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1534U - 一种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1534U
CN216671534U CN202123086950.5U CN202123086950U CN216671534U CN 216671534 U CN216671534 U CN 216671534U CN 202123086950 U CN202123086950 U CN 202123086950U CN 216671534 U CN216671534 U CN 216671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button
circuit breaker
inner handl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69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琼
廖茹嘉
常鹤彬
龚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869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1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1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1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钮、内手柄、合分闸机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在布设时,可以使得按钮和内手柄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则均位于壳体的另一侧,内手柄和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内手柄和按钮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宽度方向)垂直,如此,能够使得断路器形成后进后出的接线形式,同时,由于壳体的前端不设置有接线端子,因此,可以使得内手柄充分利用该部分空间与按钮共同设置在壳体的前端,如此,能够有效减小断路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断路器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家庭用电安全有了更高的需求。断路器可以安装于终端配电线路。同时其也能够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或非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对线路及电器设备形成有效的保护。
现有断路器通常在壳体的相对侧均设置有接线端子,壳体的一侧面向用户、另一侧则插接于机柜中,该种接线形式会因为位于用户侧的接线端子较为靠前,导致壳体前端空间占用较大,使得壳体的长度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断路器长度方向尺寸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钮、内手柄、合分闸机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按钮经内手柄驱动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导电回路;按钮和内手柄位于壳体的同侧,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位于壳体的另一侧,内手柄和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内手柄和按钮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输入端子与动触头组件连接,输出端子与静触头组件连接,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均位于壳体的中部,且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还包括灭弧室,灭弧室和内手柄分别位于合分闸机构的相对两侧,且合分闸机构与灭弧室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还包括分别与导电回路连接的第一引弧件和第二引弧件,第一引弧件和第二引弧件分别位于合分闸机构的相对两侧沿均朝向灭弧室延伸,以在第一引弧件和第二引弧件之间形成跑弧通道,且第一引弧件和第二引弧件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跑弧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收窄区。
可选的,第一引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和延伸部,本体呈螺旋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合分闸机构分闸的过载保护机构,输入端子经过载保护机构与合分闸机构连接,过载保护机构和按钮分别位于内手柄的相对两侧,且过载保护机构和内手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合分闸机构分闸的脱扣器,合分闸机构和脱扣器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还包括卡扣组件,卡扣组件与按钮配合,用于在断路器插接于机柜时,通过卡扣组件与机柜锁定,卡扣组件和内手柄分别位于按钮的相对两侧,且按钮和卡扣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按钮通过第一连杆与内手柄传动连接,内手柄通过第二连杆与合分闸机构传动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按钮和合分闸机构之间且转动设置于壳体的快速闭合件,按钮受驱经内手柄带动合分闸机构朝向合闸方向运动并使合分闸机构与快速闭合件抵接,继续驱动按钮以带动快速闭合件与合分闸机构解除抵接,使合分闸机构合闸。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钮、内手柄、合分闸机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在布设时,可以使得按钮和内手柄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则均位于壳体的另一侧,内手柄和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a依次排布,内手柄和按钮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第一方向a(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b(宽度方向)垂直,如此,能够使得断路器形成后进后出的接线形式,同时,由于壳体的前端不设置有接线端子,因此,可以使得内手柄充分利用该部分空间与按钮共同设置在壳体的前端,如此,能够有效减小断路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断路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的示意图。
图标:100-壳体;110-按钮;111-第一连杆;120-内手柄;121-第二连杆;130-动触头组件;131-跳扣件;132-锁扣件;133-动触头座;134-动触头;140-过载保护机构;150-导电板;160-输入端子;170-输出端子;180-第一引弧件;190-第二引弧件;200-静触头组件;210-脱扣器;220-灭弧室;230-快速闭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的按钮110、内手柄120、合分闸机构、输入端子160和输出端子170,其中,输入端子160和输出端子170分别与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导电回路,按钮110和内手柄120驱动连接,内手柄120和合分闸机构驱动连接,如此,能够通过外力驱动按钮110,使得按钮110经内手柄120驱动合分闸机构进行合闸或分闸,实现导电回路的接通或断开。
