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0088U -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0088U
CN216740088U CN202220180177.4U CN202220180177U CN216740088U CN 216740088 U CN216740088 U CN 216740088U CN 202220180177 U CN202220180177 U CN 202220180177U CN 216740088 U CN216740088 U CN 216740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affle
supporting beam
suppor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801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智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801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0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0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0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梁和挡板,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外接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挡板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锁舌,所述挡板可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进行遮挡,且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时,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以使得所述挡板与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这种连接结构使得支撑梁的底端可视面上不会出现螺钉。同时该锁舌和凸起的扣合结构,由于挡板侧壁与凹槽的槽壁之间不需要发生摩擦接触,安装便捷,挡板也不容易从凹槽槽内滑脱。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阳光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阳光房也称为玻璃房,它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以达到享受阳光,亲近自然的目的。阳光房的房顶由多根横梁及纵梁组合安装构成,并于横梁及纵梁上铺设玻璃进行组装。其中横梁和纵梁上通常会于自身底端面开设有凹槽或是说空腔,以用于容纳连接角码或是可起到阳光房照明或者装饰作用的灯光道具。但是用户从阳光房的房梁下方可看到横梁和纵梁底端的凹槽及角码或灯光道具,不够美观。
申请号为“201920402034.1”的一种洞口内框架幕墙安装连接结构及其系统中提出了在横梁底端设有用于插入角码的腔体,并于腔体的开口处盖有装饰盖进行遮挡。但是上述结构中并未给出装饰盖与横梁的连接结构,若如常规的连接方式将装饰盖直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横梁底端,那么横梁的底端可视面上就会看到螺钉的存在,不够美观。若装饰盖仅通过两侧侧边的摩擦力卡入腔体内进行固定,不仅难以塞入腔体内进行固定,也容易从腔体内滑脱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其通过在支撑梁底端设有凹槽以用于容纳外接部件,且于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凸起,并于挡板的左右两端设有锁舌,便于挡板盖于凹槽的槽口处扣合以对凹槽及外接部件进行遮挡,既不会在支撑梁的底端可视面上出现螺钉,挡板也容易安装不会从凹槽槽口处脱离。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支撑梁连接装置,其包括角码和上述支撑梁装饰结构,其通过于角码中设有承托件以对支撑梁进行承托,且支撑梁装饰结构中挡板的左右两端的边沿与相邻锁舌之间均留有间隔以构成抵靠区域,抵靠区域并未位于凹槽槽内而是与支撑梁底端面相抵,使得挡板的板面可与承托件齐平,避免底部支撑件单独凸出于支撑梁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包括支撑梁和挡板,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外接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挡板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锁舌,所述挡板可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进行遮挡,且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时,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以使得所述挡板与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的边沿与相邻锁舌之间均留有间隔以构成抵靠区域,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时,所述挡板于所述抵靠区域的板面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
当有角码安装于支撑梁上时,角码具有承托件,角码上的承托件了对支撑梁起到承托支撑的作用。但是该承托件无疑是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单独的承托件暴露于支撑梁下方不够美观。而通过挡板的左右两端的边沿与相邻锁舌之间均留有间隔以构成抵靠区域,挡板于抵靠区域的板面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去,且承托件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此时挡板的板面就与承托件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承托件就不会单独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更加美观。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于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底部凸条,所述底部凸条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时,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与两个底部凸条的内壁相抵,且所述底部凸条与所述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挡板于两个抵靠区域之间还形成有遮挡区域,所述挡板于所述遮挡区域的板体呈波纹板结构。挡板于所述遮挡区域的板体呈波纹板结构可以起到掩饰作用也更加美观。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凹槽内设置的外接部件为光源,所述挡板为透光扣片。
