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048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20048U CN216620048U CN202123039685.5U CN202123039685U CN216620048U CN 216620048 U CN216620048 U CN 216620048U CN 202123039685 U CN202123039685 U CN 202123039685U CN 216620048 U CN216620048 U CN 2166200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resh air
- groove
- indoor uni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包括机壳主体和连接机壳主体的底盘,机壳主体和底盘共同限定有安装空间;换热器,换热器设在安装空间内;接水盘,接水盘设在换热器的底部,接水盘用于盛接换热器流下的凝露水,接水盘上设有溢水口;功能组件,功能组件设在安装空间内,功能组件上设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位于溢水口的下方,出水端位于底盘的上方且邻近底盘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安装空间内部的功能组件上形成的引流通道将凝露水导流至底盘内,避免凝露水散落在空调室内机的其他组件上,降低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且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内接水盘中的凝露水收集较多后,容易发生溢流现象,导致空调器内部凝露水溢流飞溅到其他电器件上,影响其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利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功能组件上形成的引流通道将凝露水导流至底盘内,避免凝露水溢流飞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壳主体和连接所述机壳主体的底盘,所述机壳主体和所述底盘共同限定有安装空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在所述换热器的底部,所述接水盘用于盛接所述换热器流下的凝露水,所述接水盘上设有溢水口;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组件上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溢水口的下方,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且邻近所述底盘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接水盘上设有溢水口,功能组件上设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位于溢水口的下方,出水端位于底盘的上方且邻近底盘设置,可以利用安装空间内部的功能组件上形成的引流通道将凝露水导流至底盘内,避免凝露水散落在空调室内机的其他组件上,降低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且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外壁上,所述进水端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上端,所述出水端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下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挡水部,所述挡水部为环形,所述挡水部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上端,且与所述功能组件的上端共同限定有挡水槽,所述挡水槽形成所述进水端;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挡水槽,所述通道主体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出水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蜗壳,所述新风蜗壳设在所述底盘的上方;新风箱体部件,所述新风箱体部件设在所述新风蜗壳上且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所述挡水部设在所述新风箱体部件上,所述通道主体设在所述新风蜗壳和所述新风箱体部件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道主体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在所述新风箱体部件的侧壁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在所述新风蜗壳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箱体部件包括箱体主体和设在所述箱体主体上的活动盖,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在所述箱体主体上,所述第二通道设在所述活动盖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盖的部分折弯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槽口和设在所述槽口的上下两端的敞口,所述槽口靠近所述箱体主体设置,所述凹槽和所述箱体主体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部分设在位于上端的所述敞口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主体上设有抽拉式接口,所述抽拉式接口用于安装功能模块,所述箱体主体内设有弹锁,所述弹锁用于弹射所述功能模块,所述活动盖为遮盖所述弹锁的弹锁盖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包括彼此连通的水平槽和竖直槽,所述水平槽设在所述新风蜗壳的顶壁上,所述竖直槽设在所述新风蜗壳的侧壁上;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设在所述新风蜗壳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竖直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主体上设有前面板,所述溢水口设在所述接水盘的远离所述前面板的一侧,所述引流通道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远离所述前面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和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箱体部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爆炸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机壳;
