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4594U -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4594U
CN216694594U CN202220132575.9U CN202220132575U CN216694594U CN 216694594 U CN216694594 U CN 216694594U CN 202220132575 U CN202220132575 U CN 202220132575U CN 216694594 U CN216694594 U CN 216694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tube
casing
heat exchang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25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宇飞
姜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aikuo Tiant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aikuo Tiant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aikuo Tianto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aikuo Tiant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325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4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4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4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主要涉及换热器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圆形截面的换热腔,所述壳体内固定且排列有管束,所述壳体内交替的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为底侧设有缺口的圆缺形,所述第二隔板为顶侧设有缺口的圆缺形,所述第一隔板底部居中的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隔板呈角度为60‑70度的十字形交叉,所述第二隔板的顶侧居中的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隔板呈角度为60‑70度的十字形交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实现对管束的均匀热传递,使得对目标流体的降温均匀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废矿物油就是从石油、煤炭等中进行提取、精炼,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矿物油的一些物理性和化学性发生了改变,不能再继续发挥原先的使用价值,从而变为了废矿物油,现废矿物油已被国家列为优先管理的高危废弃化学物。
现有矿物废油的处理及再利用的工艺包括有原料脱水、减压蒸馏部分、溶剂精制及溶剂回收单元组成。其中在脱水环节和减压蒸馏环节,需要多次用到换热器,对油水进行降温,从而使其满足下一步生产的温度要求。
由于此工艺中需要热交换的步骤多,处理量大,故对换热器的要求较高。现有的换热器在效率上仍难以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它实现对管束的均匀热传递,使得对目标流体的降温均匀高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圆形截面的换热腔,所述壳体内固定且排列有管束,所述壳体内交替的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为底侧设有缺口的圆缺形,所述第二隔板为顶侧设有缺口的圆缺形,所述第一隔板底部居中的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隔板呈角度为60-70度的十字形交叉,所述第二隔板的顶侧居中的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隔板呈角度为60-70度的十字形交叉。
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相对换热腔的截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呈90度的夹角。
所述第一隔板与换热腔截面呈60度的夹角,且第二截面与换热腔截面呈反向60度的夹角。
所述第一隔板的直边一侧的中央设有竖直的第一切槽,所述第一挡板插入并固定在第一切槽内,所述第一挡板的顶侧设有与换热腔内壁周面曲面相适应的弧形曲边,所述弧形曲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隔板的直边一侧的中央设有竖直的第二切槽,所述第二挡板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切槽内,所述第二挡板的底侧设有与换热腔内壁周面曲面相适应的弧形曲边,所述弧形曲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管束包括多根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并列设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将换热腔密封的管板,所述管板上设有与传热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同侧对应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换热腔相连通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壳体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所述第一管箱上设有第三接管,所述第二管箱上设有第四接管。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本换热器对油水油气进行换热,基于冷却水能够通过上下的S型路线,且基于挡板的切割能够获得很好的混流效果,使得冷凝水的温度均衡,实现对管束的均匀热传递,使得降温后的油水温度均匀。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拆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及挡板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及挡板拆分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壳体;2、管板;3、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管束;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第一接管;11、第二接管;12、安装孔;13、第三接管;14、第四接管;15、第一切槽;16、第二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1: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一般依靠管内及管外介质温度的不同,实现热交换。如何让冷却介质充分的与管壁交换热量是提高效率的核心。但是冷却介质自换热器内从一端到另一端定向的流动,流体容易形成直线流动而使得流体内各个层面温度差明显,很容易造成冷却的效率不均匀。
本换热器主体结构包括壳体1、管板2、第一管箱3、第二管箱4、管束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
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架,用于将壳体1固定安装在厂房内的地面上。
所述壳体1为中空的圆筒形,所述壳体1内设有将其贯穿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两端通过管板2封闭,所述管板2的直径与壳体1内径相适应,所述管板2与壳体1补丁安装,且所述管板2对称的固定在壳体1两端的开口位置。
所述壳体1靠近一端边缘处的顶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接管10,所述壳体1远离第一接管10的一端边缘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接管11。通过第一接管10连通A流体的介质源,A流体一般为冷却水,并经过第二接管11向外导出A流体,实现A流体的壳程。
所述管板2上分布有将其贯通的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用于密封连接固定管束5,所述管束5包括与安装孔12数目相当的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一端与同侧管板2上对应位置的安装孔12密封固定连接,且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管板2上对应位置的安装孔12密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管束5两端分别贯穿同侧的管板2且与该侧的管箱密封连通的效果。
