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7724U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7724U
CN218447724U CN202222609909.XU CN202222609909U CN218447724U CN 218447724 U CN218447724 U CN 218447724U CN 202222609909 U CN202222609909 U CN 202222609909U CN 218447724 U CN218447724 U CN 218447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groove
coil rack
fixing groov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99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小建
王建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ongf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ongf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ongf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ongf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99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7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7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7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安装于其上表面的线圈架,底座向上延伸形成关于底座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的定位柱,线圈架上设有与定位柱适配的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上开设有卡槽,定位柱伸入卡槽内且两者过盈配合;定位柱与卡槽配合将线圈架在底座上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底座上的定位柱与线圈架的第二凸柱的卡槽过盈配合,对线圈架在底座上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衔铁超行程满足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过输入回路的小电流来控制输出回路的大电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遥控、通讯及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
当给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线圈两端加上电压后,铁芯、轭铁和线圈组成的电磁系统会产生电磁吸力,衔铁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克服复原簧片的反力向铁芯运动,从而使得动簧片的动触点向前运动与静簧片的静触点接触,实现输出回路的电路导通;当线圈两端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在复原簧片的反力作用下通过推动卡拉动动簧片向后运动,使得动簧片的动触点向后运动与静簧片的静触点断开,实现输出回路的电路断开,电磁继电器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吸合或断开最终实现导通或切断电路的作用。继电器作为一种控制开关器件,对电寿命的次数有行业标准要求,衔铁超行程是直接影响继电器电寿命长短重要机械参数之一,衔铁超行程越大,则继电器电寿命越长。
衔铁超行程是指当继电器的动静触点闭合之后,衔铁继续向铁芯运动直至两者接触的这段行程,从继电器结构的尺寸链角度分析,对于该结构的继电器,衔铁与复原簧片铆接后装配在磁路部件上并与轭铁刀口接触,继电器动作时,推动卡在衔铁的作用下向动静触点的方向运动,继电器释放时,推动卡在复原簧片反力作用下拉动动簧片向动静触点的反方向运动,复原簧片与轭铁固定连接。当线圈两端通电后,推动卡被衔铁推动,并带动簧片向静簧片方向运动,当动、静簧片上的动、静触点闭合之后,由于衔铁超行程的存在,推动卡会被衔铁继续推动直至衔铁与铁芯极面接触,此时推动卡卡扣部位与动簧片之间存在一段空隙,该空隙与衔铁超行程是等效且相同的。因此,从继电器整体的结构分析,轭铁刀口在底座上的位置可直接决定该空隙的大小,即轭铁刀口在底座上的位置直接决定衔铁超行程的大小,因此直接影响继电器的电寿命长短。
在现有电磁继电器的结构中,磁路系统与底座是通过砍痕焊片实现固定的作用,因此,也同时确定了轭铁刀口在底座上的位置,因砍痕工艺是将金属材质的焊片上的突出部位砍出缺口来实现与底座的固定作用,故砍痕工艺对精度的要求较高,且在实施砍痕的过程中,会使焊片位置移动,导致磁路系统在底座上的位置发生变动;同时,焊片发生变形会导致磁路系统在底座上的位置发生变动,进而导致导致轭铁刀口在底座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影响到衔铁超行程与原始设计要求不符,同时,也可能导致同一批电磁继电器衔铁超行程参数的一致性较差,最终导致该批继电器产品的电寿命次数一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通过底座上的定位柱与线圈架的第二凸柱的卡槽过盈配合,对线圈架在底座上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衔铁超行程满足要求;同时通过卡苞对磁路系统在底座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其上表面的线圈架,底座向上延伸形成关于底座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的定位柱;线圈架上设有与定位柱适配的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上开设有卡槽,定位柱伸入卡槽内且两者过盈配合;
定位柱与卡槽配合将线圈架在底座上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和往复机构;磁路系统包括线圈、线圈架、铁芯、轭铁和衔铁,线圈缠绕在线圈架上,铁芯穿设于线圈架通孔并通过与轭铁铆接固定;接触系统包括动簧片和静簧片,以及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往复机构包括复原簧片和推动卡,推动卡两端分别与动簧片、衔铁活动连接,衔铁在复原簧片的反力作用下将衔铁抵在轭铁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焊片,焊片底端通过底座上设置的阶梯槽伸出至底座底面外,焊片底端伸出部分的侧面上设有卡苞,且卡苞的上部抵在底座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焊片的上部由线圈架的焊片安装孔伸出,焊片的伸出部分设有砍痕部位;焊片与线圈架通过在砍痕部位砍痕固定;
