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6999U -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6999U
CN216346999U CN202121357179.8U CN202121357179U CN216346999U CN 216346999 U CN216346999 U CN 216346999U CN 202121357179 U CN202121357179 U CN 202121357179U CN 216346999 U CN216346999 U CN 216346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conditioner
tray body
condensed water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71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代科
王锡栋
易正清
占国栋
吴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71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6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6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6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的中隔板,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中隔板用于接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中隔板设于冷凝器上方,中隔板包括:盘体,盘体上设有用于接收蒸发器的冷凝水的接水区域,盘体上还设有多个出水口,冷凝水通过出水口流向冷凝器,盘体上还设有环状的围板以限定出溢流通道,盘体上设有与溢流通道连通的溢流孔;开闭件,开闭件可活动地设在盘体上,开闭件被构造成在溢流通道内的冷凝水量满足设定条件时打开溢流孔。由此,通过开闭件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设计时需要在上下风道的中隔板上设置溢流孔,以避免被气流带出的冷凝水在中隔板上汇聚,当上风道为内机,且采用的风机系统负压更大时,制冷工况(或上风道为外机,且采用的风机系统负压更大,制热工况)上下风道同时工作,上风机会通过溢流孔抢夺负压更小的下风机的进口气流,导致下风机系统出现失速、喘振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中隔板,该中隔板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中隔板,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中隔板用于接收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所述中隔板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有用于接收所述蒸发器的冷凝水的接水区域,所述盘体上还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盘体上还设有环状的围板以限定出溢流通道,所述盘体上设有与所述溢流通道连通的溢流孔;开闭件,所述开闭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盘体上,所述开闭件被构造成在所述溢流通道内的冷凝水量满足设定条件时打开所述溢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中隔板,通过开闭件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开闭件安装至所述盘体的下方,所述开闭件包括与所述溢流孔正对设置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在所述溢流通道内的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变形以打开所述溢流孔,所述变形部可恢复形变以关闭所述溢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盘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开闭件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配合以固定所述开闭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部具有位于所述安装孔上方的防脱件,所述防脱件适于止抵在所述盘体的底壁上以避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开闭件可移动地安装至所述盘体的下方,所述开闭件包括遮挡部和弹性件,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溢流孔正对设置,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盘体相连,所述遮挡部在所述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运动以打开所述溢流孔,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遮挡部移动以遮挡所述溢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还包括导流筋条组,所述导流筋条组设在所述盘体上,所述导流筋条组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筋条,所述导流筋条组被构造成将所述盘体内的冷凝水导向至少一部分所述出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盘体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区域,每个所述出水区域内设有多个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流筋条组为多组,每个所述出水区域对应设置用于导引所述冷凝水流向的一组所述导流筋条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盘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区域中的其中一部分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相应的一组所述导流筋条组,每组所述导流筋条组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盘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中隔板还包括分水筋条,所述分水筋条设在所述盘体上且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分水筋条将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的冷凝水分隔成多股以流向多个所述出水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分水筋条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分水面,所述两个分水面在朝向远离所述进水口且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水口的部分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非圆形的破水部,所述破水部将流向所述出水口的冷凝水刺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出水口对应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破水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还包括适于固定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盘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沿所