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8135U -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8135U
CN211238135U CN201921289905.XU CN201921289905U CN211238135U CN 211238135 U CN211238135 U CN 211238135U CN 201921289905 U CN201921289905 U CN 201921289905U CN 211238135 U CN211238135 U CN 211238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oil damping
connecting rod
oil
conductive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99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群英
张文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8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81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18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suppressing ar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36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having electromagnetic release and no other automatic relea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及电路组件,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支架,手柄铰接在支架的上方,还包括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所述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所述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所述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与油阻尼脱扣系统配合的匹配性可以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脱扣器分为热磁脱扣器、电子脱扣器和油阻尼电磁脱扣器,热磁脱扣器存在能量消耗大,受气温影响大,高温易过早动作,而低温延时动作;双金属片具有变形不规律且消耗功率大等特点;电子脱扣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微波信号且易干扰电路中其他电器元件或辅助电路信号等缺点。
小型断路器触头系统通常存在操作机构拆装困难、防振性能较低的问题,无法与油阻尼脱扣系统连接,不适合在小型断路器中与油阻尼脱扣系统配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些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使得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与油阻尼脱扣系统配合的匹配性得到保证。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及电路组件,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和动导电桥;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静触头位于灭弧系统下方,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动作组件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所述电路组件包括进线端端子和负载端端子,分设于断路器的两端,进线端端子连接静触头,油阻尼线圈一端连接动导电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端端子。
进一步而言:所述触头系统为双触头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为带漏电保护的双线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电路组件及漏电保护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火线静触头、零线静触头、火线动导电桥和零线动导电桥,零线动导电桥与火线动导电桥联动;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和火线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火线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动作组件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漏电保护系统包括零序互感器、电路板、电磁吸合器及漏电试验开关。零序互感器中心通过火线与零线,其输出端的两导线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一个输出线与零线连接,另一输出线与电磁吸合器连接;漏电试验开关并联于主回路,其中一根线单独穿过零序互感器;电磁吸合器包括电磁线圈和芯棒,在断路器上部设置能够滑动的连杆与芯棒相配合,当连杆滑动时能够使得动作组件动作;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火线进出线端、零线进出线端,外部火线、零线分别连接火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火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火线静触头和零线静触头,油阻尼线圈一端连接火线动导电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火线出线端,零线出线端与零线动导电桥相连。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又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为插拔式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微动开关、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一个接线座,所述触头系统包括动导电桥;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动作组件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外壳底部设置有两个接线片,其中一个接线片的上部作为静触头,另一接线片与油阻尼线圈的一端连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与动导电桥连接;外壳底部中部设置三个接线引脚;所述接线座一侧设置有两个接线框分别与进线端N、L接线,另一侧设置有三个接线框分别与负载端的L、N、N接线,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接线槽与外壳底部的两个接线片相配合,中间设有三个接线槽与外壳底部的三个接线引脚相配合;各接线框分别与各接线槽相配合;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其标识COM、NO、NC分别对应外壳底部的三个接线引脚,其上具有弹性片置于动导电桥的下方,与动导电桥通断动作同时动作且切换导通线路。
进一步而言:接线座下方具有滑轨结构。
进一步而言:接线座上方呈凸出状.
