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6335U - 上下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下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6335U
CN216686335U CN202123134638.9U CN202123134638U CN216686335U CN 216686335 U CN216686335 U CN 216686335U CN 202123134638 U CN202123134638 U CN 202123134638U CN 216686335 U CN216686335 U CN 216686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ransmission
transport mechanism
workpiece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46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国
牛帅平
李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inen Hitech Petrole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on Oilfield Services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on Oilfield Services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Anton Oilfield Services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46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6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6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6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下料设备,涉及管类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其中,上下料设备包括上料架、下料架、传输机构及转运机构,上料架位于传输机构的第一侧,传输机构对应于管类工件的工作位,且具有用于支撑管类工件的传输槽,下料架位于传输机构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转运机构对应于管类工件的工作位,且与传输机构间隔设置,转运机构具有可相对传输机构产生竖直位移的升降部,转运机构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转运机构的至少升降部部分延伸至上料架所在的一侧,另一组转运机构的至少升降部部分延伸至下料架所在的一侧。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管类工件的柔性上料和下料,能够解决管路工件上料和下料过程中容易发生磕碰和冲击,受到损伤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上下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类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石油油管、套管生产中,管类工件转运到某一特定的工作位或者转运离开工作位都是很常见的作业流程。这一过程可以用天车实现,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操作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对管类工件造成冲击和磕碰,对管类工件造成损伤,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料设备,实现了对管类工件的柔性运输,可以柔性上料和下料,最大程度降低了转运过程中对工件的冲击和磕碰,保护工件免受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架、下料架、传输机构及转运机构;
所述上料架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第一侧,其第一表面用于放置至少一根待加工的管类工件;
所述传输机构对应于所述管类工件的工作位,且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管类工件的传输槽;
所述下料架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第二表面用于放置加工后的所述管类工件;
所述转运机构对应于所述管类工件的所述工作位,且与所述传输机构间隔设置,所述转运机构具有可相对所述传输机构产生竖直位移的升降部,所述转运机构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转运机构的至少所述升降部部分延伸至所述上料架所在的一侧,另一组所述转运机构的至少所述升降部部分延伸至所述下料架所在的一侧,两组所述转运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管类工件在所述上料架、所述传输机构和所述下料架之间的转运。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部上表面的高度由靠近上料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下料架的一端逐渐降低;
位于所述上料架所在一侧的所述升降部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当所述管类工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块靠近所述上料架的一侧表面时,所述管类工件与所述传输槽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对应;
位于所述下料架所在一侧的所述升降部上靠近所述下料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导向部和第一驱动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端顶持于所述升降部的底侧,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沿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导向部包括:连接件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安装部、传输轮和第二驱动部,所述传输轮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传输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输轮转动;