由于外接部件为光源,通过光源起到照明或是装饰的作用。且光源设置于凹槽内不仅对光源实现隐藏更加美观,而且光源不必设置于支撑梁下方,缩小了占用空间。且挡板为透光扣片不仅可对凹槽及光源进行遮挡,而也便于透光。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减少锁舌的体积,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支撑梁连接装置,包括角码及上述方案中的支撑梁装饰结构,所述角码包括基板、承托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端面并向基板的前方延伸以构成所述外接部件,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基板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及连接件进行遮挡;且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所述承托件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
通过在角码的基板上设有向前延伸的连接件,连接件伸入凹槽内与支撑梁进行固定,连接件隐藏于凹槽内,支撑梁的两端可视面上不会有螺钉。且凹槽的槽口盖有挡板可对连接件及凹槽进行隐藏,更加美观。
同时角码的基板上设有承托件,承托件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对支撑梁起到承托作用。且承托件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此时挡板的板面就与承托件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承托件就不会单独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更加美观。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承托件的侧壁与所述挡板的侧壁相接壤。承托件与挡板的侧壁之间不存在间隙,更加美观。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可供所述螺钉打孔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便于螺钉的定位打孔。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支撑梁连接装置,包括角码及上述方案中的支撑梁装饰结构,所述角码包括基板、承托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端面并向基板的前方延伸以构成所述外接部件,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基板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及连接件进行遮挡;且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所述承托件的侧壁与所述底部凸条背离挡板的一侧侧壁相接壤,所述承托件和底部凸条均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由于支撑梁的底端面上的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凸起,而挡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锁舌,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以使得所述挡板与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当在角码安装于支撑梁上时,角码包括基板、承托件和连接件,其中连接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伸入凹槽内进行连接固定,挡板盖于凹槽的槽口处以对凹槽和凹槽内的连接件进行遮挡。且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这种连接结构使得支撑梁的底端可视面上不会出现螺钉。同时该锁舌和凸起的扣合结构,由于挡板侧壁与凹槽的槽壁之间不需要发生摩擦接触,安装便捷,挡板也不容易从凹槽槽内滑脱。
2、当有角码安装于支撑梁上时,由于角码具有承托件,角码上的承托件了对支撑梁起到承托支撑的作用。但是该承托件无疑是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单独的承托件暴露于支撑梁下方不够美观。而通过挡板的左右两端的边沿与相邻锁舌之间均留有间隔以构成抵靠区域,挡板于抵靠区域的板面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去,且承托件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此时挡板的板面就与承托件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承托件就不会单独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角码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角码与第一支撑梁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角码与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进行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视角下实施例1中角码与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进行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阳光房顶部支撑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视角下实施例1中阳光房顶部支撑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支撑梁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支撑梁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部分的放大图。
