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8547U -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8547U
CN216698547U CN202120943819.7U CN202120943819U CN216698547U CN 216698547 U CN216698547 U CN 216698547U CN 202120943819 U CN202120943819 U CN 202120943819U CN 216698547 U CN216698547 U CN 216698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support plate
plate
sliding fit
limi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38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se International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se Internation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se International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se Internation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38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8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8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8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爆箱和应急电源箱式设备,涉及应急标志/照明设备领域,隔爆箱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紧固件;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第一凹陷部;第二板体,覆盖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接合,从而封闭所述第一凹陷部或其开口部。籍此,提升了隔爆箱的可制造性和/或可装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照明/标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具体涉及一种的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背景技术
民用建筑中,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受到损坏;一级负荷的电源形式有二路高压电源和一路高压电源及一路低压电源、柴油发电机组或蓄电池组;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除上述两个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
应急电源箱可以是用于存放和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的电路板、应急电源等电子设备的箱子,以控制公共建筑内的应急灯具等。应急电源箱采用电池组件供电时,当有电时,开关电源供电,停电后,电池组件供电,保障应急疏散或消防作业的照明和指示。
应急电源箱的现有技术中,箱体顶部开孔进线连接开关电源,水容易顺着线进入箱体导致设备损坏。现有的应急电源箱将电池设在下壁,不利于应急电源箱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下壁的电池组件通常经由螺栓、螺纹连接于箱体,为了安装的稳固性,通常需要在箱体下壁与电池组件间设置用于螺纹连接的垫层,安装费时却拆除难度低,螺栓连接也进一步降低了应急电源箱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现有的应急电源箱中的开关电源通过风扇散热,进一步阻碍了应急电源箱内部空间的紧凑化。
应急电源箱体是将金属板切割后,通过折弯形成箱子形状,最后在各个连接位点焊固定后形成,工序极其繁多,产品成型时间长,锋利的金属板容易危害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且尺寸极其不稳定,报废率高、制造效率低;使用时形成的锋利边角也容易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现有箱体的边沿基本为多块板焊接而成,多数的应急电源箱都是烤漆的,经过几年的使用之后,会掉漆,进而水液渗入箱体内部,内部设备可能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电池在箱体内的可装配性和/或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升箱体隔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升箱体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爆箱,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紧固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并不限于平面、平直的形状,而是可以是局部/整体地凹陷、凸出、弯曲、弯折的。其中,第一板体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第一凹陷部;第二板体,覆盖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通过紧固件紧固接合,从而封闭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
在上述或下述的实施例中,由两个板体通过其周边部分接合从而在其凹陷的中部形成腔体,作为隔爆箱。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的接合是通过紧固件分布地紧固,由于每个板体都是一体的结构,不存在焊点、焊缝,故而可在很大程度上隔离/降低内部的爆炸对箱体外部的影响。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a)第二板体具有中部和周边部分;第二板体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方向相反;或者,b)第二板体基本是平的(planar)。
当然,第二板体的基本是平面的,某些情况下是相对于第一板体而言的,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板体的凹陷程度,相对于第一板体而言,第二板体基本是一个平面的形状。当然,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板体的局部依然可能存在凸起或凹陷,但一般而言,凸起高度或凹陷深度小于“第一凹陷部的深度的30%”,即可将第二板体即可在形状上被视为:基本是平面的。例如,第一凹陷部深度为10cm,则如第二板体上存在3cm以下的凸起或凹陷,则视为第二板体基本是平面的(planar)。
在一些第一凹陷部(depression)的凹陷深度大于/等于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深度的实施例中,尤其当第一凹陷部由互相连接的多个壁限定时,例如为呈长方体形状,则在相应的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或也被称为箱体,而第二凹陷部或也被称为箱盖。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陷部与第一凹陷部在形状上基本对称。
其中,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基本等于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深度;第一凹陷部的开口与第二凹陷部的开口基本相同且相互对准/对接/扣合。
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与第二凹陷部基本相等,这意味着两者的凹陷深度相差不超过15%或20%。
尤其是在两者深度相同、形状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对称的结构设计,使得在隔爆箱的制造过程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可以共同利用一套模具,提升可制造性。而且,两个向相反方向均具有一定深度凹陷的板体,相互扣合并防爆连接后形成的隔爆箱的内部容积是比较大的。这同时又降低了工艺上对单个板体的中部进行更大深度凹陷处理的要求,当利用冲压方式尤其是利用拉伸方式处理板体时,这种两个板体形状对称的箱体结构的设计,降低了处理复杂度和难度,也提升了板体及相关的隔爆箱的可制造性。
基本对称:各个维度的参数相差不超过10%。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环绕并一体连接于第一板体的中部的周边;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环绕并一体连接于第二板体的中部的周边;
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平行抵靠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这意味着: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是以“面接触”的方式抵靠于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亦即,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是“面接触”/“表面接触(surface contact)”的结构,而不是点接触(point contact)。相比于“点接触”,“面接触”是两者之间的更加充分接触的结构关系,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密闭性。当然,a)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b)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以面接触的方式相互压靠/紧靠,这种情况下,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并不限于是平坦的,也可以具有曲折的接合面,以更有利于隔爆效果。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和/或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开设防水槽。
具体地,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可均开设环形槽,也可仅其中一个板体上开设防水槽而另一个板体的周边部分保持基本平面的结构。两者的周边部分平行抵靠之后,构成完整的防水槽。由于周边部分环绕板体的中部,所以,液体进入防水槽中之后,会沿防水槽被导流至隔爆箱底部,并经箱体侧边/底部的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之间流出,从而不会进入板体中部的凹陷空间内,也不会因此而污染内部容置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
如果这个防水槽是一条中空的槽,则起导流作用。如其中填充水密件,则外部的液体可能会流入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之间,但基本不会再进入防水槽中。
该防水槽可以沿周边部分形成闭环,或者也可以仅沿上壁和两个侧壁布设。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还包括水密件,沿防水槽布设;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分别包括一体连接的多个壁,其中,部分壁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壁之间的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或者多个壁中全部壁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壁之间的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进一步可选地,紧固件为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沿A)“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B)“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分布,贯穿并紧固该两者,这意味着: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围绕第一板体的中部和第二板体的中部分布于A)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B)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并贯穿A)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和B)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从而将两者(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以面接触的方式紧固在一起。“任意两个相邻的壁之间的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的结构设计非常便于通过拉伸工艺进行制造,提升了隔爆箱的可制造性。
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位于第一板体的中部与第一板体的周边之间;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a)沿第一凹陷部的开口周缘向该开口的周边延伸,或者,b)由第一凹陷部的开口横向向外延伸,或者c)由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向其周边横向延伸。
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位于第二板体的中部与第二板体的周边之间;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i)沿第二凹陷部的开口周缘向该开口的周边延伸,或者,ii)由第二凹陷部的开口横向向外延伸,iii)由第二凹陷部的开口部向其周边横向延伸。
可选地,上述或下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包括,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一滑动配合部。这意味着:尽管一些实施例中以隔爆箱内同时配置了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滑动配合部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但应当理解:也可以仅配置两者之一。