当所述传输轮支撑所述管类杆件时,所述传输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管类杆件的轴线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调节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传输轮,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调节件上端,所述调节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座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槽环绕设置在所述传输轮中间,且所述传输槽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电机、主动轮、传动皮带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传输轮的外侧转轴上,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传动,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转运机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升高,且所述第一表面靠近转运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转运机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降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转运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待加工的所述管类工件数量至少为两根;
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转运机构的一端设置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具有可沿竖直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上侧或缩短至所述第一表面的下侧的伸缩端,当所述伸缩端伸出时,用于限位靠近所述转运机构一端至少一根所述管类工件以外的所述管类工件向所述转运机构所在的一侧滚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上下料设备,通过转运机构的升降部将管类工件从上料架转运到传输机构上,再从传输机构转运到下料机上,可以实现对管类工件的柔性上料和下料,能够解决管类工件在使用天车转运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磕碰工件的问题,令管类工件在上料和下料时可以更加省时省力,没有安全隐患,最大程度降低了转运过程中对工件的冲击和碰撞,保护工件免受伤害,而且传输机构中的第二驱动部可以带动传输轮在安装部中转动,带动管类管件沿轴线运动,不需要抬起管类工件,可以柔性调整管类工件的轴向位置,可以便于工人对其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设备的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上料架1、阻挡机构2、传输机构3、传输轮31、传输槽311、安装部32、调节件33、第二驱动部34、从动轮341、传动皮带342、电机343、主动轮344、工作位4、管类工件5、下料架6、转运机构7、第一转运机构71、第二转运机构72、第一驱动部701、第一挡块702、升降部703、导向部704、连接件7041、导轨7042、第二挡块705、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上下料设备,该包括:上料架1、下料架6、传输机构3及转运机构7,所述上料架1位于所述传输机构3的第一侧,其第一表面用于放置至少一根待加工的管类工件5,所述传输机构3对应于所述管类工件5的工作位4,且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管类工件5的传输槽311,所述下料架6位于所述传输机构3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第二表面用于放置加工后的所述管类工件5,所述转运机构7对应于所述管类工件5的所述工作位4,且与所述传输机构3间隔设置,所述转运机构7具有可相对所述传输机构3产生竖直位移的升降部703,所述转运机构7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转运机构7的至少所述升降部703部分延伸至所述上料架1所在的一侧,另一组所述转运机构7的至少所述升降部703部分延伸至所述下料架6所在的一侧,两组所述转运机构7用于实现所述管类工件5在所述上料架、所述传输机构3和所述下料架6之间的转运。
具体的,待加工的管类工件5放置在上料架1上侧,通过转运机构7转运到传输机构3上侧,完成加工后再通过转运机构7转运到下料架6上侧,将完成加工的管类工件5储存在下料架6上侧,通过上料架1、转运机构7、传输机构3和下料架6可以实现管类工件5的柔性上料和柔性下料,便于对管类工件5进行加工。
传输机构3用于支撑管类工件5,其数量至少为两个,可以令管类工件5的放置更加稳定,便于对其进行加工,多个传输机构3不与转运机构7干涉,与转运机构7交错放置,可以对转运到传输机构3上侧的管类工件5进行加工,例如车丝扣等操作;参考附图1,工作位4可以为对管类工件5进行加工的区域,或,工作位还可以为与对管类工件5进行加工的区域在同一直线的位置,可通过传输机构3将管类工件5直线传输至进行加工的区域。
升降部703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701驱动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实现升降功能,以便对管类工件5进行转运;转运机构7有两组,每组可以有两个,其中一组为第一转运机构71,另一组为第二转运机构72,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部分延伸至上料架1所在的一侧,以使其升降部703的第三表面在水平方向上与上料架1具有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的平面可以平稳的举起所需转运的管类工件5,令第一转运机构71可以将管类工件5平稳的从上料架1的上侧抬起,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部分延伸至下料架6所在的一侧,以使升降部703的第四表面在水平方向上与下料架6具有重叠部分,在水平方向上与下料架6发生重叠,重叠部分的平面可以平稳的将所需转运的管类工件5放下,令完成加工的管类工件5可以落在下料架6上,避免管类工件5在转运的过程中从轴向脱落,落在地上造成损坏或者砸坏周围工作人员。
上料架1和下料架6分别可以但不限为一对杆件,上料架1的杆件上侧,用于放置待加工的管类工件5的表面为第一平面,下料架6的杆件上侧,用于放置完成加工的管类工件5的表面为第二平面,杆件通过其下侧的支脚固定在地面上,杆件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不锈钢,杆件可以为倾斜放置,倾斜的角度可以为5°,上料架1和下料架6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以令管类工件5在重力作用下向所需方向进行滚动,其中上料架1上的管类工件5向靠近传输机构3的一侧滚动,可以让上料架1上侧的管类工件5依次紧贴在靠近传输机构3一侧放置,便于转运机构7对管类工件5进行上料,下料架6上侧的管类工件5会向远离传输机构3的一侧滚动,可以让下料架6上侧的管类工件5依次紧贴在远离传输机构3一侧,避免下料架6上侧储存的管类工件5影响转运机构7下料,且上料架1和下料架6上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突起,可以避免管类工件5在其上侧滚动时被划伤;上料架1和下料架6也可以是由多根杆件组成,与升降部703交错放置,不影响升降部703升降。
