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8026U -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8026U
CN216688026U CN202220436711.3U CN202220436711U CN216688026U CN 216688026 U CN216688026 U CN 216688026U CN 202220436711 U CN202220436711 U CN 202220436711U CN 216688026 U CN216688026 U CN 216688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ydrogen
communicated
compressor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67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如昌
李亚军
高玉安
宋涛
任亮
郭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Dongxinyua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Dongxinyu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Dongxinyua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Dongxinyu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67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8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8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8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45Hydrogen technologies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包括原料单元、新氢单元、循环氢单元和备机单元;备机单元的输入端与新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备机单元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连通;原料单元包括原料管线、输入泵、第一单向阀、加氢反应器、压力传感器、气相回流管线、压缩机和第二单向阀;原料管线与加氢反应器连通;加氢反应器与循环氢单元连通;气相回流管线设置于加氢反应器和原料管线之间;压缩机和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气相回流管线;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加氢反应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输入泵和压缩机电性连接。本申请实现了新氢压缩机检修时通过备机正常生产使用,加氢反应器中系统压力能够有效控制,保证加氢反应器输出恒定的氢气的量。

Description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化工加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加氢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煤和煤焦油加氢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轻质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增加和提高,重质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59年美国谢夫隆公司开发出了Isocrosking加氢裂化技术,其后不久环球油品公司开发出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联合油公司开发出了Uicraking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经对加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早期主要进行页岩油的加氢技术开发,60年代以后,随着大庆、胜利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馏分油的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年中国建成了第一套4000kt/a的加氢裂化装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发的中压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现有的车间的加氢装置在使用时,新氢压缩机无备机,然而当加氢装置运行出现异常时,需要停机检修,直接影响产量降低经济效益,另外,现有的加氢装置中的加氢反应器中的系统压力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加氢反应器输出的氢气量不恒定,因为加氢反应器中反应需要消耗氢气,而反应又必须在一定的氢分压下才能进行,因而需要持续向加氢反应器中补入氢气,从而使加氢反应器中的物料反应充分,现有技术中将原料管线入口直接与加氢反应器的输入端相连,导致进入加氢反应器中氢气的量与加氢反应器中反应需要氢气的量不能有效匹配,最终导致加氢反应器输出的氢气的量不恒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氢压缩机无备机,出现异常时需要停机检修,影响产量,加氢反应器中的系统压力无法有效控制,导致进入加氢反应器中氢气的量与加氢反应器中反应需要氢气的量不能有效匹配,最终导致加氢反应器输出的氢气的量不恒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新氢压缩机停机检修时通过备机正常生产使用,加氢反应器中的系统压力能够有效控制,保证加氢反应器输出恒定的氢气的量的目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包括原料单元、新氢单元、循环氢单元和备机单元;所述原料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新氢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汇聚,并共同连通至所述原料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备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新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备机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原料单元包括原料管线、输入泵、第一单向阀、加氢反应器、压力传感器、气相回流管线、压缩机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原料管线与所述加氢反应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输入泵和所述第一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原料管线;所述加氢反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