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0055U - 侧板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侧板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0055U
CN216720055U CN202122838744.9U CN202122838744U CN216720055U CN 216720055 U CN216720055 U CN 216720055U CN 202122838744 U CN202122838744 U CN 202122838744U CN 216720055 U CN216720055 U CN 216720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w channel
plate body
battery modul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87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
鲁伟艳
刘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87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0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0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0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板及电池模组,其中,侧板用于安装于电池组的侧部,包括第一板体、连接板及第二板体,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第二板体连接于连接板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一板体、连接板及第二板体围合形成流道,流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在侧板的内部设置流道,冷却液可通过侧板的流道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液冷管,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部件数量,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侧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板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组的充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的底部通常设置有液冷管,以将内部的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但电池模组的部件较多,重量较重,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侧板,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部件数量,从而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降低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侧板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侧板,用于安装于电池组的侧部,包括第一板体、连接板及第二板体,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第二板体围合形成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侧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电池模组侧板的内部设置流道,冷却液可通过电池模组侧板的流道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液冷管,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部件数量,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隔筋,所述分隔筋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分隔筋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分隔筋平行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流道分隔为多个子流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筋设置有多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及流道部,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流道部围合形成所述流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流道部的组合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相对所述主体凸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冷管接头,所述液冷管接头连接于所述凸出部,所述液冷管接头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液冷管接头连通于所述进液口,另一个所述液冷管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液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凹槽的槽底围合形成所述流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开设有连接孔。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及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侧板,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均接触于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部。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具有供冷却液通过的流道的侧板,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部件数量,从而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侧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侧板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第二板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侧板100,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第二板体130,主体131,连接孔1311,流道部132,凹槽1321,翻边133,分隔筋140,液冷管接头150,流道160,进液口161,出液口162,子流道163,凸出部170,电池组200,单体电池210,端板300,连接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侧板100,用于安装于电池组200的侧部,包括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连接板120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120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110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第二板体130连接于连接板120远离第一板体110的一侧,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围合形成流道160,流道160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161和出液口162。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为体现流道160的内部结构,对图2进行透视处理。侧板100包括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连接板120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120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110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第二板体130连接于连接板120远离第一板体110的一侧,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围合形成流道160,流道160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161和出液口162。在侧板100的内部设置流道160,冷却液可通过侧板100的流道160将电池组200产生的热量带走,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液冷管,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部件数量,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可一体成型。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设置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的厚度为0.7mm至1.2mm,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保证热传导效率。参照图1及图5,可在第二板体130上设置向电池组200的方向弯折的翻边133,翻边133抵接于电池组200的上部,能够对电池组200进行限位,限制电池组200在上下方向上的窜动。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00还包括分隔筋140,分隔筋14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板体110,分隔筋14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板体130,分隔筋140平行于连接板120,分隔筋140将流道160分隔为多个子流道163。
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侧板100还包括分隔筋140,分隔筋14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板体110,分隔筋14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板体130,分隔筋140能够提高侧板100整体的强度,提高对电池组200中的单体电池210的膨胀的限制作用;分隔筋140平行于连接板120,分隔筋140将流道160分隔为多个子流道163,冷却液从进液口161流向出液口162,分隔筋140平行于连接板120设置即为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设置,能够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分隔筋140的厚度等尺寸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设置分隔筋140的厚度为0.7mm至1.2mm,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保证热传导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筋140设置有多个。
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分隔筋140设置有三个,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板100整体的强度,提高对电池组200中的单体电池210的膨胀的限制作用;多个分隔筋140相互平行,冷却液从进液口161流向出液口162,多个分隔筋140均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设置,能够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分隔筋140的具体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量,可综合考虑强度需求及重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120沿第二板体130的长度方向设置。