在需要将管类工件5转运到工作位4上时,可以通过转运机构7中的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将上料架1最靠近传输机构3一侧的准备转运到传输机构3上进行加工的管类工件5抬起,一次转运的管类工件5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具体取决于加工需求和传输机构3的容量,管类工件5被抬起后在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上侧滚动,滚动至位于传输机构3上侧时,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下移,将管类工件5柔性转移至到传输机构3的传输槽311内,由传输机构3支撑,实现管类工件5的柔性上料;在完成管类工件5的加工,需要将管类工件5转运到下料架6上时,可以将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升起,将管类工件5从支撑部上托起,在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升到最高点时,管类工件5随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升起时会在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上侧滚动,滚到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的最靠近下料架6一侧,然后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下降,将管类工件5落在下料架6上,并由下料架6支撑,实现管类工件5的柔性下料,管类工件5的柔性上料和柔性下料可以大幅减小管类工件5在转运过程中收到的冲击和磕碰,对管类工件5进行保护,避免生产转运过程中管路工件因磕碰或者冲击受损,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上下料设备,通过转运机构7的升降部703将管类工件5从上料架1转运到传输机构3上,再从传输机构3转运到下料机上,可以实现管类工件5的柔性上料和下料,能够解决管类工件5在使用天车转运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磕碰工件的问题,令管类工件5在上料和下料时可以更加省时省力,没有安全隐患,最大程度降低了转运过程中对工件的冲击和碰撞,保护管类工件5免受伤害,而且传输机构3中的第二驱动部34可以带动传输轮31在安装部32中转动,带动管类管件沿轴线运动,不需要抬起管类工件5对其移动,也避免了在传输槽311中直接推动管类工件5,令管类工件5与传输槽311产生摩擦,造成划伤,可以柔性调整管类工件5的轴向位置,可以便于工人对其进行加工。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部703上表面的高度由靠近上料架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下料架6的一端逐渐降低,位于所述上料架1所在一侧的所述升降部703上设置有第一挡块702,当所述管类工件5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块702靠近所述上料架1的一侧表面时,所述管类工件5与所述传输槽31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对应,位于所述下料架6所在一侧的所述升降部703上靠近所述下料架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块705。
具体的,升降部703的上表面为用于转运管类工件5的平面,其中,第一转运机构71中的升降部703的上表面为第三表面,第二转运机构72中的升降部703的上表面为第四表面,升降部703可以但不限为一组可以升降的杆件,具体可采用表面光滑的杆件,避免划伤管类工件5,杆件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其中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部分延伸至上料架1所在的一侧,令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部分延伸至下料架6所在的一侧,令第四表面与第二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升降部703可以向下料架6一侧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倾斜角度可以为5°,令管类工件5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在升降部703的上侧滚动。
当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上升时,可以将上料架1靠近传输机构3一侧的至少一根管类工件5抬起,管类工件5在被抬起后会在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的上侧向传输机构3一侧滚动,到达第一挡块702时被第一挡块702挡住,其中第一挡块702可以但不限位一种铁质的矩形挡块,第一挡块702具有一定高度,可以高于管类工件5的直径,具有阻止管类工件5继续滚动的功能,避免管类工件5从第一转运机构71的升降部703上滚落,而且第一挡块702外侧可以包裹有缓冲层,该缓冲层可以由海绵制成,为管类工件5和第一挡块702提供缓冲,第一挡块702在传输槽311靠近下料架6一侧的正上方,令管类工件5下降时可以正好落在传输槽311中;第二挡块705位于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靠近下料架6一侧的端部,第二挡块705具有一定高度,可以高于管类工件5的直径,具有阻止管类工件5继续滚动的功能,避免管类工件5从第二转运机构72的升降部703上滚落,令管类工件5下降时可以落在下料架6上,并且第二挡块705外侧也包裹有缓冲层,该缓冲层可以由海绵制成,可以为管类工件5和第二挡块705提供缓冲,避免管类工件5滚动因速度过快与第二挡块705发生磕碰而损坏。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转运机构7还包括:导向部704和第一驱动部701,所述第一驱动部701的驱动端顶持于所述升降部703的底侧,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703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导向部704包括:连接件7041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7042,所述连接件70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703,所述连接件7041活动连接于所述导轨7042中。
具体的,第一驱动部701可以但不限为一种气缸和气缸杆的配合机构,气缸杆插接在气缸中,气缸可以驱动气缸杆上下移动,气缸杆上下移动时可以推动升降部703进行上下移动,导向部704中的连接件7041可以但不限为两根杆件,杆件上端分别装配在升降部703两侧,杆件下端分别插接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7042中,连接件7041和导轨7042的配合可以但不限位一对直线轴承及导轨7042副,可以限制升降部703,令其只做竖直方向的移动,避免管类工件5在升降部703上侧滚动时,升降部703的重心改变,使第一驱动部701受到较大的横向的力,影响第一驱动部70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安装部32、传输轮31和第二驱动部34,所述传输轮31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2,所述第二驱动部34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2,所述第二驱动部34的驱动端与所述传输轮3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输轮31转动,当所述传输轮31支撑所述管类杆件时,所述传输轮3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管类杆件的轴线方向。