气相回流管线的一端与所述加氢反应器连通,所述气相回流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原料管线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相回流管线;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加氢反应器,能够检测所述加氢反应器内部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输入泵和所述压缩机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料单元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原料管线上,且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泵的输入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氢单元包括新氢入口管线、多级新氢压缩机组、新氢入口控制阀和新氢入口单向阀;所述新氢入口管线与所述多级新氢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多级新氢压缩机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新氢入口控制阀和所述新氢入口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上;所述备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氢入口管线还连通有火炬管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循环氢单元包括高压气液分离罐、循环氢分液缓冲罐和循环氢压缩机;所述高压气液分离罐的输入端与所述加氢反应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高压气液分离罐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分液缓冲罐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循环氢分液缓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新氢单元的输出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机单元包括备机输入管线、新氢压缩机备机、备机入口单向阀和备机入口控制阀;所述备机输入管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和所述新氢压缩机备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新氢压缩机备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备机入口单向阀和所述备机入口控制阀分别设置于所述备机输入管线上。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设置原料单元、新氢单元、循环氢单元和备机单元;将原料单元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新氢单元的输出端和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汇聚,并共同连通至原料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原料单元向循环氢单元持续提供原料,同时实现将新氢单元和循环氢单元输出的物料汇聚至原料单元循环利用;设置备机单元的输入端与新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备机单元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的输出端连通,通过设置备机单元,使得新氢单元存在备用机器,当新氢单元运行出现故障时,通过启动备机单元继续运行,不会因为停机检修影响车间正常产量;
进一步设置原料单元包括原料管线、输入泵、第一单向阀、加氢反应器、压力传感器、气相回流管线、压缩机和第二单向阀;其中将原料管线与加氢反应器的输入端连通;输入泵和第一单向阀分别设置于原料管线;加氢反应器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气相回流管线的一端与加氢反应器连通,气相回流管线的另一端与原料管线的输入端连通;压缩机和第二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气相回流管线;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加氢反应器,能够检测加氢反应器内部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分别与输入泵和压缩机电性连接,其中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加氢反应器内部系统的压力,当加氢反应器内部系统压力变小需要输入氢气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输入泵运行加速将原料管线中的氢气输入端加氢反应器中,从而保证加氢反应器内部反应正常进行,当加氢反应器内部系统压力变大时,压力传感器控制压缩机运行,将过多的氢气从加氢反应器中抽离并输送至原料管线再次利用,最终保证加氢反应器输出端输出的氢气的量恒定,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保证氢气输送时不会反向流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氢压缩机无备机,出现异常时需要停机检修,影响产量,加氢反应器中的系统压力无法有效控制,导致进入加氢反应器中氢气的量与加氢反应器中反应需要氢气的量不能有效匹配,最终导致加氢反应器输出的氢气的量不恒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新氢压缩机停机检修时通过备机正常生产使用,加氢反应器中的系统压力能够有效控制,保证加氢反应器输出恒定的氢气的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原料单元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原料单元;11-原料管线;12-输入泵;13-第一单向阀;14-加氢反应器;15-压力传感器;16-气相回流管线;17-压缩机;18-第二单向阀;19-换热器;2-新氢单元;21-新氢入口管线;22-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1-一级新氢压缩机;222-二级新氢压缩机;223-三级新氢压缩机;23-新氢入口控制阀;24-新氢入口单向阀;25-火炬管线;3-循环氢单元;31-高压气液分离罐;32-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3-循环氢压缩机;4-备机单元;41-备机输入管线;42-新氢压缩机备机;43-备机入口单向阀;44-备机入口控制阀;5-用气点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包括原料单元1、新氢单元2、循环氢单元3和备机单元4;原料单元1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3的输入端连通;新氢单元2的输出端和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汇聚,并共同连通至原料单元1的输入端;备机单元4的输入端与新氢单元2的输入端连通,备机单元4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连通;原料单元1包括原料