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0004U -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0004U
CN218380004U CN202222517478.4U CN202222517478U CN218380004U CN 218380004 U CN218380004 U CN 218380004U CN 202222517478 U CN202222517478 U CN 202222517478U CN 218380004 U CN218380004 U CN 218380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pipe
water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74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
李瑞申
叶芬
董浩
孙建军
张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74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0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0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0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蒸发水回收系统包括:蒸发式冷凝器和回收装置;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喷淋装置,第二换热管、喷淋装置和第一换热管沿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于箱体内;第一换热管的进口与回收装置连接,回收装置包括冷风机和回收组件,冷风机内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通过回收组件流入第一换热管内;第二换热管的进口用于与压缩机连接,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用于与蒸发器连接。冷却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的表面形成水膜,水膜蒸发转变为水蒸气融于空气形成热湿空气流动至第一换热管处,与其内部冷量发生热交换后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内,有效实现蒸发水的回收。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蒸发式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主要热交换设备,是以水和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换热器,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过热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入蒸发式冷凝器中的冷凝排管,与冷凝排管外的喷淋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即气态制冷剂由上部进口进入冷凝排管后,自上而下先后经过冷却与冷凝过程变为液态制冷剂。引风机的风力使喷淋水均匀地覆盖在冷凝排管的表面,形成水膜,水膜与制冷剂发生热交换,水膜蒸发吸热,利用水的汽化潜热由引风机带走大量的热量。
引风机排出的热空气中夹带大量水滴,且湿度较大,一方面带来水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较大湿度的出风空气影响着冷凝排管外水膜的蒸发速率。现有技术为减少此部分的影响,一般在引风机前位置增加脱水器,在热空气经过时,小水滴会被脱水器挡住并与其它吸收了热量的水聚集,散落到淋水片的热交换层中,被流经的空气冷却后温度降低落入水箱底部,再经循环水泵继续进行循环,但引风机排出的热空气中仍有相当部分水分未被有效拦截,逸出至外部环境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制冷系统不能有效回收冷凝器换热后的蒸发水,导致冷却水的利用率不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式冷凝器和回收装置;
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箱体的竖直方向依次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回收装置连接,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冷风机和回收组件,所述冷风机内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通过所述回收组件流入所述第一换热管内;
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用于与蒸发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组件包括载冷剂加热器、载冷剂泵和流通管路;
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载冷剂加热器、所述载冷剂泵和所述冷风机通过所述流通管路依次连通形成载冷剂流通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流通管路包括供液管、落液管和回液管;
所述冷风机具有除霜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通过所述落液管与所述除霜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载冷剂加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载冷剂加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供液管与所述除霜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载冷剂泵设于所述供液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组件还包括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于所述供液管,且位于所述载冷剂加热器与所述载冷剂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回液管上设有第二止回阀,和/或所述落液管上设有第三止回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载冷剂流通回路中流动的载冷剂为乙二醇或盐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接水盘、回流管和落水管;
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冷风机的底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落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回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第一区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均不低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所述落水管的出口靠近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第二换热管、喷淋装置和第一换热管沿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于箱体内,喷淋装置用于将冷却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的表面形成水膜,水膜蒸发转变为水蒸气,水蒸气融于空气形成热湿空气流动至第一换热管处,冷风机内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流入第一换热管内,热湿空气与第一换热管内的冷量发生热交换,热湿空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内,能够有效实现蒸发水的回收,提升冷却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100:蒸发式冷凝器;1:箱体;2:第二换热管;201:第二换热管的进口;202:第二换热管的出口;3:喷淋装置;4:第一换热管;401: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2: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蓄水池;6:引风机;7:供水管路;8:循环水泵;200:回收装置;21:冷风机;22:载冷剂加热器;23:载冷剂泵;24:供液管;25:落液管;26:回液管;27:接水盘;28:回流管;29: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包括:蒸发式冷凝器100和回收装置200;蒸发式冷凝器100包括箱体1、第一换热管4、第二换热管2和喷淋装置3,第二换热管2、喷淋装置3和第一换热管4沿箱体1的竖直方向依次设于箱体1内;第一换热管4的进口与回收装置200连接,回收装置200包括冷风机21和回收组件,冷风机21内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通过回收组件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第二换热管2的进口用于与压缩机连接,第二换热管2的出口用于与蒸发器连接。
