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8159U -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8159U
CN216698159U CN202123021133.1U CN202123021133U CN216698159U CN 216698159 U CN216698159 U CN 216698159U CN 202123021133 U CN202123021133 U CN 202123021133U CN 216698159 U CN216698159 U CN 216698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d end
switching
button
elastic she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211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波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f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ang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angf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ang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211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8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8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8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包括绝缘基座、壳体、切换按钮、回位弹簧;若干端子于绝缘基座的顶部露设有第一至第四闭合端,第一闭合端、第二闭合端位于第一开关区域,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位于第二开关区域;第一开关区域设置有微动切换弹片,壳体内设置有微动开关按钮;第二开关区域设置有锅仔弹片;切换按钮于壳体内可旋转设置;切换按钮旋转至第一工作位置,切换按钮按压作用于微动开关按钮以按压微动切换弹片,而旋转至第二工作位置时,切换按钮按压作用于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如此,在有声模式下获得较佳的按压操作手感及理想的切换灵敏度,在静音模式时,利用轻触开关能够更好地满足静音需求,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Description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以鼠标按键开关为例,为了方便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环境要求选择有声及静音按键操作体验。
后来出现了可进行有声/无声自由切换的按键开关,该种可切换的按键开关是采用两个轻触开关来实现静音和有声的切换,虽然其通过轻触开关的锅仔片的上拱部的拱起高度设计不同,可以实现有声/无声两种操作模式,但是,在有声模式下,轻触开关的按压切换感不佳及操作不可靠,并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且,两个轻触开关各自单独设计端子,且,其导芯上的一作用臂卡于限位弹片,从而使得导芯上的另一作用臂正对一弹片位置,该种切换操作方式,切换时拨动行程较大,而且,其切换操作部位是导芯的底端,利用导芯底端的一字形螺丝刀口来作为切换操作部,操作时,需借助螺丝刀伸入导芯底端的一字形螺丝刀口,带动导芯整体转动,从而改变作用臂的位置,其操作麻烦。还有,由于导芯的底端需要伸出壳体的基座底部,必然会占用壳体的基座设计空间,导致基座上的端子布置位置需稍往外偏移,导致整个按键开关的尺寸较大。整个按键开关与目前市场大批量用鼠标开关尺寸不同,客户端的鼠标现有的结构上需作较大的变动,导致推广有难度。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使得在有声模式下获得较佳的按压操作手感及理想的切换灵敏度,在静音模式时,利用轻触开关能够更好地满足静音需求,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包括有绝缘基座、壳体、切换按钮、回位弹簧,所述壳体组装于绝缘基座上方,所述绝缘基座上间距设置有若干端子,所述回位弹簧用于控制切换按钮向上复位;
若干端子于绝缘基座的顶部露设有间距设置的第一闭合端、第二闭合端、第三闭合端及第四闭合端,所述第一闭合端、第二闭合端位于绝缘基座的顶部的第一开关区域,所述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位于绝缘基座的顶部的第二开关区域;
所述第一开关区域设置有微动切换弹片,所述微动切换弹片的一端与第一闭合端保持常接触,所述微动切换弹片具有朝向另一端延伸设置的悬臂,所述悬臂的自由端间距式位于第二闭合端的上方;所述壳体内对应悬臂的上方设置有微动开关按钮;
所述第二开关区域设置有锅仔弹片,所述锅仔弹片的周缘与第三闭合端保持常接触,所述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间距式位于第四闭合端的上方;
所述切换按钮于壳体内可旋转式设置;当切换按钮旋转至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切换按钮按压作用于微动开关按钮以按压微动切换弹片的悬臂;当切换按钮旋转至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切换按钮按压作用于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上下行程限位槽,所述上下行程限位槽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部、下限位部;所述微动开关按钮伸入上下行程限位槽内,所述微动开关按钮于上限位部、下限位部之间可上下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换按钮包括按钮本体,所述按钮本体的顶部具有外按压部,所述按钮本体的周侧分别往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内按压部、第二内按压部、拨动切换部、切换定位卡点,所述第一内按压部、拨动切换部、第二内按压部、切换定位卡点沿按钮本体的周向依次间距布置;所述按钮本体位于第一闭合端的上方区域;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切换定位弹片,所述切换定位弹片具有弹性凸部,