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4060U -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4060U
CN216664060U CN202122749016.0U CN202122749016U CN216664060U CN 216664060 U CN216664060 U CN 216664060U CN 202122749016 U CN202122749016 U CN 202122749016U CN 216664060 U CN216664060 U CN 216664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pill
recovery system
recovery
conservancy di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90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斌
周岩
孙志辉
吕天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unic Ocean Marine Technology &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unic Ocean Marine Technology &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unic Ocean Marine Technology &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unic Ocean Marine Technology &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490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4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4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4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包括溢油回收舱以及沿船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前导流门和后导流门,所述溢油回收舱呈下沉式结构开设在左舷侧和/或右舷侧的内部,所述溢油回收舱内放置有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在船体的两侧直接开设下沉式的溢油回收舱,且溢油回收舱上同时设置前后导流门的方式,使得水面上漂浮物能够直接随着水通过前导流门进入溢油回收舱内,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再对进入溢油回收舱内的漂浮物进行收集,由于溢油回收舱位于船身内,所以溢油回收舱能够保证位于其内部污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即对海浪、潮流不敏感,在大浪、强水流以及围油栏失效时,仍然能够正常的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溢油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迫于全球陆地人口膨胀、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压力,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时频频出现各种海上溢油事故,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面对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风险和环境压力,全球沿海各国都在不懈努力于溢油应急领域方面的研究;
然而现有的水面溢油回收装置可以安装在各种工作船上,也可以放在存有浮油、溢油的水面中。以申请号为201310178881.1的水面溢油回收装置为例,作如下介绍:当挂在动力船上工作时,回收带链板的左端部亦即头部高于水平面,右端部即尾部低于水平面;回收带链板在液压或电动系统驱动下可以转动,将带动从进水口进来的浮油、垃圾以及油水混合物,经过网状活页门过滤,大部分垃圾进入垃圾筐内,而浮油及油水混合物进入集油井中;由于比重大小的缘故,绝大部分浮油集中在集油井的上部,油水混合物在下部;水则从外箱体底部的出水口流出。
当集油井中的油层达到一定厚度时,液位传感器就会发出电信号给抽油泵,抽油泵开启抽油;当油层减少到一定厚度时,液位传感器就会发出电信号给抽油泵,令抽油泵关闭。
当凸起部中的油层高度在下浮球以下时,下浮球就会发出电信号给真空泵的驱动系统,令真空泵开启对凸起部内部空间抽真空,迫使油层上升,为抽油泵抽油提供方便;油层慢慢上升至上浮球时,上浮球就会发出电信号给真空泵的驱动系统,令真空泵关闭。这样,就使得油层液位保持在上浮球、下浮球之间,以保障抽油泵抽油工作顺利进行。
在固定位置工作时,水流生成器就会生成由进水口流向出水口的动态水流,使得浮油等一起流经本实用新型的水面溢油回收装置;整个过程如同前述。
然而申请人研究发现,无论是安装在动力船上,还是直接放在水面中,均存在回收装置对海浪、潮流敏感,在大浪、强水流以及围油栏失效时,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回收能力大、回收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包括溢油回收舱以及沿船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前导流门和后导流门,所述溢油回收舱呈下沉式结构开设在左舷侧和/或右舷侧的内部,所述溢油回收舱内放置有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且所述溢油回收舱位于所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前后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前导流口和后导流口,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分别用于启闭前导流口和后导流口,所述前导流口靠近扫油臂系统。
优选地,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的转轴均沿船身的高度方向呈竖向布置,所述前导流门的开启方向与所述扫油臂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后导流门的开启方向与所述前导流门的开启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溢油回收舱的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舱门。