具体地,蒸发式冷凝器100包括箱体1、第一换热管4、第二换热管2、喷淋装置3、引风机6和供水组件,箱体1的底部设有蓄水池5,蓄水池5内存储有冷却水,箱体1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引风机6安装于箱体1的顶部。第二换热管2、喷淋装置3和第一换热管4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依次布设于箱体1内。第一换热管4位于引风机6的下方,且位于喷淋装置3的上方,第二换热管2位于喷淋装置3的下方,且位于蓄水池5的上方。供水组件包括供水管路7和循环水泵8,供水管路7的一端与蓄水池5连通,供水管路7的另一端与喷淋装置3连通,循环水泵8安装于供水管路7上。
回收装置200包括冷风机21和回收组件,冷风机21与蒸发式冷凝器100间隔设置,冷风机21通过回收组件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连接,冷风机21内的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通过回收组件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
第二换热管的进口201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二换热管的出口202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换热管的出口202与蒸发器之间设有节流装置。第二换热管2、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形成制冷剂制冷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制冷回路内循环流动,吸收热源的热量,达到制冷效果。
以下对蒸发水回收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蓄水池5内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8沿着供水管路7被泵送至喷淋装置3处,喷淋装置3具有多个喷嘴,冷却水经多个喷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2的表面形成很薄的水膜。引风机6旋转使得进入箱体1内的空气沿竖直方向由下向上运动,第二换热管2表面的水膜在快速流动的空气作用下蒸发。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进口201进入第二换热管2内,气态的制冷剂在水膜蒸发及空气快速流动作用下降温冷却后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液态的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出口202流出,液态的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流入蒸发器,实现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蒸发吸热,达到制冷效果。
水膜中部分水吸热后蒸发为水蒸气,其余落入蓄水池5中,供循环使用,水蒸气由箱体1底部朝向箱体1的顶部敞口处运动。冷风机21内的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通过回收组件由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由箱体1的蓄水池5上部的侧壁处进入的冷空气携带水蒸气朝向箱体1顶部的开口处流动,水蒸气融于空气形成热湿空气,热湿空气流动至第一换热管4处,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热湿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激烈碰撞,冷风机21向第一换热管4提供冷量,第一换热管4外部的热湿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内的化霜介质进行热交换,热湿空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1内,实现蒸发水的回收,减少了蒸发式冷凝器100工作过程中冷却水的流失,提升了冷却水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管2、喷淋装置3和第一换热管4沿箱体1的竖直方向依次设于箱体1内,喷淋装置3用于将冷却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2的表面形成水膜,水膜蒸发转变为水蒸气,水蒸气融于空气形成热湿空气流动至第一换热管4处,冷风机21内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热湿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内的冷量发生热交换,热湿空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1内,能够有效实现蒸发水的回收,提升冷却水的利用率。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回收组件包括载冷剂加热器22、载冷剂泵23和流通管路;第一换热管4、载冷剂加热器22、载冷剂泵23和冷风机21通过流通管路依次连通形成载冷剂流通回路。
具体地,回收组件包括载冷剂加热器22、载冷剂泵23和流通管路,第一换热管4、载冷剂加热器22、载冷剂泵23和冷风机21通过流通管路相互连通。流通管路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流通管路包括供液管24、落液管25和回液管26。
冷风机21内设置有除霜管,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通过落液管25与除霜管的出口连接,第一换热管的出口402通过回液管26与载冷剂加热器22的进口连接,载冷剂加热器22的出口通过供液管24与除霜管的进口连接,载冷剂泵23设置在供液管24上。化霜介质为载冷剂,载冷剂为乙二醇或盐水等。
进一步地,落液管25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可拆卸连接,落液管25的另一端与除霜管的出口可拆卸连接。回液管26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402可拆卸连接,回液管26的另一端与载冷剂加热器22的进口可拆卸连接。供液管24的一端与载冷剂加热器22的出口可拆卸连接,供液管24的另一端与除霜管的进口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安装及拆卸的便利性,同时便于维修。
以下对蒸发水回收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载冷剂能够在载冷剂流通回路中循环流动。载冷剂加热器22用于对载冷剂进行加热,经载冷剂加热器22加热后的温度较高的载冷剂由载冷剂泵23加压输送至冷风机21的除霜管中,将此温度较高的载冷剂定义为高温载冷剂。高温载冷剂与除霜管表面的霜层发生热交换,霜层融化,同时除霜管中的载冷剂温度降低,温度较低的载冷剂沿落液管25流动,经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将此温度较低的载冷剂定义为低温载冷剂。
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部的低温载冷剂与第一换热管4外部的热湿空气发生热交换,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热湿空气能够与第一换热管4的表面充分接触,热湿空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1内,实现蒸发水的回收。低温载冷剂与热湿空气换热后,温度升高,然后沿回液管26流动至载冷剂加热器22处,载冷剂加热器22对低温载冷剂进一步加热,低温载冷剂转变为高温载冷剂,高温载冷剂进一步沿供液管24流动,实现载冷剂的循环流动。通过载冷剂的循环流动,利用霜层的冷量使得热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为液态水,充分实现蒸发水的回收。同时,利用此部分热湿空气液化散热的热量初步加热冷风机21过来的低温载冷剂,节约了载冷剂加热器22的加热能源消耗。另外,此加热过程为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加热,属于潜热换热,使得蒸发冷的热回收效率更高。
