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6230U -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6230U
CN216636230U CN202123415625.9U CN202123415625U CN216636230U CN 216636230 U CN216636230 U CN 216636230U CN 202123415625 U CN202123415625 U CN 202123415625U CN 216636230 U CN216636230 U CN 21663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tow chain
long
stroke
drag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56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权
崔宇健
严禹明
孙岩
熊瑛
方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34156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其中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包括:线束盒,其内限定出导向槽和放置腔,导向槽连通放置腔和外界;拖链,一端固定在线束盒内,另一端贯穿导向槽并能够固定在座椅本体上,至少部分拖链弯曲并容置于放置腔内;线束本体,沿拖链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拖链上,线束本体的两端分别与座椅本体和车本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线束本体固定在拖链上,避免了线束本体在移动过程中出现的磨线、夹线及运动受阻的现象发生,拖链的两端不会自由移动,从而使得线束本体的运动方向可控制且不会出现运动干涉,能够满足座椅本体在较长的滑轨上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由于多用途汽车的座椅滑轨行程较长,因此,与座椅连接的线束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超长距离运动,传统的线束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但移动方向不可控,而且还容易存在磨线、夹线、运动干涉及运动受阻等问题,无法满足运动要求,导致座椅的调节经常出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解决了传统的线束结构无法适用于行程较长的座椅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提升了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包括:线束盒,所述线束盒内限定出导向槽和放置腔,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放置腔和外界;拖链,所述拖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线束盒内,所述拖链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向槽并伸出所述线束盒且能够固定在座椅本体上,至少部分所述拖链弯曲并容置于所述放置腔内;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沿所述拖链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拖链上,所述拖链能够带动所述线束本体同步移动,所述线束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椅本体和车本体电连接。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拖链包括若干个拖链单元,若干个所述拖链单元依次铰接形成拖链本体,所述线束本体贯穿每个所述拖链单元设置。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拖链单元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凸起,另一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拖链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均能卡接在另一个所述拖链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两个所述拖链单元能够相对转动。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拖链还包括:第一端部接头,所述第一端部接头铰接在所述拖链本体位于所述线束盒内的一端,所述第一端部接头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线束盒内,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部接头并与所述车本体电连接;第二端部接头,所述第二端部接头铰接在所述拖链本体伸出所述线束盒的一端,所述线束本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端部接头并与所述座椅本体电连接。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部接头和所述第二端部接头中的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配合的第二连接孔,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线束盒和所述第一端部接头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凸。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部接头上设有固定凸起和第三连接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接头远离所述拖链本体的一端,所述线束本体通过捆扎带固定在所述固定凸起上,所述第三连接凸起能够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部接头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拖链本体铰接且包括接头壳体和卡接在所述接头壳体上的接头盖体,所述接头壳体内限定出供所述线束本体贯穿的连接槽。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槽的第一壁面和所述放置腔能够与所述拖链接触的第二壁面均由平面和/或曲面平滑连接而成。
作为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线束盒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上盖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
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滑轨及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线束结构,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拖链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本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由于线束本体固定在拖链上,避免了线束本体在移动过程中出现的磨线、夹线及运动受阻的现象发生,当座椅本体在滑轨上滑动时,线束本体随拖链同步运动且线束本体和拖链沿导向槽向外拖出或者向放置腔内移动,由于拖链的一端固定在线束盒内,另一端固定在座椅本体上,使得拖链的两端不会自由移动,从而使得线束本体的运动方向可控制且不会出现运动干涉,能够满足座椅本体在较长的滑轨上运动,拖链对线束本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座椅,其包括的线束结构能够满足座椅本体在较长的滑轨上运动,座椅本体在滑轨上运动时,拖链的两端不会自由移动,线束本体的运动方向可控制且不会出现运动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除去上盖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拖链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第一端部接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第二端部接头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的第二端部接头的接头壳体的示意图。
