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3945U -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3945U
CN216643945U CN202220106545.0U CN202220106545U CN216643945U CN 216643945 U CN216643945 U CN 216643945U CN 202220106545 U CN202220106545 U CN 202220106545U CN 216643945 U CN216643945 U CN 216643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adjusting
limiting
position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65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岩
梁郁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k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k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k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k Co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65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3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3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3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件、调节件和限位组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调节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开设有调节槽和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以所述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作为圆心呈弧形分布,所述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槽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第一定位件,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槽,所述限位件上设有卡扣、且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卡入或脱离所述第一定位孔,可使所述卡扣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方便调整角度,无需采用其他工具,且操作简单;特别是应用在灯具上时,照射角度的调整非常方便,操作便捷、快速。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灯具可发射出不同程度的光线以达到照明或装饰的目的;灯具不管是用于夜间照明或者白天装饰,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延伸出了不同种类的灯具,如黑板灯、装饰灯、舞台灯等。现有的灯具,在安装固定后,其照射角度一般不可调整;而有些可以调整角度的灯具,通常是需要将灯具从安装位置拆下,然后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后再将灯具固定在安装位置上;这样的结构,不但不方便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而且调整时需要使用工具,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角度调节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且调整时操作麻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件、调节件和限位组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调节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开设有调节槽和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以所述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作为圆心呈弧形分布,所述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槽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第一定位件,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槽,所述限位件上设有卡扣、且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卡入或脱离所述第一定位孔,可使所述卡扣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方便调整角度,无需采用其他工具,且操作简单。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件卡入所述第二定位孔时,所述卡扣脱离所述卡槽。开设第二定位孔,可使卡扣脱离卡槽、调整照射角度时,第一定位件可对限位件进行定位、限位,避免限位件随意滑动,造成调整角度不顺畅、影响操作。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二定位件,所述限位件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卡设在所述第三定位孔内时,所述卡扣卡设在所述卡槽内。设置第二限位件可与第一限位件配合,同时对限位件进行定位和限位,提高限位件的稳固性,避免在无人为操作时,限位件产生滑动,造成卡扣自行脱离卡槽、固定件和调节件的角度在不需要调节时发生自行调节,影响照射角度。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上还开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卡入所述第四定位孔时,所述卡扣脱离所述卡槽。