各附图标记为:1-第一支撑梁,2-第二支撑梁,3-凹槽,4-基板,5-侧板,6-搭接板,7-承托件,8-避让口,9-容纳腔,10-开口,11-连接件,12-垂耳,13-中间区域,14-弯折区域,15-连接耳,16-挡板,17-锁舌,18-凸起,19-底部凸条,20-抵靠区域,21-遮挡区域,2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梁连接装置,其为阳光房顶部支撑连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将对阳光房顶部支撑连接结构展开具体描述。阳光房顶部支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梁和角码。在本方案中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第一支撑梁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梁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支撑梁2的底端面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并可容纳外接部件的凹槽3。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外接部件可以是用于连接第二支撑梁2的连接部件,也可以是照明或装饰用的灯光部件。
其中,角码可配合第二支撑梁2构成上述支撑梁连接装置。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角码包括基板4,该基板4为角码的主体支撑,基板4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在本方案中,角码的基板4的后端面与第一支撑梁1的侧壁贴合并与第一支撑梁1保持相对固定。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基板4上具有向基板4后方延伸的搭接板6,搭接板6位于基板4的顶端(本实施例中对方向描述是基于角码于阳光房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描述)。角码上的搭接板6搭靠于第一支撑梁1的顶端面并通过螺钉与第一支撑梁1固定连接。当然的,在保证角码的基板4的后端面可与第一支撑梁1的侧壁贴合并与第一支撑梁1保持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直接在基板4上打入螺钉以与第一支撑梁1固定连接。
同时,角码的基板4上于自身左右两端还设有向基板4前方延伸的两个侧板5。较优的,上述两个侧板5侧板5与基板4一体成型,侧板5由基板4的侧边向前弯折而成,侧板5的高度与基板4的高度一致。由于侧板5是由基板4的侧边向前弯折而成的,其角码的整体侧面齐平,更加美观。
且请参阅图1-3,角码的基板4的前端面还设有连接件11,该连接件11向基板4前方延伸,该连接件11即构成上述连接部件。而本方案中的角码其还包括承托件7,该承托件7位于所连接件11的下方并与基板4或侧板5连接,承托件7的上方于两个侧板5之间形成有容纳腔9,两个侧板5的顶端之间形成有可进入该容纳腔9的开口10。同时,两个侧板5底端之间还形成有避让口8以与容纳腔9连通,且避让口8与上述连接件11正对。
具体的,本方案中承托件7与侧板5相连。再具体的,本方案中两个侧板5的底端均向基板4中线方向弯折以形成承托件7,且两个承托件7之间留有间隔以构成上述避让口8。由于两个侧板5的底端均向基板4中线方向弯折以形成承托件7不需要加设其余板件,不仅缩短工序,也节省了成本。且在将两个侧板5的底端向弯折以形成承托件7时,两个承托件7之间自动形成了避让口8,也不需要再后续打孔开口10,方便快捷。当然的,承托件7也可以采用一块单独的板件,将承托件7固定安装于基板4的前端面并在承托件7开设避让口8也是可行的。
第二支撑梁2经由上述于两个侧板5的顶端之间形成的开口10置入容纳腔9内直至第二支撑梁2的底端面与承托件7相抵,第二支撑梁2搭靠于承托件7上使得承托件7对第二支撑梁2形成承托。此时,如图5和图7所示,基板4上的连接件11位于第二支撑梁2底部的凹槽3槽内并与凹槽3的槽底相抵。且避让口8处可伸入紧固件以将支撑连接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连接固定。在本方案中,紧固件为螺钉,螺钉经由避让口8伸入并贯穿连接件11以与第二支撑梁2螺旋连接,使得连接件11与第二支撑梁2保持固定,就使得角码整体与第二支撑梁2保持固定,最终使得第一支撑梁1与第二支撑梁2保持固定。
由于本方案中连接件11位于第二支撑梁2底端的凹槽3内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梁2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角码的两端可视面(即侧板5)上不会有螺钉,更加美观。且两侧侧板5不仅对第二支撑梁2起到左右限位固定的作用。而且侧板5可遮盖支撑梁施工瑕疵问题。作为举例,第二支撑梁2的长度难以完全与两个平行的第一支撑梁1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若第二支撑梁2的长度小于两个平行的第一支撑梁1之间的间距,那么第二支撑梁2至少会有一端与第一支撑梁1之间留有间隙,而通过侧板5则可对该间隙进行遮挡,更加美观。而且由于连接件11的下方具有承托件7,当第二支撑梁2置于承托件7的上方于两个侧板5之间形成的容纳腔9内时,承托件7对第二支撑梁2的底部进行承托。该承托件7为承托件,那么容易理解的,基板4上的连接件11最为主要的是起到连接的作用。通过承托件7对第二支撑梁2的底部进行承托,大幅降低了连接件11的承重需求。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方案中,承托件7的上方于两个侧板5之间形成有容纳腔9,两个侧板5的顶端之间形成有可进入容纳腔9的开口10。该结构使得第二支撑梁2可以沿角码的基板4的高度方向由上往下搭靠在角码上完成固定。而不用沿连接件11的长度方向进行插接。作为举例,在安装阳光房房顶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梁1与第二支撑梁2之间的角码若采用插接的组装方式,就需要将一个第一支撑梁1安装完毕后,再在第一支撑梁1上加装角码,最后再将第二支撑梁2插接于角码上进行组装,再将第二个第一支撑梁1固定于第二支撑梁2的另一端。在拆除的过程中,就需要将上述第二个第一支撑梁1先行拆除才能将第二支撑梁2卸下。而本方案中由于承托件7的上方于两个侧板5之间形成有容纳腔9,两个侧板5的顶端之间形成有可进入容纳腔9的开口10。只需要先行安装两个第一支撑梁1,再将第二支撑梁2置入两个第一支撑梁1之间使得第二支撑梁2的两端置于两个角码上的容纳腔9内即可。在拆除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将第二支撑梁2取出,不需要先行拆除第一支撑梁1。
且为了便于安装,凹槽3的槽底还设有便于螺钉打孔定位的定位槽22。当连接件11要打入螺钉与第二支撑梁2固定时,螺钉对着定位槽22打入即可。
本方案中,如图1-3所示,连接件11的两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垂耳12,垂耳12直接与基板4的前端面相抵。且在本方案中连接件11与基板4是一体成型的,该连接件11是由基板4切割出的部分板体向前弯折而成的。且该连接件11具有中间区域13及位于中间区域13两侧的两个弯折区域14。其中连接件11于中间区域13与基板4相连,而连接件11于弯折区域14则相对于中间区域13向下弯折以形成上述垂耳12,垂耳12与基板4的前端面相抵。
