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8604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8604U
CN216748604U CN202220089016.4U CN202220089016U CN216748604U CN 216748604 U CN216748604 U CN 216748604U CN 202220089016 U CN202220089016 U CN 202220089016U CN 216748604 U CN216748604 U CN 216748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ttom plate
electronic device
magnetic element
magnetic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90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纬志
修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2200890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8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8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8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模块、一输入模块、设置于输入模块上的一触控单元、多个第一磁性元件以及多个第二磁性元件。前述输入模块连接显示模块,前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触控单元的一底板上,前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触控单元的一框架上。前述第一磁性元件和前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产生一磁性排斥力,使前述框架相对前述底板位在一初始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是控制鼠标或对电脑下达指令的输入装置之一,因此各家笔记本电脑制造商都希望其所设计的触控板能够定位精准,且在执行点击(click)动作或按压触控板时可以让每个位置所需的力量皆相等,以避免触控板上不同位置处所需按压力道相差过大而导致按压回馈模糊,从而难以对电脑下达正确的指令。
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如何改良传统的触控板机构,借以让使用者在不同位置进行点击动作时所需的压力值尽可能地相等,始成为此技术领域研发人员的一重要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模块、一输入模块、一触控单元、多个第一磁性元件以及多个第二磁性元件。前述输入模块连接前述显示模块,前述触控单元具有一底板、一框架、一触控电路、一保护层以及一开关元件。前述底板固定于前述输入模块上,前述保护层设置于前述触控电路的一顶面,前述框架设置于前述触控电路的一底面,前述开关元件设置于前述触控电路上,且前述框架、前述触控电路以及前述保护层活动地设置在前述底板的一容纳空间内。
前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前述底板上,前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前述框架上,其中前述第一磁性元件和前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产生一磁性排斥力,使前述框架、前述触控电路以及前述保护层相对前述底板位在一初始位置。
当前述保护层受一外力按压时,前述框架、前述触控电路以及前述保护层则会由前述初始位置朝前述底板方向移动到一极限位置,并使前述底板压迫且触发前述开关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磁性元件与前述第二磁性元件于一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且前述垂直方向垂直于前述保护层。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底板呈矩形,且前述第一磁性元件邻近前述底板的四个侧边。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框架呈矩形,且前述第二磁性元件邻近前述框架的四个侧边。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前述底板的一底侧,且前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前述框架的一顶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框架具有一穿孔,且前述开关元件穿过前述穿孔。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底板形成有一凸块,且当前述保护层受前述外力按压时,前述凸块压迫并触发前述开关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保护层具有绝缘材质,且前述框架具有金属材质。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底板形成有多个卡槽,且前述框架形成有多个卡块,其中前述卡块分别嵌入前述卡槽内。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卡块位于前述框架的相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框架、触控电路和保护层不仅毋须透过通过枢轴和底板连接,且透过通过在底板和框架周围均匀地设置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可让使用者在触控单元上不同位置处所需的按压力道尽可能相等,以达到全区按压的效果,从而大幅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一闭合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自闭合状态展开后呈现一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图3表示图2中的触控单元的爆炸图。
图4表示图3中的触控单元于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5表示图3中的底板的立体图。
图6表示图3中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7表示底板以及第一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8表示底板以及第一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仰视图。
图9表示框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0表示框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1表示框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12表示底板、框架、第一磁性元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3表示底板、框架、第一磁性元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4表示底板、框架、第一磁性元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于组装后的仰视图。
图15表示沿图4中的线段A1-A2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电子装置
10:输入模块
11:第一壳体
12:第二壳体
20:显示模块
30:触控单元
31:底板
310:容纳空间
311:凸块
312:卡槽
32:框架
321:穿孔
322:卡块
33:触控电路
34:保护层
D:显示屏幕
K:输入键盘
