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4171U -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4171U
CN216644171U CN202121836500.0U CN202121836500U CN216644171U CN 216644171 U CN216644171 U CN 216644171U CN 202121836500 U CN202121836500 U CN 202121836500U CN 216644171 U CN216644171 U CN 216644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connecting pipe
heat storag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65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颖山
周连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365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4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4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4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包括壳体、加热棒、蓄热箱、进水管、第一排水管和内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壳体的后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蓄热箱,所述蓄热箱之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蓄热箱内部设置的内胆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左右两端顶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部与进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壳体的前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蓄热箱上的通孔与内胆的内部连通,该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不仅加热效率高,而且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可以对内胆进行保温。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背景技术
电锅炉也称电加热锅炉,顾名思义,它是以电力为能源并将其转化成为热能,从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的锅炉设备;
现有的电锅炉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电锅炉作为一个常见设备,对于节能减排问题尤为重视,传统的电锅炉加热速度较慢,在较冷的环境下,电锅炉内部的水降温较快,从而大大增加了对电能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加热棒、蓄热箱、进水管、第一排水管和内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壳体的后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蓄热箱,所述蓄热箱之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蓄热箱内部设置的内胆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左右两端顶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部与进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壳体的前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蓄热箱上的通孔与内胆的内部连通,所述内胆的内侧底部分别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内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蓄热单元;通过蓄热箱的设置,不仅可以对内胆进行固定,而且可以对内胆进行保温隔热,通过加热棒的设置,可以对内胆内部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可以将外部液体输送至第二连接管内,第二连接管再将水分别输送至内胆的内部,当水完全没过加热棒时,电磁阀则将第二连接管内部的阀体进行关闭,防止液体从内胆的顶部溢出,通过壳体的设置,可以对蓄热箱进行保护,通过顶盖的设置,使该设备的外部更加美观;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在壳体右侧表面的顶部一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加热棒与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单元包含排气孔、排气管、第一连接管、导气管和排热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设置在蓄热箱之间顶部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分别与蓄热箱内部一侧设置的导气管连通,所述导气管的底端设置有排热管,所述排热管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排热管的顶部分别等距离阵列开设有排热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蓄热箱内侧顶部设置的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中部分别与内胆顶部设置的排气孔连通。当其中一个内胆内部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产生的蒸汽会从排气孔处排至排气管的内部,排气管再通过第一连接管将蒸汽输送至另外一个蓄热箱内的导气管中,导气管再将蒸汽输送至排热管中,通过排热管顶部阵列的排热孔将蒸汽排出,使蒸汽对另外一个蓄热箱的内部以及内胆内部的水进行预加热,不仅可以提高加热棒的加热效率,而且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可以对内胆进行保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矩形结构,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壳体的底部。通过支撑架的设置,可以对该设备进行平稳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前侧表面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内胆内部液体的加热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排水斜面和第二排水管,所述排水斜面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底部,所述排水斜面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水管。