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840U -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3840U
CN216693840U CN202220103581.1U CN202220103581U CN216693840U CN 216693840 U CN216693840 U CN 216693840U CN 202220103581 U CN202220103581 U CN 202220103581U CN 216693840 U CN216693840 U CN 216693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cooling
assembly
cool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35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邹炯昌
卢士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ne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ne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ne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ne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3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3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风道组件、节流机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风机和第一冷却组件。风道组件具有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换热器件依次安装于风道。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机构和第三换热器依次连通形成回路。风机安装于风道,以使空气依次第一换热器、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换热器。第一冷却组件的表面有水,流经第一冷却组件的空气能将第一冷却组件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从而可以提高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29日提交于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6417043、名称为“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选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空调领域节能减排越来越收到关注。
现有的空调机组在制冷模式下换热效率底,导致空调机组的能耗较高,不利于空调机组的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其能够降低空调机组在制冷模式下的能耗,从而使空调机组实现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风道组件、节流机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风机和第一冷却组件;
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风道;
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且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机构的进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道,所述风机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或者,
所述风机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的表面有水,流经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的空气能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冷却件,并使第一冷却件上有水,空气在经过第一冷却组件后,空气会将第一冷却组件表面的水蒸发,从而使风道内空气的温度自身被大幅降温,在经过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后,可以大大提高换热效果,降低冷凝温度,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能效,而且,换热器可以采用常规的风冷翅片换热器,也不会带来结垢、腐蚀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还第二冷却组件;
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风道,且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
所述风机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或者,所述风机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一冷却组件的表面均有水,流经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的空气能将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冷却件和第二冷却件,并使第一冷却件和第二冷却件上有水,空气在经过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一冷却组件后,空气会将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一冷却组件表面的水蒸发,从而使风道内空气的温度自身被大幅降温,在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后,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降低冷凝温度,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能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均包括储水盘和吸水件,所述吸水件设置于所述储水盘,所述吸水件用于吸取所述储水盘内的水,以使所述吸水件的表面有水,所述吸水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本申请采用该方式吸水件可以通过水虹吸现象使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一冷却组件在无须外界力量的情况下把水从下端往上端迁移,上端由于空气把水蒸发,形成低含水量的区域,可以实现无须外界动力的自动迁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水件为无纺布、硅藻土、棉和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质制成。
本申请将吸水件设置为由无纺布、硅藻土、棉和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可以更好的实现水由下向上迁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均包括冷却体和喷淋组件,所述冷却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所述喷淋组件用于给所述冷却体的表面喷淋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槽、补水管和设置于所述补水管的阀体,所述水槽设置于所述冷却体的顶部,所述水槽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向所述冷却体的表面喷淋水;
所述补水管用于给所述水槽补充水,所述阀体用于根据所述水槽内水的液位高度控制所述补水管的通断。
本申请通过将水槽设置在冷却体的顶部,并在水槽上设置通孔,水槽内的水可以通过重力流到冷却体上,使冷却体表面充满水,不需动力。通孔出水的流速可以根据水槽内水的液位进行确定。阀体可以让水槽内的水位保持在恒定高度。从而可以让水的流量保持恒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装置、水泵、接水盘、导管、输送管和控制阀,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冷却体的底部,所述水泵、所述导管和所述喷淋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水泵用于抽取所述接水盘内的水输送给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安装于所述冷却体的顶部,所述喷淋装置用于给所述冷却体的表面喷淋水,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用于向所述接水盘输送水,所述控制阀用于根据接水盘内的水位高度控制所述导管的通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集管和多个第一分支管程,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程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一集管的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集管和多个第二分支管程,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程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集管连通,所述第二集管与所述节流机构的进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程的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程的进口连通。