开设第四定位孔,可使卡扣脱离卡槽、调整照射角度时,第二定位件可对限位件进行定位、限位,避免限位件随意滑动,造成调整角度不顺畅、影响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定位孔相互连通以形成贯穿所述限位件的贯穿孔。如此设置,可完全保证第一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的同轴度,使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对限位件的定位、限位配合度更高,且限位件的加工也更加简单。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为波珠螺丝。用波珠螺丝作为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结构简单,零件标准化,制造成本更低,且方便安装。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条,所述固定件沿所述限位件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条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置第一限位条和第一限位槽,可对限位件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引导,避免限位件发生晃动、偏移,以此保证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方便限位件与固定件定位、装配。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条,所述固定件沿所述限位件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置第二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槽,可对限位件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引导,避免限位件发生晃动、偏移,以此保证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方便限位件与固定件定位、装配。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五定位孔,所述第五定位孔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第三定位件,当所述卡扣卡设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三定位件卡设在所述第五定位孔内。设置第五定位孔和第三定位件,不仅可用于调节件和固定件之间的定位,而且还能直观地反应出调整的角度是否到位,方便使用者使用,且调整精度更高,调整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调节件嵌设在所述固定件上以将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且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所述调节件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一连接件,可将调节件和固定件连接在一起,且方便的装卸,转动中心固定、不会产生偏差。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调节件开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以所述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为圆心,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弧形槽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套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连接头位于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调节件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设置第二连接件可提高调节件和固定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调节件弯曲;而在调节件上开设弧形槽,可保证调节件正常转动,确保角度调节效果;而且还能避免连接头与调节件相互摩擦、影响调节件转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调节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调节槽和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调节件和固定件结构的设计,可方便将角度调节组件应用到灯具中。
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调节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固定件和调节件可转动连接,且在调节件上开设卡槽,通过设置限位组件使得在推动或回拉限位件时,限位件上的卡扣会脱离或卡入卡槽,脱离后可调整角度,卡入后可固定角度;因此方便调整角度,无需采用其他工具,且操作简单;特别是应用在灯具上时,照射角度的调整非常方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调整照射角度,且操作便捷、快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组件的剖面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调节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固定件、11-通孔、12-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4-第一连接臂、15-第二连接臂、16-第二安装孔、2-调节件、21-调节槽、22-卡槽、23-第五定位孔、24-弧形槽、25-安装板、26-调节板、27-第一安装孔、3-限位组件、31-限位件、311-卡扣、312-第一定位孔、313-第二定位孔、314-第三定位孔、315-第四定位孔、316-第一限位条、317-第二限位条、32-第一定位件、33-第二定位件、4-第三定位件、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一垫片、71-连接头、72-连接端、8-第二垫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