进一步而言:接线座上方中间具有导向槽。
进一步而言:接线座的各接线槽各内置一个具有夹紧接线片功能的弹性插套。
进一步而言:所述跳扣的顶部铰接在手柄与上连杆的铰接位置上,跳扣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一侧为锁角,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所述下连杆上部具有限位轴,卡槽与限位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脱扣组件具有半轴,锁角与半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锁角至卡槽中心的距离略大于半轴中心至限位轴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锁角的底面为微弧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脱扣组件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与半轴固连,所述上连杆的边缘具有定位筋,摇杆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由定位筋限制。
进一步而言:所述定位筋位于上连杆的中上部边缘。
进一步而言:所述摇杆的一端具有折弯机构,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与折弯机构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机械性能稳定可靠、抗振性强,与油阻尼脱扣系统匹配良好,带漏电保护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插拔式结构方便安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上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下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下连杆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跳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脱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断路器在断开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断路器在断开状态下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11-1是断路器在闭合状态(正面)剖视图。
图11-2是断路器在闭合状态(背面)剖视图。
图12-1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背面)视图。
图12-2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背面)剖视图。
图13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正面)剖视图。
图14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下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断路器在脱扣过程中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断路器在脱扣过程中(背面)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一种动导电桥的示意图。
图19是第二种动导电桥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2的带漏电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2的带漏电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漏电保护的电原理图。
图23是实施例3的插拔式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3的接线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
1:外壳;
2:操作机构,其中:
21:手柄;211:中心孔;212:连接孔;
22:支架;221:顶孔;222:中孔;223:底孔;
23:上连杆;231:上通孔;232:中通孔;233:下通孔;234:定位筋;
24:下连杆;241:上部孔;242:中部孔;243:下部孔;244:限位轴;
25:跳扣;251:顶部孔;252:卡槽;253:锁角;2531:锁角面;
26:脱扣组件;261:半轴;2611:半轴平面;262:摇杆;2621:折弯机构;
27:动作组件;
3:油阻尼脱扣系统;31:油阻尼线圈;32:油阻尼杯;
4:触头系统,其中:
41(a)、41(b):静触头;41i、41j:接线片;41(c):火线静触头;43:零线静触头;
42、42(A)、42(B):动导电桥;422:圆孔;421:长孔;42(C):火线动导电桥;44:零线动导电桥;
5:灭弧系统;51:灭弧罩;52:灭弧挡板;
6:电路组件;61:进线端端子;62:进线端导体;63:负载端端子;64:负载端导体;
7:隔板;
8:漏电保护系统,其中:
81:零序互感器;82:电路板;821、822:电路板输出线;83:电磁吸合器;831:电磁线圈;832:芯棒;84:漏电试验开关;841:漏电试验按钮; 842:弹性金属片;843:试验电阻;
9:连杆;
15:微动开关;其中:
151、152、153:接线引脚;154:弹性片;
a1:手柄复位弹簧;a2:脱扣组件复位扭簧;a3: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4:动作组件复位扭簧;
b1: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手柄21的连接孔212的中心连线;b2:手柄 21的中心孔211与上连杆23的下通孔233的中心连线。
Z1:连接座,其中:
