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6661U -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6661U
CN216716661U CN202123407456.4U CN202123407456U CN216716661U CN 216716661 U CN216716661 U CN 216716661U CN 202123407456 U CN202123407456 U CN 202123407456U CN 216716661 U CN216716661 U CN 216716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groove
making
ice making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074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佗
陈占晖
钱超
司增强
孙明星
刘寸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074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6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6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6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制冰盒包括冰槽,形成于所述制冰盒;流通槽,适于流通冷媒且相邻所述冰槽设置,所述流通槽对应所述冰槽的换热壁面为非平面,所述流通槽的流体出口处于所述流通槽的最低点。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冰盒,通过将流通槽中对应冰槽的换热壁面设置成非平面,进而增大了冷媒与冰槽的换热面积,使得冷媒流经流通槽时,冷媒能够与冰槽充分接触,进而使得冷媒能够与冰槽进行充分的换热,保证了冷媒中的冷量能够传递给冰槽,缩短了冰槽冷却的时间,提高了冰槽的制冰效率。保证在脱冰时,流通槽中的冷媒能够及时排出,避免了流通槽中残存的冷媒对加热脱冰的影响。

Description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采用冰槽制冰的制冰盒中,冰槽底部的冰槽通道均为矩形结构,这就导致冰槽流经冰槽通道时,与冰槽接触面积不充分,使得冰槽降温速度慢,导致制冰时间变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冰盒,能够增大冷媒与冰槽的换热面积,提升制冰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冰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盒,包括:
冰槽,形成于所述制冰盒;
流通槽,适于流通冷媒且相邻所述冰槽设置,所述流通槽对应所述冰槽的换热壁面为非平面,所述流通槽的流体出口处于所述流通槽的最低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冰盒,通过将流通槽中对应冰槽的换热壁面设置成非平面,进而增大了冷媒与冰槽的换热面积,使得冷媒流经流通槽时,冷媒能够与冰槽充分接触,进而使得冷媒能够与冰槽进行充分的换热,保证了冷媒中的冷量能够传递给冰槽,缩短了冰槽冷却的时间,提高了冰槽的制冰效率。通过将流通槽的流体出口设置成位于流通槽的最低点的形式,能够保证在脱冰时,流通槽中的冷媒能够及时排出,避免了流通槽中残存的冷媒对加热脱冰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槽的壁面与所述换热壁面的结构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壁面为形成于所述流通槽的顶壁且朝向所述流通槽的底壁方向弯曲的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壁面为形成于所述流通槽的顶壁的波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盒包括盒体和底座,所述流通槽形成于所述盒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流通槽中形成有适于增大冷媒与所述冰槽的换热面积的第一换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与所述盒体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盒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由所述流通槽的流体入口向流体出口的方向,所述流通槽的高度逐渐降低。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组件,包括储冰盒以及上述的制冰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冰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的制冰盒,能够缩短冰槽的冷却时间,提高制冰组件的制冰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冰盒或者上述的制冰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制冰盒或者上述的制冰组件,能够提升该制冷设备的制冰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冰盒,通过将流通槽中对应冰槽的换热壁面设置成非平面,进而增大了冷媒与冰槽的换热面积,使得冷媒流经流通槽时,冷媒能够与冰槽充分接触,进而使得冷媒能够与冰槽进行充分的换热,保证了冷媒中的冷量能够传递给冰槽,缩短了冰槽冷却的时间,提高了冰槽的制冰效率。通过将流通槽的流体出口设置成位于流通槽的最低点的形式,能够保证在脱冰时,流通槽中的冷媒能够及时排出,避免了流通槽中残存的冷媒对加热脱冰的影响。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冰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的制冰盒,能够缩短冰槽的冷却时间,提高制冰组件的制冰效率。