14所示,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件1、调节件2和限位组件3,所述固定件1与所述调节件2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2开设有调节槽21和多个卡槽22,多个所述卡槽22以所述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作为圆心呈弧形分布,所述固定件1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槽21相对应的通孔11;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限位件31和第一定位件32,所述限位件31贯穿所述通孔11和所述调节槽21,所述限位件31上设有卡扣311、且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12,所述第一定位件32安装在所述固定件1上;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32卡入或脱离所述第一定位孔312,可使所述卡扣311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22。
请参阅图1至图4、图9和图10。角度调节组件主要用于黑板灯、舞台灯、射灯等灯具,通过调节固定件1或调节件2的角度来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灯具的照射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至预设位置,以保证灯具的光线能照射到指定位置。固定件1和调节件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两者其中的一个与安装面连接,另一个与灯具连接,固定件1和调节件2相对转动,即可实现灯具相对安装面调整照射角度;此处的安装面指天花板、墙壁、装饰板、灯具支架等。在调节件2上开设有调节槽21和多个卡槽22,调节槽21为弧状的通槽,多个卡槽22均与调节槽21相互连通;在垂直于卡槽22所在的调节件2的端面的投影面上,多个卡槽22以调节件2或固定件1的转动中心为圆心呈弧形分布;固定件1上开设有与调节槽21相对应的通孔11,当固定件1和调节件2装配后,通孔11与调节槽21相互连通。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1至图13,限位组件3包括限位件31和第一定位件32,限位件31的主体为柱状结构,其可活动地插设在通孔11内,限位件31靠近其端部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卡扣311,且限位件31在其侧壁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第一定位孔312,卡扣311用于卡设在卡槽22内,以限制固定件1和调节件2相对转动;第一定位件32用于对限位件31进行定位和限位,第一定位件32具体安装在固定件1上、且与限位件31相互垂直,第一定位件32可卡入或脱离第一定位孔312。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定位件32卡入第一定位孔312内,使限位件31在通孔11内不会随意滑动,此时卡扣311嵌入在卡槽22内,且卡扣311抵于固定件1靠近调节件2的一端的端面上,由于卡扣311卡设在卡槽22内,使得固定件1和调节件2无法相对转动,此时灯具的照射角度时固定的。当需要调整照射角度时,将限位件31从远离卡扣311的一侧向靠近卡扣311的一侧推动,此时第一定位件32从第一定位孔312中脱离(即第一定位件32不再卡在第一定位孔312中),卡扣311同样脱离卡槽22,因此卡槽22不再卡紧卡扣311,调节件2和固定件1可相对转动;当调节夹或固定件1转动至需要角度时,卡扣311与另一卡槽22对应,此时,往相反的方向(即卡扣311卡入卡槽22的方向)拉动限位件31,使限位件31上的卡扣311卡入对应的卡槽22内,此时第一定位件32重新卡入第一定位孔312内,调节件2和固定件1不可相对转动,灯具的照射角度被固定,且照射角度相较于之前并不相同,因此实现了灯具的照射角度的调节。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调节件2上开设有多个卡槽22,卡槽22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定,相邻两个卡槽22之间的间距也不作限定,但数量和间距可依据该装置可调节的角度范围相应设置。比如,该角度调节组件所能调节的角度范围是60度,单位调整的角度为5度(即相邻两个卡槽22之间的角度为5度),此时,卡槽22的数量则为12;所能调节的角度范围是60度时,若单位调整的角度设置为10度,则卡槽22的数量为6。若单位调整的角度为5度,此时所能调节的角度的范围是90度,则卡槽22的数量为18。所以,卡槽22的数量、卡槽22之前的角度以及所能调整的角度范围三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另外,相邻两个卡槽22之间的角度并不一定相等,即单位调整的角度并不一定为共同数值;比如,多条卡槽2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2、第三卡槽22和第四卡槽22,第一卡槽22和第二卡槽22之间角度为5度,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2之间角度为10度,第三卡槽22与第四卡槽22之间的角度为15度;因此,卡槽22之间的角度以及角度的设定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置。
现有的一些可以调整角度的灯具,调整角度时通常需要将灯具从安装位置拆下,然后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后再将灯具固定在安装位置上;这样的结构,不方便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而且调整时需要使用工具,操作麻烦。而本技术方案,固定件1和调节件2可转动连接,且在调节件2上开设卡槽22,通过设置限位组件3使得在推动或回拉限位件31时,限位件31上的卡扣311会脱离或卡入卡槽22,脱离后可调整角度,卡入后可固定角度;因此方便调整角度,无需采用其他工具,且操作简单;特别是应用在灯具上时,照射角度的调整非常方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调整照射角度,且操作便捷、快速。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限位件31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孔313,所述第一定位件32卡入所述第二定位孔313时,所述卡扣311脱离所述卡槽22。
