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4872U -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4872U
CN216634872U CN202122349378.0U CN202122349378U CN216634872U CN 216634872 U CN216634872 U CN 216634872U CN 202122349378 U CN202122349378 U CN 202122349378U CN 216634872 U CN216634872 U CN 216634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tching
pervious concrete
stirring
j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93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红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ongz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ongz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ongz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ongz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93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4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4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4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混凝土原料拌和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侧壁设置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空气压缩室,空气压缩室内设有空气压缩机,罐体底端固定有支撑腿,罐体顶端设置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搅拌杆底端固定的第一齿轮,在搅拌杆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两个第二齿轮带动斜桨叶进行转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搅拌混合更加均匀,在搅拌时,通过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将第一壳体内部的原料向罐体内输送,在搅拌的过程中,对罐体内进行加料,相对传统的搅拌方式,该设备在搅拌时更加均匀,且搅拌速度快、原料混合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混凝土原料拌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这种铺装材料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能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搅拌装置,专利申请号: 201820439218.0,该设备“所述固定架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搅拌桶,且搅拌桶的底部内壁预留有圆孔,所述圆孔内焊接有漏管,所述搅拌桶的正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管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支撑腿上靠近输出管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与螺纹杆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所述搅拌桶的顶端中部开有沉孔,且沉孔内嵌装有圆锥辊子轴承,所述圆锥辊子轴承内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顶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搅拌桶的顶端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轴顶端焊接有主动齿轮”。
但该设备采用直接将原料混合在一起后搅拌的方式,无法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进行加料,导致需要混合搅拌的时间过长,搅拌效率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侧壁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空气压缩室,所述空气压缩室内设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罐体底端固定有支撑腿,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轴部自由末端固定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外端固定调节有等距均匀的搅拌叶,所述搅拌杆底端贯穿罐体底端插入罐体内部,所述搅拌杆底端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顶端均固定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外端均固定套接有等距均匀的斜桨叶,所述罐体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内部设置有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侧壁固定有两个输料管,所述第一壳体通过两个输料管与罐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背离罐体的一端固定有把手。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转杆顶端均固定有轴承,且两个转杆通过两个轴承与罐体顶端固定。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搅拌叶与搅拌杆通过螺纹方式固定,每个所述斜桨叶与两个转杆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当搅拌杆进行转动时带动搅拌叶进行旋转,从而将内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通过搅拌杆底端固定的第一齿轮,在搅拌杆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两个第二齿轮带动斜桨叶进行转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搅拌混合更加均匀,在搅拌时,通过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将第一壳体内部的原料向罐体内输送,在搅拌的过程中,对罐体内进行加料,相对传统的搅拌方式,该设备在搅拌时更加均匀,且搅拌速度快、原料混合均匀。
