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1225U - 一种旋风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1225U
CN216631225U CN202120712411.9U CN202120712411U CN216631225U CN 216631225 U CN216631225 U CN 216631225U CN 202120712411 U CN202120712411 U CN 202120712411U CN 216631225 U CN216631225 U CN 216631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ylinder
cylinder
cyclone
wall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24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素·阿伦·海宁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am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am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am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am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124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1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1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1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通过在外筒体内部与下锥筒连接处安装上下开口的分离锥部,可以更好的聚集气固混合气体,同时通过优化除尘器尺寸比例,可以实现除尘器更好的气固分离效果,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气固分离效果更好,经过实验上述设备分离效率可达98%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风除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固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也叫刹克龙,主要用于除尘领域气体和固体分离使用,目前工业上应用的刹克龙有很多品种,但立式逆流刹克龙属于最常用的除尘设备,主要原理如下:气固混合物自切线方向进入除尘设备的同时产生离心力,混合物在刹克龙内形成气旋,当混合物通过气旋向下运动时,利用固体颗粒的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使得固体颗粒可以分离流出,而气体会通过逆流的方式排出。
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较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逆流的气旋容易将除尘器中的物料带出,使得除尘效率降低。
2.由于除尘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携带粉尘的旋转气流与除尘器下锥段壁面发生摩擦产生破损。
3. 除尘器设计尺寸不合理,使得气旋的旋转次数以及气固分离时的颗粒速度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除尘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旋风除尘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为圆柱状且所述外筒体外壁切向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风段;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竖直安装于所述外筒体上端,用于将物料分离后的旋风排出;下锥筒,所述下锥筒连接于所述外筒体下端;分离锥部,所述分离锥部为上下开口的锥形环状结构,所述分离锥部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部与所述下锥筒连接处,并配置为与所述外筒体内壁形成一环形风道,所述分离锥部直径较小端朝向所述内筒体。
上述旋风除尘器,在外筒体与下锥筒连接处安装了分离锥部,分离锥部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风道,当气旋紧贴外筒体内壁旋转时可通过环形风道进入下锥筒,由于分离锥部为一锥形环状结构,且,直径较小端朝向内筒体,即上述分离锥部外壁配置成为一斜坡,斜坡由上端朝向外筒体内壁倾斜,分离锥部与外筒体内壁之间的[Y1] 由上自下逐渐变小,通过上述分离锥部的设置可以使得携带粉尘的下旋气流被锥面排向筒体的壁面,从而使粉尘与壁面摩擦减速,增强气固分离的效果。
同时分离锥部上下开口,逆流的气旋可以通过分离锥部中的开口排出,而分离锥部的较小端朝向用于排出气旋的内筒,即分离锥部的排出口由下往上逐渐缩小,该种结构可以使得气旋夹杂的固体颗粒打击在分离锥部下底面上,不易被气旋裹挟排出,从而提高了除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锥部的外壁连接多个固定杆并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外筒体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锥部的外壁与水平面夹角为30-90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锥筒下接有膨胀出口筒,所述膨胀出口筒包括圆柱状的过渡段和与所述过渡段相连接的向下汇聚延伸的锥形排出段。
