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9093A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9093A
CN113659093A CN202110960216.2A CN202110960216A CN113659093A CN 113659093 A CN113659093 A CN 113659093A CN 202110960216 A CN202110960216 A CN 202110960216A CN 113659093 A CN113659093 A CN 113659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display panel
emit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02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9093B (zh
Inventor
陈永红
李彦松
杜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02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9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9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9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可以减少对外界光线的反射,从而减少反射光对显示面板的干扰。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衬底的一侧;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吸光部设置在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发光区的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开口内;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透镜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透镜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的阴极通常采用金属制作,反射率很高。在户外有阳光或其它环境光照射OLED显示面板时,外界光线会被阴极反射从而进入人眼,导致显示面板难以清晰显示画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可以减少对外界光线的反射,从而有效减少反射光对显示面板的干扰,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所述吸光部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所述发光区的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开口内;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透镜至少覆盖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有所述发光区、以及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所述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所述吸光部。
可选的,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吸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透镜的保护层;
在所述透镜为凸透镜的情况下,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镜的折射率;
在所述透镜为凹透镜的情况下,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镜的折射率。
可选的,在所述透镜为凸透镜的情况下,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10-1.40;所述透镜的折射率范围为1.60-1.90。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保护层一侧的基底;所述基底的折射率和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致相同。
可选的,所述透镜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酰亚胺、聚乙烯或者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
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聚氟氧化物、聚丙烯酸或者聚氯乙烯中的任一种;
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或者聚合物有机材料。
可选的,所述吸光部的材料包括黑色有机材料、金属或者金属合金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所述红色发光区的尺寸小于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尺寸,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尺寸小于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位于同一排,所述蓝色发光区和所述红色发光区位于不同排;
所述像素单元中,吸光部中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区、所述绿色发光区和所述蓝色发光区三者之间的部分的形状包括正方形。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所述吸光部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所述发光区的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开口内;
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其中,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透镜至少覆盖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有所述发光区、以及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所述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所述吸光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衬底的一侧;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吸光部设置在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发光区的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开口内;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透镜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透镜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射入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从而有效减少第一电极对外界光线的反射,进而大幅降低反射光对显示面板的干扰,提高显示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三个”的含义是三个或三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解决外界光线照射OLED显示面板时,外界光线会被阴极反射从而进入人眼,导致OLED显示面板难以清晰显示画面的问题,相关技术常在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圆偏振片,该圆偏振片11可以由图1所示的线偏振片12和1/4波片13组成。参考图1所示,外界光线射向线偏振片12后转化为线偏振光L1,线偏振光L1经过1/4波片13后转化为圆偏振光L2。圆偏振光L2经过金属电极14反射后,旋转方向发生反转,再次通过1/4波片13,成为与线偏振片12起偏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L1,然后被线偏振片12吸收。
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圆偏振片以减少外界光线对OLED显示面板的干扰,但是OLED显示面板本身发出的光线会有一半被圆偏振片吸收,导致OLED显示面板的亮度较低。为了达到合适的亮度,需要使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流增大,这就导致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增加,从而影响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2和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1以及设置在衬底21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D1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D2,发光区D2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27和第一电极29,第一电极29设置在有机发光功能层27远离衬底21的一侧;非发光区D1包括像素界定层24和吸光部40,吸光部40设置在像素界定层24远离衬底21的一侧;像素界定层24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发光区D2的有机发光功能层27设置在不同的开口内。
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51,透镜51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透镜51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D2、以及相邻发光区D2之间的非发光区D1;透镜51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电极29的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40。
对于上述有机发光功能层的结构、材料等均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提高发光效率,该有机发光功能层还可以包括位于发光层两侧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空穴的注入效率,该有机发光功能层还可以包括位于电子传输层远离发光层一侧的电子注入层、位于空穴传输层远离发光层一侧的空穴注入层。图2以该有机发光功能层还包括位于发光层两侧的电子传输层28和空穴传输层26为例进行绘示。
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这里对于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该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三种相同颜色的发光区,从而使得像素单元可以实现单色显示;或者,该该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区,从而使得像素单元可以实现彩色显示。