两侧向下弯折的垂耳12配合连接件11的中间区域13使得连接件11本身构成异形件,不仅可以避免连接件11发生形变,且垂耳12与所述基板4的前端面相抵,在连接件11受到第二支撑梁2的重力作用有向下弯折的趋势时,垂耳12与所述基板4的前端面相抵可避免连接件11发生弯折,提高了结构的支撑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方案中连接件11是由基板4切割出的部分板体向前弯折而成的。但是连接件11也可以采用单独的板件固定于基板4的前端面。而且虽然两侧垂耳12是由连接件11两侧向下弯折而成的。但是也可以是采用两块单独的板件固定于连接件11。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本方案中垂耳12与基板4并未相抵而是垂耳12与基板4的前端面贴近,垂耳12与基板4的前端面之间仅留有几毫米的间隙也是可行的。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方案中两个侧板5的顶端均设有连接耳15,连接耳15可相对于侧板5转动以于安装位置与开放位置进行切换。具体的,本方案中连接耳15与侧板5一体成型,连接耳15可相对于侧板5弯折以安装位置与开放位置进行切换。当连接耳15处于开放位置时,连接耳15沿侧板5的高度方向竖直向上延伸。而连接耳15处于安装位置时,连接耳15则可相对于侧板5弯折并进入上述由两个侧板5顶端之间形成的开口10,且此时连接耳15与所连侧板5之间呈夹角设置。
在置入第二支撑梁2之前,先使得连接耳15处于开放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第二支撑梁2的端头可顺利地由两个侧板5顶端之间形成的开口10处置入容纳腔9内实现搭靠,不会与连接耳15发生碰撞。随后将连接耳15进行弯折,使得连接耳15处于安装位置,连接耳15翻转进入开口10并与第二支撑梁2的顶端面相抵,此时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作用于连接耳15上使得连接耳15与第二支撑梁2固定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使得支撑梁的上端也受到限位,避免支撑梁从角码上脱出。
在本方案中,支撑梁连接装置还包括挡板16。该挡板16配合上述第二支撑梁2可构成支撑梁装饰结构。挡板16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锁舌17。且第二支撑梁2底端凹槽3的相对两侧槽壁上还设有凸起18。较优的,本方案中凸起18位于凹槽3的槽口处。该挡板16可盖于凹槽3的槽口处以对凹槽3内的连接件11进行遮挡,使得用户于支撑梁的下方向上看也不会看到连接件11的存在。且挡板16盖于凹槽3的槽口处时,上述锁舌17与凹槽3槽壁上的凸起18扣合以使得挡板16与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从而避免挡板16从凹槽3槽口处脱离。
挡板16的左右两端的边沿与相邻锁舌17之间均留有间隔以构成抵靠区域20,挡板16于抵靠区域20的板面与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且在本方案中,支撑梁的底端面于凹槽3的两侧还设有底部凸条19,该底部凸条19沿凹槽3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挡板16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与两个底部凸条19的内壁相抵。且上述两侧侧板5底端向内弯折所形成的承托件7分别与两个底部凸条19的外壁相相接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接壤的意思为承托件7的侧壁与挡板16的侧壁直接相抵,或是承托件7的侧壁与挡板16的侧壁极为贴近。这样承托件7与挡板16之间也不会存在缝隙,更加美观。同时承托件7和底部凸条19均与挡板16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如图7和图9所示,该承托件7无疑是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承托件7单独凸起18暴露于支撑梁下方不够美观。而由于承托件7和底部凸条19均与挡板16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此时挡板16的板面及底部凸条19的底端面就与承托件7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承托件7就不会单独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更加美观。挡板16于两个抵靠区域20之间还形成有遮挡区域21,挡板16于遮挡区域21的板体呈波纹板结构,使得挡板16整体结构更加美观。当然的,挡板16也可以是一块板面平整的平板。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承托件7的侧壁与挡板16的侧壁相接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接壤的意思为承托件7的侧壁与挡板16的侧壁直接相抵,或是承托件7的侧壁与挡板16的侧壁极为贴近。这样承托件7与挡板16之间也不会存在缝隙,更加美观。
且在本方案中挡板16为透光扣片。当凹槽3内还只有置有光源等外接部件时,挡板16不仅可遮挡连接件11及光源进行遮挡隐藏。挡板16还可以透过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照明,一物两用。
实施例2: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支撑梁连接装置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梁的底端面并未设置有底部凸条19。上述承托件7与挡板16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且承托件7的侧壁直接与挡板16的侧壁相接壤。此时挡板16的板面就与承托件7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承托件7就不会单独凸出于支撑梁底部下方,更加美观。且由于不存在底部凸条19,即使第二支撑梁2的整体长度未达到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梁1之间的间距,挡板16与承托件7之间也不会存在漏缝。