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3965U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33965U CN217333965U CN202123276211.2U CN202123276211U CN217333965U CN 217333965 U CN217333965 U CN 217333965U CN 202123276211 U CN202123276211 U CN 202123276211U CN 217333965 U CN217333965 U CN 217333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reaker
- area
- residual current
- pole
- current oper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在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上,断路器壳体包括第一至第五区域;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的操作机构和漏电试验机构,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的短路瞬时脱扣机构、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设置在第三区域内的灭弧系统,设置在第四区域内的包括双金属片的过载脱扣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五区域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磁通脱扣器;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磁通脱扣器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内部布局合理且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动作功能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剩余电流断路器是利用剩余电流直接驱动磁通脱扣器动作,进而推动断路器脱扣机构脱扣以断开电路,产品结构中需要设置感应剩余电流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由剩余电流直接驱动的磁通脱扣器,这两个零部件占用了很大的空间,难以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内部布局合理且结构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壳体,在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上,断路器壳体包括设置在其内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的操作机构和漏电试验机构,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的短路瞬时脱扣机构、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设置在第三区域内的灭弧系统,设置在第四区域内的包括双金属片的过载脱扣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五区域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磁通脱扣器;所述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磁通脱扣器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位于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与第五区域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四区域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区域和第五区域之间;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磁通脱扣器分别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四区域为L形结构,其一端位于第二区域和第五区域之间,另一端与第五区域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的手柄、跳扣件、锁扣件和杠杆,以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手柄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并滑动插置在跳扣件的跳扣件腰型孔中,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杠杆铰接,杠杆分别与N极触头系统的N极动触头和L极触头系统的L极动触头驱动相连,跳扣件和锁扣件搭扣配合,锁扣件受短路瞬时脱扣机构、过载脱扣机构或磁通脱扣器的驱动而转动使其解除与跳扣件的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脱扣。
优选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第一隔板,短路瞬时脱扣机构、L极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与N极触头系统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两侧;
所述杠杆包括杠杆隔断,L极动触头和N极动触头分别位于杠杆隔断两侧,且杠杆隔断与第一隔板错位重叠,第一隔板至少部分伸入L极动触头和N极动触头之间;所述L极动触头、N极动触头,随杠杆一起运动时,杠杆隔断与第一隔板始终保持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直接与锁扣件驱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传动杆,传动杆一端与锁扣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双金属片和磁通脱扣器驱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一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另一端设有受动面和敲击部,受动面与短路瞬时脱扣机构驱动配合,敲击部与L极触头系统的L极动触头驱动配合;所述受动面受短路瞬时脱扣机构的打击使锁扣件转动时,敲击部打击L极动触头,使其与L极触头系统的L极静触头分断。
优选的,所述漏电试验机构包括试验按钮以及依次串联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L极电路和N极电路之间的开关扭簧和配合导电结构,试验按钮、开关扭簧和配合导电结构均位于操作机构的手柄的一侧,试验按钮与手柄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开关扭簧两端分别为开关臂和连接臂,开关臂与试验按钮驱动配合,连接臂固定设置,配合导电结构包括配合扭簧,配合扭簧的两端分别为配合臂和固定臂,配合臂与操作机构驱动配合,固定臂固定设置;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为电磁脱扣器,包括磁轭和线圈组件,磁轭与L 极触头系统电连接;所述断路器在分闸状态下,配合臂与磁轭断开;所述断路器由分闸状态切换至合闸状态时,操作机构驱动配合臂与磁轭导通;所述开关臂与配合导电结构保持常开状态,按压试验按钮使其驱动开关臂与配合导电结构接触导通。