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板120沿第二板体130的长度方向设置,参照图5,冷却液能够沿第二板体130的长度方向流动,经过电池组200内的每一单体电池210,从而带走单体电池210产生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侧板100还设置有分隔筋140时,分隔筋140同样沿第二板体130的长度方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板体130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131及流道部132,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流道部132围合形成流道160。
例如,如图3至图4所示,第二板体130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131及流道部132,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流道部132围合形成流道160。参照图1、图2及图5,流道160仅覆盖第二板体130的一部分,能够减小侧板100的体积,减少空间占用,提升电池模组的轻量化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需求的流道160设置位置,可适应性设计第二板体130的结构,例如,参照图3及图4,可设置第二板体130包括两个主体131和一个流道部132,两个主体131分别设置于流道部132的两侧,从而使流道160位于侧板100整体的中部。主体131及流道部132可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流道部132的组合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出部170,凸出部170相对主体131凸出。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流道部132的组合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出部170,凸出部170相对主体131凸出。参照图5,侧板100安装于电池组200的侧部后,凸出部170相对主体131凸出,便于与外部冷却液供给装置进行连接,结构布局较为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00还包括液冷管接头150,液冷管接头150连接于凸出部170,液冷管接头150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液冷管接头150连通于进液口161,另一个液冷管接头150连通于出液口162。
例如,如图2所示,侧板100还包括液冷管接头150,液冷管接头150连接于凸出部170,液冷管接头150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液冷管接头150连通于进液口161,另一个液冷管接头150连通于出液口162。液冷管接头150能够作为外部冷却液供给和/或回收装置与流道160的衔接部件,冷却液经过其中一个液冷管接头150通过进液口161进入流道160,而后通过出液口162经过另一个液冷管接头150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液冷管接头150的壁厚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设置液冷管接头150的壁厚为2mm至3mm。液冷管接头150与凸出部17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液冷管接头150可焊接于凸出部170,焊接的连接强度较高,且能够保证一定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液从接缝处漏出。液冷管接头150与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第二板体130之间可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流道部132开设有凹槽1321,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凹槽1321的槽底围合形成流道160。
例如,如图4所示,流道部132开设有凹槽1321,参照图3,第一板体110、连接板120及凹槽1321的槽底围合形成流道160。流道部132开设凹槽1321后厚度降低,参照图5,有利于流道160中的冷却液与电池组200进行热交换,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31开设有连接孔1311。
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主体131开设有连接孔1311,连接孔1311位于流道160的外部,侧板100可通过连接孔1311与其他部件连接,从而构成完整的电池模组框架。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00的材料为铜或铝。
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均较好,采用铜或铝制成的侧板100能够提高电池组200的散热效率,保证散热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200及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侧板100,电池组20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10,多个单体电池210依次堆叠;侧板100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100分别位于电池组200的两侧,每一侧板100均接触于每一单体电池210的侧部。
例如,如图5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200及侧板100,电池组20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10,多个单体电池210依次堆叠;侧板100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100分别位于电池组200的两侧,每一侧板100均接触于每一单体电池210的侧部。采用具有供冷却液通过的流道的侧板100,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部件数量,从而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5,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300,端板300设置有两个,两个端板300分别位于电池组200的两端,每一所述端板300均连接于两个侧板100,两个端板300与两个侧板100围合成矩形框,电池组200容纳于矩形框的内部。端板300与侧板1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参照图1及图2,可在第二板体130上开设连接孔1311,参照图5,连接件400穿设于连接孔1311并连接于端板300,从而连接端板300与侧板100,连接件400可以为铆钉、螺钉等;此外,端板300与侧板100之间也可通过焊接、胶接等方式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侧板,用于安装于电池组的侧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体;
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
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第二板体围合形成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筋,所述分隔筋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分隔筋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分隔筋平行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流道分隔为多个子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及流道部,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流道部围合形成所述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流道部的组合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相对所述主体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管接头,所述液冷管接头连接于所述凸出部,所述液冷管接头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液冷管接头连通于所述进液口,另一个所述液冷管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凹槽的槽底围合形成所述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开设有连接孔。
10.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依次堆叠;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均接触于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部。
CN202122838744.9U 2021-11-18 2021-11-18 侧板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720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8744.9U CN216720055U (zh) 2021-11-18 2021-11-18 侧板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8744.9U CN216720055U (zh) 2021-11-18 2021-11-18 侧板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0055U true CN216720055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8744.9U Active CN216720055U (zh) 2021-11-18 2021-11-18 侧板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0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51954B1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EP2866296B1 (en) Cell module assembly
CN214280062U (zh) 液冷电池包
CN107112612B (zh) 用于电池热管理应用的逆流式热交换器
JP7091971B2 (ja) 電池ユニット
JP5810422B2 (ja) 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
TW201914091A (zh) 具有換熱功能的電池包殼體和電池包
CN114665188B (zh)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US20150214531A1 (en) Battery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JP2013134993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2008159440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PL211980B1 (pl) Moduł baterii elektrycznych stabilizowany termicznie
KR20170079191A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113471604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TWM574763U (zh) 具有換熱功能的電池包殼體和電池包
CN116544547A (zh) 一种三面液冷的大圆柱电池系统
CN210489777U (zh) 电池热控制装置
CN216720055U (zh) 侧板及电池模组
CN116960529A (zh) 电池包、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CN112599903A (zh) 液冷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6720056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824197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其电池包、车辆
CN214043820U (zh) 液冷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4043782U (zh) 液冷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4281963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 Weiyan

Inventor after: Liu Yong

Inventor before: Liu Jia

Inventor before: Lu Weiyan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