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2572U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82572U CN212382572U CN202020514497.XU CN202020514497U CN212382572U CN 212382572 U CN212382572 U CN 212382572U CN 202020514497 U CN202020514497 U CN 202020514497U CN 212382572 U CN212382572 U CN 2123825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clone
- tubes
- tube
- air inlet
- longitudin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其中,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包括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分别环绕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分布,第一组旋风管包围第二组旋风管设置;第一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旋风管,第一旋风管限定了第一纵向轴线,第一纵向轴线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限定了夹角;第二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旋风管,第二旋风管限定了第二纵向轴线,第二纵向轴线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本申请通过这种设置,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和设置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气流中分离颗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利用粒子在气流中做高速旋转时,离心力远大于重力,且因速度愈大,粒子所获得之离心沉降速度也愈大,当含固态粒子随气体自切线方向进入锤型圆筒,并在圆筒内旋转,此时气流碰撞器壁,粒子撞击管壁并旋转下降,达到固体与气体分离的目的。使用旋风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是已知的。在典型的旋风分离器中,使用较多的旋风管以提高分离的效果,旋风管的分布不合理造成了其占用了较多的空间。因此,现需要研究一种结构紧凑的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以解决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其包括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和所述第二组旋风管分别环绕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分布,且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包围所述第二组旋风管设置;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旋风管,所述第一旋风管限定了第一纵向轴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限定了夹角;所述第二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旋风管,所述第二旋风管限定了第二纵向轴线,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但不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风管上、下端开口,所述第一旋风管上端开口侧壁设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旋风管上、下端开口,所述第二旋风管上端开口侧壁设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开口均朝外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向外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旋风管之间,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围绕所述分离器外缘设置;使环绕所述分离器的气流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引导下,旋转进入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内侧设有导流板,所有的所述导流板绕所述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旋转分布,且所有的所述导流板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旋风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汇集盖,位于所述分离器顶部;所述汇集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对应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下端开口,且所述导流管的下端开口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内,用于将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中的气流从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开口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限定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的轴线同轴,且所述导流管的下端开口在纵向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汇集盖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围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开口设置,用于在气流排出之前汇集通过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开口排出的气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网,包围所述分离器设置,用于过滤经过第一级旋风分离之后进入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和所述第二组旋风管的气流;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夹设在所述汇集盖上;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外围,用于夹设所述过滤网的底部,且所述支撑架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裙摆状,以阻止已通过第一级旋风分离的颗粒垃圾向上运动;密封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外侧,且环绕所述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旋转分布,所述密封隔板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延伸,所述密封隔板与所述支撑架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器还包括:集尘罩,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的下部,用于收集通过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的下端开口排出的颗粒垃圾;所述集尘罩的顶盖在纵向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的下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的下端开口向下延伸,且贯穿所述集尘罩的顶部平面,使通过所述第一旋风管和所述第二旋风管的下端开口排出的颗粒垃圾聚集在所述集尘罩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外侧,用于将穿过所述过滤网的气流引导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和/或,所述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第二组旋风管之间,用于将穿过所述过滤网的气流引导到所述第二旋风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旋风管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不同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旋风管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围绕分离器外缘设置,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和设置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旋风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风分离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图5是汇集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清洁设备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分离罩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A:第一纵向轴线;B:第二纵向轴线;Z: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10:分离器;11:第一旋风管;111:第一进气通道;112:导流板;12:第二旋风管;121:第二进气通道;13:密封隔板;14:集尘罩;20:汇集盖;21:导流管;22:挡板;30:过滤网;40:支撑架;50:分离罩;51:进风口; 52:出风口;53:卡接凸起;60:底盖;61:密封圈;62:密封垫;70:分离腔;80:汇集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旋风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主要包括分离器10。