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9319B -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9319B
CN108049319B CN201810118503.7A CN201810118503A CN108049319B CN 108049319 B CN108049319 B CN 108049319B CN 201810118503 A CN201810118503 A CN 201810118503A CN 108049319 B CN108049319 B CN 108049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fence
highway
blocking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85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49319A (zh
Inventor
肖建华
王钢
吴保春
赵建明
何立琛
丁雪英
李发云
陆海琴
鲍巴根
梁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101185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9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9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9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49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9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7/00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 sand drifts, side-wind effects,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ight-screens for roads, e.g. to mask accident site
    • E01F7/02Snow fences or similar devices, e.g.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and drifts or side-wind eff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7/00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 sand drifts, side-wind effects,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ight-screens for roads, e.g. to mask accident site
    • E01F7/02Snow fences or similar devices, e.g.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and drifts or side-wind effects
    • E01F7/02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tecting against wind, e.g. screens, deflectors or attenuators at tunnel or lock entran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05Soil-conditioning by mixing with fibrous materials, filaments, open mesh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沙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该体系包括阻沙栅栏组和固沙格组。阻沙栅栏组位于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坡脚处以及峡谷中。固沙格组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固沙格组的高度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设置在峡谷中的阻沙栅栏的高度大于设置在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和坡脚处的阻沙栅栏的高度。起伏地形的顶点和坡脚处设置的阻沙栅栏以及起伏地形本体,三者形成一个阻沙整体,达到阻沙的作用。植物与防沙措施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防沙体系,综合风沙防护效果好。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起伏地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达到阻沙的作用。

Description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沙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风沙灾害是影响沙漠戈壁地区铁路公路建设和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针对常规沙漠戈壁地区的铁路公路风沙防治技术已经较多,而针对特殊环境下的风沙防治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较少,而正是这种特殊环境下的风沙灾害又异常严重,是影响到整个铁路公路风沙防护工程好坏的关键,而目前针对特殊环境下的防沙措施基本还是依照其它路段的防沙措施,这不能达到有效防沙目的,所以针对特殊环境下的铁路公路风沙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人发现,具有起伏地形的路段,其铁路公路沙害异常严重,防治难度异常大,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1)起伏地形路段风沙灾害异于普通路段,所以常规风沙防治措施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2)起伏地形路段风沙受局地地形影响,造成了局地小气候,风沙防治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3)目前针对起伏地形路段的风沙防治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用地形,因地制宜,所以造成防沙效果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解决现有技术中起伏地形地区风沙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构建方法,更好更优更经济更合理的防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包括:
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栅栏、第二栅栏以及第三栅栏,第一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第二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坡脚处;第三栅栏设置在峡谷中;
固沙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且位于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
其中,固沙格组的高度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第三栅栏的高度大于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的高度。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三栅栏沿垂直于峡谷走向的方向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沿平行于公路路基走向的方向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三栅栏的高度2-4m;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的高度1.5-3m。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固沙格组的宽度为20-40m,固沙方格高度20-30cm。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在公路的迎风侧,阻沙栅栏组设置的数量大于设置在公路的背风侧的阻沙栅栏组的数量。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阻沙栅栏组包括立柱和防沙网,防沙网的材质选择高密度聚乙烯;防沙网连接于每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每一组固沙格组均包括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高度均为20-30cm,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聚乙烯。
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包括:
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栅栏、第二栅栏以及第三栅栏,第一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第二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坡脚处;第三栅栏设置在峡谷中;
固沙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且位于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
其中,固沙格组的高度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第三栅栏的高度大于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的高度;以及
沙生植物;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阻沙栅栏组附近堆积的沙土中。
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坡脚处以及峡谷中设置阻沙栅栏组;
在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设置固沙格组;
将固沙格组的高度设置为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将峡谷中的阻沙栅栏组的高度设置为大于设置在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和坡脚处的阻沙栅栏组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包括:阻沙栅栏组和固沙格组。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栅栏、第二栅栏以及第三栅栏,第一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第二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坡脚处;第三栅栏设置在峡谷中。固沙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且位于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其中,固沙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且位于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其中,固沙格组的高度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第三栅栏的高度大于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的高度。起伏地形的顶点和坡脚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以及起伏地形本体,三者形成一个阻沙整体,达到阻沙的作用。其中,风沙在经过起伏地形时,在迎风坡会加速,使沙物质沿坡往上爬,但同时也会减弱其能量,会消耗一部分风能。在坡脚位置设置的阻沙栅栏组,可以将一部分沙物质阻拦下,同时可以使其风沙流能量极大的消耗,当风沙流再次爬升迎风坡时就会使能量不足以翻越坡体,而在顶点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就是将消耗掉大多能量的风沙流再最后拦阻,达到更安全保证。同时顶点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因地势最高,具有消耗掉高处的风能,从而使内侧的路基等处于风速减小区,从而保证了路基安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包括:阻沙栅栏组、固沙格组以及沙生植物。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阻沙栅组栏附近堆积的沙土中。植物与防沙措施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防沙体系,综合风沙防护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坡脚处以及峡谷中设置阻沙栅栏组;在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设置固沙格组;将固沙格组的高度设置为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将峡谷中的阻沙栅栏组的高度设置为大于设置在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和坡脚处的阻沙栅栏组的高度。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起伏地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达到阻沙的作用。