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50111U -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50111U
CN216650111U CN202122480251.2U CN202122480251U CN216650111U CN 216650111 U CN216650111 U CN 216650111U CN 202122480251 U CN202122480251 U CN 202122480251U CN 216650111 U CN216650111 U CN 216650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part
bending
connection
control assembl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0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x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x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x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x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0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50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50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50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包括PCB控制板以及设置在PCB控制板上的触摸弹针、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触摸弹针设置在PCB控制板上表面,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均设置在PCB控制板下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原理,所有连接均采用弹性接触连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后内部的电池、喇叭以及触摸片也同时与PCB控制板完成了电性连接,生产效率、组装效率都很高。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蓝牙耳机里面的控制组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生产效率、组装效率都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组件,可以快速与其他部件连接,生产效率、组装效率都很高,连接性能更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制组件,包括PCB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的触摸弹针、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所述触摸弹针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表面,所述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均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弹片包括设置在PCB控制板上的基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三边缘上设有接触折弯弹片,所述接触折弯弹片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于第二折弯部的表面朝远离基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四折弯部朝基板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均设有朝内侧延伸的限位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的连接处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上设有连接凸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蓝牙耳机,包括所述的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电池、喇叭以及触摸片,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相互盖合的底壳,所述控制组件、电池、喇叭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与连接弹片连接,所述喇叭与所述连接弹针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触摸片,所述触摸弹针与所述触摸片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制模块,包括PCB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的天线弹片、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所述天线弹片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表面,所述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均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下表面,所述天线弹片与所述连接弹片的结构一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弹片包括设置在PCB控制板上的基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三边缘上设有接触折弯弹片,所述接触折弯弹片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于第二折弯部的表面朝远离基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四折弯部朝基板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均设有朝内侧延伸的限位片,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设有连接凸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蓝牙耳塞,包括控制模块,还包括壳体、电池、喇叭以及天线,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相互盖合的底壳,所述控制组件、电池、喇叭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与连接弹片连接,所述喇叭与所述连接弹针连接,所述天线弹片与所述天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PCB控制板以及设置在PCB控制板上的触摸弹针、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触摸弹针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表面,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均设置在PCB控制板下表面,采用模块化原理,所有连接均采用弹性接触连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后内部的电池、喇叭以及触摸片也同时与PCB控制板完成了电性连接,生产效率、组装效率都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蓝牙耳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蓝牙耳塞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组件包括PCB控制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1上的触摸弹针2、充电铜针3、连接弹片4以及连接弹针5,其中触摸弹针2设置在PCB控制板1上表面,充电铜针3、连接弹片4以及连接弹针5均设置在PCB控制板1下表面,这种结构采用模块化原理,所有连接均采用弹性接触连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后内部的电池7、喇叭8以及触摸片(图中未画出)也同时与PCB控制板1完成了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连接弹片4包括设置在PCB控制板1上的基板41,在基板41的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围板42,在基板41的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围板43,在基板41的第三边缘上设有接触折弯弹片44,其中,接触折弯弹片44包括第一折弯部441、第二折弯部442、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将第一折弯部441与第三边缘固定连接,将第二折弯部442与基板41平行设置,第三折弯部443于第二折弯部442的表面朝远离基板41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第四折弯部444朝基板41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第二折弯部442、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的宽度均小于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之间的距离,这样连接弹片4在工作时,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受到挤压会向下运动,嵌入在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之间,此时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起到限位作用,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两侧不会发生偏移,保证接触效果。较佳地,在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上均设有朝内侧延伸的限位片45,第四折弯部444向下运动时,限位片45对第四折弯部444的前端进行限位,保证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夹角在小范围变化。避免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发生弹性疲劳,保证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弹性形变功能,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的连接处为弧形面46,无论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受到挤压会向下运动多少,弧形面46可以保证接触面保持一样,性能可靠,在弧形面46上设有连接凸块47,对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连接起到加强作用,保证弧形面46接触的稳定性。