M:第一磁性元件
m:第二磁性元件
S:开关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实用新型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处于一闭合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表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100自闭合状态展开后呈现一开启状态的立体图,图3表示图2中的触控单元30的爆炸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例如为一笔记本电脑,其主要包括可相互转动的一输入模块10以及一显示模块20,前述输入模块10以及显示模块20通过枢轴相互连接,如此一来显示模块20即可相对输入模块10旋转,而使电子装置100在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以及图2所示的开启状态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于前述显示模块20上设有一显示屏幕D(例如LCD、OLED或触控屏幕),前述输入模块10则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壳体11以及一第二壳体12,其中在第一壳体11的表面上设有输入键盘K(例如QWERTY键盘)以及一触控单元30,以利于使用者操作此电子装置100。
应了解的是,前述输入键盘K以及触控单元30可作为使用者输入界面(user inputinterface),当使用者欲开启并操作电子装置100时,可将显示模块20相对于输入模块10掀开,然后再利用前述输入键盘K以及触控单元30来输入指令或控制显示屏幕D上的光标。
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30主要包含有一底板31、一框架32、一触控电路33、一保护层34以及一开关元件S,其中前述底板31可通过螺丝锁固在输入模块10的第一壳体11上,前述保护层34例如为绝缘材质所制成的麦拉片(Mylar),且其贴附在触控电路33的顶面;此外,前述框架32例如为金属材质,其以背胶固定在触控电路33的底面,用以支撑触控电路33以及保护层34,且前述框架32、触控电路33以及保护层34可一起相对于底板31沿Z轴方向运动。
另外,前述开关元件S设置在触控电路33的底面,其穿过框架32中央的一穿孔321,并且正对于底板31上的一凸块311;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保护层34并朝下方按压时,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会由一初始位置相对于底板31朝下(-Z轴方向)移动到一极限位置,此时底板31上的凸块311会接触并压迫开关元件S,从而使得开关元件S被凸块311触发,以利于使用者执行点击(click)的功能。
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可先将保护层34贴附于触控电路33上,并使触控电路33与框架32彼此固定,然后再将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活动地设置在底板31中央的一容纳空间310内。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30还包含有多个第一磁性元件M以及多个第二磁性元件m,其中前述第一磁性元件M(例如磁铁)设置在底板31上,前述第二磁性元件m(例如磁铁)则是设置在框架32上;如此一来,在触控单元30组装完成后且尚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磁性元件M和第二磁性元件m之间可产生适当的磁性排斥力,以使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维持在前述初始位置,且此时开关元件S会与底板31上的凸块311相隔一距离,而不会被凸块311触发。
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30共设有八个第一磁性元件M以及八个第二磁性元件m,其中前述八个第一磁性元件M位于底板31的底侧,且邻近于矩形底板31的四个侧边,前述八个第二磁性元件m则是设置在框架32的顶侧,且邻近于矩形框架32的四个侧边,其中前述第二磁性元件m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磁性元件M的位置。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图4表示图3中的触控单元30于组装后的立体图,图5表示图3中的底板31的立体图,图6表示图3中的底板31的俯视图。
从图4、图5及图6可以看出,前述框架32、触控电路33以及保护层34皆设置在底板31中央的容纳空间310内。特别地是,在前述底板31上另形成有多个卡槽312,其中前述卡槽312位于容纳空间310的两侧,并且贯穿底板31而与容纳空间310相连通。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可使框架32上的卡块嵌入前述卡槽312内,以防止框架32、触控电路33以及保护层34从底板31中央的容纳空间310脱落。
再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表示底板31以及第一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立体图,图8表示底板31以及第一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仰视图。
如图7及图8所示,前述底板31具有一矩形结构,其中前述第一磁性元件M设置在底板31的底侧,并且邻近于底板31的四个侧边。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9、图10及图11,图9表示框架32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立体图,图10表示框架32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1表示框架32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俯视图。
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前述框架32具有一矩形结构,其中前述第二磁性元件m设置在框架32的顶侧,并且邻近于框架32的四个侧边,其中前述第二磁性元件m与第一磁性元件M在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然而彼此之间不相互接触,且该垂直方向垂直于该保护层34。
此外,从图9、图10及图11可以看出,在框架32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卡块322,于组装时可使框架32上的卡块322分别嵌入底板31上的卡槽312内,以防止框架32、触控电路33以及保护层34从底板31中央的容纳空间310脱落。
再请一并参阅图12、图13、图14及图15,图12表示底板31、框架32、第一磁性元件M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立体图,图13表示底板31、框架32、第一磁性元件M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4表示底板31、框架32、第一磁性元件M以及第二磁性元件m于组装后的仰视图,图15表示沿图4中的线段A1-A2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如图12、图13、图14及图15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磁性元件M设置在底板31上,并且将第二磁性元件m(例如磁铁)设置在框架32上,如此一来在触控单元30组装完成后,第一磁性元件M和第二磁性元件m之间即可产生适当的磁性排斥力,以使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维持在初始位置,且此时开关元件S会与底板31上的凸块311相隔一距离,而不会被凸块311触发。