通过排水斜面与第二排水管的设置,可以有效引导壳体底部的水滴从第二排水管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棒的设置,可以对内胆内部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当其中一个内胆内部的水需要加热时,将另外一个内胆内部蓄入凉水,当其中一个内胆内部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产生的蒸汽会从排气孔处排至排气管的内部,排气管再通过第一连接管将蒸汽输送至另外一个蓄热箱内的导气管中,导气管再将蒸汽输送至排热管中,通过排热管顶部阵列的排热孔将蒸汽排出,使蒸汽对另外一个蓄热箱的内部以及内胆内部的水进行预加热,通过逐个加热内胆内部的水,不仅可以提高加热棒的加热效率,而且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可以对内胆进行保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顶盖、3单片机、4加热棒、5蓄热单元、51排气孔、52排气管、53第一连接管、54导气管、55排热管、6蓄热箱、7第二连接管、8进水管、9电磁阀、10第一排水管、11排水斜面、12支撑架、13温度传感器、14第二排水管、15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1、加热棒4、蓄热箱6、进水管8、第一排水管10和内胆15;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壳体1的后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8,壳体1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蓄热箱6,蓄热箱6之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蓄热箱6内部设置的内胆15相连通,第二连接管7的左右两端顶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9,第二连接管7的中部与进水管8的一端连通,壳体1的前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0,第一排水管10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蓄热箱6上的通孔与内胆15的内部连通,内胆15的内侧底部分别设置有加热棒4,内胆1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蓄热单元5;首先通过进水管8将水输送至第二连接管7中,然后第二连接管7再将水分别输送至内胆15的内部,当水完全没过加热棒4时,电磁阀9则将第二连接管7内部的阀体进行关闭,然后加热棒4则对内胆15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通过第一排水管10的设置,可以将内胆15加热后的水从第一排水管10处排出,通过蓄热箱6的设置,不仅可以对内胆15进行固定,而且可以对内胆15进行保温隔热;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3,单片机3设置在壳体1右侧表面的顶部一端,单片机3的输出端电连接加热棒4与电磁阀9的输入端,单片机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蓄热单元5包含排气孔51、排气管52、第一连接管53、导气管54和排热管55,第一连接管53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管53分别设置在蓄热箱6之间顶部的前后两端,第一连接管53的一端分别与蓄热箱6内部一侧设置的导气管54连通,导气管54的底端设置有排热管55,排热管55为“工”字形结构,排热管55的顶部分别等距离阵列开设有排热孔,第一连接管53的另一端分别与蓄热箱6内侧顶部设置的排气管52连通,排气管52的中部分别与内胆15顶部设置的排气孔51连通。当其中一个内胆15内部的水需要加热时,将另外一个内胆15内部蓄入凉水,当其中一个内胆15内部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产生的蒸汽会从排气孔51处排至排气管52的内部,排气管52再通过第一连接管53将蒸汽输送至另外一个蓄热箱6内的导气管54中,导气管54再将蒸汽输送至排热管55中,通过排热管55顶部阵列的排热孔将蒸汽排出,使蒸汽对另外一个蓄热箱6的内部以及内胆15内部的水进行预加热,通过逐个加热内胆15内部的水,从而达到对内胆15进行蓄热保温的目的。
还包括支撑架12,支撑架12为矩形结构,支撑架1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通过支撑架12的设置,可以对该设备进行平稳支撑,通过支撑架12底部支腿之间设置的加强筋,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架12的结构稳定性。
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壳体1前侧表面顶部,温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3的输入端。通过温度传感器13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内胆15内部液体的加热温度,同时当内胆15内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13则向单片机3发送信号,使单片机3将加热棒4进行关闭。
还包括排水斜面11和第二排水管14,排水斜面11设置在壳体1的内侧底部,排水斜面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4。当蓄热箱6顶部蒸汽凝结滴落的水滴汇聚至壳体1的底部,通过排水斜面11的设置,可以对汇聚的水滴进行引导,使水滴通过第二排水管14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进水管8将水输送至第二连接管7中,然后第二连接管7再将水分别输送至内胆15的内部,当水完全没过加热棒4时,电磁阀9则将第二连接管7内部的阀体进行关闭,然后加热棒4则对内胆15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当其中一个内胆15内部的水需要加热时,将另外一个内胆15内部蓄入凉水,当其中一个内胆15内部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产生的蒸汽会从排气孔51处排至排气管52的内部,排气管52再通过第一连接管53将蒸汽输送至另外一个蓄热箱6内的导气管54中,导气管54再将蒸汽输送至排热管55中,通过排热管55顶部阵列的排热孔将蒸汽排出,使蒸汽对另外一个蓄热箱6的内部以及内胆15内部的水进行预加热,通过逐个加热内胆15内部的水,从而达到对内胆15进行蓄热保温的目的,通过第一排水管10的设置,可以将内胆15加热后的水从第一排水管10处排出,通过蓄热箱6的设置,不仅可以对内胆15进行固定,而且可以对内胆15进行保温隔热,当蓄热箱6顶部蒸汽凝结滴落的水滴汇聚至壳体1的底部,通过排水斜面11的设置,可以对汇聚的水滴进行引导,使水滴通过第二排水管14向外排出,通过温度传感器13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内胆15内部液体的加热温度,同时当内胆15内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13则向单片机3发送信号,使单片机3将加热棒4进行关闭,通过支撑架12的设置,可以对该设备进行平稳支撑,通过支撑架12底部支腿之间设置的加强筋,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架12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单片机3的具体型号为西门子S7-200,建议加热棒4选用江苏雄义环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出品的不锈钢加热棒,建议电磁阀9选用余姚市舜通电磁阀有限公司出品的直拉膜片式进水DC24V电磁阀,建议温度传感器13选用上海正千旺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温度传感器,单片机3控制加热棒4、电磁阀9和温度传感器1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5)