第一凹陷部,形成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
支承板,横向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当然,该支承板未必与箱体的侧壁相接触。
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以上;这意味着第一限位部可被设置在支承板本身上,也可以被设置在支承板上方空间。
第一滑动配合部,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与电池组件滑动配合。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中,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电池组件的周边,与电池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可选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的上方。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中,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承载于支承板上。第一限位部设置于安装架、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五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电池组件的底面、前表面、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四者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限位部机械地配合/耦合第二限位部以固定电池组件;
可选地,安装架为固定绑件,或者第一限位部为固定绑件;第二限位部为电池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绑定区域或者适配于固定绑件的绑定槽/绑定位。或者,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对应的紧固件,该紧固件包括螺孔、螺钉/螺栓/螺母,电池组件通过穿设于电池壳体和支承板的这些螺栓/螺钉连接件而固定于支承板上。或者,第二滑动配合部设置于电池组件侧面,朝箱体的底壁方向延伸;第二滑动配合部为与第一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的第二凹入部或第二凸出部。
应当注意,上述实施例中绑定区域可能是形成于电池组件表面上的凹槽,也可能并无明显凹入、凸出等结构特征。即只要电池组件的底面、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四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能够配合固定绑件等第一限位部对电池组件进行固定的区域(可能仅仅是电池组件外表面上的普通的一块区域),则属于第二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爆箱,其包括:箱体,支承板,第一滑动配合部,第一限位部。其中,支承板,横向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第一滑动配合部,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与电池组件滑动配合;其中,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包括支承板本身,例如支承板的上表面。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随滑动配合在纵向上限定电池组件。其中,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所设置的第一限位部,不包括直接设置于支承板本身的第一限位部,例如直接位于支承板上表面的第一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爆箱,其包括:箱体,支承板,第一滑动配合部,第一限位部;其中,支承板,横向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第一滑动配合部,沿向箱体深处延伸的方向(或者沿延伸入箱体的方向),设置于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与电池组件滑动配合;其中,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包括支承板本身,例如支承板的上表面。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上,在滑动配合的行程中限定电池组件的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隔爆箱,其包括::箱体,支承板,第一滑动配合部,第一限位部;支承板,横向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第一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向箱体内(或箱体深处)延伸,与电池组件滑动配合;其中,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包括支承板本身,例如支承板的上表面。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上,在滑动配合的行程中限定电池组件的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再一种隔爆箱,其包括:箱体,支承板,第一滑动配合部,第一限位部。支承板,横向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第一滑动配合部,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与电池组件滑动配合;其中,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包括支承板本身,例如支承板的上表面。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随滑动配合在纵向上限定电池组件。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为箱体的侧壁或上壁本身;或者,第一滑动配合部至少部分地由箱体的侧壁/上壁构造而成。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设在支承板以上箱体的侧壁或上壁,包括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该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与电池组件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沿纵向滑动配合;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入部分别为沿纵向延伸的导轨和滑槽。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支承板上,包括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与电池组件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滑动配合、或者沿纵向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凸出部包括与至少一个弯折件或上翻卷片,例如以其末段,与第二滑动配合部相配合。
可选地,至少一个弯折件一体成型/一体连接于支承板上;其中,至少一个弯折件中每一个包括:由支承板破开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折段、由第一弯折段向第二滑动配合部延伸的第二弯折段。
可选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构成大致的倒L形状;第二弯折段至少部分地与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沿纵向滑动配合。
可选地,至少一个弯折件包括多个弯折件,对称地和/或相向地形成于支承板在横向上的两个端部。
可选地,第一凹入部为纵向延伸的滑槽,与电池组件上的滑块或卡块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支承板在横向上的第一端部。可选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电池组件的周边,与电池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可选地,箱体包括底壁和围绕于底壁外周并与底壁连接的下壁、上壁、侧壁;以及
A)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三者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分别与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或者
B)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并分别与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或者
C)第一限位部,通过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地设置;
其中,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为:I)支承板、II)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一个侧壁、III)底壁、IV)上壁、V)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两个侧壁,VI)支承板和上壁,VII) 支承板,以及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一个/两个侧壁,VIII)上壁,以及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一个/两个侧壁。
可选地,隔爆箱还包括安装架,固定于箱体和/或支承板;第一限位部,设置于安装架上,并与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
可选地,安装架基本平行于侧壁或上壁,并至少部分地与电池组件的轮廓相适配。第一限位部为安装架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与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沿纵向设置于安装架上,与电池组件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为箱体的侧壁和/或上壁本身;或者,第一限位部至少部分地由箱体的侧壁和/或上壁构造而成。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包括锁止部,侧壁、底壁、上壁的外侧设有针对锁止部的解锁结构,解锁结构为钥匙件。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为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三凸出部或第三凹入部。
可选地,第三凸出部或第三凹入部设置于侧壁或上壁上的远离底壁的部分/端部。
可选地,,第三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卡口或扣位为:贯穿地/非贯穿地设置的矩形槽。
可选地,第三凸出部具有弹性,包括卡扣件,卡扣件具有突出的弹性件,弹性件包括连续延伸的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弹性段,分别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其中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第二弹性段卡扣配合第二限位部以在纵向上限定电池组件,第二弹性段具有向电池组件延伸的钩状结构。
可选地,支承板横向固定于箱体的中上部。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卡扣配合;其中,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三凹入部或第三凸出部,设置于支承板上表面。
可选地,第三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卡口或扣位为矩形槽,贯穿于支承板并与第二限位部适配。
可选地,第三凸出部具有弹性,包括卡扣件,卡扣件具有突出的弹性件,弹性件突出于支承板的高度大于滑动配合的电池组件底面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弹性件的突出于支承板的高度大于与滑动配合的电池组件底面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滑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的顶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或者,可选地,弹性件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厚度的第二弹性段,第二弹性段卡扣配合第二限位部,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滑动行程/最大滑动行程,大于第一限位部与支承板前端的纵向距离。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滑动行程或最大滑动行程,适配于第一限位部与支承板前端的纵向距离。
可选地,支承板横向固定于隔爆箱的中上部。
可选地,还包括电池组件,承载于支承板上。
可选地,第二滑动配合部设置于电池组件侧面,朝箱体的底壁方向延伸;第二滑动配合部为与第一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的第二凹入部或第二凸出部。
可选地,电池组件底面设有第二限位部,适配于第一限位部,第二滑动配合部和第一滑动配合部的滑动配合的行程末段对应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扣合。
可选地,第二滑动配合部包括滑槽和/或引导棱,第二限位部包括下列三者之一:第四凸出部、第四凹入部或者卡扣件;其中,滑槽和/或引导棱,与至少一个弯折件滑动配合,以使卡扣件随电池组件沿滑槽或者引导棱 a)进至最大滑动行程或者b)抵近底壁,而弹性扣合入扣位,第四凸出部或第四凹入部与第一限位部卡扣配合。进一步地,第四凸出部与支承板上的第三凹入部卡扣配合,第四凹入部与支承板上的第三凸出部卡扣配合。备选地,第四凸出部与支承板上的第三凹入部配合限位,第四凹入部与支承板上的第三凸出部配合限位。
可选地,第二滑动配合部包括滑槽,第二限位部包括卡扣件,滑槽与至少一个弯折件滑动配合以使卡扣件随电池组件沿滑槽进至底壁而弹性扣合入扣位。
可选地,卡扣件具有突出于其外表面的弹性件,当电池组件沿着纵向与支承板卡合地相对滑动时,卡扣件落入支承板上的扣位,弹性件抵接扣位的侧壁。
