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5927U -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5927U
CN216735927U CN202122991165.8U CN202122991165U CN216735927U CN 216735927 U CN216735927 U CN 216735927U CN 202122991165 U CN202122991165 U CN 202122991165U CN 216735927 U CN216735927 U CN 216735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auxiliary
engineering
jacking
convey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11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春雨
宰明远
吕春蕾
马巨龙
屈文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Rubber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Rubber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Rubber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Rubber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1229911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5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5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5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升降元件和输送元件,升降元件安装于输送元件的下端,输送元件的一端用于承接转运车上的工程胎,初始状态下,输送元件的上端面不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且输送元件的一端位于工程胎的下端,升降元件带动输送元件上升至输送元件的上端面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并使工程胎脱离转运车,输送元件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该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能够用于输送工程胎,且整体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工程胎的输送,往往是利用叉车将工程胎拾起,并带动工程胎移动实现输送,但此种输送方式需要配合叉车的移动使用,需要较大的移动空间,且成本较高,同时,现有的叉车不便于输送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的工程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用于输送工程胎,且整体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包括升降元件和输送元件,所述升降元件安装于所述输送元件的下端,所述输送元件的一端用于承接转运车上的工程胎,初始状态下,所述输送元件的上端面不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且所述输送元件的一端位于工程胎的下端,所述升降元件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上升至所述输送元件的上端面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并使工程胎脱离转运车,所述输送元件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
优选地,所述升降元件包括第一电机和偏心轮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轮组件转动,并使所述偏心轮组件带动所述输送元件升降。
优选地,所述输送元件下端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偏心轮组件连接,所述偏心轮组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支架和所述输送元件升降。
优选地,所述输送元件包括第二电机、两个输送链条和多个输送辊,各所述输送辊的轴线平行,且各所述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链条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输送链条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输送链条转动,并通过所述输送链条带动各所述输送辊转动,所述输送辊用于带动工程胎移动。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辅助元件,所述辅助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输送元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辅助元件位于所述输送元件上远离转运车的一端,初始状态下,所述辅助元件的上端高于所述输送元件的上端,且所述升降元件能够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上升至与所述辅助元件平齐,所述辅助元件用于支撑工程胎的端部,且所述辅助元件能够跟随工程胎转动。
优选地,所述辅助元件包括安装架和多个辅助辊,各所述辅助辊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且各所述辅助辊的轴线平行,各所述辅助辊能够跟随工程胎转动。
优选地,所述辅助元件还包括两个辅助链条,各所述辅助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辅助链条转动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辅助链条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升输送系统,包括转运车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所述转运车的一侧开设有对准槽,且所述转运车的上端面用于承接工程胎,且工程胎位于所述对准槽的上端,所述对准槽与输送元件的一端形状一致,且所述转运车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至所述输送元件一端的上方,所述升降元件能够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上升,并带动工程胎上升至脱离所述转运车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转运车一侧的对准槽与输送元件的一端形状一致,转运车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至输送元件一端的上方,升降元件能够带动输送元件上升,并带动工程胎上升至脱离转运车的上端面,实现对工程胎的自动拾取和搬运,初始状态下,输送元件的上端面不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以便于转运车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至对准槽和输送元件的一端对准,并使工程胎位于输送元件一端的上方,以通过升降元件带动输送元件上升至输送元件的上端面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进而实现将工程胎抬升至脱离转运车,并通过输送元件带动工程胎移动,实现工程胎的输送,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较于现有的叉车来说,不需要反复移动位置,便于形成一工程胎的输送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顶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顶升输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顶升输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100-顶升输送装置,200-顶升输送系统,1-输送元件,2-输送辊,3-输送链条,4-第二电机,5-辅助元件,6-安装架,7-辅助辊,8-偏心轮组件,9-支架,10-转运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工程胎输送困难,且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顶升输送装置100,用于输送工程胎,包括升降元件和输送元件1,升降元件安装于输送元件1的下端,用于带动输送元件1升降,以便于对转运车10上的工程胎的拾取,输送元件1的一端用于承接转运车10上的工程胎,初始状态下,输送元件1的上端面不高于转运车10的上端面,以便于与转运车10配合拾取工程胎,输送元件1的一端位于工程胎的下端,升降元件带动输送元件1上升至输送元件1的上端面高于转运车10的上端面,能够通过输送元件1的上升实现对工程胎的拾取,以使工程胎脱离转运车10,实现通过输送元件1对工程胎的输送,相较于现有的通过叉车对工程胎转运,承载性能好,且能够根据工程胎的尺寸对顶升输送装置100的尺寸作适应性更改,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