第一换热管4内的冷量与第一换热管4外部湿度较大的热空气换热过程中,热空气中部分气态水液化为潜热,有利于降低引风机6前热空气的湿度,对于载冷剂除霜的蒸发水回收系统热回收效果更好。同时引风机6前的热空气湿度较小,有利于第二换热管2表面的水膜蒸发,提升第二换热管2的换热效率,更加节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冷剂加热器22用于对载冷剂进行加热,高温载冷剂与冷风机21内的霜层发生热交换转变为低温载冷剂,低温载冷剂流动至第一换热管4处与第一换热管4外部的热空气发生热交换,将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充分冷凝为液态水,能够充分实现对蒸发水的回收,同时有利于提升第二换热管2的换热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回收组件还包括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设于供液管24,且位于载冷剂加热器22与载冷剂泵23之间。
具体地,供液管24上设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位于载冷剂加热器22和载冷剂泵23之间,载冷剂泵23用于驱动经载冷剂加热器22加热后的高温载冷剂沿着供液管24流向除霜管的进口处。第一止回阀可以有效避免高温载冷剂倒流,保障蒸发水回收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供液管2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经载冷剂加热器22加热后的高温载冷剂的温度,使得高温载冷剂的温度与预设温度一致。可以通过调节载冷剂加热器22的功率使得高温载冷剂的温度与预设温度一致,保障高温载冷剂与霜层的换热效果,进一步保障蒸发水回收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回液管26上设有第二止回阀,和/或落液管25上设有第三止回阀。
具体地,回液管26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402连接,回液管26的另一端与载冷剂加热器22的进口连接,第二止回阀设于回液管26上,保障换热后的载冷剂由第一换热管的出口402顺利地流向载冷剂加热器22的进口。
落液管25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连接,落液管25的另一端与除霜管的出口连接,第三止回阀设于落液管25上,保障低温载冷剂由除霜管的出口顺利地流向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
供液管24上设有第一止回阀,回液管26上设有第二止回阀,落液管25上设有第三止回阀,有效保障载冷剂沿载冷剂流通回路循环流动,保障蒸发水回收系统的可靠运行。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载冷剂为乙二醇或盐水等。
如图2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回收组件包括接水盘27、回流管28和落水管29;接水盘27设于冷风机21的底部,回流管28的一端与接水盘27连通,回流管28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连通;落水管29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402连通,落水管29的另一端位于箱体1内。
具体地,回收组件包括接水盘27、回流管28和落水管29,接水盘27安装于冷风机21的底部,回流管28的一端与接水盘27连接,回流管28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连接。化霜介质为水,通过水冲刷冷风机21内的霜层,接水盘27用于承接冷风机21内霜层融化后的温度较低的水,将此温度较低的水定义为低温除霜水。低温除霜水沿回流管28流动,低温除霜水沿回流管28流动至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处,进一步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
第一换热管4内的低温除霜水与第一换热管4外部的热空气发生热交换,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箱体1顶部热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的表面充分接触,热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内的低温除霜水进行强对流换热,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1内,实现蒸发水的回收。
落水管29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402连接,落水管29的另一端可以位于箱体1内,也可以位于箱体1外。例如落水管29的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落水管29的另一端与收集装置连接,对换热后的除霜水进行收集,收集装置可以为水池或水槽等。或者落水管29的另一端位于箱体1内,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的低温除霜水与热空气换热后经落水管29降落至箱体1内,可以参与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风机21内的霜层融化后转变为低温除霜水落入接水盘27内,低温除霜水沿回流管28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与箱体1顶部的热空气发生热交换,实现蒸发水的回收,换热后的除霜水可沿落水管29降落至箱体1内,参与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如图2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回流管2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的一端与接水盘27连通,第一区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区段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连通,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均不低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
具体地,回流管2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的第一端与接水盘27连接,第一区段的第二端与第二区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区段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连接。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高度均高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便于融化后的低温除霜水能够顺畅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
第一区段可以呈竖直状设置,第二区段可以呈水平状设置,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换热换的进口有向上倾斜的趋势,便于低温除霜水能够顺畅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
进一步地,第一区段的第一端与接水盘27可拆卸连接,第一区段的第二端与第二区段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区段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有利于管路安装及拆卸的便利性,同时便于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流管2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均不低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401,有利于低温除霜水能够顺畅流入第一换热管4内,同时管路结构简单,有利于蒸发水回收系统的紧凑化。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落水管29的出口靠近箱体1的内壁设置。
