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9549U -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09549U CN216709549U CN202123211571.4U CN202123211571U CN216709549U CN 216709549 U CN216709549 U CN 216709549U CN 202123211571 U CN202123211571 U CN 202123211571U CN 216709549 U CN216709549 U CN 2167095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ping
- shock
- handlebar
- shock absorbing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把减震结构,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连接板内,所述连接板适于连接前叉,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手把;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在连接件内设置减震组件,震动组件设有减震件和垫圈,减震件对震动时连接件的径向移动和轴向移动起到的限位作用,减轻连接件的震动,从而有效减弱传递到车把的震感,对骑行人员的影响较小;减震组件内的减震件、垫圈均设有两个,分别连接在连接件的两端,减震效果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手把与前叉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连接,因此车轮上的震动直接通过前叉传导至车把,骑行人员在骑行时受到的震感比较明显,会给骑行人员带来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摩托车的手把减震效果不佳,给骑行人员带来不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连接板内,所述连接板适于连接前叉,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手把;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套筒和垫圈,所述套筒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减震件之间,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减震件与所述垫圈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连接,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二减震部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减震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减震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减震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手把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适于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设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设有两个。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连接件内设置减震组件,震动组件设有减震件和连接件等,减震件对震动时连接件的径向移动和轴向移动起到的限位作用,减轻连接件的震动,从而有效减弱传递到车把的震感,对骑行人员的影响较小;
(2)本实用新型中减震组件内的减震件、垫圈均设有两个,分别连接在连接件的两端,减震效果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减震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减震组件安装后的截面图;
图3为安装减震组件后手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组件;2、连接板;11、连接件;12、套筒;13、减震件;14、垫圈;131、第一减震部;132、第二减震部;3、螺母;4、手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把减震结构,包括减震组件1,减震组件1设置于连接板2内,连接板2适于连接前叉,减震组件1连接手把4;减震组件1包括连接件11和减震件13,减震件13套设于连接件11。
具体地,减震组件1埋设于连接板2件内,连接件11的一端与手把4连接,连接件11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板2并伸出于连接板2底部,减震件13与连接板2直接接触;当震动产生时,由前叉传导至连接板2,连接板2相对减震组件1发生位移,对减震组件1产生碰撞使其震动移动,减震件13对连接板2的碰撞缓冲减震,减轻连接件11的震动,可有效减弱连接件11传递至手把4的震动,减轻对骑行人员的影响。
进一步地,减震组件1还包括套筒12和垫圈14,套筒12设于连接件11与减震件13之间,垫圈14套设于连接件11,减震件13与垫圈14相抵。具体地,套筒12与连接件11套接,减震件13于套筒12套接,套筒12用于润滑并减轻连接件11的磨损;垫圈14用于防止固定整体减震组件1时,避免紧固时减震件13挤压损坏。
本实施例中,减震件13设有两个,垫圈14设有两个。具体地,减震件13分别套设在套筒12的两端,垫圈14套设在连接件11的两端,且垫圈14分别与减震件13相抵,连接件11的另一端的减震件13对连接板2传导至连接件11的震动进行减震,连接件11的一端的减震件13对连接件11传导至手把4的震动进行减震。