该分离器10包括有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分别环绕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分布,且第一组旋风管包围第二组旋风管设置。
第一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旋风管11,第一旋风管11限定了第一纵向轴线A,第一纵向轴线A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限定了夹角。
第二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旋风管12,第二旋风管12限定了第二纵向轴线B,第二纵向轴线B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平行但不重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纵向轴线A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之间形成夹角的范围为6-2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21开口在纵向方向上高于第一进气通道111开口。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风管11上、下端开口,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侧壁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11,第二旋风管12上、下端开口,第二旋风管12 上端开口侧壁设有第二进气通道121。
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均朝外设置,且第二进气通道121向外延伸至两个相邻的第一旋风管11之间,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进气口围绕分离器10外缘设置;使环绕分离器10的气流在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引导下,旋转进入第一旋风管11 和第二旋风管12。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进气通道111的内侧设有导流板112,所有的导流板112绕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旋转分布,且所有的导流板11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旋风管11之间。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风分离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图5是汇集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汇集盖20。该汇集盖20位于分离器10顶部;汇集盖20设置有与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 12对应的导流管21,该导流管21上、下端开口,且导流管21的下端开口伸入对应的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内,用于将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中的气流从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导出。
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21限定的轴线与对应的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轴线同轴,且导流管21的下端开口在纵向方向上低于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气流从导流管21的下端开口进入导流管 21的同时,导流管21还能辅助形成气旋,提高旋风分离效果,便于分离颗粒垃圾。
一些实施例中,汇集盖20的顶部设置有挡板22,挡板22包围导流管21 的上端开口设置,用于在气流排出之前汇集通过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排出的气流。
一些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过滤网30。该过滤网30包围分离器10设置,用于过滤经过第一级旋风分离之后进入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的气流;过滤网30的顶部夹设在汇集盖20上;
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支撑架40。该支撑架40设置在分离器10外围,用于夹设过滤网30的底部,且所述支撑架40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裙摆状,以阻止已通过第一级旋风分离的颗粒垃圾向上运动。
分离器还包括密封隔板13。该密封隔板13设置在第一组旋风管外侧,且环绕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旋转分布,密封隔板13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延伸,密封隔板13与支撑架40密封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器10还包括集尘罩14。该集尘罩14设置在分离器 10的下部,用于收集通过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的颗粒垃圾;集尘罩14的顶盖在纵向方向上高于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 12的下端开口设置,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向下延伸,且贯穿集尘罩14的顶部平面,使通过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的颗粒垃圾聚集在集尘罩14内。
一些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气流导向部件。该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第一组旋风管外侧,用于将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到第一进气通道 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和/或,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过滤网30和第二组旋风管之间,用于将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到第二旋风管12内。
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过滤网30和第二组旋风管之间,用于将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到第二旋风管12内。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风管11的数量为X,第二旋风管12的数量为Y;其中,X=nY,n≥2。
一些实施例中,间隔n个第一旋风管11设置有一个第二进气通道121。
气流在通过过滤网30前,经过了第一级旋风分离,分离出大颗粒垃圾,经过滤网30过滤后的气流在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引导下,自上而下进入对应的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内,进行第二级旋风分离,以分离出小颗粒垃圾;分离出的小颗粒垃圾通过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分离后的气流通过导流管21的上端口引导至汇集盖20的顶部,经过汇集后排出。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旋风管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不同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旋风管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围绕分离器外缘设置,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和设置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占用的空间。