110、机壳主体;1101、外箱体部件;1101a、进风口;1102、上面板组件;1103、下面板组件;1104、顶盖部件;
120、底盘;
20、换热器;
30、接水盘;301、溢水口;302、引水管;
40、功能组件;
401、引流通道;401a、进水端;401b、出水端;401c、挡水槽;41、第一端; 42、第二端;
4011、挡水部;
4012、通道主体;40121、第一部分;411、第一通道;412、第二通道;40122、第二部分;421、第一槽部;4211、水平槽;4212、竖直槽;422、第二槽部;
410、新风部件;4101、新风蜗壳;41011、蜗壳主体;41011a、边缘部;41012、蜗壳盖板;41012a、新风进风口;
420、新风箱体部件;
4201、箱体主体;42011、凸条;
4202、活动盖;4202a、凹槽;4202b、槽口;4202c、敞口。
50、出风框组件;60、风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换热器 20、接水盘30、功能组件40。
机壳10包括机壳主体110和连接机壳主体110的底盘120,机壳主体110和底盘120共同限定有安装空间;换热器20设在安装空间内;接水盘30设在换热器20的底部上,接水盘30用于盛接换热器20流下的凝露水,接水盘30上设有溢水口301;功能组件 40设在安装空间内,功能组件40上设有引流通道401,引流通道401上设有进水端401a 和出水端401b,进水端401a位于溢水口301的下方,出水端401b位于底盘120的上方且邻近底盘120设置。
空调室内机100在工作过程中,接水盘30能盛放换热器20流下的凝露水,接水盘30中凝露水逐渐增多后,通过溢水口301溢出,然后经进水端401a进入引流通道401 内,接着,从引流通道401的出水端401b导流至底盘120内。安装空间内组件较多,尤其是电器件较多,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设计有引流通道401,因此凝露水不会滴落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其他组件上,避免凝露水在安装空间内滴落在任意位置,可以保证内部空间洁净,降低电器件短路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其次,引流通道401设置在功能组件40上,而非机壳主体110上,能充分利用安装空间内的组件设计引流通道401,更容易对凝露水导流,对内部组件进行充分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器,也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其次,功能组件40为实现相应功能的组件,例如,新风功能组件,杀菌功能组件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接水盘30上设有溢水口301,功能组件40上设有引流通道401,引流通道401上设有进水端401a和出水端401b,进水端 401a位于溢水口301的下方,出水端401b位于底盘120的上方且邻近底盘120设置,可以利用安装空间内部的功能组件40上形成的引流通道401将凝露水导流至底盘120 内,避免凝露水散落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其他组件上,降低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且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引流通道401设在功能组件40的外壁上,采用将引流通道401布置在功能组件40的外壁上的方式,可以从功能组件40的外壁上加工引流通道401,从而使得加工比较容易,可以降低制造难度。进水端401a设在功能组件40的上端,直接盛接流下的凝露水,方便溢水口301流出的凝露水进入进水端401a,出水端401b设在功能组件40的下端,使得凝露水沿着引流通道401一直流到引流通道401的下端才流出,避免凝露水泄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引流通道401也可以设置在功能组件40的内部,使凝露水经功能组件40内部的引流通道401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引流通道401包括:挡水部4011和通道主体4012,挡水部4011为环形,挡水部4011设在功能组件40的上端,且与功能组件40的上端共同限定有挡水槽401c,挡水槽401c形成进水端401a;通道主体4012设在功能组件40的侧壁上且连通挡水槽401c,通道主体4012的底部形成有出水端401b。挡水部4011可以为一圈凸筋,其设在功能组件40的上端形成挡水槽401c,由于空调室内机100内部各组件的安装位置相对固定,接水盘30距离功能组件40具有一定的距离,当溢水口301溢出的水滴滴落在挡水槽401c内时,挡水槽401c能阻挡水滴溅向四周,能避免贱死的水花落到其他功能组件上,将溢出的凝露水完全引导至通道主体4012内。挡水槽401c的面积大小可根据情况进行具体设置,以保证溅起的水花始终位于挡水槽 401c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水盘30上可以设有引水管302,引水管302的一端连接溢水口301,另一端设在挡水槽401c上方且邻近挡水槽401c设置。也就是说,溢水口301溢出的凝露水可以通过引水管302流到挡水槽401c内,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凝露水飞溅,进而避免溅起的水花落到其他部件的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30为盘状,其内部设有储水空间,用于储存凝露水,溢水口301设在接水盘30上并连通储水空间,溢水口301与储水空间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使得储水空间在容纳一定量的凝露水后,当凝露水逐渐增加时,多余的凝露水位开始高于溢水口301,从而从溢水口301中流出,进入到下方的挡水槽401c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挡水槽401c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第一端41靠近通道主体4012,第二端42远离通道主体4012,第一端 41的相对两侧的间距在远离第二端4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即第一端41呈锥形状,能起到汇聚水流的作用,从而将来自溢水口301的凝露水汇聚后引导至通道主体401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端41构造为锥形,第二端42构造为方形,可以理解为方形的第二端42所形成的面积较大,可以更好地容纳滴落的凝露水滴,阻挡凝露水滴向溅落到四周的组件上。当然,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端41构造为三角形,第二端42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能组件40包括新风部件410和新风箱体部件420,新风部件410包括新风蜗壳4101,新风蜗壳4101设在底盘120的上方;新风箱体部件420设在新风蜗壳4101上且位于接水盘30的下方,挡水部4011设在新风箱体部件420上,通道主体4012设在新风蜗壳4101和新风箱体部件420上。