进一步地,减震件13与连接板2的表面相抵。具体地,连接件11的一端上的减震件13还与手把4相抵,减缓震动从连接件11传递至手把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震件13包括第一减震部131和第二减震部132,第一减震部131与第二减震部132连接,垫圈14与第二减震部132相抵。具体地,减震件13分为两部分,减震件13整体与套筒12的接触面积增大,减震件13对连接件11的减震效果更强,垫圈14同时对减震件13轴的震动具有进一步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减震部132的直径大于第一减震部131的直径,第一减震部131长度大于第二减震部132的长度。具体地,减震件13呈台阶形,第一减震部131长度较长,因此第一减震部131与套筒12的接触面积大,且第一减震部131的外壁与连接板2相抵,限制了连接件11径向移动,从而有效减弱连接板2径向传递到连接件11的震动;第二减震部132的直径较大且具有一定厚度,第二减震部132的一面与连接板2表面相抵,垫圈14与第二减震部132的另一面相抵,当车辆上下震动时,连接板2可能发生轴向的震动带动连接件11轴向移动,由于第二减震部132与垫圈14连接连接件11两端,限制连接件11轴向移动,且第二减震部132与垫圈14抵接在连接板2的顶面和底面,可有效减弱轴向方向震动,从而减轻人骑行时手把4的震感。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把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适于与连接件1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采用螺母3;螺母3与连接在连接件11的另一端的垫圈14相抵,螺母3与连接件11螺纹连接后,将连接在连接板2的底面的第二减震部132和垫圈14紧紧抵接在连接板2的底面,固定整个减震组件1,无论连接板2是产生径向或是轴向方向的震动都能得到有效减震,垫圈14减缓螺母3对减震件13的压力,延长减震件13的使用寿命。
上述手把减震结构的工作原理在于:
首先整体减震组件1安装在连接板2内,利用螺母3将减震组件1紧固;当骑行人员骑行时,车辆发生震动时,震动从车轮经前叉传导至连接板2,连接件11上的减震件13对由连接板2传递的轴向和径向上震动具有的减震效果,因此连接件11受到的震动效果大大减弱,经过连接件11传递至车把的震动得到减弱,降低对骑行人员的影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组件(1),所述减震组件(1)设置于连接板(2)内,所述连接板(2)适于连接前叉,所述减震组件(1)连接手把;所述减震组件(1)包括连接件(11)和减震件(13),所述减震件(13)套设于所述连接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1)还包括套筒(12)和垫圈(14),所述套筒(12)设于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减震件(13)之间,所述垫圈(14)套设于所述连接件(11),所述减震件(13)与所述垫圈(14)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13)与所述连接板(2)的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13)包括第一减震部(131)和第二减震部(132),所述第一减震部(131)和第二减震部(132)连接,所述垫圈(14)与所述第二减震部(13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1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31)的直径,所述第一减震部(131)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减震部(13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适于与所述连接件(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13)设有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14)设有两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1571.4U CN216709549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1571.4U CN216709549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09549U true CN216709549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8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11571.4U Active CN216709549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09549U (zh)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23211571.4U patent/CN2167095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74448B (zh) | 动力总成抗扭悬置结构 | |
CN107284231B (zh) |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 |
CN216709549U (zh) | 一种手把减震结构 | |
EP2740659B1 (en) | Shock-absorbing seat stay for bicycle | |
CN202147802U (zh) |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减震器 | |
US6199672B1 (en) | Dust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 |
CN203500373U (zh) | 前减振器上支撑总成 | |
CN214579672U (zh) | 一种新型减震管夹 | |
CN216034626U (zh) | 一种可伸缩吸能式中间轴结构 | |
CN209430745U (zh) | 一种手动变速器换挡转臂减震机构 | |
CN204099496U (zh) | 一种传动轴吸振器 | |
CN211501457U (zh) | 阻尼型减震器及三轮摩托车 | |
CN203805976U (zh) | 一种吸收方向盘旋转振动的吸振结构 | |
KR100622505B1 (ko) | 반경방향 고강성 부시 조립체 | |
CN210027689U (zh) |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 | |
US20050247160A1 (en) | Vibration reducing link | |
KR102150672B1 (ko) | 삼륜차량의 후륜 진동 및 충격 감쇄장치 | |
CN210265561U (zh) | 一种扭力器总成上连接组件的缓冲装置 | |
CN201249860Y (zh) | 一种倒置式前减震组合装置 | |
CN216045214U (zh) | 一种耐用的曲轴减震器 | |
CN215293419U (zh) | 一种采用机械液压的重型摩托车减振器 | |
CN102485581A (zh) | 一种可吸震的自行车架 | |
CN214729405U (zh)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车辆前叉 | |
CN209943324U (zh) | 一种汽车拉索减震式接头装置 | |
KR102619675B1 (ko) | 차량 프레임 바디용 탑부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