图中:
1、线束盒;101、导向槽;102、放置腔;11、底壳;12、上盖;
2、拖链;21、拖链本体;211、拖链单元;2110、第一连接孔;2111、第一连接凸起;22、第一端部接头;220、第二连接孔;221、卡凸;23、第二端部接头;231、第二连接凸起;232、固定凸起;233、第三连接凸起;234、接头壳体;2340、连接槽;235、接头盖体;
3、线束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座椅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线束盒1、拖链2及线束本体3,线束盒1内限定出导向槽101和放置腔102,导向槽101连通放置腔102和外界,拖链2的一端固定在线束盒1内,拖链2的另一端贯穿导向槽101并伸出线束盒1且拖链2的另一端能够固定在座椅本体上,至少部分拖链2弯曲并容置于放置腔102内,线束本体3沿拖链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拖链2上,拖链2能够带动线束本体3同步移动,线束本体3的两端分别与座椅本体和车本体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拖链2和线束盒1之间涂覆有润滑液,涂覆的润滑液不但减少了拖链2与线束盒1之间的磨损,还减小了拖链2和线束盒1之间摩擦所产生的声音。
本实施例提供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由于线束本体3固定在拖链2上,避免了线束本体3在移动过程中出现的磨线、夹线及运动受阻的现象发生,当座椅本体在滑轨上滑动时,线束本体3随拖链2同步运动且线束本体3和拖链2沿导向槽101向外拖出或者向放置腔102内移动,由于拖链2的两端不会自由移动,从而使得线束本体3的运动方向可控制且不会出现运动干涉,能够满足座椅本体在较长的滑轨上运动,拖链2对线束本体3起到保护的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盒1包括底壳11和上盖12,上盖12通过第二紧固件与底壳11可拆卸连接,第二紧固件为螺钉,带有线束本体3的拖链2安装在底壳11上后,将上盖12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壳11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槽101的第一壁面和放置腔102能够与拖链2接触的第二壁面均由平面和/或曲面平滑连接而成,这种设置不但能够降低因线束盒1的拐角较为尖锐而损坏拖链2的概率,延长线束本体3和拖链2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避免拖链2卡在线束盒1内而出现移动异常的现象发生,保证拖链2和线束本体3能够随座椅本体同步移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拖链2包括若干个拖链单元211,若干个拖链单元211依次铰接形成拖链本体21,线束本体3贯穿每个拖链单元211设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个拖链单元21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凸起2111,另一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孔2110,每个拖链单元211的第一连接凸起2111均能卡接在另一个拖链单元211的第一连接孔2110内,且两个拖链单元211能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拖链单元2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拖链本体2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数量的拖链单元211拼接而成,拖链2的长度改变较为容易,相邻的两个拖链单元211之间能够相互转动,使得拖链2能够弯曲。拖链单元211由pa66玻纤制成,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较硬的刚性、质量轻及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拖链2还包括第一端部接头22和第二端部接头23,第一端部接头22和第二端部接头23均由pa66玻纤制成,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满足使用需求,其中,第一端部接头22铰接在拖链本体21位于线束盒1内的一端,第一端部接头22可拆卸固定在线束盒1内,线束本体3的一端贯穿第一端部接头22并与车本体电连接,第二端部接头23铰接在拖链本体21伸出线束盒1的一端,线束本体3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端部接头23并与座椅本体电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端部接头2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凸起2111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20,第二端部接头23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110对应的第二连接凸起231,第一连接凸起2111卡接在第二连接孔220内,第二连接凸起231卡接在第一连接孔2110内。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端部接头22和第二端部接头23均与拖链单元211可拆卸连接,一旦某个结构发生损坏,可以单独更换,便于维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端部接头23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凸起2111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20,第一端部接头2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110对应的第二连接凸起231,第一连接凸起2111卡接在第二连接孔220内,第二连接凸起231卡接在第一连接孔2110内。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盒1上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第一端部接头22上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凸221,将第一端部接头22卡接在线束盒1上时,沿线束盒1的厚度方向将第一端部接头22卡接在线束盒1上,卡槽和卡凸221的横截面均呈凸字形,使得第一端部接头22只能沿线束盒1的厚度方向移动,而不能沿其他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线束盒1上设有卡凸221,第一端部接头22上设有与卡凸221对应的卡槽,卡凸221能够卡接在卡槽内,使得线束盒1和第一端部接头22之间卡接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端部接头23上设有固定凸起232和第三连接凸起233,固定凸起232位于第二端部接头23远离拖链本体21的一端,线束本体3通过捆扎带固定在固定凸起232上,第三连接凸起233能够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座椅本体上,该第一紧固件为销轴。具体地,将线束本体3依次贯穿第一端部接头22、拖链本体21及第二端部接头23后,使用捆扎带将线束本体3固定在固定凸起232上,使得线束本体3和拖链2能够同步运动,同时采用销轴将第二端部接头23的第三连接凸起233固定在座椅本体上,使得拖链2能够随座椅本体的移动而同步移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端部接头23能够与两个拖链本体21铰接且包括接头壳体234和卡接在接头壳体234上的接头盖体235,接头壳体234内限定出供线束本体3贯穿的连接槽234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接头22还可以与一个拖链单体211相连,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滑轨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束结构,座椅本体与拖链2固定连接,座椅本体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的线束结构能够满足座椅本体在较长的滑轨上运动,座椅本体在滑轨上运动时,拖链2的两端不会自由移动,线束本体3的运动方向可控制且不会出现运动干涉。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束盒(1),所述线束盒(1)内限定出导向槽(101)和放置腔(102),所述导向槽(101)连通所述放置腔(102)和外界;