在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主要包括分离器10。该分离器10主体为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分离器10限定了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分离器10包括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分别环绕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分布,且第一组旋风管包围第二组旋风管设置。
第一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旋风管11。该第一旋风管11为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管,且设置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第一旋风管11的上端开口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111,且第一进气通道111与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侧壁切向设置,第一进气通道111用于引导气流呈切向进入第一旋风管11 内,以提高第一旋风管11的旋风分离效果。第一旋风管11限定了第一纵向轴线A,该第一纵向轴线A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之间形成16°的夹角。
第二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旋风管12。该第二旋风管12为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管,且设置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第二旋风管12上端开口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121,且第二进气通道121与第二旋风管12上端开口侧壁切向设置。
第二进气通道121向外延伸至两个相邻的第一旋风管11之间,用于引导气流呈切向导入第二旋风管12内,以提高第二旋风管12的分离效果,且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进气口围绕分离器10外缘设置。第二旋风管12限定了第二纵向轴线B,第二纵向轴线B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平行但不重合。
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均朝外设置,第二进气通道121开口略高于第一进气通道111开口。环绕分离器10的气流在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引导下,旋转进入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
每个第一进气通道111与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侧壁切向设置,所有的第一进气通道111绕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旋转分布。第一进气通道111的内侧设置有导流板112。导流板11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旋风管11之间,与相邻的第一进气通道111的外侧壁连接。
第二进气通道121开口在纵向方向上高于第一进气通道111开口,用于引导不同高度的气流进入对应的旋风管内,以提高分离效果,且第一进气通道1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进气通道121的长度。第二进气通道121包括倾斜段和平直段,倾斜段远离平直段的一端的端口为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且倾斜段远离平直段的一端低于平直段设置。环绕分离器10的气流在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且向进入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
多个第二旋风管12以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对称分布,且第二旋风管12的上端开口朝上设置,所有第二旋风管12上端开口的边缘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水平面上;多个第一旋风管11以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 对称分布,且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朝斜上方设置,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边缘的最高处设置在前述第一水平上,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边缘的最低处设置在第二水平面上。
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上端开口的直径相同,第一旋风管11 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的直径是相同。对于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相关参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申请不并作具体限定。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相关参数包括但不限定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上端开口与下端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大小,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长度长短,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间距的距离远离,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长度长短,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设置角度和两者的夹角角度,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开口的相对高度等。
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过滤网30和支撑架40。过滤网30的外侧为第一级旋风分离,将较大的颗粒垃圾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过滤网30用于经过第一级旋风分离之后进入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的气流。过滤网30优先采用金属过滤网30,可以增加使用寿命,提高过滤效果。过滤网30为环形网,支撑架40用于夹设过滤网30的底部,过滤网30的顶部夹设在位于分离器 10顶部的汇集盖20的下表面,使过滤网30包围分离器10设置。被过滤网 30过滤掉的颗粒垃圾被聚集在支撑架40的下方,支撑架40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裙摆状,支撑架40阻止已通过第一级旋风分离的颗粒垃圾向上运动。
分离器10还包括有密封隔板13。该密封隔板13为环形板,且设置在第一组旋风管外侧,围绕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旋转分布,用于密封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且在纵向上低于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密封隔板13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密封隔板13与过滤网30的底部(下沿) 处于同一水平面或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密封隔板13与支撑架40连接密封。过滤网30、支撑架40、密封隔板13与汇集盖20组成了密封空间,以实现密封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根据实际情况,密封隔板13与过滤网30的底部也可以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前述汇集盖20为圆盘状,其上设置有与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 对应的导流管21。该导流管21纵向上贯穿汇集盖20,并向下延伸,导流管 21上端开口与汇集盖20的上表面齐平,导流管21下端开口伸入至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内。
