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1507U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71507U CN216671507U CN202123359031.0U CN202123359031U CN216671507U CN 216671507 U CN216671507 U CN 216671507U CN 202123359031 U CN202123359031 U CN 202123359031U CN 216671507 U CN216671507 U CN 216671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spring
- static
- yoke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插装于底座上的静簧,所述静簧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插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孔以及多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所述静簧通过插接部插设于底座的插孔内,所述配合平面与基准面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保证增大尺寸后的静簧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上,避免因尺寸过大而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现有电磁继电器结构如公开号为CN202008961U、名称为具有线圈架限位的常开式电磁继电器所示。
根据市场应用端对继电器的高负载(负载电流高达100A)需求,需要将继电器的静簧(即上述文献中连接静触点的汇流片)的尺寸增大。但增大尺寸的静簧在于底座进行装配时,静簧容易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能够使静簧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插装于底座上的静簧,所述静簧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插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孔以及多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所述静簧通过插接部插设于底座的插孔内,所述配合平面与基准面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配合平面设置有三个,分别位于静簧本体的底部、静触点固定部的底部以及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的连接过渡区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静簧的插接部的周侧面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卡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静簧还具有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限位凸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凸台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过盈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向内凸起有凸筋,并通过凸筋抵接在限位凸台上而形成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衔铁、动簧和线圈引出端,所述线圈架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绕线轴;所述线圈架装配在底座上,所述线圈装配于线圈架的绕线轴上,所述线圈引出端装配至底座上,并连接所述线圈;所述静簧具有对应第一凸缘设置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衔铁对应所述第一凸缘设置,所述动簧固定在衔铁上,且所述动簧上的动触点对应静触点固定部上的静触点而组成触点组。
进一步的,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所述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静触点固定部上设置所述静触点,所述静簧本体在背离静触点固定部的一侧形成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上还设置有防退凸台,并通过防退凸台抵压在静簧本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动簧引出端、铁芯和轭铁,所述轭铁呈L型结构,包括轭铁横向部和轭铁竖向部,所述轭铁横向部对应所述第二凸缘设置,所述铁芯穿设于线圈架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轭铁横向部,所述轭铁竖向部位于线圈外侧,所述衔铁具有朝向底座的下侧端、背离底座的上侧端、朝向静触点固定部的左侧端以及背离静触点固定部的右侧端,所述衔铁的右侧端朝向轭铁竖向部并与之相连;所述衔铁与轭铁竖向部之间连接有一拉簧;所述动簧引出端位于静簧的对立侧,所述动簧引出端呈L型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动簧的动触点,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至轭铁竖向部的底部并装配于底座上,所述轭铁竖向部抵压在动簧引出端的第二部分上。
进一步的,所述铁芯具有设于第一凸缘上的铁芯极面,所述铁芯极面与衔铁对应,且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在投影至底座的投影面位置不重合;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缘还凸起有挡墙;所述挡墙位于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之间。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静簧插接至底座上时,通过多个配合平面与多个基准面的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保证增大尺寸后的静簧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上;避免因尺寸过大而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底座组件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底座组件的静簧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图3中E-E线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3中F-F线的剖视图;