限位件31在其侧壁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定位孔313,第二定位孔313位于第一定位孔312远离卡扣311的一侧,第二定位孔313的尺寸与第一定位孔312相同,且第一定位孔312和第二定位孔313的圆心均位于限位件31的同一轴线上,第一定位孔312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孔313的圆心的距离大于卡槽22的深度。当第一定位件32卡设在第一定位孔312时,卡扣311卡设在卡槽22内;推动限位件31,使卡扣311脱离卡槽22,此时第一定位件32卡设在第二定位孔313内;调节完照射角度后,回拉限位件31,第一定位件32便脱离第二定位孔313并卡入第一定位孔312内。开设第二定位孔313,可使卡扣311脱离卡槽22、调整照射角度时,第一定位件32可对限位件31进行定位、限位,避免限位件31随意滑动,造成调整角度不顺畅、影响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2所示,所述限位组件3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件1上的第二定位件33,所述限位件31开设有第三定位孔314,所述第二定位件33卡设在所述第三定位孔314内时,所述卡扣311卡设在所述卡槽22内。
限位件31在其侧壁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定位孔314,第三定位孔314与第一定位孔312对称设置,且两者的圆心位于限位件31的同一直径上。第二定位件33安装在固定件1上,且第二定位件33和第一定位件32对称设置在限位件31的两侧,第二定位件33与限位件31相互垂直,且第二定位件33可卡入或脱离第三定位孔314。第二定位件33的结构、尺寸与第一定位件32相同,第三定位孔314的尺寸与第一定位孔312的尺寸相同。当卡扣311卡设在卡槽22内时,第一定位件32卡设在第一定位孔312内,第二定位件33卡设在第三定位孔314内;当卡扣311脱离卡槽22时,第一定位件32脱离第一定位孔312,第二定位件33脱离第三定位孔314;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3属于同步变化。设置第二限位件31可与第一限位件31配合,同时对限位件31进行定位和限位,提高限位件31的稳固性,避免在无人为操作时,限位件31产生滑动,造成卡扣311自行脱离卡槽22、固定件1和调节件2的角度在不需要调节时发生自行调节,影响照射角度。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限位件31上还开设有第四定位孔315,所述第二定位件33卡入所述第四定位孔315时,所述卡扣311脱离所述卡槽22。
限位件31在其侧壁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四定位孔315,第四定位孔315位于第三定位孔314远离卡扣311的一侧;第四定位孔315与第二定位孔313对称设置,且两者的圆心位于限位件31的同一直径上;第四定位孔315的尺寸与第三定位孔314相同,且第三定位孔314和第四定位孔315的圆心均位于限位件31的同一轴线上,第三定位孔314的圆心与第四定位孔315的圆心的距离大于卡槽22的深度。当第二定位件33卡设在第三定位孔314时,卡扣311卡设在卡槽22内;推动限位件31,使卡扣311脱离卡槽22,此时第二定位件33卡设在第四定位孔315内;调节完照射角度后,回拉限位件31,第二定位件33便脱离第四定位孔315并卡入第三定位孔314内。开设第四定位孔315,可使卡扣311脱离卡槽22、调整照射角度时,第二定位件33可对限位件31进行定位、限位,避免限位件31随意滑动,造成调整角度不顺畅、影响操作。
更优地,第二定位孔313和第四定位孔315相互连通以形成贯穿限位件31的贯穿孔;即第二定位孔313和第四定位孔315组成贯穿限位件31的贯穿孔,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定位孔313和第四定位孔315为同一个贯穿限位件31的贯穿孔。如此设置,可完全保证第二定位孔313和第四定位孔315的同轴度,使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3对限位件31的定位、限位配合度更高,且限位件31的加工也更加简单。因此,第二定位孔313和第四定位孔315可以上互不连通、单独的孔位,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孔位。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孔312和所述第三定位孔314相互连通以形成贯穿所述限位件31的贯穿孔。
第一定位孔312和第三定位孔314组合成贯穿限位件31的贯穿孔,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定位孔312和第三定位孔314为同一个贯穿限位件31的贯穿孔。如此设置,可完全保证第一定位件32和第四定位件的同轴度,使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3对限位件31的定位、限位配合度更高,且限位件31的加工也更加简单。因此,第一定位孔312和第三定位孔314可以上互不连通、单独的孔位,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孔位。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件32和所述第二定位件33均为波珠螺丝。
波珠螺丝一般由外壳、弹簧和钢珠组成,在自然状态下,弹簧自然伸直并抵住钢珠,使钢珠突出外壳;当钢珠受到外力的挤压时,钢珠挤压弹簧,使弹簧收缩,钢珠向外壳内部收回。具体可在外壳的外壁设置外螺纹,在固定件1上开设螺纹孔,将外壳拧入螺纹孔内即可将波珠螺丝安装在固定件1上。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3均为波珠螺丝,当第一定位件32正对第一定位孔312、第二定位件33正对第三定位孔314时,由于孔位的存在,使弹簧可将钢珠向外推出,此时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3的两个钢珠分别卡入第一定位孔312和第担定位内,进而对限位件31进行定位和限位;当推动限位件31时,限位件31挤压钢珠,使钢珠往外壳所在一些移动并脱离第一定位孔312或第三定位孔314,钢珠挤压弹簧,弹簧蓄力,此时限位杆可在通孔11内滑动。用波珠螺丝作为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3,结构简单,零件标准化,制造成本更低,且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限位件31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条316,所述固定件1沿所述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条316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2内。