述蒸发器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盘体,且所述蒸发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还包括适于固定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盘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沿所述冷凝器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冷凝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部分所述盘体向上凹入形成用于避让的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的开口向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向上凹入的部分所述盘体为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的远离所述避让空间的一侧具有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蒸发器、中隔板和冷凝器,所述中隔板为根据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以接收冷凝水;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中隔板下方,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向所述冷凝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开闭件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开闭件闭合时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图6中C处的开闭件打开时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图6中C处的开闭件打开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C处的开闭件闭合时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蒸发器200;冷凝器300;水泵400;底盘500;连通管600;
中隔板100;
盘体1;接水区域11;出水区域111;出水口1111;进水口12;导引面13;避让部14;导流面141;安装孔15;
导流筋条组2;导流筋条21;导引通道211;
分水筋条3;分水面31;
第一筋条4;导引区域41;
阻挡部5;
溢流通道6;进水端面61;溢流孔62;
破水部7;
第一固定部8;第一固定槽81;
第二固定部9;第二固定槽91;
开闭件10;安装部101;防脱件102;变形部103;围板1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中隔板100和空调器 1000。中隔板100可以用于空调器1000,也可以用于其他具备制冷功能、会产生冷凝水的装置,为简化描述,后文仅以中隔板100用于空调器1000为例进行说明。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具体类型不限,可以为移动空调或窗式空调,为简化描述,仅以移动空调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机壳和换热模块,换热模块设于机壳内,机壳具有出风口。换热模块可以包括冷凝器300、蒸发器200和风机组件,机壳还可以具有进风口,空调器1000工作时,风机组件可以驱动室内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从出风口流出机壳,气流在机壳内与蒸发器200或者冷凝器300进行换热,由此,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为换热后的气流。这里,当空调器1000制冷时,此时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为与蒸发器200 换热后的冷气流,可以为室内降温;当空调器1000制热时,此时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为与冷凝器300换热后的热气流,可以为室内升温。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中隔板100,其中,蒸发器200在工作时会产,冷凝水通过中隔板100进行接收,冷凝器300位于中隔板100的下方。中隔板100可以包括盘体1和开闭件10。
具体而言,参考图1-图5,盘体1上可以设置有接水区域11,接水区域11能够用于接收冷凝水,盘体1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1111,冷凝水可以通过多个出水口1111流入至冷凝器300内,盘体1上还设有环状的围板105以限定出溢流通道6,盘体1上可以设置溢流孔 62,溢流孔62和溢流通道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200工作产生的冷凝水可以流向盘体1上的接水区域11,接水区域11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盘体1上的多个出水口1111流向冷凝器300,冷凝水可以辅助冷凝器300散热。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底盘500,冷凝器300位于底盘500内,冷凝水流到冷凝器300上会顺着冷凝器300流向底盘500,底盘500内可以设有水泵400,水泵400和中隔板100的进水口12之间可以连接有连通管600,水泵400可以驱动底盘500内的冷凝水通过连通管600再回到中隔板100。回到中隔板100 的冷凝水可以继续流向多个出水口1111,然后流向冷凝器300,进而流向底盘500,由此,在中隔板100和底盘500之间,冷凝水可以循环起来,在循环的过程中,冷凝水不断的经过冷凝器300,从而可以连续地辅助冷凝器300散热。
一方面,通过冷凝水辅助冷凝器300散热,可以提升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冷凝水经过冷凝器300 时,部分冷凝水汽化,散发到空气中,因此可以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的盛水的时间,从而可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使得产品设计更加人性化。
其中,冷凝器300位于中隔板100的下方可以便于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出水口1111 流向冷凝器300,由此可以加快冷凝水为冷凝器300冷却的效率。
其中,盘体1上可以设置有围绕每个出水口1111的边缘设置的阻挡部5,以阻挡冷凝水中的杂质流向出水口1111。由于冷凝水中会存在杂质,阻挡部5可以阻挡冷凝水中的杂质,使得杂质不能从出水口1111流出,进而使得流到冷凝器300上的冷凝水干净,从而可以避免杂质流到冷凝器300上减少冷凝器300的寿命,甚至损坏冷凝器300。每个阻挡部5远离出水口1111的进水端面低于进水端面61。当中隔板100的出水口1111堵塞或者出水口1111不能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可以流入至溢流通道6中,当冷凝水的重量满足设定条件时,开闭件10通过活动可以打开溢流孔62,进而可以加快冷凝水流出中隔板100,流向冷凝器300,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四周溢出流到空调器1000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空调器1000。溢流通道6的进水端面61高于每个阻挡部5的远离出水口1111的进水端面可以避免在正常情况下(出水口1111可以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进入至溢流通道6。
进一步地,溢流通道6的进水端面61高于每个阻挡部5的远离出水口1111的进水端面不小于5mm。