为解决第一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时存在多个分支管程制冷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本申请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分支管程的出口直接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分支管程的进口连接,解决了制冷剂分配不均问题,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的数量均包括两个,所述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均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冷却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
所述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三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至少一个为翅片式换热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翅片式换热器,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翅片间距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翅片间距不同。两个换热器的翅片间距不同在空调机组制热时可以减少结霜对换热性能的衰减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换热器、第一冷却组和第二换热器件依次安装于风道。利用风机使空气依次流过第一换热器、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换热器,由于第一冷却组件的表面均有水,流经第一换热器的空气被第一换热器加热,而该空气通过第一冷却组件时,第一冷却组件上的水可以吸收空气的热量,实现对空气的次降温,使降温后的空气流向第二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使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整体通过第一冷却组件提高了空调机组在制冷模组是的换热效率,降低和空调机的能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的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一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中喷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中喷淋组件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中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标:100-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10-压缩机;120-风道组件;121-风道;123-第一通道;125-第二通道;127-第三通道;130-节流机构;140-第一换热器;141-第一集管;143-第一分支管程;150-第二换热器;151-第二集管;153-第二分支管程;160-第三换热器;170-风机;180-第二冷却组件;181-储水盘;183-吸水件;190-第一冷却组件;191-冷却体;192-喷淋组件;193-水槽;194-补水管;195-阀体;196-水泵;197-接水盘;198-导管;199-控制阀;201-输送管;202-通孔;203-喷淋装置;210-四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其能够降低空调机组在制冷模式下的能耗,从而使空调机组实现节能减排。
请参照图1至图5,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包括压缩机110、风道组件120、节流机构130、第一换热器140、第二换热器150、第三换热器160、风机17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风道组件120具有风道121。第一换热器140、第一冷却组件190和第二换热器150件依次安装于风道121,且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之间。压缩机11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40的进口连通,第一换热器140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50的进口连通,第二换热器150的出口与节流机构130的进口连通,节流机构130的出口与第三换热器160的进口连通,第三换热器16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连通。风机170安装于风道121,以使空气依次流过第一换热器140、第一冷却组件190和第二换热器150。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均有水,流经第一冷却组件190的空气能将第一冷却组件190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换热器140、第一冷却组件190和第二换热器150件依次安装于风道121。利用风机170使空气依次流过第一换热器140、第一冷却组件190和第二换热器150,由于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有水,在空气流经第一冷却组件190时,第一冷却组件190上的水会吸收空气的热量蒸发,而实现对空气的降温,使降温后的空气流向第二换热器150与第二换热器150进行换热,从而使第二换热器150的换热效率提高。从而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组件190提高了空调机组在制冷模组是的换热效率,降低和空调机的能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也可以改善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结垢和腐蚀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内部具有流道。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的内部流道用于冷媒通过,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的外侧用于空气流动,利用空气流动给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的内流道的冷媒降温。风道组件120是有多块板围合形成的用于空气流道的风道121,使空气可以在风道121流动。节流机构130为电子膨胀阀。
当然,在本申请的在另外一些示例中,风机170也可以使空气依次流过第二换热器150、第一冷却组件190和第一换热器1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均为翅片式换热器,且第一换热器140的翅片间距与第二换热器150的翅片间距不同。将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的间距设置为不同,可以避免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结霜,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换热器。或者,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中的一个为翅片换热器,另一个为其他换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还包括第二冷却组件180。第二冷却组件180设置于风道121,且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设置于第二冷却组件180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50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的一侧。所述风机170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所述第二换热器15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均有水,流经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空气能将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翅片间距变小。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冷却组件180,可以利用第二冷却组件180对流经第二换热器150的空气进行降温,使空气降温后再流向第二换热器150,从而可以提高第二换热器150的换热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40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150的一侧,所述风机170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所述第一换热器(14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均包括储水盘181和吸水件183,吸水件183设置于储水盘181。吸水件183用于吸取储水盘181内的水,以使吸水件183的表面有水。第二冷却组件180的吸水件183与第一换热器140相对设置。第一冷却组件190的吸水件183与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两个吸水件183可以设置在一个储水盘181内,也可是两个吸水件183设置在两个储水盘181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定储水盘181的数量。在吸水件183放置在储水盘181内时,吸水件183的下部位于储水盘181的水中,吸水件183的上部分在风道12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组件180的吸水件183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吸水件183设置在一个储水盘181内。第二冷却组件180的吸水件183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吸水件183均可以吸收该储水盘181内的水。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组件180的吸水件183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吸水件183可以各自对应一个储水盘181。吸水件183能够将储水盘181内的吸收到表面,以在空气经过时通过蒸发吸收空气的热量。