不使沙物质翻越坡顶,同时消耗了大风能量,使进入内侧的风能减小,从而保护了里面的路基以及防沙设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阻沙栅栏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阻沙栅栏组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固沙格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固沙格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110-阻沙栅栏组;112-立柱;113-防沙网;114-第一栅栏;115-第二栅栏;116-第三栅栏;120-固沙格组;121-空白带;140-边坡防护结构;150-公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100,其包括阻沙栅栏组110、固沙格组120以及边坡防护结构140。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110沿公路150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150的两侧。
起伏地形地区,在公路150的两侧常常有很多山体和峡谷。阻沙栅栏组110包括第一栅栏114、第二栅栏115以及第三栅栏116,第一栅栏114设置在公路150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第二栅栏115设置在公路150两侧起伏地形的坡脚处;第三栅栏116设置在峡谷中。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110是整个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100的最外围屏障。阻沙栅栏组110的作用就是控沙阻沙和消耗风能,使沙物质大量的拦截在起伏地形的坡脚和顶点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110之间及附近区域,不使沙物质翻越坡顶,同时消耗了大风能量,使进入体系内侧的风能减小,从而保护了体系里面的路基以及固沙格组120和边坡防护结构140。
具体地,第一栅栏114和第二栅栏115以及起伏地形本体,三者形成一个阻沙整体,达到阻沙的作用。其中,风沙在经过起伏地形时,在迎风坡会加速,使沙物质沿坡往上爬,但同时也会减弱其能量,会消耗一部分风能。在坡脚位置设置的阻沙栅栏组110,可以将一部分沙物质阻拦下,同时可以使其风沙流能量极大的消耗,当风沙流再次爬升迎风坡时就会使能量不足以翻越坡体,而在顶点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110就是将消耗掉大多能量的风沙流再最后拦阻,达到更安全保证。同时顶点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110因地势最高,具有消耗掉高处的风能,从而使体系内侧的路基等处于风速减小区,从而保证了路基安全。
进一步地,第一栅栏114和第二栅栏115沿平行于公路150路基走向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设置在峡谷中的第三栅栏116沿垂直于峡谷走向的方向设置。
具体地,设置在起伏地形的顶点处的第一栅栏114,其设置方法为先选取线路,栅栏走向与公路150的路基走向基本一致,首先找起伏地形的顶点,然后顶点之间连线,两个起伏地形之间连线尽量保证与路基走向一致然后将两个相领起伏地形顶点之间连接。进一步地,两相领起伏地形之间的最低凹的位置形成狭窄的地形,称之为峡谷。连线在经过峡谷时,使连线与峡谷走向垂直。换句话说,当第一栅栏114经过峡谷时,设置在峡谷中的第三栅栏116的连线与峡谷走向垂直。
进一步地,设置在起伏地形的坡脚处的第二栅栏115,其设置方法为以公路150的路基为中心的外侧方向,其选取线路,基本位于前述第一栅栏114所在的起伏地形的坡脚位置,基本走向与前述第一栅栏114走向一致,在经过峡谷出口位置也保持与狭谷走向垂直。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公路150两侧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多道阻沙栅栏组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公路150两侧设置阻沙栅栏组110时,以公路150为中心,离公路150最远的一道阻沙栅栏组110均设置在起伏地形的坡脚处。换句话说,公路150两侧设置的阻沙栅栏组110由远及近总是从坡脚开始设置。
进一步地,在公路150的迎风侧,阻沙栅栏组110设置的数量大于设置在公路150的背风侧的阻沙栅栏组110的数量。由于公路150的背风侧,相对于公路150的迎风侧,风力较小,因此,在公路150的背风侧设置少于等于迎风侧数量的阻沙栅栏组110,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拦沙物质,而且经济效果好。
进一步地,在公路150的迎风侧,阻沙栅栏组110设置的高度大于设置在公路150的背风侧的阻沙栅栏组110的高度。同样地,由于公路150的背风侧,相对于公路150的迎风侧,风力较小,因此,在公路150的背风侧设置小于等于迎风侧高度的阻沙栅栏组110,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拦沙物质,而且经济效果好。
具体地,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公路150的迎风侧设置2-3层起伏地形的顶点和坡脚处设置的阻沙栅栏组110以及起伏地形本体,三者形成一个阻沙整体;在公路150的背风侧设置1-2层阻沙整体。
进一步地,第三栅栏116的高度大于第一栅栏114和第二栅栏115的高度。
因为受地形影响,峡谷位置是最主要的输沙通道,加高第三栅栏116可以更充分的阻拦沙物质,另一方面原因,是峡谷由于受气流的狭管效应作用,风速很大,其沙物质弹跳高度大,所以加高第三栅栏116更能有效阻拦沙物质。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栅栏116的高度2-4m;第一栅栏114、第二栅栏115的高度1.5-3m。进一步地可选地,第一栅栏114、第二栅栏115的高度2m。第三栅栏116的高度3m。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110包括立柱112和防沙网113,防沙网113的材质选择高密度聚乙烯;防沙网113连接于每相邻的两根立柱112之间。
具体地,阻沙栅栏组110包括角钢立柱112和防沙网113,防沙网113选择具有抗紫外线、抗大风、强力度的材质。可选地,防沙网113的材质选择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进一步地,立柱112安装后保留在在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均选择设置为1.5-3m。进一步可选地,立柱112安装后保留在在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均选择设置为2m。
进一步地,防沙网113的网格空隙度设置为上疏下密的结构。换句话说,越靠近地面,防沙网113的空隙度越小。