优选地,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以及所述舱门均与液压伸缩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油回收舱的长度与所述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的长度之比为(1.2~2.5):1,宽度之比为(1.2~2.5):1,高度之比为(1~2):1。
优选地,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的张开角度为0°至180°。
优选地,在所述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后方,靠近后导流口位置设置有水流生成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中采用在船体的两侧直接开设下沉式的溢油回收舱,且溢油回收舱上同时设置前后导流门的方式,使得水面上漂浮物能够直接随着水通过前导流门进入溢油回收舱内,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再对进入溢油回收舱内的漂浮物进行收集,由于溢油回收舱位于船身内,所以溢油回收舱能够保证位于其内部污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即对海浪、潮流不敏感,在大浪、强水流以及围油栏失效时,仍然能够正常的工作,进一步的,由于在溢油回收舱内设置有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所以船舶能够在行进回收过程中高效将漂浮的垃圾和浮在水面黏度不同、厚度不同的污油进行集中和回收,并进一步自动地将浮油从水面分离。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中,前后导流门均与液压伸缩机构相连接,即全液压驱动,实现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目的,不需要操作人员人工的干预,便可以高效地将水面的浮油回收干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船身,2溢油回收舱,3前导流门,4后导流门,5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6前导流口,7后导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回收能力大、回收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包括溢油回收舱2以及沿船身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溢油回收舱呈下沉式结构开设在左舷侧和/或右舷侧的内部,其中,为了保证回收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船身1结构的稳定性,在左舷侧和右舷侧的内部均设置溢油回收舱;溢油回收舱内放置有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且溢油回收舱位于所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前后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前导流口6和后导流口7,其中,配置前后导流口7,使得舱内水流的流动更加流畅;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分别用于启闭前导流口6和后导流口7,前导流口6靠近扫油臂系统。
其中,该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置,例如其包含了垃圾回收装置、DIP溢油回收组件、浮油收集井,油水界面探测系统、真空泵系统、抽油泵等部件。溢油回收组件:每个DIP溢油回收组件包括一个液压马达、两个辅助转轴、轴承组件、支撑架和特制DIP收油带,收油带的松紧和速度可以调节。收集井及垃圾过滤筐:集油井位于DIP传送带之后,浮油被DIP传送带牵引并上浮后汇集到集油井内。金属网状的垃圾过滤筐安装于DIP溢油回收模块的收集井前部,垃圾筐底部有一个网状活页门,可以将漂浮的垃圾拦截在垃圾筐内。甲方设置甲板起吊装置,要求起吊装置满足最小起吊重量1.5t,最小起升高度2m,可以起吊溢油回收模块。油水界面探测系统:SUNIC-DIP 200设有油水分界面探测系统。系统在集油井内装有油水界面传感器,在操纵面板上设置有系统的显示、报警和控制按钮,可以分别显示出集油井内的油水界面情况。当集油井内注满回收油后,传感器发出信号,系统自动控制抽油泵开始泵油至储油装置中,当集油井的回收油被吸空时,传感器发出信号,系统自动控制关闭抽油泵。该系统随DIP回收模块整体提供,客户负责组件的控制电路与操作站之间的信号线束的连接,整个系统的设计已非常完备,充分考虑了野外作业的各种突发状况,即便油水界面探测系统发生失灵,驾驶室内的操作人员仍可以通过手动来控制抽油泵的启停。系统包括油水界面传感器、接线盒等。真空泵系统:真空泵用于船舶轻载时将集油井内抽为真空,以提升集油井中液位高度,使液位始终处于与抽油泵泵口的最佳相对位置。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控制真空泵运行使液位保持稳定,增加了集油井的有效存储容积,可提高抽油泵乃至回收作业的工作效率。系统包括电动真空泵组、液位传感器及自动控制设备。抽油泵:抽油泵用于将集油井中积累的油或乳化物传送到贮油舱。抽油泵为高性能的液压驱动的容积式螺杆泵。水流生成器:每侧溢油回收模块后部安装1个水流生成器,水流生成器可以产生满足使模块可以工作的水流,使此收油模块在其载体(船)静止时仍可正常工作,主要由液压马达和螺旋桨组成,由液压动力站提供动力;也可参照申请号为201310178881.1的水面溢油回收装置。
其中,采用在船体的两侧直接开设下沉式的溢油回收舱,且溢油回收舱上同时设置前后导流门4的方式,使得水面上漂浮物能够直接随着水通过前导流门3进入溢油回收舱内,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再对进入溢油回收舱内的漂浮物进行收集,由于溢油回收舱位于船身1内,所以溢油回收舱能够保证位于其内部污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即对海浪、潮流不敏感,在大浪、强水流以及围油栏失效时,仍然能够正常的工作,进一步的,由于在溢油回收舱2内设置有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所以船舶能够在行进回收过程中高效将漂浮的垃圾和浮在水面黏度不同、厚度不同的污油进行集中和回收,并进一步自动地将浮油从水面分离。
一般来说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的开启方向可以是任意的,如向侧方开启、想下部开启或者向上开启,然而为了保证导流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的转轴均沿船身1的高度方向呈竖向布置,前导流门3的开启方向与扫油臂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扫油臂扫到的油层能够在前导流门3的导流作用下顺利的进入舱内,同时,也使得舱内的收集完漂浮物的水流顺畅的流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后导流门4的开启方向与前导流门3的开启方向相反,即前后导流门4的导流面形成一道弧形线,使得舱内水流的流动更加流畅。