具体地,落水管29靠近箱体1的内壁处设置,落水管29的出口呈竖直状设置,换热后的除霜水由落水管29的出口竖直降落至箱体1内。喷淋装置3对第二换热管2进行喷淋,喷淋水和除霜水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蒸发水回收系统。蓄水池5内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8沿着供水管路7被泵送至喷淋装置3处,冷却水经喷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2的表面形成很薄的水膜。引风机6旋转使得进入箱体1内的空气沿竖直方向由下向上运动,第二换热管2表面的水膜在快速流动的空气作用下蒸发。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进口201进入第二换热管2内,气态的制冷剂在水膜蒸发及空气快速流动作用下降温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液态的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出口202流出,液态的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流入蒸发器,实现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蒸发吸热,达到对热源的制冷效果。
水膜中部分水吸热后蒸发为水蒸气,其余落入蓄水池5中,供循环使用,水蒸气由箱体1底部朝向箱体1的顶部敞口处运动。冷风机21向第一换热管4提供冷量,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由箱体1的蓄水池5上部的侧壁处进入的冷空气携带水蒸气朝向箱体1顶部的敞口处流动,水蒸气融于空气形成热湿空气。热湿空气流动至第一换热管4处,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热湿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激烈碰撞,热湿空气与第一换热管4内的冷量发生热交换,热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水,降落至箱体1内,实现蒸发水的回收,减少蒸发式冷凝器100工作过程中冷却水的流失,提升冷却水的利用率。
具备此蒸发水回收系统的冷却系统,在达到制冷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蒸发水的回收,提升冷却水的利用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式冷凝器和回收装置;
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箱体的竖直方向依次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回收装置连接,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冷风机和回收组件,所述冷风机内化霜介质带走的冷量能够通过所述回收组件流入所述第一换热管内;
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用于与蒸发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包括载冷剂加热器、载冷剂泵和流通管路;
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载冷剂加热器、所述载冷剂泵和所述冷风机通过所述流通管路依次连通形成载冷剂流通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路包括供液管、落液管和回液管;
所述冷风机具有除霜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通过所述落液管与所述除霜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载冷剂加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载冷剂加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供液管与所述除霜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载冷剂泵设于所述供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还包括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于所述供液管,且位于所述载冷剂加热器与所述载冷剂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上设有第二止回阀,和/或所述落液管上设有第三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流通回路中流动的载冷剂为乙二醇或盐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接水盘、回流管和落水管;
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冷风机的底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落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第一区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均不低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的出口靠近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
CN202222517478.4U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218380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478.4U CN218380004U (zh)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478.4U CN218380004U (zh)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0004U true CN21838000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7478.4U Active CN218380004U (zh)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0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6203U (zh) 带冷凝器冷却过冷装置的风冷空调系统
CN201104060Y (zh) 一种间接蒸发式冷却/冷凝装置
CN202927982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1096396Y (zh) 具有冷凝水利用装置的节能空调
CN104456786B (zh)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一体化空调机组
CN103148644A (zh) 微通道降膜蒸发式冷凝器
CN209295326U (zh) 一体化逆流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106907808A (zh) 结合冷凝水回收的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式家用空调
CN201497089U (zh) 蒸发冷凝式机房空调
CN101324360A (zh) 阵列式球面聚焦太阳能高温储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
CN211953332U (zh) 一种节能节水的高效率蒸发式冷凝器
CN103423815A (zh) 一种溶液辅助储能型家用空调器
CN209672658U (zh) 一种曲面板片蒸发式冷凝器
CN205261805U (zh) 基于分离式热管预冷的蒸发式冷凝装置
CN218380004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17715528U (zh) 一种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CN205843110U (zh) 一种循环式制冷系统
CN109631392A (zh) 一种立式降膜吸收器及第二类双级吸收式热泵
CN205957530U (zh) 水风复合冷却式蒸汽压缩循环水机组
CN205174937U (zh) 具有翅片的套管蒸发式冷凝器
CN111850213B (zh) 一体化节能高炉鼓风脱湿系统
CN113701256A (zh) 蒸发冷却装置、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04555447U (zh) 预冷型蒸发式冷凝器
CN115585579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09310300U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