可选地,卡扣件为一体成型/一体连接于电池组件底面的公扣,滑槽的滑动行程使得电池组件抵接底壁时或在滑动行程末段处,公扣弹性扣合入扣位。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过线孔,开设于下壁或者侧壁在支承板以下部分,纵向为沿侧壁朝底壁延伸/垂直延伸的方向,或者,纵向为向箱体深处延伸的方向。
可选地,至少一个过线孔为敲落孔,开设于箱体的下壁。
可选地,还包括电源线,通过至少一个过线孔向上布设,以耦合电池组件。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支承板以下的电源和导热板,导热板热耦接于电源和箱体的侧壁之间。
可选地,导热板的第一面通过导热硅脂热耦接于电源的发热部,导热板的第二面抵靠或邻接箱体的侧壁,导热板通过穿设于箱体侧壁的螺钉或螺栓而固定于侧壁。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面板和适配于箱体的箱盖;电源为开关电源;控制面板安装于箱盖上,并连接于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连接于开关电源和/或电池组件。
可选地,上壁、下壁和两个侧壁在远离底壁的端部合围而形成端口,箱盖与箱体连接并盖合于端口;箱体为一体成型,上壁与侧壁之间形成的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
可选地,端口与箱盖配合的边沿形成有卷边防护结构,卷边防护结构为内卷边结构或外卷边结构。
可选地,外卷边结构一体连接于箱体,外卷边结构在圆弧过渡面处,具有与该圆弧过渡面相适配的弧度。
可选地,外卷边结构环端口形成一周向的导流沟槽。
可选地,外卷边结构包括:由边沿向箱体内侧弯折形成的第一延边、由第一延边向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边以及由第二延边向箱体外侧弯折形成的第三延边。
可选地,第三延边的延伸高度小于第一延边的延伸高度。
可选地,当箱盖盖合于端口时,箱盖的边沿覆盖于第二延边的外侧,并与第一延边相抵靠。
可选地,内卷边结构包括:由边沿向箱体内侧弯折形成的第一延边、由第一延边向靠近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边以及由第二延边向箱体内侧/背离边沿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三延边。
可选地,当箱盖盖合于端口时,第二延边覆盖于箱盖的边沿的外侧,箱盖的边沿与第三延边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以上箱体内部的第一滑动配合部,可以通过与电池组件的滑动配合,从而允许电池被以滑动方式置入箱体内,而且滑动配合的结构在横向和垂向上基本限定了电池的位置 /自由度,另外,随滑动配合进行至其滑动行程中某个位置,支承板上方的第一限位部,例如通过与电池组件底面的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在纵向上限定电池组件,从而在整体上限定电池组件。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在下壁为电池安装而打孔,提高了箱体内部电气/电子设备布局合理性和空间的利用度、提升了电池的可安装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箱体设计中,改进了箱体内的电池固定结构,在电池被安装之后,该固定结构并不对外暴露,便于用户安装的同时,使得无关人员难以轻易打开,例如可以防盗。
再者,横向设置在箱体内部的隔板可以承载电池组件,使得电池组件的容置位置不限于下壁上,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池被安装于下壁上,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在下壁附近保留更多空间,这为在下壁上设置过线孔并通过进线孔进线/布线成为可能,下壁上的过线孔的防水性比较好,而且电源线/控制线通过下壁的过线孔进入箱体内部后,向上布设并耦合于电池,这使得进线孔外部的电源线上的水/液体,难以沿电源线(尤其在经过过线孔之后)进入箱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还利用了热传导的手段,通过导热板在箱体内部的电气/电子设备与箱体侧壁之间形成热耦合的传导通道,免除了散热风扇,降低了故障率,并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的紧凑性,提高了散热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箱体的端口的边沿设置卷边防护结构,使箱体锋利的边角难以与人体接触,有效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提高隔爆箱的安全性,导流设置使得雨水更难以进入箱体,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性,适于容置对防水性要求较高的电气设备或者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图3A中圆圈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承板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承板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滑进电池组件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滑进电池组件状态下的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未滑进电池组件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沿凹陷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沿凹陷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在其两个板体未接合的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2中的隔爆箱从凹陷板体一侧的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从斜上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的隔爆箱在移除箱盖的状态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6中的隔爆箱从转轴方向的侧视图;
图19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在移除箱盖的状态下的箱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配合的支承板上的导轨/滑槽与电池组件上的第二凸出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配合的支承板上的上翻卷片与电池组件上的第二凹入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配合的支承板上的上翻卷片与电池组件上的第二凹入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位于侧壁或上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位于安装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位于安装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位于安装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为箱体侧壁的矩形槽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的弹性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滑动配合部和第一限位部均设置于安装架上的箱体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B1’、支承板;B2、第一滑动配合部;B22、滑槽;B23、卡块;B24、弯折件;B241、第一弯折段;B242、第二弯折段;B25、上翻卷片;B26、引导棱;B3、第一限位部;B31、卡扣件;B311、弹性件;B3111、第一弹性段;B3112、第二弹性段;B31121、钩状结构;B32、扣位;B4、电池组件;B5、过线孔;B6、螺栓;B7、侧壁; B71、第一侧壁;B72、第二侧壁;B8、上壁;B9、下壁;B10、导热板;B11、电源;B12、导热硅脂;B13、安装架;B14、垂直段;B15、水平段;B88、电源线/导线;8、箱体;9、底壁;10、壁;11、第一延边;12、第三延边;13、第二延边;14、第一延伸部;15、第二延伸部;16、凸起;20、箱盖。
【术语表】:
“分界线”意指折叠线、接缝、粘结线、缝线、铰合线和/或其任意组合;
“接合”意指直接或间接地固定;
“横向延伸”意指(基本上)在横跨凹陷部的维度上延伸,或者,意指(基本)与凹陷方向/凹陷部的纵深方向相垂直的维度上延伸。
“与…一体的”、“一体的”、“一体地”或者“一体…”,意指同时一起制造,即作为一个部件制成,而不是随后接合在一起的两个单独制造的部件;
箱体的中上部,意指:箱体内部空间的“下1/4位置”以上的空间,或,箱体内部空间的“1/2高度的位置”以上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中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隔爆箱,隔爆箱包括箱体8,横向设置于箱体8内的支承板B1’,用于承载电池组件B4,横向参见图1的横向箭头方向。第一滑动配合部B2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B1’以上箱体8内部,与电池组件B4滑动配合,纵向参见图1的纵向箭头方向。电池组件B4在纵向上通过第一滑动配合部B2滑进箱体8,滑动配合使得支承板B1’以上的箱体8空间尺寸可以和电池组件B4尺寸比较接近或者无限接近,很大程度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不再需要螺栓安装空间以及螺栓连接通常需的垫层;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支承板B1’上,随滑动配合在纵向上限定电池组件B4。借助第一滑动配合部B2和电池组件B4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在横向和垂向上基本限定了电池组件B4的位置/自由度,仅保留电池组件B4在纵向上的自由度,而随滑动配合的进行,第一限位部B3与电池组件B4表面相配合,在纵向上限定了电池组件的位置,从而在整体上限定电池组件在箱体内、支承板B1’上的空间位置。通过第一滑动配合部B2和第一限位部B3的机械耦合作用,电池组件B4在支承板B1’和箱体8限定的空间内紧凑安装且提高了空间有效利用性,无需在箱体8或支承板B1’上打孔安装,避免了因安装所需预留的空间,仅需滑动一个操作便能稳固地固定电池组件B4,支承板B1’以上的空间仅需略大于电池组件,即可方便地安装该电池组件B4,提高了可安装性。
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第一滑动配合部B2 为箱体8的侧壁B7或上壁B8本身,例如侧壁B7可与电池组件B4在纵向上相对滑动,或者,第一滑动配合部 B2至少部分地由箱体的侧壁B7和/或上壁B8构造而成,这意味着,侧壁B7/上壁B8其本身被实施作为该第一滑动配合部B2。这尤其有利于对空间要求高的隔爆箱。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滑动配合部B2设在支承板B1’以上箱体的侧壁B7或上壁B8,包括第一凸出部或者第一凹入部,第一凸出部或者第一凹入部与电池组件B4外部设置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沿纵向滑动配合。
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了图3A中圆圈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A-3B所示,第一滑动配合部B2设置于支承板B1’上,第一滑动配合部B2包括第一凸出部或者第一凹入部,其与电池组件B4外部设置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沿纵向滑动配合。该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与第二滑动配合部之间,例如以卡接方式,相对滑动的配合,这种配合方式仅为电池组件B4保留了纵向的自由度。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配合部B2设在支承板B1’的在横向上的一个端部。
可选地,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滑动配合部B2包括滑槽B22,也可以设在支承板B1’以上的箱体8的侧壁B7。
进一步地,如图3A-3B所示,第一凸出部包括设置在支承板B1’上的至少一个弯折件B24,该至少一个弯折件B24与支承板B1’的结合方式可以为焊接、一体成型等。至少一个弯折件B24中每一个弯折件的末段与第二滑动配合部相配合。一体连接于支承板B1’的至少一个弯折件B24或上翻卷片,结构简单,可制造性高。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弯折件B24中每一个包括:由支承板B1’破开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折段B241、由第一弯折段B241 向设于电池组件B4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延伸的第二弯折段B242,第二弯折段B242被配置为卡合第二滑动配合部。第一弯折段B241的延伸角度以及延伸尺寸均适配于电池组件B4与箱体8之间的位置关系,向第二滑动配合部延伸的第二弯折段B242有利于其末段与电池组件B4侧壁B7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相对滑动,可以稳定地保障电池组件B4只具有纵向上的自由度。
更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弯折段B241和第二弯折段B242构成大致的倒L形状,该形状保障了结构强度,适配电池组件B4通常具有的长方体的形状,因而节省空间且第二弯折段B242或该第二弯折段B242末段与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稳固。在对空间要求高的情况下,可在支承板沿横向的一个端部设置一个弯折件B24,而另一侧通过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的侧壁或该由侧壁B7所构成的第一滑动配合部与电池组件进行滑动配合。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弯折件B24包括数量为多个的弯折件,如图3A、图3B及图5所示,这些弯折件数量可以为偶数,对称地形成于支承板B1’在横向上的两个端部,以及,在对称分布在支承板B1’的两端的两部分弯折件B24相向设置,尤其是这些弯折件的第二弯折段B242彼此相向,通过在支承板B1’的两端分别布设两组弯折件,且每组弯折件的数量均为2个或两个以上,弯折件B24进一步提高了与电池组件B4之间的纵向滑动配合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可选地,如图3B所示,支承板B1’上的第一凹进部可以被实施为:弯折件24向下(或者说向电池的壁部的方向)弯折所形成的空间。电池组件B4设有纵向延伸的引导棱B26,引导棱B26为第二凸出部,引导棱B26和支承板B1’上的第一凹入部相对滑动配合。更进一步地,电池组件B4同时设有纵向延伸的滑槽22 和引导棱B26,弯折件24和滑槽22滑动配合且引导棱B26和第一凹入部滑动配合,形成双重凹凸滑动配合结构。