限位件31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限位条316,且第一限位条316的长度方向与限位件31的长度方向一致;更优地,第一限位条316的长度与限位件31的长度相同;固定件1沿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第一限位槽12具体开设在通孔11的侧壁上、且与通孔11相互连通,第一限位槽12的长度方向为通孔11的轴线方向相同、与第一限位条316的长度方向相同、与限位件31的活动方向相同;第一定位孔312和第二定位孔313具体开设在第一限位条316上。第一限位条316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2内,限位件31与第一限位条316一同移动,限位件31在通孔11内沿通孔11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条316在第一限位槽12内沿同方向移动。设置第一限位条316和第一限位槽12,可对限位件31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引导,避免限位件31发生晃动、偏移,以此保证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方便限位件31与固定件1定位、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限位件31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条317,所述固定件1沿所述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所述第二限位条317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3内。
限位件31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限位条317,且第二限位条317的长度方向与限位件31的长度方向一致;更优地,第二限位条317的长度与限位件31的长度相同;第二限位条317和第一限位条316对称设置;固定件1沿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3具体开设在通孔11的侧壁上、且与通孔11相互连通,第二限位槽13的长度方向为通孔11的轴线方向相同、与第二限位条317的长度方向相同、与限位件31的活动方向相同;第三定位孔314和第四定位孔315具体开设在第二限位条317上。第二限位条317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3内,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条317一同移动,限位件31在通孔11内沿通孔11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条317在第二限位槽13内沿同方向移动。设置第二限位条317和第二限位槽13,可对限位件31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引导,避免限位件31发生晃动、偏移,以此保证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方便限位件31与固定件1定位、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调节件2上开设有多个第五定位孔23,所述第五定位孔23与所述卡槽22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1上设有第三定位件4,当所述卡扣311卡设在所述卡槽22内时,所述第三定位件4卡设在所述第五定位孔23内。
第五定位孔23位于卡槽22远离调节槽21的一侧,第五定位孔23与卡槽22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在垂直于第五定位孔23所在的调节件2的端面的投影面上,多个第五定位孔23以调节件2/固定件1的转动中心为圆心呈弧形分布。固定件1上设有第三定位件4,第三定位件4朝向调节件2所在的一侧、且突出固定件1,当卡扣311卡设在卡槽22内时,第三定位件4卡设在第五定位孔23内。第三定位件4具体可采用波珠螺丝,在固定件1上开设螺纹孔,然后将波珠螺丝的螺纹外壳拧入螺纹孔内,使波珠螺丝的钢珠突出固定件1靠近调节件2的端面;当需要调整角度时,推动限位件31,卡扣311脱落卡槽22,沿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转动调节件2,调节件2的端面挤压钢珠,使钢珠往螺纹壳体内移动、并挤压螺纹壳体内部的弹簧;当调整到一定程度时,钢珠正对第五定位孔23,此时调节件2的端面不再挤压钢珠,钢珠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调节件2所在一侧移动,以卡设在第五定位孔23内,此时,卡扣311正对卡槽22,回拉限位件31,卡扣311卡设在卡槽22内,在调节过程中,起到调节定位的作用,以此完成角度的精准调节;当角度调节完毕后,需要回拉限位件31,此时由于钢珠卡设在第五定位孔23内,因此无需观察卡扣311和卡槽22是否处于正对状态。在转动调节件2时,卡扣311脱离了卡槽22,因此较难确定指定的卡槽22是否移动至与卡扣311对应的位置上,而设有第三定位件4和第五定位孔23,在转动调节件2的时候,当第三定位件4卡设在第五定位孔23内时,则可以让使用者直接感受到第三定位件4卡在第五定位孔23内所带来的卡感或限位感,因此可直接感知角度调节已到位,此时只要回拉限位件31即可。因此,设置第五定位孔23和第三定位件4,不仅可用于调节件2和固定件1之间的定位,而且还能直观地反应出调整的角度是否到位,方便使用者使用,且调整精度更高,调整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件5穿过所述调节件2嵌设在所述固定件1上以将所述调节件2与所述固定件1连接,且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为所述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