拨动拨动切换部时,切换定位卡点可选择性地受限于弹性凸部的一侧或另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一内按压部、第二内按压部两者切换正对相应的微动开关按钮、锅仔弹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拨动行程槽,所述拨动行程槽内部两端面分别为两个切换行程限位面,当拨动切换部被拨动至靠近一切换行程限位面,所述第一内按压部正对相应的微动开关按钮,当拨动切换部被拨动至靠近另一切换行程限位面,所述第二内按压部正对相应的锅仔弹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对应绝缘基座的上方装设有定位盖板,所述定位盖板具有向上延伸的导柱,所述切换按钮的下端向上凹设有竖向槽,所述导柱伸入竖向槽内,所述回位弹簧套设于导柱的外周,且,所述回位弹簧的上端抵于竖向槽内顶端,所述回位弹簧的下端抵于定位盖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盖板罩设于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锅仔弹片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的上方,以形成第一重防尘及静音隔离;所述锅仔弹片的上方设置有轻触开关按钮,所述轻触开关按钮向上伸出定位盖板,所述切换按钮按压可选择性地按压作用于轻触开关按钮的顶端,进而作用于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所述壳体对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锅仔弹片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形成第二重防尘及静音隔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避让通孔,所述定位盖板具有第二避让通孔,所述轻触开关按钮向上穿过第二避让通孔,所述切换按钮的顶部向上穿过第一避让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换按钮以壳体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所述定位盖板以切换按钮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所述轻触开关按钮以定位盖板为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所述微动开关按钮以壳体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端子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伸出绝缘基座外部的第一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伸出绝缘基座外部的第二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第二闭合端,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二闭合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伸出绝缘基座外部的第三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第三闭合端,所述第三引脚与第三闭合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闭合端、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第三闭合端依次并排间距布置;所述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均为端子切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弹片定位端,所述第一引脚与弹片定位端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二闭合端、弹片定位端、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第三闭合端依次并排间距布置;所述悬臂上设置有辅助弹片,所述辅助弹片朝向所述微动切换弹片的一端延伸并其延伸末端卡设于弹片定位端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结合微动切换弹片、锅仔弹片的设计,利用微动开关作为有声模式,利用轻触开关作为静音模式,这样,可以利用微动开关较佳的按压操作手感及理想的切换灵敏度,使得在有声模式下获得较佳的按压操作手感及理想的切换灵敏度,在静音模式时,利用轻触开关能够更好地满足静音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静音,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二、将微动开关按钮内置于壳体内,不易受到外部尘污影响,有利于提升按键开关的使用精度及控制可行性。同时,通过对微动开关按钮进行上下限位,上限位的作用是保证微动开关按钮复位后高度不变化,下限位的作用是保证微动开关按钮的向下按压过行程不会过长,从而起到保护微动开寿命的作用。
三、通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于绝缘基座上的布置,结合利用端子的横切面来做为弹片的接触面,减少端子的折弯工序,同时,端子的高度好控制,产品使用性能更稳定,有利于提高按键开关使用可靠性;同时,对于可切换有声无声的按键开关产品而言,由于第一闭合端与第四闭合端一体连接于第一端子上,形成一个COM端子,以端子切面为导通点更易实现,节省第一端子在绝缘基座上所占用空间,同时,第一端子的制作更加简单,制作质量可控性佳;切换按钮结构设计合理,不需占用绝缘基座的空间;这样,使得整个按键开关可以做到与市场大批量用鼠标单一微动开关尺寸相同,客户端的鼠标现有的结构上无需作大的变动,适于推广应用于鼠标产品上。
四、通过壳体、定位盖板的设置,所述定位盖板罩设于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锅仔弹片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的上方,以形成第一重防尘及静音隔离;所述锅仔弹片的上方设置有轻触开关按钮,所述壳体对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锅仔弹片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形成第二重防尘及静音隔离。如此,双层壳体的隔离使得防尘及静音效果更好,使得锅仔弹片的操作使用静音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第二避让通孔的设置,也可起到按压方向导引作用,使得轻触开关按压动作更加精准。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俯视图(未示上盖);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中盖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微动开关按钮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切换按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绝缘基座和各端子的布置结构图。