进一步地,上述的角钢立柱112采用镀锌角钢,可以采用等边角钢,其尺寸为边长×边长×厚度=40mm×40mm×4mm,或者不等边角钢,其尺寸为边长×边长×厚度=63mm×40mm×4mm,然后使用防锈漆在角钢表层喷涂一层,防止生锈和风蚀。角钢立柱112底端切割成尖端,方便其进入戈壁地下。等边角钢在固定时保持其一直角面与阻沙栅栏组110延伸方向平行,非等边角钢在固定时保持其长直角面与阻沙栅栏组110延伸方向平行,这样方便防沙网113的安装,并且利于保护防沙网113,免受角钢棱边割破。
进一步地,角钢之间布置塑皮镀锌铁丝,在两根立柱112之间成交叉布置,阻沙网布置于交叉铁丝的迎风侧,阻沙网与铁丝之间用塑皮镀锌扎丝固定。因为塑皮镀锌铁丝和塑皮镀锌扎丝不仅具有较强力度,而且耐紫外线辐射,同时外面的塑皮可以减小铁丝与扎丝与阻沙网固定处的磨擦,防止被割破。
进一步地,角钢立柱112其顶部50-80cm处设置有三个螺孔。待风沙积到阻沙栅栏组110的2/3高处时,可以在上面继续设置栅栏,以抬高其抑风阻沙的作用。上面设置的防沙栅栏包括立柱112和防沙网113,立柱112下端50-80cm处有三个螺孔与下面的阻沙栅栏组110对应,通过螺丝固定,再通过铁丝缠绕固定,防沙网113高度为1m,其空隙度为均匀的与下面的阻沙网的上面的空隙度一致。
进一步地,固沙格组120设置在公路150的两侧,且位于公路150两侧的路基坡脚处。
固沙格组120的高度小于阻沙栅栏组110的高度。从而当风沙吹来时,阻沙栅栏组110能够很好地保护固沙格组120。进而使得固沙格组120对路基以及公路150处进行很好地保护。
固沙格组120的主要作用就是固定公路150路基附近的地表沙物质,使其不能就地起沙,同时也将进入固沙格组120区域的少量外来沙物质得以固定,使其难起移动到公路150,另一方面固沙格组120增加地表粗糙度,使风速减小,保护公路150。
具体地,固沙格组120的宽度为20-40m。以公路150的路基为基准,向公路150两侧延伸20-40m。
固沙方格高度20-30cm。相对于阻沙栅栏组110,固沙格组120的高度较低,从而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路基的作用。
进一步地,每一组固沙格组120均包括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高度均为20-30cm,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聚乙烯。具体地,在阻沙栅栏组110和路基坡脚之间的较平坦地形上,设置固沙格组120。平行与公路150方向,宽度为20-40m,每一个固沙方格高度为30cm或者20cm,长和宽为1.5m,或者高度为20cm,长和宽为1m。
进一步地,固沙网采用立柱固定,立柱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最优,立柱地下部分用于固定将其固定在地表,地上部分带有中缝结构,可以夹住固沙网,使其通过这个缝可以缠绕,最终形成蜂巢一样的方格。固沙格组120与路基之间可以留设一定宽度的空白带121。空白带121的宽度设置为8-10m,方便人畜通行。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基本结构均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该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还包括沙生植物。其中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阻沙栅栏组附近堆积的沙土中。
具体地,沙生植物可以选择梭梭。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在经过一段1-2年后,尤其是风沙防护体系最外围的,其积沙会很多,当阻沙栅栏组附近积沙高度达到其1/2高度时,使其阻沙效果有所减弱,这时候可以将阻沙栅栏组提升,依托其周围积沙的压力,可以将阻沙栅栏组的角钢立柱提升,就会形成下面是积沙,阻沙栅栏组固定在积沙梁上面的情况,这慢慢就形成了很高的阻沙堤,这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沙效果。
等阻沙栅栏组附近和固沙格组区域积沙后,结合生物防沙措施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并配合人工浇灌等措施,形成生物防沙,随着植物的生长,该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综合风沙防护效果会越来越好,最终使植物与防沙措施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防沙体系。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坡脚处以及峡谷中设置阻沙栅栏组;
在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设置固沙格组;
将固沙格组的高度设置为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将峡谷中的阻沙栅栏组的高度设置为大于设置在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和坡脚处的阻沙栅栏组的高度
具体地,先设置迎风侧坡脚阻沙栅栏组,再设置迎风侧顶点处阻沙栅栏组;再设置背风侧坡脚阻沙栅栏组,再设置背风侧坡顶阻沙栅栏组;再依次设置迎风侧固沙格组;最后设置背风侧固沙格组。
该方法是根据戈壁风沙流致灾机理而设置的,沙物质从迎风侧过来,所以先设置阻沙栅栏组,就可以先杜绝了沙源,免遭体系内的固沙方格或者公路等受到沙埋,也为体系内的施工方便。然后再设置固沙方格,这就由外向内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固沙方格和公路的安全。同时先做设置迎风侧再做背风向,也是从控制沙源减小风速的角度考虑,同时这样的步骤使施工起来方便,施工难度减小。总体步骤为“以路基为中心,由远到近,先阻后固,先迎风侧再背风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所述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栅栏、第二栅栏以及第三栅栏,所述第一栅栏设置在所述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所述第二栅栏设置在所述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坡脚处;所述第三栅栏设置在峡谷中;
固沙格组;设置在所述公路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
其中,所述固沙格组的高度小于所述阻沙栅栏组的高度;所述第三栅栏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栅栏沿垂直于所述峡谷走向的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沿平行于所述公路路基走向的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栅栏的高度2-4m;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的高度1.5-3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沙格组的宽度为20-40m,所述固沙格组高度20-30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公路的迎风侧,所述阻沙栅栏组设置的数量大于设置在所述公路的背风侧的所述阻沙栅栏组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沙栅栏组包括立柱和防沙网,所述防沙网的材质选择高密度聚乙烯;所述防沙网连接于每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