对于上述第一电极的具体材料等不做限定。示例的,第一电极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或者金属合金。
对于上述吸光部的制作工艺、厚度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吸光部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或者蒸镀的方法制作。示例的,吸光部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100-1000nm。具体的,吸光部的厚度可以为100nm、300nm、600nm或者1000nm。
对于上述透镜的制作工艺等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透镜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法制作。
上述透镜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包括:透镜仅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或者,透镜除了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以外,还覆盖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非发光区,图2以此为例进行绘示,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透镜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图2以透镜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为例进行绘示,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参考图2所示,透镜5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圆形的直径d1的范围可以包括57-63μm。具体的,透镜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圆形的直径可以为57μm、59μm、61μm或者63μm。
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这里对于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的数量、颜色等均不做具体限定,图3以像素单元包括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这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分别是红色发光区D21、绿色发光区D22和蓝色发光区D23为例进行绘示。图3沿AB方向的截面图可以如图2所示,图2中的发光区包括绿色发光区D22和蓝色发光区D23。
对于上述衬底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衬底可以包括刚性衬底,例如:玻璃;或者,也可以包括柔性衬底,例如:PI(聚酰亚胺)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镜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使得透镜能够将射向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如图2所示的光线35,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射入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从而有效减少第一电极对外界光线的反射,进而大幅降低反射光对显示面板的干扰,提高显示效果。并且和上述相关技术相比,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不需要设置圆偏振片,可以避免影响显示面板本身的发光亮度,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相邻像素单元之间包括非发光区D1,非发光区D1包括像素界定层24和吸光部40,吸光部40设置在像素界定层24远离衬底21的一侧。从而使得不射向透镜的外界光线可以直接射向吸光部,避免外界光线影响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膜层。
可选的,像素界定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吸光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这样使得吸光部可以尽可能吸收较多的外界光线,从而有效避免显示面板被反射光线干扰。
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透镜51的保护层52。这样可以使得透镜受到很好的保护,防止透镜被损坏。
在透镜为凸透镜的情况下,保护层的折射率小于透镜的折射率;或者,在透镜为凹透镜的情况下,保护层的折射率大于透镜的折射率。这样均能够使得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
对于上述保护层的制作工艺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保护层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法制作。
可选的,在透镜为凸透镜的情况下,保护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10-1.40。示例的,保护层的折射率可以为1.10、1.20、1.30或者1.40。
透镜的折射率范围为1.60-1.90。示例的,透镜的折射率可以为1.60、1.70、1.80或者1.90。
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透镜51远离保护层52一侧的基底53;基底53的折射率和透镜51的折射率大致相同。
上述基底的折射率和透镜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包括:基底的折射率与透镜的折射率相同;或者,基底的折射率与透镜的折射率不相同时的折射率差值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对于上述基底的制作工艺等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基底可以通过蒸镀、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或者喷墨打印的方法制作。
可选的,透镜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酰亚胺、聚乙烯或者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保护层的材料包括聚氟氧化物、聚丙烯酸或者聚氯乙烯中的任一种;基底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或者聚合物有机材料。这样透镜、保护层和基底的材料均为透光材料,不会影响显示面板本身的亮度。
可选的,吸光部的材料包括黑色有机材料、金属或者金属合金中的任一种。这样使得吸光部的吸光性能好。
可选的,参考图3所示,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区D21、绿色发光区D22和蓝色发光区D23;红色发光区D21的尺寸小于绿色发光区D22的尺寸,绿色发光区D22的尺寸小于蓝色发光区D23的尺寸。目前的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由于发光材料不同,导致三种发光区的发光效率不同,具体为蓝色发光区的发光效率最低,红色发光区的发光效率最高。因此,这样可以使得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发出光线的混光效果较好,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上述对于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的具体尺寸均不做限定,各个发光区的具体尺寸根据像素单元的面积确定。示例的,参考图3所示,当像素单元为正方形、且边长为63μm时,红色发光区的尺寸为10μm×10μm,绿色发光区的尺寸为10μm×15μm,蓝色发光区的尺寸为10μm×25μm,此时,相邻的不同颜色发光区之间的距离均为22μm。
可选的,红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位于同一排,蓝色发光区和红色发光区位于不同排;像素单元中,吸光部中位于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三者之间的部分的形状包括正方形。这样既便于制作吸光部,又可以使得吸光部的尺寸尽可能的大。
上述对于正方形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示例的,正方形的尺寸为20μm×20μ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该制作方法包括:
S1、在衬底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
其中,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衬底的一侧;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吸光部设置在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发光区的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开口内;
S2、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
其中,透镜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透镜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于步骤S2、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可以在步骤S1后,在像素单元上依次形成层叠设置的封装层、基底、透镜和保护层;或者,还可以单独制备得到基底、透镜和保护层的一体结构,再将该一体结构通过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与像素单元上形成的封装层粘合。
通过执行步骤S1和S2形成的显示面板中,透镜至少覆盖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发光区、以及相邻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使得透镜能够将射向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吸光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射入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从而有效减少第一电极对外界光线的反射,进而大幅降低反射光对显示面板的干扰,提高显示效果。
上述显面板中相关膜层的结构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具体说明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该制作方法包括:
S01、参考图4所示,在衬底2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1、绝缘层36、平坦层23、阳极25、像素界定层24、空穴传输层26、有机发光功能层27、电子传输层28和阴极29。
