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2089U - 电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2089U
CN216742089U CN202123323285.7U CN202123323285U CN216742089U CN 216742089 U CN216742089 U CN 216742089U CN 202123323285 U CN202123323285 U CN 202123323285U CN 216742089 U CN216742089 U CN 216742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channel
air inlet
negative pressure
dissip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32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UP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UP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UP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UP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32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2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2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2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风机,包括:电机机壳,包括相互接合的前支架和后支架,前、后支架限定空腔,空腔具有位于前支架或后支架上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前支架限定与负压开口流体连通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风通道,前支架具有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散热进风防护罩,安装在后支架的后部并内部限定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空间,空间同时与负压开口流体连通;电机部;扩压器;动叶轮;进风罩,具有工作风进风口;以及减震罩,安装在前支架的前部并包围进风罩,减震罩与/或进风罩限定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风通道,第二散热风通道与第一散热风通道流体接通,第二散热风通道的前端部汇集至工作风进风口处。本申请的电风机,散热效果好,制造简单。

Description

电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风机,尤其是用于真空吸尘装置用电风机。
背景技术
吸尘器行业用的电风机多为电机加风机一体化,电机机壳多为开放式设计,采用气流进入电机内部的方式对电机散热;导致电机的防护等级很低,灰尘、杂物、水滴进入电机内部,产生安全隐患。
为了便于对电机内部进行散热,尺寸较大电风机采用的技术方案通常是在电机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此散热风扇通过不断将外部空气吹向这些待散热部件而实现散热;而尺寸较小的紧凑型电风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取消散热风扇,而采用在外界大气、电机内部以及电风机的工作风出风口之间设计贯通的负压散热通道,使得外界大气持续流进流出电机内部,并最终汇集到工作风出风口处,实现与工作风出风口的空气流一起排出。
现有技术中,紧凑型电风机所此采用的负压散热通道散热方法,由于所涉及的负压散热通道通常既有部分横向延伸也有径向延伸,转弯较多,构建该负压散热通道的零部件模具加工困难,出模工艺复杂,不利于节约整个电风机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的电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风机,包括:电机机壳,包括相互接合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限定一封闭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具有位于所述前支架或所述后支架上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所述的前支架限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负压开口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各个所述的第一散热风通道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前支架具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
散热进风防护罩,安装在所述后支架的后部并内部限定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同时与所述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流体连通;
电机部,安装在所述的空腔中并且具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的转子组件包括可旋转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前端部轴向贯穿过所述前支架的中部;
扩压器,安装在所述前支架的前部,所述的扩压器位于所述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的前侧并且面对着所述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
动叶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电机轴的前端部并且与所述的扩压器相邻;
进风罩,安装在所述前支架的前部并且包围所述的动叶轮,所述的进风罩具有一正对着所述动叶轮的工作风进风口;以及
减震罩,安装在所述前支架的前部并且包围所述的进风罩,所述的减震罩与/或所述的进风罩限定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风通道,各个所述的第二散热风通道均至少有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风通道的后端部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流体接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风通道的前端部汇集至所述的工作风进风口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后支架限定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各个所述的第三散热风通道均至少有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流体接通。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负压开口位于所述的后支架上,所述的负压开口与所述的第三散热风通道流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位于所述的前支架上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的后端部相交汇,所述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流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后支架的前部具有一细颈部,所述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对着所述的细颈部,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贯穿过位于所述的细颈部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震罩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至少一个凹槽,各个所述的凹槽与所述进风罩的部分内壁面限定一个所述的第二散热风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前支架与所述的后支架均为注塑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电风机,制造简单,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而且散热风流动的散热风通道主体为前后轴向,同样尺寸下,较转弯多的径向通道,有更高的散热能力;或同样散热量需求下,通道尺寸可做到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风机的主视图;