具体地,升降元件包括第一电机和偏心轮组件8,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偏心轮组件8转动,并使偏心轮组件8带动输送元件1升降,以实现对工程胎托举与输送。
输送元件1下端固定有支架9,支架9与偏心轮组件8连接,偏心轮组件8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架9和输送元件1升降,进而使得输送元件1的升降和转动互不影响,但本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输送装置100中,升降元件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定于偏心轮组件8,只要能够实现稳定升降即可。
输送元件1包括第二电机4、两个输送链条3和多个输送辊2,各输送辊2的轴线平行,且输送辊2的轴线与工程胎的输送方向垂直,进而能够通过输送辊2的滚动带动工程胎输送,一个输送链条3与第二电机4连接,且第二电机4能够带动输送链条3转动,各输送辊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链条3转动连接,实现各输送辊2的同步转动,通过第二电机4提供驱动力,并通过输送链条3带动各输送辊2转动,输送辊2用于带动工程胎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输送装置100还包括两个辅助元件5,辅助元件5分别安装于输送元件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辅助元件5位于输送元件1上远离转运车10的一端,初始状态下,辅助元件5的上端高于输送元件1的上端,以保证在对输送元件1抬高时,能够使输送元件1上升至与辅助元件5平齐,进而在输送元件1对工程胎输送时,通过辅助元件5对工程胎进行辅助支撑,且辅助元件5能够跟随工程胎转动,使得辅助元件5不会影响工程胎的正常输送。
辅助元件5包括安装架6和多个辅助辊7,各辅助辊7的两端与安装架6转动连接,且各辅助辊7的轴线平行,各辅助辊7能够跟随工程胎转动,通过工程胎与辅助辊7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辅助辊7的滚动,结构简单,且不需要另加驱动力。
辅助元件5还包括两个辅助链条,各辅助辊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辅助链条转动连接,并能够带动辅助链条转动,保证各辅助辊7同步转动,提高支撑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升输送系统200,包括转运车10和实施例一中的顶升输送装置100,转运车10的一侧开设有对准槽,且转运车10的上端面用于承接工程胎,工程胎位于对准槽的上端,工程胎的中部下端与输送元件1的一端对准,对准槽与输送元件1的该端形状一致,优选地,对准槽为矩形槽,即对准槽为在转运车10一侧设置的矩形缺口,转运车10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至输送元件1一端的上方,升降元件能够带动输送元件1上升,并带动工程胎上升至脱离转运车10的上端面,以实现对工程胎的拾取,便于对其进行输送。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元件和输送元件,所述升降元件安装于所述输送元件的下端,所述输送元件的一端用于承接转运车上的工程胎,初始状态下,所述输送元件的上端面不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且所述输送元件的一端位于工程胎的下端,所述升降元件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上升至所述输送元件的上端面高于转运车的上端面,并使工程胎脱离转运车,所述输送元件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元件包括第一电机和偏心轮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轮组件转动,并使所述偏心轮组件带动所述输送元件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元件下端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偏心轮组件连接,所述偏心轮组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支架和所述输送元件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元件包括第二电机、两个输送链条和多个输送辊,各所述输送辊的轴线平行,且各所述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链条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输送链条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输送链条转动,并通过所述输送链条带动各所述输送辊转动,所述输送辊用于带动工程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辅助元件,所述辅助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输送元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辅助元件位于所述输送元件上远离转运车的一端,初始状态下,所述辅助元件的上端高于所述输送元件的上端,且所述升降元件能够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上升至与所述辅助元件平齐,所述辅助元件用于支撑工程胎的端部,且所述辅助元件能够跟随工程胎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元件包括安装架和多个辅助辊,各所述辅助辊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且各所述辅助辊的轴线平行,各所述辅助辊能够跟随工程胎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元件还包括两个辅助链条,各所述辅助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辅助链条转动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辅助链条转动。
8.一种顶升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车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输送装置,所述转运车的一侧开设有对准槽,且所述转运车的上端面用于承接工程胎,且工程胎位于所述对准槽的上端,所述对准槽与输送元件的一端形状一致,且所述转运车能够带动工程胎移动至所述输送元件一端的上方,所述升降元件能够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上升,并带动工程胎上升至脱离所述转运车的上端面。
CN202122991165.8U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Active CN216735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1165.8U CN216735927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1165.8U CN216735927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5927U true CN21673592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1165.8U Active CN216735927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5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79654U (zh) 双立柱堆垛车
CN211418507U (zh) 梳齿式连续提升机
CN216735927U (zh) 一种顶升输送装置及顶升输送系统
CN211731366U (zh) 一种钢卷转运小车
CN218968799U (zh) 一种智能仓储机器人
CN217296458U (zh) 一种货物转运装置
CN217079887U (zh) 一种停车设备台车用平层举升装置
CN216736091U (zh) 一种抗侧滑的四向穿梭车传动机构
CN111517254B (zh) 薄型运输车及其装载运输车
CN212557862U (zh) 一种可有效应用于密集型存储空间的智能轨道穿梭子车
CN212921495U (zh) 一种铜箔卷材搬运小车
CN112459570A (zh) 一种汽车搬运机器人
CN112830143A (zh) 一种可快速夹取箱货的仓储搬运小车
CN111846014A (zh) 输送车
CN213865159U (zh) 一种c尺寸小的低净空环链电动葫芦
CN111605954A (zh) 一种可有效应用于密集型存储空间的智能轨道穿梭子车
CN217375870U (zh) 一种rgv穿梭车
CN213416137U (zh) 电力设备安装用提升装置
CN218752815U (zh) 一种运动平稳型超重型堆垛机下横梁
CN216511441U (zh) 原片玻璃转运设备
CN216762846U (zh) 一种汽车工程转运装置
CN215208236U (zh) 工位提升机
CN219858998U (zh) 超大运量伸缩头
CN210420384U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经编机
CN218434560U (zh) 新能源重卡换电站的举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