1.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加热棒(4)、蓄热箱(6)、进水管(8)、第一排水管(10)和内胆(15);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壳体(1)的后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壳体(1)的内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蓄热箱(6),所述蓄热箱(6)之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蓄热箱(6)内部设置的内胆(15)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左右两端顶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9),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中部与进水管(8)的一端连通,所述壳体(1)的前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0),所述第一排水管(10)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蓄热箱(6)上的通孔与内胆(15)的内部连通,所述内胆(15)的内侧底部分别设置有加热棒(4),所述内胆(1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蓄热单元(5);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3),所述单片机(3)设置在壳体(1)右侧表面的顶部一端,所述单片机(3)的输出端电连接加热棒(4)与电磁阀(9)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单元(5)包含排气孔(51)、排气管(52)、第一连接管(53)、导气管(54)和排热管(55),所述第一连接管(53)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53)分别设置在蓄热箱(6)之间顶部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管(53)的一端分别与蓄热箱(6)内部一侧设置的导气管(54)连通,所述导气管(54)的底端设置有排热管(55),所述排热管(55)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排热管(55)的顶部分别等距离阵列开设有排热孔,所述第一连接管(53)的另一端分别与蓄热箱(6)内侧顶部设置的排气管(52)连通,所述排气管(52)的中部分别与内胆(15)顶部设置的排气孔(5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为矩形结构,所述支撑架(1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3),所述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壳体(1)前侧表面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3)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斜面(11)和第二排水管(14),所述排水斜面(11)设置在壳体(1)的内侧底部,所述排水斜面(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4)。
CN202121836500.0U 2021-08-08 2021-08-08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Active CN216644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6500.0U CN216644171U (zh) 2021-08-08 2021-08-08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6500.0U CN216644171U (zh) 2021-08-08 2021-08-08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4171U true CN21664417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6500.0U Active CN216644171U (zh) 2021-08-08 2021-08-08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4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3279U (zh) 一种液体恒温发酵罐的调温装置
CN109512005B (zh) 多功能黄花菜杀青及微波辅助真空低温快速干燥一体机
CN207112996U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热泵采暖系统
CN216644171U (zh) 一种节能的蓄热式电锅炉
CN206071788U (zh) 一种冷却塔回水发电装置
CN207622479U (zh) 外置太阳能灶的循环换热干燥机
CN208026114U (zh) 一种废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06618280U (zh) 一种退火窑余热蒸汽发电装置
CN205623058U (zh) 一种ups不间断电源散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8485907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耐磨铝型材的节能时效炉
CN203756246U (zh) 用于间接空冷机组的新型辅机冷却水系统
CN202501655U (zh) 一种高效热管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7741531U (zh) 一种用于生产钢卷的循环烘箱
CN206755647U (zh) 一种吸收式换热器
CN201992950U (zh) 一种具有节能环保效果的笋加工烘干设备
CN210198104U (zh) 一种真空炉热循环水重新利用装置
CN219283985U (zh) 一种篦冷机废气热能转换装置
CN205481103U (zh) 间接冷却塔暖风热利用系统
CN214094421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用回收利用装置
CN210215377U (zh) 一种带保温和冷却机构的种子罐
CN212916407U (zh) 一种用于消失模的烘干房
CN212227091U (zh) 一种高温废气处理装置
CN218763496U (zh) 一种锅炉厂房热量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6114738U (zh) 一种mvr蒸发工艺中的太阳能集热器
CN2068203U (zh) 燃烧式多功能节能蒸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