第一连接件5用于连接调节件2和固定件1,且第一连接将两者连接后,第一连接件5即为调节件2/固定件1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件5具体可为螺丝。设置第一连接件5,可将调节件2和固定件1连接在一起,且方便的装卸,转动中心固定、不会产生偏差。更优地,在第一连接件5上还套设有第二垫片8,且第二垫片8位于第一连接件5的连接头71和调节件2之间;第二垫片8具体可为橡胶圈;设置第二垫片8可增加第一连接件5与调节件2的摩擦力,第一连接件5不易松动,使第一连接件5、调节件2和固定件1装配更加稳固,转动中心不易偏转。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所述调节件2开设有弧形槽24,且所述弧形槽24以所述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为圆心,所述第二连接件6穿过所述弧形槽24固定在所述固定件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6上套设有第一垫片7,所述第一垫片7的连接头71位于所述调节件2远离所述固定件1的一侧,所述连接头71与所述调节件2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调节件2上开设有弧形槽24,弧形槽24位于调节槽21与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之间,弧形槽24与调节槽21均以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第二连接件6具体可为螺丝,第一垫片7由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的连接端72和连接头71组成,连接端72和连接头71均为圆形,连接端72的直径小于弧形槽24的宽度,连接头71的直径大于弧形槽24的宽度,其中连接端72嵌设在弧形槽24内,连接头71位于调节件2远离固定件1的一侧。调节件2与固定件1主要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固定,而第一连接件5一般固定在两者的一端,远离第一连接件5的一端为活动端,以方便调整角度;如果调节件2和固定件1的尺寸较大时,单单通过第一连接件5将两者连接起来,则容易造成连接不牢固;特别是固定件1和调节件2都与其他零部件(如灯具、安装架等)连接在一起后,调节件2和固定件1均需要承受其他零部件的部分重力,因此调节件2/固定件1容易弯曲变形。而在调节件2上开设弧形槽24,并将第二连接件6固定在固定件1上,利用第二连接件6辅助调节件2和固定件1紧贴;更重要的是连接头71和第二连接件6可以在调节件2向远离固定件1的一侧有弯曲趋势时时抵住调节件2,避免调节件2弯曲,造成卡扣311无法卡设在卡槽22内、使得角度调节功能失效;而开设弧形槽24,可以保证在增加第二连接件6后,调节件2也能相对固定件1绕转动中心转动,不会影响角度调节功能。因此,设置第二连接件6可提高调节件2和固定件1结构的稳定性,避免调节件2弯曲;而在调节件2上开设弧形槽24,可保证调节件2正常转动,确保角度调节效果。
由于调节件2在调整角度时会绕其转动中心转动,而第二连接件6与固定件1连接,因此调节件2与第二连接件6会产生相对运动;如果连接头71紧贴调节件2的端面,在调节件2转动时两者会相互摩擦,会影响调节件2的转动。而将连接头71设计为与调节件2的端面不接触(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则能避免两者相互摩擦、影响调节件2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调节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25和调节板26,所述安装板25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7,所述调节槽21和所述卡槽22开设在所述调节板26上;所述固定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4和第二连接臂15,所述第一连接臂14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6,所述通孔11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臂15上。
调节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25和调节板26,安装板25和调节板26可相互垂直;在安装板25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7,第一安装孔27主要用于将调节件2安装在其他零部件上,调节槽21、卡槽22、第五定位孔23、弧形槽24均开设在调节板2上。固定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4和第二连接臂15,第一连接臂14和第二连接臂15可相互垂直,在第一连接臂14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6主要用于将固定件1安装在其他零部件上,通孔11具体开设在第二连接臂15上。以角度调节组件应用在黑板灯上为例,调节件2与吊杆连接,固定件1固定在灯具上;具体是吊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且吊杆穿过安装板25上的第一安装孔27,接着用螺母拧入吊杆内,以此将调节件2与吊杆连接固定;在灯具上开设螺纹孔,用螺丝穿过第一连接臂14上的第二安装孔16并拧入到灯具的螺纹孔内,以此将固定件1与灯具连接固定;调节灯具的照射角度时,将限位件31从远离卡扣311的一侧向靠近卡扣311的一侧推动,然后调整灯具,固定件和灯具一起相对调节件和吊杆转动一定角度,调整好后松开将限位件31回拉即可。调节件2和固定件1结构的设计,可方便将角度调节组件应用到灯具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调节件(2)和限位组件(3),所述固定件(1)与所述调节件(2)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2)开设有调节槽(21)和多个卡槽(22),多个所述卡槽(22)以所述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作为圆心呈弧形分布,所述固定件(1)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槽(21)相对应的通孔(11);
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限位件(31)和第一定位件(32),所述限位件(31)贯穿所述通孔(11)和所述调节槽(21),所述限位件(31)上设有卡扣(311)、且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12),所述第一定位件(32)安装在所述固定件(1)上;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32)卡入或脱离所述第一定位孔(312),可使所述卡扣(311)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1)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孔(313),所述第一定位件(32)卡入所述第二定位孔(313)时,所述卡扣(311)脱离所述卡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