每一组所述固沙格组均包括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多个所述固沙网方格沙障的高度均为20-30cm,多个所述固沙网方格沙障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聚乙烯。
9.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所述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栅栏、第二栅栏以及第三栅栏,所述第一栅栏设置在所述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所述第二栅栏设置在所述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坡脚处;所述第三栅栏设置在峡谷中;
固沙格组;设置在所述公路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
其中,所述固沙格组的高度小于所述阻沙栅栏组的高度;所述第三栅栏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栅栏和所述第二栅栏的高度;以及
沙生植物;所述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所述阻沙栅栏组附近堆积的沙土中。
10.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公路两侧,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坡脚处以及峡谷中设置阻沙栅栏组;
在公路两侧的路基坡脚处设置固沙格组;
将所述固沙格组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所述阻沙栅栏组的高度;将所述峡谷中的所述阻沙栅栏组的高度设置为大于设置在所述起伏地形的顶点处和坡脚处的所述阻沙栅栏组的高度。
CN201810118503.7A 2018-02-06 2018-02-06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Active CN108049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8503.7A CN108049319B (zh) 2018-02-06 2018-02-06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8503.7A CN108049319B (zh) 2018-02-06 2018-02-06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9319A CN108049319A (zh) 2018-05-18
CN108049319B true CN108049319B (zh) 2023-10-10

Family

ID=62125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8503.7A Active CN108049319B (zh) 2018-02-06 2018-02-06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9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4408B (zh) * 2019-12-24 2021-08-1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草原斑块沙地修复方法
CN114197342A (zh) * 2021-12-09 2022-03-1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高风能区公路防沙方法
CN114922106A (zh) * 2022-05-09 2022-08-19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戈壁大风区的公路风沙防护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7371A (zh) * 2005-04-18 2005-09-14 金昌宁 利用高立式沙障测定输沙强度
CN101024945A (zh) * 2007-03-09 2007-08-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防浪固沙的整治措施
JP2009299304A (ja) * 2008-06-11 2009-12-24 Toray Ind Inc 砂移動防止工法、それを用いた砂地における植生の形成・改良方法
CN102900028A (zh) * 2012-05-08 2013-01-3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戈壁风沙防治的三角形、梯形防沙堤和截沙沟防护体系
CN204919521U (zh) * 2015-08-21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流动沙丘的综合防治结构
CN105325226A (zh) * 2015-08-17 2016-02-17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条带状活植物栅栏式沙障防护体系建植方法
JP2016029254A (ja) * 2014-07-14 2016-03-03 富士川建材工業株式会社 壁面構造体、通気壁面体、及びそれらの施工方法
CN106400772A (zh) * 2016-08-31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防沙栅栏及防沙系统
CN206233127U (zh) * 2016-10-13 2017-06-0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特大风区的组合式防沙设施
CN206607574U (zh) * 2017-04-05 2017-11-0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防淘蚀装置及防沙体系
CN207919387U (zh) * 2018-02-06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7371A (zh) * 2005-04-18 2005-09-14 金昌宁 利用高立式沙障测定输沙强度
CN101024945A (zh) * 2007-03-09 2007-08-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防浪固沙的整治措施
JP2009299304A (ja) * 2008-06-11 2009-12-24 Toray Ind Inc 砂移動防止工法、それを用いた砂地における植生の形成・改良方法
CN102900028A (zh) * 2012-05-08 2013-01-3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戈壁风沙防治的三角形、梯形防沙堤和截沙沟防护体系
JP2016029254A (ja) * 2014-07-14 2016-03-03 富士川建材工業株式会社 壁面構造体、通気壁面体、及びそれらの施工方法
CN105325226A (zh) * 2015-08-17 2016-02-17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条带状活植物栅栏式沙障防护体系建植方法