进一步可选地,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的横截面示意简图,如图22所示,第一凸出部包括设置在支承板B1’上的至少一个上翻卷片B25,该至少一个上翻卷片B254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弯折件的设置方式类似:既可以通过冲破支承板B1’向上延伸的方式成形,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支承板 B1’上,这些上翻卷片B254中每一个的末段与第二滑动配合部相配合。
更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支承板B1’上的至少一个上翻卷片B25的下方空间为第一凹入部,电池组件B4 设有纵向延伸的引导棱B26,引导棱B26为第二凸出部,引导棱B26和第一凹入部相对滑动配合,允许电池组件被以滑动方式置入箱体内。进一步地,电池组件B4的底面设置的卡扣件31经由电池组件B4底面的支撑件抬起,以利于卡扣件31与支承板B1’上的第一限位部的(例如弹性方式的)卡扣配合,进而将电池组件B4固定在支承板B1’上。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凹入部为纵向延伸的导轨或滑槽B22,其分别与电池组件B4上的第二凸出部滑动配合,第二凸出部可以是滑块或卡块B23,该滑块或卡块B23可以具有沿滑动方向的条状。可以理解的是,导轨或滑槽B22也可以设在支承板B1’上,导轨或滑槽B22以及滑块或卡块B23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形,如图20所示为滑动配合的支承板B1’上的导轨/滑槽B22与电池组件B4上的第二凸出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图20主要说明支承板B1’和电池组件B4的滑动配合的一个实施方式,导轨/滑槽B22在支承板B1’上沿着纵向延伸,电池组件B4底面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可以是滑块或卡块B23,滑块或卡块B23卡接在导轨/ 滑槽B22中以纵向滑动,这在横向和垂向上基本限定了电池组件B4的位置/自由度,仅保留电池组件B4在纵向上的自由度,进一步节省了支承板B1’以上箱体8两侧的空间。进一步地,滑块或卡块B23可以为楔形块,更进一步地,滑块或卡块B23为燕尾楔块,导轨/滑槽B22的形状与楔形块或燕尾楔块相适配。
反之亦然,即电池组件B4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被形成为第三凹入部,第三凹入部包括导轨/滑槽B22,而支承板B1’上形成有条形滑块或棱形滑块等第一凸出部,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承板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部B3包括第三凹入部或弹性的第三凸出部,该第三凹入部设置于支承板B1’上表面,与电池组件B4底面的第二限位部以卡扣方式配合(或简称:卡扣配合)以沿纵向限定支承板B1’和电池组件B4的相对位置。凹入部第三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B32,卡口或扣位B32为矩形槽,贯穿于支承板B1’并与第二限位部适配。
可选地,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承板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三凸出部包括卡扣件B31,卡扣件B31具有突出的弹性件B311,弹性件B311突出于支承板B1’的高度大于滑动配合的电池组件B4底面与支承板B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弹性件B311的厚度大于与处于滑动配合下的电池组件 B4底面与支承板B1’之间的距离,且小于处于滑动配合下的第二限位部的顶端与支承板B1’之间的距离。既保障了可靠地限位,也避免了影响电池组件B4的纵向滑动。
可选地,第一滑动配合部B2的最大滑动行程大于第一限位部B3与支承板B1’前端的纵向距离。这确保了纵向滑动中第一限位部B3能够限位。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配合部B2的最大滑动行程适配于第一限位部B3与支承板B1’前端的纵向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支承板B1’的后端是靠近底壁9的端部,前端是远离底壁的端部,而第一滑动配合部B2设在支承板B1’的一侧或两侧的端部位置,指的是沿横向的左右两侧的端部。
可选地,支承板B1’横向固定于隔爆箱的中上部。
可选地,箱体8包括底壁9和围绕于底壁9外周并与底壁9连接的上壁B8、下壁B9、两个侧壁B7,纵向为沿着侧壁B7朝底壁9延伸的方向,优选为垂直于底壁9而向其延伸的方向。
实施例2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滑进电池组件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隔爆箱,箱体8内设有电池组件B4,承载于支承板B1’上。可选地,电池组件B4侧面设置有朝箱体8的底壁9方向(垂直)延伸的第二滑动配合部。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配合部包括第二凸出部或第二凹入部。
可选地,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滑进电池组件状态下的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凹入部包括导轨/滑槽B22,其设在电池一侧表面上,沿纵向方向延伸。导轨/滑槽B22与支承板B1’或箱体 8的侧壁上的第一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这在横向和垂向上基本限定了电池组件B4的位置/自由度,仅保留电池组件B4在纵向上的自由度。
反之亦然,即电池组件B4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被形成为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可以是滑块或卡块B23,而支承板B1’上形成有导轨/滑槽等第一凹入部,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8所示,电池组件B4底面设有第二限位部以适配第一限位部B3,第二滑动配合部和第一滑动配合部B2的滑动配合的行程末段对应于第一限位部B3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扣合。进一步地,第二凹入部包括滑槽B22,第二限位部包括第四凸出部或第四凹入部,进一步,第四凸出部包括卡扣件B31,滑槽B22与至少一个弯折件B24滑动配合以使卡扣件B31随电池组件B4沿滑槽B22进至底壁9而弹性扣合入扣位B32。进一步地,卡扣件B31具有突出于该卡扣件B31外表面的弹性件B311,当电池组件B4沿着纵向与支承板B1’卡合地相对滑动时,卡扣件B31落入扣位B32,弹性件B311抵接扣位B32的侧壁,从而在纵向上限定电池组件B4的位置。
可选地,第四凸出部为一体连接于电池组件B4底面的公扣,滑槽B22的滑动行程的设置,使得电池组件B4 抵接底壁9时或滑动行程末段时,公扣弹性扣合入扣位B32。
可选地,作为第四凸出部的卡扣件B31,设在电池组件B4底面,进一步地,卡扣件B31可以为并排的多个。作为第二滑动配合部的滑槽B22沿着电池组件B4侧壁B7纵向延伸,即朝向底壁9(垂直)延伸,其滑动行程,大致为图中滑槽B22凹陷部分的长度,大于卡扣件B31与支承板B1’前端的纵向距离,随着电池组件B4沿滑槽 B22滑动,卡扣件B31落入扣位B32等第一限位部而发生弹性卡扣配合。进一步地,滑动行程和卡扣件B31与支承板B1’前端的纵向距离适配,从而,随着电池组件B4沿滑槽B22滑动到滑动行程的末段,卡扣件B31落入扣位B32等第一限位部而发生弹性卡扣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滑动行程大小的设置,可以控制电池组件B4在箱体8中的进深,即纵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地,卡扣件B31设有弹性件B311,该弹性件B311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弹性段B3111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弹性段B3112,该第二弹性段B3112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以卡扣方式配合。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更进一步地,第二弹性段B3112为向电池组件延伸的钩状结构。第二厚度的第二弹性段B3112至少部分地突出于支承板B1’,该部分的高度大于滑动配合的电池组件B4底面与支承板B1’之间的距离。
反之亦然,第四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B32,卡口或扣位B32与支承板B1’的第三凸出部卡扣配合,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隔爆箱,隔爆箱包括箱体8,箱体8包括底壁9和围绕于底壁9外周并与底壁9连接的上壁B8、侧壁B7和下壁,纵向为沿侧壁B7朝底壁9延伸的方向。还包括至少一个过线孔B5,开设于箱体8中位于支承板B1’以下的部分。进一步地,箱体8的下壁设有至少一个过线孔B5,电源线等电气线路从下方进入而不是上方,防止水滴沿线进入箱体8内部的电池组件B4等电气设备、电子设备。至少一个过线孔 B5为敲落孔,便于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按需开设。多个敲落孔形式的过线孔B5设在箱体8的下壁。敲落孔便于根据安装情况选择地开设过线孔B5,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性。横向设置于箱体8内的支承板B1’用于承载电池组件B4,由于电池组件B4设在箱体8内横向设置的支承板以上,而不是安装于是箱体8的下壁,从而在箱体8的下部留出了足够的布线空间,便于线路与隔爆箱内的如开关电源等设备的线路连接以及开关电源的布设。
可选地,如图7所示,隔爆箱还包括电源线,通过至少一个过线孔B5向上布设,以耦合电池组件B4。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该隔爆箱还包括设置于支承板B1’以下的电源B11和导热板B10,导热板B10热耦接于电源B11和箱体8的侧壁B7之间。电源线B88通过至少一个过线孔B5向上连接电源B11,以耦合电池组件 B4。更进一步地,导热板B10沿垂向设置,该导热板B10的第一面通过导热硅脂B12热耦接于电源B11的发热部,导热板B10的第二面抵靠或邻接箱体8的侧壁B7,导热板B10通过穿设箱体8侧壁B7的螺钉或螺栓B6而固定于侧壁B7。进一步地,该螺钉或螺栓B6具有风冷的作用。
应当理解:当我们使用术语“热耦接(thermally coupled)”时,我们意指广义地包含:例如,允许热量容易流动的任何布置,或者在两个(或多个)被热耦接的物体之间(或多者之间)容易发生热传递。
可选地,隔爆箱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面板CP23和适配于箱体8的箱盖;电源为开关电源;控制面板CP23 安装于箱盖20上,并连接于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连接于开关电源和/或电池组件B4。当消防供电存在时,通过敲落孔而进线入箱体内为开关电源供电,开关电源为应急照明系统等该开关电源所耦合的设备供电,以及,该开关电源也为电池B4充电。当消防供电停电后,由电池B4为应急照明设备等供电,保障点亮人员疏散或消防作业的照明和标志,等等。通过箱盖20上的控制面板CP23可以访问电池B4或开关电源及其他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等的状态。
可选地,电池组件B4包括电池以及容置电池的壳体。电池组件B4包括电池,电池为蓄电池或充电电池。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隔爆箱,隔爆箱包括:箱体8和箱盖20,箱盖20与箱体8连接,并盖合于端口;箱体8与箱盖20中的至少一个为一体成型。箱体和箱盖的各个部分(壁)为一体连接的设计,相较于焊接结构的隔爆箱,本实施例更便于通过冲压/拉伸直接成型,提升了可制造性。本实施例中箱体8包括底壁9 和围绕于底壁9外周并与底壁9连接的多个周壁10,在周壁10远离底壁9的端部合围而形成端口。设置端口可方便用户从箱体8中取出消防设备或对箱体8中的消防设备进行维护。多个周壁10每相邻两个壁10之间的外连接面形成圆弧过渡面。相邻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外连接面中至少有两个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本实施例中箱体 8的四个外连接面均为圆弧过渡面,当然也可只有箱体8上部的两个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将外连接面设置为圆弧过渡面可避免箱体8的边角和/或箱盖20的边角对人体造成损伤。
实施例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箱体8和箱盖20均呈长方体,箱体8和箱盖20构成一个基本闭合的空间对内部的消防设备进行保护。箱体8的形状和尺寸与箱盖2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形状和尺寸,在此不再进行限定。相邻两个壁10连接处形成有垂直于底壁9的箱体棱角,箱体8的四个箱体棱角中至少一个箱体棱角为圆角,亦即:圆形棱角/圆角形棱角。需要说明的是底壁9为长方体箱体的一个面,四个箱体棱角为该长方体箱体的垂直于底壁的四条边。箱盖20的边沿形成有与四个箱体棱角对应的四个箱盖棱角,本实施例中四个箱体棱角均为圆角,四个箱盖棱角均为圆角。当然,也可将箱体8上部的两个箱体棱角设置为圆角,将箱盖20上部的两个箱盖棱角也设置为圆角。
进一步地,箱盖20嵌入有控制面板CP23,箱体8内设置有电气设备/电子设备,控制面板与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有线/无线地)电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隔爆箱具有很好的密封性或防水性,保持了箱体内的低湿度环境,因此,隔爆箱可对箱内的电子器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得隔爆箱内适合安装电子器件、电源等电气设备/电子设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隔爆箱,其与实施例5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不同部分进行介绍。
