a表面的雾化液体进入雾化腔205内。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固定座232的底部形成有集液槽232e,集液槽232e环绕进气孔204设置,集液槽232e与雾化腔205连通,使雾化腔205内形成的冷凝液流入集液槽232e内,进而使冷凝液收集于集液槽232e内,如此避免了冷凝液从进气孔204渗漏的情形。
如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电源控制组件300包括线路板体310、供电元件320、导电弹针330以及咪头件340。所述导电弹针、所述咪头件及所述供电元件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体,所述线路板体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和所述第二连接槽402内,使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与端盖组件400和雾化组件200插接。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板体310分别与所述端盖400和所述雾化座230插接,使线路板体310分别与端盖400和雾化座230固定连接。供电元件320安装于所述线路板体310并与所述线路板体310电连接,使供电元件320能够对线路板体310进行供电。导电弹针330安装于所述线路板体310上,使导电弹针330与线路板体310电连接。所述导电弹针330与所述雾化座230的导电部位电连接,使雾化座230的导电部位通过导电弹针330导电并产生热量。咪头件340安装于所述线路板体310并与所述线路板体310电连接,所述咪头件340用于朝向所述端盖400的进气流道404内,使咪头件340能够感应到进气流道404的气流量,如此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进气感应的灵敏度,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的自动启停,进而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的工作状态的自动控制。具体地,导电弹针33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导电弹针303和第二导电弹针304。
为使供电元件320与线路板体310可靠地固定连接,进而使供电元件320与线路板体310可靠地电连接,同时参见图9和图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元件320焊接于所述线路板体310,使供电元件320与线路板体310可靠地固定连接,进而使供电元件320与线路板体310可靠地电连接。
同时参见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体310开设有第一镂空孔312,所述供电元件320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镂空孔312内,使供电元件320更好地收容安装于线路板体310,减小了电源控制组件300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供电元件320可以为电池或外接电源的整流电路板。
同时参见图9和图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元件320包括供电元件主体322、第一导电引脚324和第二导电引脚326。所述供电元件主体322位于所述第一镂空孔312内,所述供电元件主体322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324和所述第二导电引脚326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引脚324和所述第二导电引脚326均焊接于所述线路板体310,使第一导电引脚324和第二导电引脚326均与线路板体310电连接。
再次参见图11,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体310开设有第二镂空孔314,所述导电弹针330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孔314内并与所述线路板体310焊接,使导电弹针330部分收容于线路板体310上,进而使导电弹针330与线路板体310的焊接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座230为硅胶件或橡胶件,使雾化座230具有较好的弹性,如此使线路板体310与雾化座230较好地插接。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座230为硅胶件。
如图3a和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弹针和第二导电弹针均焊接于线路板体。所述雾化座230还开设有第一收容孔206和第二收容孔208,所述第一收容孔206与第一导电弹针303插接,所述第二收容孔208与第二导电弹针304插接,使电源控制组件300在与第一连接槽202插接时,第一导电弹针303插接于第一收容孔206,且第二导电弹针304插接于第二收容孔208,进而使第一导电弹针303和第二导电弹针304均与雾化座230的导电部位抵触,使电源控制组件300与雾化座230的导电部位电连接,同时使电源控制组件300与雾化座230在插接组装之后整体结构较紧凑,如此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弹针与线路板体的正极电连接,第二导电弹针与线路板体的负极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孔206和所述第二收容孔208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连通,使电源控制组件300在与第一连接槽202插接时,第一导电弹针303插接于第一收容孔206,第二导电弹针304插接于第二收容孔208。
如图7和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30还开设有容插缺口209,所述容插缺口209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连通,所述容插缺口209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的宽度,使电源控制组件300通过容插缺口209插入第一连接槽202内,使电源控制组件300更好地插入第一连接槽202内。在本实施例中,容插缺口209的内壁设有插接斜面203,使电源控制组件300通过容插缺口209插入第一连接槽202内所受的阻力较小。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30还形成有限位槽205,所述限位槽205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02连通,所述限位槽205用于与所述电源控制组件300的供电元件抵接,使电源控制组件300在插入第一连接槽202内时,电源控制组件300的供电元件抵接并限位于限位槽205内。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控制组件300还包括供电元件,供电元件安装于线路板体,且供电元件凸出于线路板体的表面。
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盖组件400包括端盖410和插拔件420,端盖410开设有安装槽412,插拔件420位于安装槽412内并与端盖连接。插拔件为硅胶件,使插拔件具有较好的弹性,如此使线路板体310与插拔件较好地插接。在本实施例中,端盖410开设有连通孔414,插拔件420分别开设有进气通道421和触发通道423,进气通道和触发通道均与连通孔连通,连通孔414与进气通道421连通共同形成进气流道404。使用时,外围的空气气流一部分通过进气通道流入,另一部分通过触发通道流入,如此使电子雾化装置能够可靠地进气和灵敏地启动。进一步地,进气通道和触发通道均与第二连接槽402连通,使进气通道和触发通道容易加工成型。咪头件340位于第二连接槽402内并与触发通道对应设置,使咪头件340更好地感应进气通道421内的进气,进而使电子雾化装置10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进一步地,插拔件420还开设有过流槽422,过流槽分别与进气通道和触发通道,且过流槽与连通孔连通,使端盖外围的空气气流通过连通孔和过流槽快速流入进气通道和触发通道内,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进气的通畅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10,由于雾化组件200位于容纳腔102内并与外套100连接,端盖组件400的部分位于容纳腔102内并与外套100套接,使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均套接组装于外套100的容纳腔102内,由于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02和第二连接槽402内,使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和电源控制组件300组装连接于一体;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源控制组件300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槽202和第二连接槽402内,使雾化组件200、端盖组件400和电源控制组件300组装连接于一体;然后将外套100分别套接于雾化组件200和端盖组件400,使雾化组件200、电源控制组件300和端盖组件400的部分收容于容纳腔102内,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组装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形成有容纳腔;