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制冰盒或者上述的制冰组件,能够提升该制冷设备的制冰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冰组件安装于冰箱的示意性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冰组件安装于冰箱的示意性侧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冰组件安装于冰箱的示意性侧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冰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冰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冰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冰盒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冰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制冰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冰盒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槽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与底座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与底座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盒体与底座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制冷设备;102、制冰室;104、制冰盒;106、储冰盒;108、制冰管路;110、换热管段;112、储冰风路;114、制冷回路;116、驱动件;118、换热器;120、制冷蒸发器;122、制冰蒸发器;124、蓄冷剂管;126、盒体;128、底座;130、冰槽;132、流通槽;134、换热壁面;136、第一换热结构;138、流体出口;140、流体入口;142、制冷间室;144、第一安装腔;146、第一进风管;148、第一回风管;150、第二风机;152、第一风门;154、第二风门;156、控制器;158、第二进风管;160、第二回风管;162、第三风门;164、第四风门;166、密封件;168、第三风机;170、第二换热结构;172、制冰组件;174、第一风机;176、蓄冷罐;178、安装空间;180、工作空间;182、第一控制模块;184、第二控制模块;186、处理器;188、通信接口;190、存储器;192、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100,该制冷设备100包括制冰室102以及设置在制冰室102内部的制冰盒104和储冰盒106,在竖直方向上,制冰盒104位于储冰盒106的上方。通过这样设置,当制冰盒104制冰完成后,可以向下翻转以实现脱冰,由制冰盒104脱出的冰块可以掉入到储冰盒106中。在脱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制冰盒104底部的加热丝对制冰盒104进行加热完成脱冰。
制冰盒104包括盒体126,盒体126中设置有多个冰槽130,在实际制冰时,可以向冰槽130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并通过对制冰盒104的降温实现制冰。
在冰槽130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8,在制冰盒104中形成有流通槽132,该流通槽132中用于通入制冷剂、蓄冷剂等冷媒以实现对冰槽130的降温、制冷。以蓄冷剂为例,为了实现将蓄冷剂通入流通槽132的目的,在流通槽132上设置有流体入口140和流体出口138,流体入口140用于将蓄冷剂通入流通槽132,流体出口138用于将流通槽132中的蓄冷剂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冰槽130的降温、制冷可以通过向冰槽130的底部通入蓄冷剂的方式实现。为了防止蓄冷剂的泄漏,在冰槽130和底座128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166。例如,密封件166可以是密封圈、密封垫等。
可以理解的是,形成在制冰盒104中的流通槽132即为制冰管路108中的换热管段110,换热管段110用于实现与制冰盒104的热交换。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将制冰管路108贴合于制冰盒104的形式来形成制冰制冰管路108中的换热管段110。在这种实施例中,制冰管路108可以贴合于制冰盒104的底部或者侧部,只要能够将制冰管路108中的冷量传递给制冰盒104中的冰槽130即可。
如前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使用通入蓄冷剂的方式实现对冰槽130的降温、制冷,因此,为了保证蓄冷剂能够与冰槽130充分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槽130以及流通槽132至少可以设置成如下几种方式。
设置方式一:
在这种设置方式中,冰槽130的底部可以设置成弧面,相应的,流通槽132对应冰槽130的换热壁面134为朝向流通槽132的底部弯曲的弧面。如图12和图14所示,流通槽132的截面形状可以大致呈凹字形。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流通槽132对应冰槽130的换热壁面134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可以将流通槽132对应冰槽130的换热壁面134设置成波浪形、锯齿形等形状,只要能够增大冰槽130底部与流通槽132的接触面积即可。
设置方式二:
在这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2所示,可以在流通槽132中设置若干第一换热结构136,这里提及的第一换热结构136可以是翅片、换热片等。以第一换热结构136是翅片为例,翅片可以设置在冰槽130的底部并伸入到流通槽132中,当流通槽132中流过蓄冷剂的时候,蓄冷剂能够与翅片发生充分的热交换,同时,翅片也能够在蓄冷剂中形成紊流,当翅片与蓄冷剂换热完成后,翅片再将冷量传递到冰槽130中。当然,也可以将翅片设置在底座128上,通过这样设置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或者同时将翅片设置在冰槽130的底部以及底座128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翅片与冰槽130、流通槽13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下面就翅片的设置方式进行简单说明,可以将翅片设置成沿着流通槽13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着流通槽13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小,这样能够防止翅片对蓄冷剂的流动产生阻力。还可以将翅片设置成沿着流通槽13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形式,翅片的倾斜方向可以沿着蓄冷剂的流动方向设置。也即,由蓄冷剂的流入方向向蓄冷剂的流出方向,翅片逐渐倾斜。
设置方式三:
在这种设置方式中,可以将设置方式一与设置方式二进行组合,也即,将流通槽132对应冰槽130的换热壁面134设置成朝向流通槽132的底部弯曲的形式,同时在冰槽130的底部和底座128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翅片以提高蓄冷剂与冰槽130的换热效率。
设置方式四:
在这种设置方式中,可以沿着流通槽132的长度方向,在如图14所示的流通槽132的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间隔设置若干隔板,相邻两个隔板相互错位设置,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蓄冷剂进入流通槽132后在流通槽132内以弯折的路径流动,这样能够延长蓄冷剂在流通槽132内的流动时长,进而延长了蓄冷剂与冰槽130的接触时间,以使得蓄冷剂与冰槽130能够发生充分的热交换。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提高冰槽130与蓄冷剂的换热效率,例如,还可以直接将流通槽132设置成弯折形,通过将流通槽132设置成弯折形,可以延长蓄冷剂在流通槽132内的流动时长,这样能够相应的延长蓄冷剂与冰槽130的接触时长,进而实现对冰槽130的全面降温、制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对蓄冷剂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在制冰管路108上还设置有驱动件116,这里提及的驱动件116可以是泵。
当流通槽132中通入制冷剂时,制冰回路可以直接连通于制冷回路114。制冰回路可以并联于冷藏间室的蒸发器回路中,也可以并联于冷冻间室的蒸发器回路中,还可以直接串联在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冰槽130的降温、冷却方式采用将制冷剂、蓄冷剂等冷媒通入流通槽132的方式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蓄冷剂的冷却方式可以采用将制冰管路108通入换热器118的形式来实现。
通过将制冰管路108通入换热器118的形式能够实现对制冰管路108的降温,当制冰管路108温度降低后,可以将冷量传递给制冰管路108中的蓄冷剂。由此,在换热器118中设置有用于通入蓄冷剂的第一进液管和用于排出蓄冷剂的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构成了用于流通蓄冷剂的蓄冷剂管124。对于蓄冷剂管124的冷却可以采用冷藏间室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冷冻间室中的制冷蒸发器120或者给其他制冷间室142供冷的制冷蒸发器120。
为了提升换热器118的换热性能,在换热器118上还设置有第二换热结构170,第二换热结构170可以是形成在换热器118表面的翅片、凸起等能够增加换热器118表面积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118的换热方式至少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换热方式一:
在这种换热方式中,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对换热器118进行降温。制冷蒸发器120安装在制冷间室142的第一安装腔144中。相应的,由于需要将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的冷量导向至换热器118,在换热器118与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之间设置有第一进风管146和第一回风管148,在第一进风管146中设置有第一风门152,在第一回风管148中设置有第二风门154,在安装有制冷蒸发器120的第一腔室中还设置有第一风机174。当换热器118需要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一风机174,并同时打开第一风门152和第二风门154,将制冷蒸发器120中的冷量通过第一进风管146吹向换热器118,冷风吹过换热器118后,将换热器118的热量带走并经过第一回风管148流回至制冷蒸发器120中,以此形成对换热器118降温的风冷循环。
当蓄冷剂经过第一进液管流入换热器118后,就能够通过与换热器118的换热实现降温,当蓄冷剂经过第一出液管流出换热器118后,再进入流通槽132即可实现对冰槽130的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可以使用冷藏间室、冷冻间室或者给其他制冷间室142供冷的制冷蒸发器120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实现对换热器118的降温。
换热方式二:
在这种换热方式中,与换热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可以在制冰室102中设置一个第二风机150。当换热器118需要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二风机150,将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中的冷量通过第一进风管146引向换热器118,冷风吹过换热器118后,将换热器118的热量带走并经过第一回风管148流回至制冷蒸发器120中,以此形成对换热器118降温的风冷循环。这样能够通过增设第二风机150,实现对制冷间室142和换热器118的分别制冷。也即,当制冷间室142需要制冷时,可以单独开启第一风机174;当换热器118需要换热时,可以同时开启第一风机174和第二风机150。