进一步地,当冷凝水的重量不满足设定条件时,开闭件10通过活动可以关闭溢流孔62,由此可以将上下风机完全隔绝,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由此,通过开闭件10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62,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开闭件10可以安装在盘体1的下方,开闭件10可以包括变形部103,变形部103与溢流孔62正对设置,变形部103 在溢流通道内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变形以打开溢流孔62,变形部103还可以通过恢复形变的方式关闭溢流孔62。溢流孔6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溢流孔62在溢流通道6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变形部103可以设置为长板,变形部103可以同时堵住多个溢流孔62,长板的长度取决于溢流孔62的数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多个溢流孔62还可以在溢流通道6的高度方向、轴向方向的间隔开,变形部103还可以设置为圆板等,只要保证变形部103可以关闭溢流孔62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凝水进入到溢流通道6内时,由于冷凝水的重力作用,变形部103会朝下变形使得变形部103和盘体的底壁之间限定出流水空间,此时溢流孔62处于打开状态,冷凝水通过溢流孔62、流水空间流向冷凝器。
当溢流通道6内未有冷凝水或者冷凝水的较少无法使得变形部103变形时,变形部103恢复变形以贴合至盘体1的底壁以关闭遮挡溢流孔62。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开闭件10 对溢流孔62的打开和关闭,一方面可以在出水口1111无法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流入溢流通道6并从溢流孔62内流出,避免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四周溢出流到空调器1000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空调器1000,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出水口1111可以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或溢流通道6的冷凝水不多时关闭溢流孔62,避免上下风机相互影响,从而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盘体1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15,开闭件1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01,安装孔15和安装部101配合可以固定开闭件10。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01可以穿过安装孔15,以将开闭件10安装在盘体1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开闭件10固定在盘体1上,从而可以实现使开闭件10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 6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01具有防脱件102,防脱件102位于安装孔15上侧,防脱件102能够和盘体1的底壁止抵以避免安装孔15和安装部101脱离。其中,安装部101的防脱件102通过与盘体1的底壁进行止抵以使安装部101和安装孔 15配合在一起,防脱件10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其中一边和盘体1的底壁进行止抵,将防脱件102设置为三角形可以使防脱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防脱件102的形状不仅限于此,防脱件102的形状还可以设置为长方形等。这样设置可以使开闭件10和盘体1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安装至盘体1的下方可移动地设置有开闭件10,开闭件10可以包括弹性件与遮挡部,溢流孔62和遮挡部正对设置,弹性件分别和盘体1与遮挡部相连,遮挡部在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运动以打开溢流孔 62,弹性件推动遮挡部移动以遮挡溢流孔62。其中,弹性件可以产生形变,溢流通道6 内冷凝水的重力通过溢流孔62施加至遮挡部,当冷凝水重量到达一定阈值时,弹性件的弹性力小于冷凝水的重力和遮挡部的重力的合力时,遮挡部在冷凝水的重力和遮挡部的重力的合力作用下朝向移动以打开溢流孔62。
当溢流通道内无冷凝水或者冷凝水的水量较少,弹性件的弹性力大于冷凝水的重力和遮挡部的重力的合力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弹性力拉动遮挡部活动至遮挡溢流孔62。
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开闭件10对溢流孔62的打开和关闭,一方面可以在出水口1111无法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流入溢流通道6并从溢流孔62内流出,避免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四周溢出流到空调器1000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空调器1000,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出水口1111可以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或溢流通道6的冷凝水不多时关闭溢流孔62,避免上下风机相互影响,从而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弹片等元件。具体地,当盘体1的下方安装有可移动地开闭件10,开闭件10可以包括遮挡部和弹性件时,开闭件10的安装方式可以与开闭件可以包括变形部103实施例中的安装方式相同,即包括防脱部102等,此时弹性件可以外套在安装部上且两端止抵在防脱部和盘体上。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开闭件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溢流通道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开闭件为电控的单向阀,在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时,控制单向阀打开溢流孔6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的中隔板100还可以包括导流筋条组,盘体1上可以设有导流筋条组2,导流筋条组2包括一个或多个导流筋条21,导流筋条组2 被构造成将冷凝水导向至少一部分出水口1111。例如,导流筋条21可以沿着从进水口12 到出水口1111的方向延伸,当导流筋条组2包括一个导流筋条21时,导流筋条21可以将从进水口12进入中隔板100的至少部分冷凝水导流向至少一部分出水口1111,具体地,例如可以有两个出水口1111,导流筋条位于两个出水口1111之间,冷凝水可以沿着导流筋条21流向两个出水口1111;又如,可以有两个以上出水口1111,但是仅在一个出水口1111处或者两个出水口1111之间设置有导流筋条21,此时导流筋条21可以将冷凝水导向对应的一个出水口1111或者两个出水口1111。
当导流筋条组2包括多个导流筋条21时,例如导流筋条组2可以包括两个导流筋条21,两个导流筋条21之间和单个导流筋条21与中隔板100上的其它部件之间可以围设出多个导引通道211,冷凝水可以顺着导引通道211流向至少一部分出水口1111。当然,导流筋条组 2还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比如导流筋条组2还可以包括三条导流筋条21、四条导流筋条 21、五条导流筋条21或者六条导流筋条21等等,多条导流筋条21可以围设出多种形式的导引通道21,这里不作过多限制。