Z101、Z102、Z103、Z104、Z105:接线框;Z111、Z112、Z113、Z114、 Z115:接线槽;Z121:滑轨;Z122:凸出部;Z123: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采用的操作机构2为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408026.2所公开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如图1-1、图1-2(图1-2中隐去了支架22)所示,主要包括手柄21、支架22、上连杆23、下连杆24、跳扣25、脱扣组件26和动导电桥42。手柄21、脱扣组件26和动导电桥42并相应配置有手柄复位弹簧a1、脱扣组件复位扭簧a2和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3。该操作结构可与动作组件27相配合,动作组件27也配有相应的动作组件复位扭簧a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22整体上为立式支架,其上部具有顶孔221,中部具有中孔222,下部具有底孔223。动作组件27铰接于中孔222。底孔223 与动导电桥42的长孔421相铰接。之所以设置长孔421是为了在断路器闭合时,增加动导电桥42行程,同时长孔421的设置还能保证动导电桥42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这样在特殊情况(如大电流短路)下可以使动导电桥42在操作机构未动作前具有先行断开的能力。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21上部具有波纹状结构的弧形把手,中部呈圆弧形状且具有中心孔211,下部凸出并设有连接孔212。中心孔211与支架 2的顶孔221相铰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连杆23整体呈弯曲状,在其上中下部各有上通孔231、中通孔232和下通孔233。上通孔231铰接在手柄21的连接孔212 上。上连杆23的中上部边缘还具有定位筋234,用于脱扣组件26的摇杆262在旋转方向上运动的限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连杆24整体呈长条状,由一长条状材料折弯而成,在其上中下部各有上部孔241、中部孔242和下部孔243。上部孔241中铆接有限位轴244,中部孔242与上连杆23的下通孔233铰接,下部孔243与与动导电桥42的圆孔422相铰接。限位轴244用于与跳扣25的卡槽252相互限位配合。下连杆24也可以采用两片长条状材料对接而成,通过限位轴244连接在一起,如图6所示。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跳扣25顶部具有顶部孔251,跳扣25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较短的一侧为锁角253,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252。顶部孔251 与上连杆23的上通孔231及手柄21的连接孔212铰接在一起。锁角253的底面为微弧面的锁角面2531,可与脱扣组件26的半轴平面2611相互限位配合。当卡槽252与下连杆的限位轴244相互限位且锁角面2531与脱扣组件26的半轴平面2611相互限位时,即可由上述两组限位配合将跳扣25锁住。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脱扣组件26由固连的半轴261和摇杆262构成,半轴261中部具有半轴平面2611,因此在半轴261的轴部具有一运动空间。当摇杆262旋转时,半轴261亦会转动相应角度,使得半轴261与跳扣25的锁角 253相配合的接触面发生角度变化,实现对跳扣25的脱扣控制。脱扣组件26铰接在上连杆23的中通孔232,摇杆262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由上连杆23的定位筋234限制。在摇杆262的一端具有折弯机构2621,用于与动作组件27的支脚 271相配合,当动作组件27与油阻尼线圈31吸合时,其支脚271可以与折弯机构2621相抵触,从而促使摇杆262旋转。
本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9~10所示,该操作机构在断开状态下,手柄21在手柄复位弹簧a1作用下处于初始复位位置,借助该预紧力,使得与手柄21的连接孔212铰接的上连杆23被手柄21拉紧,而被拉紧的上连杆23又会拉紧与上连杆23的下通孔 233铰接的下连杆24,使得下连杆24绕上连杆23的下通孔233向左侧拉紧。同时,动导电桥42在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3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受到处于复位状态的动导电桥42向上的推力,与动导电桥42的圆孔422铰接的下连杆24 也会向上被顶起。在同时受到上连杆23的拉紧力和动导电桥42的上顶力的作用下,下连杆24的限位轴244将卡于跳扣25的卡槽252内形成限位。由于跳扣25的锁角253至卡槽252中心的距离略大于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中心至下连杆24的限位轴244中心的距离,故当下连杆24的限位轴244卡于卡槽252 内时,跳扣25的锁角253也相应处于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左侧。此时摇杆 262在脱扣组件复位扭簧a2预紧力作用下静止在上连杆23的定位筋234处,使得半轴平面2611与所述锁角253边缘线刚好呈95°~96°角,即半轴平面2611 左侧尖角对锁角253有干涉限位(干涉量约为0.5mm)。由于两组限位,跳扣25 绕顶部孔251的旋转位移被锁住,操作机构处于复位断开状态。动作组件27在动作组件复位扭簧a4的作用下处于复位初始位置。
当操作手柄21合闸(图9中手柄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手柄21的连接 212与上连杆23的上通孔231及跳扣25的顶部孔251铰接,故上连杆23及跳扣25将受手柄1转矩作用,分别绕手柄21的中心孔211顺时针转动,此时跳扣25具有绕顶部孔251顺时针旋转趋势。由于下连杆24的限位轴244与跳扣 25的卡槽252相限位,这种跳扣25的顺时针旋转趋势使得下连杆24的限位轴 244将受到卡槽252向左下方的推力,而该推力的反作用力又使得跳扣25具有绕限位轴244逆时针旋转趋势。但是,由于此时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尖角边缘与跳扣25的锁角253处于干涉状态,跳扣25的逆时针旋转趋势受阻,使得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受到跳扣25的锁角253向右下方的推力。而脱扣组件 26又与上连杆23保持相对固定,下连杆24又与上连杆23铰接在一起,在上述各种向下推力的作用下,最终使得下连杆24向下伸展。由于下连杆24向下伸展,将带动下连杆24与动导电桥42的铰接点(即下连杆24的下部孔243与动导电桥42的圆孔422的同心点)向下伸展。此时,动导电桥42将绕支架22的底孔223与动导电桥42的长孔421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动导电桥42 与其下方的静触头相闭合。
