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6750U -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6750U
CN216726750U CN202123058963.1U CN202123058963U CN216726750U CN 216726750 U CN216726750 U CN 216726750U CN 202123058963 U CN202123058963 U CN 202123058963U CN 216726750 U CN216726750 U CN 216726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shaft
feed liquid
mixing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89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岩
张旭
孙中心
赵旭
米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ua Institute of Chemic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ua Institute of Chemic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ua Institute of Chemic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ua Institute of Chemic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89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6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6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6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涉料液混合搅拌装置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混合搅拌效果差、轴端部易积聚渗漏料液的技术不足,技术方案包括:釜体和搅拌轴,釜体卧式设置,搅拌轴上通过若干撑杆对应连接有两组双头反向螺带,搅拌轴两端与釜体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每个密封填料函上皆设有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两组双头反向螺带在搅拌轴的带动下搅动釜体内的料液使其形成沿双头反向螺带外径‑内径的相对旋流,混合搅拌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和目的产物的产率及纯度。另外,通过引流管向外引出经轴端部的密封填料函处渗漏的料液,避免集聚的料液氧化、腐蚀设备或污染物料。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液混合搅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背景技术
混合搅拌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原料混合、搅拌与反应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使搅拌装置在釜体内转动以将原料物充分混合,并通过加热装置对原料物进行加热以促进其反应速率,从而合成目的产物。
例如,聚乙烯醇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化工原料,而混合搅拌釜是其生产制备过程中所必需的关键设备,主要作用是将聚乙烯醇,甲醇,醋酸甲酯混合物充分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纯净均匀混合的物料。然而,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釜大多为立式结构,其搅拌装置大多为桨式叶轮结构,且其桨式叶轮外缘与釜体内壁间留有用于物料形成对流的较大的空间,依靠重力和叶轮向上或向下搅动釜内物料,搅拌效果不理想。这类混合搅拌釜应用于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因物料混合搅拌不均匀导致反应不充分、混合物杂质超标等的问题,严重降低了目的产物的产率和纯度,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益。
同时,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釜其搅拌装置的轴端密封效果差,而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的混合物料液体含量较高,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在其轴端出现料液渗漏的问题,不仅影响设备卫生状况,还易因渗漏料液本身的理化特性造成设备氧化、腐蚀,或者造成釜内物料污染。
因此,需要对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料液混合、搅拌不均匀,导致目的产物杂质含量高、产率低,且轴端易漏液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混合搅拌物料且有效防止轴端漏液的卧式混合搅拌釜。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包括有用于容置料液的釜体和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其特征在于:釜体卧式设置,所述的搅拌轴上通过若干撑杆对应连接有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搅拌轴两端与釜体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每个所述的密封填料函上皆设有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流管皆连接在所述密封填料函的底部,两个引流管之间连接有一轴向处于所述釜体底部外的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上设有排料阀。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的双头反向螺带皆包括有旋转绕设于所述搅拌轴一端的正向搅拌螺带和镜像旋转绕设于搅拌轴另一端的反向搅拌螺带,所述的正向搅拌螺带和反向搅拌螺带对应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为空心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体包括有U型筒体,所述U型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加热夹套。