进一步的所述下锥筒出口设于所述过渡段中。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出口筒外壁上设有可拆卸的观察门。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包括设于所述外筒体内部的第一出风段和伸出外筒体的第二出风段,所述第二出风段上端封闭,且,所述第二出风段外壁安装有垂直于所述内筒体长度方向并与其连通的变向段。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高度h与外筒体直径D的比值为1.1-1.7。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上端面至所述下锥筒的下端面的高度H与所述外筒体直径D的比值为2.1-3.5。
上述除尘器重新设计外筒体高度h与外筒体直径D之间比例,以及刹克龙高度H与外筒体直径D之间的比例使得气旋旋转次数增加,同时降低固体颗粒在即将排出时的速度,从而使得气旋逆流能够带走的固体颗粒很少,提升了分级效率,通过上述尺寸比例设计配合分离锥部的应用,分离效率可达到98%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外壁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座。
附图说明
图1为:除尘器立体图;
图2为:除尘器主视图;
图3为:除尘器部分剖视图;
图4为:外筒体轴测示意图;
其中图示编号如下:
1、外筒体;2、下锥筒;3、膨胀出口筒;4、进风段;5、内筒体;6、分离锥部;7、固定杆;8、安装座;9、观察门;
301、过渡段;302、锥形排出段;
501、变向段;502、第二出风段;503、第一出风段;
环形风道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外筒体1以及与外筒体1下端连接的下锥筒2,外筒体1外壁沿切向安装有进风段4,进风段4与外筒体1内部连通,用于将混合气体吸入外筒体1中从而形成混合固体颗粒的旋风,具体的吸入方式可以通过在除尘器上端安装风机(图中未示出),上述方式为旋风除尘器常用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外筒体1上端安装有内筒体5,内筒5用于将逆流的旋风排出,外筒体1周向上设有多个安装座8,用于将除尘器固定安装。
为了提高除尘器除尘效率,外筒体1内部与下锥筒2连接处安装有分离锥部6。
如图3-4所示,分离锥部6为一上下开口的锥形环状结构,且,分离锥部6直径较小的一段朝上,即朝向内筒体5,分离锥部6的外壁与外筒体1的内壁形成环形风道601,应该理解的是此处的环形风道601为分离锥部6外壁与外筒体1内壁间隔形成,故只要能形成上述间隔的安装方式都可以列入本专利范围保护之中,具体的,本方案中提供的一安装方式为在分离锥部6外壁上连接多个固定杆7的一端,固定杆7的另一端连接外筒体1的内壁,固定杆7的数量可以视情况而定,附图中采用的是利用四个固定杆7进行连接,当然并不排除其他安装方式,例如通过固定杆7与分离锥部6上端或者下端连接,再或者将固定杆7替换为可以实现连接的片体等均可以实现上述方式,由于安装方式过多,此处不做过多表述。
通过上述分离锥部6的使用可以更好的聚集旋风,当混合气体在外筒体1中形成旋风后,旋风贴着外筒体1内壁通过开口由大变小的环形风道601时,可以将离散的旋风进一步聚集,从而将固体颗粒更好的聚散道下锥筒2中,从而实现更好的气固分离。
当实现气固分离后,逆流的旋风通过开口由大变小的分离锥部6的开口时,此时逆流的旋风中裹挟的固体颗粒将被分离锥部6的下底面阻挡,从而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进一步阻止固体颗粒被逆流的旋风夹杂带出,具体的,分离锥部6的外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70度,采取该角度的分离锥部6可以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同时也不会阻碍旋风的进出。
为了实现更好的排料,如图2所示,下锥筒2出口端连接安装有膨胀出口筒3,膨胀出口筒3包括圆柱状的过渡段301以及与过渡段301连接向下汇聚延伸的锥形排出段302,膨胀出口筒3的过渡段301与下锥筒2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通过法兰盘的连接方式或者直接采用焊接的方式,由于连接方式为常用方式,此处不再做过多描述。
为了减少由于固体颗粒与除尘器内壁过度磨损的情况,如图3所示,下锥筒2的出口端设于过渡段301中,当固体颗粒从下锥筒2的出口排出时,由于膨胀出口筒3的原因,可以使得排出得固体颗粒得到一定的缓冲,同时排出固体颗粒料与除尘器之间几乎无接触,从而减少了固定颗粒料与除尘器之间的冲击摩擦情况,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同时膨胀出口筒3的外壁上开设有可拆卸打开的观察门9,主要用于观察出料情况,观察门9的安装方式很多,例如通过铰链或者螺栓的方式,由于连接方式为常用方式,此处不做过多描述。
为了将逆流的旋风更方便的排出,如图2-3所示,内筒体5包括第一出风段503,第二出风端502,第一出风段503设于外筒体1之中,用于接收逆流的旋风,第二出风段502伸出外筒体1之外,同时第二出风段502上端封闭,且,第二出风段502外壁上连接有变向段501,变向段501垂直于内筒5的长度延伸方向,当逆流的旋风通过第一出风段503进入第二出风段502时,可以通过变向段501进行转向,上述结构减小了设备安装尺寸,使得排出的旋风可以更好的被收集。
为了减少除尘器设备尺寸设计不合理带来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设备尺寸比例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除尘效率更高,具体如下:
如图2所示,外筒体1直径为D,外筒体1高度为h,配置为外筒体1高度h与外筒体1直径D的比值为1.1-1.7,上述比例为外筒体1高度h与直径D之间较好的尺寸比,通过上述比例可以在保证筒体直径的同时,增长外筒体1的高度,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外筒体的高度设计不合理,旋风的旋转次数较少,使得固体颗粒排出时速度相对较高,更容易被逆流的旋风带出,采用上述比例可以使得外筒体1的高度满足旋风的旋转次数,进一步降低固体颗粒的排出时的速度,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在满足上述尺寸比例的同时,设置外筒体1上端面至下锥筒2下端面的高度为H,配置为H于外筒体1直径D的比值为2.1-3.5,通过上述比值可以得到下锥筒2的最优尺寸,通过上述比例设计,可以使得旋风在进入下锥筒2时获得更理想的逆流旋转速度,从而更好的实现气固分离,气固分离效率可达98%以上。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为圆柱状且所述外筒体外壁切向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风段;