在手柄21转动过程中,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手柄21的连接孔212的中心连线b1一开始处于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上连杆23的下通孔233的中心连线b2的右侧位置(如图9所示)。根据连杆机构工作基本原理,在手柄复位弹簧a1作用下,手柄21在顺时针扳动过程中将受到阻力。当继续扳动手柄21,使得b1、b2处于重合位置时,连杆机构进入死点位置,b2长度伸长到最大值,手柄复位弹簧a1的复位力的方向与b1、b2重合。当b1经过b2死点位置(图11中b1在b2左侧位置)后,b2长度缩短,手柄复位弹簧a1复位力不再使得手柄21具有逆时针复位特性,而是使其具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但是由于跳扣25 被锁住导致相应上连杆23、手柄21均无法顺时针旋转。此时手柄21保持不动,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的闭合状态如图11-1、图11-2所示。
如图12-1、12-2、13、14、15、16所示,当断路器出现故障电流时,铰接于支架22的中孔222的动作组件27将被油阻尼脱扣系统中的油阻尼线圈31吸合,使得动作组件27的支脚271触动脱扣组件26的摇杆262的折弯结构2621,从而使得摇杆262旋转,与摇杆262固连的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相应转动。此时跳扣25的锁角253与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不再干涉,跳扣25将不处于锁住状态,相应的上连杆23、手柄21、下连杆24也将具有运动的能力。在手柄复位扭簧a1、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3的带动下,手柄21带动跳扣25、上连杆 23绕手柄21的中心孔211运动,动导电桥42也将推动下连杆24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跳扣25的卡槽252右侧边缘受到下连杆24的限位244推力作用,将带动跳扣25的锁角面2531在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的半轴平面2611上方滑过,限位轴244也暂时会从卡槽252中滑出。但是,当手柄21在旋转过程中带动上连杆23向上拉,上连杆23带动下连杆24向左拉直时,限位轴244又会滑入卡槽252内。由于跳扣25的锁角253至卡槽252中心距离略大于脱扣组件 26的半轴261中心至下连杆24的限位轴244中心的距离,故当限位轴244又被拉入卡槽252内时,锁角253也相应处于半轴261的左侧。当在脱扣组件复位弹簧a2作用下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复位时,半轴平面2611左侧尖角又会与锁角253形成干涉。由于两组限位又恢复,跳扣25又被锁住,导致机构的运动也相应停止,整体状态又恢复至上述图9中操作机构复位状态,即断开状态。断路器断开后,动作组件27又会在动作组件复位扭簧a4的作用下恢复到复位初始位置。
以上为本实施例操作机构的整个工作过程。由此可见,由于采用了上述操作机构,使得本实施例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能够采用油阻尼脱扣系统,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型断路器的技术特性。
除了操作机构外,本实施例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如图17所示,还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油阻尼脱扣系统3、触头系统4、灭弧系统5、电路组件6。外壳1在外形上大致为品字形,操作机构2安装于断路器的中间,操作机构2 的手柄位于外壳1的顶部。油阻尼脱扣系统3和灭弧系统5分别位于操作机构2 的两侧。触头系统4位于断路器的底部。电路组件6包括进线端端子61和负载端端子63,分设于断路器的两端。进线端导体62和负载端导体64分别设于进线端端子61和负载端端子63内。
触头系统不仅可以为单触头系统,也可以为由静触头41(a)、41(b)和双触头的动导电桥42组成双触头系统。动导电桥42包括两种形式,分别为42(A)和 42(B),各具有两个触头42(A)(a)、42(A)(b)或者42(B)(a)、42(B)(b)。参见图18, 42(A)由两片单触头焊接而成,42(B)则是在单片上焊接两个触头,具体可参见图 19。
油阻尼脱扣系统3包括油阻尼线圈31和油阻尼杯32,油阻尼杯32固定在断路器底部,其上部是油阻尼线圈31。动作组件27位于油阻尼线圈31上方。在当断路器出现故障电流时,动作组件27将被油阻尼线圈31吸合,进而使操作机构2动作让断路器断开。灭弧系统5位于静触头41(a)、41(b)的上方,为对应双触头连接,由两个灭弧罩51组成,动导电桥42的两个触头分别位于两个灭弧罩51内。设有挡板52将两个灭弧罩51分隔开。
断路器的电路连接关系如下:外部进线连接进线端导体62,进线端导体62 与静触头41(a)连接,油阻尼线圈31一端连接静触头41(b),油阻尼线圈31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端导体64,外部负载连接负载端导体64。当操作机构2使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动导电桥42的两个触头42(a)、42(b)分别与静触头41(a)、41(b) 相接触,这样电流从41(a)流到42(a),再从42(a)流到42(b),最后从42(b)再流到 41(b),从而导通电路。
当断路器出现过载时,则油阻尼线圈31电流增加,在油阻尼线圈31磁场的作用下,磁系统吸力增大,其上方的动作组件27被吸合住,使其拨动操作机构2中的摇杆262旋转,使得跳扣25的锁角253与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不再干涉,此时操作机构2脱扣,使得动导电桥42与静触头41(a)、41(b)脱离接触,从而断路器断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如图20所示,主要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油阻尼脱扣系统3、触头系统4、灭弧系统5、电路组件 6、隔板7、漏电保护系统8及连杆9。所采用的操作机构2与实施例1的操作机构2基本一致。