本申请采用该方式吸水件183可以通过水虹吸现象使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在无须外界力量的情况下把水从下端往上端迁移,上端由于空气把水蒸发,形成低含水量的区域,可以实现无须外界动力的自动迁移。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件183为无纺布、硅藻土、棉和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质制成。由于无纺布、硅藻土、棉和纤维具有较好的自吸水性,不需要消耗能量就可以将水输送到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件183与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平行设置。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吸水件183也可以倾斜设置以增大换热面积。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表面有水,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均包括冷却体191和喷淋组件192。第二冷却组件180的冷却体191与第一换热器140相对设置。第一冷却组件190的冷却体191的一侧与第一换热器140相对设置,另一侧与第二换热器150相对设置。喷淋组件192用于给冷却体191的表面喷淋水。利用喷淋组件192可以很好的让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充面水。
请参阅图3,喷淋组件192可以是包括水槽193、和设置于补水管194的阀体195。水槽193设置于冷却体191的顶部,水槽193上设置有通孔202,通孔202用于向冷却体191的表面喷淋水。补水管194用于给水槽193补充水,阀体195用于根据水槽193内水的液位高度控制补水管194的通断。通过设置阀体195可以根据水槽193内水位高度自动控制补水管194的通断,从而可以让水槽193内一直有固定高度的水位。将水槽193设置在冷却体191的上部,水槽193内的水可以通过重力播撒在冷却体191上。阀体195可以是浮球阀、电子阀等控制阀199中的一种,补水管194连接在外接水源上,例如自来水源等。冷却体191可以是金属材质、塑料材质、棉、硅藻土、和纤维等材质中至少一种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定冷却体191的材质。
本申请通过将水槽193设置在冷却体191的顶部,并在水槽193上设置通孔202,水槽193内的水可以通过重力流到冷却体191上,使冷却体191表面充满水,不需动力。通孔202出水的流速可以根据水槽193内水的液位进行确定,通过水的蒸发速度,确定水的流速,利用水的流速确定水槽193内水位的高度,水槽193内水位的高度可以通孔202阀体195进行控制,阀体195可以让水槽193内的水位保持在恒定高度。从而可以让水的流量保持恒定,使得喷淋在冷却体191上的水全部被蒸发。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冷却体191的下方设置接水容器,可让喷淋在冷却体191上的水有多余。
请参阅图4,喷淋组件192还可以是包括喷淋装置203、导管198、水泵196、接水盘197、输送管201和控制阀199。接水盘197设置于冷却体191的底部。水泵196、导管198和喷淋装置203依次连接,水泵196用于抽取接水盘197内的水输送给喷淋装置203,喷淋装置203安装于冷却体191的顶部,喷淋装置203用于给冷却体191的表面喷淋水,控制阀199安装与输送管201,输送管201用于向接水盘197输送水,控制阀199用于根据接水盘197内的水位高度控制导管198的通断。通过水泵196和喷淋装置203的组合给冷却体191喷水,可以使冷却体191的表面有水,而接水盘197设置在冷却体191的底部,喷淋在冷却体191上多余的水可以回流至接水盘197中继续利用。控制阀199可以是浮球阀或者电控阀门,其能够根据接水盘197内的水位向接水盘197内补水。输送管201于外接水源连通,例如,输送管201于自来水源连通。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40包括第一集管141和多个第一分支管程143,多个第一分支管程143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一集管141的连接,所述压缩机11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管141连通。第二换热器150包括第二集管151和多个第二分支管程153,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程153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集管151连通,所述第二集管151与所述节流机构130的进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程143的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程153的进口连通。本申请通过第一换热器140的第一分支管程143的出口直接与第二换热器150的第二分支管程153的进口连接,解决了制冷剂分配不均问题,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是,第一分支管程143和第二分支管程153是有多个换热管首尾连接形成的。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也可以通过集管连通,或者第一集管141的分支部分与第二集管151的分支连通。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40、第二换热器150、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数量均包括两个,风道12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123、第二通道125和第三通道127,第一通道123和第二通道125相对设置,第三通道127设置于第一通道123和第二通道125之间。第一通道123和第二通道125内均依次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180、第一换热器140、第二冷却组和第二换热器150件,且设置于第一通道123的第二冷却组件180位于第一通道123远离第二通道125的一侧,设置于第二通道125的第二冷却组件180位于第二通道125远离第一通道123的一侧。风机170用于使空气分别由第一通道123和第二通流入第三通道127。可以提高风道121内的风量,使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换热器140和两个第一换热器140也可以交错串联在一起。例如,第一通道123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与第二通道125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串联,第二通道125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与第二通道125内的第二换热器150串联,第二通道125内的第二换热器150与第一通道123内的第二换热器150串联,还可以是第一通道123内的第二换热器150与第二通道125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串联,第二通道125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与第一通道123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串联,第一通道123内的第一换热器140与第一通道123内的第二换热器150串联等。
当然,本申请不限定仅有第一换热器140和第二换热器150,换热器的数量、种类和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去增加,例如,可以增加第四换热器和第四冷却组件。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还包括四通阀210。压缩机110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10的第一端连接。四通阀210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140的进口连通。四通阀210的第三端与第三换热器160的出口连通,四通阀210的第四端与压缩机110的吸气口连接。通过设置四通阀210可以实现空调机组的制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在制冷模式下控制方法包括:
向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淋水;
获取环境温度TA、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温度T1、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温度T2、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下游空气温度T3和第一冷却组件190下游空气温度T4
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温度T1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和/或,确定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温度T2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和/或,确定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下游空气温度与所述环境温度T3的差值;和/或,确定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下游空气温度T4与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