也就是说,功能组件40为新风组件,能实现新风功能,新风箱体部件420可以用于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例如吸附网模块、HEPA网模块,从而过滤空气,新风部件410 用于驱使空气经过新风箱体部件420,排出新鲜的空气。利用空调室内机100内的新风蜗壳4101和新风箱体部件420上设置通道主体4012,巧妙利用新风组件设计引流通道 401,既能起到引流凝露水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内部组件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组件40作为新风组件,其包括但不限于新风部件410和新风箱体部件420,新风组件的其他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道主体4012包括第一部分40121 和第二部分40122,第一部分40121设在新风箱体部件420的侧壁上;第二部分40122 连通第一部分40121,第二部分40122设在新风蜗壳4101上。
新风箱体部件420和新风蜗壳4101之间彼此可拆卸,将通道主体4012设置成包括第一部分40121和第二部分40122,第一部分40121设置在新风箱体部件420上,第二部分40122设在新风蜗壳4101上,能利用新风箱体部件420和新风蜗壳4101的装配使第一部分40121和第二部分40122组装成通道主体4012,充分利用功能组件40自身的结构特征,采用该方式设计更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新风箱体部件420包括箱体主体4201和设在箱体主体4201上的活动盖4202,第一部分40121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设在箱体主体4201上,第二通道412设在活动盖 4202上。活动盖4202在箱体主体4201上可拆卸,将第一部分40121设置成包括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设在箱体主体4201上,第二通道412设在活动盖 4202上,可以通过活动盖4202和箱体主体4201的装配完成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 412的组装,充分利用新风箱体部件420的结构特征,采用该方式设计更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活动盖4202的部分折弯形成有凹槽4202a,凹槽4202a具有槽口4202b和设在槽口4202b的上下两端的敞口4202c,槽口 4202b靠近箱体主体4201设置,凹槽4202a和箱体主体4201共同限定出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部分设在位于上端的敞口4202c内。活动盖4202紧贴在箱体主体4201上,使凹槽4202a的两侧紧贴在箱体主体4201,此时凹槽4202a和箱体主体4201之间的空间即为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中的凝露水经位于上端的敞口4202c流入,然后从位于下端的敞口4202c流出,实现凝露水流通。
由于采用活动盖4202的部分折弯形成有凹槽4202a,因此不会增加材料,成型工艺简单,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其次,通过凹槽4202a和箱体主体4201的外壁紧贴形成第二通道412,其结构简单,活动盖4202和箱体主体4201围成的第二通道412周侧均有遮挡,因此能防止凝露水流动过程中飞溅,避免水滴飞溅在其他部件上,能保证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的美观和洁净,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411为设置在箱体主体4201侧壁上的引水槽,方便加工制成,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将第一通道411设置成槽的形式,能有效避免通道内部阻塞,方便后期的疏通和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11也可以为两端为敞开的管道,这样能避免凝露水流过时溢出第一通道411,提高其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两个凸条42011,两个凸条42011之间限定出第一通道411,采用在箱体主体4201上成形出凸条42011 的方式加工出第一通道411,加工简单,易于制造,可降低制造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4202a具有垂直于箱体主体4201的槽长方向(图中前后方向),凹槽4202a的槽上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即,位于上端的敞口4202c较大,位于下端的敞口4202c较小,采用这种设计第一通道411的下端容易安装到位于上端的敞口4202c内部,方便装配。其次,当凝露水较多,水流量较大时,由于上端的敞口4202c 较大,其能容纳的凝露水的体积也较大,流速过大的凝露水能临时储存在第二通道412 的上部,当凝露水从下端的敞口4202c流出时可减小其流速,使凝露水流动趋于平缓。