如图20、21所示,外壳1在外形上大致为品字形,操作机构2安装于断路器的中间。油阻尼脱扣系统3和灭弧系统5分别位于操作机构2的两侧。触头系统4位于断路器的底部。隔板7安装在断路器底部的侧面。
本断路器为双线断路器(L、N线,即火线和零线),故电路组件6包括火线进出线端、零线进出线端。相应的,触头系统4也包括火线静触头41(c)、零线静触头43、火线动导电桥42(C)和零线动导电桥44。零线动导电桥44与火线动导电桥42(C)联动。火线动导电桥42(C)为铰接在操作机构2中的动导电桥。
漏电保护系统8包括零序互感器81、电路板82、电磁吸合器83及漏电试验开关84。参见图22,零序互感器81中心通过L、N线,其输出端的两导线与电路板82连接,电路板82输出线821与N线连接,输出线822与电磁吸合器 83连接。漏电试验开关84并联于主回路,其中一根线单独穿过零序互感器81。漏电试验开关84为公知技术,包括漏电试验按钮841、弹性金属片842及试验电阻843,具体的工作方式与连接关系不再赘述。用户可间隔一端时间按下按钮检测带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是否正常跳闸,若按下后不能正常工作,则需要重新更换断路器。电磁吸合器83包括电磁线圈831和芯棒832,在断路器上部设置连杆9与芯棒832相配合,连杆9可在滑槽内滑动。当连杆9受到芯棒832 的磁力吸引在滑槽内滑动时可以使得动作组件27向下运动。
油阻尼脱扣系统3包括油阻尼线圈31和油阻尼杯32,油阻尼杯固定在断路器底部,其上部是油阻尼线圈31。动作组件27位于油阻尼线圈31上方。在当断路器出现故障电流时,动作组件27将被油阻尼线圈31吸合,进而使操作机构2动作让断路器断开。灭弧系统5作用是消除因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动导电桥的前部触头位于灭弧系统5内。
断路器的电路连接关系如下:外部火线、零线分别连接火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火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火线静触头41(c)和零线静触头43,油阻尼线圈31一端连接火线动导电桥42(C),油阻尼线圈31的另一端接火线出线端。零线出线端与零线动导电桥44相连。当操作机构2使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时,火线动导电桥42(C)的前部触头与火线静触头41(c)相接触,同时与火线动导电桥42(C)联动的零线动导电桥44也与零线静触头43接触,从而导通电路。
当断路器出现过载时,则油阻尼线圈31电流增加,在油阻尼线圈31磁场的作用下,磁系统吸力增大,其上方的动作组件27被吸合住,使其拨动操作机构2中的摇杆262旋转,使得跳扣25的锁角253与脱扣组件26的半轴261不再干涉,此时操作机构2脱扣,使得火线动导电桥42(C)与火线静触头41(c)脱离接触,同时与火线动导电桥42(C)联动的零线动导电桥44也与零线静触头43 脱离接触,从而断路器断开。
当电路出现漏电故障时,流经所述L、N线上的电流相量和不为零,互感器 81输出线产生感应电流而导入电路板82,经过电路板82放大后的信号电流则流进电磁吸合器83的电磁线圈831,并使得芯棒832产生磁力吸引连杆9沿滑动槽移动,使得所述动作组件27向下运动导致操作机构2脱扣,断路器断开。
除以上介绍外,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的原理与之前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插拔式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如图23所示,主要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油阻尼脱扣系统3、微动开关5、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一个接线座Z1。所采用的操作机构2与实施例1的操作机构2基本一致。
如图23所示,外壳1在外形上大致为品字形,操作机构2安装于断路器的中间。油阻尼脱扣系统3和灭弧系统分别位于操作机构2的两侧。触头系统包括动导电桥42。
油阻尼脱扣系统3包括油阻尼线圈31和油阻尼杯32,油阻尼杯32固定在断路器底部,其上部是油阻尼线圈31。动作组件27位于油阻尼线圈31上方。在当断路器出现故障电流时,动作组件27将被油阻尼线圈31吸合,进而使操作机构2动作让断路器断开。灭弧系统作用是消除因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动导电桥42的前部触头位于灭弧系统内。
断路器外壳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片41i、41j,中部设置三个接线引脚151、152、153。接线座Z1一侧设置有两个接线框Z101、Z102分别与进线端N、L接线,另一侧设置有三个接线框Z103、Z104、Z105分别与负载端的L、N、N接线,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较大的接线槽Z114、Z115,中间等间距的设有三个较小的接线槽Z111、Z112、Z113形成微动插孔。接线片41i、 41j及接线引脚151、152、153分别依次插入接线座Z1上五个接线槽Z114、Z115、Z111、Z112、Z113。接线座Z1安装在配电箱的卡轨上。
微动开关15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其标识COM、NO、NC分别对应接线引脚151、152、153,其上具有弹性片154。微动开关15置于动导电桥42的下方,与其通断动作同时动作且切换导通线路。油阻尼线圈31一端与动导电桥42 连接,另一端与接线片41j连接。接线片41i的上部作为静触头,与动导电桥42 相配合。
如图24所示,接线座Z1下方具有滑轨结构Z121,上方呈凸出状Z122,中间具有导向槽Z123,用于断路器安装的预定位。接线框Z101、Z102、Z103、 Z104、Z105上各具有螺纹孔,接线槽及微动插孔Z111、Z112、Z113、Z114、 Z115各内置一个具有夹紧接线片功能的弹性插套。
各接线框分别与各接线槽相配合,从而形成以下接线关系:进线端(L)接线框Z102通过导线与接线片41i连接,进线端(N)接线框Z101通过导线与接线引脚151连接,负载端(L)接线框Z103通过导线与接线片41j连接,负载端(N)接线框Z104通过导线与接线引脚152连接,另一负载端(N)接线框Z105通过导线与引脚153连接。若动导电桥42断开,则微动开关15上COM和NO导通,若动导电桥42闭合,则微动开关15上COM和NC导通,两种不同通断状态使得微动开关15输出两种不同信号给外电路,从而使得所述断路器除了具有一般小型单极双线断路器的功能外,还具有其他辅助功能。