优选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的防误操作装置,防误操作装置包括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限位结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手柄位于分闸位置时,手柄与限位结构限位配合将限位结构限位在第一位置,限位结构阻挡漏电试验机构的试验按钮被按压至试验位置;所述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时,外力按压试验按钮至试验位置,限位结构动作至第二位置,阻挡手柄转动至分闸位置。
优选的,所述试验按钮被释放复位后,限位结构受手柄驱动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手柄转动至分闸位置。
优选的,所述双金属片的两端分别为双金安装端和双金配合端,双金安装端与第一区域相对,双金配合端位于第二区域和第五区域之间且与操作机构驱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过载脱扣机构还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钉、调节螺母和绝缘调节钮,调节螺母固定设置,调节螺钉与调节螺母螺纹配合,一端与双金属片配合,另一端与绝缘调节钮配合且调节螺钉与绝缘调节钮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四区域内的第二隔板和双金支撑件,双金安装端设置在双金支撑件上,双金支撑件固定在第二隔板和断路器壳体之间,调节螺母固定在第二隔板上,绝缘调节钮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第二隔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气道,气道成迷宫型气道,包括至少两个反向弯折通道,气道一端与N极触头系统相对配合,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五区域内的线路板,线路板、磁通脱扣器和零序电流互感器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五区域内屏蔽罩和L 极进电接线板,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内的L极引弧板。
优选的,所述L引弧板和L极出电接线板分别位于磁通脱扣器两侧,L 极引弧板通过第一导线与L极进电接线板电连接;所述屏蔽罩包括屏蔽罩顶板和屏蔽罩背板,屏蔽罩顶板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磁通脱扣器之间,屏蔽罩背板位于第一导线和磁通脱扣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的拨杆和推杆,以及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磁通脱扣器动作时,磁通脱扣器的顶杆顶出以驱动推杆转动,推杆驱动操作机构脱扣;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因磁通脱扣器动作而脱扣分闸后,复位弹簧驱动拨杆转动,同时拨杆驱动推杆向使顶杆复位的方向转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合闸时,操作机构驱动拨杆转动使其与推杆分离。
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优化了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使内部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而且在有限的空间内(例如 18mm宽度的空间)实现了动作功能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剩余电流断路器功能。
此外,所述操作机构为凸轮-五连杆机构,整体结构紧凑,而且在不同状态下的整体零部件运动所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进一步节约断路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而且所述跳扣件和锁扣件组成的脱扣机构与操作机构是分开独立的机构,在操作机构执行正常闭合或断开操作时,脱扣机构处于静止状态,从而确保了操作机构的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合闸状态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防误触装置以及漏电试验机构;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脱扣分闸后的防误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限位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手柄处于分闸位置与合闸位置之间;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过载脱扣机构、磁通脱扣器、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与操作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磁通脱扣器与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隔板与杠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隔板与杠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示出了N极触头系统以及隔板的气道;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磁通脱扣器、屏蔽罩、线路板、零序电流互感器、 L极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壳体1,在垂直于断路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上,断路器壳体1包括设置在其内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第三区域A3、第四区域A4和第五区域A5;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A1内的操作机构5和漏电试验机构,设置在第二区域A2内的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L极触头系统和N 极触头系统,设置在第三区域A3内的灭弧系统4,设置在第四区域A4内的包括双金属片13的过载脱扣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所述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沿断路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断路器壳体1 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第四区域A4和第五区域A5位于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与第五区域A5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与第四区域A4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四区域A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分别与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相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区域A4为L形结构,其一端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另一端与第五区域A5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优化了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使内部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而且在有限的空间内(例如 18mm后的空间)实现了动作功能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剩余电流断路器功能。