卡苞呈倒三角结构;焊片的下部由阶梯槽伸出至底座底面外,焊片与底座通过卡苞、焊片两侧的台阶与阶梯槽内的配合实现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向上延伸形成分别关于底座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和L型凸起,L型凸起与定位柱组合形成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呈“凵”字型结构;
线圈架上设有全部伸入第一固定槽内的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的部分伸入第二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槽、L型凸起和定位柱均位于底座上中间横梁的同一侧;第一固定槽、L型凸起和定位柱依次分布底座上表面的长边上,第一固定槽依附于中间横梁上。
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开口相对,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槽开口相对。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槽、L型凸起和定位柱均位于底座上中间横梁的同一侧;第一固定槽、L型凸起和定位柱依次分布底座上表面的长边上,第一固定槽依附于中间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槽开口内侧背离底座的中间横梁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墙;L型凸起背离中间横梁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墙。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柱与第一固定槽之间的间隙为第一点胶槽;线圈架的第二凸柱与L型凸起之间的间隙为第二点胶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槽和L型凸起的顶部均为倒斜角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容置空间,且外壳的一侧开放形成开口,底座与外壳连接,并盖合在外壳的开口,所述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及往复机构均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复原簧片为L形,一边与衔铁固定,另一边与轭铁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底座的定位柱与线圈架的卡槽配合可将磁路系统在底座上的装配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衔铁超行程满足设计要求;定位柱与线圈架的卡槽为相互配合的结构,两者过盈配合,装配后可防止磁路系统与底座反向脱离,同时避免装配时因制程因素的变化导致磁路系统在底座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焊片两侧的台阶与阶梯槽内的配合,实现焊片插入方向的限位,卡苞上部抵在底座底面上,避免磁路系统与底座反向脱离;装配时,焊片只需插入底座上对应的孔位,将磁路系统压入与底座装紧即可,装配工艺简单,对设备的精度要求不高,同时对磁路系统的固定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底座向上延伸形成分别关于底座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和L型凸起,L型凸起与定位柱组合形成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呈“凵”字型结构,在线圈架与底座装配完成后,可以防止磁路部件在底座上发生前后左右的位移,同时防止磁路部件与底座脱离,因此,当继电器产品被意外跌落至地面上或者长期处于震动幅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时,该新型抗跌落底座结构可固定磁路部件在底座上不发生位移,故可保证继电器的机械配合参数不发生改变,最终可确保继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合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继电器释放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继电器的爆炸视图;
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线圈架安装于底座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沿A-A的剖视图;
图8为线圈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焊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焊片插入底座后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焊片卡苞与底座阶梯槽的装配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线圈架、焊片、底座以及阶梯槽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焊片与线圈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线圈架(包括焊片)装入底座时,定位柱与线圈架卡槽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线圈架(包括焊片)与底座装配完成后,焊片卡苞突出底座阶梯槽底面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现有技术中电磁继电器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8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底座,2为线圈,3为线圈架,4为铁芯,5为轭铁,6为衔铁,7为焊片,8为动簧片,9为静簧片,10为动触点,11为静触点,12为复原簧片,13为推动卡,14为外壳,15为中间横梁,16为定位柱,17为卡槽,18为阶梯槽,19为卡苞,20为第一固定槽,21为L型凸起,22为第一挡墙,23为第二挡墙,24为第一点胶槽,25为第二点胶槽,26为第一凸柱,27为第二凸柱,28为砍痕部位,29为焊片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1和安装于其上表面的线圈架3,如图7和图8所示,底座1向上延伸形成关于底座1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的定位柱16;线圈架3上设有与定位柱16适配的第二凸柱27,第二凸柱27上开设有卡槽17,定位柱16伸入卡槽17内且两者过盈配合;定位柱16与卡槽17配合可将线圈架3在底座1上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