当蓄冷剂经过第一进液管流入换热器118后,就能够通过与换热器118的换热实现降温,当蓄冷剂经过第一出液管流出换热器118后,再进入流通槽132即可实现对冰槽130的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可以使用冷藏间室、冷冻间室或者给其他制冷间室142供冷的制冷蒸发器120中的至少一个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实现对换热器118的降温。
换热方式三:
在这种换热方式中,可以通过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对换热器118实现降温。由此,在换热器118中除了设置有用于流通蓄冷剂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之外,还设置有用于通入制冷剂的第二进液管和用于排出制冷剂的第二出液管。当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进液管流入换热器118后,能够实现对换热器118的降温并将换热器118的热量带走,再通过第二出液管流出换热器118后进入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中,以此形成对换热器118的液冷循环。
当蓄冷剂经过第一进液管流入换热器118后,就能够通过与换热器118的换热实现降温,当蓄冷剂经过第一出液管流出换热器118后,再进入流通槽132即可实现对冰槽130的降温。
在上述三种换热方式中,换热器118可以安装在制冰室102,相应的,可以在制冰室102中设置一个第二安装腔用于安装换热器118,例如,第二安装腔可以设置在制冰室102的外侧,这样能够避免换热器118占用制冰室102内部的空间。换热器118还可以安装在其他的制冷间室142中。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提及的第二安装腔即为换热器118的安装空间178,制冰室102的工作空间180即为实际制冰时的内部空间。
换热方式四:
在这种换热方式中,可以在制冷回路114中并联一个制冰蒸发器122,并通过制冰蒸发器122对换热器118进行换热。或者可以在制冰蒸发器122的循环回路与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之间设置一个控制阀,当存在制冰需求时,开启该控制阀,能够实现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与制冰蒸发器122的循环回路的组合控制。
制冰蒸发器122和换热器118之间可以通过管路进行连接,或者通过风冷的形式将制冰蒸发器122上的冷量吹向换热器118。例如,在这种换热方式中,可以通过微通道的形式将换热器118与制冰蒸发器122进行连接,此时,换热器118可以设置在制冰室102上的第二安装腔中。同时,通过微通道连接换热器118和制冰蒸发器122,能够将换热器118的结构缩小,实现换热器118的小型化,而且这样设置的热损失较小。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几种降温方式相互结合以进一步地提升对于换热器118的降温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制冰结束需要脱冰时,为了保证流通槽132中的蓄冷剂尽快回流,可以将制冰盒104设置成倾斜的形式,或者仅将制冰回路中的换热管段110设置成倾斜的形式。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将换热管段110的流体出口138设置成位于换热管段110的最低点的形式。
如图3所示,用于与蓄冷剂进行换热的换热器118、用于驱动蓄冷剂流动的驱动件116以及用于储存蓄冷剂的蓄冷罐176可以设置在制冷设备100中靠近后部的位置。由此,制冰盒104的倾斜方向可以由换热管段110的流体入口140向换热管段110的流体出口138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也即,参见图3,当换热器118、驱动件116以及蓄冷罐176设置在靠近制冷设备100的后部的位置时,可以将制冰盒104的左侧设置的相对较高,将制冰盒104的右侧设置的相对较低。相应的,换热管段110的左侧设置的相对较高,换热管段110的右侧设置的相对较低。这样一来,当制冰结束后,流通槽132中的蓄冷剂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回流至蓄冷罐176中。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流通槽132中存留有蓄冷剂导致加热丝加热速率慢的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了脱冰的效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换热管段110的形式设置成阶梯状,也即,将换热管段110的形式设置成由流体入口140的方向向流体出口138的方向阶梯式降低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蓄冷剂回流的速率,蓄冷罐176的存储空间的体积大于制冰管路108中全部蓄冷剂的体积,也即,假设制冰管路108中流动的蓄冷剂的体积总和为4升,则蓄冷罐176的存储空间的体积为5升。通过这样设置,当制冰结束后,制冰管路108中的蓄冷剂能够快速回流至蓄冷罐176中。这样一来,当加热丝工作时,流通槽132中不再存留有蓄冷剂,进而能够保证加热丝对于冰槽130的加热效率,实现快速脱冰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储冰盒106的降温方式采用风冷的形式实现,相应的,在制冷设备100包括有储冰风路112。如前所述,由于制冰盒104制冰管路108的方式实现制冰,而储冰盒106采用储冰风路112的方式实现储冰,这样一来,当制冰盒104处于加热脱冰的状态时,储冰盒106可以单独通过储冰风路112的形式实现低温储冰,因此,储冰盒106的温度并不会受到加热脱冰的影响,进而能够避免储冰盒106中储存的冰块融化,保证了储冰盒106的储冰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冰风路112的冷源至少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冷源:
实现方式一: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作为储冰风路112的冷源,也即,可以采用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的冷量对储冰盒106进行降温。相应的,由于需要将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的冷量导向至储冰盒106,在储冰盒106与安装制冷蒸发器120的第一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进风管146和第一回风管148,第一进风管146连通与第一安装腔144和制冰室102之间并与储冰盒106的顶部相对应,第一回风管148连通于第一安装腔144和制冰室102之间并与储冰盒106的底部相对应。在第一进风管146中设置有第一风门152,在第一回风管148中设置有第二风门154,在安装有制冷蒸发器120的第一腔室中还设置有第一风机174。当储冰盒106需要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一风机174,并同时打开第一风门152和第二风门154,将制冷蒸发器120中的冷量通过第一进风管146吹向储冰盒106,冷风吹过储冰盒106后,将储冰盒106的热量带走并经过第一回风管148流回至制冷蒸发器120中,以此形成对储冰盒106降温的风冷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可以使用冷藏间室、冷冻间室或者给其他制冷间室142供冷的制冷蒸发器120中的至少一个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实现对储冰盒106的降温。
实现方式二: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与实现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可以在制冰室102中设置一个第二风机150,第二风机150位于储冰盒106和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的风路上。当储冰盒106需要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二风机150,将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中的冷量通过第一进风管146引向储冰盒106,冷风吹过储冰盒106后,将储冰盒106的热量带走并经过第一回风管148流回至制冷蒸发器120中,以此形成对储冰盒106降温的风冷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可以使用冷藏间室、冷冻间室或者给其他制冷间室142供冷的制冷蒸发器120中的至少一个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实现对储冰盒106的降温。
实现方式三: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制冷回路114中并联一个制冰蒸发器122,并通过制冰蒸发器122产生的冷量对储冰盒106进行降温。或者可以在制冰蒸发器122的循环回路与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之间设置一个控制阀,当储冰盒106存在制冷需求时,开启该控制阀,能够实现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与制冰蒸发器122的循环回路的组合控制。
可以通过在制冰蒸发器122和储冰盒106之间增设一个第三风机168的形式,将制冰蒸发器122上的冷量吹向储冰盒106。
实现方式四: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在上述几种实现方式中分别增设一个换热器118,并通过上述几种实现方式分别对换热器118进行降温,再在换热器118与储冰盒106之间设置一个第三风机168,通过第三风机168将换热器118附近温度较低的冷气吹至储冰盒106。
例如,将实现方式一与换热器118进行结合,可以通过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作为换热器118的冷源,也即,可以采用制冷间室142中的制冷蒸发器120的冷量对换热器118进行降温。相应的,由于需要将换热器118位置处的冷量导向至储冰盒106,在储冰盒106与安装换热器118的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进风管158和第二回风管160,在第二进风管158中设置有第三风门162,在第二回风管160中设置有第四风门164,在安装有制冷蒸发器120的第一腔室中还设置有第一风机174。当储冰盒106需要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一风机174,并同时打开第三风门162和第四风门164,将制冷蒸发器120中的冷量通过第一进风管146吹向换热器118,冷风吹过换热器118后,将换热器118的热量带走并经过第一回风管148流回至制冷蒸发器120中。换热器118的温度降低后,开启第三风机168以及第三风门162和第四风门164,通过第三风机168将换热器118位置处的冷风经过第二进风管158吹至储冰盒106,将储冰盒106的热量带走并经过第二回风管160流回换热器118,以此形成对储冰盒106降温的风冷循环。
实现方式五: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制冷设备100的制冷回路114对换热器118实现降温,再在换热器118与储冰盒106之间设置一个第三风机168,通过第三风机168将换热器118附近温度较低的冷气吹至储冰盒106。
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换热器118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在制冰室102外侧的第二腔室中或者直接安装在制冰室102内。
实现方式六: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在制冰管路108与储冰盒106对应的位置处增设一个第三风机168的方式实现。当蓄冷剂流经制冰管路108时,制冰管路108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再通过第三风机168将制冰管路108周围的冷气吹至储冰盒106。
实现方式七: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在制冷回路114与储冰盒106对应的位置处增设一个第三风机168的方式实现。当制冷剂流经制冷回路114时,制冷回路114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再通过第三风机168将制冷回路114周围的冷气吹至储冰盒106。