附图标识说明:
壳体20、容纳腔21、微动切换弹片22、悬臂221、辅助弹片222、锅仔弹片23、上拱部231、切换按钮1、按钮本体10、外按压部11、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拨动切换部14、切换定位卡点15、第一水平部131、第一竖向部132、第二水平部141、第二竖向部142、弹簧安装部16、第一止脱部17、回位弹簧24、切换定位弹片25、弹性凸部251、拨动行程槽26、切换行程限位面261、定位盖板27、导柱271、内壳顶壁272、内壳周侧壁273、上下行程限位槽28、上限位部281、下限位部282、前限位部283、后限位部284、绝缘基座201、中盖202、上盖203、卡扣臂2031、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第三端子5、微动开关按钮6、弹片抵压部61、下限位适配部62、主体部63、受压凸部64、上限位适配部65、轻触开关按钮7、中间弹性胶件71、第二止脱部72、第一闭合端A、第二闭合端B、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弹片定位端E、第一避让通孔F、第二避让通孔G。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包括有绝缘基座201、壳体20、切换按钮1、回位弹簧24,所述壳体20组装于绝缘基座201上方,所述绝缘基座201上间距设置有若干端子,所述回位弹簧24用于控制切换按钮1向上复位;若干端子于绝缘基座201的顶部露设有间距设置的第一闭合端A、第二闭合端B、第三闭合端C及第四闭合端D,所述第一闭合端A、第二闭合端B位于绝缘基座201的顶部的第一开关区域,所述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位于绝缘基座201的顶部的第二开关区域;
所述第一开关区域设置有微动切换弹片22,所述微动切换弹片22的一端与第一闭合端A保持常接触,所述微动切换弹片22具有朝向另一端延伸设置的悬臂221,所述悬臂221的自由端间距式位于第二闭合端B的上方;所述壳体20内对应悬臂221的上方设置有微动开关按钮6。所述第二开关区域设置有锅仔弹片23,所述锅仔弹片23的周缘与第三闭合端C保持常接触,所述锅仔弹片23的上方设置有轻触开关按钮7,所述轻触开关按钮7的下端装设有弹性胶件71,弹性胶件71优选采用硅胶材质,其可以增加轻触开关按压行程,也对锅仔弹片23起保护作用,不易出现轻触弹片过劳受损,提高了开关寿命。所述锅仔弹片23的中间上拱部231间距式位于第四闭合端D的上方。所述切换按钮1于壳体20内可旋转式设置;当切换按钮1旋转至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切换按钮1按压作用于微动开关按钮6以按压微动切换弹片22的悬臂221;当切换按钮1旋转至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切换按钮1按压作用于轻触开关按钮7以按压锅仔弹片23的中间上拱部231。
所述壳体20包括有中盖202和上盖203,所述中盖202的上、下端敞口且具有四周侧壁,所述绝缘基座201对应中盖202的下端敞口处设置,所述上盖203对应中盖202的上端敞口处设置。所述上盖203具有向下延伸的卡扣臂2031,所述卡扣臂2031的外侧凸设有第一卡点,所述中盖202的四周侧壁的内壁面凸设有第二卡点,所述上盖203的卡扣臂2031自上而下卡入中盖202内部,在卡入过程中卡扣臂2031向内发生变形,直至第一卡点限位于第二卡点的下方,此时,卡扣臂2031向外弹性复位。所述第一卡点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二卡点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卡点通过第一导引面沿第二导引面挤压卡入中盖202内部。
主要参照图5至图8所示,其显示了微动开关按钮6内置于壳体20的具体结构:
传统的微动开关按钮6是露出上壳体20,在按压操作时,存在尘污进入的隐患,而且,容易因微动开关按钮6下压时过行程,导致微动切换弹片22疲劳,多次使用后,微动切换弹片22受损,影响按键开关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通过于所述壳体20的内侧壁设置有上下行程限位槽28,所述上下行程限位槽28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部281、下限位部282;所述微动开关按钮6伸入上下行程限位槽28内,所述微动开关按钮6于上限位部281、下限位部282之间可上下活动。通常,所述上下行程限位槽28设置于壳体20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所述上下行程限位槽28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限位部283、后限位部284,所述微动开关按钮6的前、后侧分别受限于前限位部283、后限位部284。所述下限位部282设置于绝缘基座201的顶部。如图8所示,所述微动开关按钮6具有弹片抵压部61、下限位适配部62;所述弹片抵压部61位于微动切换弹片22的上方,按压微动开关按钮6时,所述弹片抵压部61向下抵压微动切换弹片22;所述下限位适配部62向下凸设以超出弹片抵压部61的底端。所述微动开关按钮6具有左右延伸的主体部63,所述主体部63的上端居中设置有受压凸部64,所述主体部63的左、右端的上侧作为上限位适配部65,所述上限位适配部65位于上限位部281的下方,所述下限位适配部62自主体部63的左、右端的下侧一体向下延伸凸设。
主要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9所示,其显示了切换按钮1的具体结构:
所述切换按钮1包括按钮本体10,所述按钮本体10的顶部具有外按压部11,所述按钮本体10的周侧分别往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拨动切换部14、切换定位卡点15,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拨动切换部14、第二内按压部13、切换定位卡点15沿按钮本体10的周向依次间距布置;所述按钮本体10位于第一闭合端A的上方区域;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切换定位弹片25,所述切换定位弹片25具有弹性凸部251,拨动所述拨动切换部14时,切换定位卡点15可选择性地受限于弹性凸部251的一侧或另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两者切换正对相应的微动开关按钮6、锅仔弹片23。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可按压作用于微动开关按钮6的受压凸部64上。所述外按压部11所在按压轴向与微动开关按钮6的受压凸部64所在轴向,两者平行设置;且,所述壳体20的第一避让通孔F的投影区远离微动开关按钮6以与微动开关按钮6保持间距,也可提高防尘效果。