导流管21与所有旋风管的上端开口对应;导流管21限定的轴线与对应的旋风管的轴线同轴。导流管21的下端靠口在纵向方向上低于第一进气通道 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便于引导在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 中分离颗粒垃圾后的气流进入导流管21,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汇集盖20顶部,同时导流管21还能辅助形成气旋,提高旋风分离效果,便于分离颗粒垃圾。
汇集盖20上表面沿导流管21的出气端(上端开口)、竖直设置有整体为U形的挡板22,挡板22包围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设置,用于在气流排出之前汇集通过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导出的气流。
分离器10底部设置有集尘罩14。该集尘罩14用于聚集从进入分离器10 的气流中分离的颗粒垃圾。集尘罩14包括顶盖和侧壁。顶盖的高度高于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即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 的下端开口贯穿集尘罩14的顶盖,且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向下伸出,集尘罩14包围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颗粒垃圾从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便于集中处理。
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有气流导向部件,例如气流挡板。气流导向部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组旋风管外侧,用于将穿过所述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到所述每个旋风管的气流入口;气流导向部件也可以设置在过滤网30和第二组旋风管之间,将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入第二旋风管12内。气流挡板的作用是提高穿过过滤网30的气流进入的旋风管的切线速度,即在进入旋风管之前就形成稳定的旋转气流,以提高分离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旋风管11的数量为X,第二旋风管12的数量为Y,其中,X=nY,n≥2,即第一旋风管11的数量是第二旋风管12的数量的非1整数倍。间隔n个第一组旋风管的旋风管设置有一个第二旋风管12的第二进气通道121。例如,第一旋风管11的数量为10个,第二旋风管12的数量为5个,第一旋风管11每两个之间需要留出第二旋风管12的第二进气通道121;第一旋风管11的数量为8个,第二旋风管12的数量为为2个,第一旋风管11每4个之间需要留出第二旋风管12的第二进气通道121。
气流在通过过滤网30前,经过了第一级旋风分离,分离出的大颗粒垃圾被阻挡,经过滤网30过滤后的气流在第一进气通道111和第二进气通道121 的引导下,自上而下进入对应的第一旋风管11和第二旋风管12内,进行第二级旋风分离,以分离出小颗粒垃圾;分离出的小颗粒垃圾通过第一旋风管 11和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且进入集尘罩14;分离后的气流通过导流管21的上端口引导至汇集盖20的顶部,经过汇集后排出。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旋风管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不同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旋风管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围绕分离器外缘设置,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的旋风分离装置。
清洁设备可以为筒式真空吸尘器,也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真空吸尘器,例如手持吸尘器,扫地机器人。而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清洁设备,例如,湿式和干式机器或地毯清洗机,一般的表面处理设备,例如抛光/上蜡机、压力清洗机、地面标记机和割草机。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清洁设备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6-8所示,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其主要包括分离罩50、底盖60和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的旋风分离装置。
分离罩50主体为圆柱状,其包括有顶盖和侧壁。底盖60为圆盘状,且与分离罩50相适配。
图9是图7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底盖60上表面沿底盖60边缘设置有密封圈61,以实现与分离罩50底部的密封连接。底盖60中部还设置有密封垫62,该密封垫52 与集尘罩3的底部相适配,且密封垫62与集尘罩50的底部密封连接,使从分离器10分离出的小颗粒垃圾聚集在集尘罩3内。
底盖60与分离罩50限定了形成了分离腔70。该分离腔70内设置有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的旋风分离装置。自上而下主要设置有旋风分离装置的包括汇集盖20、旋风管组和集尘罩14,其中旋风管组包括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
分离罩5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出风口52设置在分离罩50的侧壁的上部,出风口52在纵向高度上高于进风口51设置。进风口 51处可以设置有吸嘴,例如吸尘器的吸嘴,吸嘴具有相对于有分离罩50的切向进气通道,使进风气流形成切向气流,即气流切向进入分离罩50内。
进风口51相对于分离罩50切向设置,使气流切向进入分离罩50,实现第一级旋风分离,分离出较大的颗粒垃圾,该较大的颗粒垃圾聚集在底盖60 上。经过第一级旋风分离的气流以旋转的方式依次通过过滤网30、旋风管组,以实现第二级旋风分离,然后通过汇集盖20后排出。经过第二级旋风分离使气流中的颗粒垃圾分离至集尘罩14内。
图10是图7中分离罩的仰视图。
如图10所示,分离罩50内壁上部还设置有三个与汇集盖20相适配的卡接凸起53,用于与汇集盖20旋转卡接,使汇集盖20设置在分离罩50内部上部,靠近分离罩50顶盖的位置。
所述汇集盖20、汇集盖20的挡板22与分离罩50顶盖形成了汇集腔80,挡板22与出风口52对应,即出风口52设置在U形挡板22的开口处,使汇集后的气流从出风口52排出。
分离罩50底部与底盖60相对位置设置有铰接部,实现分离罩50与底盖 60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将分离得到的颗粒垃圾(位于分离腔70内、底盖 60上和集尘罩14内的颗粒垃圾)排出,直接将分离罩50与底盖60分离即可。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旋风管11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不同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旋风管12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第一进气通道111 和第二进气通道121围绕分离器10外缘设置,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和设置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占用的空间。
以上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换和修改,这些替换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器(10),其包括第一组旋风管和第二组旋风管;
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和所述第二组旋风管分别环绕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分布,且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包围所述第二组旋风管设置;
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旋风管(11),所述第一旋风管(11)限定了第一纵向轴线(A),所述第一纵向轴线(A)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限定了夹角;
所述第二组旋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旋风管(12),所述第二旋风管(12)限定了第二纵向轴线(B),所述第二纵向轴线(B)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平行但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管(11)上、下端开口,所述第一旋风管(11)上端开口侧壁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11),所述第二旋风管(12)上、下端开口,所述第二旋风管(12)上端开口侧壁设有第二进气通道(121);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均朝外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21)向外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旋风管(11)之间,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21)的进气口围绕所述分离器(10)外缘设置;