另外,可以将导引通道211设置在多个出水口1111处,每一个出水口1111均会有冷凝水导向;也可以将导引通道211设置在部分出水口1111处,对应出水口1111会有冷凝水导向。导流筋条组2可以便于冷凝水的均匀分布,进而冷凝水可以流向不同位置的出水口111,从而使得出水口111的出水均匀,进一步提升对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中隔板100是通过导流筋条21引流,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水盒进行布水,本实用新型的中隔板100不需要超声波焊接等工艺,因此制造过程比较简单,可以避免密封水盒密封不好存在的漏水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盘体1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区域111,多个出水口1111设置在每个出水区域111内,导流筋条组2为多组,每个出水区域 111对应设置用于导引冷凝水流向的一组所述导流筋条组2。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出水区域 111可以便于设置更多的出水口1111,进而可以增大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流出量和流出效率,从而可以加快冷凝水的循环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还可以更多地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盛水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导流筋条组2为多组可以便于每个出水区域111有对应的导流筋条组2为其引流,从而加快冷凝水在中隔板100上的流动效率,进一步提升冷凝水的循环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5所示,出水区域111可以为在中隔板100的两端相对设置的两个,每个出水区域111下方可以对应设置一个冷凝器300,冷凝水从出水区域111的出水口1111流出可直接流向对应的冷凝器300,进而对对应的冷凝器300进行辅助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进水口12可以设置在盘体1的侧壁上,每个出水区域111中的其中一部分出水口1111对应设置相应的一组导流筋条组2,每组导流筋条组2邻近进水口12设置。因此,与其中一部分出水口1111对应的导流筋条组2可以将冷凝水导流向这部分出水口1111,从而可以便于冷凝水流向一部分出水口1111,加快冷凝水的流动效率。
另外,每组导流筋条组2临近进水口12设置可以便于冷凝水从进水口12进入中隔板100 后就被导流筋条组2导流向出水口1111,由此可以进一步加快冷凝水的循环,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还可以更多地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 盛水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进水口12设置在盘体1的侧壁上,中隔板100还包括分水筋条3,盘体1上设置有分水筋条3,分水筋条3邻近进水口12设置,分水筋条3将从进水口12流入的冷凝水分隔成多股以流向多个出水区域111。其中,分水筋条3设在盘体1上且邻近进水口12设置可以便于冷凝水从进水口12进入中隔板100后即可被分水筋条3分割成多股,从而便于冷凝水分别流向多个出水区域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分水筋条3具有两个分水面31,两个分水面31相对设置,在朝向远离进水口12方向倾斜延伸,且远离彼此。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出水区域111可以为位于分水筋条3两侧的两个,其中一个出水区域111位于分水筋条3的其中一个分水面31的一侧,另一个出水区域111位于分水筋条3的另一个分水面31的一侧,与出水区域111对应侧的分水面31可以将冷凝水导流向该出水区域111。如此设置可以便于将冷凝水导流向对应的出水区域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中隔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筋条4,第一筋条4限定出导引区域41,多个出水口1111设置在导引区域41内,导流筋条组2朝向导引区域41导引冷凝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筋条4可以便于限定出导引区域41,导引区域41可以用于积聚冷凝水,具体地,冷凝水通过导流筋条组2流向导引区域41后,第一筋条4可以将冷凝水限制在导引区域41内,由此可以便于冷凝水从导引区域41内的多个出水口1111流出中隔板100。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第一筋条4为多个以限定出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区域41,每个导引区域41对应设置由至少一个导流筋条21限定出的导引通道211。这里,导流筋条 21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一个导流筋条21可以与导流筋条21两侧的中隔板100上的其它部件限定出导引通道211,多个导流筋条21时可以在两个导流筋条21之间形成导引通道211,同时多个导流筋条21中的位于外侧的导流筋条21可以与中隔板100上的其它部件限定出导引通道211。导引通道211可以将冷凝水导流向对应的导引区域41。
通过设置间隔开的多个导引区域41,可以便于设置更多的出水口1111,进而可以增大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流出量和流出效率,从而可以加快冷凝水的循环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还可以更多地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盛水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导流筋条组2为多组可以便于每个出水区域111有对应的导流筋条组2为其引流,从而加快冷凝水在中隔板100上的流动效率,进一步提升冷凝水的循环效率。
另外,多个导引区域41间隔设置可以便于冷凝水更均匀地流向冷凝器300,具体地,多个导引区域41可以沿冷凝器3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冷凝器300的散热更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盘体1的底壁设有朝向出水口1111 倾斜向下延伸的导引面13。由此,可以便于冷凝水从进水口12流向出水口1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出水口1111的部分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非圆形的破水部7,破水部7将流向出水口1111的冷凝水刺破。由此可以破坏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从而促使冷凝水从出水口1111流出。进一步地,参考图3,每个出水口1111对应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破水部7。由此可以将更多的冷凝水刺破,破坏更多的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从而促使更多的冷凝水从出水口1111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中隔板10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8,盘体1和第一固定部8连接,第一固定槽81设置在第一固定部8上,蒸发器200的高度方向为第一固定槽81的延伸方向,盘体1设置有蒸发器200,第一固定槽81内可以使蒸发器200 的部分伸入。这里,蒸发器200的高度方向可以理解为空调器1000的高度方向,也即为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中隔板100还包括第二固定部9,第二固定部9与盘体1连接,第二固定部9具有第二固定槽91,第二固定槽91沿冷凝器300 的高度方向延伸,冷凝器300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固定槽91。