主要参照图3和图9所示,所述拨动切换部14、切换定位卡点1515两者正对侧设置。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彼此错位以呈非正对侧设置。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均具有自按钮本体10的周侧往外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131、自第一水平部131的外端向下延伸的第一竖向部132,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两者的第一水平部131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拨动切换部14具有自按钮本体10的周侧往外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部141、自第二水平部141的外端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部142,所述第二水平部141与第一内按压部12、第二内按压部13两者的第一水平部131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按钮本体10的下端设置有正对外按压部11的弹簧安装部16。通过对切换按钮11的结构改进,利用按钮本体10的周侧的拨动切换部14来作拨动切换,同时,利用按钮本体10的周侧的切换定位卡点15来作定位,有效减少切换时的拨动行程,且,拨动切换部14设置于按钮本体10的周侧,易于安装,使用操作方便。
所述壳体20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拨动行程槽26,所述拨动行程槽26内部两端面分别为两个切换行程限位面261,当拨动切换部14被拨动至靠近一切换行程限位面261,所述第一内按压部12正对相应的微动开关按钮6,当拨动切换部14被拨动至靠近另一切换行程限位面261,所述第二内按压部13正对相应的轻触开关按钮7。所述壳体20内对应绝缘基座201的上方装设有定位盖板27,所述定位盖板27具有向上延伸的导柱271,所述切换按钮1的下端向上凹设有竖向槽,所述导柱271伸入竖向槽内,所述回位弹簧24套设于导柱271的外周,且,所述回位弹簧24的上端抵于竖向槽内顶端,所述回位弹簧24的下端抵于定位盖板27上。利用壳体20内部的定位盖板27上形成的导柱271作为按压轴芯,导柱271位置相对壳体20固定,不受切换操作影响,有利于确保按压轴芯位置稳定精准,对切换按钮1的安装定位变得更加简单,而且,由于按压轴芯不需占用绝缘基座201设计位置,有利于绝缘基座201上的各端子布置,也有利于缩小整个按键开关的尺寸。
主要参照图4所示,所述定位盖板27罩设于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锅仔弹片23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的上方,以形成第一重防尘及静音隔离;所述定位盖板27具有内壳顶壁272及连接于内壳顶壁272周缘下方的内壳周侧壁273,所述内壳周侧壁273的下方与容纳腔21的内底面相结合定位。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锅仔弹片23被隔离设置于内壳顶壁272与内壳周侧壁273、绝缘基座201的顶部所围构形成的轻触开关腔内。所述轻触开关按钮7向上伸出定位盖板27,所述切换按钮1可选择性地按压作用于轻触开关按钮7的顶端,进而作用于锅仔弹片23的中间上拱部231;所述壳体20对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锅仔弹片23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形成第二重防尘及静音隔离。所述定位盖板27具有第二避让通孔G,所述轻触开关按钮7向上穿过第二避让通孔G,所述切换按钮1的顶部向上穿过第一避让通孔F。
主要参照图10所示,所述若干端子为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第三端子5,其注塑成型固定于绝缘基座201上;所述第一端子3具有伸出绝缘基座201外部的第一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201上侧的第一闭合端A、第四闭合端D,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一闭合端A、第四闭合端D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子4具有伸出绝缘基座201外部的第二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201上侧的第二闭合端B,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二闭合端B一体连接;所述第三端子5具有伸出绝缘基座201外部的第三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201上侧的第三闭合端C,所述第三引脚与第三闭合端C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闭合端B、第一闭合端A、第四闭合端D、第三闭合端C依次并排间距布置;所述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均为端子切面(水平横切面),利用端子的横切面来做为弹片的接触面,减少端子的折弯工序,同时,端子的高度好控制。所述第一端子3还具有凸露于绝缘基座201上侧的弹片定位端E,所述第一引脚与弹片定位端E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二闭合端B、弹片定位端E、第一闭合端A、第四闭合端D、第三闭合端C依次并排间距布置;所述悬臂221上设置有辅助弹片222,所述辅助弹片222朝向所述微动切换弹片22的一端延伸并其延伸末端卡设于弹片定位端E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组装时,所述切换按钮1以壳体20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20内,所述定位盖板27以切换按钮1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20内,所述轻触开关按钮7以定位盖板27为基准而装载于壳体20内,所述微动开关按钮6以壳体20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20内。