进一步地,箱体8与箱盖20通过连接件连接,方便箱盖20的打开和关闭,连接件为转轴、合页或铰链,当然连接件的类型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装置。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箱体8的开口/端口沿周向设置有卷边结构,例如外卷边结构。外卷边结构在圆弧过渡面处具有与该圆弧过渡面相适配的弧度。由于外卷边结构具有与圆弧过渡面相适配的弧度,水在外卷边结构(例如该卷边结构中的沟槽)中流动时可以通过圆弧过渡部,沿箱体两侧顺畅地流出,而且由于包括圆弧过渡部在内的外卷边结构均是一体连接于箱体8,因此在沿外卷边结构流动过程中,尤其经过圆弧过渡部时,水液也均不会渗入箱体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箱体的密封性、或者导流/排水性。
这种外卷边结构,也可以视为图16-图18中的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通过向内/向外的卷绕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8上的槽型结构为一体成型,没有焊口。另外,一体拉伸的箱体8,四面绷紧,强度更高,稳定性好,可制造性好,受操作员工艺影响小。
实施例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防系统,消防系统包括:隔爆箱,隔爆箱为上述实施例的隔爆箱。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消防系统,除隔爆箱之外,还包括:还容置于箱体内电气设备/电子设备,该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消防报警主机、消防产品控制机、应急照明专用电源、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电表箱、分配电装置箱、配电箱,或者消防监控主机;消防监控主机包括分别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急照明控制器、防火门控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消防系统,除隔爆箱之外,还包括:容置于隔爆箱内的水带、水枪、灭火器。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可以被实施为消火栓箱和灭火器箱。
鉴于此,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可用于盛放消防应急电源,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也被称为电源箱、防爆电源箱。
实施例9
下面结合图12-图19,对相关实施例的隔爆箱、箱式设备进行详细说明,在这些实施例中可能主要针对电源箱之中的两个板体的板体结构进行说明,以及电源箱中除板体结构以外的其他组件,例如紧固件等。标题“实施例9”之下的方案可能与包括标题“实施例1”至“实施例8”以及“实施例10”相关的实施例在内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源箱的对应组件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实施例9”相关的实施例中的电源箱的任一组件可以被应用至上述的其他9个标题相关的实施例以及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源箱中,组合形成更多样的变形例。换言之,“实施例1”至“实施例10”标题下的内容,各自侧重于隔爆箱的一个方面进行说明。这10个标题所代表的隔爆箱的10个方面/10个组件/10个模块的结构,可以任意组合以形成更复杂、更多样化的实施例,为简要起见,本申请不再对这10个方面的结合的可能性和具体的结合结构进行穷举式的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由组合以得到这些依然属于本申请的公开范围内的多种变形例。
先以图12-图15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进行详细描述。该隔爆箱包括第一板体Board2、第二板体Board2和紧固件Conn23。第一板体Board2和第二板体Board3并不限于如图12中所示的平面、平直的形状,而是可以是局部/整体地凹陷、凸出、弯曲、弯折的,如图13、图14所示。其中,第一板体Board2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第二板体Board3,覆盖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的第一开口部 Opp23;第一板体Board2的周边部分Bper2与第二板体Board3的周边部分Bper3,通过紧固件Conn23紧固接合,从而封闭(enclose/close)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或第一凹陷部的开口Opp23。籍此,由两个板体Board2、 Board3通过其周边部分Bper2、Bper3接合从而在第一板体Board2凹陷的中部形成腔体。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Board3’具有中部Bcent3’和周边部分Bper3’。第二板体Board3’的中部Bcent3’凹陷以形成第二凹陷部Acco23’、Bcent3’,该第二凹陷部Acco23’、Bcent3’与第一凹陷部Acco23、 Bcent2的凹陷方向相反。当然,第二板体Board3’也可以不形成凹陷形状而是基本呈平直(planar)状态。
当然,第二板体的基本的平直/平坦形状,某些情况下是相对于第一板体Board2而言的,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Board3’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板体Board2的凹陷程度,相对于第一板体而言,第二板体Board3’基本是一个平面的形状,如图13所示。当然,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板体Board3’的局部依然可能存在凸起或凹陷,但一般而言,凸起高度或凹陷深度小于“第一凹陷部的深度的30%”,即可将第二板体Board3’即可在形状上被视为:基本是平面的。例如,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深度为10cm,则如第二板体Board3’上存在3cm以下的凸起或凹陷,则视为第二板体Board3’基本是平面的(planar)。
在一些第一凹陷部(depression)Acco23、Bcent2的凹陷深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凹陷部Acco23’、Bcent3’的凹陷深度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尤其当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由互相连接的多个壁限定时,例如为呈长方体形状,如图18所示,则在相应的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或者整个第一板体Board22也可称为箱体,而第二凹陷部或者整个第二板体Board33也可被称为箱盖。
下面结合图12-图19,尤其是图16-图19,对一些由箱盖覆盖箱体的开口而形成的隔爆箱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陷部Acco23’、Bcent3’与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在形状上基本对称,如图14所示,或者,第一板体Board22和第二板体Board33在形状上基本对称,如图18所示。其中,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基本等于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深度;第一凹陷部的开口与第二凹陷部的开口基本相同且相互对准/对接/扣合,如图16、图18所示。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与第二凹陷部基本相等,这意指:两者的凹陷深度相差不超过15%或20%,或者两者的凹陷深度相差不超过30%。
尤其是在两者深度相同、形状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对称的结构设计,使得在隔爆箱的制造过程中,第一板体 Board22、第二板体Board33可以共同利用一套模具,提升可制造性。而且,两个向相反方向均具有一定深度凹陷的板体,相互扣合并防爆连接后形成的隔爆箱的内部容积是比较大的,如图16、图18所示。这同时又降低了工艺上对单个板体的中部进行更大深度凹陷处理的要求和难度,当利用冲压方式尤其是利用拉伸方式处理板体时,这种两个板体形状对称的箱体结构的设计,降低了处理复杂度和难度,也提升了板体及相关的隔爆箱的可制造性。而两个板体或者两个凹陷部基本对称,指的是:两者的对应的维度的参数(例如凹陷深度、开口尺寸,箱体的长宽高,等)相差不超过10%或者5%。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一板体Board2的周边部分Bper2,环绕并一体连接于第一板体Board2的中部Bcent2 的周边Rim01;对应地,第二板体Board3的周边部分,环绕并一体连接于第二板体Board3的中部BCent3的周边(图中未标记)。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平行抵靠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如图16、图18所示。
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和/或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开设防水槽WP23。
具体地,两个板体Board22、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Bper109’可均开设环形槽WP23,也可仅其中一个板体上开设防水槽而另一个板体的周边部分保持基本平面的结构。两者的周边部分平行抵靠之后,构成完整的防水槽。由于周边部分Bper109、Bper109’环绕板体Board22、Board33的中部(图18、图19中未标记),所以,液体进入防水槽WP23中之后,会沿防水槽被导流至隔爆箱底部,并经箱体侧边/底部的两个板体Board22、 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Bper109’之间流出,从而不会进入板体Board22、Board33中部的凹陷空间内,也不会因此而污染内部容置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
如果这个防水槽是一条中空的槽,则起导流作用。如其中填充水密件(图中未示出),则外部的液体可能会流入两个板体的周边部分之间,但基本不会再进入防水槽中。
该防水槽可以沿周边部分Bper109、Bper109’形成闭环,或者也可以仅沿上壁和两个侧壁布设。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还包括水密件(图中未示出),沿防水槽WP23布设;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图16-图19中未标记),分别包括一体连接的多个壁9、B71、B72、B8、B9,该多个壁中部分的壁(例如经常与用户接触的下壁、两个侧壁、底壁)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壁之间的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更优地,全部的5个壁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壁之间的外连接面均为圆弧过渡面,如图16-图19所示。应当注意:存在于一些附图中的实施例的箱体Board2/箱盖Board3、第一板体Board22、第二板体Board33上的形式性的分界线Joint23,仅仅是使板体、箱体、箱盖上的整体结构,尤其是其凹陷部,在视觉上被示意得更清楚,但实际上,在这些实施例的箱体、箱盖、板体上并不存在这些分界线Joint23,优选地,各个壁之间以及各个壁与周边部分之间均为圆角形状的一体连接。
可选地,紧固件Conn23、紧固件Fasten_22为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该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沿A)“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与B)“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分布,贯穿并紧固该两者,这意味着: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Fasten_22围绕“第一板体Board22的中部BCent2”和“第二板体Board33 的中部”分布于A)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与B)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同时,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Fasten_22贯穿A)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和B)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从而将两者(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以面接触的方式紧固在一起。
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分布地穿设于a)第一板体Board22的周边部分Bper109’与b)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并将的周边部分Bper109’和周边部分Bper109紧固在一起,或者说,将第一板体Board22 与所述第二板体Board33紧固在一起,如图18、图16所示。
图15示出了图12中的隔爆箱从凹陷板体一侧的视角下的示意图。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Bper2位于第一板体 Board2的中部BCent2(例如其周边Rim01)与第一板体Board2的周边Rim02之间。a)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Bper2,沿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的开口周缘Rim01向该开口的周边方向延伸,或者,b)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Bper2,由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的开口周缘Rim01沿横向(如图中箭头Traver_23)向外延伸。或者c)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Bper2,由第一凹陷部Acco23、Bcent2的开口部周缘向该开口部的周边横向延伸。第一板体Board2 整体呈圆形、椭圆形时,随着其中部Bcent2凹陷,该第一板体Board2在形状上相似于一种乐器:钹。也可参考该钹乐器进行理解和实施。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的中部Bcent2可凹陷为球冠形状,但对某些场景而言,第一凹陷部更优地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这更适合内部电池等组件的安装,详见图16-图19中的相关实施例。