管线11、输入泵12、第一单向阀13、加氢反应器14、压力传感器15、气相回流管线16、压缩机17和第二单向阀18;原料管线11与加氢反应器14的输入端连通;输入泵12和第一单向阀13分别设置于原料管线11;加氢反应器14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3的输入端连通;气相回流管线16的一端与加氢反应器14连通,气相回流管线16的另一端与原料管线11的输入端连通;压缩机17和第二单向阀18分别设置于气相回流管线16;压力传感器15设置于加氢反应器14,能够检测加氢反应器14内部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5分别与输入泵12和压缩机17电性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泵12和第一单向阀13沿着原料管线11内部原料的流动方向分别设置在原料管线11上,设置第一单向阀13能够防止加氢反应器14中的物料进入原料管线11,其中输入泵12、压缩机17在运行时内部开通,在不运行时,内部自动封堵,即压缩机17只有在运行时才能将加氢反应器14中的氢气通过气相回流管线16抽取至原料管线11,在压缩机17不运行时,气相回流管线16被压缩机17封堵,通过在气相回流管线16上设置第二单向阀18进一步防止原料管线11中的物料进入到气相回流管线16;即压力传感器15实时检测加氢反应器14内部系统的压力,同时控制输入泵12和压缩机17的运行,当输入泵12运行时,原料管线11中的物料经过输入泵12和第一单向阀13后进入加氢反应器14,加氢反应器14内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从加氢反应器14的输出端输送至循环氢单元3,当加氢反应器14内部系统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传感器15控制压缩机17运行,将内部过多的氢气通过气相回流管线16抽离至原料管线11,当加氢反应器14内部压力恢复后,压力传感器15控制压缩机17停止运行;通过在新氢单元2的输入端和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之间并联备机单元4,使得当新氢单元2出现异常需要停机检修时,控制备机单元4代替新氢单元2运行,避免出现停机影响车间产量的情况。
参照图2,原料单元1还包括换热器19;换热器19设置于原料管线11上,且换热器19的输出端与输入泵12的输入端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在原料管线11上设置换热器19,可以使出料与进料进行热交换,节约了能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参照图1,新氢单元2包括新氢入口管线21、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新氢入口控制阀23和新氢入口单向阀24;新氢入口管线21与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的输入端连通;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连通;新氢入口控制阀23和新氢入口单向阀24分别设置于新氢入口管线21上;备机单元4的输入端与新氢入口管线21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包括一级新氢压缩机221、二级新氢压缩机222和三级新氢压缩机223,每一级新氢压缩机的输入端均连通有对应的分液缓冲罐,设置三级的目的能够有效提高新氢单元2输出氢气的纯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氢单元2的输出端设置用气点控制阀5,在需要用气时开启用气点控制阀5即可供气。
参照图1,新氢入口管线21还连通有火炬管线25。
参照图1,循环氢单元3包括高压气液分离罐31、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和循环氢压缩机33;高压气液分离罐31的输入端与加氢反应器14的输出端连通,高压气液分离罐31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的输入端连通;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压缩机33的输出端连通;循环氢压缩机33的输出端与新氢单元2的输出端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加氢反应器14中输出的氢气输送至高压气液分离罐31中,进而通过高压气液分离罐31的输出端输送至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中最终从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的输出端输送至循环氢压缩机33。
参照图1,备机单元4包括备机输入管线41、新氢压缩机备机42、备机入口单向阀43和备机入口控制阀44;备机输入管线41的两端分别与新氢入口管线21和新氢压缩机备机42的输入端连通;新氢压缩机备机42的输出端与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连通;备机入口单向阀43和备机入口控制阀44分别设置于备机输入管线41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新氢单元2内的新氢压缩机出现异常需要停机检修时,通过打开备机入口控制阀44,并控制新氢压缩机备机42运行,不影响整体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车间不会出现停产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压力传感器15实时检测加氢反应器14内部系统的压力,同时控制输入泵12和压缩机17的运行,当加氢反应器14内部压力降低需要注入原料时,压力传感器15控制输入泵12启动运行时,原料管线11中的物料经过输入泵12和第一单向阀13后进入加氢反应器14,加氢反应器14内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从加氢反应器14的输出端输送至高压气液分离罐31的输入端,当加氢反应器14内部系统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传感器15控制压缩机17启动运行,将内部过多的氢气通过气相回流管线16抽离并输送至原料管线11再利用,当加氢反应器14内部压力恢复后,压力传感器15控制压缩机17停止运行,最终保证加氢反应器14输出端输出的氢气的量恒定;当新氢单元2内的新氢压缩机出现异常需要停机检修时,通过打开备机入口控制阀44,并控制新氢压缩机备机42运行,不影响整体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的正常运行,不会因为停机检修影响车间正常产量。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单元(1)、新氢单元(2)、循环氢单元(3)和备机单元(4);
所述原料单元(1)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3)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新氢单元(2)的输出端和所述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汇聚,并共同连通至所述原料单元(1)的输入端;
所述备机单元(4)的输入端与所述新氢单元(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备机单元(4)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原料单元(1)包括原料管线(11)、输入泵(12)、第一单向阀(13)、加氢反应器(14)、压力传感器(15)、气相回流管线(16)、压缩机(17)和第二单向阀(18);