为了保证船体表面的整体性以及美观性,本实用新型中溢油回收舱的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舱门。
本实用新型中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以及舱门均与液压伸缩机构相连接,液压伸缩机构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伸缩缸以及其他相类似的液压伸缩设备,即全液压驱动,实现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目的,不需要操作人员人工的干预,便可以高效地将水面的浮油回收干净。
为了保证舱内有足够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中溢油回收舱2的长度与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的长度之比为(1.2~2.5):1,优选为2:1,,宽度之比为(1.2~2.5):1,优选为2:1,高度之比为(1~2):1,优选为1.5:1。
本实用新型中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的张开角度为0°至180°,其中,前导流门3和后导流门4的张开角度可以根据船行驶的速度以及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5的收集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后方,靠近后导流口位置设置有水流生成器,水流生成器的功能是产生水流,从前导流门处吸引更多的溢油进入溢油回收舱,提高回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轮椅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油回收舱以及沿船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前导流门和后导流门,所述溢油回收舱呈下沉式结构开设在左舷侧和/或右舷侧的内部,所述溢油回收舱内放置有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且所述溢油回收舱位于所述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前后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前导流口和后导流口,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分别用于启闭前导流口和后导流口,所述前导流口靠近扫油臂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的转轴均沿船身的高度方向呈竖向布置,所述前导流门的开启方向与所述扫油臂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流门的开启方向与所述前导流门的开启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油回收舱的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舱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以及所述舱门均与液压伸缩机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油回收舱的长度与所述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的长度之比为(1.2~2.5):1,宽度之比为(1.2~2.5):1,高度之比为(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流门和所述后导流门的张开角度为0°至18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油与垃圾回收系统模块后方,靠近后导流口位置设置有水流生成器。
CN202122749016.0U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Active CN216664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9016.0U CN216664060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9016.0U CN216664060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4060U true CN216664060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9016.0U Active CN216664060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4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41549U (zh) 一种新型水面溢油膜回收油装置
CN201268839Y (zh) 一体式动态斜面收油机
CN218055551U (zh) 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
CN102897292A (zh) 一种自航式收油机
CN216664060U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CN202936769U (zh) 一种溢油回收机器人
CN201027319Y (zh) 可移动水上吸沙工作平台
CN201816725U (zh) 自航式收油机
CN109018220A (zh) 一种水面垃圾及油渍收集船
CN201193094Y (zh) 海上吸油船
CN114045802A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系统
US4058461A (en) Oil salvage ship with ocean going bow
CN101037867A (zh) 可移动水上吸沙工作平台
CN212477646U (zh) 船载内置式dip动态斜面水面溢油回收系统
JP3910696B2 (ja) 油回収装置、および油回収船
CN114044098A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船舷内侧的侧装式溢油回收自动控制系统
CN205205796U (zh) 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
CN111719521A (zh) 船载内置式dip动态斜面水面溢油回收系统
CN114775556A (zh) 一种海面表面溢油收集无人艇
CN208559710U (zh) 一种水面垃圾及油渍收集船
CN214296361U (zh) 一种静态船高效溢油回收结构
CN115848569B (zh) 一种基于康达效应的水面垃圾打捞装置
CN201649055U (zh) 浮式收油机
CN215977172U (zh) 一种内嵌式溢油回收系统
CN1603521A (zh) 水面清污工作船的清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