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U型筒体内的下部位置上,所述双头反向螺带的下部外缘靠近U型筒体下部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两端对应固设有两端板轴承座,所述的搅拌轴其伸出到釜体两端外的两轴端部分别通过一连接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端板轴承座上。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的端板轴承座上固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减速机与所述的搅拌轴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相较于现有设备,本实用新型的釜体是卧式设置的,且采用旋转绕设于搅拌轴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代替传统的桨式叶轮,两组对应设置的双头反向螺带与搅拌轴之间形成用于料液对流的通路,实际使用时两组双头反向螺带在搅拌轴的带动下驱使釜体内的料液翻转搅拌,使料液形成沿两组双头反向螺带外径-内径的相对旋流,料液混合搅拌的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物料混合反应的效率和目的产物的产率及纯度。
2、本实用新型搅拌轴两端与釜体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密封填料函,可利用密封填料函内的密封填料实现釜体与搅拌轴间的高效密封,而且,本实用新型每个密封填料函上皆设置有引流管,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引流管及时将经密封填料函处渗漏出的料液导出,防止渗漏料液在设备轴端部堆积、集聚而影响设备卫生状况,也避免了因渗漏料液聚集造成的设备氧化、腐蚀,及污染釜内物料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填料函与搅拌轴的竖直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轴与双头反向螺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釜体竖直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端板轴承座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釜体,11.支柱,12.U型筒体,13.加热夹套,2.搅拌轴,21.撑杆,3.双头反向螺带,31.正向搅拌螺带,32.反向搅拌螺带,4.密封填料函,41.填料函本体,42.填料压盖,43.回流腔室,44.分隔台阶,45.密封填料,5.引流管,6.出料管,61.排料阀,7.端板轴承座,71.连接轴承,8.减速机,9.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包括有用于容置料液的、呈卧式姿态设置的釜体1,釜体1通过下部的四个支柱11水平纵向固设于安装面上,且釜体1底部与安装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釜体1内水平纵向转动连接有一沿其长轴线方向设置的搅拌轴2,所述的搅拌轴2上通过若干径向设置的撑杆21对应连接有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外侧的、用于混合并搅拌料液的双头反向螺带3。搅拌轴2左右两端与釜体1左右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一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4,每个所述的密封填料函4上皆设有一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5。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每个引流管5的一端皆竖向固定连接在密封填料函4的底部并与之连通,两个引流管5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一水平纵向处于釜体1底部外的出料管6,在所述的出料管6上设有一排料阀61,用于将经两引流管5引流至出料管6内的渗漏料液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相较于现有设备,本实用新型的釜体1是卧式设置的,且采用对应设置的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3代替传统的桨式叶轮,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与搅拌轴2之间形成用于料液对流的通路,因此本实用新型无需在螺带外缘与釜体1内壁间预留出较大的空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的外径可以与釜体1的内径相匹配,从而扩展了釜内物料直接被螺带带动而混合搅拌的区域,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混合搅拌物料的效率。实际使用时两组相对设置的双头反向螺带3在搅拌轴2的带动下驱使釜内的料液翻转搅拌,使料液形成沿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外径-内径的相对旋流,料液混合搅拌的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物料混合反应的效率和目的产物的产率及纯度。