实现方式八: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制冷间室142直接为储冰盒106供冷,例如,可以将冷冻间室中的冷气直接导入到储冰盒106的位置处以实现上述目的。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述几种实现方式相互结合以进一步地提升对于储冰盒106的降温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控制器156,控制器156适于基于制冰室102的工作状态切换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中至少一个的工作状态。
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100至少可以具有如下几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在制冰时,可以单独开启制冰回路,储冰风路112可以保持关闭也可以开启,此时,通过制冰回路的开启能够实现快速的制冰;
在脱冰时,可以关闭制冰回路,开启储冰风路112,此时,能够实现快速的脱冰,同时保证储冰盒106中的温度不会受到加热脱冰的影响;
在储冰时,可以单独开启储冰风路112,制冰回路可视制冰需求选择开启或者关闭。
也即,在面对上述几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时,控制器156可以灵活地控制制冰管路108、储冰风路112的工作状态,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液冷的方式对制冰盒104进行降温,使用风冷的方式对储冰盒106进行降温,能够实现对制冰盒104和储冰盒106的分别降温,且这两个降温过程可以相互独立。这样一来,当制冰盒104处于加热脱冰的状态时,储冰盒106的温度并不会受到制冰盒104加热的影响,能够保证储冰盒106的储冰效率。当不需要制冰时,仍然能够实现对储冰盒106的降温,避免了储冰盒106中冰块的融化。
通过将换热管段110设置成倾斜的形式,能够保证在制冰盒104加热脱冰时,制冰盒104底部的蓄冷剂能够快速回流至蓄冷罐176中,保证了加热脱冰的效率。
通过在制冰盒104的流通槽132中设置第一换热结构136,或者将流通槽132对应冰槽130的换热壁面134设置成弧形的形式,能够提高蓄冷剂与冰槽130的接触面积,提高制冰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可以是制冰组件172(也即制冰机)、冰箱、冰柜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确定制冰室102进入冷冻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开启;
步骤20、确定制冰室102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断开。
在步骤10中,若制冰室102进入冷冻状态,则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同时开启,以降低制冰室102内部的温度,这样更加方便制冰。
在步骤20中,若制冰室102进入脱冰或者化霜的状态,为了方便制冰盒104脱冰和化霜,关闭制冰管路108,此时储冰风路112可以根据储冰盒106内的储冰情况选择继续开启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21、确定制冰盒104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控制储冰风路112开启。
在步骤21中,若制冰盒104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则证明存在脱冰的需求,为了保证储冰盒106内的冰块不受脱冰、化霜的影响,储冰风路112开启以对储冰盒106进行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22、确定储冰盒106存放有冰块,控制储冰风路112开启;
步骤23、确定储冰盒106不存放有冰块,控制储冰风路112关闭。
在步骤22中,当储冰盒106中存放有冰块时,为了保证冰块的干燥、坚硬,控制储冰风路112开启以对储冰盒106进行降温;
在步骤23中,当储冰盒106中未存放有冰块时,为了降低能耗,控制储冰风路112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24、确定储冰盒106内进入满冰状态,控制储冰风路112开启。
在步骤24中,若储冰盒106内为满冰的状态,为了保证冰块的干燥、坚硬,控制储冰风路112开启以对储冰盒106进行降温。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182,用于确定制冰室102进入冷冻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开启;
第二控制模块184,用于确定制冰室102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断开。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86(processor)、通信接口188(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存储器190(memory)和通信总线192,其中,处理器186,通信接口188,存储器190通过通信总线192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186可以调用存储器19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确定制冰室102进入冷冻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开启;
确定制冰室102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断开。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9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190(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90(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
确定制冰室102进入冷冻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开启;