其次,如图3所示,活动盖4202上的凹槽4202a和箱体主体4201共同限定出第二通道412,由于第二通道412在水平方向上的四周都有遮挡,且第二通道412具备临时储存凝露水的功能,容易引起堵塞情况发生。因此,通过活动盖4202与箱体主体4201 之间可拆卸,方便清理凹槽4202a,疏通第二通道4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盖420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箱体主体4201上,例如,活动盖4202上设有螺钉,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配合在螺孔内将活动盖4202固定在箱体主体420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活动盖4202和箱体主体4201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相连,卡扣结构包括卡扣和卡槽,卡扣和卡槽两者中的一者设在活动盖4202上,另一者设在箱体主体4201上,通过卡扣相连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拆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活动盖4202上设有卡扣,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卡槽。或者,活动盖4202上设有卡槽,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卡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抽拉式接口(图未示出),抽拉式接口用于安装功能模块,箱体主体4201内设有弹锁(图未示出),弹锁用于弹射功能模块,活动盖4202为遮盖弹锁的弹锁盖板。抽拉式接口可用于安装吸附网模块或 HEPA网模块等,弹锁能用于弹射吸附网模块或HEPA网模块,采用该方式,活动盖4202 具有两种功能,既能用于更换或维修弹锁,同时也能起到引流凝露水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40122包括第一槽部421和第二槽部422,将第二部分40122设计成引流槽的形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可降低成本。第一槽部421包括彼此连通的水平槽4211和竖直槽4212,水平槽4211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顶壁上,竖直槽4212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侧壁上;第二槽部422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侧壁上且连通竖直槽4212。第二通道412流出的凝露水首先流至水平槽4211内,接着,流经竖直槽4212向下流动,最后再从第二槽部422沿着新风蜗壳 4101的侧壁向下流到底盘120内。
可以理解为,将第一槽部421设置成包括彼此连通的水平槽4211和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侧壁上且连通竖直槽4212,充分利用新风蜗壳4101 的边缘特征引流凝露水,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新风蜗壳4101包括蜗壳主体41011 和蜗壳盖板41012,蜗壳主体41011上设有凸起的边缘部41011a,水平槽4211、竖直槽 4212、第二槽部422设在边缘部41011a上,蜗壳盖板41012上设有新风进风口41012a,蜗壳盖板41012设在边缘部41011a上。采用该方式充分利用蜗壳主体41011的边缘部 41011a设置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结构设计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边缘部41011a上设有凸起条,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由凸起条构成,采用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可以降低制造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盖板41012通过紧固件连接蜗壳主体41011上,紧固件可以为螺钉(图未示出),蜗壳主体41011上设有螺孔(图未示出),螺钉通过配合在螺孔上以实现蜗壳盖板41012和蜗壳主体41011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主体110上设有前面板,溢水口301设在接水盘30的远离前面板的一侧,引流通道401设在功能组件40的远离前面板的一侧。可以理解为,溢水口301设在接水盘30的后侧,引流通道401设在功能组件 40的后侧,进而避免凝露水靠近出风侧,进而避免凝露水在出风的影响下飞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边缘部41011a设在蜗壳主体41011 的后侧,从而使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设置在蜗壳主体41011的后侧。同样,活动盖4202设在箱体主体4201的后侧,使得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 设置在新风箱体部件420的后侧。由于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后侧进风,前侧出风,而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均为槽结构,凝露水暴露在外,在该种情况下就能避免前侧的风力影响凝露水的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溢水口301也可以设在接水盘30左右两侧中的任一侧,引流通道401设在功能组件40的左右两侧中的任一侧。
例如,溢水口301也可以设在接水盘30左侧,引流通道401设在功能组件40的左侧,如上文所述,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 412就位于新风组件的左侧,凝露水经过各个槽结构时,同样不会受到前侧出风的影响。
例如,溢水口301也可以设在接水盘30右侧,引流通道401设在功能组件40的左侧,如上文所述,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 412就位于新风组件的右侧,凝露水经过各个槽结构时,同样不会受到前侧出风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出风框组件50、风道组件60,风道组件60设在换热器20上,出风框组件50设在机壳主体110上,风道组件60用于驱使空气进入其内,然后经过换热器20进行换热,最后再从出风框组件50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出风框组件50和风道组件60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出风框组件和风道组件,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0可以为蒸发器或冷凝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主体110包括:外箱体部件1101、上面板组件1102、下面板组件1103、顶盖部件1104,外箱体部件1101和下面板组件 1103设在底盘120上,上面板组件1102设在出风框组件50上,顶盖部件1104设在出风框组件50和外箱体部件1101上,前面板设在上面板组件1102上。空调室内机100 工作时,前面板在上面板组件1102上可以打开,从而在上面板组件1102上形成出风口,使空调室内机100向外吹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箱体部件1101上设有进风口1101a,进风口1101a用于空调室内机100进风。风道组件60工作时能驱使空气从进风口1101a 进入,接着,空气经过换热器20进行换热,例如加热或制冷,然后,空气经过出风框组件50从上面板组件1102上的出风口向外吹风。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为落地式空调器,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换热器20、接水盘30、功能组件40、出风框组件50、风道组件60。