这里,冷凝器300的高度方向可以理解为空调器1000的高度方向,也即为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器300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固定槽91使得第二固定槽91可以对冷凝器300进行限位,由于第二固定槽91沿冷凝器300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固定槽91 可以在冷凝器300的高度方向对冷凝器300更多的部位进行限位,由此,冷凝器300可以更稳定地安装在底盘500上,可以避免冷凝器300的倾倒造成冷凝器300故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部分盘体1向上凹入形成用于避让的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的开口向下。其中,避让空间可以用于避让空调器1000的其它部件,也即空调器1000的其它部件,例如空调器的电子器件、消毒除菌模块等,可以位于避让空间,由此可以节约空调器1000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得空调器1000的结构紧凑,可以减小空调器1000的产品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向上凹入的部分盘体1为避让部14,避让部14的远离避让空间的一侧具有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流面141。需要说明的是,避让部14的上方可以安装有空调器1000的风道壳体,气流在风道壳体内流动,当气流为冷气流时,风道壳体的外侧壁可能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会落到避让部14的远离避让空间的一侧,因此,向下延伸的导流面141可以引导冷凝水倾斜向下流入到盘体的接水区域11内。
下面参照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隔板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中隔板100,其中,蒸发器200在工作时会产生冷凝水,中隔板100用于接收蒸发器200产生的冷凝水,中隔板100设于冷凝器300上方。中隔板100可以包括盘体1和开闭件10。
具体而言,参考图1-图5,盘体1上具有用于接收蒸发器200的冷凝水的接水区域11,盘体1上还设有多个出水口1111,冷凝水通过出水口1111流向冷凝器300,盘体1上还设有环状的围板105以限定出溢流通道,盘体1上可以设置有与溢流通道连通的溢流孔62。
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200工作产生的冷凝水可以流向盘体1上的接水区域11,接水区域11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盘体1上的多个出水口1111流向冷凝器300,一方面,冷凝水可以辅助冷凝器300散热,进而提升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冷凝水经过的冷凝器300时,部分冷凝水汽化,散发到空气中,因此可以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盛水的时间,从而可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使得产品设计更加人性化。
其中,冷凝器300位于中隔板100的下方可以便于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出水口1111 流向冷凝器300,由此可以加快冷凝水为冷凝器300冷却的效率。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底盘500,冷凝器300 位于底盘500内,冷凝水流到冷凝器300上会顺着冷凝器300流向底盘500,底盘500内可以设有水泵400,水泵400和中隔板100的进水口12之间可以连接有连通管600,水泵400 可以驱动底盘500内的冷凝水通过连通管600再回到中隔板100。回到中隔板100的冷凝水可以继续流向多个出水口1111,再从多个出水口1111流向冷凝器300,进而流向底盘500,由此,在中隔板100和底盘500之间,冷凝水可以循环起来,在循环的过程中,冷凝水不断的经过冷凝器300,从而可以连续地辅助冷凝器300散热。
其中,盘体1上可以设置有围绕每个出水口1111的边缘设置的阻挡部5,以阻挡冷凝水中的杂质流向出水口1111。由于冷凝水中会存在杂质,阻挡部5可以阻挡冷凝水中的杂质,使得杂质不能从出水口1111流出,进而使得流到冷凝器300上的冷凝水干净,从而可以避免杂质流到冷凝器300上减少冷凝器300的寿命,甚至损坏冷凝器300。阻挡部5的远离出水口1111方向的进水端面低于溢流通道6的进水端面61。需要说明的是,当出水口1111不能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可以流入至溢流通道6内,当溢流通道6内的冷凝水量满足设定条件时,开闭件10通过活动可以打开溢流孔62,进而可以加快冷凝水流出中隔板100,流向冷凝器300,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四周溢出流到空调器1000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空调器1000。溢流通道6的进水端面61高于每个阻挡部5的远离出水口1111的进水端面可以避免在正常情况下(出水口1111可以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进入至溢流通道6。
进一步地,溢流通道6的进水端面61高于每个阻挡部5的远离出水口1111的进水端面不小于5mm。
进一步地,当溢流通道6内的冷凝水量不满足设定条件时,开闭件10通过活动可以关闭溢流孔62,由此可以将上下风机完全隔绝,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由此,通过开闭件10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62,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开闭件10可以安装至盘体1的下方,开闭件10可以包括和溢流孔62正对设置的变形部103,变形部103在溢流通道内的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变形以打开溢流孔62,变形部103可恢复形变以关闭溢流孔62。溢流孔6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溢流孔62在溢流通道6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变形部103可以设置为长板,变形部103可以同时堵住多个溢流孔62,长板的长度取决于溢流孔62的数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多个溢流孔62还可以在溢流通道6的高度方向、轴向方向的间隔开,变形部103还可以设置为圆板等,只要保证变形部103可以关闭溢流孔62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凝水进入到溢流通道6内时,由于冷凝水的重力作用,变形部103会朝下变形使得变形部103和盘体的底壁之间限定出流水空间,此时溢流孔62处于打开状态,冷凝水通过溢流孔62、流水空间流向冷凝器。
当溢流通道6内未有冷凝水或者冷凝水的较少无法使得变形部103变形时,变形部103恢复变形以贴合至盘体1的底壁以关闭遮挡溢流孔62。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开闭件10 对溢流孔62的打开和关闭,一方面可以在出水口1111无法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流入溢流通道6并从溢流孔62内流出,避免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四周溢出流到空调器1000 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空调器1000,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出水口1111可以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或溢流通道6的冷凝水不多时关闭溢流孔62,避免上下风机相互影响,从而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盘体1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15,开闭件1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01,安装部101与安装孔15配合可以固定开闭件10。