在布设时,可以使得按钮110和内手柄120均位于壳体100的同一侧,输入端子160和输出端子170则均位于壳体100的另一侧,内手柄120和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a依次排布,内手柄120和按钮110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第一方向a(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b(宽度方向)垂直,例如图1所示,按钮110和内手柄120均位于壳体100的上侧(用户侧),且内手柄120位于按钮110的右侧,输入端子160和输出端子170均位于壳体100的下侧,且输入端子160位于输出端子170的右侧,如此,能够使得断路器形成后进后出的接线形式,同时,由于壳体100的前端不设置有接线端子,因此,可以使得内手柄120充分利用该部分空间与按钮110共同设置在壳体100的前端,如此,能够有效减小断路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断路器的小型化。
如图2所示,按钮110滑动设置于壳体100,内手柄120和合分闸机构则转动设置于壳体100,第一连杆111的两端分别与按钮110和内手柄120转动连接,如此,按钮110可以通过第一连杆111驱动内手柄12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同理,第二连杆121的两端分别与内手柄120和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如此,在内手柄12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合分闸机构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进而实现分闸或合闸。
如图2所示,此时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在需要合闸时,如图2所示,驱动按钮110向下滑动,由第一连杆111驱动内手柄120逆时针转动,然后由第二连杆121带动合分闸机构顺时针转动,直至图4所示位置,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在需要分闸时,如图4所示,驱动按钮110向上滑动,由第一连杆111驱动内手柄120顺时针转动,然后由第二连杆121带动合分闸机构逆时针转动,直至图2所示位置,实现断路器的分闸。
可选的,如图2所示,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其中,输入端子160与动触头组件130连接,输出端子170则与静触头组件200连接,如此,在动触头组件130与静触头组件200接触时,导电回路接通;在动触头组件130与静触头组件200分离时,导电回路断开。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均位于壳体100的中部,且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
可选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灭弧室220,灭弧室220和内手柄120分别位于合分闸机构的相对两侧,如此,能够使得灭弧区域和操作区域分离,避免电弧对内手柄120形成电气损耗。在布设时,如图2所示,可以使得合分闸机构与灭弧室220沿第一方向a依次排布,例如图2所示,内手柄120位于合分闸机构的上方,灭弧室220位于合分闸机构的下方。
可选的,如图2所示,断路器还包括用于驱动合分闸机构分闸的过载保护机构140,输入端子160经过载保护机构140与合分闸机构连接,过载保护机构140和按钮110分别位于内手柄120的相对两侧,提高布局的合理性,且过载保护机构140和内手柄120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如此,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壳体100前端的空间利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断路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例如图2所示,输入端子160与导电板150的下端连接,过载保护机构140通过软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与导电板150的上端连接,过载保护机构140通过软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与动触头组件130连接。
可选的,断路器还包括分别与导电回路连接的第一引弧件180和第二引弧件190,例如图2所示,第一引弧件180的一端与导电板150连接、另一端则朝向灭弧室220的右侧延伸,第二引弧件190的一端与静触头组件200连接、另一端则朝向灭弧室220的左侧延伸,并且第一引弧件180和第二引弧件190沿第二方向b分别位于合分闸机构的相对两侧,如此,能够在第一引弧件180和第二引弧件190之间形成跑弧通道,换言之,跑弧通道起于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终于灭弧室220,如此,在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分闸产生电弧时,由第一引弧件180和第二引弧件190在跑弧通道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沿跑弧道运动至灭弧室220中进行灭弧。如图2所示,电弧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a。
可选的,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灭弧速度,还可以使得跑弧通道在沿第一方向a延伸时,先收窄然后再扩大,形成拉瓦尔喷管效应,换言之,跑弧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收窄区。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引弧件180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和延伸部,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灭弧速度,本体可以呈螺旋结构设置,如此,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本体在跑弧通道的磁场强度。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断路器还包括用于驱动合分闸机构分闸的脱扣器210,合分闸机构和脱扣器21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如此,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00在第二方向b的空间。如图4所示,在第二引弧件190为设置有收窄区而向右弯折时,可以使得脱扣器210位于第二引弧件190弯折后在左侧空出的空间,如此,能够进一步的减小断路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
可选的,如图2和图4所示,动触头组件130包括动触头座133、动触头134、跳扣件131和锁扣件132,跳扣件131一端转动设置于动触头座133、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1转动连接,且跳扣件131与第二连杆121转动连接的一端与锁扣件132抵接,锁扣件132转动设置于动触头座133且与动触头座133抵接,如此,跳扣件131、锁扣件132和动触头座133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在需要合闸时,由第二连杆121推动该整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合闸,并拉动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储能。存在故障需要分闸时,可以由脱扣器210或过载保护机构140驱动锁扣件132逆时针运动使得锁扣件132与跳扣件131解除抵接,从而使得动触头座133获得自由度,从而在弹性件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分闸。
可选的,断路器还包括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和内手柄120分别位于按钮110的相对两侧,且按钮110和卡扣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如此,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按钮110左侧的空间。在按钮110处于合闸位置时,按钮110与卡扣组件抵接,此时在将断路器插接于机柜时,卡扣组件不能缩回壳体100,使得断路器无法在合闸状态下插接到机柜,提高了安全性;在按钮110处于分闸位置时,按钮110与卡扣组件解除抵接,此时,在将断路器插接于机柜时,卡扣组件可以顺利缩回壳体100,在断路器插接到机柜后,卡扣组件可以通过机柜的限位孔伸出断路器,并与限位孔内壁抵接,实现断路器与机柜的锁定,避免断路器从机柜中意外掉落。