确定制冰室102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断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86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
确定制冰室102进入冷冻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和储冰风路112开启;
确定制冰室102进入脱冰状态或者化霜状态,控制制冰管路108断开。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冰槽,形成于所述制冰盒;
流通槽,适于流通冷媒且相邻所述冰槽设置,所述流通槽对应所述冰槽的换热壁面为非平面,所述流通槽的流体出口处于所述流通槽的最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槽的壁面与所述换热壁面的结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壁面为形成于所述流通槽的顶壁且朝向所述流通槽的底壁方向弯曲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壁面为形成于所述流通槽的顶壁的波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盒包括盒体和底座,所述流通槽形成于所述盒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流通槽中形成有适于增大冷媒与所述冰槽的换热面积的第一换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与所述盒体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盒,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流通槽的流体入口向流体出口的方向,所述流通槽的高度逐渐降低。
9.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冰盒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盒。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盒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组件。
CN202123407456.4U 2021-12-30 2021-12-30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716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07456.4U CN216716661U (zh) 2021-12-30 2021-12-30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07456.4U CN216716661U (zh) 2021-12-30 2021-12-30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6661U true CN216716661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07456.4U Active CN216716661U (zh) 2021-12-30 2021-12-30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6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9624B1 (ko) 냉장고
KR101637443B1 (ko) 냉장고용 제상히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109764604B (zh) 冰箱回风道组件及冰箱
CN216716661U (zh)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6716660U (zh) 制冰盒、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595187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6412570A (zh) 制冰组件、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6412580A (zh) 制冰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16412584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WO2023123260A1 (zh) 制冰组件和制冷设备
WO2023123271A1 (zh) 制冰组件、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WO2023123258A1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KR101754374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CN214537002U (zh) 制冰组件及冰箱
CN212585119U (zh) 用于空调器的蓄冷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046341B (zh) 一种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CN215951878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0864491A (zh) 冰箱
CN218821109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20338770U (zh) 冷柜
JP3857902B2 (ja) 冷蔵庫
CN218821223U (zh) 用于冷柜的化霜装置及冷柜
CN218846561U (zh) 冷柜
CN219318765U (zh) 制冷设备的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18523815U (zh) 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