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4285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4285U
CN216624285U CN202123072817.4U CN202123072817U CN216624285U CN 216624285 U CN216624285 U CN 216624285U CN 202123072817 U CN202123072817 U CN 202123072817U CN 216624285 U CN216624285 U CN 216624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ano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728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728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4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4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4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阳极、光吸收层和墨水限定层,阳极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阳极块,光吸收层包括设置于若干个阳极块之间的间隔区域的第一部分和凸出于阳极的第二部分,墨水限定层覆盖光吸收层且设有若干个露出阳极块的开口。其中,光吸收层能够吸收照射到光吸收层的外界射入的光。本申请通过在墨水限定层与阳极之间设置光吸收层,使得外界射入显示面板内部的光能够被光吸收层吸收,因此减少了显示面板对外界光的反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对比度,也就无需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过滤外界光,就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且光吸收层通过墨水限定层与OLED发光层间隔开,因此也不会影响到OLED发光层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其良好的自发光特性、高的对比度、快速响应以及柔性显示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量产的大尺寸OLED器件皆为底发光结构,阴极采用整面蒸镀反射金属,因此常常需要在显示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来降低外界光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对比度。但由于目前量产的小尺寸OLED采用顶发射器件结构,一般的顶发射OLED器件整体反射率比较强,且偏光片位于出光侧的玻璃板外面,而偏光片透过率不到50%,从而会大大降低器件的亮度,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外界光射入显示面板而导致显示面板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阳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阳极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阳极块;
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阳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所述光吸收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若干个所述阳极块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阳极;
墨水限定层,所述墨水限定层设置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光吸收层,所述墨水限定层上设有若干个露出所述阳极块的开口;
OLED发光层,所述OLED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填充于若干个所述开口内;
阴极,所述阴极覆盖于所述墨水限定层和所述OLED发光层远离阳极的一侧;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能够吸收照射到所述光吸收层的外界射入的光。
可选的,所述光吸收层的材料是黑色有机树脂或者黑色金属氧化物。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在2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
可选的,所述墨水限定层的材料为负型光阻,且具有疏水性。
可选的,所述墨水限定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OLED发光层之间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的厚度在0.2微米至5微米之间。
可选的,所述墨水限定层还包括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包裹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阳极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金属反射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金属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OLED发光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色阻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色阻层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墨水限定层与阳极之间设置光吸收层,使外界射入显示面板内部的光能够被光吸收层吸收,减少了显示面板对外界光的反射,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对比度,使得显示效果良好,因此无需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过滤外界光。光吸收层通过墨水限定层与OLED发光层间隔开,因此不会影响OLED发光层的发光效果。另外,由于无需设置偏光片,因此显示面板的亮度可以提高,就可以避免由于设置偏光片而导致降低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问题,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对比度,显示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俯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有机发光器件OLED以其良好的自发光特性、高的对比度、快速响应以及柔性显示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量产的大尺寸OLED器件皆为底发光结构,阴极采用整面蒸镀反射金属,因此常常需要在显示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来降低外界光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对比度。但由于目前量产的小尺寸OLED采用顶发射器件结构,一般的顶发射OLED器件整体反射率比较强,且偏光片位于出光侧的玻璃板外面,而偏光片透过率不到50%,从而会大大降低器件的亮度,影响显示效果。一般情况下,为了弥补显示效果,就需要提高器件输入能耗以增加亮度。但这样对有机发光材料寿命有不好的影响,容易缩短有机发光材料的寿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外界光射入显示面板而导致显示面板对比度降低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为了清楚的说明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面示意图。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阳极11、光吸收层12、墨水限定层13和OLED发光层15,其中,阳极11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阳极11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阳极11块;光吸收层12,光吸收层12与阳极11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同一侧,光吸收层12包括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设置于若干个阳极11块之间的间隔区域,第二部分122设置于第一部分12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且凸出于阳极11;墨水限定层13设置于阳极1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且覆盖光吸收层12,墨水限定层13上设有若干个露出阳极11块的开口14;OLED发光层15,OLED发光层15设置于阳极1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并填充于若干个开口14内;阴极16,阴极16覆盖于墨水限定层13和OLED发光层15远离阳极11的一侧;其中,光吸收层12能够吸收照射到光吸收层12的外界射入的光。