可选的,如图3所示,断路器还包括位于按钮110和动触头组件130之间且转动设置于壳体100的快速闭合件230,并且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阻挡凸起,快速闭合件230的一端与阻挡凸起抵接。在断路器需要合闸时,由外力驱动按钮110经内手柄120带动动触头组件130朝向合闸方向运动,在动触头组件130运动过程中,会先与快速闭合件230的一端抵接,此时,由于阻挡凸起对快速闭合件230的限位,使得动触头组件130停止运动(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之间还具有一定间距,此外,连接于动触头组件130上的弹性簧储能,从而对动触头组件130提供合闸作用力),然后继续驱动按钮110朝向合闸方向运动,则会使得按钮110与快速闭合件230的另一端接触,并带动快速闭合件230朝向远离阻挡凸起的方向运动,并与动触头组件130解除抵接(弹性簧释能带动动触头组件130快速闭合),使得合分闸机构完成合闸。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的按钮(110)、内手柄(120)、合分闸机构、输入端子(160)和输出端子(170);所述按钮(110)经所述内手柄(120)驱动所述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所述输入端子(160)和所述输出端子(170)分别与所述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导电回路;所述按钮(110)和所述内手柄(12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同侧,所述输入端子(160)和所述输出端子(17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另一侧,所述内手柄(120)和所述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内手柄(120)和所述按钮(11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组件(130)和静触头组件(200),所述输入端子(160)与所述动触头组件(130)连接,所述输出端子(170)与所述静触头组件(200)连接,所述动触头组件(130)和所述静触头组件(200)均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中部,且所述动触头组件(130)和所述静触头组件(200)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弧室(220),所述灭弧室(220)和所述内手柄(120)分别位于所述合分闸机构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合分闸机构与所述灭弧室(220)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导电回路连接的第一引弧件(180)和第二引弧件(190),所述第一引弧件(180)和所述第二引弧件(190)分别位于所述合分闸机构的相对两侧沿均朝向所述灭弧室(220)延伸,以在所述第一引弧件(180)和所述第二引弧件(190)之间形成跑弧通道,且所述第一引弧件(180)和所述第二引弧件(190)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弧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收窄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件(180)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和延伸部,所述本体呈螺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合分闸机构分闸的过载保护机构(140),所述输入端子(160)经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40)与所述合分闸机构连接,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40)和所述按钮(110)分别位于所述内手柄(12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40)和所述内手柄(120)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合分闸机构分闸的脱扣器(210),所述合分闸机构和所述脱扣器(210)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按钮(110)配合,用于在断路器插接于机柜时,通过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机柜锁定,所述卡扣组件和所述内手柄(120)分别位于所述按钮(11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按钮(110)和所述卡扣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110)通过第一连杆(111)与所述内手柄(120)传动连接,所述内手柄(120)通过第二连杆(121)与所述合分闸机构传动连接;还包括位于所述按钮(110)和所述合分闸机构之间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快速闭合件(230),所述按钮(110)受驱经所述内手柄(120)带动所述合分闸机构朝向合闸方向运动并使所述合分闸机构与所述快速闭合件(230)抵接,继续驱动所述按钮(110)以带动所述快速闭合件(230)与所述合分闸机构解除抵接,使所述合分闸机构合闸。
CN202123086950.5U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断路器 Active CN216671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6950.5U CN216671534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6950.5U CN216671534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1534U true CN216671534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6950.5U Active CN216671534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1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48970B1 (en) ARC chute for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113421789A (zh) 隔离开关及自动脱扣机构
CN106471597B (zh) 具有双滑杆致动器组件的高电流、紧凑型可熔的断路开关
CN101170034A (zh) 小型断路器
CN216671534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3539755A (zh) 一种断路器
CN111681930A (zh) 断路器
CN215578335U (zh)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分合闸装置
CN21700910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1238017Y (zh) 一种断路器的简易操作机构
CN113327801A (zh) 隔离开关及其分合闸装置
CN113394038A (zh) 隔离开关及其触头机构
CN208298775U (zh) 漏电保护断路器
CN217544506U (zh) 一种多极断路器
CN113539759A (zh) 断路器和具有该断路器的5g配电柜
CN219677187U (zh) 一种断路器双断点结构及断路器
CN21690272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902764U (zh)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CN217239371U (zh) 分合闸机构和微型断路器
CN219105962U (zh) 一种灭弧系统和断路器
CN2160545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93366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333965U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9106038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6902721U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