图2为附图1中的电风机沿轴向的半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后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前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风机中工作风流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风机中工作风流动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实线指示的是工作风流动示意;
图7为附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指示的是散热风流动示意;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风机沿轴向的半视剖视示意图;
图9为附图7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指示的是散热风流动示意;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电风机沿轴向的半视剖视示意图;
图11为附图10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指示的是散热风流动示意。
其中:100、电风机;1、前支架;2、后支架;3、空腔;5、散热进风防护罩;6、电机部;7、扩压器;8、动叶轮;9、进风罩;10、减震罩;11、第一散热风通道;12、工作风出风口;61、转子组件;62、定子组件;611、电机轴;612、前端部;22、细颈部;23、第三散热风通道;41、负压开口;51、空间;101、第二散热风通道;10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然而,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在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风机100的外轮廓示意图。电风机100的外部包括由相互接合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构成的电机机壳、连接于后支架2上的散热进风防护罩5和连接于前支架1上的减震罩10。本例以及下述各个实施例中,“前后”方向即为电风机的轴向方向。
图2示出了电风机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电机机壳的内部限定一封闭的空腔3,电机部6被置于该空腔3中。电机部6具有定子组件62和转子组件61,转子组件61包括可旋转的电机轴611,电机轴611的前端部612轴向贯穿过前支架1的中部。电机轴611的前端部612固定安装有一动叶轮8,动叶轮8将能够与电机轴611同轴转动。
如图3所示,前支架1限定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风通道11,前支架1的后部具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前支架1的前部安装有一扩压器7,扩压器7位于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的前侧并且面对着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扩压器7同时位于动叶轮8的后侧并且与动叶轮8相邻。本例中,前支架1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为由注塑工艺制程的注塑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支架也可以限定复数个第一散热风通道,这些复数个第一散热风通道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彼此并排布置,复数个第一散热风通道有利于将大量的散热风向前输送;设计时采用单个第一散热风通道还是复数个第一散热风通道,其视电机部内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大小来决定。
如图4所示,后支架2的前部具有一细颈部22,前支架1上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对着细颈部22。后支架2在位于细颈部22处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散热风通道23,第三散热风通道23与第一散热风通道11流体接通。后支架2上还设置有负压开口41,此负压开口41属于空腔3的负压开口,经由此负压开口41,能使得空气流入流出空腔3。后支架2也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为由注塑工艺制程的注塑元件。在设置了复数个第一散热风通道的其他实施例中,后支架上也可以适应性设置复数个第三散热风通道。
继续如图2所示,后支架2的后部安装有一散热进风防护罩5,该散热进风防护罩5内部限定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空间51,空间51将与负压开口41流体连通。前支架1的前部安装有进风罩9,进风罩9包围动叶轮8,进风罩9的前部具有一正对着动叶轮8的工作风进风口91。前支架1的前部还安装有一减震罩10,减震罩10包围进风罩9。减震罩10与进风罩9共同限定一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风通道101,第二散热风通道101的后端部与第一散热风通道11流体接通,第二散热风通道101的前端部汇集至工作风进风口91处。散热进风防护罩5、减震罩10以及进风罩9也均为由注塑工艺制程的注塑元件。在设置了复数个第一散热风通道的其他实施例中,减震罩与进风罩也可以共同限定复数个第二散热风通道,每个第二散热风通道均与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前后接通。
如图5所示,减震罩10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凹槽1001,凹槽1001与进风罩9的部分内壁面限定第二散热风通道10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散热风通道101也可以单独由减震罩10或单独由进风罩9限定。
如图6所示,工作风(图中实线箭头所示)从工作风进风口91进入到进风罩9内,先经过动叶轮8,在经扩压器7,最后从工作风出风口12吹到外界。
如图7所示,散热风从散热进风防护罩5进入到空间51后(见图6),先进入到后支架2限定的第三散热风通道23中;与此同时,空腔3内的气流也将在负压作用下从负压开口41流出并流入到第三散热风通道23中,而后与散热风一起依次经过第一散热风通道11和第二散热风通道101,最终汇集到工作风进风口91处,随后将同工作风一起流动并最终从工作风出风口12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的电风机100’,该电风机100’具有与实施例一相似的前支架1’、后支架2’、空腔3’、散热进风防护罩5’、电机部6’、扩压器7’、动叶轮8’、进风罩9’、减震罩10’、第一散热风通道11’、工作风出风口12’、第三散热风通道23’、空间51’、负压开口41’和第二散热风通道101’。本例中,负压开口41’位于前支架1’处。
工作风(图中实线箭头所示)从工作风进风口91’进入到进风罩9’内,先吹过动叶轮8’,而后经扩压器7’后,从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吹到外界。
如图9所示,散热风从散热进风防护罩5’进入到空间51’后(见图8),进入到后支架2’限定的第三散热风通道23’中,而后流入第一散热风通道11’中;与此同时,空腔3’内的气流也将在负压作用下从负压开口41’流出并进入到第一散热风通道11’中,该气流将汇入到第一散热风通道11’中的散热风中,而后一起流入第二散热风通道101’,最终汇集到工作风进风口91’处,随后将同工作风一起从工作风出风口12’排出。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的电风机100”,该电风机100”具有与实施例一相似的前支架1”、后支架2”、空腔3”、散热进风防护罩5”、电机部6”、扩压器7”、动叶轮8”、进风罩9”、减震罩10”、第一散热风通道11”、工作风出风口12”、空间51”、负压开口41”和第二散热风通道101”。本例中,负压开口41”位于前支架1”处,后支架2”内不设置散热风道。
工作风(图中实线箭头所示)从工作风进风口91”进入到进风罩9”内,先吹过动叶轮8”,而后经扩压器7”后,从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吹到外界。