上述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顶栅型薄膜晶体管或者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图4以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绘示。参考图4所示,薄膜晶体管1包括有源层10、栅绝缘层11、栅极22、源极12和漏极13。
具体的,上述阴极的材料可以为银。
上述阳极的材料可以为ITO(Indium Tin Oxides,铟锡氧化物)。
S02、参考图5所示,在阴极29上沉积薄膜,图案化后形成吸光部40。
具体的,上述吸光部的材料可以为锰。
上述吸光部的制作工艺可以为喷墨打印工艺。
上述吸光部的厚度可以为100nm。
S03、参考图6所示,在吸光部40上沉积薄膜,图案化后形成封装层32。
具体的,上述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封装材料。
S04、参考图7所示,在封装层32上沉积薄膜,图案化后形成基底53。
具体的,上述基底的材料可以为无机材料。
上述基底的制作工艺可以为蒸镀工艺。
上述基底的折射率可以为1.6。
S05、参考图8所示,在基底53上沉积薄膜,图案化后形成透镜51。
具体的,上述透镜的材料可以为聚氨酯。
上述透镜的制作工艺可以为喷墨打印工艺。
上述透镜的折射率可以为1.6。
S06、参考图2所示,在透镜51上沉积薄膜,图案化后形成保护层52。
具体的,上述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酸。
上述保护层的制作工艺可以为喷墨打印工艺。
上述保护层的折射率可以为1.1。
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实现,且通过该方法形成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好。
本文中所称的“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所述吸光部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所述发光区的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开口内;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透镜至少覆盖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有所述发光区、以及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所述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所述吸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吸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透镜的保护层;
在所述透镜为凸透镜的情况下,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镜的折射率;
在所述透镜为凹透镜的情况下,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镜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为凸透镜的情况下,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10-1.40;所述透镜的折射率范围为1.60-1.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保护层一侧的基底;所述基底的折射率和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致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酰亚胺、聚乙烯或者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
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聚氟氧化物、聚丙烯酸或者聚氯乙烯中的任一种;
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或者聚合物有机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部的材料包括黑色有机材料、金属或者金属合金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所述红色发光区的尺寸小于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尺寸,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尺寸小于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位于同一排,所述蓝色发光区和所述红色发光区位于不同排;
所述像素单元中,吸光部中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区、所述绿色发光区和所述蓝色发光区三者之间的部分的形状包括正方形。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非发光区和至少三个不相连的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像素界定层和吸光部,所述吸光部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至少设置有三个开口,各所述发光区的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开口内;
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其中,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透镜至少覆盖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有所述发光区、以及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的非发光区;所述透镜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界光线汇聚到所述吸光部。
CN202110960216.2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659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0216.2A CN11365909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0216.2A CN11365909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093A true CN113659093A (zh) 2021-11-16
CN113659093B CN113659093B (zh) 2023-09-01

Family

ID=7848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0216.2A Active CN11365909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90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454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5538A (zh) * 2022-04-2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489A (zh) * 2014-06-11 2014-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70592A (zh) * 2020-03-17 2020-07-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30236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反射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489A (zh) * 2014-06-11 2014-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70592A (zh) * 2020-03-17 2020-07-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30236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反射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454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454B (zh) * 2021-12-23 2024-0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5538A (zh) * 2022-04-2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093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114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047791A1 (en) Display device
TWI396463B (zh) 照明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100610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40339509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10268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6590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720571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34587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1628107B (zh) 显示面板
CN109638036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设备
US11276838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1199191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3146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703B (zh) 显示面板
CN113437241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KR10183061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15291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device
KR10188843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85671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1040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7964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11599932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器
CN11621036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