机壳10包括机壳主体110和连接机壳主体110的底盘120,机壳主体110和底盘120共同限定有安装空间。
风道组件60设在换热器20上,出风框组件50设在机壳主体110上,机壳主体110 包括:外箱体部件1101、上面板组件1102、下面板组件1103、顶盖部件1104,外箱体部件1101和下面板组件1103设在底盘120上,外箱体部件1101上设有进风口1101a,进风口1101a用于空调室内机100进风,上面板组件1102设在出风框组件50上,顶盖部件1104设在出风框组件50和外箱体部件1101上,前面板设在上面板组件1102上。上面板组件1102上设有前面板,以形成出风口。
换热器20设在安装空间内,接水盘30设在换热器20的底部上,接水盘30用于盛接换热器20流下的凝露水,接水盘30的后侧设有溢水口301。
功能组件40设在安装空间内,功能组件40的后侧设有引流通道401,引流通道401上设有进水端401a和出水端401b,进水端401a位于溢水口301的下方,出水端401b 位于底盘120的上方且邻近底盘120设置。
引流通道401包括:挡水部4011和通道主体4012,挡水部4011为环形,挡水部4011设在功能组件40的上端,且与功能组件40的上端共同限定有挡水槽401c,挡水槽401c 形成进水端401a;通道主体4012设在功能组件40的侧壁上且连通挡水槽401c,通道主体4012的底部形成有出水端401b。
功能组件40包括新风部件410和新风箱体部件420,新风部件410包括新风蜗壳4101,新风蜗壳4101设在底盘120的上方;新风箱体部件420设在新风蜗壳4101上且位于接水盘30的下方,挡水部4011设在新风箱体部件420上,通道主体4012设在新风蜗壳4101和新风箱体部件420上。
通道主体4012包括第一部分40121和第二部分40122,第一部分40121设在新风箱体部件420的后侧壁上;第二部分40122连通第一部分40121,第二部分40122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后侧上。
新风箱体部件420包括箱体主体4201和设在箱体主体4201上的活动盖4202,活动盖4202设在箱体主体4201的后侧,第一部分40121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设在箱体主体4201上,第二通道412设在活动盖4202上。
活动盖4202部分折弯形成凹槽4202a,凹槽4202a具有槽口4202b和设在槽口4202b的上下两端的敞口4202c,槽口4202b靠近箱体主体4201设置,凹槽4202a和箱体主体 4201共同限定出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部分设在位于上端的敞口4202c内。
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两个凸条42011,两个凸条42011之间限定出第一通道411。
箱体主体4201上设有抽拉式接口,抽拉式接口用于安装功能模块,箱体主体4201内设有弹锁,弹锁用于弹射功能模块,活动盖4202为遮盖弹锁的弹锁盖板。
第二部分40122包括第一槽部421和第二槽部422,第一槽部421包括彼此连通的水平槽4211和竖直槽4212,水平槽4211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顶壁上,竖直槽4212 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侧壁上;第二槽部422设在新风蜗壳4101的侧壁上且连通竖直槽 4212。
新风蜗壳4101包括蜗壳主体41011和蜗壳盖板41012,蜗壳主体41011上设有凸起的边缘部41011a,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设在边缘部41011a上,蜗壳盖板41012上设有新风进风口41012a,蜗壳盖板41012设在边缘部41011a上。边缘部41011a上设有凸起条,水平槽4211、竖直槽4212、第二槽部422均由凸起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在整机下部设有新风箱体部件420及新风蜗壳4101。接水盘30上设计凝露水溢水口301,凝露水通过接水盘30上的溢水口301滴下至新风箱体部件420上。在新风组件上设计有引流通道401将凝露水导流至下方新风箱体部件 420上,在新风蜗壳4101上同样设计有引流通道401将凝露水导流至底盘120上排出,从而能将凝露水导流巧妙设计在各个部件引流槽中,实现凝露水导流排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接水盘30上设有溢水口301,功能组件40上设有引流通道401,引流通道401上设有进水端401a和出水端401b,进水端401a位于溢水口301的下方,出水端401b位于底盘120的上方且邻近底盘120设置,可以利用功能组件40上形成的引流通道401将凝露水导流至底盘120内,避免凝露水散落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其他组件上,降低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且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壳主体和连接所述机壳主体的底盘,所述机壳主体和所述底盘共同限定有安装空间;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在所述换热器的底部,所述接水盘用于盛接所述换热器流下的凝露水,所述接水盘上设有溢水口;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组件上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溢水口的下方,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且邻近所述底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外壁上,所述进水端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上端,所述出水端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
挡水部,所述挡水部为环形,所述挡水部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上端,且与所述功能组件的上端共同限定有挡水槽,所述挡水槽形成所述进水端;