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和挡板,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外接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挡板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锁舌,所述挡板可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进行遮挡,且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时,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以使得所述挡板与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梁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的边沿与相邻锁舌之间均留有间隔以构成抵靠区域,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时,所述挡板于所述抵靠区域的板面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梁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于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底部凸条,所述底部凸条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锁舌与凹槽槽壁上的凸起扣合时,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与两个底部凸条的内壁相抵,且所述底部凸条与所述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梁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于两个抵靠区域之间还形成有遮挡区域,所述挡板于所述遮挡区域的板体呈波纹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梁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的外接部件为光源,所述挡板为透光扣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梁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
7.一种支撑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角码及上述权利要求2中的支撑梁装饰结构,所述角码包括基板、承托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端面并向基板的前方延伸以构成所述外接部件,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基板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及连接件进行遮挡;且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所述承托件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的侧壁与所述挡板的侧壁相接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可供所述螺钉打孔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10.一种支撑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角码及上述权利要求3中的支撑梁装饰结构,所述角码包括基板、承托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端面并向基板的前方延伸以构成所述外接部件,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基板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挡板盖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对所述凹槽及连接件进行遮挡;且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支撑梁的底端面相抵,所述承托件的侧壁与所述底部凸条背离挡板的一侧侧壁相接壤,所述承托件和底部凸条均与挡板背离支撑梁的一端端面齐平。
CN202220180177.4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Active CN216740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0177.4U CN216740088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0177.4U CN216740088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0088U true CN216740088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80177.4U Active CN216740088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0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8349B2 (en) Shower surround structure
CN105464280A (zh) 一种拆装式转角吊顶层及其形成方法
CN212503523U (zh) 一种紧固件隐藏式框架结构
CN216740088U (zh) 一种支撑梁装饰结构及支撑梁连接装置
CN106225198B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6740086U (zh) 一种支撑梁连接结构及阳光房顶部支撑结构
US3956977A (en) Fume hood with removable enclosure panels
US3667183A (en) Wall paneling system
JP2710087B2 (ja) 横葺き外装面の施工方法
CN211548522U (zh) 一种带装饰面的装饰面板用连接结构
CN211548290U (zh) 一种可拆卸led广告装饰扣盖明框幕墙系统
CN210710260U (zh) 一种电梯用轿厢吊顶
CN114396124A (zh) 一种用于阳光房顶梁的连接方法
CN113216792B (zh) 一种分体式门套型材
CN219261574U (zh) 一种具有快装式灯体的发光背景墙设计结构
KR200179620Y1 (ko) 조명등 커버
JP2992255B2 (ja) フェンス
CN215260466U (zh)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092262U (zh) 一种阳光房
CN217897153U (zh) 一种带灯槽的踢脚线结构
KR200348698Y1 (ko) 아트월
JP7382206B2 (ja) 間仕切装置
JP2989715B2 (ja) ユニットルームの天井板取付け構造
JP3458115B2 (ja) 開口部上部のランマ板取付構造
CN116182397A (zh) 一种透明装饰条配合结构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