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位于第二板体Board33的中部(即底壁以及与底壁相连的上壁、下壁、两个侧壁,下不赘述)与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Bper109之间;第二板体Board33的周边部分Bper109,i) 沿第二凹陷部的开口周缘向该开口的周边延伸,或者,ii)由第二凹陷部的开口横向向外延伸,iii)由第二凹陷部的开口部的边缘向该开口部的周边横向延伸。
可选地,上述或下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包括,第一限位部B31和/或第一滑动配合部(图16-图19中未示出)。这意味着:尽管一些实施例中以隔爆箱内同时配置了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滑动配合部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但应当理解:也可以仅配置两者之一,即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中可以仅配置限位部,或者仅配置滑动配合部。
第一凹陷部9、B8、B9、B72、B71,形成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如图16-图19所述。其中第二凹陷部包括:底壁9以及与底壁相连的上壁B8、下壁B9、两个侧壁B72、B71,或还有这些壁所围合的箱体内部空间。而图16- 图19中第二凹陷部的开口即为上壁B8、下壁B9、两个侧壁B72、B71在远离底壁的方向上所围合形成的端口。第二凹陷部在图16-图19中未标记,但与第一凹陷部基本对称,可互相参照理解。
支承板,横向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B4;当然,该支承板B1或者说支承板B1的两端未必与箱体的侧壁相接触,如图所示。
第一限位部B31,设置于支承板B1以上;这意味着第一限位部B31可被设置在支承板B1本身上,如图所示。但可选地也可以被设置在支承板B1上方空间。
第一滑动配合部(图16-图18中未示出,可参见其他相关附图),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B1以上的箱体内部,与电池组件B4滑动配合。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中,第一限位部B31设置于电池组件B4的周边,与电池组件B4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第一限位部B31,设置于支承板B1的上方的空间中。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隔爆箱/应急电源箱式设备还包括电池组件B4,该电池组件B4承载于支承板B1上。第一限位部B31设置于安装架CB13、支承板B1、支承板B1上方的箱体的侧壁B72、底壁9、上壁B8这多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电池组件B4的底面、前表面、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五者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限位部B31接合第二限位部以固定电池组件B4。
图19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在移除箱盖的状态下的箱体的正面示意图。在这个实施例中,隔爆箱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选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以分别被实施为对应的紧固件,分别位于a)支承板 CB23上或者b)支承板CB23上方的其他与电池组件的表面相对的位置。例如第一限位部包括支承板CB23上的螺孔、第二限位部包括电池底面外凸缘上的螺孔以及穿过该螺孔的螺钉/螺栓,籍此,电池组件B4通过穿设于电池壳体和支承板CB23的这些螺栓/螺钉连接件而固定于支承板B1上。
在上述这种情况下,隔爆箱中是不存在第二滑动配合部和安装架的。在装配电源箱的过程中,直接将电池组件B4人为地安放到支承板上即可。
进一步可选地,隔爆箱还可包括安装架CB13,该安装架CB13为连接于支承板CB23上的刚性框架,而第一限位部被实施为固定绑件Zhaofenglin23;第二限位部为电池组件B4的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上的绑定区域或者适配于固定绑件Zhaofenglin23的绑定槽/绑定位(图中未示出:被第一限位部遮挡),另外,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还可以包括固定绑件Zhaofenglin23端部的第一螺孔、支承板CB23上对应的第二螺孔,以及穿设并紧固于这两个螺孔中的螺栓/螺钉。通过这种“绑定+螺栓固定”的方式,将电池组件B4固定在支承板 CB23上。
进一步可选地,隔爆箱(或可简称为:电源箱、防爆箱)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滑动配合部C88。而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部C88’,第二滑动配合部C88’和第一滑动配合部C88可以是彼此适配的凹槽和凸棱,如图19所示,两者均朝箱体的底壁9方向延伸。
应当注意,上述实施例中绑定区域(图中未示出)可能是形成于电池组件B4表面上的凹槽,也可能并无明显凹入、凸出等结构特征。即只要电池组件B4的底面、前表面、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五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能够配合固定绑件Zhaofenglin23等第一限位部对电池组件B4进行位置限定的区域,则属于第二限位部。该绑定区域可能仅仅是电池组件B4外表面上的普通的一块平面区域,换言之,在“绑定+螺栓固定”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为固定绑件Zhaofenglin23在电池组件的表面上所覆盖/接触的区域,其具体的形状、形态并不对该第二限位部构成限制。
实施例10
在本申请的上述或下述的一些实施例的隔爆箱中,第一限位部B3被设置于支承板B1’上。作为一种备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可以被单独构造为:不被设置于支承板B1’上,而是例如被设置于支承板B1’上方的箱体8的内部。同时,在这些备选实施例的隔爆箱中的其他部分均可以保持不变。
设置于支承板B1’上方的箱体8的内部的第一限位部B3,不包括:设置于支承板B1’本身的第一限位部,例如,如图5所示的贯穿地设置于支承板B1’上的第一限位部B32。换言之,在这些备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 B3并不直接位于支承板B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限位部B3可以设置于电池组件B4的周边,与电池组件B4 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从一些角度可以理解,在某些应用场景中,设在周边有利于第一限位部 B3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且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可选地,箱体8包括底壁9和围绕于底壁9外周并与底壁9 连接的上壁B8、两个侧壁B7和下壁B9,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支承板B1’上方的箱体的侧壁B7、底壁9和上壁 B8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分别与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后表面和上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为了更好地理解,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位于侧壁、上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4所示,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支承板B1’以上的箱体8的侧壁B7和/或上壁B8,优选地,第一限位部B3可以被对称地和/或相向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一侧壁B71、第二侧壁B72上。可选地,第一限位部B3可以为箱体B8的侧壁B7或上壁B8本身。或者,第一限位部B3至少部分地由箱体8的侧壁B7和/或上壁B8构造而成。可选地,第一限位部B3位于侧壁B7或上壁B8上,并位于这(些)壁上的远离底壁的位置,换言之,第一限位部B3被设置于靠近滑动配合的起始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限位部B3位于侧壁B7或上壁B8上的靠近箱体8的端口的位置,或者说远离底壁的位置,所以,便于使用者在箱体8的端口附近,通过人工操作以解除限位。
如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示,位于电池组件B4的周边的第一限位部B3,可以被设置于箱体的底壁、侧壁或上壁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当然,也可以被设置于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的其他组件上。例如,隔爆箱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安装架B13,固定于箱体8或支承板B1’上;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安装架B13上,并与第二限位部(图中未示出)相对,而该第二限位部可以被设置于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后表面和上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为了更好地理解,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爆箱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空间中,第一限位部位于安装架B13上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5所示,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安装架B13上。安装架B13位于支承板B1’以上的箱体8与被安装的电池组件B4之间,安装架B13固定于箱体8或支承板B1’上。可选地,安装架B13平行于侧壁B7或上壁B8。进一步可选地,安装架B13固定于支承板B1’上,其包括平行于侧壁B7的垂直段B14和平行于上壁B8的水平段B15,垂直段B14和水平段B15被构造以使安装架B13在整体上与被安装的电池组件B4的轮廓相适配。第一限位部B3可设在垂直段14和/或水平段B15。
可选地,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的第一限位部位于安装架上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6所示,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安装架B13上。安装架B13位于支承板B1’以上的箱体8与电池组件B4之间,安装架B13固定于侧壁B7。可选地,安装架B13平行于侧壁B7,以及,在局部,与被安装的电池组件B4的轮廓相适配,第一限位部B3可以为安装架B13上的扣位B32,扣位B32与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上的卡扣件B31相配合。进一步可选地,随电池组件B4沿滑槽或引导棱滑至底壁附近,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上的卡扣件B31卡合于扣位B32。或者,安装架B13的水平段B15再卡接电池组件B4形成双重卡扣配合结构,进一步提高限位作用。
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爆箱的第一限位部位于安装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7所示,第一限位部B3设置于安装架B13上。第一限位部B3包括锁止部B16,侧壁B7、底壁9、上壁B8设有解锁锁止部B16的解锁结构B17,如图27所示的,解锁结构B17设在上壁B8上,进一步地,解锁结构B17可以设在底壁9 上。进一步地,相应的锁止部B16可以是垂直于底壁9的转动锁止件,转动锁止件可以位于底壁9或安装架B13 上。
进一步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的安装架或者第一限位部,例如还可以是一个与电池组件B4的侧面相对地垂直设置的棱状物/条状物B13,该棱状物/条状物B13可以与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后表面上的公扣之间进行卡扣配合。作为安装架或者第一限位部的棱状物/条状物B13的两端可以被固定于i)支承板B1’和箱体的上壁B8上,或者ii)支承板B1’和箱体的侧壁B7上,或者iii)上壁B8和箱体的侧壁B7上。备选地,棱状物/条状物B13 可以以其下端固定于支承板B1’上,而该棱状物/条状物B13可以被对称地设置于被安装的电池组件B4两侧,分别与电池B4两个侧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棱状物/条状物B13上直接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的部分可被视为第一限位部,而其余部分或可被视为安装架。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限位部可以被理解为:1)通过支承板B1’,与电池组件B4的两个侧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或者,2)通过支承板B1’和安装架,与电池组件B4的两个侧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B3为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三凸出部或第三凹入部,对应地,第二限位部为位于被安装的电池组件B4上的第四凹入部、第四凸出部。进一步可选地,作为第一滑动配合部的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也可被设置于安装架CB13上,如图30所示。图3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滑动配合部C88和第一限位部C99均设置于安装架上的箱体横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配合部C88和第一限位部C99均被设置于安装架CB13上的与被安装电池组件B4的侧表面相对的一侧。第一滑动配合部C88可以与电池组件B4 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C88’滑动配合,以允许(enable)电池组件B4被以滑动方式置入箱体C8内。其中,安装架CB13可以是沿纵向设置于支承板CB23上的两个板,对称地位于电池组件B4的两侧,而第一滑动配合部C88 可以是:沿纵向分别设置在这两个板上的引导棱或滑槽。应当注意:针对此处图30的实施例以及图24至图28 等其他一些附图中的实施例,由于可能主要针对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因此,在相关附图中,为简要起见,也仅示出了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结构,而省略了支承板下方的箱体结构。而对于支承板下方的箱体结构,可参见其他相关实施例及附图。