所述切换按钮1具有受限于壳体201的第一止脱部17,所述轻触开关按钮7具有受限于定位盖板27的第二止脱部72。其通过壳体20的设置,利用壳体20内部的容纳腔21作为载体来组装产品零件,其组装定位精准可靠,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由于弹性部件容易出现浮动偏差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满足对组装精度要求较高的客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通过结合微动切换弹片22、锅仔弹片23的设计,利用微动开关作为有声模式,利用轻触开关作为静音模式,这样,可以利用微动开关较佳的按压操作手感及理想的切换灵敏度,使得在有声模式下获得较佳的按压操作手感及理想的切换灵敏度,在静音模式时,利用轻触开关能够更好地满足静音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静音,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其次是,将微动开关按钮6内置于壳体20内,不易受到外部尘污影响,有利于提升按键开关的使用精度及控制可行性。同时,通过对微动开关按钮6进行上下限位,上限位的作用是保证微动开关按钮6复位后高度不变化,下限位的作用是保证微动开关按钮6的向下按压过行程不会过长,从而起到保护微动开寿命的作用。
再者是,通过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第三端子5于绝缘基座201上的布置,结合利用端子的横切面来做为弹片的接触面,减少端子的折弯工序,同时,端子的高度好控制,产品使用性能更稳定,有利于提高按键开关使用可靠性;同时,对于可切换有声无声的按键开关产品而言,由于第一闭合端A与第四闭合端D一体连接于第一端子3上,形成一个COM端子,以端子切面为导通点更易实现,节省第一端子3在绝缘基座201上所占用空间,同时,第一端子3的制作更加简单,制作质量可控性佳;切换按钮1结构设计合理,不需占用绝缘基座201的空间;这样,使得整个按键开关可以做到与市场大批量用鼠标单一微动开关尺寸相同,客户端的鼠标现有的结构上无需作大的变动,适于推广应用于鼠标产品上。
以及,通过壳体20、定位盖板27的设置,所述定位盖板27罩设于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锅仔弹片23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的上方,以形成第一重防尘及静音隔离;所述锅仔弹片23的上方设置有轻触开关按钮7,所述壳体20对第三闭合端C、第四闭合端D、锅仔弹片23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形成第二重防尘及静音隔离。如此,双层壳体20的隔离使得防尘及静音效果更好,使得锅仔弹片23的操作使用静音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第二避让通孔G的设置,也可起到按压方向导引作用,使得轻触开关按压动作更加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包括有绝缘基座、壳体、切换按钮、回位弹簧,所述壳体组装于绝缘基座上方,所述绝缘基座上间距设置有若干端子,所述回位弹簧用于控制切换按钮向上复位;其特征在于:
若干端子于绝缘基座的顶部露设有间距设置的第一闭合端、第二闭合端、第三闭合端及第四闭合端,所述第一闭合端、第二闭合端位于绝缘基座的顶部的第一开关区域,所述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位于绝缘基座的顶部的第二开关区域;
所述第一开关区域设置有微动切换弹片,所述微动切换弹片的一端与第一闭合端保持常接触,所述微动切换弹片具有朝向另一端延伸设置的悬臂,所述悬臂的自由端间距式位于第二闭合端的上方;所述壳体内对应悬臂的上方设置有微动开关按钮;
所述第二开关区域设置有锅仔弹片,所述锅仔弹片的周缘与第三闭合端保持常接触,所述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间距式位于第四闭合端的上方;
所述切换按钮于壳体内可旋转式设置;当切换按钮旋转至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切换按钮按压作用于微动开关按钮以按压微动切换弹片的悬臂;当切换按钮旋转至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切换按钮按压作用于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上下行程限位槽,所述上下行程限位槽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部、下限位部;所述微动开关按钮伸入上下行程限位槽内,所述微动开关按钮于上限位部、下限位部之间可上下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按钮包括按钮本体,所述按钮本体的顶部具有外按压部,所述按钮本体的周侧分别往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内按压部、第二内按压部、拨动切换部、切换定位卡点,所述第一内按压部、拨动切换部、第二内按压部、切换定位卡点沿按钮本体的周向依次间距布置;所述按钮本体位于第一闭合端的上方区域;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切换定位弹片,所述切换定位弹片具有弹性凸部,拨动拨动切换部时,切换定位卡点可选择性地受限于弹性凸部的一侧或另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一内按压部、第二内按压部两者切换正对相应的微动开关按钮、锅仔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拨动行程槽,所述拨动行程槽内部两端面分别为两个切换行程限位面,当拨动切换部被拨动至靠近一切换行程限位面,所述第一内按压部正对相应的微动开关按钮,当拨动切换部被拨动至靠近另一切换行程限位面,所述第二内按压部正对相应的锅仔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对应绝缘基座的上方装设有定位盖板,所述定位盖板具有向上延伸的导柱,所述切换按钮的下端向上凹设有竖向槽,所述导柱伸入竖向槽内,所述回位弹簧套设于导柱的外周,且,所述回位弹簧的上端抵于竖向槽内顶端,所述回位弹簧的下端抵于定位盖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盖板罩设于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锅仔弹片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