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墨水限定层13与阳极11之间设置光吸收层12,使得外界射入显示面板内部的光能够被光吸收层12吸收,因此减少了显示面板对外界光的反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对比度,也就无需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过滤外界光,就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并且,光吸收层12通过墨水限定层13与OLED发光层15间隔开,因此不会影响OLED发光层15的发光效果。由于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不会受到外界光的影响而降低,因此无需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降低外界光对显示效果的影响,可以节约成本。另外,由于无需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过滤外界光,因此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会受到偏光片削弱,也就不需要提高器件的输入能耗、加大有机发光材料的负荷以提升亮度用于弥补显示效果,可以避免有机发光材料的寿命缩短。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2的材料是黑色有机树脂。具体地,光吸收层12的光透过率小于10%。当外界光投射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时,被光吸收层12大量吸收,降低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不会由于外界光的照射导致画面泛白、影响观看效果,能够极大地降低外界光对显示画面产生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光吸收层12的材料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是黑色金属氧化物等材料,例如金属铬氧化物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光吸收层12中,第二部分12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部分121的截面积。具体地,第一部分121的作用是填充若干个阳极11块之间的缝隙,并对凸出于阳极11的第二部分122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且第一部分121卡设于两个相邻的阳极11块之间,能够固定光吸收层12的位置。另外,后续在光吸收层12上覆盖墨水限定层13时,第二部分122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相邻的阳极11块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且整个第二部分122呈上小下大的结构,该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是梯形等结构,即第二部分122与阳极11块的接触面所形成的夹角135为钝角,这样就能够使后续覆盖墨水限定层13时,不会出现第二部分122与阳极11块的接触面形成锐角导致覆盖面可能出现断裂或者填充不完全的情况。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2的厚度在2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第二部分122的厚度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在光吸收层12有较好的吸光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墨水限定层13对光吸收层12进行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122的厚度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2的厚度也可以是其他范围,例如,若相邻的阳极11块之间的间隔宽度有所不同,或者显示面板对光吸收层12的吸光效率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部分122也可根据此类情况而设置为不同的厚度。
为了方便对墨水限定层13进行图形化,暴露出阳极11以填充OLED发光层15,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墨水限定层13的材料为负型光阻,且具有疏水性。因此,在墨水限定层13暴露出阳极11块的开口14内填充OLED发光层15时,OLED发光层15的材料不会粘连在墨水限定层13表面,方便对OLED发光层15的制作。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OLED发光层15包括空穴注入层151、空穴传输层152和色阻层153,空穴注入层151、空穴传输层152和色阻层153依次层叠设置在开口14内。
由于光吸收层12与OLED发光层15相接触,或者光吸收层12过于接近OLED发光层15,可能会导致OLED发光层15所发出的光被光吸收层12干涉,使显示面板自发光亮度不足。因此,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墨水限定层13包括位于第二部分122与OLED发光层15之间的包裹层131,包裹层131的厚度在0.2微米至5微米之间。包裹层131在的厚度在这个范围时,既可以完整地包裹住光吸收层12的第二部分122,使第二部分122不至于暴露在外与光吸收层12接触,也可以使第二部分122与OLED发光层15之间有较为合适的间隔距离,使OLED发光层15发出的光不会被第二部分122干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墨水限定层13还包括位于阴极16和第二部分122之间的覆盖层132,覆盖层132的厚度大于包裹层131的厚度。具体地,第二部分122与覆盖层132的厚度之和大于OLED发光层15的总高度,使其形成的暴露出阳极11块的开口14的深度大于OLED发光层15的厚度,既方便填充OLED发光层15,又可以防止OLED发光层15超出开口14导致填充的材料互相产生混合或者干涉,在后续形成阴极16时也更方便。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的阳极11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阳极11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111、金属反射层112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3,第一透明导电层111设置于第一基板10靠近第一部分121的一侧,第一透明导电层113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1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金属反射层112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1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3之间。具体地,第一透明导电层111可以是半导体透明导电膜,例如ITO或者IZO等,第一透明导电层111可以提高金属反射层112的成膜性,金属反射层112的材料可以是铝、银或者镁等其他材料。由于阳极11和阴极16通常都是高反射性的金属电极,当两电极之间的腔长与有机层中发光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器件的光学特性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也就是所谓的微腔效应,以此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优选地,金属反射层112为了达到较好的反射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反射层112的厚度在50至1000纳米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基板(图未示),第二基板设置在阴极16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第二基板与阴极16之间还设有封装层(图未示),封装层可以将阴极16、OLED发光层15以及阳极11等结构封装在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具体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的材料可以是玻璃。
请结合图1至图3,并参阅图4至图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俯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10;
请参阅图4,在第一基板10的一侧形成阳极11,并将阳极11图案化成若干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阳极11块;
其中,阳极11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111、金属反射层112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3,第一透明导电层111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一侧,第一透明导电层113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1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金属反射层112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1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3之间;