使用时,将断路器沿所示接线座Z1的导向槽Z123预定位,然后将接线片及接线引脚41i、41j、151、152、153插入对应孔位Z114、Z115、Z111、Z112、 Z113,各孔位内的弹性插套具有夹紧功能,能防止断路器的各接线片或引脚与所示弹性插套接触不良而产生打火、断路器松动或滑落等事故隐患。
除以上介绍外,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的原理与之前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13)

1.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及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
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动导电桥、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的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
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
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动作组件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进线端端子和负载端端子,分设于断路器的两端,进线端端子连接静触头,油阻尼线圈一端连接动导电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端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为双触头系统。
3.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所述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为带漏电保护的双线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电路组件及漏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系统包括火线静触头、零线静触头、火线动导电桥和零线动导电桥,零线动导电桥与火线动导电桥联动;
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和火线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火线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
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
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动作组件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
漏电保护系统包括零序互感器、电路板、电磁吸合器及漏电试验开关;零序互感器中心通过火线与零线,其输出端的两导线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一个输出线与零线连接,另一输出线与电磁吸合器连接;漏电试验开关并联于主回路,其中一根线单独穿过零序互感器;电磁吸合器包括电磁线圈和芯棒,在断路器上部设置能够滑动的连杆与芯棒相配合,当连杆滑动时能够使得动作组件动作;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火线进出线端、零线进出线端,外部火线、零线分别连接火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火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火线静触头和零线静触头,油阻尼线圈一端连接火线动导电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火线出线端,零线出线端与零线动导电桥相连。
4.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所述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为插拔式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微动开关、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一个接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系统包括动导电桥;
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动作组件,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
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
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动作组件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
外壳底部设置有两个接线片,其中一个接线片的上部作为静触头,另一接线片与油阻尼线圈的一端连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与动导电桥连接;外壳底部中部设置三个接线引脚;
所述接线座一侧设置有两个接线框分别与进线端N、L接线,另一侧设置有三个接线框分别与负载端的L、N、N接线,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接线槽与外壳底部的两个接线片相配合,中间设有三个接线槽与外壳底部的三个接线引脚相配合;各接线框分别与各接线槽相配合;
