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3874U -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3874U
CN216663874U CN202122716650.4U CN202122716650U CN216663874U CN 216663874 U CN216663874 U CN 216663874U CN 202122716650 U CN202122716650 U CN 202122716650U CN 216663874 U CN216663874 U CN 216663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avalanche
columns
protection system
sn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66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徐晓东
王斌
孙云龙
张江鹏
柳玉智
陈文友
阿克力江·依沙米丁
王凤龙
李玉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66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3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3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3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属于雪崩治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包括:轮胎网系统和阻挡系统,所述轮胎网系统包括立柱、第一轮胎、安装基座和第一钢丝绳,所述立柱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立柱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座,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轮胎,多个所述第一轮胎通过交叉设置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上,所述阻挡系统交错设置在所述轮胎网系统后。有益效果:采用废旧轮胎弹性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轮胎所产生的弹力对雪崩具有一定的肢解作用,装置整体造价低、施工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雪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雪崩是高原高寒地区房屋、设施、铁路、公路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东北、新疆北部和天山地区。雪崩发生时,常常阻断山区道路,中断交通,破坏森林和矿山生产,更甚者能造成人畜生命危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我国雪崩灾害防护工程尚未形成体系,而在雪崩防治措施中,防雪网属于韧性的稳雪措施,轮胎为弹性体,具有一定缓冲消除作用,可以肢解雪崩、减少或阻止雪崩,用于沟槽、沟谷地形时防雪效果最好。
目前雪崩的防治工程类型可分为防、稳、导、缓、阻五种主要类型,防雪工程一般设置于风吹雪较严重的平缓分水岭及迎风山口、山坡处,目的是阻止大量吹雪,避免积雪过厚,主要工程类型有防雪栅栏、防雪土墙和石墙等,防雪工程可以阻拦一定数量的雪,但还有部分雪从栅栏漏去,主要起预防作用,降低雪崩发生的概率,当积雪较大时,作用小且易损坏;稳雪工程用于集雪区雪崩灾害的防治,主要工程类型有稳雪栅、木桩、稳雪台阶和稳雪墙等,稳雪工程可以拦截已经运动、尚未获得动量的小雪崩,避免发展成为大雪崩,在集雪区采取措施是遏制雪崩的有效措施,但缺点是需要将原材料搬运至海拔较高的雪崩集雪区,还有在雪崩发生前预先确定破裂线的位置较难确定;导雪工程是设在沟槽一侧与雪崩运动主流线斜交(交角一般不大于30°)的一种治理雪崩的措施,主要工程类型有防雪走廊、防雪檐、渡雪槽和导雪堤等,其目的是改变雪崩体的运动方向,将雪崩雪引导到预定的堆雪场地,使其不危害工程措施,但缺点是由于地形原因,运输材料困难,施工复杂且成本较高;缓雪工程,主要工程类型有消能楔、消能坑和破雪堤等,其目的是消能减速,肢解雪崩体,减少雪崩总能量,但缺点是一般布设在山坡源头附近,坡度较陡,布设较为困难;阻雪工程,主要工程类型有挡雪坝、柔性防护网、阻雪堆、三角木楔和缓阻丘等,其目的是降低雪崩运动速度,延长运动时间,以避免危及防护地区,用于运动区和堆积区的防治,但缺点是单纯依靠阻雪工程难以令雪崩停止运动,阻雪工程常和导雪工程配合使用,需要注意排水措施和交角不大于30°,施工复杂且成本较高。
雪崩发生时,雪崩在沿着山坡的坡面往下滚动,能量愈来愈大,产生的动力势能较大,导致拦雪网所受的冲击力较大,而现有技术都是刚性结构,从而导致网体直接承受雪崩的全部动力势能,又由于雪崩冲击力较大,从而导致雪崩防护工程使用寿命普遍较短,而且日常维护成本较高,而且费时费力、施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采用废旧轮胎弹性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轮胎所产生的弹力对雪崩具有一定的肢解作用,装置整体造价低、施工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包括:轮胎网系统和阻挡系统,所述轮胎网系统包括立柱、第一轮胎、安装基座和第一钢丝绳,所述立柱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立柱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座,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轮胎,多个所述第一轮胎通过交叉设置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上,所述阻挡系统交错设置在所述轮胎网系统后。
有益效果:采用废旧轮胎弹性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轮胎所产生的弹力对雪崩具有一定的肢解作用,装置整体造价低、施工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阻挡系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地锚、第二轮胎和第二钢丝绳,两个所述地锚之间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轮胎,多个所述第二轮胎通过交叉设置的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在两个所述地锚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分段阻击雪崩,不仅可以缓解雪崩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而且阻挡雪崩后所产生的弹力可以二次阻挡雪崩的冲势,对雪崩具有很好的缓解消除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钢丝绳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地锚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稳定,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焊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地锚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连接环后均通过卡扣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效果好,组装和拆卸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轮胎和所述第二轮胎上均设置有胎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钢丝绳固定轮胎。