所述原料管线(11)与所述加氢反应器(14)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输入泵(12)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3)分别设置于所述原料管线(11);
所述加氢反应器(14)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3)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气相回流管线(16)的一端与所述加氢反应器(14)连通,所述气相回流管线(16)的另一端与所述原料管线(11)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压缩机(17)和所述第二单向阀(18)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相回流管线(16);
所述压力传感器(15)设置于所述加氢反应器(14),能够检测所述加氢反应器(14)内部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15)分别与所述输入泵(12)和所述压缩机(17)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单元(1)还包括换热器(19);
所述换热器(19)设置于所述原料管线(11)上,且所述换热器(19)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泵(12)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氢单元(2)包括新氢入口管线(21)、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新氢入口控制阀(23)和新氢入口单向阀(24);
所述新氢入口管线(21)与所述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多级新氢压缩机组(22)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新氢入口控制阀(23)和所述新氢入口单向阀(24)分别设置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21)上;
所述备机单元(4)的输入端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21)还连通有火炬管线(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氢单元(3)包括高压气液分离罐(31)、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和循环氢压缩机(33);
所述高压气液分离罐(31)的输入端与所述加氢反应器(1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高压气液分离罐(31)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循环氢分液缓冲罐(32)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压缩机(33)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循环氢压缩机(33)的输出端与所述新氢单元(2)的输出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机单元(4)包括备机输入管线(41)、新氢压缩机备机(42)、备机入口单向阀(43)和备机入口控制阀(44);
所述备机输入管线(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氢入口管线(21)和所述新氢压缩机备机(42)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新氢压缩机备机(42)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氢单元(3)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备机入口单向阀(43)和所述备机入口控制阀(44)分别设置于所述备机输入管线(41)上。
CN202220436711.3U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Active CN216688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6711.3U CN216688026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6711.3U CN216688026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8026U true CN21668802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6711.3U Active CN216688026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8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5341B (zh) 一种炼油厂氢气系统的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CN216688026U (zh) 一种加氢新氢压缩机并联组合工艺装置
KR100425274B1 (ko) 폐열 회수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CN110902985A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离含油污泥中碳氢化合物的塔式萃取装置
CN110652937A (zh) 一种高压反应系统及高效能量回收的进出料工艺
CN103041700A (zh) 一种丁二烯尾气加氢装置及加氢方法
EP3831809B1 (en) Centrifugal pump for processing molten urea and relative plant
CN210176455U (zh) 一种重整氢气用作柴油加氢改质氢源的直供装置
CN109681780B (zh) 一种基于往复式压缩机的成套气井增压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080819Y (zh) 海上平台天然气超高压回注系统
CN213357402U (zh) 一种亚硝酸甲酯尾气处理加压系统
CN108285809B (zh) 双系列费托反应装置的开车方法
CN217894433U (zh) 一种四氯化硅输送系统
CN206902051U (zh) 一种适用于甲醇合成及甲醇精馏的节能系统
CN221051802U (zh) 蜡油加氢系统柴油分离装置
CN113308271B (zh) 一种油田站场伴生气压力调节系统装置及其调压方法
CN217895512U (zh) 一种油品减压塔顶混合物分离污油处理系统
CN107913645A (zh) 一种可实现能量回收的加氢反应进料系统
CN102041041B (zh) 液相循环加氢系统旋流脱液方法及装置
CN214249554U (zh) 一种透平凝液的二次利用系统
CN219159190U (zh) 一种双机头的火炬气压缩机系统
CN214745004U (zh) 一种模块化柔性油气常温混输装置
CN114394570B (zh) 一种不易挥发化工液体输送系统及自动控制方法
CN215109726U (zh) 用非渗透气代替蒸汽喷射泵稀释气的装置
CN208829264U (zh) 一种生产双氧水的氢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