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01可以穿过安装孔15,以将开闭件10安装在盘体1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开闭件10固定在盘体1上,从而可以实现使开闭件10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6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安装部101具有位于安装孔15上方的防脱件102,防脱件102适于止抵在盘体1的底壁上以避免安装部101与安装孔15脱离。其中,安装部101的防脱件102通过与盘体1的底壁进行止抵以使安装部101和安装孔15 配合在一起,防脱件10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其中一边和盘体1的底壁进行止抵,将防脱件102设置为三角形可以使防脱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防脱件102的形状不仅限于此,防脱件102的形状还可以设置为长方形等。这样设置可以使开闭件10和盘体1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使得开闭件10和盘体1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开闭件10可移动地安装至盘体1的下方,开闭件10可以包括遮挡部和弹性件,遮挡部与溢流孔62正对设置,弹性件分别与遮挡部和盘体1相连,遮挡部在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运动以打开溢流孔62,弹性件推动遮挡部移动以遮挡溢流孔62。其中,弹性件可以产生形变,溢流通道6内冷凝水的重力通过溢流孔62施加至遮挡部,当溢流通道6内的冷凝水重量到达一定阈值时,弹性件的弹性力小于冷凝水的重力和遮挡部的重力的合力时,遮挡部在冷凝水的重力和遮挡部的重力的合力作用下朝向移动以打开溢流孔62。
当溢流通道内无冷凝水或者冷凝水的水量较少,弹性件的弹性力大于冷凝水的重力和遮挡部的重力的合力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弹性力拉动遮挡部活动至遮挡溢流孔62。
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开闭件10对溢流孔62的打开和关闭,一方面可以在出水口1111无法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冷凝水流入溢流通道6并从溢流孔62内流出,避免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四周溢出流到空调器1000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空调器1000,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出水口1111可以满足冷凝水的出水时或溢流通道6的冷凝水不多时关闭溢流孔62,避免上下风机相互影响,从而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弹片等元件。具体地,当开闭件10可移动地安装至盘体1的下方,开闭件10可以包括遮挡部和弹性件时,开闭件10的安装方式可以与开闭件可以包括变形部103实施例中的安装方式相同,即包括防脱部102等,此时弹性件可以外套在安装部上且两端止抵在防脱部和盘体上。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开闭件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溢流通道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开闭件为电控的单向阀,在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时,控制单向阀打开溢流孔6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的中隔板100还可以包括导流筋条组,导流筋条组2设在盘体1上,导流筋条组2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筋条21,导流筋条组2被构造成将盘体1内的冷凝水导向至少一部分出水口1111。其中,导流筋条组2可以包括一个导流筋条21,也可以包括多个导流筋条21。例如,导流筋条21可以沿着从进水口12到出水口 1111的方向延伸,当导流筋条组2包括一个导流筋条21时,导流筋条21可以将从进水口 12进入中隔板100的至少部分冷凝水导流向至少一部分出水口1111,具体地,例如可以有两个出水口1111,导流筋条位于两个出水口1111之间,冷凝水可以沿着导流筋条21流向两个出水口1111;又如,可以有两个以上出水口1111,但是仅在一个出水口1111处或者两个出水口1111之间设置有导流筋条21,此时导流筋条21可以将冷凝水导向对应的一个出水口 1111或者两个出水口1111。
当导流筋条组2包括多个导流筋条21时,例如导流筋条组2可以包括两个导流筋条21,两个导流筋条21之间和单个导流筋条21与中隔板100上的其它部件之间可以围设出多个导引通道211,冷凝水可以顺着导引通道211流向至少一部分出水口1111。当然,导流筋条组 2还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比如导流筋条组2还可以包括三条导流筋条21、四条导流筋条 21、五条导流筋条21或者六条导流筋条21等等,多条导流筋条21可以围设出多种形式的导引通道21,这里不作过多限制。
其中,导流筋条组2可以便于冷凝水的均匀分布,进而冷凝水可以流向不同位置的出水口111,从而使得出水口111的出水均匀,进一步提升对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中隔板100是通过导流筋条21引流,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水盒进行布水,本实用新型的中隔板100不需要超声波焊接等工艺,因此制造过程比较简单,可以避免密封水盒密封不好存在的漏水隐患。如图2-图5所示,盘体1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区域111,每个出水区域111内设有多个出水口1111,导流筋条组2为多组,每个出水区域111对应设置用于导引冷凝水流向的一组所述导流筋条组2。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出水区域111可以便于设置更多的出水口1111,进而可以增大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流出量和流出效率,从而可以加快冷凝水的循环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 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还可以更多地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盛水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导流筋条组2为多组可以便于每个出水区域111有对应的导流筋条组2为其引流,从而加快冷凝水在中隔板100上的流动效率,进一步提升冷凝水的循环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5所示,出水区域111可以为在中隔板100的两端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水口12位于中隔板100的出水区域111之间的侧壁上,进水口12和每个出水区域111之间均设有一组导流筋条组2,由此,冷凝水从进水口12流入中隔板100后,可以沿着导流筋条组2流向对应的出水区域111,每个出水区域111下方可以对应设置一个冷凝器300,冷凝水从出水区域111的出水口1111流出可直接流向对应的冷凝器300,进而对对应的冷凝器300进行辅助散热。
如图2-图5所示,每个出水区域111中的其中一部分出水口1111对应设置相应的一组导流筋条组2,每组导流筋条组2邻近进水口12设置。因此,与其中一部分出水口1111对应的导流筋条组2可以将冷凝水导流向这部分出水口1111,从而可以便于冷凝水流向一部分出水口1111,加快冷凝水的流动效率。