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温度T1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和/或,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温度T2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和/或,判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下游空气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和/或,判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下游空气温度T4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温度T1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目标值TZ时;和/或,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温度T2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目标值TZ时;和/或,在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下游空气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目标值TZ时;和/或,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下游空气温度T4与所述环境温度TA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目标值TZ时;则控制所述风机170增大风量。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判断aT1与b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和/或,判断判断aT2与b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和/或,判断aT3与b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和/或,判断aT3与b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其中a和b为常数,可根据使用场景进行调整。在aT1与bTA的差值大于预设目标值TZ时;和/或,在aT2与bTA的差值大于预设目标值TZ时;和/或,在aT3与bTA的差值大于预设目标值TZ时;和/或,在aT3与bTA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目标值TZ时,则控制所述风机170增大风量。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湿度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湿度;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湿度是否大于预设湿度值;和/或,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湿度是否大于预设湿度值;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40下游空气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湿度值时;和/或,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下游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时,则控制所述风机170增大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在制热模式下,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向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淋水,也可以使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保持干燥,也可以向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淋丙三醇等,可以减少换热器表面结霜的可能性,从而提供持续制热效果,特别是在湿冷气候。
当然,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二冷区组件表面的水量可以根据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或者第一冷却组件190下游空气的相对湿度来调整。可以是根据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水泵196的流量或者自动补水水位的高度,例如,出风的相对湿度低于90%,则增加水量,高于95%,则减少水量,可以按目标值进行修订。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和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包括: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冷却组件180、第一换热器140、第二冷却组和第二换热器150件依次安装于风道121。利用风机170使空气依次流过第二冷却组件180、第一换热器140、第一冷却组件190和第二换热器150,由于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均有水,在空气流经第二冷却组件180时,第一冷却件的水会吸收空气的热量蒸发,而实现对空气的降温,使被将温的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器140,从而提高了第一换热器140的换热效率。流经第一换热器140的空气被第一换热器140加热,而该空气通过第一冷却组件190时,第一冷却组件190上的水可以吸收空气的热量,实现对空气的再次降温,使降温后的空气流向第二换热器150与第二换热器150进行换热,从而使第二换热器150的换热效率提高。整体通过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提高了空调机组在制冷模组是的换热效率,降低和空调机的能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10)、风道组件(120)、节流机构(130)、第一换热器(140)、第二换热器(150)、第三换热器(160)、风机(17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
所述风道组件(120)具有风道(121);
所述第一换热器(14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设置于所述风道(121),且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之间;
所述压缩机(11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5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50)的出口与所述节流机构(130)的进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130)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6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160)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10)的进口连通;
所述风机(170)安装于所述风道(121),所述风机(170)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4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或者,
所述风机(170)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换热器(15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40);
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有水,流经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的空气能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二冷却组件(180);
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设置于所述风道(121),且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150)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50)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的一侧;
所述风机(170)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所述第一换热器(14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或者,所述风机(170)可使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所述第二换热器(15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40);
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第一冷却组件(190)的表面均有水,流经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的空气能将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表面的水蒸发以给空气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均包括储水盘(181)和吸水件(183),所述吸水件(183)设置于所述储水盘(181),所述吸水件(183)用于吸取所述储水盘(181)内的水,以使所述吸水件(183)的表面有水,所述吸水件(183)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40)和/或第二换热器(150)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183)为无纺布、硅藻土、棉和纤维中至少的一种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均包括冷却体(191)和喷淋组件(192),所述冷却体(19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150)相对设置,所述喷淋组件(192)用于给所述冷却体(191)的表面喷淋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192)包括水槽(193)、补水管(194)和设置于所述补水管(194)的阀体(195),所述水槽(193)设置于所述冷却体(191)的顶部,所述水槽(193)上设置有通孔(202),所述通孔(202)用于向所述冷却体(191)的表面喷淋水;