图1的左右方向为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图1的纸面内外方向为断路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为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需要指出的,所述“高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用于指明断路器壳体1的立体空间布置,以利于更好的理解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布局,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实际使用方向或方位造成限制。
具体的,如图1所示方向,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位于断路器壳体 1的左端,第四区域A4和第五区域A5上下设置且位于断路器壳体1的右端;所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与第四区域A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 A2和第三区域A3,与第五区域A5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区域A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 24上下并排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所述操作机构5和漏电试验机构设置在第一区域A1,过载脱扣机构设置在第四区域A4,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设置在第二区域A2,灭弧系统4设置在第三区域A3,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 为电磁脱扣机构,与灭弧系统4上下并排设置(也即是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 和灭弧系统4沿断路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操作机构5部分会延伸到第二区域A2,伸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和过载脱扣机构之间,所述L极触头系统位于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和零序电流互感器27之间,当然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设有触点的部分会延伸到第三区域A3中与灭弧系统 4配合。
所述断路器壳体1成近似凸字型结构,包括主体部分和凸起在主体部分上侧的凸起部分,所述第一区域A1和第四区域A4的大部分位于凸起部分,第四区域A4的过载脱扣机构的双金属片13一端延伸到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第二区域A2、第三区域A3和第五区域A5位于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接线端子,两组接线端子之间设有所述的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灭弧系统4、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和零序电流互感器27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相对设置,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位于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和零序电流互感器27之间,且部分操作机构延伸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和零序电流互感器27之间,灭弧系统4和磁通脱扣器24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相对设置,且至少部分L极触头系统延伸到灭弧系统4和磁通脱扣器24 之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操作机构5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 上的手柄5-0、跳扣件5-3、锁扣件5-4和杠杆5-5,以及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连杆5-1一端与手柄5-0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 5-2一端铰接且滑动插置在跳扣件5-3的跳扣件腰型孔内,第二连杆5-2另一端与杠杆5-5铰接,杠杆5-5分别与N极触头系统的N极动触头38和L 极触头系统的L极动触头19驱动相连以同步驱动N极触头系统和L极触头系统闭合或断开,跳扣件5-3和锁扣件5-4搭扣配合,锁扣件5-4受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过载脱扣机构或磁通脱扣器24的驱动而转动使其解除与跳扣件5-3的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脱扣。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5-4和杠杆5-6同轴设置。所述操作机构为凸轮-五连杆机构,整体结构紧凑,而且在不同状态下的整体零部件运动所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进一步节约断路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而且所述跳扣件和锁扣件组成的脱扣机构与操作机构是分开独立的机构,在操作机构执行正常闭合或断开操作时,脱扣机构处于静止状态,从而确保了操作机构的整体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跳扣件 5-3一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另一端与锁扣件5-4搭扣配合,跳扣件腰型孔位于跳扣件5-3中部;所述操作机构5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一连杆5-1插置在跳扣件腰型孔内的一端对跳扣件5-3施加的力矩与锁扣件5-4 对于跳扣件5-3施加的力矩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而锁扣件5-4对跳扣件 5-3施加作用力的力臂大于第一连杆5-1插置在跳扣件腰型孔内的一端对跳扣件5-3施加作用力的力臂,因此有利于降低操作机构的脱扣力,确保了磁通脱扣器24能可靠推动脱扣机构脱扣。