佩戴蓝牙耳机时,通常人们喜欢用右手进行触摸控制音量、歌曲切换等,所以实施例一中的控制组件适用于右耳佩戴的耳机中,所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蓝牙耳机包括上述的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6、电池7、喇叭8以及触摸片,壳体6包括外壳61以及与外壳61相互盖合的底壳62,控制组件、电池7、喇叭8均设置在壳体6内,电池7与连接弹片4连接,喇叭8与所述连接弹针5连接,外壳61内设有触摸片(图中未画出),触摸弹针2与触摸片连接,右耳佩戴的耳机中带有触摸片,实现触摸控制音量、歌曲切换等功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包括PCB控制板1以及设置在PCB控制板1上的天线弹片10、充电铜针3、连接弹片4以及连接弹针5,天线弹片10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1上表面,充电铜针3、连接弹片4以及连接弹针5均设置在PCB控制板1下表面,天线弹片10与所述连接弹片4的结构一样。这种结构同样采用模块化原理,所有连接均采用弹性接触连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后内部的电池7、喇叭8以及天线20也同时与PCB控制板1完成了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连接弹片4包括设置在PCB控制板1上的基板41,在基板41的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围板42,在基板41的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围板43,在基板41的第三边缘上设有接触折弯弹片44,其中,接触折弯弹片44包括第一折弯部441、第二折弯部442、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将第一折弯部441与第三边缘固定连接,将第二折弯部442与基板41平行设置,第三折弯部443于第二折弯部442的表面朝远离基板41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第四折弯部444朝基板41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第二折弯部442、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的宽度均小于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之间的距离,这样连接弹片4在工作时,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受到挤压会向下运动,嵌入在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之间,此时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起到限位作用,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两侧不会发生偏移,保证接触效果。较佳地,在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上均设有朝内侧延伸的限位片45,第四折弯部444向下运动时,限位片45对第四折弯部444的前端进行限位,保证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夹角在小范围变化。避免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发生弹性疲劳,保证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弹性形变功能,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折弯部443和第四折弯部444的连接处为弧形面46,无论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受到挤压会向下运动多少,弧形面46可以保证接触面保持一样,性能可靠,在弧形面46上设有连接凸块47,对第三折弯部443以及第四折弯部444之间的连接起到加强作用,保证弧形面46接触的稳定性。
佩戴蓝牙耳机时,由于行为习惯,通常人们喜欢用右手进行触摸控制音量、歌曲切换等,左手一般不会有操作动作,所以实施例一中的控制组件适用于右耳佩戴的耳机中,实施例二中的控制模块适用于左耳佩戴的耳机中。所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蓝牙耳塞包括控制模块,还包括壳体6、电池7、喇叭8以及天线20,壳体6包括外壳61以及与外壳61相互盖合的底壳62,控制组件、电池7、喇叭8均设置在壳体6内,电池7与连接弹片4连接,喇叭8与连接弹针5连接,天线弹片10与天线20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原理,所有连接均采用弹性接触连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后内部的电池、喇叭以及触摸片也同时与PCB控制板完成了电性连接,生产效率、组装效率都很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的触摸弹针、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所述触摸弹针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表面,所述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均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包括设置在PCB控制板上的基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三边缘上设有接触折弯弹片,所述接触折弯弹片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于第二折弯部的表面朝远离基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四折弯部朝基板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均设有朝内侧延伸的限位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的连接处为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上设有连接凸块。
6.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电池、喇叭以及触摸片,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相互盖合的底壳,所述控制组件、电池、喇叭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与连接弹片连接,所述喇叭与所述连接弹针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触摸片,所述触摸弹针与所述触摸片连接。
7.一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的天线弹片、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所述天线弹片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上表面,所述充电铜针、连接弹片以及连接弹针均设置在所述PCB控制板下表面,所述天线弹片与所述连接弹片的结构一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包括设置在PCB控制板上的基板,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上设有第二围板,所述基板的第三边缘上设有接触折弯弹片,所述接触折弯弹片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于第二折弯部的表面朝远离基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四折弯部朝基板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四折弯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均设有朝内侧延伸的限位片,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设有连接凸块。
10.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电池、喇叭以及天线,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相互盖合的底壳,所述控制组件、电池、喇叭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与连接弹片连接,所述喇叭与所述连接弹针连接,所述天线弹片与所述天线连接。
CN202122480251.2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Active CN216650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0251.2U CN21665011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0251.2U CN21665011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50111U true CN21665011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0251.2U Active CN21665011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50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7278B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800830B (zh)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CN206628578U (zh) 一种天线弹片及移动终端
CN210168222U (zh) 扬声器箱
CN206259517U (zh) 天线弹片的安装结构和移动终端
CN216650111U (zh) 一种控制组件以及蓝牙耳机
CN204906692U (zh) 扬声器模组
CN111263279B (zh) 电子设备
CN210272654U (zh) 一种天线结构和耳机
US20090017701A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217160122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783872U (zh) 一种连接器与主板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5338739A (zh) 一种pcb模块安装结构
CN109785743A (zh) 终端设备的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4464532U (zh) 内置型天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7427248U (zh) 受话器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10840214U (zh) 电路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753752U (zh) 一种手机前置镜头安装快速切换配件
CN212485567U (zh) 一种五金冲压弹片
CN2364582Y (zh) 电子卡装置
CN220138710U (zh) 一种弹片及电子设备
CN211150852U (zh) 电池连接器、电池组件以及终端
CN216213768U (zh) 电池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15070524U (zh) 一种弹片连接器
CN204104125U (zh) 新型卡扣式车用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