使环绕所述分离器(10)的气流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引导下,旋转进入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1)的内侧设有导流板(112),所有的所述导流板(112)绕所述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旋转分布,且所有的所述导流板(11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旋风管(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汇集盖(20),位于所述分离器(10)顶部;
所述汇集盖(2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对应的导流管(21),所述导流管(21)上、下端开口,所述导流管(21)的下端开口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内,用于将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中的气流从所述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导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管(21)限定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的轴线同轴,且所述导流管(21)的下端开口在纵向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21)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集盖(20)的顶部设置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包围所述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设置,用于在气流排出之前汇集通过所述导流管(21)的上端开口排出的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网(30),包围所述分离器(10)设置,用于过滤经过第一级旋风分离之后进入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和所述第二组旋风管的气流;所述过滤网(30)的顶部夹设在所述汇集盖(20)上;
支撑架(40),设置在所述分离器(10)外围,用于夹设所述过滤网(30)的底部,且所述支撑架(40)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裙摆状,以阻止已通过第一级旋风分离的颗粒垃圾向上运动;
密封隔板(13),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外侧,且环绕所述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Z)旋转分布,所述密封隔板(13)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延伸,所述密封隔板(13)与所述支撑架(40)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10)还包括:
集尘罩(14),设置在所述分离器(10)的下部,用于收集通过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的颗粒垃圾;
所述集尘罩(14)的顶盖在纵向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向下延伸,且贯穿所述集尘罩(14)的顶部平面,使通过所述第一旋风管(11)和所述第二旋风管(12)的下端开口排出的颗粒垃圾聚集在所述集尘罩(14)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旋风管外侧,用于将穿过所述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21);和/或,所述气流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过滤网(30)和所述第二组旋风管之间,用于将穿过所述过滤网(30)的气流引导到所述第二旋风管(12)内。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权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4497.XU CN212382572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4497.XU CN212382572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82572U true CN212382572U (zh) | 2021-01-22 |
Family
ID=74257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14497.XU Active CN212382572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825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45731A (zh) * | 2020-04-09 | 2020-06-30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
2020
- 2020-04-09 CN CN202020514497.XU patent/CN2123825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45731A (zh) * | 2020-04-09 | 2020-06-30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4920B (zh) | 家用旋风式真空清洁器的分开开口的垃圾容器 | |
CN100430146C (zh) | 旋风式分离装置 | |
CN108403002B (zh) | 旋风分离器及过滤组件 | |
US20060117721A1 (en) | Cyclone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 |
KR20090026209A (ko) | 원심 분리 장치 | |
CN201529089U (zh) |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 |
US20060117725A1 (en) |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and dust-sepa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459274A (zh) |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式集尘装置 | |
CN202365717U (zh) | 一种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尘杯 | |
CN102429612A (zh) | 一种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尘杯 | |
CN102821665A (zh) | 旋风分离装置以及电动吸尘器 | |
CN101411603A (zh) | 吸尘器旋风式非圆桶形二次分离尘杯 | |
CN106308681A (zh) |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JP2003180578A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212382572U (zh)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
CN111227711A (zh) |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 |
KR100617124B1 (ko) |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 |
CN102551609A (zh) | 吸尘器旋风分离式尘杯 | |
CN111345731A (zh)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
JP4621008B2 (ja) | 真空掃除機のゴミ分離装置 | |
JP2003024827A (ja) | サイクロン分離器 | |
CN101623184A (zh)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CN202198537U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
CN215534087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 |
CN214595698U (zh) | 一种手持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