如图1-2、4a、5a-5b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第一隔板2,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L极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4,与N极触头系统分别位于第一隔板2两侧。
如图1-2、4a、5a-5b所示,所述杠杆5-5包括杠杆隔断5-50,L极动触头19和N极动触头38分别位于杠杆隔断5-50两侧,且杠杆隔断5-50 与第一隔板2错位重叠,第一隔板2至少部分伸入L极动触头19和N极动触头38之间;所述L极动触头19和N极动触头38,随杠杆5-5一起运动时,杠杆隔断5-50与第一隔板2始终保持至少部分重叠,杠杆隔断5-50 和第一隔板2配合,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L极电路和N极电路之间的绝缘间隙和爬电距离。进一步的,所述杠杆隔断5-50为薄板特征。所述手柄5-0、跳扣件5-3、锁扣件5-4和杠杆5-5,以及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锁扣件5-4部分延伸到第二区域A2内,与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过载脱扣机构和磁通脱扣器24配合,杠杆 5-5部分延伸到第二区域A2装配N极触头系统的N极动触头38和L极触头系统的L极动触头19。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包括隔板主体和隔板扩展部,隔板主体和杠杆隔断5-50错位重叠一侧的侧缘为主体侧缘,隔板扩展部凸起设置在主体侧缘上且向杠杆5-5延伸,隔板扩展部与杠杆隔断5-50重叠设置且伸入两个动触头之间;所述杠杆5-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且用于与动触头相连的两个杠杆轴5-51,两个杠杆轴5-51均位于隔板扩展部和主体侧缘围成的直角缺口内。
如图8所示,所述锁扣件5-4一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另一端设有受动面61和敲击部62,受动面61与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驱动配合,敲击部62与L极动触头19驱动配合;所述受动面61受短路瞬时脱扣机构 3打击使锁扣件5-4转动时,敲击部62打击L极动触头19,使其与L极触头系统的L极静触头3-2分断,使L极动触头19和L及静触头3-2在操作机构脱扣复位前打开一定开距,加速电弧移动,从而提高对短路电流的限流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受动面61后的敲击部62分别位于锁扣件5-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如图1-2所示,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直接与锁扣件5-4驱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传动杆5-7,传动杆5-7一端与锁扣件5-4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双金属片13和磁通脱扣器24驱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 5-7设置在第二区域A2内,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
如图1、3a-3b所示,所述漏电试验机构包括试验按钮32以及依次串联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L极电路和N极电路之间的开关扭簧34和配合导电结构,所述试验按钮32、开关扭簧34和配合导电结构均位于操作机构 5的手柄5-0的一侧,试验按钮32与手柄5-0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扭簧34包括开关臂和连接臂,开关臂与试验按钮32驱动配合,连接部固定设置,配合导电结构包括配合扭簧31,配合扭簧31的两端分别为配合臂和固定臂,配合臂与操作机构驱动配合,固定部固定设置;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为电磁脱扣器,包括磁轭3-0和线圈组件3-1,磁轭3-0与L极触头系统电连接;所述断路器在分闸状态下,配合臂与磁轭3-0断开;所述断路器由分闸状态切换至合闸状态时,操作机构驱动配合臂与磁轭3-0导通;所述开关臂与配合导电结构保持常开状态,按压试验按钮32使其驱动开关臂与配合导电结构接触导通。
如图2和6所示,所述磁轭3-0与L极触头系统的L极静触头3-2电连接,磁轭3-0与L极静触头3-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磁轭3-0包括磁轭底板、第一磁轭臂和第二磁轭臂,第一磁轭臂和第二磁轭臂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磁轭底板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一磁轭臂与配合扭簧31 的配合臂配合,L极静触头3-2和第一磁轭臂与磁轭底板70的同一端相连且分别向磁轭底板70的两端折弯。
如图1和3a所示,所述开关扭簧34和配合扭簧31的轴线平行间隔设置,试验按钮32和手柄5-0并排间隔设置,试验按钮32的移动方向与开关扭簧34和配合扭簧31的轴向垂直。
如图1所示,所述配合导电结构包括配合扭簧轴,配合扭簧31套设在配合扭簧轴上;按压所述试验按钮32使其驱动开关扭簧34的开关臂与配合扭簧轴接触导通。
如图3a所示,所述操作机构5的第一连杆5-1的与第二连杆5-2相连的一端与配合扭簧31的配合臂驱动配合,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由分闸状态切换至合闸状态时,驱动配合臂与磁轭3-0接触电连。
如图1-3a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限流电阻36,限流电阻36串联在开关扭簧34的连接臂和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N极接线端子之间,零序电流互感器24串联在磁轭3-0和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 L极接线端子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限流电阻36通过第二导线37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N极接线端子电连。
如图1、3a-3b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A1内的防误操作装置,防误操作装置包括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限位结构33;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手柄5-0位于分闸位置时,手柄5-0与限位结构33限位配合将其限位在第一位置,限位结构33 阻挡试验按钮32被按压至试验位置;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且手柄5-0位于合闸位置,外力按压试验按钮32至试验位置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脱扣,通过试验按钮32驱动限位结构33由第一位置动作至第二位置,然后手柄5-0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被限位结构33 限位,阻挡手柄5-0转动至分闸位置,使手柄5-0保持在位于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的中间临停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试验按钮32被释放并由试验位置复位后,限位结构33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手柄5-0转动至分闸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试验按钮32被释放并由试验位置复位后,限位结构33受手柄5-0驱动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所述防误操作装置可避免用户在进行漏电试验而按压试验按钮时,手被操作机构的手柄撞击伤害的情况发生,防止操作者因受手柄撞击而产生的恐惧心理,而惧怕操作试验按钮的情况发生。