具体的,底座1的定位柱16与线圈架3的卡槽17配合可将磁路系统在底座1上的装配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衔铁超行程满足设计要求,两者过盈配合,装配后可防止磁路系统与底座1反向脱离,同时避免装配时因制程因素的变化导致磁路系统在底座1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和往复机构;磁路系统包括线圈2、线圈架3、铁芯4、轭铁5和衔铁6,线圈2缠绕在线圈架3上,铁芯4穿设于线圈架3通孔并通过与轭铁5铆接固定;接触系统包括动簧片8和静簧片9,以及设置在动簧片8上的动触点10,设置在静簧片9上的静触点11;往复机构包括复原簧片12和推动卡13,推动卡13两端分别与动簧片8、衔铁6活动连接,衔铁6在复原簧片12的反力作用下将衔铁抵在轭铁5刀口处。
具体的,如图1所示,复原簧片12为L形,一边与衔铁6固定,另一边与轭铁5固定。动簧片8和静簧片9安装于底座1上,且均贯穿底座1的上下表面,底座1上设有中间横梁15,由中间横梁15将动簧片8和静簧片9与线圈架3分隔开。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焊片7,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焊片7底端通过底座1上设置的阶梯槽18伸出至底座1底面外,焊片7底端伸出部分的侧面上设有卡苞19,且卡苞19的上部抵在底座1底面上。
如图8和图12所示,焊片7的上部由线圈架3的焊片安装孔29伸出,如图15所示,卡苞19呈倒三角结构;焊片7的伸出部分设有砍痕部位;焊片7与线圈架3通过在砍痕部位28砍痕固定。
如图12和图13所示,焊片7的下部由阶梯槽18伸出至底座1底面外,如图14所示,焊片7与底座1通过卡苞19、焊片7两侧的台阶与阶梯槽18内的配合实现上、下方向限位。
具体的,卡苞19的上部抵在底座1的底面上,避免磁路系统与底座反向脱离。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1向上延伸形成分别关于底座1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L型凸起21与定位柱16组合形成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20和第二固定槽均呈“凵”字型结构;线圈架3上设有全部伸入第一固定槽20内的第一凸柱26;;第二凸柱27的部分伸入第二固定槽内。
第一固定槽20、L型凸起21和定位柱16均位于底座1上中间横梁15的同一侧;第一固定槽20、L型凸起21和定位柱16依次分布底座1上表面的长边上,第一固定槽20依附于中间横梁15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20开口相对,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槽开口相对。
具体的,“凵”字型结构的第一固定槽与线圈架凸柱装配时可避免被崩开。第一固定槽20和第二固定槽,可以充分利用底座上方空间,增加第一固定槽20和第二固定槽的深度,相较于传统的底座本体厚度为第一固定槽20和第二固定槽的深度,底座与线圈架的配合面积增加,可提高线圈架的固定强度。装配完成后,可以防止磁路部件在底座上发生前后左右的位移,同时防止磁路部件与底座脱离,因此,当继电器产品被意外跌落至地面上或者长期处于震动幅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时,该新型抗跌落底座结构可固定磁路部件在底座上不发生位移,故可保证继电器的机械配合参数不发生改变。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槽20开口内侧背离底座1的中间横梁15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墙22;L型凸起21背离中间横梁15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墙23。所述第一固定槽20和第二固定槽的顶部均为倒斜角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线圈架3的第一凸柱26与第一固定槽20之间的间隙为第一点胶槽24;线圈架3的第二凸柱27与L型凸起21之间的间隙为第二点胶槽25。
具体的,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顶部呈倒斜角结构,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顶部的斜边对线圈架3与底座1装配具有导向作用,降低磁路系统与底座1的装配精度;在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顶部的倒斜角结构处分别向第一点胶槽24、第二点胶槽25内点胶,胶水分别由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顶部的斜边流入第一点胶槽24、第二点胶槽25内,胶水固化后,可大幅提高线圈架3与底座1之间的结合力,以及磁路系统与底座1的固定强度,第一挡墙22用于增加胶水与第一点胶槽24的接触面积,第二挡墙23用于增加胶水与第二点胶槽25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一挡墙22能够防止滴入第一点胶槽24内的胶水外溢;第二挡墙23能够防止滴入第二点胶槽25内的胶水外溢。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一种继电器,磁路系统的线圈架3(含焊片7)装入底座1时,焊片7及卡苞19首先进入底座1的阶梯槽18,继续装入时,线圈架3的第一凸柱26接触第一固定槽20并开始装配,底座1上的定位柱16与线圈架3的第二凸柱27上的卡槽17接触并进行装配,定位柱16对磁路系统在底座1上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装配后也可防止磁路系统与底座方向脱离;
当磁路系统的线圈架3(含焊片7)完全装入底座1后,卡苞19突出底座1底面,且卡苞19的上部抵在底座底面上,焊片7两侧的台阶与阶梯槽18内的配合,实现焊片7插入方向的限位,卡苞19卡在底座1外表面上,避免磁路系统与底座1反向脱离;实现线圈架3与底座1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
由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顶部的倒斜角结构处分别向第一点胶槽24、第二点胶槽25内点胶,胶水分别由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顶部的斜边流入第一点胶槽24、第二点胶槽25内,胶水固化后,胶水固化后可大幅提高线圈架3与底座1之间的结合力,以及磁路系统与底座1的固定强度。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1)和安装于其上表面的线圈架(3),其特征在于,底座(1)向上延伸形成关于底座(1)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的定位柱(16),线圈架(3)上设有与定位柱(16)适配的第二凸柱(27),第二凸柱(27)上开设有卡槽(17),定位柱(16)伸入卡槽(17)内且两者过盈配合;
定位柱(16)与卡槽(17)配合将线圈架(3)在底座(1)上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和往复机构;磁路系统包括线圈(2)、线圈架(3)、铁芯(4)、轭铁(5)和衔铁(6),线圈(2)缠绕在线圈架(3)上,铁芯(4)穿设于线圈架(3)通孔并通过与轭铁(5)铆接固定;接触系统包括动簧片(8)和静簧片(9),以及设置在动簧片(8)上的动触点(10),设置在静簧片(9)上的静触点(11);往复机构包括复原簧片(12)和推动卡(13),推动卡(13)两端分别与动簧片(8)、衔铁(6)活动连接,衔铁(6)在复原簧片(12)的反力作用下将衔铁抵在轭铁(5)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焊片(7),焊片(7)底端通过底座(1)上设置的阶梯槽(18)伸出至底座(1)底面外,焊片(7)底端伸出部分的侧面上设有卡苞(19),且卡苞(19)的上部抵在底座(1)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片(7)的上部由线圈架(3)的焊片安装孔(29)伸出,焊片(7)的伸出部分设有砍痕部位;焊片(7)与线圈架(3)通过在砍痕部位(28)砍痕固定;