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槽;
电源控制组件,所述电源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源控制组件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
端盖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套接,所述端盖组件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电源控制组件还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进气孔、雾化腔和出气流道,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流道连通,所述出气流道还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端盖组件还形成有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还与所述第一连接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流道与所述第二连接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油杯件、密封座及雾化座;所述油杯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油杯件内形成有中心管;所述油杯件套接于所述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套接于所述中心管,且所述密封座与所述雾化座抵接;
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雾化腔均形成于所述雾化座;所述出气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雾化座的第一过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密封座的第二过气通道、及形成于所述中心管的第三过气通道,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及所述第三过气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三过气通道与出气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件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中心管形成于所述储油腔内;所述密封座位于所述储油腔内并与所述油杯件连接,使所述油杯件套接于所述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形成有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出液通道;所述雾化座的雾化部位与所述出液通道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出液孔和收容槽,所述出液孔分别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液件,所述导液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密封座连接,所述雾化座的雾化部位与所述导液件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件还套接于所述雾化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组件包括线路板体、导电弹针、咪头件及供电元件,所述导电弹针、所述咪头件及所述供电元件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体,所述线路板体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CN202220194332.8U 2022-01-24 2022-01-24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6753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4332.8U CN216753556U (zh) 2022-01-24 2022-01-24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4332.8U CN216753556U (zh) 2022-01-24 2022-01-24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3556U true CN216753556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4332.8U Active CN216753556U (zh) 2022-01-24 2022-01-24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3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5975B2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1746937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134364A (zh) 扁形雾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扁形电子烟
CN211746950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672453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011937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2617293A (zh) 烟弹的发热底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3455703A (zh) 便于自动化装配的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675355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23957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9060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55497A1 (zh) 导液雾化机构及电子雾化器
CN217609600U (zh) 雾化装置的电性结构
CN215224736U (zh) 供电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2279883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5224737U (zh) 供电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096041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0179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1227317A (zh) 电加热抽吸装置、雾化装置及其电连接结构
CN20976899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3662255A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13331482B (zh) 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及雾化装置
CN219288760U (zh) 一种粗细烟弹通用的空气加热不燃烧加热组件及烟具
CN217547302U (zh) 气溶胶雾化装置及其气溶胶雾化器
CN218303464U (zh) 咪头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