如图1、3a-3b所示,所述限位结构33转动设置,限位结构33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结合图1、3a-3b所示,所述试验按钮32被释放并由试验位置复位时,同时手柄5-0向分闸位置转动并驱动限位机构33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如图1、3a-3b所示,所述限位结构33位于试验按钮32和手柄5-0之间。
如图3b所示,所述限位结构33转动设置,其包括第一凸台33-0和第二凸台33-1。结合图1、3a-3b所示,所述手柄5-0位于分闸位置时,手柄 5-0与第二凸台33-1限位配合将限位结构33限位在第一位置,第一凸台 33-0与试验按钮32配合以阻挡试验按钮32移动至试验位置;所述试验按钮32位于试验位置时,试验按钮32与第一凸台33-0限位配合将限位结构 33限位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凸台33-1与手柄5-0限位配合以阻挡手柄5-0 转动至分闸位置。
如图3b所示,所述手柄5-0包括手柄操作部和手柄安装部,手柄操作部一端凸出在断路器壳体1外部供操作,另一端与手柄安装部相连,手柄安装部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手柄安装部与第二凸台33-1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安装部包括周向侧壁5-01和限位台5-02;所述手柄5-0 位于分闸位置时,周向侧壁5-01与第二凸台33-1限位配合;所述试验按钮32位于试验位置且限位结构3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凸台33-1与限位台33限位配合。
如图1所示,所述双金属片13的两端分别为双金安装端和双金配合端,双金安装端与第一区域A1相对,双金配合端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 A5之间且与操作机构5驱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双金配合端通过传动杆 5-7与操作机构5的锁扣件5-4驱动配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四区域A4内的第二隔板15和双金支撑件14,双金属片13的双金安装端设置在双金支撑件14上,双金支撑件14固定在第二隔板15和断路器壳体1之间且分别与第二隔板15和断路器壳体1限位配合,调节螺母16-1固定在第二隔板15上,绝缘调节钮17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第二隔板15上。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3a所示,所述限流电阻36设置在第二隔板15一侧,双金属片13、双金支撑件14和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二隔板15另一侧。
如图1所示,所述过载脱扣机构还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钉16-0、调节螺母16-1和绝缘调节钮17,调节螺母16-1固定设置,调节螺钉16-0与调节螺母16-1螺纹配合,一端与双金属片13配合,另一端与绝缘调节钮17配合且调节螺钉16-0与绝缘调节钮17同步转动,绝缘调节钮17提高了调节螺钉16-0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外部的绝缘间隙和爬电距离,提高安全性。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调节钮17包括依次相连的调节钮凸台、调节钮安装部和调节钮操作部,调节螺钉16-0设有与调节钮凸台插接配合的螺钉插孔,调节钮安装部的外径大于调节钮凸台和调节钮操作部的外径,调节钮安装部转动设置在第二隔板15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钮凸台为多边形凸台,螺钉插孔为多边形孔。
如图5b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气道2-20,气道 2-20成迷宫型气道,包括至少两个反向弯折通道,气道2-20一端与N极触头系统相对配合,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所述气道2-20避免喷弧距离过大。进一步的,所述气道2-20设有两个排气口,分别为第一排气口2-10 和第二排气孔2-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孔2-10和第二排气口2-13 分别朝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如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N极引弧板39, N极引弧板39与N极触头系统的N极静触头20相对设置,N极动触头38 位于N引弧板39和N极静触头20之间,N极引弧板39与N极静触头20之间的空间与气道2-20的入口端相对设置。
如图1和7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的线路板30,线路板30、磁通脱扣器24和零序电流互感器27 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结合图1和7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的屏蔽罩26和L极进电接线板29,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A3内的L极引弧板25;所述L极引弧板25和L极进电接线板29分别位于磁通脱扣器24两侧,L极引弧板25通过第一导线28与L极进电接线板29电连接;所述屏蔽罩26包括屏蔽罩顶板和屏蔽罩背板,屏蔽罩顶板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之间,屏蔽罩背板位于第一导线28和磁通脱扣器24之间;所述屏蔽罩26能有效屏蔽短路电流产生的强磁场的影响,避免磁通脱扣器24的磁钢退磁。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L极进电接线板29设有凹槽特征,零序电流互感器27的线圈的一端与L极进电接线板29的凹槽配合,确保二者锡焊的可靠性。
如图1-2、4a-4b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的拨杆21和推杆22,以及复位弹簧23;所述磁通脱扣器24动作时,磁通脱扣器24的顶杆顶出以驱动推杆22转动,推杆22驱动操作机构5脱扣;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因磁通脱扣器24动作而脱扣分闸后,复位弹簧23 驱动拨杆21转动,同时拨杆21驱动推杆22向使顶杆复位的方向转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合闸时,操作机构5驱动拨杆21转动使其与推杆22 分离。进一步的,所述磁通脱扣器4动作时,推杆22驱动操作机构5的锁扣件5-4转动使其解除与跳扣件5-3的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5脱扣。进一步的,所述磁通脱扣器4动作时,推杆22通过传动杆5-7驱动锁扣件5-4转动。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设置在灭弧系统4 和磁通脱扣器24之间。