卡苞(19)呈倒三角结构;焊片(7)的下部由阶梯槽(18)伸出至底座(1)底面外,焊片(7)与底座(1)通过卡苞(19)、焊片(7)两侧的台阶与阶梯槽(18)内的配合实现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向上延伸形成分别关于底座(1)上表面的短边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L型凸起(21)与定位柱(16)组合形成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20)和第二固定槽均呈“凵”字型结构;
线圈架(3)上设有全部伸入第一固定槽(20)内的第一凸柱(26);第二凸柱(27)的部分伸入第二固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槽(20)开口相对,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槽开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槽(20)、L型凸起(21)和定位柱(16)均位于底座(1)上中间横梁(15)的同一侧;第一固定槽(20)、L型凸起(21)和定位柱(16)依次分布底座(1)上表面的长边上,第一固定槽(20)依附于中间横梁(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20)开口内侧背离底座(1)的中间横梁(15)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墙(22);L型凸起(21)背离中间横梁(15)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墙(2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3)的第一凸柱(26)与第一固定槽(20)之间的间隙为第一点胶槽(24);线圈架(3)的第二凸柱(27)与L型凸起(21)之间的间隙为第二点胶槽(2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20)和L型凸起(21)的顶部均为倒斜角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14),外壳(14)具有容置空间,且外壳(14)的一侧开放形成开口,底座(1)与外壳(14)连接,并盖合在外壳(14)的开口,所述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及往复机构均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复原簧片(12)为L形,一边与衔铁(6)固定,另一边与轭铁(5)固定。
CN202222609909.X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218447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9909.XU CN21844772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9909.XU CN21844772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7724U true CN218447724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3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9909.XU Active CN21844772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7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2036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0303054A2 (en) Electromagnetic drive and polarized relay
US3878489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acts and radio type plug-in connector
CN218385019U (zh) 继电器
CN111653456A (zh) 一种继电器插座自锁式卡扣结构
CN218447724U (zh) 一种继电器
CA1241988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0051255B1 (en) A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EP0425780B1 (en) Miniaturized power relay for printed circuits
CN115579263A (zh) 一种继电器
US3406361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parts retained by a one-piece spring clip which also provides armature bias
CN212461534U (zh) 增加爬电距离的电磁继电器
CN212542285U (zh) 继电器插座自锁式卡扣结构
US3493903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 suspended armature
CN213845169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10692444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继电器
US4535311A (en) Contact support means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3547343B1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CN111261466A (zh) 一种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及其插装方法
CN218447728U (zh) 一种抗跌落的电磁继电器
KR920004114B1 (ko) 전자접촉기
CN217847830U (zh)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CN219350090U (zh)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CN209859876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20509931U (zh) 一种贴片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