CN204919521U (zh) * 2015-08-21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流动沙丘的综合防治结构
CN106400772A (zh) * 2016-08-31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防沙栅栏及防沙系统
CN206233127U (zh) * 2016-10-13 2017-06-0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特大风区的组合式防沙设施
CN206607574U (zh) * 2017-04-05 2017-11-0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防淘蚀装置及防沙体系
CN207919387U (zh) * 2018-02-06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克存 ; 屈建军 ; 姚正毅 ; 韩庆杰 ; 牛清河 ; .青藏铁路格拉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干旱区地理.2014,(01),74-80页. *
张克存 ; 屈建军 ; 姚正毅 ; 韩庆杰 ; 牛清河 ; .青藏铁路格拉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干旱区地理.2014,(第01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9319A (zh) 2018-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9319B (zh)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KR100434892B1 (ko) 표토 상층을 고정하거나 암석 낙하에 대해 보호하기 위해 엮어진 철망 및 상기 철망을 생산하는 방법과 장치
CN103097044A (zh) 用于废物场的覆盖系统
CN201305845Y (zh) 防风固沙障
CN104727239A (zh) 用于高风速风沙地区的高立式防沙障
CN200996131Y (zh) 钢筋混凝土透风板挡沙栅栏
CN108103968A (zh) 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207891760U (zh) 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
CN108316172A (zh) 适用于戈壁大风区的公路风沙防护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US8596930B2 (en) Degradable erosion control barrier
CN105568875B (zh) 一种叠置式多层防风阻沙综合结构体
CN104674781A (zh) 一种防风固沙系统及方法
CN108316171B (zh) 适用于穿越灌丛沙包的公路风沙防护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5862659A (zh) 一种高频泥石流护岸导流方法
CN207904793U (zh) 适用于戈壁大风区的公路风沙防护体系
CN109235411B (zh) 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
CN207919387U (zh) 适用于起伏地形的道路风沙防治体系
CN207959025U (zh) 适用于穿越灌丛沙包的公路风沙防护体系
CN108316170A (zh) 风沙地区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动物通道以及道路风沙防护体系
CN207891761U (zh) 风沙地区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动物通道以及道路风沙防护体系
CN107604890A (zh) 一种组合型黏土基沙障
CN209163566U (zh) 一种节地型树阵停车场
CN212294401U (zh) 柔性分导系统
CN216663874U (zh) 一种用于沟谷地形的轮胎网雪崩防护系统
KR100603498B1 (ko) 택지에 인접하는 비탈면용 제방의 하천에서 유수 보호구조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engguan District of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Donggang West Road 730000 No. 320

Applicant after: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Address before: Chengguan District of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Donggang West Road 730000 No. 320

Applicant before: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before: Alxa Leagu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maintenance center

Address after: Chengguan District of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Donggang West Road 730000 No. 320

Applicant after: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Alxa Leagu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maintenance center

Address before: Chengguan District of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Donggang West Road 730000 No. 320

Applicant before: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before: ALXA LEAGUE ROAD MANAGEMENT BUREAU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730013 No. 318, Donggang West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Address before: Chengguan District of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Donggang West Road 730000 No. 320

Applicant before: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before: Alxa Leagu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