可选地,第三凹入部可以包括卡口或扣位B32。该卡口或扣位B32可被实施为如图28中所示的贯穿地/非贯穿地矩形槽B320,该矩形槽B320可以被设置在安装架上,或者箱体8的侧壁/上壁上。
通过滑动配合部在横向(或还有垂向)上对电池组件B4的自由度的约束,并利用上述的矩形槽B320的靠近箱体8的端口7’一侧B3201,如图28所示,与电池组件B4上的公扣(图中未示出)等第二限位部之间的卡扣配合,可以使电池组件B4基本固定于箱体8’内,如无人为操作则无法沿滑动配合部从箱体8’退出。或再利用底壁9’或者矩形槽B320等母扣结构中远离端口7’一侧B3202的进一步的限位作用,可以更加稳定地将电池固定于箱体8’内,在滑动配合的滑动方向上基本上被完全固定。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9所示,第三凸出部具有弹性,包括卡扣件,卡扣件具有突出的弹性件B311。弹性件 B311包括连续延伸的第一弹性段B3111和第二弹性段B3112,分别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其中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随电池组件B4沿滑槽或引导棱被沿滑动方向F1置入箱体内的某个位置(例如在电池组件B4的后表面靠近/抵接箱体8的底壁处),第二弹性段B3112卡扣配合第二限位部,第二弹性段B3112和第一弹性段B3111 之间可以设置有导入角,便于与电池组件B4之间的滑动配合,或者第二弹性段B3112在末端还具有向电池组件 B4延伸的钩状结构B3112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9所例举的隔爆箱实施例可选地用于一种包括有消防报警主机、消防产品控制机箱、应急照明专用电源、等消防类设备的隔爆箱,针对这种隔爆箱,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或箱盖具有一体化的结构设计,相比将金属板切割或者机床冲压后,通过拉伸工艺进行折弯形成箱子形状,不但简化了工序,还具有产品成型时间短、尺寸稳定,报废率低等优点。而我们进一步优化的卷边防护结构,避免了锋利的金属板容易危害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进一步的,尤为更重要的一点,当我们采用进一步优化的卷边防护结构时,还可以更好实现内部器件的密封效果,可以防止外部的水滴、飞虫等流进隔爆箱造成隔爆箱内部电子设备及其元器件的短路或失火,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为了清楚和简要描述起见,在上述的多个实施例中,分别从1)支承板在箱体内的位置及结构、2)箱体的结构、3)箱体内的电气/电子设备的布设/布局、4)过线孔在箱体上的开设位置、5)支承板与其承载的电池组件之间的机械配合关系等等,几个方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隔爆箱进行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均可以互相结合以形成更加多样化的变形例,相应地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申请的精神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申请所主张的范围,本申请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例如实施例 4-8中任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箱体的卷边结构等均可适用并结合于实施例1中公开的带有支承板的箱体,或实施例3中所公开的箱体内的电池、开关电源、导热板等模块的布局结构均可适用并结合于实施例1中公开的带有支承板的箱体,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中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隔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紧固件;
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第一凹陷部;
所述第二板体,覆盖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
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紧固接合,从而封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中部和周边部分;
a)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方向相反;或者,
b)所述第二板体基本是平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称/基本对称,或者,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对称/基本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基本等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深度;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开口部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且相互对准/对接/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环绕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的周边;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环绕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的周边;
a)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与b)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互相抵靠/紧靠;
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和/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开设防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密件,沿所述防水槽布设;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分别包括一体连接的多个壁,该多个壁中的部分壁或者全部壁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壁之间的外连接面为圆弧过渡面;
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之间;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a)沿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周缘向该开口部的周边延伸,或者,b)由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向外横向延伸,或者c)由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部向其周边横向延伸;
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之间;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i)沿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开口部周缘向该开口部的周边延伸,或者,ii)由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开口部横向向外延伸,或者iii)由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开口部向其周边横向延伸;
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多个螺丝/螺栓连接件,沿A)所述第一板体的周边部分和B)所述第二板体的周边部分分布,贯穿并紧固该两者。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一滑动配合部;
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
支承板,横向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承载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以上;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沿纵向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以上的箱体内部,与所述电池组件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的上方,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周边,与所述电池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所述箱体包括底壁和围绕于所述底壁外周并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上壁、下壁、两个侧壁;A)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三者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分别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或者,B)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并分别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或者,C)所述第一限位部,通过所述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地设置;
所述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为:I)所述支承板、II)所述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一个侧壁、III)所述底壁、IV)所述上壁、V)所述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两个侧壁,VI)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上壁,VII)所述支承板,以及所述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一个/两个侧壁,VIII)所述上壁,以及所述支承板上方的箱体内部的一个/两个侧壁;
所述的隔爆箱还包括安装架,固定于所述箱体和/或所述支承板;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
所述第一限位部,由部分的所述安装架构成,并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沿纵向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与所述电池组件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箱体的侧壁和/或上壁本身;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箱体的侧壁和/或上壁构造而成;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锁止部,所述侧壁、底壁、上壁的外侧设有针对所述锁止部的解锁结构,所述解锁结构为钥匙件;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三凸出部或第三凹入部;
所述第三凸出部或所述第三凹入部设置于所述侧壁或上壁上的远离所述底壁的端部;
所述第三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所述卡口或扣位为:贯穿地/非贯穿地设置的矩形槽;
所述第三凸出部具有弹性,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具有突出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连续延伸的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弹性段,分别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第二弹性段卡扣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在纵向上限定所述电池组件,所述第二弹性段具有向所述电池组件延伸的钩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底壁和围绕于所述底壁外周并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上壁、下壁、两个侧壁;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与所述电池组件底面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以在纵向上限定所述电池组件的位置;
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扣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三凹入部或第三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表面;
所述第三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所述卡口或扣位为矩形槽,贯穿于所述支承板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