而且,本实用新型搅拌轴2左右两端与釜体1左右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密封填料函4,可利用密封填料函4内的密封填料实现釜体1与搅拌轴2间的高效密封,而且,本实用新型每个密封填料函4的底部皆连接有引流管5,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两个引流管5及时将经两个密封填料函4处渗漏出的料液向外导出,从而防止渗漏料液在本实用新型釜体1左右两端的轴端部堆积、集聚,有利于保持设备的卫生,同时也避免了因渗漏料液聚集造成的设备氧化、腐蚀,及污染釜内物料的弊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料管6收集经两引流管5向外导出的渗漏料液,避免了渗漏料液的跑冒滴漏,有利于维护设备的卫生状况,且实际使用时还可以通过排料阀61及时将出料管6内收集到的渗漏料液排出,防止渗漏料液聚集、堵塞出料管6及引流管5,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填料函4包括有活动套设于搅拌轴2上并固定嵌合在釜体1左/右端部壁面上的填料函本体41和通过螺杆锁紧固定连接在所述填料函本体41的开口端的填料压盖42。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函本体41靠近釜体1端部壁面的一侧内部设有回流腔室43,引流管5的上端竖直固定连接在填料函本体41的底部并与回流腔室43连通。填料函靠近其开口端的一侧内部设有填料腔室(图中未标示),所述的填料腔室与回流腔室43之间通过围绕在搅拌轴2上的分隔台阶44分隔。在填料腔室内填充有密封填料45,填料压盖42通过螺杆锁紧固定在填料函本体41上后可以将填料腔室内的密封填料45压紧在分隔台阶44一侧,从而实现釜体1端部与搅拌轴2之间的密封。
填料函本体41的回流腔室43靠近釜体1的端部壁面,填料腔室靠近填料函本体41的开口端,对回流腔室43起到密封效果,可以防止回流腔室43内的渗漏料液经填料函本体41的开口端漏出。实际使用过程中由釜体1端部与搅拌轴2之间渗漏出的料液首先会进入到回流腔室43内,并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到引流管5内,因此,只要通过排料阀61及时将进入到出料管6内的渗漏料液排出,就能够保证料液不会经釜体1端部与搅拌轴2的端部渗漏并集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填料45函4结构仅只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填料45函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计,保证能够将密封填料45函处渗漏出的料液及时导入引流管5并经出料管6排出即可。
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每组双头反向螺带3皆包括有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左半边部的正向搅拌螺带31和与该正向搅拌螺带31镜像对应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右半边部的反向搅拌螺带32,所述正向搅拌螺带31和反向搅拌螺带32相对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每组双头反向螺带3的左右两部分皆采用镜像相对结构设计,实际使用时可通过正向搅拌螺带31和反向搅拌螺带32搅动釜体1内的料液,使分处于正、反搅拌螺带两侧的料液由外向内、由两端向中间相对流动,并经正、反搅拌螺带与搅拌轴2之间形成的对流通路反向回流,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配合即可以使得釜体1内的料液形成多路沿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外径-内径的相对旋流,使料液的混合搅拌更充分,且相较于现有设备单向驱使料液混合搅拌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驱使料液从左右两端同时向搅拌轴2的中部混合搅拌,料液混合搅拌的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轴2为空心轴。空心结构的搅拌轴2可减轻其自身重量,有利于降低搅拌轴2的挠度,且有利于提高搅拌轴2的转速,降低设备功耗。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釜体1包括有竖直横向截面呈U型结构的U型筒体12,在该U型筒体12的筒壁上设有加热夹套13,加热夹套13内可以通入适当温度的热蒸汽或者导热油来为容置于U型筒体12内的料液进行加热,或者也可以在加热夹套13内设置电加热装置来为U型筒体12内的料液进行加热,从而促进料液中的各物料反应以提高目的产物的反应效率、产率和纯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轴2水平纵向转动连接在所述U型筒体12内呈半圆筒状的下部位置上,所述双头反向螺带3的下部外缘靠近U型筒体12下部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轴2水平纵向转动连接在U型筒体12内的下部,且双头反向螺带3的下部外缘靠近U型筒体12下部的内壁,能够有效避免U型筒体12的底部积料,实际使用时料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U型筒体12内呈半圆筒状的下部流动,双头反向螺带3被搅拌轴2带动旋转时能够充分地带动U型筒体12内的料液进行相对旋流并周向翻转搅动,使料液的混合搅拌更充分、更均匀,混合搅拌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参照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釜体1的左右两端对应固设有两个端板轴承座7,搅拌轴2的左右两轴端部分别伸出到釜体1左右两端外并分别通过一连接轴承71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端板轴承座7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于端板轴承座7上的连接轴承71将搅拌轴2轴向转动连接在釜体1上,端板轴承座7焊后整体加工,使搅拌轴2的同心度更好。实际使用过程中两端板轴承座7上的连接轴承71起主要的支撑搅拌轴2并引导其转动的作用,可有效降低釜体1左右两端部设置的密封填料45函4处承受的压力,进一步降低了密封填料45函4处向外渗漏料液的概率。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处于釜体1左侧的端板轴承座7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应处于该处连接轴承71左侧的减速机8,该减速机8上竖向固定连接有一驱动装置9,该驱动装置9优选的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其转动轴连接在该减速机8的驱动端上,减速机8的传动端与搅拌轴2的左侧轴端部连接,使得驱动装置9通过减速机8与搅拌轴2传动连接。