图7所示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8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0和静簧20,所述静簧20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21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21的插接部22,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三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21。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插孔12以及三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11。进行插接装配时,如图 3至图7所示,所述静簧20通过插接部22插设于底座10的插孔12内,所述配合平面21与基准面11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即三个配合平面21与三个基准面11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如图5中的配合位置a1和a2,以及如图7中的a3位置;如此,能有一个很好的统一装配基准。实现稳定、精准的装配。如此,保证增大尺寸后的静簧20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10上;避免因尺寸过大而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示,所述静簧20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204和静触点固定部201,三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21分别位于静簧本体 204的底部、静触点固定部201的底部以及静簧本体204和静触点固定部201的连接过渡区的底部。如此设置,三组配合平面21与基准面11的基准配合呈三角形分布,静簧安装精度更高。
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配合平面21与基准面11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的数量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是二个或三个以上。
再具体的,所述静簧20还具有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21的限位凸台24,具体的,限位凸台24是由该静触点固定部201的底部向下凸起而成,该限位凸台 24位于二个配合平面21之间。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凸台24的限位槽 13,所述限位凸台24过盈插接于所述限位槽13内,实现紧固配合。
再具体的,所述限位槽13的内壁向内凸起有凸筋14,并通过凸筋14抵接在限位凸台24上而形成过盈配合。结构实现简单。
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过盈配合的实现结构不局限于此,又或者是也可以不采用限位凸台24与限位槽13的过盈配合结构等。
所述静簧20的插接部22具体是由静簧本体204的底部向下凸起而成,插接部22的周侧面设置有倒刺23,当静簧20的插接部22插设到位之后,所述倒刺23卡接在底座10上,实现卡紧、防退效果。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来实现卡紧、防退效果等。
该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30、线圈41、衔铁43、铁芯42、轭铁44、动簧51、动簧引出端52和线圈引出端54,所述线圈架30装配在底座10上,所述线圈架30包括第一凸缘31、第二凸缘35以及位于第一凸缘31和第二凸缘 35之间的绕线轴33;所述线圈架30装配在底座10上,所述线圈41装配于线圈架30的绕线轴33上,所述线圈引出端54装配至底座10上,并连接所述线圈41;所述静簧20的静触点固定部201对应第一凸缘31设置,并设置有静触点202,所述衔铁43对应所述第一凸缘31设置,所述动簧51固定在衔铁43上,且所述动簧51上的动触点511对应静触点固定部201上的静触点202而组成触点组。
具体的,所述静簧本体204在背离静触点固定部201的一侧形成缺口203。该缺口203的设置,在装配时,工装下压该缺口203的台阶面,形成受力点,便于装配;同时,设计该缺口203既可以防止因端子太长导致压装时易倾斜问题;又可以节省材料,降低零件成本。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缺口203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30上还设置有防退凸台34,并通过防退凸台34抵压在静簧本体204的顶部,该防退凸台34的设置,装配后,防退凸台34抵住静簧20,在防止静簧20倾倒的同时还可以增大静簧20相对于底座10的保持力,避免使用时被顶退,降低失效风险,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也提高的产品的抗振动冲击能力。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
所述轭铁44呈L型结构,包括轭铁横向部441和轭铁竖向部442,所述轭铁横向部441对应所述第二凸缘35设置,所述铁芯42穿设于线圈架30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轭铁横向部441,所述轭铁竖向部442位于线圈41外侧,所述衔铁43具有朝向底座10的下侧端、背离底座10的上侧端、朝向静触点固定部201 的左侧端以及背离静触点固定部201的右侧端,所述衔铁43的右侧端朝向轭铁竖向部442并与之相连;再具体的,衔铁43与轭铁竖向部442的连接结构为:所述衔铁43的下侧端和上侧端在靠近右侧端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轭铁竖向部442上设置有对应凹槽的凸柱,并通过凸柱装配于衔铁43的凹槽内,所述衔铁43的右侧端适配在所述轭铁44的刀口处。
所述衔铁43与轭铁竖向部442之间连接有一拉簧45,即所述拉簧45的一端连接衔铁43,另一端连接轭铁44。
所述动簧引出端52位于静簧20的对立侧,二者距离较远,防止发热过于集中而造成的降低产品性能;所述动簧51上的动触点511通过导线53连接所述动簧引出端52,实现连接。
再具体的,所述动簧引出端52呈L形结构,具有互成角度的第一部分521 和第二部分522,所述第一部分521用于焊接导线53,所述第二部分522延伸至轭铁竖向部442的底部并装配于底座10上,所述轭铁竖向部442抵压在动簧引出端52的第二部分522上。如此设置,动簧引出端52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轭铁44上,并迅速通过轭铁44较大的散热面散发掉。
所述静簧20、动簧引出端52和轭铁44均呈L形结构,同时,动簧引出端 52位于静簧20的对立侧,且轭铁44抵压在动簧引出端52上,如此,三个L形结构相互嵌套,结构紧凑,在十分受限的空间内,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不浪费一点空间;实现了微小体积下,载流能力达到了85℃100A级别(原本相同体积的继电器,仅达到50A),提高了产品的载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铁芯42具有设于第一凸缘31上的铁芯极面,所述铁芯极面与衔铁43对应,且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201在投影至底座10的投影面位置不重合;所述线圈架30的第一凸缘31还凸起有挡墙32;所述挡墙32位于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201之间。
该挡墙32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线圈架30的第一凸缘31的结构,防止其变形。也增加铁芯42与静簧20(包含静簧20插入底座的引出端)的绝缘强度和爬电距离。