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竖直安装于所述外筒体上端,用于将物料分离后的旋风排出;
下锥筒,所述下锥筒连接于所述外筒体下端;
分离锥部,所述分离锥部为上下开口的锥形环状结构,所述分离锥部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部与所述下锥筒连接处,并配置为与所述外筒体内壁形成一环形风道,所述分离锥部直径较小端朝向所述内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部的外壁连接有多个固定杆并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外筒体内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部的外壁与水平面夹角为30-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锥筒下接有膨胀出口筒,所述膨胀出口筒包括圆柱状的过渡段和与所述过渡段相连接的向下汇聚延伸的锥形排出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锥筒出口设于所述过渡段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出口筒外壁上设有可拆卸的观察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包括设于所述外筒体内部的第一出风段和伸出外筒体的第二出风段,所述第二出风段上端封闭,且,所述第二出风段外壁安装有垂直于所述内筒体长度方向并与其连通的变向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高度h与外筒体直径D的比值为1.1-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端面至所述下锥筒的下端面的高度H与所述外筒体直径D的比值为2.1-3.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外壁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座。
CN202120712411.9U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旋风除尘器 Active CN216631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2411.9U CN216631225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旋风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2411.9U CN216631225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旋风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1225U true CN216631225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2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2411.9U Active CN216631225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旋风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1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6540Y (zh)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CN100394881C (zh) 并列式吸尘器除尘装置
CN100374065C (zh) 外置式吸尘器除尘装置
US20020194993A1 (en) Cyclone and dust filter vacuum cleaner
CN101391165B (zh) 一种螺旋式气固分离装置
CN207695009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
US11253874B2 (en) Cyclonic dust filter device
CN109806674B (zh) 用于气力输送或通风系统中的固气分离装置
CN111467884A (zh) 一种布袋式空气除尘器的前置除尘集灰系统
CN101015435A (zh)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
CN111227711A (zh)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16631225U (zh) 一种旋风除尘器
CN212820529U (zh) 一种旋风除尘器
CN113317718B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6381132U (zh) 一种吸尘器用垃圾箱
CN107581973A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具有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CN100367900C (zh) 两段式吸尘器除尘装置
CN212215924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
CN104128056A (zh)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卧式电除尘器
CN212382572U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01912828B (zh) 一种粉粒物料输送用的旋风式分离装置
CN104128058A (zh)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立式电除尘器
CN201384991Y (zh) 旋风分离器及装有旋风分离器的纳米材料收集装置
CN212140324U (zh)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09899255U (zh) 一种应用离心的灰尘分离装置及其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