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箱3及第二管箱4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箱3上设有第三接管13,所述第三接管13设置于顶部且向上延伸,用于与B流体的介质源连通,实现将B流体导入第一管箱3,通过第一管箱3获得流体B进入后的分布及缓冲,使其通过管束5的一端进入管束5而启动其管程。
所述第二管箱4底部连接有第四接管14,所述第四接管14用于将流体B排出,使其完成管程。
所述第一接管10、第二接管11、第三接管13、第四接管14的外端均设有法兰盘,用于连接其他管件使用。
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依次间隔的固定在换热腔内,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分别为直径与换热腔相对应的圆缺形,所述第一隔板6为顶侧设有缺口,第一隔板6的弧形侧边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7为底侧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隔板7的弧形边侧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故而使得第一隔板6只能够从上部通过流体,而第二隔板7只能从下部通过流体。
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均相对换热腔的截面倾斜设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隔板6相对换热腔的截面具有60度的夹角,所述第二隔板7相对换热腔的截面也具有60度的夹角,且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呈90度的夹角。
所述第一挡板8固定在第一隔板6的中部,所述第一挡板8与第一隔板6交叉呈60度的夹角,使得第一挡边的两侧侧边能够稍微偏心的位于换热腔内,所述第一隔板6的直边一侧的中央设有竖直的第一切槽15,所述第一挡板8插入并固定在第一切槽15内,所述第一挡板8的顶侧设有与换热腔内壁周面曲面相适应的弧形曲边,所述弧形曲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固定焊接。
所述第二挡板9固定在第二隔板7的中部,所述第二挡板9与第二隔板7交叉呈60度的夹角,使得第二挡边的两侧侧边能够稍微偏心的位于换热腔内,所述第二隔板7的直边一侧的中央设有竖直的第二切槽16,所述第二挡板9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切槽16内,所述第二挡板9的底侧设有与换热腔内壁周面曲面相适应的弧形曲边,所述弧形曲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固定焊接。
基于上述结构,使得位于换热腔内的流体能够基于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的交替设置,从而只能在换热腔内走上下折弯的S型路线,通过反向倾斜设置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一方面使得流体在左右截面上面对障碍及上行的情况不同,有利于横向的混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导向流体与挡板的充分切割接触。且基于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使得流体反复被居中切割,从而对流体内部构成充分的混匀,实现了冷却流体的温度一致,获得很好的均衡降温的效果。
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一挡板8上,以及第二隔板7和第二挡板9上均对应传热管设有通孔,传热管贯穿所有的第一挡板8、第一隔板6、第二挡板9、第二隔板7并列的设置在换热腔内。

Claims (5)

1.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圆形截面的换热腔,所述壳体内固定且排列有管束,所述壳体内交替的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为底侧设有缺口的圆缺形,所述第二隔板为顶侧设有缺口的圆缺形,所述第一隔板底部居中的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隔板呈角度为60-70度的十字形交叉,所述第二隔板的顶侧居中的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隔板呈角度为60-70度的十字形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相对换热腔的截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呈90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换热腔截面呈60度的夹角,且第二截面与换热腔截面呈反向60度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直边一侧的中央设有竖直的第一切槽,所述第一挡板插入并固定在第一切槽内,所述第一挡板的顶侧设有与换热腔内壁周面曲面相适应的弧形曲边,所述弧形曲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隔板的直边一侧的中央设有竖直的第二切槽,所述第二挡板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切槽内,所述第二挡板的底侧设有与换热腔内壁周面曲面相适应的弧形曲边,所述弧形曲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多根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并列设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将换热腔密封的管板,所述管板上设有与传热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同侧对应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换热腔相连通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壳体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所述第一管箱上设有第三接管,所述第二管箱上设有第四接管。
CN202220132575.9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Active CN216694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2575.9U CN216694594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2575.9U CN216694594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4594U true CN21669459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1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2575.9U Active CN216694594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4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1759B (zh) 一种旋转流加热的分离式热管蒸发器
CN216694594U (zh)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CN101858670B (zh) 水下换热装置
CN107830755A (zh) 一种高温汽化器
CN107101517A (zh) 一种换热组件、具有其的板翅式换热器及制造方法
CN209759421U (zh) 一种白酒蒸馏冷凝器
CN206192145U (zh) 塑料换热器
CN107664442A (zh) 一种换热器管束的应用方法
CN111536819B (zh) 一种换热模块
CN109186289B (zh) 固定板换热器
CN206847438U (zh) 一种枕形板污水换热器
CN2906520Y (zh) 逆流式螺旋形换热器
CN206235218U (zh) 外波纹热管换热器及海水淡化装置
CN206504643U (zh) 碱碱换热器
CN217330817U (zh) 一种用于污水源热泵的z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15725336U (zh) 一种具有薄型端板的壳管式换热器
CN215524236U (zh) 一种立卧式冷凝器
CN214010064U (zh) 一种高压冷却器
CN212058396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20818674U (zh) 一种适用于高含固物料的快拆式泥泥换热器
CN211903896U (zh) 带换热凸起的铝制换热器
CN202350162U (zh) 冷源机房用强化对流换热型分集水装置
CN214469467U (zh) 一种新型冷凝器
CN215766607U (zh) 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
CN212567016U (zh) 工业热废液排液管道插入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