如图11所示,散热风从散热进风防护罩5”进入到空间51”后(见图10),进入到后支架2”中,而后流入第一散热风通道11”中;与此同时,空腔3”内的气流也将在负压作用下从负压开口41”流出并进入第一散热风通道11”中,该气流将汇入到第一散热风通道11”中的散热风中,而后一起流入第二散热风通道101”,最终汇集到工作风进风口91”处,随后将同工作风一起从工作风出风口12”排出。
本案实施例一、二、三中的第一散热风通道和第二散热风通道以及实施例一、二中的第三散热风通道均大致为沿前后轴向方向延伸;这样,在制造散热风道时,无需对构成各个散热风道的部件模具进行径向抽芯,其较大程度减小了模具体积,同时使其复杂程度下降,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并且由于散热通道的主体为前后轴向,同样尺寸下,相较于转弯多的径向通道,具有更高的散热能力;或同样散热量需求下,通道尺寸可做到更小;另外,采用轴向扩压方案,扩压器和前支架分离设置,其可以通过仅变换扩压器型号即可满足多种工况需求,调节方便且经济。
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电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机壳,包括相互接合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限定一封闭的空腔(3),所述的空腔(3)具有位于所述前支架(1)或所述后支架(2)上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41),所述的前支架(1)限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负压开口(41)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11),各个所述的第一散热风通道(1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前支架(1)具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
散热进风防护罩(5),安装在所述后支架(2)的后部并内部限定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空间(51),所述的空间(51)同时与所述的至少一个负压开口(41)流体连通;
电机部(6),安装在所述的空腔(3)中并且具有定子组件(62)和转子组件(61),所述的转子组件(61)包括可旋转的电机轴(611),所述电机轴(611)的前端部(612)轴向贯穿过所述前支架(1)的中部;
扩压器(7),安装在所述前支架(1)的前部,所述的扩压器(7)位于所述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的前侧并且面对着所述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
动叶轮(8),同轴安装在所述电机轴(611)的前端部(612)并且与所述的扩压器(7)相邻;
进风罩(9),安装在所述前支架(1)的前部并且包围所述的动叶轮(8),所述的进风罩(9)具有一正对着所述动叶轮(8)的工作风进风口(91);以及
减震罩(10),安装在所述前支架(1)的前部并且包围所述的进风罩(9),所述的减震罩(10)与/或所述的进风罩(9)限定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风通道(101),各个所述的第二散热风通道(101)均至少有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风通道(101)的后端部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11)流体接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风通道(101)的前端部汇集至所述的工作风进风口(9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2)限定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23),各个所述的第三散热风通道(23)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23)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11)流体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开口(41)位于所述的后支架(2)上,所述的负压开口(41)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23)流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开口(41)位于所述的前支架(1)上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11)的后端部相交汇,所述的负压开口(41)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风通道(11)流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2)的前部具有一细颈部(22),所述的若干个工作风出风口(12)对着所述的细颈部(22),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风通道(23)贯穿过位于所述的细颈部(22)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罩(10)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凹槽(1001),各个所述的凹槽(1001)与所述进风罩(9)的部分内壁面限定所述一个所述的第二散热风通道(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1)与所述的后支架(2)均为注塑件。
CN202123323285.7U 2021-12-27 2021-12-27 电风机 Active CN216742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3285.7U CN216742089U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3285.7U CN216742089U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2089U true CN21674208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3285.7U Active CN216742089U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2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0790U (zh) 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
CN101834490B (zh) 一种风电发电机冷却器
CN102332782B (zh) 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
JP2010281232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06988881A (zh) 风冷静音发电机组增压式冷却系统
CN115306766B (zh) 一种风道模组结构及呼吸机
CN214533727U (zh) 一种磁悬浮离心鼓风机风冷系统
CN110051271A (zh) 一种兼具电池架及电风机罩功能的支架结构及吸尘器
CN105240318A (zh) 吸尘器电机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6742089U (zh) 电风机
CN206090426U (zh) 一种吹风机的吹风结构
CN110649766B (zh) 一种双吸分流式超高效电机
CN213928827U (zh) 一种车辆集成式风机冷却系统
CN212155215U (zh) 干湿两用吸尘电机
CN205154402U (zh) 微型燃气轮机用电机安装座与进气道的融合式结构
CN212959185U (zh) 一种风机的安装结构及其应用的吸尘器
CN212115069U (zh) 同步无感伺服驱控一体机
CN212343571U (zh) 一种低压大功率散热电机
CN210688636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247606U (zh)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CN214998433U (zh) 一种三层扇叶和空气循环扇
CN214698013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
CN219176647U (zh) 离心风机散热通道
CN215292652U (zh) 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的导风散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