请参阅图5,形成图案化的光吸收层12,光吸收层12与阳极11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同一侧,光吸收层12包括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设置于若干个阳极11块之间的间隔区域,第二部分122设置于第一部分12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且凸出于阳极11;
其中,光吸收层12的材料可以是黑色有机树脂或者黑色金属氧化物;
请参阅图6和图7,在光吸收层12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形成图案化的墨水限定层13,墨水限定层13覆盖于光吸收层12,且墨水限定层13上设有若干个露出阳极11块的开口14;
形成OLED发光层15,OLED发光层15填充于若干个开口14内;
其中,OLED发光层15包括空穴注入层151、空穴传输层152和色阻层153,空穴注入层151、空穴传输层152和色阻层153依次层叠设置在开口14内。
在墨水限定层13和OLED发光层15远离阳极11的一侧覆盖阴极16;
在阴极16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设置封装层;
在封装层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设置第二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墨水限定层13与阳极11之间设置光吸收层12,使得外界射入显示面板内部的光能够被光吸收层12吸收,因此减少了显示面板对外界光的反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对比度,也就无需在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过滤外界光,就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并且,第二部分122与阳极11块的接触面所形成的夹角135为钝角,能够使后续覆盖墨水限定层13时避免覆盖面断裂或者填充不完全的情况。第二部分122的厚度在2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能够在光吸收层12有较好的吸光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墨水限定层13对光吸收层12进行覆盖。包裹层131的厚度在0.2微米至5微米之间,使得包裹层131可以完整地包裹住光吸收层12的第二部分122,使第二部分122不至于暴露在外与光吸收层12接触,也可以使第二部分122与OLED发光层15之间有较为合适的间隔距离,使OLED发光层15发出的光不会被第二部分122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阳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阳极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阳极块;
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阳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所述光吸收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若干个所述阳极块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阳极;
墨水限定层,所述墨水限定层设置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光吸收层,所述墨水限定层上设有若干个露出所述阳极块的开口;
OLED发光层,所述OLED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填充于若干个所述开口内;
阴极,所述阴极覆盖于所述墨水限定层和所述OLED发光层远离阳极的一侧;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能够吸收照射到所述光吸收层的外界射入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的材料是黑色有机树脂或者黑色金属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在2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限定层的材料为负型光阻,且具有疏水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限定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OLED发光层之间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的厚度在0.2微米至5微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限定层还包括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包裹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金属反射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金属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发光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色阻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色阻层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3072817.4U 2021-12-08 2021-1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624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2817.4U CN216624285U (zh) 2021-12-08 2021-1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2817.4U CN216624285U (zh) 2021-12-08 2021-1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4285U true CN216624285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72817.4U Active CN216624285U (zh) 2021-12-08 2021-1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4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413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0438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821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6082907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3010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6217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622627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9014973A1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070030124A (ko) 면 발광 장치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140225099A1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040094239A (ko) 광차단용 기판을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93091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60849B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透明显示装置
US11029789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289685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patterned light absorbing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16888B (zh) 一种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45825B (zh) 一种顶发光显示面板
CN11141597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90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662428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20702B (zh) 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319300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25056B2 (en) Package cover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599573A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