另外,每组导流筋条组2临近进水口12设置可以便于冷凝水从进水口12进入中隔板100 后就被导流筋条组2导流向出水口1111,由此可以进一步加快冷凝水的循环,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还可以更多地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 盛水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
如图2-图5所示,中隔板100还包括分水筋条3,分水筋条3设在盘体1上且邻近进水口12设置,分水筋条3将从进水口12流入的冷凝水分隔成多股以流向多个出水区域111。其中,分水筋条3设在盘体1上且邻近进水口12设置可以便于冷凝水从进水口12进入中隔板100后即可被分水筋条3分割成多股,从而便于冷凝水分别流向多个出水区域111。
如图3所示,分水筋条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分水面31,两个分水面31在朝向远离进水口12且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出水区域111可以为位于分水筋条3两侧的两个,其中一个出水区域111位于分水筋条3的其中一个分水面31的一侧,另一个出水区域111位于分水筋条3的另一个分水面31的一侧,与出水区域111对应侧的分水面31可以将冷凝水导流向该出水区域111。两个分水面31在朝向远离进水口12且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可以便于将冷凝水导流向对应的出水区域111。
如图2-图4所示,中隔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筋条4,第一筋条4限定出导引区域41,导引区域41内设有多个出水口1111,导流筋条组2朝向导引区域41导引冷凝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筋条4可以便于限定出导引区域41,导引区域41可以用于积聚冷凝水,具体地,冷凝水通过导流筋条组2流向导引区域41后,第一筋条4可以将冷凝水限制在导引区域41 内,由此可以便于冷凝水从导引区域41内的多个出水口1111流出中隔板100。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第一筋条4为多个以限定出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区域41,每个导引区域41对应设置由至少一个导流筋条21限定出的导引通道211。这里,导流筋条 21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一个导流筋条21可以与导流筋条21两侧的中隔板100上的其它部件限定出导引通道211,多个导流筋条21时可以在两个导流筋条21之间形成导引通道211,同时多个导流筋条21中的位于外侧的导流筋条21可以与中隔板100上的其它部件限定出导引通道211。导引通道211可以将冷凝水导流向对应的导引区域41。
通过设置间隔开的多个导引区域41,可以便于设置更多的出水口1111,进而可以增大冷凝水从中隔板100的流出量和流出效率,从而可以加快冷凝水的循环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还可以更多地消耗一部分来自蒸发器200的冷凝水,延长底盘500盛水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空调器1000不停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户排水次数。导流筋条组2为多组可以便于每个出水区域111有对应的导流筋条组2为其引流,从而加快冷凝水在中隔板100上的流动效率,进一步提升冷凝水的循环效率。
另外,多个导引区域41间隔设置可以便于冷凝水更均匀地流向冷凝器300,具体地,多个导引区域41可以沿冷凝器3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冷凝器300的散热更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凝器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空调器1000的制冷效果、提升空调器1000的能力和能效,起到节能的作用。
如图2-图3所示,盘体1的底壁设有朝向出水口1111倾斜向下延伸的导引面13。由此,可以便于冷凝水从进水口12流向出水口1111。
如图3所示,出水口1111的部分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非圆形的破水部7,破水部7将流向出水口1111的冷凝水刺破。由此可以破坏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从而促使冷凝水从出水口 1111流出。进一步地,参考图3,每个出水口1111对应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破水部7。由此可以将更多的冷凝水刺破,破坏更多的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从而促使更多的冷凝水从出水口 1111流出。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冷凝器300、中隔板100 和蒸发器200,中隔板100为上述的空调器1000的中隔板100,蒸发器200的下方可以设置中隔板100接收冷凝水;冷凝器300可以设置在中隔板100下方,冷凝水通过出水口1111流向冷凝器3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开闭件10有条件的打开溢流孔62,可以解决上下风机相互影响的问题,避免风机出现失速、喘振、异音等风险,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200和冷凝器300中的至少一个与中隔板100通过连接件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200与中隔板100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冷凝器300 与中隔板100也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蒸发器200和冷凝器300还可以均通过连接件与中隔板100连接。其中,通过连接件可以使得蒸发器200和/或冷凝器300可靠地固定在中隔板 100上,另外,通过连接件连接使得蒸发器200和/或冷凝器300便于安装到中隔板100上,也便于从中隔板100上拆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的中隔板,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用于接收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所述中隔板包括:
盘体,所述盘体上设有用于接收所述蒸发器的冷凝水的接水区域,所述盘体上还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盘体上还设有环状的围板以限定出溢流通道,所述盘体上设有与所述溢流通道连通的溢流孔;
开闭件,所述开闭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盘体上,所述开闭件被构造成在所述溢流通道内的冷凝水量满足设定条件时打开所述溢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安装至所述盘体的下方,所述开闭件包括与所述溢流孔正对设置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在所述溢流通道内的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变形以打开所述溢流孔,所述变形部可恢复形变以关闭所述溢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开闭件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配合以固定所述开闭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位于所述安装孔上方的防脱件,所述防脱件适于止抵在所述盘体的底壁上以避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可移动地安装至所述盘体的下方,所述开闭件包括遮挡部和弹性件,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溢流孔正对设置,