进一步,所述立柱和所述地锚均为镀锌钢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强度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共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立柱;2、第一连接部;3、第一轮胎;4、安装基座;5、第一钢丝绳;6、卡扣;7、胎孔;8、地锚;9、第二轮胎;10、第二钢丝绳;11、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包括:轮胎网系统和阻挡系统,所述轮胎网系统包括200~210mm直径的镀锌钢管材质的立柱1、第一轮胎3、安装基座4和第一钢丝绳5,所述立柱1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立柱1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立柱1的底部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座4,立柱1上等距离焊接第一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2为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形状可选择圆形或方形,立柱上的连接环尺寸是钢丝绳尺寸的0.7~0.8倍。连接环的位置是由第一轮胎3直径和圆心位置确定,第一钢丝绳5穿过胎孔7与相邻两个立柱1上相对应的连接环连接成“*”形,对第一轮胎3进行固定,第一轮胎3内部穿过的第一钢丝绳5交错连接,绕出后的第一钢丝绳5用钢丝绳卡扣6固定,在上一个钢丝绳卡扣6后边不小于10cm处再增设一个钢丝绳卡扣6,所形成的轮胎网系统迎着雪崩方向竖直设置,轮胎网系统与地面之间留20~40cm的空隙,这样可避免轮胎网系统过早埋入雪中,从而延长使用期,同时,提高了轮胎网系统的高度,利用阻拦更多的雪,且轮胎网系统现场只需装配,节省施工时间,轮胎可拆卸,可重复利用,节约工程成本。所述阻挡系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地锚8、第二轮胎9和第二钢丝绳10,两个所述地锚8之间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轮胎9,多个所述第二轮胎9通过交叉设置的所述第二钢丝绳10固定在两个所述地锚8上。所述阻挡系统交错设置在所述轮胎网系统后,阻挡系统的第二连接部11也是连接环,通过卡扣6的形式固定第二钢丝绳10,连接方式与轮胎网系统一致,故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轮胎网系统设置与阻挡系统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轮胎网系统高度高于最大雪崩的锋面高度的0.5倍,最大雪崩的锋面高度公式为h=(S×H)/(b×L)(其中h为雪崩最大锋面高度(m),S为集雪区面积(m^2),H为最大积雪深度(m),b为沟槽宽度(m),L为雪崩运动路线长度(m))。
地锚8与第二轮胎9的间距宜为20~30cm,设置阻挡系统时,应使阻挡系统与地面之间留15~30cm的空隙。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阻挡系统随机分布设置时,可布置在轮胎网系统前或轮胎网系统后,阻挡系统可采用不同的放置角度,不仅可以拦截部分雪崩,消耗雪崩能量,而且还可以导雪,将雪分流,肢解雪崩雪,以达到缓雪、阻雪的目的。
有益效果:雪崩来临时,轮胎网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雪崩的冲势,同时轮胎又是弹性体,不仅可以缓解雪崩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而且阻挡雪崩后所产生的弹力可以二次阻挡雪崩的冲势,对雪崩具有很好的缓解消除作用;在轮胎网系统之后布设地锚8与轮胎组成简单的阻挡系统,由于该阻挡单元分别随机交错分布设置,可以分段阻击雪崩,重要的是地锚8上焊接的连接环由轮胎直径和圆心处所确定,钢丝绳穿过胎孔7与连接环连接固定形成“*”形,穿过的钢丝绳与主钢丝绳用钢丝绳卡扣6完成固定,对轮胎固定更为稳固,受到雪崩的冲击时也不容易发生移动而扩大雪崩的冲势,而且轮胎采用废旧轮胎,既保证了消能效果,实施方便且成本很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胎网系统和阻挡系统,所述轮胎网系统包括立柱(1)、第一轮胎(3)、安装基座(4)和第一钢丝绳(5),所述立柱(1)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立柱(1)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立柱(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座(4),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轮胎(3),多个所述第一轮胎(3)通过交叉设置的所述第一钢丝绳(5)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1)上,所述阻挡系统交错设置在所述轮胎网系统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系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地锚(8)、第二轮胎(9)和第二钢丝绳(10),两个所述地锚(8)之间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轮胎(9),多个所述第二轮胎(9)通过交叉设置的所述第二钢丝绳(10)固定在两个所述地锚(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5)通过第一连接部(2)固定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第二钢丝绳(10)通过第二连接部(11)固定在所述地锚(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1)均为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焊接在所述立柱(1)和所述地锚(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5)和所述第二钢丝绳(10)绕过所述连接环后均通过卡扣(6)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胎(3)和所述第二轮胎(9)上均设置有胎孔(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和所述地锚(8)均为镀锌钢管。
CN202122716650.4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Active CN216663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6650.4U CN216663874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6650.4U CN216663874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3874U true CN216663874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1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6650.4U Active CN216663874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3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8620B (zh) 一种高位滑坡综合防护体系及构筑方法
CN205295975U (zh) 主被动混合拖尾式高性能防护网
JP2005315058A (ja) 非常用防護装置
CN208440998U (zh) 基于钢丝石笼与被动柔性防护网结合的复合防护结构
CN216663874U (zh)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CN209429141U (zh) 公路边坡复合防护结构
CN108547258B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基于多重防护装置的生态防护坡
CN108049319B (zh)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8978583A (zh) 一种高桩码头结构
CN201459742U (zh) 拱形防护系统
CN113089571A (zh) 一种组装式透水消能四面体堤防堵口构件及其建造方法
CN214939446U (zh) 一种道路边坡多级防护系统
CN112064651B (zh) 一种崩塌滚石缓冲消能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16171B (zh) 适用于穿越灌丛沙包的公路风沙防护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212223648U (zh) 一种自适应防风阻沙装置
CN212294401U (zh) 柔性分导系统
CN112941995B (zh) 一种用于路堤式路基防沙兼抗洪功能的联合工程体系
CN216663875U (zh) 一种用于道路沿线防雪崩装置
CN201459617U (zh) 直立悬臂式防护系统
US20130058720A1 (en) Apparatus to reverse wave momentum
CN220928152U (zh) 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
CN215369124U (zh) 一种高强度防护栅栏
CN114960486B (zh) 风滚草防风阻沙结构、防风固沙结构及风沙防护系统
CN220550524U (zh) 一种基于链接式消浪桩的滑坡涌浪消浪装置
CN220377082U (zh) 一种防落石冲击装置及栈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