件(1)上的第二定位件(33),所述限位件(31)开设有第三定位孔(314),所述第二定位件(33)卡设在所述第三定位孔(314)内时,所述卡扣(311)卡设在所述卡槽(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1)上还开设有第四定位孔(315),所述第二定位件(33)卡入所述第四定位孔(315)时,所述卡扣(311)脱离所述卡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12)和所述第三定位孔(314)相互连通以形成贯穿所述限位件(31)的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32)和所述第二定位件(33)均为波珠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1)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条(316),所述固定件(1)沿所述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条(316)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1)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条(317),所述固定件(1)沿所述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所述第二限位条(317)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上开设有多个第五定位孔(23),所述第五定位孔(23)与所述卡槽(22)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1)上设有第三定位件(4),当所述卡扣(311)卡设在所述卡槽(22)内时,所述第三定位件(4)卡设在所述第五定位孔(2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件(5)穿过所述调节件(2)嵌设在所述固定件(1)上以将所述调节件(2)与所述固定件(1)连接,且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为所述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所述调节件(2)开设有弧形槽(24),且所述弧形槽(24)以所述调节件(2)的转动中心为圆心,所述第二连接件(6)穿过所述弧形槽(24)固定在所述固定件(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6)上套设有第一垫片(7),所述第一垫片(7)的连接头(71)位于所述调节件(2)远离所述固定件(1)的一侧,所述连接头(71)与所述调节件(2)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25)和调节板(26),所述安装板(25)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7),所述调节槽(21)和所述卡槽(22)开设在所述调节板(26)上;
所述固定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4)和第二连接臂(15),所述第一连接臂(14)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6),所述通孔(11)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臂(15)上。
CN202220106545.0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Active CN216643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6545.0U CN216643945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6545.0U CN216643945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3945U true CN216643945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6545.0U Active CN216643945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3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35995A1 (en) Adjustable cable management arm for furniture
CN216643945U (zh)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EP3271634B1 (en) Interlock arrangement for a luminaire
US3312482A (en) Swivel assembly rotatable through more than one revolution
US3837607A (en) Lighting fixture
JP7495840B2 (ja) 取付器具
CN116202063A (zh) 一种角度调节装置
CN110715280A (zh) 一种调节支座及照明设备
CN216047495U (zh) 可调节角度的灯具安装支架
CN213023876U (zh) 结构改进的补光灯
CN215424343U (zh) 一种转动停靠机构及置物架
CN217382332U (zh) 支架、摄像系统及照明系统
CN219035284U (zh) 一种公差补偿器
CN219613387U (zh) 用于抽屉的位置调节装置和抽屉组件
CN209965727U (zh) 一种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抽屉连接装置和抽屉
CN216923838U (zh) 摄影连接装置及摄影云台
CN218791589U (zh) 旋转连接组件及镜子
JPH10340615A (ja) 照明器具の取付け装置
CN217300148U (zh) 一种可隐藏式基座及执手固定机构
CN221035589U (zh) 一种可伸缩灯具
CN216079091U (zh) 一种单螺母锁定球头阻尼支架
CN215889615U (zh) 一种门窗执手的安装结构
JP2000041827A (ja) 物品吊り下げ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吊り下げ具
CN213872616U (zh) 固定装置及灯具支架
CN216411825U (zh) 一种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