同时,所述挡墙32还位于衔铁43与静触点固定部201之间,即该衔铁43 与静触点固定部201通过挡墙32进行隔开,防止衔铁43与静触点固定部201 接触而导致电路短路,使得结构更为稳定。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插装于底座上的静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插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孔以及多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所述静簧通过插接部插设于底座的插孔内,所述配合平面与基准面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配合平面设置有三个,分别位于静簧本体的底部、静触点固定部的底部以及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的连接过渡区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的插接部的周侧面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卡接在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还具有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限位凸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凸台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过盈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向内凸起有凸筋,并通过凸筋抵接在限位凸台上而形成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衔铁、动簧和线圈引出端,所述线圈架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绕线轴;所述线圈架装配在底座上,所述线圈装配于线圈架的绕线轴上,所述线圈引出端装配至底座上,并连接所述线圈;所述静簧具有对应第一凸缘设置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衔铁对应所述第一凸缘设置,所述动簧固定在衔铁上,且所述动簧上的动触点对应静触点固定部上的静触点而组成触点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所述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静触点固定部上设置所述静触点,所述静簧本体在背离静触点固定部的一侧形成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上还设置有防退凸台,并通过防退凸台抵压在静簧本体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动簧引出端、铁芯和轭铁,所述轭铁呈L型结构,包括轭铁横向部和轭铁竖向部,所述轭铁横向部对应所述第二凸缘设置,所述铁芯穿设于线圈架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轭铁横向部,所述轭铁竖向部位于线圈外侧,所述衔铁具有朝向底座的下侧端、背离底座的上侧端、朝向静触点固定部的左侧端以及背离静触点固定部的右侧端,所述衔铁的右侧端朝向轭铁竖向部并与之相连;所述衔铁与轭铁竖向部之间连接有一拉簧;
所述动簧引出端位于静簧的对立侧,所述动簧引出端呈L型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动簧的动触点,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至轭铁竖向部的底部并装配于底座上,所述轭铁竖向部抵压在动簧引出端的第二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具有设于第一凸缘上的铁芯极面,所述铁芯极面与衔铁对应,且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在投影至底座的投影面位置不重合;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缘还凸起有挡墙;所述挡墙位于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59031.0U CN216671507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59031.0U CN216671507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71507U true CN216671507U (zh) | 2022-06-03 |
Family
ID=8179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59031.0U Active CN216671507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71507U (zh)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23359031.0U patent/CN2166715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35946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 |
EP1191566A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US20230090245A1 (en) | High-voltage dc relay with auxiliary contact | |
KR970000087Y1 (ko) | 유극 릴레이 | |
CN216671507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211294973U (zh) | 一种能与电路板贴装的电磁继电器 | |
CN114188190A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218039045U (zh) | 一种继电器 | |
US4371855A (en) | Electrical contactor | |
KR102005976B1 (ko) | 최적의 코일 접속을 갖는 단락 회로 릴리스 | |
CN216671511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113223899A (zh) | 一种可以自动化生产的大负载推杆式小型继电器 | |
US4171863A (en) | Transformer terminal support | |
CN110021498B (zh) | 具有连接结构的继电器 | |
CN112509869A (zh) | 一种大负载电磁继电器 | |
CN211088183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骨架与铁芯结构 | |
JPH0117792Y2 (zh) | ||
CN214477198U (zh) | 一种底座分体的静音型继电器 | |
CN221861521U (zh) |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 | |
CN214044076U (zh) | 音圈马达的基座组件及音圈马达 | |
CN111953146B (zh) |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 |
CN218447724U (zh) | 一种继电器 | |
CN219658621U (zh) |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 |
CN217641137U (zh) | 一种触点区域开槽的继电器 | |
CN217847830U (zh) |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