(2)、该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通过管道和单向进气阀起到防止第一壳体内部的原料灰尘飞入空气压缩室中,导致空气压缩机出现老化等现象,通过轴承起到稳定转杆转动的效果,从而起到对转杆进行固定限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1、罐体;12、支撑腿;13、盖板;14、把手;15、第一壳体;16、管道;17、搅拌杆;18、搅拌叶;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 21、转杆;22、斜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罐体11,罐体11侧壁设置有第一壳体15,第一壳体15内设置有空气压缩室,空气压缩室内设有空气压缩机,罐体11底端固定有支撑腿12,罐体11顶端设置有电机,电机轴部自由末端固定有搅拌杆17,搅拌杆17外端固定调节有等距均匀的搅拌叶18,搅拌杆17底端贯穿罐体11底端插入罐体11内部,搅拌杆17底端固定有第一齿轮19,第一齿轮19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20,两个第二齿轮20顶端均固定有转杆21,两个转杆21外端均固定套接有等距均匀的斜桨叶22,罐体11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内部设置有盖板 13,第一壳体15侧壁固定有两个输料管,第一壳体15通过两个输料管与罐体11固定,第一壳体15内部设置有管道16,管道16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盖板13背离罐体11的一端固定有把手14,两个转杆21顶端均固定有轴承,且两个转杆21通过两个轴承与罐体11顶端固定,每个搅拌叶18与搅拌杆17 通过螺纹方式固定,每个斜桨叶22与两个转杆2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通过打开盖板13,从而进行加料,电机带动搅拌杆17转动,起到搅拌的效果,在搅拌时通过第一齿轮19带动第二齿轮20进行转动,从而使转杆21带动斜桨叶22进行转动,通过空气压缩机起到将第一壳体15内部的原料移动至输料管内部,从而流动至罐体11内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对罐体11内部进行加料,相对传统的方式,该设备搅拌速度快、效率高,原料之间混合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17进行转动,当搅拌杆17进行转动时带动搅拌叶18进行旋转,从而将内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通过搅拌杆17底端固定的第一齿轮19,在搅拌杆17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20进行转动,两个第二齿轮20带动斜桨叶22进行转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搅拌混合更加均匀,在搅拌时,通过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将第一壳体15内部的原料向罐体11内输送,在搅拌的过程中,对罐体11内进行加料,相对传统的搅拌方式,该设备在搅拌时更加均匀,且搅拌速度快、原料混合均匀。
第二步:通过管道16和单向进气阀起到防止第一壳体15内部的原料灰尘飞入空气压缩室中,导致空气压缩机出现老化等现象,通过轴承起到稳定转杆21转动的效果,从而起到对转杆21进行固定限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包括罐体(11),所述罐体(11)侧壁设置有第一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5)内设置有空气压缩室,所述空气压缩室内设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罐体(11)底端固定有支撑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轴部自由末端固定有搅拌杆(17),所述搅拌杆(17)外端固定调节有等距均匀的搅拌叶(18),所述搅拌杆(17)底端贯穿罐体(11)底端插入罐体(11)内部,所述搅拌杆(17)底端固定有第一齿轮(19),所述第一齿轮(19)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20),两个所述第二齿轮(20)顶端均固定有转杆(21),两个所述转杆(21)外端均固定套接有等距均匀的斜桨叶(22),所述罐体(11)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内部设置有盖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5)侧壁固定有两个输料管,所述第一壳体(15)通过两个输料管与罐体(1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5)内部设置有管道(16),所述管道(16)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3)背离罐体(11)的一端固定有把手(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杆(21)顶端均固定有轴承,且两个转杆(21)通过两个轴承与罐体(11)顶端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拌叶(18)与搅拌杆(17)通过螺纹方式固定,每个所述斜桨叶(22)与两个转杆(2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CN202122349378.0U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Active CN216634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9378.0U CN216634872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9378.0U CN216634872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4872U true CN216634872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9378.0U Active CN216634872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4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4913A (zh) 一种高效对流式建筑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09869014U (zh) 一种建筑用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
CN200978257Y (zh) 混合搅拌设备
CN216634872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拌和装置
CN21373256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11415679U (zh) 一种用于陶瓷生产的坯料混合装置
CN217887688U (zh) 一种防水材料加工用搅拌釜
CN212091907U (zh) 一种饲料用混合搅拌装置
CN21125073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09854137U (zh) 一种生物发酵配料罐
CN206769910U (zh) 一种盾构用衡盾泥一体化配置设备
CN215241850U (zh) 一种节能预拌混凝土用一体化搅拌站
CN220807980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原料上料装置
CN217169063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轻骨料预湿料仓
CN220241937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搅拌用集尘再利用装置
CN218476913U (zh) 一种功能可扩展搅拌机
CN217196131U (zh) 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
CN220026708U (zh) 一种防水材料加工用搅拌罐
CN216682826U (zh) 一种给排水管道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CN215661035U (zh) 一种加气砖生产用原料定量混合装置
CN213617555U (zh) 一种水利工程养护紧固处理装置
CN218307367U (zh) 一种污水站加药系统
CN215920887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混凝土加工用混合箱
CN220482107U (zh) 一种商品混凝土加工用配料机
CN217962293U (zh) 一种多功能调味茶混合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