如图1-2、4a-4b所示,所述推杆22中部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一端与传动杆8a配合,另一端分别与拨杆21和磁通脱扣器24配合。
如图1-2、4a-4b所示,所述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还包括拉杆18,拉杆 1滑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操作机构5的杠杆5-6通过拉杆18与拨杆 2驱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杠杆5-6的杠杆轴5-51通过拉杆18与拨杆 21驱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拨杆21一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中部与拉杆1配合,另一端与推杆3驱动配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断路器壳体(1),在垂直于断路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上,断路器壳体(1)包括设置在其内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第三区域(A3)、第四区域(A4)和第五区域(A5);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A1)内的操作机构(5)和漏电试验机构,设置在第二区域(A2)内的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设置在第三区域(A3)内的灭弧系统(4),设置在第四区域(A4)内的包括双金属片(13)的过载脱扣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所述L极触头系统和N极触头系统沿断路器壳体(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与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第四区域(A4)和第五区域(A5)位于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与第五区域(A5)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与第四区域(A4)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四区域(A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分别与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域(A4)为L形结构,其一端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另一端与第五区域(A5)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5)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的手柄(5-0)、跳扣件(5-3)、锁扣件(5-4)和杠杆(5-5),以及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连杆(5-1)一端与手柄(5-0)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2)一端铰接并滑动插置在跳扣件(5-3)的跳扣件腰型孔中,第二连杆(5-2)另一端与杠杆(5-5)铰接,杠杆(5-5)分别与N极触头系统的N极动触头(38)和L极触头系统的L极动触头(19)驱动相连,跳扣件(5-3)和锁扣件(5-4)搭扣配合,锁扣件(5-4)受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过载脱扣机构或磁通脱扣器(24)的驱动而转动使其解除与跳扣件(5-3)的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脱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第一隔板(2),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L极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4),与N极触头系统分别位于第一隔板(2)的两侧;
所述杠杆(5-5)包括杠杆隔断(5-50),L极动触头(19)和N极动触头(38)分别位于杠杆隔断(5-50)两侧,且杠杆隔断(5-50)与第一隔板(2)错位重叠,第一隔板(2)至少部分伸入L极动触头(19)和N极动触头(38)之间;所述L极动触头(19)、N极动触头(38),随杠杆(5-5)一起运动时,杠杆隔断(5-50)与第一隔板(2)始终保持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直接与锁扣件(5-4)驱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传动杆(5-7),传动杆(5-7)一端与锁扣件(5-4)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双金属片(13)和磁通脱扣器(24)驱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5-4)一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另一端设有受动面(61)和敲击部(62),受动面(61)与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驱动配合,敲击部(62)与L极触头系统的L极动触头(19)驱动配合;所述受动面(61)受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的打击使锁扣件(5-4)转动时,敲击部(62)打击L极动触头(19),使其与L极触头系统的L极静触头(3-2)分断。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试验机构包括试验按钮(32)以及依次串联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L极电路和N极电路之间的开关扭簧(34)和配合导电结构,试验按钮(32)、开关扭簧(34)和配合导电结构均位于操作机构(5)的手柄(5-0)的一侧,试验按钮(32)与手柄(5-0)沿断路器壳体(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扭簧(34)两端分别为开关臂和连接臂,开关臂与试验按钮(32)驱动配合,连接臂固定设置,配合导电结构包括配合扭簧(31),配合扭簧(31)的两端分别为配合臂和固定臂,配合臂与操作机构驱动配合,固定臂固定设置;所述短路瞬时脱扣机构(3)为电磁脱扣器,包括磁轭(3-0)和线圈组件(3-1),磁轭(3-0)与L极触头系统电连接;所述断路器在分闸状态下,配合臂与磁轭(3-0)断开;所述断路器由分闸状态切换至合闸状态时,操作机构驱动配合臂与磁轭(3-0)导通;所述开关臂与配合导电结构保持常开状态,按压试验按钮(32)使其驱动开关臂与配合导电结构接触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A1)内的防误操作装置,防误操作装置包括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限位结构(33);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手柄(5-0)位于分闸位置时,手柄(5-0)与限位结构(33)限位配合将限位结构(33)