实际使用时驱动装置9通过减速机8驱使搅拌轴2旋转,并通过搅拌轴2驱使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在U型筒体12呈半圆筒状的下部内转动,进而带动U型筒体12内的料液进行相对旋流并周向翻转搅动,使料液的混合搅拌更充分、更均匀,混合搅拌的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仅仅为了表述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推导总结出其他一些对釜体1、搅拌轴2、撑杆21、双头反向螺带3、密封填料45函4、引流管5、出料管6、排料阀61等的调整或改动,或者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推导总结出的一些其他使用方法在此就不进行一一列举。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出的任何修改、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包括有用于容置料液的釜体(1)和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釜体(1)内的搅拌轴(2),其特征在于:釜体(1)卧式设置,所述的搅拌轴(2)上通过若干撑杆(21)对应连接有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3);搅拌轴(2)两端与釜体(1)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4),每个所述的密封填料函(4)上皆设有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5)皆连接在所述密封填料函(4)的底部,两个引流管(5)之间连接有一轴向处于所述釜体(1)底部外的出料管(6),所述的出料管(6)上设有排料阀(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双头反向螺带(3)皆包括有旋转绕设于所述搅拌轴(2)一端的正向搅拌螺带(31)和镜像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另一端的反向搅拌螺带(32),所述的正向搅拌螺带(31)和反向搅拌螺带(32)对应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2)为空心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1)包括有U型筒体(12),所述U型筒体(12)的筒壁上设有加热夹套(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2)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U型筒体(12)内的下部位置上,所述双头反向螺带(3)的下部外缘靠近U型筒体(12)下部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两端对应固设有两端板轴承座(7),所述的搅拌轴(2)其伸出到釜体(1)两端外的两轴端部分别通过一连接轴承(71)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端板轴承座(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的端板轴承座(7)上固设有驱动装置(9),所述的驱动装置(9)通过减速机(8)与所述的搅拌轴(2)传动连接。
CN202123058963.1U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Active CN216726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8963.1U CN216726750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8963.1U CN216726750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6750U true CN216726750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8963.1U Active CN216726750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6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3266U (zh) 一种双冷式结晶机
CN202022878U (zh) 一种丙烯聚合釜
CN210699684U (zh) 垂直搅拌器的搅拌机构
CN216726750U (zh)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CN219168432U (zh) 一种搅拌釜反应器
CN211871952U (zh) 微生物培养罐
CN112090324A (zh) 一种机械密封搅拌装置
CN218654102U (zh) 一种n,n-二甲基苄胺生产用混合加热装置
CN207190534U (zh) 一种环保印刷机用供墨箱
CN206715805U (zh) 一种灌封胶生产用的搅拌釜
CN213113114U (zh) 一种将家禽粪便转变成生物有机肥的发酵罐
CN210850894U (zh) 一种用于生产密封条的密封式炼胶装置
CN205055860U (zh) 一种卧式溶解机
CN209020274U (zh) 一种搅拌器冷却装置
CN209367788U (zh) 一种生产硅油的自动化包装设备
CN209137987U (zh) 可倾升盖式真空浓缩罐
CN209367787U (zh) 一种用于硅油生产的冷却装置
CN209502533U (zh) 一种厨房垃圾好氧发酵装置
CN208574610U (zh) 一种润滑油脂反应釜
CN219546820U (zh) 一种循环水阻垢剂加药装置
CN211098483U (zh) 螺带式搅拌桨
CN110681276A (zh) 螺带式搅拌桨
CN213032334U (zh) 一种pvc热稳定剂搅拌装置
CN209501672U (zh) 一种新型重排反应釜
CN211936559U (zh) 一种悬臂锥形双螺旋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ou Yan

Inventor after: Li 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u

Inventor after: Sun Zhongxin

Inventor after: Zhao Xu

Inventor after: Mi Chao

Inventor before: Dou Y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u

Inventor before: Sun Zhongxin

Inventor before: Zhao Xu

Inventor before: Mi Ch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