具体的,管类工件5的轴线方向与转运方向垂直,传输轮31的轴线方向与管类工件5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传输轮31活动安装在安装部32中,传输轮31可以在安装部32中转动,通过第二驱动部34对传输轮31进行驱动旋转,令传输轮31在支撑管类工件5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转动带动管类工件5做轴线方向的位移,便于工作位4上的工人对管类工件5的轴向位置进行调整,和/或对管类工件5进行传输,以便于对管类工件5进行加工,而且调整过程为柔性过程,不需要抬起再放下管类工件5,可以令调整过程更加安全,避免管类工件5在抬起再放下的过程中受到磕碰和冲击而损坏,还可以节省工人体力。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安装部32包括调节件33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传输轮31,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调节件33上端,所述调节件33用于调整所述安装座的高度。
具体的,调节件33可以但不限为一种可调整高度的支撑杆,可以起到支撑安装座的作用,而且可以在升降部703升降的行程范围内调整安装座的高度,让工人对管类工件5加工时可以更加方便;安装部32可以但不限为一种支架,具体可以为“凵”型支架,包括水平板及两个竖直侧板,水平板设置在调节件33上,传输轮31通过轴承转动装配在侧板中,令传输轮31可以在其中转动,让传输轮31可以带动管类工件5,带动管类工件5沿其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槽311环绕设置在所述传输轮31中间,且所述传输槽311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具体的,传输槽311可以是一种环绕在传输轮31中间的弧型槽,可以起到支撑和稳定管类工件5的作用,令管类工件5可以稳定放置在传输轮31中,不会从传输轮31的轴线方向滑落;或,更优的,传输槽311还可以是一种环绕在传输轮31中间的V型槽,V型槽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管类工件5,适应性更加广泛,更加实用。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驱动部34包括电机343、主动轮344、传动皮带342和从动轮341,所述从动轮341设置在所述传输轮31的外侧转轴上,所述从动轮341和所述主动轮344通过所述传动皮带342传动,所述主动轮344设置在所述电机343的输出轴上。
具体的,电机343可以带动主动轮344转动,传动皮带342和从动轮341将动力传动到传输轮31的转轴上,带动传输轮31旋转,令传输轮31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管类工件5做轴线方向上的运动,便于工人对管类工件5进行轴线方向的调节,调整过程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实现管类工件5轴线上的柔性调整,避免轴向调整管类工件5时使管类工件5收到磕碰或冲击,对管类工件5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转运机构7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升高,且所述第一表面靠近转运机构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8。
具体的,上料架1的上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用于储存待加工的管类工件5,第一表面远离传输机构3的一端高于靠近传输机构3的一端,第一表面为一个连续的斜面,其倾斜的角度可以是5°,令第一表面在支撑管类工件5的同时,可以让管类工件5依次向传输机构3方向滚动,通过第一挡板8对管类工件5进行限位,避免管类工件5从上料架1上滑落,第一挡板8外侧可以包裹一层减震外套,减震外套可以但不限为一种海绵垫,可以对向第一挡板8方向滑动的管类工件5进行缓冲,避免管类工件5与第一挡板8碰撞受到损伤,节省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表面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转运机构7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降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转运机构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板9。
具体的,下料架6的上表面为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用于储存加工完成的管类工件5,第二表面靠近传输机构3的一端高于远离传输机构3的一端,第二表面为一个连续的斜面,其倾斜的角度可以是5°,令完成加工的管类工件5可以在第二表面上滚动,第二挡板9具有一定高度,可以阻止管类工件5继续滚动,令其停在第二挡板9位置处,从第二升降部上落下的管类工件5会滚到第二挡板9位置处,而不是停留在原地,让第二表面上储存的已完成加工的管类工件5不影响新的已完成加工的管类工件5的放置,而且第二挡板9外侧可以包裹一层减震外套,减震外套可以但不限为一种海绵垫,可以对向第二挡板9方向滑动的管类工件5进行缓冲,避免管类工件5与第二挡板9碰撞受到损伤,节省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待加工的所述管类工件5数量至少为两根,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转运机构7的一端设置有阻挡机构2,所述阻挡机构2具有可沿竖直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上侧或缩短至所述第一表面的下侧的伸缩端,当所述伸缩端伸出时,用于限位靠近所述转运机构7一端至少一根所述管类工件5以外的所述管类工件5向所述转运机构7所在的一侧滚动。
具体的,当上料架1的杆件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且上料架1上侧放置的管类工件5的数量大于转运机构7一次转运的管类工件5的数量时,可以在上料架1上设置阻挡机构2,对本次加工不需要转运的管类工件5进行阻挡,避免其影响转运中的管类工件5;阻挡机构2的数量为2个以上,对称设置在管类工件5轴线方向的两侧,避免管类工件5歪斜,阻挡机构2为可以但不限为一种气缸和气杆的配合结构,气杆插接在气缸中,气缸可以驱动气杆进行上下移动,气杆最大伸出高度可以根据管类工件5的直径进行调整,令气杆伸出时可以阻止管类工件5向传输机构3方向滚动,阻挡机构2设置在上料架1中,并且可以根据管类工件5的直径进行水平位置的调整,令气杆伸出时可以对管类工件5进行限位,令最靠近转运机构7一端的至少一根管类工件5不向转运机构7一侧进行滚动,令升降部703进行转运至少一根待加工的管类工件5时不会受到其他管类工件5的干扰,在进行管类工件5的转运时,气杆伸出,完成一次管类工件5的转运后,气杆缩回,令管类工件5向转运机构7一侧滚动,准备下一次转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架、下料架、传输机构及转运机构;
所述上料架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第一侧,其第一表面用于放置至少一根待加工的管类工件;
所述传输机构对应于所述管类工件的工作位,至少用于支撑所述管类工件,且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管类工件的传输槽;
所述下料架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第二表面用于放置加工后的所述管类工件;
所述转运机构对应于所述管类工件的所述工作位,且与所述传输机构间隔设置,所述转运机构具有可相对所述传输机构产生竖直位移的升降部,所述转运机构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转运机构的至少所述升降部部分延伸至所述上料架所在的一侧,另一组所述转运机构的至少所述升降部部分延伸至所述下料架所在的一侧,两组所述转运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管类工件在所述上料架、所述传输机构和所述下料架之间的转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的上表面的高度由靠近上料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下料架的一端逐渐降低;