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盘体相连,所述遮挡部在所述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下朝下运动以打开所述溢流孔,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遮挡部移动以遮挡所述溢流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筋条组,所述导流筋条组设在所述盘体上,所述导流筋条组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筋条,所述导流筋条组被构造成将所述盘体内的冷凝水导向至少一部分所述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区域,每个所述出水区域内设有多个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流筋条组为多组,每个所述出水区域对应设置用于导引所述冷凝水流向的一组所述导流筋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区域中的其中一部分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相应的一组所述导流筋条组,每组所述导流筋条组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中隔板还包括分水筋条,所述分水筋条设在所述盘体上且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分水筋条将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的冷凝水分隔成多股以流向多个出水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筋条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分水面,所述两个分水面在朝向远离所述进水口且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部分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非圆形的破水部,所述破水部将流向所述出水口的冷凝水刺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水口对应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破水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固定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盘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沿所述蒸发器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盘体,且所述蒸发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固定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盘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沿所述冷凝器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冷凝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盘体向上凹入形成用于避让的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的开口向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其特征在于,向上凹入的部分所述盘体为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的远离所述避让空间的一侧具有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流面。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以接收冷凝水;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中隔板下方,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向所述冷凝器。
CN202121357179.8U 2021-06-17 2021-06-17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6346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7179.8U CN216346999U (zh) 2021-06-17 2021-06-17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7179.8U CN216346999U (zh) 2021-06-17 2021-06-17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6999U true CN216346999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7179.8U Active CN216346999U (zh) 2021-06-17 2021-06-17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6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0008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U2020228085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centrifugal fan with volute
CN215675453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以及空调器
CN216346999U (zh)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324327A (zh)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076456A (zh) 压机舱内形成散热气流通道的冰箱
CN110017641B (zh) 送风系统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12325390B (zh) 移动空调
CN212081528U (zh) 半导体空调
CN210036004U (zh) 移动式风冷蓄冷箱
CN219693625U (zh) 一种风机罩和包括该风机罩的冷藏箱
CN111396992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8940452U (zh) 一种降温防潮电气柜
CN21108425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920255U (zh)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115200204A (zh)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空调器
CN112303979A (zh) 一种冰箱及其压缩机仓散热结构
CN21835296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CN2166200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15360U (zh) 嵌入式冰箱
CN216114389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9889861U (zh) 冰箱
CN220852397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8920865U (zh) 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6384555U (zh)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