的上方,以形成第一重防尘及静音隔离;所述锅仔弹片的上方设置有轻触开关按钮,所述轻触开关按钮向上伸出定位盖板,所述切换按钮按压可选择性地按压作用于轻触开关按钮的顶端,进而作用于锅仔弹片的中间上拱部;所述壳体对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锅仔弹片所在的第二开关区域形成第二重防尘及静音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避让通孔,所述定位盖板具有第二避让通孔,所述轻触开关按钮向上穿过第二避让通孔,所述切换按钮的顶部向上穿过第一避让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按钮以壳体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所述定位盖板以切换按钮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所述轻触开关按钮以定位盖板为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所述微动开关按钮以壳体为定位基准而装载于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端子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伸出绝缘基座外部的第一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伸出绝缘基座外部的第二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第二闭合端,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二闭合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伸出绝缘基座外部的第三引脚和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第三闭合端,所述第三引脚与第三闭合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闭合端、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第三闭合端依次并排间距布置;所述第三闭合端、第四闭合端均为端子切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凸露于绝缘基座上侧的弹片定位端,所述第一引脚与弹片定位端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二闭合端、弹片定位端、第一闭合端、第四闭合端、第三闭合端依次并排间距布置;所述悬臂上设置有辅助弹片,所述辅助弹片朝向所述微动切换弹片的一端延伸并其延伸末端卡设于弹片定位端上。
CN202123021133.1U 2021-12-03 2021-12-03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Active CN216698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1133.1U CN216698159U (zh) 2021-12-03 2021-12-03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1133.1U CN216698159U (zh) 2021-12-03 2021-12-03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8159U true CN216698159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21133.1U Active CN216698159U (zh) 2021-12-03 2021-12-03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81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1137A (zh) * 2021-12-03 2022-05-27 浙江长风电子有限公司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1137A (zh) * 2021-12-03 2022-05-27 浙江长风电子有限公司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5328B1 (en) Push-button switch
US20040240162A1 (en)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ide key assembly
JPH0125461Y2 (zh)
CN212810151U (zh) 一种可以自由切换两种声音和手感属性的按键开关
CN216698159U (zh)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CN104810184A (zh) 一种按键开关
WO2023020287A1 (zh) 一种按键开关的侧向导通组件
WO2023155827A1 (zh) 一种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US20080099321A1 (en) Switch
CN101923977B (zh) 按钮开关
CN215451206U (zh) 可动构件以及输入装置
JPWO2013042403A1 (ja) 防水防塵スイッチ
CN114551137A (zh)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CN216698166U (zh) 按键开关的切换按钮及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CN216698160U (zh) 可切换静音和有声的按键开关
CN216719789U (zh) 微动开关及鼠标
CN216698167U (zh) 微动开关按钮限位结构
JP2009134950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付き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218647808U (zh) 一种键盘开关
CN216698157U (zh) 易于控制端子高度的轻触开关基座及轻触开关
CN217983158U (zh) 一种静音超薄型轻触开关
CN212485176U (zh) 一种双导通按键开关
CN218414351U (zh) 电梯按钮
CN209804518U (zh) 一种薄型键盘开关
CN216698156U (zh) 双层壳体防尘及静音的轻触开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