然而,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保护层34并施加一外力朝下方按压时,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则会由前述初始位置朝该底板方向(-Z轴方向)移动到一极限位置,此时位在底板31上的凸块311则会接触并压迫开关元件S,从而使得开关元件S被凸块311触发,以利于使用者执行点击(click)的功能。
最后,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保护层34后,第一磁性元件M和第二磁性元件m之间所产生的磁性排斥力则又可以使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朝上(Z轴方向)移动并回复到原先的初始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框架32、触控电路33和保护层34不仅毋须通过枢轴和底板31连接,且通过在底板31和框架32周围均匀地设置第一磁性元件M和第二磁性元件m,可让使用者在触控单元30上不同位置处所需的按压力道尽可能相等,以达到全区按压(touchanywhere)的效果,从而大幅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于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模块;
一输入模块,连接该显示模块;
一触控单元,具有一底板、一框架、一触控电路、一保护层以及一开关元件,其中该底板固定于该输入模块上,该保护层设置于该触控电路的一顶面,该框架设置于该触控电路的一底面,该开关元件设置于该触控电路上,且该框架、该触控电路以及该保护层活动地设置在该底板的一容纳空间内;
多个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多个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该框架上;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多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产生一磁性排斥力,使该框架、该触控电路以及该保护层相对该底板位在一初始位置,且当该保护层受一外力按压时,该框架、该触控电路以及该保护层则会由该初始位置朝该底板方向移动到一极限位置,并使该底板压迫且触发该开关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多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于一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且该垂直方向垂直于该保护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呈矩形,且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邻近该底板的四个侧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呈矩形,且多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邻近该框架的四个侧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底板的一底侧,且多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框架的一顶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具有一穿孔,且该开关元件穿过该穿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形成有一凸块,且当该保护层受该外力按压时,该凸块压迫并触发该开关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具有绝缘材质,且该框架具有金属材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形成有多个卡槽,且该框架形成有多个卡块,其中多个所述卡块分别嵌入多个所述卡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块位于该框架的相反侧。
CN202220089016.4U 2022-01-13 2022-01-13 电子装置 Active CN216748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9016.4U CN216748604U (zh) 2022-01-13 2022-01-13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9016.4U CN216748604U (zh) 2022-01-13 2022-01-13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8604U true CN216748604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9016.4U Active CN216748604U (zh) 2022-01-13 2022-01-13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8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6813B2 (ja) 感圧キーの基準化
US20120229396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30058223A1 (en) Adaptable keypad and button mechanism therefor
JP4292186B2 (ja) 入力装置、キー構造およびその弾性機構
CN105359065A (zh) 提供附加功能和各功能预览的多功能按键
US5971637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US7782304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able keyboard arrangements
EP074024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positioners
TWI615873B (zh) 磁吸式鍵盤及其按鍵
US20040095326A1 (en) Two-sided input device for a computer-related apparatus
US8154429B2 (en) Keyboard device
JP2001318755A (ja) 2方向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の2方向入力装置を用いた操作装置
CN216748604U (zh) 电子装置
TWI763340B (zh) 觸控板機構
JP2003029901A (ja) 入力装置
BRPI0901285B1 (pt) aparelho para conexão de um conjunto de trackball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portátil
US1168712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253717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pad with keys having a ridged surface profile
KR200419265Y1 (ko) 자석을 이용한 키 스위치
TWM617205U (zh) 觸控板機構
US8970477B2 (en) Handheld device having retractable keypad assembly
WO2020172824A1 (zh) 一种输入装置及含有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4272644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220491233U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性连接机构
CN215416449U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