所述补水管(194)用于和外接水源连通以向所述水槽(193)内供水,所述阀体(195)用于根据所述水槽(193)内水的液位高度控制所述补水管(194)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192)包括喷淋装置(203)、导管(198)、水泵(196)、接水盘(197)、输送管(201)和控制阀(199),所述接水盘(197)设置于所述冷却体(191)的底部,所述水泵(196)、所述导管(198)和所述喷淋装置(203)依次连接,所述水泵(196)用于抽取所述接水盘(197)内的水输送给所述喷淋装置(203),所述喷淋装置(203)安装于所述冷却体(191)的顶部,所述喷淋装置(203)用于给所述冷却体(191)的表面喷淋水,所述控制阀(199)安装于所述输送管(201),所述输送管(201)用于向所述接水盘(197)输送水,所述控制阀(199)用于根据接水盘(197)内的水位高度控制所述导管(198)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包括第一集管(141)和多个第一分支管程(143),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程(143)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一集管(141)的连接,所述压缩机(11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管(141)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器(150)包括第二集管(151)和多个第二分支管程(153),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程(153)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集管(151)连通,所述第二集管(151)与所述节流机构(130)的进口连通;
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程(143)的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程(153)的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所述第二换热器(150)、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的数量均包括两个,所述风道(12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123)、第二通道(125)和第三通道(127),所述第一通道(123)和所述第二通道(125)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通道(127)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23)和所述第二通道(125)之间;
所述第一通道(123)和所述第二通道(125)内均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所述第一换热器(140)、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9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23)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23)远离所述第二通道(125)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5)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8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125)远离所述第一通道(123)的一侧;
所述风机(170)用于使所述第一通道(123)和所述第二通道(125)内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三通道(127)。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100)还包括四通阀(210),所述压缩机(110)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2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2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的进口连通,所述四通阀(210)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60)的出口连通,所述四通阀(210)的第四端与所述压缩机(110)的吸气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中至少一个为翅片式换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4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50)均为翅片式换热器,且所述第一换热器(140)的翅片间距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50)的翅片间距不同。
CN202220103581.1U 2021-12-29 2022-01-14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Active CN2166938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7043 2021-12-29
CN202111641704 2021-1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3840U true CN216693840U (zh) 2022-06-07

Family

ID=8044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3581.1U Active CN216693840U (zh) 2021-12-29 2022-01-14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CN202210041612.XA Pending CN114151887A (zh) 2021-12-29 2022-01-14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1612.XA Pending CN114151887A (zh) 2021-12-29 2022-01-14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6938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6140A (zh) * 2022-08-26 2022-11-29 埃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热水设备和空调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6140A (zh) * 2022-08-26 2022-11-29 埃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热水设备和空调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1887A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8613B (zh) 复式一体化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3712477B (zh) 热泵供热除雾节水型冷却塔
WO2021228096A1 (zh) 一种自喷淋水幕式蒸发冷换热器及热泵模块机组
CN216693840U (zh)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CN106907808A (zh) 结合冷凝水回收的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式家用空调
CN111811039A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912028B (zh)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6557478U (zh) 蒸发冷却式空调机组
CN212339415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076758A (zh) 一种节水型喷淋除霜一体化闭式热源塔
CN109237644B (zh) 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US20080216498A1 (en) Evaporatively cooled heat exchanger
CN209639187U (zh) 冷热双蓄型房间空调装置
KR101036974B1 (ko) 항온항습기
CN220892406U (zh) 冷凝水循环免排恒温恒湿空调
CN1266440C (zh) 实现冰箱蒸发器无霜运行的除霜器
CN218972865U (zh) 一种蓄水桶结构
CN218380004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JPH0650580A (ja) 加湿機能付き暖房機
CN217503856U (zh) 一种蒸发冷式空调机组
CN216953623U (zh) 换热结构及换热设备
CN216282241U (zh) 一种果蔬冷库用制冷系统
CN219141163U (zh) 一种高效蒸发冷凝器及磁悬浮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CN215935417U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113163689B (zh) 一种低功耗自然蒸发冷却服务器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