限位在第一位置,限位结构(33)阻挡漏电试验机构的试验按钮(32)被按压至试验位置;所述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时,外力按压试验按钮(32)至试验位置,限位结构(33)动作至第二位置,阻挡手柄(5-0)转动至分闸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按钮(32)被释放复位后,限位结构(33)受手柄(5-0)驱动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手柄(5-0)转动至分闸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13)的两端分别为双金安装端和双金配合端,双金安装端与第一区域(A1)相对,双金配合端位于第二区域(A2)和第五区域(A5)之间且与操作机构(5)驱动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脱扣机构还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钉(16-0)、调节螺母(16-1)和绝缘调节钮(17),调节螺母(16-1)固定设置,调节螺钉(16-0)与调节螺母(16-1)螺纹配合,一端与双金属片(13)配合,另一端与绝缘调节钮(17)配合且调节螺钉(16-0)与绝缘调节钮(17)同步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四区域(A4)内的第二隔板(15)和双金支撑件(14),双金安装端设置在双金支撑件(14)上,双金支撑件(14)固定在第二隔板(15)和断路器壳体(1)之间,调节螺母(16-1)固定在第二隔板(15)上,绝缘调节钮(17)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第二隔板(15)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气道(2-20),气道(2-20)成迷宫型气道,包括至少两个反向弯折通道,气道(2-20)一端与N极触头系统相对配合,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的线路板(30),线路板(30)、磁通脱扣器(24)和零序电流互感器(27)沿断路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五区域(A5)内屏蔽罩(26)和L极进电接线板(29),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A3)内的L极引弧板(25)。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引弧板(25)和L极进电接线板(29)分别位于磁通脱扣器(24)两侧,L极引弧板(25)通过第一导线(28)与L极进电接线板(29)电连接;所述屏蔽罩(26)包括屏蔽罩顶板和屏蔽罩背板,屏蔽罩顶板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27)和磁通脱扣器(24)之间,屏蔽罩背板位于第一导线(28)和磁通脱扣器(24)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的拨杆(21)和推杆(22),以及复位弹簧(2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脱扣器(24)动作时,磁通脱扣器(24)的顶杆顶出以驱动推杆(22)转动,推杆(22)驱动操作机构(5)脱扣;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因磁通脱扣器(24)动作而脱扣分闸后,复位弹簧(23)驱动拨杆(21)转动,同时拨杆(21)驱动推杆(22)向使顶杆复位的方向转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合闸时,操作机构(5)驱动拨杆(21)转动使其与推杆(22)分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76211.2U CN217333965U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76211.2U CN217333965U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33965U true CN217333965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8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76211.2U Active CN217333965U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33965U (zh) |
-
2021
- 2021-12-23 CN CN202123276211.2U patent/CN2173339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557621B1 (en) | Trip link latch and interpole link for a circuit breaker | |
US20230377824A1 (en) | Quick tripp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 |
AU3315799A (en) | Electrical breaking device comprising a differential trip device and a circuit breaker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 |
CN211238135U (zh) |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 |
CN112466726A (zh) | 断路器 | |
CN209859890U (zh) | 断路器的跳闸机构 | |
CN102709125B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
CN109036985B (zh) | 断路器 | |
EP0984476A3 (en) | Trip device of circuit breaker | |
CN217333965U (zh)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110853997B (zh) | 一种快速合闸断路器 | |
CN113539755A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7061989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7009102U (zh) | 一种断路器 | |
KR101728759B1 (ko) | 과전류 보호버튼이 구비된 소형 배선용 차단기 | |
CN111489932A (zh) | 接线端子及插入式断路器 | |
CN110571103A (zh) | 一种液压电磁式断路器带连接器 | |
CN116344273A (zh)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103187215A (zh) | 塑壳断路器的欠压跳闸装置 | |
CN208298775U (zh) | 漏电保护断路器 | |
CN216928451U (zh) | 一种断路器紧急脱扣机构 | |
CN217641171U (zh) | 断路器 | |
JP2000003661A (ja) | 漏電しゃ断器 | |
CN214152829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装置 | |
CN217606056U (zh) | 断路器的漏电试验电路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