拖链(2),所述拖链(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线束盒(1)内,所述拖链(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向槽(101)并伸出所述线束盒(1)且能够固定在座椅本体上,至少部分所述拖链(2)弯曲并容置于所述放置腔(102)内;
线束本体(3),所述线束本体(3)沿所述拖链(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拖链(2)上,所述拖链(2)能够带动所述线束本体(3)同步移动,所述线束本体(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椅本体和车本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链(2)包括若干个拖链单元(211),若干个所述拖链单元(211)依次铰接形成拖链本体(21),所述线束本体(3)贯穿每个所述拖链单元(21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拖链单元(21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凸起(2111),另一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孔(2110),每个所述拖链单元(211)的所述第一连接凸起(2111)均能卡接在另一个所述拖链单元(211)的所述第一连接孔(2110)内,且两个所述拖链单元(211)能够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链(2)还包括:
第一端部接头(22),所述第一端部接头(22)铰接在所述拖链本体(21)位于所述线束盒(1)内的一端,所述第一端部接头(22)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线束盒(1)内,所述线束本体(3)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部接头(22)并与所述车本体电连接;
第二端部接头(23),所述第二端部接头(23)铰接在所述拖链本体(21)伸出所述线束盒(1)的一端,所述线束本体(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端部接头(23)并与所述座椅本体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接头(22)和所述第二端部接头(23)中的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2111)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20),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0)对应的第二连接凸起(231),所述第一连接凸起(2111)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220)内,所述第二连接凸起(231)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1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盒(1)和所述第一端部接头(22)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凸(2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接头(23)上设有固定凸起(232)和第三连接凸起(233),所述固定凸起(232)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接头(23)远离所述拖链本体(21)的一端,所述线束本体(3)通过捆扎带固定在所述固定凸起(232)上,所述第三连接凸起(233)能够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接头(23)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拖链本体(21)铰接且包括接头壳体(234)和卡接在所述接头壳体(234)上的接头盖体(235),所述接头壳体(234)内限定出供所述线束本体(3)贯穿的连接槽(23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01)的第一壁面和所述放置腔(102)能够与所述拖链(2)接触的第二壁面均由平面和/或曲面平滑连接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盒(1)包括底壳(11)和上盖(12),所述上盖(12)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底壳(11)可拆卸连接。
1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滑轨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结构,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拖链(2)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本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CN202123415625.9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Active CN21663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5625.9U CN21663623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5625.9U CN21663623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6230U true CN216636230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5625.9U Active CN21663623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6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50020630A (ko) 케이블류 보호안내장치
CN216636230U (zh) 一种长行程的线束结构及座椅
CN210957600U (zh) 一种综合柜布线结构
CN207882511U (zh) 一种方头光纤活动连接器
CN210926561U (zh) Obd延长线及汽车诊断系统
CN209387939U (zh) 一种具有柔性束线结构的终端盒
CN202136143U (zh) 可伸缩式窗帘滑轨
CN213796476U (zh) 一种超长封闭式地轨
CN202338173U (zh) 平面式拉门
CN211346639U (zh) 一种电缆折弯半径检测装置
CN204436102U (zh) 一种门板与箱体连接装置
CN213093997U (zh) 一种特高压绝缘子零值检测、清扫机器人平移伸缩装置
CN209724972U (zh) 线性模组用滑块
CN208937760U (zh) 一种光缆接头盒
CN207572470U (zh) 一种组合型模组护套
CN206889481U (zh) 一种直线模组
CN221086695U (zh) 一种义齿雕铣机加工仓防尘结构
CN219260350U (zh) 一种棉纱整平设备
CN201551123U (zh) 防止蛇行帘皱折的滑移构件
CN217117890U (zh) 一种带有弹性支撑的双齿条同步导轨
CN216517479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滑轮组件
CN211653240U (zh) 一种光缆配线架
CN218275334U (zh) 一种具有定位导向安装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1609629U (zh) 一种扫地机轻触感应器线束
CN220019944U (zh) 一种尾纤生产用防折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