所述第三凸出部具有弹性,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具有突出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突出于所述支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配合的电池组件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性件的突出于所述支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端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性件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厚度的第二弹性段,所述第二弹性段扣合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弹性段为钩状结构;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滑动行程,适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支承板前端的纵向距离;
所述支承板沿横向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中上部;
所述隔爆箱还包括至少一个过线孔;所述至少一个过线孔开设于所述下壁或者所述侧壁在所述支承板以下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底壁和围绕于所述底壁外周并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上壁、下壁、两个侧壁;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与所述电池组件底面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以在纵向上限定所述电池组件的位置;
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扣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三凹入部或第三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表面;
所述第三凹入部包括卡口或扣位,所述卡口或扣位为矩形槽,贯穿于所述支承板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
所述第三凸出部具有弹性,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具有突出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突出于所述支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配合的电池组件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性件的突出于所述支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端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性件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厚度的第二弹性段,所述第二弹性段扣合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弹性段为钩状结构;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滑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支承板前端的纵向距离;
所述支承板沿横向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中上部;
所述隔爆箱还包括至少一个过线孔;所述至少一个过线孔开设于所述下壁或者所述侧壁在所述支承板以下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随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与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的滑动配合在纵向上定位所述电池组件;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为所述箱体的侧壁或上壁本身;或者,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箱体的侧壁和/或上壁构造而成;或者,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以上的箱体的侧壁或上壁,包括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与所述电池组件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地沿纵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别为沿纵向延伸的导轨和滑槽;或者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包括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与所述电池组件上的第二滑动配合部沿纵向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折件或上翻卷片,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相配合;
所述至少一个弯折件一体连接于所述支承板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折件中每一个包括:由所述支承板破开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折段、由所述第一弯折段向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延伸的第二弯折段;
A)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构成大致的倒L形状;所述第二弯折段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卡接并沿纵向滑动配合;或者,B)所述至少一个弯折件包括多个弯折件,对称地和/或相向地形成于所述支承板在横向上的两个端部;
所述第一凹入部为纵向延伸的滑槽,与所述电池组件上的滑块或卡块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在横向上的一个端部或相对的两个端部。
11.一种应急电源箱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爆箱。
12.一种应急电源箱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隔爆箱,还包括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承载于所述支承板上;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支承板上方的箱体的侧壁、底壁、上壁四者中的一个或多个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机械地耦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将所述电池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承板上;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为:底面、前表面、侧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五者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固定绑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电池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绑定区域或者适配于所述固定绑件的绑定槽/绑定位;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对应的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件侧面,朝所述箱体的底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为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的第二凹入部或第二凸出部;
所述电池组件底面设有第二限位部,适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和第一滑动配合部的滑动配合的行程的末段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扣合;
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包括滑槽和/或引导棱,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下列三者之一:第四凸出部、第四凹入部或者卡扣件;
所述滑槽和/或所述引导棱,与所述至少一个弯折件滑动配合,以使卡扣件随所述电池组件沿所述滑槽或引导棱a)抵近所述底壁或者b)进至最大滑动行程,而弹性扣合入所述扣位;所述第四凸出部或第四凹入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扣配合;
所述卡扣件具有突出于其外表面的弹性件,当所述电池组件沿着纵向与所述支承板卡合地相对滑动时,所述卡扣件落入所述支承板上的所述扣位,所述弹性件抵接所述扣位的侧壁;
所述卡扣件为一体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底面的公扣,所述滑槽的滑动行程使得电池组件抵接所述底壁时或在滑动行程末段处,所述公扣弹性扣合入所述扣位;
所述纵向为沿所述侧壁朝所述底壁延伸/垂直延伸的方向,或者,所述纵向为向所述箱体深处延伸的方向;
所述至少一个过线孔为敲落孔,开设于所述下壁;
所述隔爆箱还包括电源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过线孔向上布设,以耦合所述电池组件;
所述隔爆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以下的电源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热耦合于所述电源和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
所述导热板的第一面通过导热硅脂热耦接于所述电源的发热部,所述导热板的第二面抵靠或邻接所述箱体的侧壁;
所述的隔爆箱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面板,所述第二凹陷部形成为适配所述箱体的箱盖;所述电源为开关电源;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开关电源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箱盖上,通过所述箱盖对外暴露,所述控制面板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和/或电池组件;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或用于容置所述电池的壳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通过转轴连接。
CN202120943819.7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Active CN216698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3819.7U CN216698547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3819.7U CN216698547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8547U true CN216698547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3819.7U Active CN216698547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8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0216A (zh) * 2023-11-02 2024-02-02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调相机降温冷却循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0216A (zh) * 2023-11-02 2024-02-02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调相机降温冷却循环装置
CN117500216B (zh) * 2023-11-02 2024-05-07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调相机降温冷却循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70607B2 (ja) 一体化された無停電電源装置エンクロージャ
US6369321B1 (en) Generator power inlet box with selectively engageable generator cord
CN216698547U (zh) 一种隔爆箱以及应急电源箱式设备
JP2007295677A (ja) 充電器
US20200106205A1 (en) Modular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WO2020228748A1 (zh) 电源柜
CN210577235U (zh) 应急发电车接入箱
CN114448061A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8415140U (zh) 一种电源盒结构及室外柜
CN215498391U (zh) 一种应急电源箱
CN215009630U (zh) 一种应急电源箱
CN111065227B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拼装式电气柜
CN205864061U (zh) 一种并机主控柜
CN212366544U (zh) 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机箱
CN114346612B (zh) 一种箱式电气设备的制造方法
CN212252934U (zh) 一种除湿机上的控制盒结构及其除湿机
CN210007430U (zh) 换电柜
CN210291785U (zh) 适配器及照明设备
CN218040901U (zh) 一种应急电源箱
CN218998458U (zh)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其工业自动化设备
CN218827558U (zh) 储能箱
CN220931398U (zh) 热水器
WO2015092927A1 (ja) 携帯型充電式電源装置
JP2002290083A (ja) キャビネット
CN217822914U (zh) 户用电池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