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其标识COM、NO、NC分别对应外壳底部的三个接线引脚,其上具有弹性片置于动导电桥的下方,与动导电桥通断动作同时动作且切换导通线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线座下方具有滑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线座上方呈凸出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线座上方中间具有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线座的各接线槽各内置一个具有夹紧接线片功能的弹性插套。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扣的顶部铰接在手柄与上连杆的铰接位置上,跳扣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一侧为锁角,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所述下连杆上部具有限位轴,卡槽与限位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脱扣组件具有半轴,锁角与半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锁角至卡槽中心的距离略大于半轴中心至限位轴中心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角的底面为微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与半轴固连,所述上连杆的边缘具有定位筋,摇杆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由定位筋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筋位于上连杆的中上部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的一端具有折弯机构,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与折弯机构相抵触。
CN201921289905.XU 2018-11-05 2019-08-09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381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6889 2018-11-05
CN2018218066789 2018-11-05
CN2018218047468 2018-11-05
CN201821806678 2018-11-05
CN201821804746 2018-11-05
CN2018218068892 2018-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8135U true CN211238135U (zh) 2020-08-11

Family

ID=695946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6681.0A Pending CN110853995A (zh) 2018-11-05 2019-08-09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N20192128990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38135U (zh) 2018-11-05 2019-08-09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6681.0A Pending CN110853995A (zh) 2018-11-05 2019-08-09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8539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2989B (zh) * 2020-04-27 2021-09-28 扬州中恒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3995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416473B2 (en)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US6215378B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dual function test button remote from test circuit
WO2020135386A1 (zh) 小型断路器
US20230377824A1 (en) Quick tripp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CN112466726A (zh) 断路器
EP1126492B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instantaneous trip provided by main conductor routed through magnetic circuit of electronic trip motor
CN211238135U (zh)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N108022811B (zh) 一种具有热脱扣器的断路器
CN213242437U (zh) 断路器
CN101872698A (zh) 一种改进的液压电磁式断路器
CN108321036B (zh) 一种能够抵抗雷击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IE950039A1 (en) Blade assembly
CN106847630B (zh) 一种动触头快合机构以及具备该动触头快合机构的断路器
CN211404430U (zh)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操作机构
CN108022812B (zh) 一种具有磁脱扣器的断路器
CN21145563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1238128U (zh) 一种双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N217333965U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1238127U (zh) 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N220382028U (zh) 塑壳断路器
CN220021005U (zh) 一种交直流两用小型断路器
CN217333982U (zh) 磁通脱扣器复位结构及断路器
CN218677005U (zh) 一种带有磁保护机构的断路器
CN218849394U (zh) 漏电断路器
CN218039075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