位于所述上料架所在一侧的所述升降部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当所述管类工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块靠近所述上料架的一侧表面时,所述管类工件与所述传输槽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对应;
位于所述下料架所在一侧的所述升降部上靠近所述下料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导向部和第一驱动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端顶持于所述升降部的底侧,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沿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导向部包括:连接件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安装部、传输轮和第二驱动部,所述传输轮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传输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输轮转动;
当所述传输轮支撑所述管类杆件时,所述传输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管类杆件的轴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调节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传输轮,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调节件上端,所述调节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座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槽环绕设置在所述传输轮中间,且所述传输槽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电机、主动轮、传动皮带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传输轮的外侧转轴上,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传动,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转运机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升高,且所述第一表面靠近转运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转运机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降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转运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待加工的所述管类工件数量至少为两根;
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转运机构的一端设置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具有可沿竖直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上侧或缩短至所述第一表面的下侧的伸缩端,当所述伸缩端伸出时,用于限位靠近所述转运机构一端至少一根所述管类工件以外的所述管类工件向所述转运机构所在的一侧滚动。
CN202123134638.9U 2021-12-14 2021-12-14 上下料设备 Active CN216686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4638.9U CN21668633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上下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4638.9U CN21668633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上下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6335U true CN216686335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4638.9U Active CN21668633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上下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6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005348A (ko) 파이프 이송장치
CN105035651A (zh) 新型活动式上料输送装置
CN216686335U (zh) 上下料设备
CN114132737A (zh) 上下料设备
CN220010180U (zh) 一种钢丝卷材缠绕打包装置
CN114229410A (zh) 工件加工系统
KR20230089337A (ko) 금속파이프 자동 공급장치
CN216686259U (zh) 工件加工系统
CN215515265U (zh) 一种弯管输送设备
CN211077271U (zh) 一种用于轴承套圈与圆环产品的储料、上料装置
KR100912499B1 (ko) 롤 쵸크 선회장치
CN204938141U (zh) 新型活动式上料输送装置
CN208230763U (zh) 一种轮辋滚型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9935525U (zh) 冷床下料小车
CN209396475U (zh) 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
CN108217068B (zh) 一种提升下料设备
CN208103196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粮食输送装置
CN206345364U (zh) 直流轨道平车
JP2011225317A (ja) 搬送装置
CN217050494U (zh) 一种新型钢管自动排料提管输送机
CN215853241U (zh) 一种皮带储存用料架
CN114734312B (zh) 一种磨削加工生产用单双线转换结构
CN215158546U (zh) 一种可调节的化工原料用提升机
CN211938519U (zh) 一种扁钢折弯设备
CN117884484B (zh) 一种高强板三合一伺服送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2

Address after: 102200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Changping District Bai Fu Road 10 Beikong building room 707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INEN-HITECH PETROLE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No.8, pingcui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ANTON OILFIELD SERVICE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