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挡水槽,所述通道主体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出水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
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蜗壳,所述新风蜗壳设在所述底盘的上方;
新风箱体部件,所述新风箱体部件设在所述新风蜗壳上且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所述挡水部设在所述新风箱体部件上,所述通道主体设在所述新风蜗壳和所述新风箱体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在所述新风箱体部件的侧壁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在所述新风蜗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箱体部件包括箱体主体和设在所述箱体主体上的活动盖,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在所述箱体主体上,所述第二通道设在所述活动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的部分折弯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槽口和设在所述槽口的上下两端的敞口,所述槽口靠近所述箱体主体设置,所述凹槽和所述箱体主体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部分设在位于上端的所述敞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主体上设有抽拉式接口,所述抽拉式接口用于安装功能模块,所述箱体主体内设有弹锁,所述弹锁用于弹射所述功能模块,所述活动盖为遮盖所述弹锁的弹锁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包括彼此连通的水平槽和竖直槽,所述水平槽设在所述新风蜗壳的顶壁上,所述竖直槽设在所述新风蜗壳的侧壁上;
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设在所述新风蜗壳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竖直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主体上设有前面板,所述溢水口设在所述接水盘的远离所述前面板的一侧,所述引流通道设在所述功能组件的远离所述前面板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39685.5U CN216620048U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39685.5U CN216620048U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20048U true CN216620048U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70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39685.5U Active CN216620048U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20048U (zh) |
-
2021
- 2021-12-02 CN CN202123039685.5U patent/CN2166200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13877B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108917153B (zh) | 接水盘组件及下出风机房空调 | |
KR101417050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KR19990049895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상단 응축수 처리장치 | |
CN108613261B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62004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299204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6384374U (zh) |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 |
CN110906525A (zh) |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 |
CN216384555U (zh) |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384377U (zh) | 一种换热器结构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909350U (zh) | 风道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3932439A (zh) |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KR101342217B1 (ko) |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환기 유로구조 | |
CN210128440U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112325390A (zh) | 移动空调 | |
CN210772466U (zh) |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 |
CN217031577U (zh) | 空调器 | |
CN111396992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20083310U (zh) | 用于整体式空调器的底盘组件和整体式空调器 | |
KR100256415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상단 응축수 처리장치 | |
CN216346999U (zh) |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3208039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
CN216346655U (zh) | 空调器 | |
CN219389932U (zh) | 一种除湿加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